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R&D strategy of labor-managed firms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建利 仲伟俊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9年第3期413-418,共6页
Taking absorptive capacity effects on research spillovers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D investment decisions and the output decisions of labor-managed firms. Based on the general model of the cost... Taking absorptive capacity effects on research spillovers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D investment decisions and the output decisions of labor-managed firms. Based on the general model of the cost-reducing R&D, the strategic interactions of output and R&D investment between labor-managed firms in a duopoly are analyzed. Moreover, the impact of absorptive capacity effects on optimal output in the production stage is discussed. In the R&D stage, the impacts of absorptive capacity effects on the equilibrium R&D investment in cooperative and non-cooperative R&D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R&D strategy of labor-managed firms is compared with the behavior of profit-maximizing fir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equilibrium R&D investment is alway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exogenous spillover rate,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behavior of the profit-maximizing firms. However, unlike the profit-maximizing firms, the impact of the absorptive capacity that aff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ptimal output and its own(rival' s)R&D is shown to be dependent upon a return-to-scale of the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orptive capacity labor-managed firm r&d strategic interaction
下载PDF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Knowledge Flows for Large International Finns: A Survey
2
作者 Luigi Aldieri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11年第1期51-66,共16页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hat of surveying both theoretic and econometric models exploring the existence of 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quantifying firm's ability to identify, assimilate, and exploit existing...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hat of surveying both theoretic and econometric models exploring the existence of 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quantifying firm's ability to identify, assimilate, and exploit existing information (absorptive capacity). In so doing, we explore different methodologies through which we may analyze the knowledge transmission: both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and the knowledge function approach.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spillover stocks, different dimensions are considered: geographic and technolog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 investmen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nowledge diffusion absorptive capacity knowledgespillovers
下载PDF
学习型联盟中R&D方式与最优投资水平分析——吸收能力的观点 被引量:17
3
作者 吴海滨 李垣 谢恩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200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研发方式和R&D投资水平是学习型联盟决策的主要内容,而传统的组织学习理论忽视了联盟成员的吸收能力在学习型联盟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根据学习型联盟成员吸收能力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给出了吸收能力的一般表示方法。并通过三阶段... 研发方式和R&D投资水平是学习型联盟决策的主要内容,而传统的组织学习理论忽视了联盟成员的吸收能力在学习型联盟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根据学习型联盟成员吸收能力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给出了吸收能力的一般表示方法。并通过三阶段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吸收能力对联盟成员的研发投入、研发方式决策等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能力 学习型联盟 有效r&d贡献水平
下载PDF
FDI渠道的R&D溢出、吸收能力与中国技术进步——基于一个扩展的LP方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平 宋丽丽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31,共7页
使用技术差距为新的权重对国际R&D溢出测算的LP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将改进前后两种方法测得的1985-2007年间通过FDI渠道溢出到我国的国际R&D存量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改进前的测算方法对国际R&D溢出对我国... 使用技术差距为新的权重对国际R&D溢出测算的LP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将改进前后两种方法测得的1985-2007年间通过FDI渠道溢出到我国的国际R&D存量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改进前的测算方法对国际R&D溢出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略有低估;加入人力资本和国内研发投入与国际R&D溢出交互项的回归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测算方法比原方法更为精确有效。从回归的结果还可以得出:国内R&D投入是我国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但FDI带来的国际R&D溢出对我国的技术进步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国的人力资本还未达到有效吸收国外研发溢出的水平,研发投入水平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国际研发溢出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r&d溢出 测算权重 吸收能力
下载PDF
吸收能力与企业R&D合作策略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袁锋 陈晓剑 刘慧宏 《运筹与管理》 CSCD 2004年第6期153-156,共4页
由于技术溢出的存在,企业创新投资的私人收益率要低于社会收益率,从而导致创新动力的不足。然而,技术溢出能够被企业所用的条件是企业必须具有吸收能力。本文假设吸收能力决定于R&D投资和技术差异性,通过引入吸收能力扩展了只考虑外生... 由于技术溢出的存在,企业创新投资的私人收益率要低于社会收益率,从而导致创新动力的不足。然而,技术溢出能够被企业所用的条件是企业必须具有吸收能力。本文假设吸收能力决定于R&D投资和技术差异性,通过引入吸收能力扩展了只考虑外生技术溢出的AJ模型,分析了R&D不合作、R&D合作和全合作三种情况下均衡R&D投入水平和产量,并与AJ模型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合作 吸收能力 技术溢出 古诺竞争
下载PDF
考虑吸收能力与R&D投入的创新模式选择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春辉 陈继祥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2012年第1期93-98,104,共7页
为获取竞争优势,企业在资源和能力有限的条件下需要对创新模式作出合理的选择。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对企业的创新模式选择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吸收能力、R&D投入对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收能力与R&D投入对创... 为获取竞争优势,企业在资源和能力有限的条件下需要对创新模式作出合理的选择。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对企业的创新模式选择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吸收能力、R&D投入对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收能力与R&D投入对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效应是相反的:吸收能力的增强会导致企业选择颠覆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增大,选择渐进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减小;而R&D投入的增大会导致企业选择渐进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增大,选择颠覆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模式选择 吸收能力 r&d投入 演化博弈
下载PDF
自主R&D、国际R&D技术溢出与基础设施 被引量:8
7
作者 边志强 杜两省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77,共11页
网络效应的存在使以交通和通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能够促进自主R&D能力以及国际R&D技术溢出效应的提高。使用1994—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各地区自主R&D资本以及国际R&D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发现自主R&D能力以及国... 网络效应的存在使以交通和通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能够促进自主R&D能力以及国际R&D技术溢出效应的提高。使用1994—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各地区自主R&D资本以及国际R&D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发现自主R&D能力以及国际R&D技术溢出效应在不同地区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以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为转换变量,测算了引发自主R&D能力和国际R&D技术吸收能力变化的基础设施的门限特征。检验结果验证了门限效应的存在,并表明各地区在大力发展和完善通讯基础设施的同时,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发展交通基础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自主r&d能力 国际r&d技术溢出效应 面板平滑转换模型
下载PDF
R&D人员年龄与专利产出能力的关系研究——以上海市三个行业736名R&D人员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孝梅 陈德智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8-170,177,共4页
选取上海市三个专利产出较多行业的736名R&D人员为样本,调查到他们在2003—2007年5年内以第一发明人申请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总数,并将其定义为这些R&D人员在2008年的专利产出能力,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回归分析研究了R&am... 选取上海市三个专利产出较多行业的736名R&D人员为样本,调查到他们在2003—2007年5年内以第一发明人申请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总数,并将其定义为这些R&D人员在2008年的专利产出能力,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回归分析研究了R&D人员的专利产出能力与年龄的分布关系,发现中国的R&D人员的专利产出能力与年龄的分布服从倒U型的单峰曲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以专利作为产出指标来衡量R&D人员的创造力与年龄的关系和国外学者以其他指标所作的研究结果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人员 年龄 专利产出能力 电子通信 机械动力 生物医药
下载PDF
政府R&D补贴投入对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影响机制研究——基于5个高技术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晋 邓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67-71,共5页
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逐步深入,我国对科技进步的投入力度增大,尤其加大了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扶持力度。在微观企业生产函数中引入政府对企业支持程度系数,并运用高技术产业中5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其与新产品销售收入、专... 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逐步深入,我国对科技进步的投入力度增大,尤其加大了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扶持力度。在微观企业生产函数中引入政府对企业支持程度系数,并运用高技术产业中5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其与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新产品开发项目数等产出的关系;其次将政府支持程度系数同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新产品开发项目数作回归分析,并与高技术企业自身投入作对比分析;最后借鉴美国经验,分别针对政府和企业给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r&d投入 技术创新产出能力 政府支持程度系数
下载PDF
R&D联盟时机选择的期权理论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卢丽娟 张子刚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2005年第2期18-22,共5页
实践证明,R&D联盟的收益大于联盟的成本并不一定就是R&D联盟的最佳时机,但现有的解释联盟形成的理论却没有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基于实物期权理论,本文构建了两种包含多期权组合的联盟时机选择模型,并采用Log变换二叉树模型求解其最... 实践证明,R&D联盟的收益大于联盟的成本并不一定就是R&D联盟的最佳时机,但现有的解释联盟形成的理论却没有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基于实物期权理论,本文构建了两种包含多期权组合的联盟时机选择模型,并采用Log变换二叉树模型求解其最优时机。该模型将不确定性因素,吸收能力,独立研发的机会成本引入联盟时机的决策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考察了外界市场环境、企业自身的学习能力、独立研发的能力等因素对联盟时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联盟时机 多期权 吸收能力
下载PDF
国外R&D对中国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基于地区层面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许泱 郭庆宾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6-30,76,共6页
与现有文献仅考察国外R&D对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不同,本文基于我国1990—2008年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首次考察了国外R&D对我国及东中西地区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进口贸易渠道和FDI渠道的国外R&D对我国创新能力均产... 与现有文献仅考察国外R&D对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不同,本文基于我国1990—2008年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首次考察了国外R&D对我国及东中西地区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进口贸易渠道和FDI渠道的国外R&D对我国创新能力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并且进口贸易渠道的R&D溢出对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呈现出东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的格局,而FDI渠道的R&D溢出对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则呈现出西部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小的格局。文章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溢出 创新能力 面板模型
下载PDF
政府R&D投入、创新能力对长三角经济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东 周怡君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3年第9期80-82,共3页
文章首先利用永续盘存法,计算了长三角各城市2002-2011年政府R&D存量、固定资产存量。其次,在对面板数据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后,利用政府R&D存量、专利授权数,考查了政府R&D投入、创新能力对长三角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将固定资... 文章首先利用永续盘存法,计算了长三角各城市2002-2011年政府R&D存量、固定资产存量。其次,在对面板数据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后,利用政府R&D存量、专利授权数,考查了政府R&D投入、创新能力对长三角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将固定资产存量、人力资本等因素纳入到实证模型中。研究结果表明,政府R&D存量、人力资本、固定资产存量等对经济增长作用显著,但专利授权数为代表的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存在"专利悖论"。最后,提出了提高专利技术水平、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r&d投入 创新能力 长三角 经济增长
下载PDF
合作关系、吸收能力对合作风险的作用——基于竞争企业间R&D合作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国勇 石春生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41,48,共7页
本文以竞争企业间R&D合作为研究载体,探讨合作关系、吸收能力与合作风险的关系,揭示了竞争企业间R&D合作风险的形成机理。通过问卷调查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竞争企业间R&D合作中,对合作... 本文以竞争企业间R&D合作为研究载体,探讨合作关系、吸收能力与合作风险的关系,揭示了竞争企业间R&D合作风险的形成机理。通过问卷调查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竞争企业间R&D合作中,对合作伙伴的信任、承诺和满意对竞争企业的投入风险和侵占风险存在显著影响;吸收能力不仅影响竞争企业的投入风险和侵占风险,同时还调节着合作关系对合作风险的影响程度。因此,从合作关系和企业吸收能力出发,探讨竞争企业间R&D合作风险管理和控制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企业间r&d合作 合作关系 吸收能力 合作风险
下载PDF
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我国主要省市人力资本与R&D投资效率实证检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傅强 靳娜 《技术经济》 2009年第6期5-10,共6页
人力资本和R&D投资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增强了科研主体对外部技术的吸收能力,推动了知识与技术的扩散。本文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利用1998—2007年中国29个省市共290个观测数据,通过引入人力资本和R&D投资两个参数... 人力资本和R&D投资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增强了科研主体对外部技术的吸收能力,推动了知识与技术的扩散。本文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利用1998—2007年中国29个省市共290个观测数据,通过引入人力资本和R&D投资两个参数,分析人力资本和R&D投资对生产力的直接影响和通过提高技术吸收能力对技术效率的间接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在诠释地区间效率差异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仅直接影响生产力的提高,而且还通过提高技术吸收能力从而间接影响技术效率;R&D投资对技术效率有重要影响,而对生产力的直接影响并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r&d 吸收能力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技术效率
下载PDF
技术追赶机制研究——一个基于吸收能力与R&D的理论模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肖利平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9-93,共5页
以Abramovitz的追赶假说为基础,构建一个包含后进地区技术吸收能力和自主R&D的技术追赶理论模型,研究表明,吸收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技术追赶速度的快慢,过弱的吸收能力会使经济陷入进一步技术落后的状态。另一方面,当吸收能力不强... 以Abramovitz的追赶假说为基础,构建一个包含后进地区技术吸收能力和自主R&D的技术追赶理论模型,研究表明,吸收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技术追赶速度的快慢,过弱的吸收能力会使经济陷入进一步技术落后的状态。另一方面,当吸收能力不强时,如果后进地区能加强自身的研发积累,也能维持一定速度的技术追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能力 r&d 技术追赶 后发优势
下载PDF
企业R&D投融资决策的实物期权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段世霞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53,共5页
企业R&D投资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运用传统的投资评估与决策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而用实物期权方法研究R&D投资决策活动更加贴近现实。本文将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不确定性引入R&D投资价值评估,同时考虑R&D投资和融资决策,... 企业R&D投资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运用传统的投资评估与决策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而用实物期权方法研究R&D投资决策活动更加贴近现实。本文将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不确定性引入R&D投资价值评估,同时考虑R&D投资和融资决策,说明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R&D债务容量决策影响R&D投资时机决策,而R&D债务容量决策是建立在对R&D投资价值和破产风险综合评判基础上的。同时R&D债务容量只能在一个区间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 投资时机 实物期权 债务容量
下载PDF
企业技术进步路线图与R&D能力优化配置效应——来自广东风华高科的实证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丽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33,共3页
通过上市公司风华高科(000636)企业技术进步图的实现路径证明,企业技术进步图的实现是通过企业R&D能力的优化配置而不是单纯的投入来实现的,而优化配置的过程就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包括技术的吸收、学习和运用能力、购买资本性商... 通过上市公司风华高科(000636)企业技术进步图的实现路径证明,企业技术进步图的实现是通过企业R&D能力的优化配置而不是单纯的投入来实现的,而优化配置的过程就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包括技术的吸收、学习和运用能力、购买资本性商品、产学研合作、以及促进知识和技术国际性分散与流动的经营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路线图 r&d能力 优化配置
下载PDF
投资溢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以地区R&D投入与FDI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武力超 郑爱婷 《工信财经科技》 2021年第6期105-128,共24页
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内的自主研发和国际技术知识转移。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7-2017年的面板数据,引入地理距离和产业部门相似度作为权重来构建地区溢出指标,系统考察R&D溢出和FDI溢出对专利产... 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内的自主研发和国际技术知识转移。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7-2017年的面板数据,引入地理距离和产业部门相似度作为权重来构建地区溢出指标,系统考察R&D溢出和FDI溢出对专利产出和创新能力的影响。考虑到区域异质性因素、各省份的技术吸收能力不同,本文进一步使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分别以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探究R&D和FDI的溢出对各省份专利产出的门槛效应。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R&D和FDI溢出会对我国各省份的技术创新和专利产出产生积极影响,且在考虑工具变量的因果识别之后影响仍然显著,并且显现出非线性的门槛特征。其中,R&D溢出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的双门槛效应、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单门槛效应;FDI溢出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双门槛效应、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单门槛效应。因此,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人力资本配置、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能有效地促进技术溢出作用的发挥,切实提升我国各区域的创新水平。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我国在开放型市场经济下的政策制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有利于各区域科技的协调发展与创新绩效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 FdI 溢出效应 门槛效应 技术吸收能力
下载PDF
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的R&D联盟创新绩效研究
19
作者 伍虹儒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5年第1期28-31,共4页
研究企业R&D联盟对新技术知识产生所起的作用。从吸收能力的角度看,具有较高吸收能力的企业能从联盟中获益更多。与吸收能力有关的三项技术战略指标,分别为R&D联盟在企业联盟组合中的比例,技术距离与R&D强度。文章研究这三... 研究企业R&D联盟对新技术知识产生所起的作用。从吸收能力的角度看,具有较高吸收能力的企业能从联盟中获益更多。与吸收能力有关的三项技术战略指标,分别为R&D联盟在企业联盟组合中的比例,技术距离与R&D强度。文章研究这三项指标对联盟创新绩效的影响。尽管联盟网络能帮助企业产生新技术,但是R&D联盟比其他形式的合作更易达到这个目标。由于信息传播与知识学习是R&D联盟带来的主要益处,因此,如果R&D联盟要获得成功,就需要有适当的技术距离。当联盟合作者之间适当的技术距离与R&D联盟比例相互作用时,联盟创新绩效达到最高。此外,R&D联盟应视为企业R&D活动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盟组合 技术距离 吸收能力 r&d联盟 r&d强度
下载PDF
银企信贷中外源性R&D投入与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局限性研究——基于动态博弈视角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海波 姚洪兴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36-140,共5页
随着专家学者的不断研究与探索,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逐渐成熟,并且成为创新型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重要参照指标。将企业R&D投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并引入商业信贷作为银行信贷的替代信用,分别探讨了在外源性R&D投入存在和... 随着专家学者的不断研究与探索,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逐渐成熟,并且成为创新型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重要参照指标。将企业R&D投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并引入商业信贷作为银行信贷的替代信用,分别探讨了在外源性R&D投入存在和不存在两种情况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能否使银行贷款和企业创新策略选择达到最优。研究发现:当不存在外源性R&D投入时,银行能够在其收益最大化的同时为企业提供其创新策略选择最优贷款额;考虑企业外源性R&D投入时,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不能使银企效用同时达到最大。因此,银行在对企业贷款中所依赖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是导致银行贷款对企业创新投资促进作用不显著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信贷 创新能力评价 外源性 r&d 投入 动态博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