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后继发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野 张琳琳 +3 位作者 迟昨非 孙若文 姜泽慧 徐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2-727,共6页
目的总结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诊治过程,探讨疾病相关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后继发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检索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文献... 目的总结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诊治过程,探讨疾病相关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后继发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检索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文献报告进行总结。结果患儿,男,10岁,因“间断发热”起病,确诊APL后,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骨髓复燃,调整治疗方案后达完全缓解,然而在结束白血病治疗后因淋巴结肿大诊断为T-LBL,经规范化疗再次得以缓解。检索近10年文献,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共报告9例,均为成人病例,其中6例患者至报告时均为无病生存状态。结论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率低、预后较好。此外,对肿瘤性疾病化疗后的患者,需注意继发性肿瘤的发生,应用先进检测技术可提高对继发性肿瘤致病机制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儿童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TCR Vβ T细胞体内外克隆性增殖的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力建 李扬秋 +4 位作者 陈少华 韩素芳 陈盛亭 张学利 张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99-502,共4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T细胞受体Vβ基因 ;T细胞培养 ;克隆性增殖为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患者T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经诱导后TCRVβ亚家族的分布和克隆性增殖特点 ,利用T淋巴细胞液体培养法 ,在rhIL 2和抗CD3单抗条件下诱导扩增...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T细胞受体Vβ基因 ;T细胞培养 ;克隆性增殖为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患者T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经诱导后TCRVβ亚家族的分布和克隆性增殖特点 ,利用T淋巴细胞液体培养法 ,在rhIL 2和抗CD3单抗条件下诱导扩增APL患者单个核细胞 ,并应用RT PCR分别扩增培养前后患者T细胞的TCRVβ 2 4个亚家族基因的互补决定区 3 (CDR3 )片段 ,了解各Vβ亚家族的表达情况 ;对阳性的PCR产物进一步经荧光素标记和基因扫描分析产物的CDR3长度 ,了解T细胞克隆性。结果发现 ,APL患者T细胞仅表达部分Vβ亚家族 ,但经体外培养后可检测到部分新增TCRVβ亚家族T细胞。全部患者存在某些TCRVβ亚家族的克隆性增殖T细胞。 2例患者均出现相似的Vβ1,Vβ3 ,Vβ7,Vβ16和Vβ2 0T细胞的克隆性增殖情况。结论 :T细胞的体外培养可诱导某些Vβ亚家族的表达。在T细胞培养不同时间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t细胞受体VΒ基因 t细胞培养 克隆性增殖
下载PDF
PML-RARα多肽诱导脐血TCR VβT细胞增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汤冀 李扬秋 +2 位作者 杨力建 陈少华 周羽竝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29-532,共4页
目的了解PMLRARα多肽诱导脐血T细胞的T细胞受体(TCR)Vβ谱系表达和克隆性情况。方法以不同浓度(16.7μg/mL,33.3μg/mL或50μg/mL)的PMLRARα多肽联合IL2、抗CD3单抗以及抗CD28单抗诱导脐血T细胞增殖,利用RTPCR基因扫描技术分析诱导后... 目的了解PMLRARα多肽诱导脐血T细胞的T细胞受体(TCR)Vβ谱系表达和克隆性情况。方法以不同浓度(16.7μg/mL,33.3μg/mL或50μg/mL)的PMLRARα多肽联合IL2、抗CD3单抗以及抗CD28单抗诱导脐血T细胞增殖,利用RTPCR基因扫描技术分析诱导后第3、6、9、12天后的脐血TCRVβ亚家族的利用和克隆性增殖的特点。结果限制性表达和克隆性增殖TCRVβ亚家族T细胞可见于PMLRARα多肽诱导后脐血T细胞。结论PMLRARα多肽可在体外诱导脐血T细胞呈克隆性增殖,此优势增殖的克隆性T细胞可能具有特异性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t细胞受体 克隆性
下载PDF
T-cadherin蛋白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探讨T-钙黏蛋白(T-cadherin)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并分析60例APL患者和同期检查健康者60例骨髓活检组织中T-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 目的:探讨T-钙黏蛋白(T-cadherin)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并分析60例APL患者和同期检查健康者60例骨髓活检组织中T-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T-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AP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临床疗效和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T-cadherin蛋白在APL患者中低表达率和高表达率分别是71.7%和28.3%;在正常人骨髓活检组织中的低表达率和高表达率分别是25.0%和75.0%,2组间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26.162,P=0.000)。APL患者骨髓活检组织中T-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危险度分级、早幼粒细胞比例和患者复发有关(均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数目无关(均P>0.05)。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危险度分级、早幼粒细胞比例和T-cadherin蛋白低表达是APL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T-cadherin蛋白低表达组的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别是62.8%和69.8%,T-cadherin蛋白高表达组的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8.2%和94.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经过Log-rank检验显示APL患者T-cadherin蛋白低表达和T-cadherin蛋白高表达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53.5%和82.4%(χ2=4.294,P=0.03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cadherin蛋白低表达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T-cadherin蛋白高表达组(P=0.045)。结论:T-cadherin蛋白在APL患者中呈明显低表达,并与患者危险度分级、早幼粒细胞比例和患者复发有关,可能是生存预后的重要判断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t-钙黏蛋白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非典型t(15;17)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川 王伟 +3 位作者 冯亮 张英辉 李倩 陈慧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89-392,共4页
目的探讨非典型t(15;17)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取骨髓液,瑞氏染色分析形态,短期培养法R显带核型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FISH(荧光原位杂交)检测PML-RARα融合基... 目的探讨非典型t(15;17)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取骨髓液,瑞氏染色分析形态,短期培养法R显带核型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FISH(荧光原位杂交)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41例患者中,形态学典型的40例,不典型的1例为骨髓坏死。41例患者均为髓系表达:CD13+、CD33+、c MPO+、HLA-DR多为阴性(仅2例阳性)。9例CD15+(22.0%),16例CD117+(39.0%),6例CD34+(14.6%),4例伴淋系抗原表达(9.8%)。核型分析为经典的t(15;17)易位的29例(70.7%),有t(15;17)同时伴额外染色体异常的5例(12.2%),不伴t(15;17)易位的7例(17.1%)。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34例(82.9%),阴性7例(17.1%)。儿童患者不伴t(15;17)易位的比例较成人高(P<0.05)。儿童患者复发或死亡率高于成人(P<0.05)。结论遗传学PML-RARα融合基因阴性的APL少见,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儿童APL患者不伴t(15;17)易位的比例较成人高,且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非典型t(15 17)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PML-RARΑ融合基因 额外染色体异常 免疫表型
原文传递
通过基因表达芯片数据库研究PRAM1基因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吕娜 钱坤 +3 位作者 刘静 王莉莉 李永辉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8-374,共7页
目的:研究PRAM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的临床表型及其预后价值。方法:以48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基因表达芯片为研究平台,结合临床资料总结PRAM1基因在多种AML亚型中的表达特征。利用正常人干细胞表达芯... 目的:研究PRAM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的临床表型及其预后价值。方法:以48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基因表达芯片为研究平台,结合临床资料总结PRAM1基因在多种AML亚型中的表达特征。利用正常人干细胞表达芯片,研究PRAM1基因在各阶段血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通过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验证临床样本表达芯片结果,并找到可以上调PRAM1基因的药物。结果:首先发现PRAM1基因在inv(16)AML中表达最高,在t(15;17)M3中表达最低,在其他类型中表达基本一致。依据美国NCCN指南,利用基因突变分类,PRAM1基因在伴发CEBPAdm突变的AML(cytogenetically normal AML,CN-AML)中高表达,而且PRAM1基因的高低表达可以对CN-AML进一步分层,且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有统计学意义;其次PRAM1基因在成熟细胞和粒单祖细胞中表达较高。地西他滨和西达本胺可以上调PRAM1基因,其中西达本胺的效果较好。结论:PRAM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有一定表达规律,在t(15;17)M3中表达最低,PRAM1基因高表达是CN-AML预后较好的标志。PRAM1基因在成熟粒细胞中表达较高,而且西达本胺可以上调该基因的表达,因而可作为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AM1 急性髓系白血病 t(15 17)M3 西达本胺
下载PDF
20例非经典t(15;17)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分子遗传学分析
7
作者 陈慧 杨军军 +3 位作者 邵美娟 邢超 宫剑 李倩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50-653,共4页
目的研究非经典t(15;17)易位包括不伴有t(15;17)易位及t(15;17)伴复杂异常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基因学变化,促进临床合理治疗方案选择。方法采用短期培养法R显带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目的研究非经典t(15;17)易位包括不伴有t(15;17)易位及t(15;17)伴复杂异常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基因学变化,促进临床合理治疗方案选择。方法采用短期培养法R显带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PML/RARA融合基因及分子学类型;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免疫表型。结果 20例非经典t(15;17)易位患者中不伴有t(15;17)易位及t(15;17)伴复杂异常各10例。不伴有t(15;17)易位患者核型分析9例正常、1例为三体8;FISH分析PML/RARA融合基因仅1例阳性;RT-PCR方法检测4例1型(即L型)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6例三型均阴性。t(15;17)伴复杂异常患者核型分析涉及t(15;17)的变异易位2例、等臂17q 1例、复杂易位5例、t(14;17)易位1例、t(5;17)易位1例;FISH分析8例阳性,RARA断裂点分离且PML/RARA融合基因阴性2例。结论经典t(15;17)易位,核型分析和FISH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较为敏感;非经典t(15;17)易位,PML/RARA融合基因应结合核型分析、FISH、RT-PCR进行同时检测,且有助于检出FISH阴性RT-PCR方法阳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经典t(15 17)易位 荧光原位杂交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原文传递
APL患者外周血TCR V_βT细胞克隆性增生特点 被引量:7
8
作者 杨力建 李扬秋 +3 位作者 陈少华 周羽竝 汤冀 吴秀丽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5年第4期205-207,214,共4页
目的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TCRVβ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及其克隆性.方法利用RT-PCR和基因扫描技术分析21例AP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CRVβ24个亚家族基因的CDR3长度,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21例患者外周血T细胞所表达的V... 目的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TCRVβ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及其克隆性.方法利用RT-PCR和基因扫描技术分析21例AP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CRVβ24个亚家族基因的CDR3长度,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21例患者外周血T细胞所表达的Vβ亚家族数量差别很大,2~21个Vβ亚家族不等,其中,以Vβ2(71.4%),Vβ15(61.9%)和Vβ5(57.1%)出现频率较高,而Vβ10和Vβ14出现频率最低(14.3%).除2例外,患者外周血均可检测到某些Vβ亚家族的克隆性T细胞,主要为Vβ12,Vβ21和Vβ23克隆性T细胞.结论 APL患者外周血Vβ亚家族T细胞的倾斜性分布特点,并存在克隆性增生的T细胞,这可能是机体T细胞受白血病细胞相关抗原的刺激作用而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t细胞受体基因 t细胞克隆性
原文传递
miR-125b对儿童典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丽娜 黄礼彬 +3 位作者 梁燕妮 张晓莉 柯志勇 罗学群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49-854,共6页
目的探讨mi R-125b对儿童典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期求新的策略治疗耐药性APL。方法用在线软件预测mi R-125b的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报告及蛋白印迹技术进行验证;用q 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来自中... 目的探讨mi R-125b对儿童典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期求新的策略治疗耐药性APL。方法用在线软件预测mi R-125b的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报告及蛋白印迹技术进行验证;用q 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华南地区儿童APL协作组其他医院2007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33例患者在初诊、缓解或复发时期骨髓标本中mi R-125b及其靶基因的表达,进行体内证实;在细胞系水平过表达或抑制表达mi R-125b,用MTT、流式细胞技术等研究mi R-125b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及耐药的影响,进行体外验证。结果 (1)用生物学信息方法预测出BAK1是mi R-125b的可能靶基因;(2)mi R-125b在APL初诊患者中表达增高,缓解后降低,复发时再次升高,其高表达抑制BAK1蛋白的表达,同样,在NB4及HL60细胞系中,通过转染使mi R-125b过表达可抑制BAK1蛋白的表达;(3)在NB4及HL60白血病细胞株,过表达mi R-125b促进其增殖、抑制凋亡及增加耐药性,用si RNA沉默BAK1的表达后,NB4的凋亡受抑制,与过表达mi R-125b的效应相似;(4)白血病耐药细胞株NB4-R1、NB4-R2及HL-60/DOX与敏感细胞株NB4和HL-60比较,mi R-125b呈高表达(P<0.05),通过转染使mi R-125b进一步过表达,耐药细胞株对全反式维甲酸和阿霉素的IC50进一步增加。结论 mi R-125b通过对靶基因BAK1的调控影响儿童典型APL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典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iR-125b Bak1 耐药
原文传递
全反式维甲酸与化疗交替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欣 潘理明 +8 位作者 吴树农 孙自敏 吴竞生 朱薇波 蔡晓燕 刘会兰 韩永胜 杨会志 耿良权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4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化疗交替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长期疗效。方法:对17例经ATRA治疗取得完全缓解(CR)的APL患者,采用ATRA与化疗交替方案进行治疗。在治疗6个月以后,采用血细胞短期培养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化疗交替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长期疗效。方法:对17例经ATRA治疗取得完全缓解(CR)的APL患者,采用ATRA与化疗交替方案进行治疗。在治疗6个月以后,采用血细胞短期培养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RT-PCR技术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13^+CD45dim细胞和CD33^+CD45^dim智细胞,监测t(15;17)染色体异位、PML-RARα融合基因以及CD13^+CD45^dim、细胞和CD13^+CD45^dim细胞变化情况。结果:随访15个月-70个月(中位数36个月)。白血病复发3例,复发率17.65%,总生存率(OS)94.12%,t(15;17)染色体异位、PML-RARα融合基因和FCM检测MRD转阴率分别为23.53%、29.41%和23.53%。结论:APL CR后采用ATRA与化疗交替治疗,可以较好地减少或消除APL患者体内的残存白血病细胞,减少白血病的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APL的临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化学治疗 t(15 :17)染色体异位 PML-RARΑ 融合基因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复合型染色体易位及其临床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苏欣莹 何凯莉 +4 位作者 牛超 顾柏炜 曹琪 陈竺 陈赛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98-201,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M3)中复合型染色体易位与临床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常规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和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3例APL,M... 目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M3)中复合型染色体易位与临床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常规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和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3例APL,M3。结果发现3例均有早幼粒白血病基因-维甲酸受体α基因(promyelocyticleukemiagene-retinoicacidreceptorαgene,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核型呈复合型易位,除有15和17号染色体易位外还累及了5、11、16、22号多条染色体,并与临床预后有一定相关性。结论对APL复合型易位的检测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APL 染色体易位 预后
原文传递
砷剂联合方案抗血液肿瘤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燕芳 朱晨影 +4 位作者 康媛源 苏力德 王茜茜 卢晓阳 那仁满都拉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60-1269,共10页
三氧化二砷(砷剂)即中药“砒霜”,最初以“毒物”被大众熟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砷剂被发现可靶向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并显著提高其治愈率,从而成为肿瘤靶向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砷... 三氧化二砷(砷剂)即中药“砒霜”,最初以“毒物”被大众熟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砷剂被发现可靶向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并显著提高其治愈率,从而成为肿瘤靶向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砷剂和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均可以特异性降解PML-RARα融合蛋白,其联合方案已成为APL患者的有效治疗选择。此外,砷剂/ATRA方案和砷剂/干扰素α方案分别在非APL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成人T细胞白血病中发挥协同、靶向抗肿瘤作用。砷剂还能诱导活性氧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因此砷剂联合Bcl-2抑制剂等药物和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在多种血液肿瘤中发挥了协同诱导凋亡的作用。本文结合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对砷剂联合方案在血液肿瘤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全反式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成人t细胞白血病 血液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