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芎挥发油对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体外存活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2
1
作者 盛艳梅 孟宪丽 +2 位作者 李春雨 王张 张艺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6-538,共3页
目的考察川芎挥发油对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体外存活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出生1d内的乳鼠大脑皮层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经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培养板。于培养6 d后,加入不同浓度的川芎挥发油,继续培养1 d,采用MTT比色法... 目的考察川芎挥发油对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体外存活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出生1d内的乳鼠大脑皮层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经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培养板。于培养6 d后,加入不同浓度的川芎挥发油,继续培养1 d,采用MTT比色法测量其存活细胞的吸收值,同时行NSE检查。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MCA)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结果 NSE检查结果表明,培养6 d的存活细胞大部分均为神经元。MTT比色法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川芎挥发油较低浓度均能明显增加存活细胞数(P<0.05)。且川芎挥发油能明显提高GSH-Px、NOS、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及大鼠脑梗塞比率(P<0.05或P<0.01)。结论川芎挥发油能促进体外培养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存活,可通过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SOD、GSH-Px、NOS活性,降低MDA含量,降低大鼠脑梗塞比率等途径产生脑缺血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挥发油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保护 细胞培养
下载PDF
肉桂挥发油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测定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冬恋 马松涛 +2 位作者 曾仁勇 蒲一先 孟丽娟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0年第5期481-482,共2页
目的研究肉桂挥发油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方法将肉桂油系列浓度提取物分别给予小鼠一次性灌胃,观察给药后7d内小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以小鼠急性病死率为指标,求肉桂挥发油对小鼠的LD50及其95%的可信限。结果肉桂挥发油的LD50... 目的研究肉桂挥发油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方法将肉桂油系列浓度提取物分别给予小鼠一次性灌胃,观察给药后7d内小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以小鼠急性病死率为指标,求肉桂挥发油对小鼠的LD50及其95%的可信限。结果肉桂挥发油的LD50为5.0381g/kg(相当于236.5323g原生药/kg)。结论肉桂挥发油毒性较低,临床用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 挥发油 小鼠 急性毒性实验 半数致死量
下载PDF
长白山紫苏挥发油与醇提物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孙建忠 于寒松 +1 位作者 王玉华 胡耀辉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52-1655,共4页
目的:对长白山紫苏挥发油与醇提物进行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方法:利用水蒸汽蒸馏法和乙醇提取法进行提取,采用薄层层析和GC-MS法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挥发油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为丁香烯、石竹烯氧化物、衣兰烯、4-(2-甲基环己烷-1-烃基)-丁... 目的:对长白山紫苏挥发油与醇提物进行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方法:利用水蒸汽蒸馏法和乙醇提取法进行提取,采用薄层层析和GC-MS法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挥发油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为丁香烯、石竹烯氧化物、衣兰烯、4-(2-甲基环己烷-1-烃基)-丁醇-2-醛、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等,而醇提物中主要为10-十一炔-1-醇、n-十六酸、(E)-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等成分。结论:挥发油中的杉木醇、2,4,5,6,7,8-六氢-1,4,9,9-四甲基-3H-3 a,7-亚甲基甘葡环烃,醇提物中的虾青素、19S-19-乙酰基-2,16-二脱氢-20-羟基-17-酸甲酯等成分具有杀菌、预防癌症及增强免疫等特殊功效,且在其他产地的紫苏组分中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挥发油 醇提物 GC—MS
下载PDF
椒蒿挥发油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郭建琳 黄国福 +1 位作者 鄂小哲 安长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85-1486,共2页
目的:探讨椒蒿挥发油对环磷酰胺所致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昆明种小鼠,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A组),余50只小鼠均腹腔接种环磷酰胺50mg/kg.b.w.建立免疫低下动物模型,随机等份为五组:模型对照组(B组),低剂量(C组),中剂量(D... 目的:探讨椒蒿挥发油对环磷酰胺所致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昆明种小鼠,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A组),余50只小鼠均腹腔接种环磷酰胺50mg/kg.b.w.建立免疫低下动物模型,随机等份为五组:模型对照组(B组),低剂量(C组),中剂量(D组),高剂量(E组),药物对照组(F组)。结果:与B组比较,C、D、E、F组的8项免疫指标均高,但F组部分免疫指标高于C、D、E组;病理组织学检查亦显示C、D、E、F组的脾脏和胸膜重量明显增加,皮脂增厚,淋巴细胞增多密集。结论:椒蒿挥发油具有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同时对机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亦有促进作用,提示椒蒿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免疫调节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椒蒿挥发油 免疫功能低下 小鼠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乳香挥发油提取工艺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媛 戚志华 +1 位作者 张琰 王庆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55-56,84,共3页
目的探讨乳香挥发油成分提取方法,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酸辛脂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提取工艺的全面优选。结果确定乳香挥发油提取方法为CO2超临界萃取法。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5 MPa,温度55℃,萃取时间3 h。结论该... 目的探讨乳香挥发油成分提取方法,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酸辛脂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提取工艺的全面优选。结果确定乳香挥发油提取方法为CO2超临界萃取法。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5 MPa,温度55℃,萃取时间3 h。结论该工艺成本低,时间短,提取效率高,适合乳香挥发油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香 挥发油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超临界萃取
下载PDF
复方芪麝片中川芎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梅 王拥军 +2 位作者 施杞 周重建 张宁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芪麝片中川芎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及最佳包合工艺。方法: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选复方芪麝片中川芎挥发油提取工艺参数;同时以包合率为指标,考察不同包合方法对挥发油包合效果的优劣。结果:最佳提... 目的:探讨复方芪麝片中川芎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及最佳包合工艺。方法: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选复方芪麝片中川芎挥发油提取工艺参数;同时以包合率为指标,考察不同包合方法对挥发油包合效果的优劣。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川芎浸泡2h,加入10倍水提取8h;最佳包合方法为组织捣碎法。结论:挥发油最佳提取方法、包合方法均具有良好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芪麝片 川芎 挥发油 提取 包合
下载PDF
丁香挥发油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测定 被引量:3
7
作者 马松涛 刘冬恋 +2 位作者 兰小平 蔡艳 白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67-68,共2页
目的:研究丁香挥发油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方法:给小鼠一次性灌胃,观察7天内小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以小鼠急性死亡率为指标,求丁香对小鼠LD50和LD50的95%的可信限。结果:丁香挥发油的LD50为5.5233g挥发油/kg(相当于原生药材的... 目的:研究丁香挥发油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方法:给小鼠一次性灌胃,观察7天内小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以小鼠急性死亡率为指标,求丁香对小鼠LD50和LD50的95%的可信限。结果:丁香挥发油的LD50为5.5233g挥发油/kg(相当于原生药材的LD50为43.5935g生药/kg)。结论:丁香具有一定的毒性,在进行药用开发时应考虑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 挥发油 小鼠 半数致死量
下载PDF
石菖蒲挥发油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黄月纯 魏刚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676-1677,共2页
目的:建立石菖蒲挥发油的气相指纹图谱,以控制其质量。方法: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80℃,载气为氮气, 流速为1.3ml/min,并采用程序升温对10批石菖蒲中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进行分析。结果:共标出6个特征峰,其平均峰面积之 ... 目的:建立石菖蒲挥发油的气相指纹图谱,以控制其质量。方法: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80℃,载气为氮气, 流速为1.3ml/min,并采用程序升温对10批石菖蒲中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进行分析。结果:共标出6个特征峰,其平均峰面积之 和为总峰面积的(75.4±13.7)%。结论:本方法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好,各挥发油成分分离较好,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作为石菖 蒲的质量控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石菖蒲 挥发油 指纹图谱
下载PDF
生脉散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加雄 王凌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359-361,共3页
目的优选生脉散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运用L9(34)正交实验方法,以挥发油提取量为指标,筛选五味子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以人参皂苷提取率和浸膏得率的综合加权评分为指标,筛选人参、麦冬、五味子的最佳水提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目的优选生脉散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运用L9(34)正交实验方法,以挥发油提取量为指标,筛选五味子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以人参皂苷提取率和浸膏得率的综合加权评分为指标,筛选人参、麦冬、五味子的最佳水提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取五味子,用6倍量水,浸泡2h,蒸馏6h提取挥发油;药渣与人参、麦冬一起,用水煎煮3次,每次加10倍量水,煎煮1h。结论该工艺条件稳定,具有可操作性和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散配方颗粒 提取工艺 挥发油 人参皂苷
下载PDF
萘丁美酮凝胶中透皮促进剂配方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明辉 彭颖 +2 位作者 邱建平 黄娟 李旭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974-977,982,共5页
目的:评价萘丁美酮凝胶剂中不同配方的透皮促进剂对萘丁美酮经皮渗透性的影响。方法:以卡波姆为凝胶基质,采用析因设计法,选用四种不同配方的透皮促进剂制备萘丁美酮凝胶剂样品;采用Franz皮肤渗透实验装置,以HPLC法测定凝胶剂中萘丁美酮... 目的:评价萘丁美酮凝胶剂中不同配方的透皮促进剂对萘丁美酮经皮渗透性的影响。方法:以卡波姆为凝胶基质,采用析因设计法,选用四种不同配方的透皮促进剂制备萘丁美酮凝胶剂样品;采用Franz皮肤渗透实验装置,以HPLC法测定凝胶剂中萘丁美酮在12 h内的累积渗透量,并计算其稳态流量和渗透系数。结果:5组样品中萘丁美酮在12 h内的累积渗透量分别为291.64、587.33、564.66、709.51及503.94μg/cm^(2),其中透皮促进剂以2.0%氮酮+1.0%川芎挥发油比例配方时,萘丁美酮经皮累积渗透量最高(709.51μg/cm^(2)),稳态流量及渗透系数也均高于其它样品组,且萘丁美酮的渗透过程亦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以卡波姆为凝胶基质时,氮酮与川芎挥发油联用对萘丁美酮透皮特性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两者最佳配方浓度为2.0%氮酮+1.0%川芎挥发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丁美酮 卡波姆 氮酮 川芎挥发油 透皮促进剂 透皮吸收 凝胶剂 析因设计
下载PDF
臭灵丹草挥发油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启荣 和芳 +1 位作者 高柏丽 胡玉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6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建立臭灵丹草挥发油的气相指纹图谱,以控制其质量。方法: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氦气)流速为10.0 mL.min-1,并采用程序升温对10批臭灵丹草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进行分析。结果:共标出10个特征峰,其平均峰面积... 目的:建立臭灵丹草挥发油的气相指纹图谱,以控制其质量。方法: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氦气)流速为10.0 mL.min-1,并采用程序升温对10批臭灵丹草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进行分析。结果:共标出10个特征峰,其平均峰面积之和为总峰面积的(64.37±9.74)%。结论:本方法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好,各挥发油成分分离较好,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作为臭灵丹草挥发油的质量控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灵丹草挥发油 指纹图谱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基于民族用药经验研究臭灵丹挥发油体内外抗流感的药效学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婉怡 王玉涛 王新华 《四川中医》 2016年第3期59-62,共4页
云南民族草药臭灵丹广泛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得到临床初步验证,但相关基础实验报道甚少。臭灵丹气味浓烈,民族用药经验是鲜品泡服,倾向保留挥发油成分,提示挥发油很可能有药用价值。目的:验证臭灵丹挥发油的体内外抗流感药效。方... 云南民族草药臭灵丹广泛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得到临床初步验证,但相关基础实验报道甚少。臭灵丹气味浓烈,民族用药经验是鲜品泡服,倾向保留挥发油成分,提示挥发油很可能有药用价值。目的:验证臭灵丹挥发油的体内外抗流感药效。方法:(1)以MDCK细胞、细胞病变抑制法在治疗模式下研究臭灵丹挥发油对H1N1流感病的抑制作用;(2)以流感小鼠研究臭灵丹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感染肺炎的抑制作用。结果:(1)体外抗流感实验显示臭灵丹挥发油TC50(mg/ml)<0.01%(浓度),IC50(mg/ml)>0.01%(浓度),SI<1,提示无效;(2)流感小鼠肺炎抑制实验显示,臭灵丹挥发油低剂量组(体积比:2%)、高剂量组(体积比:8%)的肺指数分别为1.74±0.08、1.58±0.13,与病毒组比较(肺指数:2.12±0.2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灵丹挥发油体内对流感有抑制作用,但体外无药效,提示其抗流感机制并非直接抑制病毒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灵丹 流感 挥发油
下载PDF
正交实验法优选豆蔻挥发油提取工艺 被引量:22
13
作者 郑勇 张志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6-596,共1页
目的研究豆蔻挥发油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L9(34),以提油率为指标,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豆蔻药材浸泡2 h,提取6 h,加水8倍量提取率最高。结论该工艺为豆蔻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
关键词 豆蔻 挥发油 正交设计 工艺
下载PDF
不同品种枳实中总生物碱与挥发油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汤劲松 《中医药导报》 2008年第8期112-114,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枳实中总生物碱与挥发油含量差异。方法:枳实中粉用甲醇提取,提取液蒸干,加水溶解,过聚酰胺柱,用水洗脱,定容至25 mL,取出5.0 mL,加0.2 mol/L NaOH5.0 mL,定容至10 mL,于292 nm处测定样品吸光度A值,按回...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枳实中总生物碱与挥发油含量差异。方法:枳实中粉用甲醇提取,提取液蒸干,加水溶解,过聚酰胺柱,用水洗脱,定容至25 mL,取出5.0 mL,加0.2 mol/L NaOH5.0 mL,定容至10 mL,于292 nm处测定样品吸光度A值,按回归方程计算总生物碱的百分含量;以《中国药典》法测定挥发油含量。结果:湘枳实中总生物碱和挥发油含量最高,分别为0.86%与1.02%;赣枳实(0.82%、0.96%)与绿衣枳实(0.84%、0.98%)稍低一点,但3者无明显差异;苏枳实次之(0.75%、0.83%),甜橙枳实最低(0.41%、0.57%)。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稳定、重复性好、回收率高,枳实作药用以湘枳实、赣枳实和绿衣枳实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 总生物碱 挥发油 含量测定 UV法
下载PDF
鱼腥草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CTGF和TGF-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海颖 陆敏 鲍君璐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143-2148,共6页
目的:观察鱼腥草合剂醇提液和水提液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左侧肾切除手术+高糖高脂饲料+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1)腹... 目的:观察鱼腥草合剂醇提液和水提液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左侧肾切除手术+高糖高脂饲料+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1)腹腔注射三联法造成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氯沙坦组和罗格列酮组)、鱼腥草合剂醇提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鱼腥草合剂水提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采用放免法测定尿白蛋白(UAlb);采用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blot)法观察肾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量。结果:治疗8周后,各给药组糖尿病大鼠多饮、多食和体重降低状况均明显改善。合剂醇提组在改善糖尿病大鼠肾损伤、减少24 h尿蛋白、UAlb,抑制肾组织CTGF和TGF-β1表达量方面均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鱼腥草合剂可减少糖尿病大鼠尿蛋白、UAlb和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肾脏CTGF和TGF-β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合剂 糖尿病大鼠 免疫蛋白印迹法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文传递
地椒油自乳化制剂处方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谷雨龙 倪健 翟小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36-838,842,共4页
目的寻找地椒油自乳化最佳处方条件。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正交筛选和相图绘制,以形成乳剂的乳化程度和乳滴有效粒径大小为指标,对地椒油处方中的油相、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进行筛选,寻找最佳处方。结果地椒油的自乳化的处... 目的寻找地椒油自乳化最佳处方条件。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正交筛选和相图绘制,以形成乳剂的乳化程度和乳滴有效粒径大小为指标,对地椒油处方中的油相、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进行筛选,寻找最佳处方。结果地椒油的自乳化的处方中油相为油酸乙酯,表面活性剂为CremophorEL,其最佳比例范围为4∶6~6∶4。结论自乳化地椒油处方比例为地椒油:油酸乙酯∶CremophorEL为2∶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椒油 自乳化释药系统 剂型改进
原文传递
裂区设计探讨萘丁美酮凝胶的最佳配方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静悦 曾明辉 +2 位作者 范文娟 刘红 谭正怀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564-568,共5页
目的以川芎挥发油和氮酮为透皮吸收剂,寻找萘丁美酮凝胶的最佳配方。方法运用三裂式裂区设计,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卡波姆等基质作为主区,透皮吸收剂氮酮(1.0%、2.0%)为副处理,透皮吸收剂川芎挥发油(1.0%、3.0%)为亚副处理,重... 目的以川芎挥发油和氮酮为透皮吸收剂,寻找萘丁美酮凝胶的最佳配方。方法运用三裂式裂区设计,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卡波姆等基质作为主区,透皮吸收剂氮酮(1.0%、2.0%)为副处理,透皮吸收剂川芎挥发油(1.0%、3.0%)为亚副处理,重复3次试验。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奈丁美酮的透皮实验,采用HPLC法测定透过液中萘丁美酮的浓度,并计算其12 h的累积透皮释放量。结果不同区组萘丁美酮透过皮肤的效果无差异,但不同基质间存在明显差异;氮酮、川芎挥发油、基质之间有明显的协同交互作用。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卡波姆为基质时,川芎挥发油、氮酮都可明显促进萘丁美酮透过皮肤,两者之间存在协同增效作用;以海藻酸钠为基质时,氮酮、川芎挥发油并不促进萘丁美酮透过皮肤,二者之间无明显的交互作用。结论萘丁美酮凝胶配方以12号(卡波姆+2%氮酮+3%川芎挥发油)最佳,提示药物的透皮量不仅与药物性质有关,还与透皮吸收剂的性质及基质的种类和性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丁美酮 透皮吸收 川芎挥发油 氮酮 裂区设计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海藻酸钠 卡波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