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髋臼骨折早期结构重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江和训 黄相杰 +1 位作者 刘德忠 姜红江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结构重建的时机,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准确的时间选择。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入院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93例(96髋),对照组98例(101髋),试验组于伤后7d内完成手术,对照...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结构重建的时机,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准确的时间选择。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入院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93例(96髋),对照组98例(101髋),试验组于伤后7d内完成手术,对照组于伤后10d后完成手术。用手术时间、术后复位的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关节功能评定(疼痛行走、关节活动度)、SF-36等作为观察指标。结果:①试验组按各型骨折分类其所用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②按Matta关节功能和X线评定标准,试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③在对术前、术后立即和术后半年的CT评定中,试验组的复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复杂髋臼骨折通过早期结构重建,能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复位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髋骨折 外科手术 临床研究
下载PDF
Crowe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臼杯高位和解剖位安放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振江 强晓军 刘涛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0期922-926,共5页
目的:探讨在Crowe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非骨水泥臼杯适度高位安放和解剖位安放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46例(58髋)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臼杯高位安放(高位... 目的:探讨在Crowe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非骨水泥臼杯适度高位安放和解剖位安放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46例(58髋)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臼杯高位安放(高位安放组),选择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中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髋臼解剖位重建的CroweⅢ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解剖位安放组)20例(28髋)作为对照。高位安放组男6例(8髋),女40例(50髋);年龄40~70(54.3±7.6)岁。解剖位安放组男4例(5髋),女16例(23髋);年龄42~68(53.0±7.1)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步态、Trendelanburg征及下肢长度差,影像学测量结果,假体生存率有无差异。结果:高位安放组手术时间为(75.1±13.3) min,出血量为(108.4±47.1) ml;解剖位安放组手术时间为(107.7±17.1) min,出血量(210.0±58.6) ml;高位安放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小于解剖位安放组。术后2年随访时高位安放组HHS评分为92.3±3.7,解剖位安放组Harris评分为91.4±3.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下肢长度高位安放组(3.8±2.1) mm,解剖位安放组(3.5±1.6) 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高位安放组旋转中心距泪滴连线的垂直距离(31.6±7.8) mm,解剖位安放组(19.3±7.4) mm,解剖位安放组小于高位安放组;水平距离高位安放组(30.1±7.7) mm与解剖位安放组(29.4±7.5)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假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步态良好,无外展肌效力不足导致的跛行或Trendelanburg征阳性。结论:Crowe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生物型臼杯适当高位并内移安放术后短期随访患者功能好、假体生存率高,因此臼杯高位安放是Crowe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重建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疾病 发育性 髋臼 髋假体
下载PDF
髋臼横断骨折后柱长/短钢板内固定的有限元建模及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淑琴 潘宏侠 裴葆青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建立有效的髋臼横断骨折有限元模型,完成两种内固定方式的比较。方法利用Mimics 10.0中建立髋臼骨骨折的三维模型,在逆向工程Geomagic中进行相应处理后,在ANSYSWorkbench中生成短/长钢板固定模型,并进行加载分析。结果相同加载方式... 目的建立有效的髋臼横断骨折有限元模型,完成两种内固定方式的比较。方法利用Mimics 10.0中建立髋臼骨骨折的三维模型,在逆向工程Geomagic中进行相应处理后,在ANSYSWorkbench中生成短/长钢板固定模型,并进行加载分析。结果相同加载方式下,短钢板模型的最大位移、模型整体及髋臼窝处的最大应力和最大应变,均大于长钢板模型。另外,短钢板模型更容易错位失效。结论本文有限元模型能有效地反映骨盆应力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后壁钢板固定时,将钢板长度延伸至坐骨结节处能提供更大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横断骨折 有限元模型 内固定
下载PDF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被引量:4
4
作者 孙福荣 葛广勇 +1 位作者 高想 黄伸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L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固定治疗21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3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神经医源性损伤。按Matta复位标准:...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L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固定治疗21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3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神经医源性损伤。按Matta复位标准:解剖复位18例,满意复位2例,不满意1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4.5个月。关节功能按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定:优16例,良3例,可1例,差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结论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固定可明显提高复位质量,固定方便可靠,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髋臼/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治疗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斌 朱爱萍 刘家国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593-596,599,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病人64例。其中22例病人手术治疗前先经螺旋CT扫描、3D打印、计算机模拟及个体标本模拟手术,设为3D组;42例...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病人64例。其中22例病人手术治疗前先经螺旋CT扫描、3D打印、计算机模拟及个体标本模拟手术,设为3D组;42例病人采用常规术前检查及手术,设为普通组。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采用Metta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采用D’Aubigne-Poste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切口感染、静脉血栓、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3D组病人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显著低于普通组(t=5.29~11.10,P<0.05)。3D组病人术后解剖复位率(86.36%)及满意率(95.45%)均显著高于普通组(χ~2=9.10、4.44,P<0.05)。3D组病人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秀率(81.82%)、优良率(90.91%)均显著高于普通组(χ~2=4.59、4.53,P<0.05)。3D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组(χ~2=4.14,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用于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手术能减轻术中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解剖复位率,改善病人术后髋关节功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印 三维 骨折 骨盆 髋臼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盆倾斜角与髋臼、股骨颈前倾角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栋 孙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盆倾斜角与髋臼、股骨颈前倾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0例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保留所有患者的全部信息,所有患者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另选取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年龄及性...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盆倾斜角与髋臼、股骨颈前倾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0例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保留所有患者的全部信息,所有患者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另选取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年龄及性别比例按照研究组标准选取。对全部60例进行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等影像学手段,测量股骨颈前倾角,骨盆倾斜角以及髋臼前倾角。结果经统计,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骨盆倾斜角度与股骨颈前倾角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说明强直性脊柱炎可以影响到骨盆倾斜角度与股骨颈前倾角的改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股骨颈前倾角增大,髋臼前倾角减小。将患者组的骨盆倾斜角与股骨颈的倾斜角做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相关直线回归方程为:y=7.93+0.816x,P<0.05。将患者组的骨盆倾斜角与髋臼前倾角度做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相关直线回归方程为:y=6.04-0.711x,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盆倾斜角与髋臼、股骨颈前倾角具有相关性,股骨颈的倾斜角随着骨盆倾斜角的增大而增大,髋臼前倾角随着骨盆倾斜角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骨盆倾斜角 髋臼前倾角 股骨颈前倾角 相关分析
下载PDF
髋臼唇的解剖学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赵东风 刘欣伟 +6 位作者 彭大振 郭慧慧 孙大志 陈慧群 刘中洋 闫寒 周大鹏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75-477,484,共4页
目的通过对髋臼唇进行解剖学测量,分析髋臼唇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10具经甲醛溶液防腐处理的骨盆标本,解剖其髋臼结构,测量15个标点的盂唇宽度并对其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臼顶与前壁、臼顶与后壁对应的髋臼唇宽度比较,无统... 目的通过对髋臼唇进行解剖学测量,分析髋臼唇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10具经甲醛溶液防腐处理的骨盆标本,解剖其髋臼结构,测量15个标点的盂唇宽度并对其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臼顶与前壁、臼顶与后壁对应的髋臼唇宽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后壁与后方结构、后壁与前壁对应的髋臼唇缘宽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髋臼唇组织十分致密、坚韧,外观上与腱性组织相似,断面呈三角形,基底增厚并附着在髋臼骨性结构上,与髋臼月状软骨边缘移行。结论髋臼唇作为髋臼正常解剖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生物力学意义。对髋臼唇的损伤我们不应轻易进行切除,而应尽可能对其进行修补或重新固定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髋臼 解剖学测量 外科治疗
下载PDF
髋关节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芳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6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髋关节周围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表现和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诊断的12例患者,全部病例均拍摄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片,其中8例行CT检查,4例同时行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 X线片病变均显示,其中... 目的分析探讨髋关节周围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表现和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诊断的12例患者,全部病例均拍摄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片,其中8例行CT检查,4例同时行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 X线片病变均显示,其中髋臼缘病变8例,股骨头内4例,均为单发病灶。病灶呈圆形、类圆形、多角形、边缘硬化、清晰。CT显示病灶硬化边明显,2例病灶相邻关节面有裂隙;MRI的4个病灶中表现为长T1长T2水样信号3例,长T1短组织信号、气体信号1例,STIR异常信号均未被抑制。结论髋关节骨内腱鞘囊肿表现具有一定特征,X线检查简单易行,为首选检查方式。CT、MRI可准确显示邻关节情况,并且可分析病变性质,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囊肿 髋臼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前后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髋臼双柱骨折
9
作者 邓信昌 《安徽医学》 2012年第5期532-534,共3页
目的探讨前后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性髋臼双柱骨折的手术技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所有患者术中采用健侧可前后翻转的"漂浮"健侧卧位,对于不规则骨折,做前后路2个切口,由髂嵴开始,初步复位移位较多的大骨块,经髂腹股沟入... 目的探讨前后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性髋臼双柱骨折的手术技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所有患者术中采用健侧可前后翻转的"漂浮"健侧卧位,对于不规则骨折,做前后路2个切口,由髂嵴开始,初步复位移位较多的大骨块,经髂腹股沟入路显露、复位和固定前柱和前壁骨折,对于高位骨折使用2块短钢板固定髂嵴内侧缘,根据髂耻嵴形状,使用1块钢板预弯固定,低位骨折沿髂耻嵴使用1块钢板固定,K-L入路显露、复位和固定后柱以及后壁骨折。结果本组手术平均时间(3.5±0.5)h,术中平均失血(1 135±230)ml,解剖复位达到67.9%,患者对治疗的总满意度为96.4%,治疗后总优良率为89.3%,总共发生坐骨神经牵拉伤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4例,髂腹股沟神经损伤1例,未出现腹股沟斜疝以及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结论前后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髋臼双柱骨折术中显露充分,其具有良好的复位效果,术后内固定稳固,并发症影响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入路 髋臼 前柱骨折 后柱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成像对髋臼骨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邱剑 祝华强 +4 位作者 邓海霞 戴康贤 罗东梅 邓章基 巫雄良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3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对髋臼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患者共75侧髋臼骨折的X线平片、轴位CT平扫和CT三维成像资料,比较3种检查方法检测骨折线和关节内骨碎片的能力和在Letournel-Judet分型中的价值。各组数据进行χ2检验...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对髋臼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患者共75侧髋臼骨折的X线平片、轴位CT平扫和CT三维成像资料,比较3种检查方法检测骨折线和关节内骨碎片的能力和在Letournel-Judet分型中的价值。各组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对髋臼骨折线的检出,轴位CT组(134处,97.1%)和三维CT组(138处,100%)优于X线组(99处,71.7%);对于骨折分型的价值,三维CT组(75处,100%)>轴位CT组(69处,92.0%)>X线组(48处,64.0%);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4侧髋臼骨折合并关节内骨碎片,X线组检出19例,轴位CT组和三维CT组无漏诊。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能立体直观地观察髋臼骨折并准确进行分型,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下载PDF
CPM在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用体会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守立 《吉林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683-685,共3页
目的:髋臼骨折的康复治疗好坏直接影响患者愈合后的生活质量,因此提高该类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是目前骨科护理工作的重点。方法:本文介绍了自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间,15例髋臼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在手术后,护士根据护理指引,早期应用CPM... 目的:髋臼骨折的康复治疗好坏直接影响患者愈合后的生活质量,因此提高该类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是目前骨科护理工作的重点。方法:本文介绍了自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间,15例髋臼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在手术后,护士根据护理指引,早期应用CPM(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帮助患者功能锻炼的,针对患者疾病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康复指导。结果:应用该方法的15例患者,出院后关节活动范围理想,3个月后均能负重行走,获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结论:针对髋臼骨折手术后患者,早期正确应用CPM辅助功能锻炼,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尽快恢复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M 髋臼骨折 功能锻炼 护理指引
下载PDF
髋臼后部骨折顺行拉力螺钉固定进钉导航模板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陈鸿奋 赵辉 +4 位作者 王富明 张轩轩 张丕军 隆腾飞 王钢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4-519,共6页
目的探讨导航模板辅助顺行托力螺钉蚓定髋闷后部骨折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收集40例正常成人骨盆的螺旋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10.01软件重建骨盆三维模型。选取左侧半骨盆模型,经过坐骨结节沿着髋臼后柱纵轴置人虚拟圆柱体。调整圆... 目的探讨导航模板辅助顺行托力螺钉蚓定髋闷后部骨折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收集40例正常成人骨盆的螺旋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10.01软件重建骨盆三维模型。选取左侧半骨盆模型,经过坐骨结节沿着髋臼后柱纵轴置人虚拟圆柱体。调整圆柱体位置,确定最佳进钉点,分别测最进钉点到弓状缘、骶髂关节最前缘的最短距离、圆柱体与冠状面夹角α、四方区与髂翼所在平面的夹角β。以stI格式导出模型,UG6.0软件打开骨盆三维模型,定位参考平面。根据测量得到的进钉解剖学参数,确定后柱螺钉的最佳钉道。提取方形区及髂窝的表面解削学形态,建立与方形区解剖学形态一致的模板。设计出带有3个进钉孔的左侧髋臼导航模板模型,运用UG软件镜像功能生成右侧髋臼导航模板模型,利用快速成形技术生成实体模型。取16具(男7例、女9例)干燥的人体左侧骨盆标本,模拟从小同的进钉孑L进行髋臼后柱螺钉的置人,验证导航模板辅助进钉的准确性。结果成功地设计并制作出与四方区解剖结构较一致的导航模板。不同的进钉孔进钥‘成功率:进钉孔1,6.3%(1具)准确定位、75%(12具)良好定位、18.7%(3具)失败;进钉孔2,81.3%(13具)准确定位、18.7%(3具)良好定位;进钉孔3,37.5%(6具)准确定位、62.5%(10具)失败。结论根据髋臼后柱拉力螺钉进钉解剖学参数设计的导航模板可以准确地辅助拉力螺钉的置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经单一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复合髋臼骨折 被引量:19
13
作者 朱仕文 王满宜 +2 位作者 吴新宝 杨明辉 孙旭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7-330,共4页
目的 评价经单一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某些复合类型髋臼骨折的疗效并研究骨折复位质量与关节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自1993年10月至2004年12月,通过单一KocherLangenbeck入路手术治疗的116例(117髋)复合类型髋臼骨折病例进行回... 目的 评价经单一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某些复合类型髋臼骨折的疗效并研究骨折复位质量与关节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自1993年10月至2004年12月,通过单一KocherLangenbeck入路手术治疗的116例(117髋)复合类型髋臼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80例(81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T形骨折5髋,横形伴后壁骨折53髋,后柱伴后壁骨折18髋,双柱骨折4髋,前方伴后方半横形骨折1髋.评价患者术后的骨折复位质量,并对功能结果和并发症进行随访.结果 平均随诊51.7个月,手术后复位质量:解剖复位39髋,良好复位31髋,复位差11髋.髋关节功能:优25髋,良37髋,中13髋,差6髋,优良率为76.5%(62髋).81髋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生感染,术后坐骨神经损伤5髋,异位骨化发生率为29.6%(24髋),创伤性关节炎18髋(22.5%),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6髋.结论 髋臼骨折中,后柱伴后壁骨折、大多数横形伴后壁骨折及有些T形骨折、双柱骨折可以通过单一的Kocher-Langenbeck入路完成骨折的复位及内固定,手术中能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术后功能良好.好的复位质量是取得良好功能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髋臼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技巧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育锋 钟志刚 +2 位作者 邱雪立 林本丹 陈树鑫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24-928,共5页
目的探讨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技巧。方法自2005年8月至2009年6月,共开展移位髋臼骨折手术66例。根据骨折分型,选择前入路髂腹股沟入路12例,后入路Kocher—Langenbeck入路30例,前后联合入路22例,“Y”形入路2例,采用重建... 目的探讨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技巧。方法自2005年8月至2009年6月,共开展移位髋臼骨折手术66例。根据骨折分型,选择前入路髂腹股沟入路12例,后入路Kocher—Langenbeck入路30例,前后联合入路22例,“Y”形入路2例,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4h(1.5~6.5h),平均出血量550ml(350~l200m1),平均随访时间29个月(12~46个月)。按照Matta标准:解剖复位34例,良好复位25例,不满意复位7例。根据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结果评分标准:优23例,良29例,可8例,差6例。结论jE确的骨折分型诊断,合适的手术入路选择,各种复位方法与固定技巧的熟练运用,合理的围术期处理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固定术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经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治疗中年髋关节发育不良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立明 于建华 赵秀祥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治疗中年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0年2月采用经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10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资料,男3例,女7例;年龄40-47岁,平均42岁;3例为... 目的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治疗中年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0年2月采用经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10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资料,男3例,女7例;年龄40-47岁,平均42岁;3例为双侧(单侧手术)、7例为单侧髋关节发育不良;左侧4例,右侧6例。2例有既往手术史,其中1例行Chaff截骨术,1例行髋臼造盖术。髋关节骨关节炎分期:Tonnis0期3例,I期5例,Ⅱ期2例。6例Shenton线不连续。髋臼外侧CE角3.50°±4.88°,前侧CE角1.80°±5.07°,髋臼顶倾斜角18.20°±3.01°,股骨头超出指数31.30%±4.37%,Harris髋关节评分(67.40±7.75)分。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76个月,平均37个月。1例术前TonnisI期者术后改善为0期,1例Ⅱ期者改善为I期,其余分期无变化。术后2例Shenton线不连续。末次随访外侧CE角30.40°±3.31°,前侧CE角29.50°±3.03°,髋臼顶倾斜角4.50°±2.55°,股骨头超出指数9.90%±4.33%,Harris髋关节评分(84.10±4.07)分。3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感觉麻木,4-6个月自行恢复。1例出现髂窝血肿,2周后吸收消失,无残留症状。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精细操作,经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可治疗中年髋关节发育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先天性 截骨术 髋臼 中年人
原文传递
髋臼周围截骨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秀祥 于建华 +2 位作者 卜延民 郑得志 张铁良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61-966,共6页
目的探讨髋臼周围截骨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25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接受经改良Smith—Peterson入路的髋臼周围截骨术,女19例,男6例;年龄18-45岁,平均25.5岁。均为单侧发病,左侧14例,右侧11例。3... 目的探讨髋臼周围截骨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25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接受经改良Smith—Peterson入路的髋臼周围截骨术,女19例,男6例;年龄18-45岁,平均25.5岁。均为单侧发病,左侧14例,右侧11例。3例有既往手术史,2例Chari截骨术、1例Salter截骨术。髋关节骨关节炎Tisnnis0期13例、Ⅰ期9例、Ⅱ期3例。Shenton线不连续18例。髋臼外侧cE角4.57°±7.39°,前侧CE角0.95°±6.02°,髋臼顶倾斜角32.50°±5.96°,股骨头超出指数38.11%±5.70%,Harris髋关节评分(75.32±7.51)分。结果全部患者随访2.0-7.5年,平均4.5年。3例髋关节骨关节炎Tonnis Ⅰ期者改善为0期,2例Tonnis Ⅱ期者改善为I期,1例Tonnis Ⅰ期者进展为Ⅱ期。Shenton线不连续减少为10例。外侧CE角29.07°±5.81°,前侧CE角29.52°±4.51°,髋臼顶倾斜角19.17°±4.95°,股骨头超出指数24.20%±4.83%,Harris髋关节评分(84.88±4.8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6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感觉麻木,其中9例自行恢复,7例残留永久性麻木。1例出现髋关节周围BrookerⅠ型异位骨化。结论经改良Smith—Peterson入路行髋臼周围截骨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可有效增加髋臼包容,改善关节功能,阻止髋臼周围硬化和囊性变,保持关节间隙,延缓骨关节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先天性 截骨术 髋臼 骨关节炎
原文传递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及髋臼发育不良对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中髋臼安装角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赞栋 王健 +5 位作者 肖军 兰天 李郅涵 卢坤 周亚鹏 史占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435-1437,共3页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单纯骨性关节炎及髋关节发育不良对髋臼安装角度的影响及两组病例疗效比较。[方法]自2006~2009年,本科共实施全髋表面关节置换术20例23髋,病因包括单纯骨性关节炎10髋及髋关节发育不良13髋。手术假体...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单纯骨性关节炎及髋关节发育不良对髋臼安装角度的影响及两组病例疗效比较。[方法]自2006~2009年,本科共实施全髋表面关节置换术20例23髋,病因包括单纯骨性关节炎10髋及髋关节发育不良13髋。手术假体均采用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表面置换假体,股骨侧骨水泥固定,髋臼侧生物型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近期随访(6个月~3年),随访包括临床评估和放射学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无一发生术后脱位、股骨颈骨折等并发症。其中单纯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臼杯外展角25.6°~56.0°(平均43.9°±9.9°),平均髋臼覆盖率达95.8%。髋臼发育不良患者术后臼杯外展角22.4°~69.3°(平均46.8°±12.9°),髋臼覆盖率达84.3%。[结论]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表面置换假体在治疗单纯骨性关节炎及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临床疗效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是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中,髋臼假体外展角离散度要明显高于单纯骨性关节炎组,其髋臼杯假体外展角度控制要难于单纯骨性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表面置换 髋臼杯
原文传递
影响髋臼骨折手术疗效相关因素Logistic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健华 马一鸣 +1 位作者 陶勇 谢垒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1612-1614,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髋臼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1月绍兴第二医院骨科经手术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129例,其中髋关节术后功能(Merled’Aubigne-Postel髋臼骨折功能评级)优良组96例,可差组33例。比较两... 目的分析影响髋臼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1月绍兴第二医院骨科经手术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129例,其中髋关节术后功能(Merled’Aubigne-Postel髋臼骨折功能评级)优良组96例,可差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骨折类型、手术时机等,同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的临床因素。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治疗髋关节骨折的优良率为74%(96/129)。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复位情况(X2=21.53,P〈0.01)、有无股骨头软骨缺损(X2=17.50,P〈0.01)、关节腔内有无游离骨(X2=12.18,P=0.0005)、骨折类型(X2=7.24,P=0.0071)和手术时机(X2=4.36,P=0.037)与术后髋关节功能有关。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非解剖复位(OR=4.17,P=0.01)和术前存在股骨头软骨缺损(OR=3.11,P=0.03)是髋臼骨折术后功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髋臼骨折手术复杂,影响术后关节功能的因素较多,骨折非解剖复位及术前存在股骨头软骨缺损为其独立危险因素。术中应尽量达到解剖复位,以免造成术后关节功能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外科学 髋臼 损伤 LOGISTIC模型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关节置换术中计算机导航图像注册与图像漂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若凡 许杰 +2 位作者 刘尚礼 丁悦 李登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4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图像注册精确度对图像漂移的影响。方法基于CT图像的计算机导航方式,采取配对点进行图像注册,应用偏离配对点10mm注册的形式来模拟实际应用中图像漂移的发生;通过面重建一即应用带有红外线反射球...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图像注册精确度对图像漂移的影响。方法基于CT图像的计算机导航方式,采取配对点进行图像注册,应用偏离配对点10mm注册的形式来模拟实际应用中图像漂移的发生;通过面重建一即应用带有红外线反射球的指示器对真性骨盆臼窝表面均匀的描画,使红外线摄像器持续捕捉指示器触头运动轨迹信号,从而重构出髋臼窝的真实对应影像,以此真实对应影像为标准来评估漂移像于臼窝处的漂移程度。结果髋臼窝表面110个观察点,漂移距离值为-7.50~22.86mm,点漂移距离小于5mm者,占32.7%;大于5mm而小于10mm者,占20.9%;漂移像与以面成像的髋臼窝表面重叠面积仅43.7%。结论在配对点图像注册的方式中,即使配对点注册标定时偏离轻微,也会导致髋臼窝处图像的明显漂移,对臼杯置入的定位造成较大的影响。为提高定位的精确性可考虑结合臼窝面重建的方式来获取骨床的空间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臼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20
作者 王京生 王光林 +5 位作者 裴福兴 杨天府 方跃 吴刚 张晖 刘雷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骨折的临床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0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骨折患者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法复位骨牵引术,对其中41例行骨折切...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骨折的临床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0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骨折患者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法复位骨牵引术,对其中41例行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后X线片及随访X线片均按Matta标准评价,功能结果按Merled’Aubigne标准评价。结果41例手术患者中,33例获得1~7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1年。术后X线评价:解剖复位27例(82%),复位欠佳5例(15%),复位差1例(3%)。功能评价优18例(55%),良8例(24%),中3例(9%),差4例(12%),总优良率为79%。结论早期关节复位、提高骨折复位质量和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是提高临床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髋臼 骨折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