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esop’s Fables及其汉语译文的互文性解读
1
作者 张建英 《科技视界》 2019年第6期169-170,共2页
对Aesop’s Fables的互文性解读可以从两方面着手:文化内互文性解读与跨文化互文性解读。互文性理论对翻译实践及翻译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译者在创作译文时,不仅受到原文的影响,也受到自己所处文化的互文性知识的影响。
关键词 aesops fables 互文性解读 翻译
下载PDF
中西文学的首次相遇:罗明坚《通俗故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西平 陈茜 《国际汉学》 CSSCI 2023年第6期88-96,158,共10页
《通俗故事》是罗明坚与其中文老师共同编写的一部汉语学习教材,其中30个故事选自中国古代类书、蒙学教材和历史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明末儒释道合一的思想文化倾向。文献中的四篇西方故事,则来自《伊索寓言》《圣经》《圣人故事》。本... 《通俗故事》是罗明坚与其中文老师共同编写的一部汉语学习教材,其中30个故事选自中国古代类书、蒙学教材和历史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明末儒释道合一的思想文化倾向。文献中的四篇西方故事,则来自《伊索寓言》《圣经》《圣人故事》。本论文从《通俗故事》的底本研究、故事的编辑特点以及中西文学的会通研究几个方面对该书故事做深入考察。《通俗故事》中的《伊索寓言》首次在中国的登录,也是西方文学首次以中文形式在中国文学的出场,在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和翻译史研究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故事》 文学 罗明坚 《伊索寓言》
下载PDF
The Fables of Aesop
3
作者 李淑华 《新课堂(英语版)》 2011年第5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The fables of aesop 中学 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阅读
原文传递
上海土音新字本《伊娑菩个比方》及其所见19世纪50年代上海方音
4
作者 刘坤泽 盛益民 《辞书研究》 2023年第4期74-90,I0002,共18页
文章介绍了美国传教士郏爱比(Asa Bruce Cabaniss)以高第丕(Tarleton Perry Crawford)等传教士创制的上海土音新字翻译编写的上海话本《伊娑菩个比方》(即《伊索寓言》),将其内容与罗伯聃(Robert Thom)所翻译的文言本的《意拾喻言》进... 文章介绍了美国传教士郏爱比(Asa Bruce Cabaniss)以高第丕(Tarleton Perry Crawford)等传教士创制的上海土音新字翻译编写的上海话本《伊娑菩个比方》(即《伊索寓言》),将其内容与罗伯聃(Robert Thom)所翻译的文言本的《意拾喻言》进行了比较,并整理分析了该书所反映的19世纪50年代上海话的音系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土音新字 郏爱比(Asa Bruce Cabaniss) 《伊娑菩个比方》 《意拾喻言》 上海方言
下载PDF
金尼阁与中西文化交流新考 被引量:5
5
作者 郑锦怀 岳峰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38-43,共6页
金尼阁两次来华,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为耶稣会在华传教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西学中传方面,金尼阁主要编写了一本万年历式的历法书《推历年瞻礼法》,并与张赓合作,选译了部分《伊索寓言》故事,结集为《况义》印行。在中学西传方面,他... 金尼阁两次来华,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为耶稣会在华传教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西学中传方面,金尼阁主要编写了一本万年历式的历法书《推历年瞻礼法》,并与张赓合作,选译了部分《伊索寓言》故事,结集为《况义》印行。在中学西传方面,他既第一个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译成拉丁文,又首次将中国儒家典籍"五经"译成拉丁文《中国五经》(Pentabiblion Sinense),另外还编写了一本重要的汉语工具书《西儒耳目资》,并编译了西方第一部系统的中国史著作《中国编年史》(Annales Regui Sin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尼阁 中西文化交流 伊索寓言 五经
下载PDF
“寓言”考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庆华 杜慧敏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4-130,共7页
"寓言"一词在小说领域的使用,较早出现于唐代,用于批评笔记小说中的虚妄不实之作,或标示"以文为戏"之作的虚构寄寓性。宋元时期,开始用以特意模糊笔记小说实录传闻和有意虚构的界限。明代,开始用以更多地评价传奇小... "寓言"一词在小说领域的使用,较早出现于唐代,用于批评笔记小说中的虚妄不实之作,或标示"以文为戏"之作的虚构寄寓性。宋元时期,开始用以特意模糊笔记小说实录传闻和有意虚构的界限。明代,开始用以更多地评价传奇小说,实际上成为传奇小说幻设虚构和寄托言志文体意识确立的标志。同时,在白话小说兴起之初,"寓言"随即被借用,并逐渐成为白话小说以自觉虚构和主体寄托为核心观念的文体意识发展成熟的标志。近代以来,随着伊索寓言传入中国,"寓言"由古代理论批评术语逐步转型为现代文体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言 小说 伊索寓言
下载PDF
伊索寓言的中国化——论其汉译本《意拾喻言》 被引量:6
7
作者 王辉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7-80,共4页
英国人罗伯聃(RobertThom)和他的中文老师蒙昧先生合作翻译的《意拾喻言》(1840)是晚清第一个伊索寓言汉译本,问世后受到中国读者、来华传教士和西方汉学家的一致欢迎,维持了60余年的独尊地位。《意拾喻言》的原初功能是充当西人学习汉... 英国人罗伯聃(RobertThom)和他的中文老师蒙昧先生合作翻译的《意拾喻言》(1840)是晚清第一个伊索寓言汉译本,问世后受到中国读者、来华传教士和西方汉学家的一致欢迎,维持了60余年的独尊地位。《意拾喻言》的原初功能是充当西人学习汉文词章句读的范例。为此,译者按照汉语言文化的规范,将伊索寓言改写成了流畅、地道、亦庄亦谐的杂录体笔记小说。《意拾喻言》的成功,主要归功于近乎彻底的中国化。这对于我们反思翻译界日渐政治化的归化、异化之争,提供了历史的个案与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拾喻言 伊索寓言 翻译 中国化 归化 异化
下载PDF
明末耶稣会稀见文献《拜客问答》初探 被引量:5
8
作者 郑海娟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2-72,共11页
法国国家图书馆现藏明末天主教耶稣会稀见抄本《拜客问答》一册,总字数计约万言,内容遍涉欧洲风俗、世界地理、各地物产等领域,且包含一则《伊索寓言》故事,为明末士人开启了一扇瞭望西方社会文化的窗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拜客问答... 法国国家图书馆现藏明末天主教耶稣会稀见抄本《拜客问答》一册,总字数计约万言,内容遍涉欧洲风俗、世界地理、各地物产等领域,且包含一则《伊索寓言》故事,为明末士人开启了一扇瞭望西方社会文化的窗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拜客问答》用来呈现"西学""新知"的载体并非当时占据书面语主流的文言,而是通俗的白话文,其中亦夹杂欧化语。本文集中研究《拜客问答》这一文本,考定其作者及撰述年代,分析其撰述目的,进而探讨其文体形式与语言特色,并尝试以汉语书面语系统从文言到白话的转变这一历史背景为框架,考察该文本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拜问答》 %伊索寓言 白话文
下载PDF
先秦寓言与伊索寓言的寓意构筑差异及言语功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建伟 《管子学刊》 CSSCI 2008年第3期92-95,共4页
中国的先秦寓言和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典藏宝库中的瑰宝,尽管作为寓言,都遵循了"讲述故事———说明道理"的语篇叙事模式,但是在寓意的构筑和言语功用上,却表现出了巨大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 先秦 伊索 寓言 寓意
下载PDF
城市的“寻根”与个体的“存在”——论西西小说的城市书写特质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慧敏 李枫 戈静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15-117,共3页
从殖民身份到实现现代化、工业化,再到回归新时期,西西经历了香港几个阶段的变迁,并在她的多数作品中隐约呈现。纵观她的作品,以其根植于东方而又博纳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华洋杂处的特征,勾勒出一幅中西文学冲突与融合并存的画卷。现代化... 从殖民身份到实现现代化、工业化,再到回归新时期,西西经历了香港几个阶段的变迁,并在她的多数作品中隐约呈现。纵观她的作品,以其根植于东方而又博纳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华洋杂处的特征,勾勒出一幅中西文学冲突与融合并存的画卷。现代化的都市,中西融合的城市文化,善良的香港人,西西在她的多数作品中表现出浓郁的本土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西小说 香港 本土意识 浮城隐喻 城市寓言
下载PDF
《况义》的翻译与中西寓言的早期接触 被引量:1
11
作者 梅晓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71-74,101,共5页
1625年,法国耶稣会士金尼阁和中国天主教徒张赓翻译了《伊索寓言》的第一个中文选译本——《况义》。《况义》的翻译受到正处于创作高峰期的中国寓言的影响,同时,它所传入的西方寓言又为中国文人关注,促生了第一批西方风格的中国寓言作品。
关键词 《况义》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西方寓言
下载PDF
“诗哲之争”视域中的《伊索寓言》翻译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定安 王晓凤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377-381,共5页
《伊索寓言》自明末被利玛窦部分地译入中国起,至林纾的译本,被一再改写以传达神学或童蒙教育的主张;直到周作人,反对将文学服务于外在教化的目的。文章认为周作人之所以一反前译作法而提出这一主张,独立文学观是构成他翻译的策略性原因... 《伊索寓言》自明末被利玛窦部分地译入中国起,至林纾的译本,被一再改写以传达神学或童蒙教育的主张;直到周作人,反对将文学服务于外在教化的目的。文章认为周作人之所以一反前译作法而提出这一主张,独立文学观是构成他翻译的策略性原因,是将西方反逻各斯思潮以反文以载道的形式在中国语境下展开。这些译者无论是执着于道,还是执着于文,其翻译实践及效果恰恰与其主张相背离。文章通过这些不同译本,浅析译者受限的主体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各斯 《伊索寓言》 诗哲之争 文以载道 周作人
下载PDF
《伊索寓言》在中国的传播途径与方式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立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49-51,共3页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被译介到我国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了。在传播期间,经过诸多翻译者的辛勤努力,使《伊索寓言》由最初的几则到后来的几百则,不仅增加了寓言的数量,而且译文的质量也不断提高。由于译者各异,他们对寓言所包含的寓意的认...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被译介到我国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了。在传播期间,经过诸多翻译者的辛勤努力,使《伊索寓言》由最初的几则到后来的几百则,不仅增加了寓言的数量,而且译文的质量也不断提高。由于译者各异,他们对寓言所包含的寓意的认识角度也各不相同,所以形成了译文风格的不尽相同,为我们了解和研究《伊索寓言》打开了诸多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索寓言 传播方式 版本比较
下载PDF
试论如何利用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伊索寓言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湘云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85-88,共4页
心理健康是现代社会对每个人提出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儿童开始,巧妙地利用儿童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行之有效地手段。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文学作品 伊索寓言
下载PDF
《五卷书》与《伊索寓言》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建国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6期149-151,共3页
印度的《五卷书》与希腊的《伊索寓言》是世界上两部伟大的寓言故事集。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较少对《五卷书》与《伊索寓言》做比较研究。文章通过对这两部书中寓言故事的仔细找寻、相互参照,发现《五卷书》和《伊索寓言》有十一组相似... 印度的《五卷书》与希腊的《伊索寓言》是世界上两部伟大的寓言故事集。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较少对《五卷书》与《伊索寓言》做比较研究。文章通过对这两部书中寓言故事的仔细找寻、相互参照,发现《五卷书》和《伊索寓言》有十一组相似的寓言。这些相似的寓言故事隐含着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即印度与希腊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尝试用单个相似寓言故事的分析,来确定它究竟是源于印度还是源于希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卷书》 《伊索寓言》 比较研究 影响
下载PDF
从目的论视角看林纾儿童文学翻译——以《伊索寓言》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幼岚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3-97,共5页
林纾翻译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萌芽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中增译、误译或删节的地方也备受争议。以林译《伊索寓言》为例,从目的论角度探析林纾翻译儿童文学的背景与目的,解读林纾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支配下对《伊... 林纾翻译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萌芽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中增译、误译或删节的地方也备受争议。以林译《伊索寓言》为例,从目的论角度探析林纾翻译儿童文学的背景与目的,解读林纾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支配下对《伊索寓言》的添加、阐发与改写及所造成的影响。目的论观照下的林纾的翻译方法是科学有效的,最终促成该译著在目的语文化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伊索寓言》 目的论 儿童文学 翻译
下载PDF
林译《伊索寓言》中的中西文学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幼岚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85-88,共4页
文章以林译小说《伊索寓言》为基础,研究林纾在小说中的中西文学比较活动。林纾从小说的文学功能和社会作用方面比较中西文学作品,寻找、比较中西文学中一些相似的题材典故,并且以中国古代史实阐释伊索寓言,显示了初步的中西文学比较意... 文章以林译小说《伊索寓言》为基础,研究林纾在小说中的中西文学比较活动。林纾从小说的文学功能和社会作用方面比较中西文学作品,寻找、比较中西文学中一些相似的题材典故,并且以中国古代史实阐释伊索寓言,显示了初步的中西文学比较意识,对比较文学学科在中国的发展起到奠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伊索寓言》 中西文学比较
下载PDF
评价理论视阈中《庄子》寓言与《伊索寓言》角色形象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管淑红 黄东花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庄子》寓言和《伊索寓言》是中西方寓言文学的杰出代表。两部寓言均未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思维方式来论证说理,而是诉诸形象、故事等来阐释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经验教训。试图以马丁等人的评价理论为指导,以《庄子》寓言和... 《庄子》寓言和《伊索寓言》是中西方寓言文学的杰出代表。两部寓言均未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思维方式来论证说理,而是诉诸形象、故事等来阐释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经验教训。试图以马丁等人的评价理论为指导,以《庄子》寓言和《伊索寓言》为文本语料,对比探讨两部寓言作品中动植物和非生物形象的评价意义及其实现评价功能语言资源的异同和理据,领悟庄子和伊索对现实社会人与事的态度评价,从而启迪人类思想和人生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理论 《庄子》 寓言 《伊索寓言》 动植物和非生物形象
下载PDF
中西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阅微草堂笔记》与《伊索寓言》之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国清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4-6,共3页
通过对《阅微草堂笔记》与《伊索寓言》中狐形象的含义、狐形象的性格、狐形象体现的社会意义的对比,使我们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许多异同之处。
关键词 《阅微草堂笔记》 《伊索寓言》 狐形象 性格 社会意义
下载PDF
《怀念狼》话语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清贵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27-29,共3页
《怀念狼》是贾平凹新汉语文学写作的一次探索。作者以实写虚,用具体的物事,也就是生活的流程来完成,从而使文本显现出多义性。本文试图从天人合一的祈歌、心灵幻化的禅宗思维、多义的寓言表达、潜在的人类对话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 《怀念狼》是贾平凹新汉语文学写作的一次探索。作者以实写虚,用具体的物事,也就是生活的流程来完成,从而使文本显现出多义性。本文试图从天人合一的祈歌、心灵幻化的禅宗思维、多义的寓言表达、潜在的人类对话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对之做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念狼》 汉语文学 贾平凹 文本 寓言 多义性 作者 话语分析 写作 对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