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2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tural products as a crucial source of anti-inflammatory drugs: recent trends and advancements 被引量:3
1
作者 Yan-Hang Wang Ke-Wu Zeng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2019年第5期257-268,共12页
Natural active molecules are key sources of modern innovative drugs. Particularly, a great amount of natural active molecules have been reported to possess promising therapeutic effects on inflammatory diseases, inclu... Natural active molecules are key sources of modern innovative drugs. Particularly, a great amount of natural active molecules have been reported to possess promising therapeutic effects on inflammatory diseases, including asthma, rheumatoid arthritis, hepatitis, enteritis, metabolic disorders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However, these natural active molecules with various molecular structures usually exert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through diversiform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s, which is necessary to be summarized systematically. In this review, we introduced the current major anti-inflammatory natural active molecules based on their chemical structures, and discussed their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s including anti-inflammatory molecular signaling pathways and potential target proteins, which providing a referential significa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also revealing new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inflammatory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products ANTI-INFLAMM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chanism of action drug TARGET
下载PDF
Optical control after transfection of channelrhodopsin-2 recombinant adenovirus in visual cortical cells
2
作者 Junping Yao Wensheng Hou +3 位作者 Hao Wang Hui Liu Chuanhuang Weng Zhengqin Yi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6期1228-1233,共6页
Channelrhodopsin-2 ectopically expressed in the retina can recover the response to blue light in genetically blind mice and rats, but is unable to restore visual function due to optic nerve or optic tract lesions. Lon... Channelrhodopsin-2 ectopically expressed in the retina can recover the response to blue light in genetically blind mice and rats, but is unable to restore visual function due to optic nerve or optic tract lesions. Long Evans rats at postnatal day 1 were used for primary culture of visual cortical cells and 24 hours later, cells were transfected with recombinant adenovirus carrying channelrhodopsin-2 an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enes. After 2 4 days of transfection, green fluorescence was visible in the cultured cells. Cells were stimulated with blue light (470 nm), and light-induced action potentials were recorded in patch-clamp experiment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hannelrhodopsin-2-recombinant adenovirus transfection of primary cultured visual cortical cells can control the production of action potentials via blue light st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nelrhodopsin-2 recombinant adenovirus visual cortex blue light action potentials neuralregene ration
下载PDF
Combined use of chemotherapeutics and oncolytic adenovirus in treatment of AFP-express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3
作者 Mao, Chen-Yu Hua, Han-Ju +3 位作者 Chen, Ping Yu, De-Chao Cao, Jiang Teng, Li-Song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09年第3期282-287,共6页
BACKGROU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which is always refractory to most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may result in poor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CC. Oncolytic adenovirus is a new form for cancer gene thera... BACKGROU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which is always refractory to most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may result in poor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CC. Oncolytic adenovirus is a new form for cancer gene therapy via its ability to replicate and kill tumor cells in a tumor-specific manner. In order to eradicate tumors effectively, the combination of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and oncolytic adenovirus has been considered. This study aimed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possibility of synergistic cytotoxicity of oncolytic adenoviruses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METHODS: Several types of human HCC cell line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pecificity and cytotoxicity of oncolytic adenovirus Ad5-HC and Ad5-AFP (IRES) by measuring cell viability in vitro and antitumor efficiency in vivo. The cytotoxicity of Ad5-HC and Ad5-AFP (IRES)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were also assessed by the 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assay. RESULTS: Both Ad5-HC and Ad5-AFP (IRES) were significantly cytotoxic to HCC cells with great specificity in vitro and in vivo. The combination of oncolytic adenovirus with 5-FU, doxorubicin, and paclitaxel was synergistically effective for the killing of HCC cells. CONCLUSIONS: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oncolytic adenovirus sensitize tumors to chemotherapy and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of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and oncolytic adenovirus has an enhanced antitumor effect on HCC cells.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 2009; 8: 282-2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rug resistance oncolytic adenovirus CHEMOTHERAPY
下载PDF
Repositioning of clinically approved drug Bazi Bushen capsule for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using network pharma⁃cology approach and in vitro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被引量:1
4
作者 WANG Tongxing CHEN Meng +3 位作者 HOU Bin LIANG Junqing WEI Cong JIA Zhenhua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2-23,共2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ew indications and key mechanism of Bazi Bushen capsule(BZBS)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in vitro experiment.METHODS The potential tar⁃get profiles of the components of BZBS were pre⁃dicted.S...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ew indications and key mechanism of Bazi Bushen capsule(BZBS)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in vitro experiment.METHODS The potential tar⁃get profiles of the components of BZBS were pre⁃dicted.Subsequently,new indications for BZBS were predicted by disease ontology(DO)enrich⁃ment analysis and initially validated by GO and KEGG pathway enrichment analysis.Further⁃more,the therapeutic target of BZBS acting on AD signaling pathway were identified by intersec⁃tion analysis.Two Alzheimer′s disease(AD)cell models,BV-2 and SH-SY5Y,were used to pre⁃liminarily verify the anti-AD efficacy and mecha⁃nism of BZBS in vitro.RESULTS In total,1499 non-repeated ingredients were obtained from 16 herbs in BZBS formula,and 1320 BZBS targets with high confidence were predicted.Disease enrichment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ed that BZBS formula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D.In vitro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BZ⁃BS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elease of TNF-αand IL-6 and the expression of COX-2 and PSEN1 in Aβ25-35-induced BV-2 cells.BZBS reduced the apoptosis rate of Aβ25-35 induced SH-SY5Y cells,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reduced the expres⁃sion of Caspase3 active fragment and PSEN1,and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IDE.CONCLU⁃SIONS BZBS formula has a potential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AD,which is achieved through regu⁃lation of ERK1/2,NF-κB signaling pathways,and GSK-3β/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Further⁃more,the network pharmacology technology is a feasible drug repurposing strategy to reposition new clinical use of approved TCM and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action.The study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in-depth study of BZBS in the treatment of AD and provides a basis for its applicatio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ug repositioning Bazi Bushen capsule Network pharmacology Alzheimer′s disease Mechanism of action
下载PDF
中药治疗糖尿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红艳 戴思思 +4 位作者 吴威 周佳欣 陈智慧 杨关林 张会永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0-1433,共24页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活质量,随着我国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DM发病率持续升高并趋于年轻化,深入开展降血糖治疗的研究刻不容缓。DM以胰岛...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活质量,随着我国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DM发病率持续升高并趋于年轻化,深入开展降血糖治疗的研究刻不容缓。DM以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为病理基础,目前尚无根治手段,西医多采用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对症治疗,虽然效果显著,但长期使用易产生毒副作用。中药治疗DM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抗氧化应激等发挥降血糖作用,其疗效显著且毒副反应少。近年来,有关中药及复方对DM动物模型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多,笔者通过回顾近年来相关文献,对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中药有效成分降血糖作用机制及其相关实验设计等进行系统梳理,从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糖异生、促进糖原合成、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糖苷酶活性、缓解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肠道菌群等方面对中药降血糖的作用机制研究及实验设计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中药降血糖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及其深入的药效学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味药 中药复方 糖尿病 降血糖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靶向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淼淼 李婷 +3 位作者 张田 王洋 金鹏飞 张亚同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近年来,新型抗类风湿关节炎药不断涌现,包括生物类改善病情抗风湿药(bDMARDs)和靶向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tsDMARDs)。其中,tsDMARDs因其良好的临床疗效、口服制剂的便利性及可控的不良反应而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文就tsDMARDs的作用机制... 近年来,新型抗类风湿关节炎药不断涌现,包括生物类改善病情抗风湿药(bDMARDs)和靶向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tsDMARDs)。其中,tsDMARDs因其良好的临床疗效、口服制剂的便利性及可控的不良反应而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文就tsDMARDs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不良反应、上市情况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靶向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 临床研究 作用机制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中药调节肠道菌群缓解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必乾 何慧明 +5 位作者 殷亭湄 付晓艳 高广淼 杨玲玲 李洁 邓毅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92-96,共5页
药物性肝损伤是由化学药物、膳食补充剂和草药产品等引起的肝脏损伤疾病,其极易发展为肝衰竭,且在其发生发展的同时常伴随肠道菌群的变化。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治疗特点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屏障、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等减轻药... 药物性肝损伤是由化学药物、膳食补充剂和草药产品等引起的肝脏损伤疾病,其极易发展为肝衰竭,且在其发生发展的同时常伴随肠道菌群的变化。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治疗特点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屏障、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等减轻药物性肝损伤。对中药干预肠道菌群缓解药物性肝损伤的作用进行总结,以期对中药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肠道菌群 中药复方 中药成分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体外实验验证的肾康注射液治疗肾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
8
作者 孟高全 张明亮 +9 位作者 陈小菲 王晓艳 李伟霞 张岱 蒋露 李明格 张小帅 孟伟亭 韩冰 唐进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53-1962,共10页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及体外实验探讨肾康注射液(Shenkang injection, SKI)治疗肾纤维化(renal fibrosis, RF)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方法 利用GEO数据库筛选RF差异表达基因,借助CMAP数据库,基于基因表达谱相似性原理,重定位出具有调控R...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及体外实验探讨肾康注射液(Shenkang injection, SKI)治疗肾纤维化(renal fibrosis, RF)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方法 利用GEO数据库筛选RF差异表达基因,借助CMAP数据库,基于基因表达谱相似性原理,重定位出具有调控RF作用的药物,然后通过分子指纹相似性分析筛选出SKI潜在治疗RF的成分;同时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SKI调控RF的核心靶点及通路;最后,通过分子对接和细胞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基于GEO数据库筛选到2个RF相关的数据集,CMAP重定位到3个共同的RF治疗药物(saracatinib、dasatinib、PP-2),分子指纹相似性分析发现,RF治疗药物与salvianolic acid B、hydroxysafflor yellow A等5个SKI成分的结构相似性较高。分子对接结果发现,salvianolic acid B、hydroxysafflor yellow A等成分与SKI调控的潜在治疗RF的核心靶标MMP1、MMP13等均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网络药理学分析提示,SKI核心靶点主要富集在Relaxin和AGE-RAGE等信号通路。细胞实验表明,SKI可显著降低RF模型细胞AGE-RAGE信号通路中AGER、NFKB1、COL1A1、SERPINE1、VEGFC和Relaxin信号通路中MMP1、MMP13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RXFP1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 SKI可通过调控Relaxin和AGE-RAGE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RF的作用,其物质基础可能为salvianolic acid B、hydroxysafflor yellow A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康注射液 肾纤维化 生物信息学 药物重定位 实验验证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作用于肺癌多药耐药的中药单体化合物研究进展
9
作者 陆梅 张金杰 +3 位作者 孙杉杉 吕光耀 吕文文 高新富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579-585,604,共8页
中药在逆转肺癌耐药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从中药中提取的单体化合物往往对于逆转肺癌耐药也有较好的活性。为了解目前不同结构中药单体化合物在肺癌多药耐药中的研究进展,本文以中药单体、肺癌、耐药性等为关键词在PubMed、Web of Science... 中药在逆转肺癌耐药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从中药中提取的单体化合物往往对于逆转肺癌耐药也有较好的活性。为了解目前不同结构中药单体化合物在肺癌多药耐药中的研究进展,本文以中药单体、肺癌、耐药性等为关键词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对中药单体成分逆转肺癌耐药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检索,归纳了有关的中药单体类化合物,如生物碱类、萜类、黄酮类、皂苷类等化合物,综述了其在逆转肺癌耐药的作用及机制,从而可以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单体 肺癌耐药 作用机制 逆转耐药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抗肿瘤作用机制与联合治疗潜力
10
作者 王晴晴 高嵩 +5 位作者 刘子旭 袁攀澳 冯宇鹏 张微微 王艳娇 唐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98-609,共12页
目的 对去甲斑蝥素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联用进行系统阐述,并对开发去甲斑蝥素新型给药系统进行展望,为去甲斑蝥素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去甲斑蝥素的药理作用机制和临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目的 对去甲斑蝥素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联用进行系统阐述,并对开发去甲斑蝥素新型给药系统进行展望,为去甲斑蝥素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去甲斑蝥素的药理作用机制和临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结果 去甲斑蝥素既可以通过单药多靶点机制实现抗肿瘤作用,还具有升高白细胞和调节机体免疫平衡的功能;去甲斑蝥素在临床上可以与化疗药物、免疫药物、靶向药物或放射疗法等联用,实现协同抗癌作用;去甲斑蝥素有望开发出脂肪乳注射液、乳化体和脂质体-乳剂复合体等高靶向、缓控释、低毒性和不良反应少的新型改良系统。结论 去甲斑蝥素临床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斑蝥素 抗肿瘤 作用机制 临床联用 载药系统
下载PDF
天然植物薰衣草精油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及机制研究
11
作者 赵曼 吴梓靖 +9 位作者 孙存 叶演 陈婷 刘姝琳 朱宝行 赵安妮 宋振 杨赟 孙红武 曾浩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046-2056,共11页
目的探讨天然植物薰衣草精油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薰衣草精油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用杀菌动力学研究进一步确定其起效和维持时间;用小鼠感染模型评价薰衣... 目的探讨天然植物薰衣草精油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薰衣草精油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用杀菌动力学研究进一步确定其起效和维持时间;用小鼠感染模型评价薰衣草精油对创口愈合的促进作用;用结晶紫染色定量测定法对其生物膜的抑制和清除作用进行研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膜中细菌存活情况;用核酸蛋白测定仪器检测3 mg/mL、6 mg/mL薰衣草精油干预后的细菌DNA核酸和蛋白质泄漏量;用钾离子试剂盒测定钾离子泄漏量,并采用蛋白组学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初步探究薰衣草精油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作用机制。结果薰衣草精油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均为6 mg/mL,在120 min时,该浓度可杀死几乎所有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和时间依赖效应。整体动物模型评价表明,3 mg/mL和6 mg/mL薰衣草精油均能促进创口愈合,疗效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3 mg/mL薰衣草精油具有一定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抑制作用,且能显著增加DNA核酸和蛋白质的泄漏量,并能促进钾离子外流。同时,6 mg/mL薰衣草精油展现了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清除作用。蛋白组学研究提示,薰衣草精油的抗菌作用可能与影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氧化还原酶活性和细胞代谢过程,干扰细胞壁/膜/包膜等结构的生物合成有关。结论薰衣草精油在3 mg/mL时即可发挥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破坏细菌生物膜和干扰细菌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精油 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抗菌作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中药提取物调控铁死亡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新进展
12
作者 裴金英 宋金洲 +4 位作者 马到丰 罗孝廷 刘斌 董晓红 丛树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9-648,共10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典型临床表现是进行性记忆障碍。铁死亡是近些年新兴起的潜在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方向,是一种铁依赖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大量证据表明AD与大脑中的铁死亡密切相关,然而其参与AD...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典型临床表现是进行性记忆障碍。铁死亡是近些年新兴起的潜在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方向,是一种铁依赖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大量证据表明AD与大脑中的铁死亡密切相关,然而其参与AD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其可能由铁代谢紊乱、脂质过氧化和氨基酸代谢诱导,从而影响大脑中铁离子的沉积。迄今为止,部分中药有效化学成分已被深入研究,例如红景天、远志、银杏、茯苓等,这些中药在靶向铁死亡治疗AD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效果。在此背景下,本综述系统阐述了大脑中铁的代谢、铁死亡的特点,并重点关注铁死亡代谢调控机制。同时,本文还讨论了铁死亡和AD的联系,并同时列举了中药的有效成分通过抑制铁死亡改善AD的药物,以期为今后铁死亡抑制剂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中药 铁死亡 作用机制 综述
下载PDF
中药活性成分调控糖代谢抗胆管癌的分子机制
13
作者 赵方言 李姗 +1 位作者 王祥麒 尹怡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04-1708,共5页
胆管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其发病隐匿、病情凶险、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葡萄糖是胆管癌增殖和转移的主要能量来源,胆管癌细胞在快速增殖过程中其糖代谢途径会被重新编辑,产生大量能量以满足自身需求。中医药在胆管癌治疗中具有... 胆管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其发病隐匿、病情凶险、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葡萄糖是胆管癌增殖和转移的主要能量来源,胆管癌细胞在快速增殖过程中其糖代谢途径会被重新编辑,产生大量能量以满足自身需求。中医药在胆管癌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中药活性成分已被证明可以通过调控糖代谢抑制胆管癌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对胆管癌中的糖代谢特点和中药活性成分调控糖代谢抗胆管癌进行综述,为胆管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碳水化合物代谢 中药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下载PDF
华蟾素调控PI3K/AKT通路逆转卵巢癌A2780/DDP细胞顺铂耐药的作用机制
14
作者 舒美玲 吴悦 +2 位作者 叶映泉 张爽爽 张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1-677,741,共8页
目的研究华蟾素(CBG)对人卵巢癌细胞顺铂耐药的逆转作用和机制。方法A2780细胞株及其顺铂耐药细胞株A2780/DDP是临床常见的卵巢癌细胞,故选择这两种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平板克隆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 目的研究华蟾素(CBG)对人卵巢癌细胞顺铂耐药的逆转作用和机制。方法A2780细胞株及其顺铂耐药细胞株A2780/DDP是临床常见的卵巢癌细胞,故选择这两种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平板克隆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赫斯特染色(Hoechst)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评估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和定量逆转录PCR(RT-qPCR)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相关蛋白和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与A2780细胞相比,A2780/DDP细胞的耐药指数分别约为5.636、5.864、5.695,采用CBG(2、4、6 mg/ml)处理A2780/DDP耐药细胞后,逆转耐药指数分别为1.617、2.570、3.461。CBG呈浓度依赖性地上调细胞凋亡水平、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A2780细胞相比,对照组(A2780/DDP)细胞中P-PI3K/PI3K和P-AKT/AKT的蛋白水平相对比值以及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蜗牛蛋白(Snail)的蛋白表达更高,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更低(t_(P-PI3K/PI3K)=8.115,t_(P-AKT/AKT)=17.62、t_(N-cadherin)=6.126、t_(Vimentin)=4.001、t_(Snail)=17.333、t_(E-cadherin)=4.620,P<0.01);随着CBG剂量升高,耐药细胞中的P-PI3K、P-AKT、N-cadherin、Vimentin、Snail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E-cadherin的蛋白表达量增加(F_(P-PI3K)=268.5、F P-AKT=190.5、F_(N-cadherin)=24.02、F_(Vimentin)=57.65、F_(Snail)=87.24、F_(E-cadherin)=135.8,P<0.05)。RT-qPCR结果显示:随着CBG浓度增加,PI3K、AKT、N-cadherin、Vimentin、Snail的mRNA表达水平随之降低,相反E-cadherin的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F PI3K=101.1、F_(AKT)=558.3、F_(N-cadherin)=86.97、F_(Vimentin)=105.9、F_(Snail)=85.71、F_(E-cadherin)=80.96,P<0.01)。结论CBG具有逆转卵巢癌A2780/DDP细胞株顺铂耐药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BG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和抑制EMT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素 卵巢癌 顺铂耐药 逆转耐药 PI3K/AKT 上皮间质转化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人腺病毒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雪芳 刘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0期183-185,共3页
人腺病毒传染性强,可引起多个器官病变,部分人群感染后可发展为危重症,预后差,病死率高。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腺病毒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争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化合物和中药在细胞或动物实验中显现出显著的抗腺病毒活性及良好的安... 人腺病毒传染性强,可引起多个器官病变,部分人群感染后可发展为危重症,预后差,病死率高。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腺病毒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争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化合物和中药在细胞或动物实验中显现出显著的抗腺病毒活性及良好的安全性。此外,T细胞免疫疗法、抗病毒单克隆抗体疗法和腺病毒疫苗也被证实可有效对抗腺病毒感染。本综述对抗腺病毒领域的最新研究和进展进行总结,为新型抗腺病毒药物的研制和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腺病毒 抗病毒治疗 药物 免疫疗法 疫苗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杜孝亮 徐静 +2 位作者 李樊丹 杨浩 吕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8期732-736,752,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主要目标。然而将LDL-C控制到推荐浓度,仍存在显著的残余心血管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主要目标。然而将LDL-C控制到推荐浓度,仍存在显著的残余心血管风险。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残余胆固醇(RC)的水平与残余心血管风险密切相关。RC在ASCVD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现重点介绍目前研究发现的RC作用机制,这些机制主要包括激活炎症、参与氧化应激、促进易损斑块形成、加速血栓形成和引起胰岛素抵抗等。此外,还讨论了未来可能用于控制RC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残余胆固醇 作用机制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抗菌肽的来源与作用机理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雪莹 高圣玥 +3 位作者 李平 李静 宋岩 佟桂芝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15,共4页
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中的长期使用,导致了耐药菌株的出现,不仅危害畜禽机体健康,而且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抗菌肽也称宿主防御肽,是由宿主基因编码的具有抗微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多呈阳离子性和两亲性,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β-折叠、无... 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中的长期使用,导致了耐药菌株的出现,不仅危害畜禽机体健康,而且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抗菌肽也称宿主防御肽,是由宿主基因编码的具有抗微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多呈阳离子性和两亲性,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β-折叠、无规则卷曲等。抗菌肽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细胞等作用,同时可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在替代抗生素方面表现出良好效果。论文综述了抗菌肽的来源,可从天然获得和重组改造获得,并揭示了抗菌肽抗菌、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机制及在临床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耐药性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鹿茸肽的提取纯化、药理作用、载体应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清泉 宋景 +5 位作者 王雨晴 魏玉民 董伟超 李晓雨 孙志强 代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146,I0028,共11页
由中药鹿茸中提取的鹿茸肽(VAP)具有抗骨损伤、抗肿瘤、抗神经疾病、抗氧化、抗炎、保护五脏、促进创面愈合等多种作用,是鹿茸的重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系统综述VAP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总结当前已知VAP的化学组成、结构。另外,还综述... 由中药鹿茸中提取的鹿茸肽(VAP)具有抗骨损伤、抗肿瘤、抗神经疾病、抗氧化、抗炎、保护五脏、促进创面愈合等多种作用,是鹿茸的重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系统综述VAP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总结当前已知VAP的化学组成、结构。另外,还综述了VAP相关载体新剂型的研究进展,将VAP与某些高分子材料结合,使之增加药理活性或减少不良反应,为VAP及其载体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肽 提取 纯化 药理作用 载体应用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机制及其新型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19
作者 师嘉浩 王鑫晶 +4 位作者 成日青 萨仁高娃 何琴芳 塔娜 齐和日玛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4-90,共7页
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黄酮类化合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机制主要有清除自由基、调控抗炎因子、舒张血管等。近年来,对于黄酮类成分新型递送系统的研究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本文对黄酮类化合物治疗心脑... 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黄酮类化合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机制主要有清除自由基、调控抗炎因子、舒张血管等。近年来,对于黄酮类成分新型递送系统的研究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本文对黄酮类化合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机制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新型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被更好地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心脑血管疾病 作用机制 药物递送系统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防治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高正为 汪兰兰 +1 位作者 林洪 任林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2期1502-1506,共5页
近年来,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升高趋势。目前,临床上DN以西医治疗为主,但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药物。中医药以其系统性、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在DN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中药复方制剂血必净注射液在DN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 近年来,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升高趋势。目前,临床上DN以西医治疗为主,但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药物。中医药以其系统性、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在DN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中药复方制剂血必净注射液在DN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探索血必净注射液在DN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单独使用、与西药联合使用以及单味药材在DN治疗中的作用,可为血必净注射液在DN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必净 作用机制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