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锥形束CT观察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研究
1
作者 张哲 任起辉 张雪松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观察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珠江路康美口腔门诊部收治的26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均采取口腔颌面CBCT进行下颌第二恒磨牙进行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记录...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观察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珠江路康美口腔门诊部收治的26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均采取口腔颌面CBCT进行下颌第二恒磨牙进行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记录牙根、根管数目及牙根、根管形态,并进行分类描述.结果:对263例患者526颗下颌第二恒磨牙的口腔颌面CBCT检查结果显示,双根、C形融合根、锥形融合根、三根、单根的发生率分别为53.99%(284/526)、38.97%(205/526)、4.56%(24/526)、1.52%(8/526)、0.95%(5/26).双根及C形融合根是本组患者的主要的牙根形式.双根型的284个下颌第二恒磨牙中,Ⅳ型双根的发生率为78.52%(223/284),远高于其他类型根管;远中根Ⅰ型单根管发生率为92.25%(262/284),明显高于其他根管构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263例患者526颗下颌第二恒磨牙中,近中根双根管口发生率及双根尖孔发生率分别为88.73%(252/284)和79.23%(225/284),均显著高于远中根双根管口发生率及双根尖孔发生率的7.04%(20/284)和4.58%(13/2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205颗C形融合根下颌第二恒磨牙中,C3型根管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根管构型,C2型根管发生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BCT扫描观察患者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具有明显优势,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复杂多样,其中以双牙根及C形融合根居多,双牙根中近、远中根的牙根形态分布明显不同,C形融合根根管的发生以C3型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下颌第二恒磨牙 牙髓腔 牙根 解剖形态特点
下载PDF
口腔多学科联合修复在前牙缺损种植修复中的应用及对口腔功能与美学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颉 高明英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多学科联合修复在前牙缺损种植修复中的应用及对口腔功能与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0例前牙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75例)。研究组采... 目的:探讨口腔多学科联合修复在前牙缺损种植修复中的应用及对口腔功能与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0例前牙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75例)。研究组采用口腔多学科联合修复(牙周治疗+正畸+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方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口腔功能恢复情况及修复后美学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1);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语言清晰度及咀嚼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显明显更高(P<0.05),PTV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白色美学指数(White aesthetic index,WES)及红色美学指数(Pink aesthetic index,PE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前牙缺损需种植修复的患者应用口腔多学科联合修复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口腔功能恢复良好,可获得较好的美学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多学科联合 前牙缺损 种植修复 口腔功能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机械加工全瓷高嵌体修复上颌第二磨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朱迎兰 张文思 +2 位作者 高飞 董俊超 邓剑兰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6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机械加工(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上颌第二磨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南京市中医院口腔科接受根管治疗的上颌第二磨牙大面积缺损患者105例(110颗患牙)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机械加工(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上颌第二磨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南京市中医院口腔科接受根管治疗的上颌第二磨牙大面积缺损患者105例(110颗患牙)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颗患牙。观察组采用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对照组采用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修复体成功率及存活率、牙体预备与修复体咬合调整耗时。结果:24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修复体成功率分别为94.1%、92.0%,存活率分别为100.0%、9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体预备、修复体咬合调整的平均耗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上颌第二磨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价值显著,具有较高的修复成功率及存活率,可缩短牙体预备及修复体调改过程中咬合调整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机械加工 全瓷高嵌体 上颌第二磨牙 牙体缺损
下载PDF
3种不同材料嵌体修复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对牙龈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司熙 李莉 +1 位作者 李秋实 张天夫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5-819,共5页
目的:通过临床指标和牙龈指标分析3种不同材料嵌体修复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的疗效,为选择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适合的修复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患者120例共120颗患牙,根据患者诉求和意愿并考虑患牙的具体情况分为3组,每... 目的:通过临床指标和牙龈指标分析3种不同材料嵌体修复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的疗效,为选择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适合的修复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患者120例共120颗患牙,根据患者诉求和意愿并考虑患牙的具体情况分为3组,每组40例患者40颗患牙,分别采用金属嵌体、瓷嵌体和树脂嵌体进行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修复,以患牙的对侧同名牙或对颌同名牙作为对照组,1年后观察各项临床指标并计算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I),并按照临床评价标准比较3种嵌体修复后牙Ⅱ类洞1年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各自对照组比较,金属嵌体修复组患者GI和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明显高于瓷嵌体修复组和树脂嵌体修复组(P<0.05);与各自对照组比较,瓷嵌体修复组和树脂嵌体修复组患者GI和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不同材料嵌体修复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1年后,瓷嵌体修复组和树脂嵌体修复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金属嵌体修复组。结论:金属嵌体、瓷嵌体和树脂嵌体修复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对牙龈均有一定刺激,但程度不同,金属嵌体刺激最大,树脂嵌体次之,瓷嵌体最小。瓷嵌体和树脂嵌体可以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类洞 牙体缺损 瓷嵌体 树脂嵌体 金属嵌体 牙龈指数 菌斑指数
下载PDF
髓室核固位体的烤瓷冠修复磨牙牙体缺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尹东青 徐凌 朱晓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40-541,共2页
目的:研究利用髓室核固位体修复磨牙大面积缺损的金属烤瓷冠的五年临床治疗效果,确定该种修复方法的适应范围及探讨常见的失败原因。方法:选择牙冠大面积破坏并经完善牙髓治疗的磨牙108例,利用磨牙的髓室作为主要的固位型,制作核,在此... 目的:研究利用髓室核固位体修复磨牙大面积缺损的金属烤瓷冠的五年临床治疗效果,确定该种修复方法的适应范围及探讨常见的失败原因。方法:选择牙冠大面积破坏并经完善牙髓治疗的磨牙108例,利用磨牙的髓室作为主要的固位型,制作核,在此基础上制作金属烤瓷全冠,分别在6月、5年定期观察。结果:108例磨牙残冠利用髓室核固位进行全冠修复,修复后咀嚼功能恢复良好,仅7例出现修复体脱落。结论:髓室核固位可以满足临床上磨牙大面积缺损的金属烤瓷全冠修复,从而大大减低了临床操作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缺损 髓腔固位 全冠修复
下载PDF
阻生上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上颌第二磨牙远端的牙周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娟 张栋 +2 位作者 康壮飞 张宁 谷建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27-1030,共4页
目的:评估年轻人无症状的完全埋伏阻生上颌第三磨牙采用微创拔除后12个月内上颌第二磨牙远端牙周状况的变化。方法:本研究抽取43个高危牙周风险的阻生上颌第三磨牙。在术前和术后3、6和12个月随访,记录邻近第二磨牙远端5个位点的菌斑指... 目的:评估年轻人无症状的完全埋伏阻生上颌第三磨牙采用微创拔除后12个月内上颌第二磨牙远端牙周状况的变化。方法:本研究抽取43个高危牙周风险的阻生上颌第三磨牙。在术前和术后3、6和12个月随访,记录邻近第二磨牙远端5个位点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深度(PD)。结果:初始PD为(3.67±1.64)mm,最深的平均PD在远中腭侧线角。12个月时,PD平均值为(2.12±0.70)mm,平均恢复高度为(1.55±1.47)mm(P<0.05),3个月时较高为(1.46±1.45)mm(P<0.05)。并且从术前到术后12个月上颌第二磨牙远端的5个位点PD的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上颌第二磨牙的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均改善。结论:无症状的完全阻生上颌第三磨牙可导致邻近第二磨牙牙周缺损,在远中腭侧线角最深,拔除后12个月5个位点均不同程度恢复。前3个月被认为是牙周愈合的重要时期。有高危牙周风险上颌第三磨牙的年轻人可以从早期拔牙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上颌第三磨牙 上颌第二磨牙 牙周缺损 微创拔牙
下载PDF
复合树脂直接与间接修复后牙二类洞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6
7
作者 吕尧 王莉 《中国医疗美容》 2016年第10期52-54,共3页
目的:探索复合树脂直接与间接修复后牙二类洞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前牙牙体缺损患者,将患者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复合树脂直接修复和复合树脂间接修复,两组... 目的:探索复合树脂直接与间接修复后牙二类洞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前牙牙体缺损患者,将患者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复合树脂直接修复和复合树脂间接修复,两组患者各有50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后牙二类洞牙体缺损,对比成功率、失败率、缺陷率以及随访一年后的成功率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复合树脂间接修复在后牙二类洞牙体缺损患者中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树脂直接修复 复合树脂间接修复 后牙二类洞牙体缺损
下载PDF
预防性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牙胚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晨琳 李岩 徐光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93-897,共5页
目的·研究预防性拔除有阻生倾向的下颌第三磨牙(mandibular third molar,M3M)牙胚的短期和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就诊的患者,有阻生倾向的M3M牙胚纳入试... 目的·研究预防性拔除有阻生倾向的下颌第三磨牙(mandibular third molar,M3M)牙胚的短期和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就诊的患者,有阻生倾向的M3M牙胚纳入试验组,共计21例;同时纳入21例完全骨埋伏阻生的牙根发育完全的M3M作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超声骨刀、气动手机进行分牙拔除M3M,分别于术后1 d、3 d、7 d、3个月、6个月随访,比较2组拔牙时间、下颌第二磨牙(mandibular second molar,M2M)远中骨缺损深度(bone defect depth,BDD)、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ore,VAS)、肿胀程度、张口受限程度、不良反应等。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的主要结局和次要结局的组间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主要结局的组内变化,进一步组内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为(7.62±1.50) 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0.76±2.21) min,2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6个月,试验组BDD为(0.65±0.33) mm,对照组BDD为(2.49±1.37) mm,2组BDD、PD、PLI、G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2,P=0.011,P=0.042)。2组术后6个月的BDD较术前显著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00)。2组术后3d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在术后1、3、7 d复诊时段,2组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31,P=0.019)。对照组发生1例下牙槽神经损伤,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出血、神经损伤、干槽症等不良反应。结论·预防性拔除有阻生倾向的M3M牙胚,手术时间缩短,术后局部反应小,术后M2M远中牙周状况佳,能够获得较好的远期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三磨牙 拔牙 下颌第二磨牙 骨缺损 牙周指数
下载PDF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第二磨牙牙周骨质缺损及自体骨移植的修复效果 被引量:14
9
作者 许竞 张志勇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663-1666,1670,共5页
目的探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第二磨牙牙周骨质缺损及其自体骨移植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病例70例,年龄(29.1±2.6)岁,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7例。术前,MCT测量第二磨牙牙周骨质缺损。观察组在术区暴露的... 目的探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第二磨牙牙周骨质缺损及其自体骨移植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病例70例,年龄(29.1±2.6)岁,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7例。术前,MCT测量第二磨牙牙周骨质缺损。观察组在术区暴露的外斜线切取自体骨,移植在第二磨牙根面骨质缺损处;对照组对于第二磨牙牙周骨质缺损不做处理,任其自然愈合。术后3个月随访,MCT测量第二磨牙牙周的新骨生长。结果术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第二磨牙骨质缺损分别为(8.998 5±2.410 1)mm和(9.907 6±2.256 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及对照组第二磨牙牙周新骨生长分别为(8.860 9±2.344 2)mm和(3.217 3±1.282 0)mm,骨再生率分别为98.47%和32.47%,两组新骨生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T检查可以精确直观了解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第二磨牙牙周骨质缺损及其修复情况。在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时,切取外斜线自体骨,无需扩大伤口、增加创伤。移植自体骨可以促进或加速第二磨牙术后牙周骨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拔牙 第二磨牙 牙周骨质缺损 自体骨 骨移植
下载PDF
桩核固位和髓腔固位在磨牙冠修复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拜合提亚尔·马合苏提 宋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在已行根管治疗(Root canal treatment,RCT)的缺损磨牙修复中,桩核固位和髓腔固位两种固位修复方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来笔者医院修复科因磨牙牙体缺损RCT后需行冠修复的患者30例。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将所... 目的:探讨在已行根管治疗(Root canal treatment,RCT)的缺损磨牙修复中,桩核固位和髓腔固位两种固位修复方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来笔者医院修复科因磨牙牙体缺损RCT后需行冠修复的患者30例。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行桩核冠修复(3M纤维桩+铸瓷冠);实验组:行髓腔固位冠修复(铸瓷材料)。采用美国公共卫生署修正标准对两种不同固位修复方式的修复体在修复后6个月、12个月进行临床修复效果综合评价。结果:实验组髓腔固位冠在随访第12个月时有1例修复体脱落,在冠边缘密合性、邻接关系、牙龈及牙周等方面尚好;对照组在随访第3个月时有1例患牙牙龈退缩,在随访第12个月时1例患牙冠邻接关系略松,2例患牙有1例牙龈探诊轻度出血,1例牙龈退缩。不良结局发生率对照组高于实验组,但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腔固位冠与桩核冠相比在适应证范围内是临床上比较可行的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核固位 髓腔固位 磨牙冠修复:牙体缺损 微创
下载PDF
研究口腔修复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失和牙列缺损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4
11
作者 诸葛通人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4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口腔修复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失和牙列缺损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00例口腔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类型患者在缺牙部位、缺陷类型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牙体缺损、牙列缺失和牙列缺损等情况... 目的探讨分析口腔修复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失和牙列缺损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00例口腔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类型患者在缺牙部位、缺陷类型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牙体缺损、牙列缺失和牙列缺损等情况与患者性别、族别及牙分布情况无关,P>0.05,与患者年龄成正比例关系,下颌第一恒磨牙是其高发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中切牙及下颌第一恒磨牙是牙体缺损、牙列缺失和牙列缺损等情况的高发部位,同时与患者年龄成正比关系,与性别、族别等常规因素无关,固定修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及缺点,相关研究有待临床上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修复 牙体缺损 牙列缺失 牙列缺损
下载PDF
牙缺损症状与矫正措施总结
12
作者 王思韵 《智慧健康》 2020年第27期28-29,共2页
牙缺损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有的患者病情并不严重,仅仅是因为一些单纯机械摩擦作用,对自身的牙齿硬组织造成的损耗,这种情况主要属于牙齿磨损。还有的患者由于患病或受到外力等原因,出现了牙齿折裂、整颗牙缺失的情况,不仅影响患者的... 牙缺损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有的患者病情并不严重,仅仅是因为一些单纯机械摩擦作用,对自身的牙齿硬组织造成的损耗,这种情况主要属于牙齿磨损。还有的患者由于患病或受到外力等原因,出现了牙齿折裂、整颗牙缺失的情况,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饮食,对口腔美观、口腔健康也十分不利。本次主要针对牙缺损的症状和矫正措施进行总结,为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缺损 口腔 矫正
下载PDF
年轻人拔除无症状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术后下颌第二磨牙远端的牙周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娟 张栋 +3 位作者 刘玉东 牛帅 米欢 谷建琦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320-323,共4页
目的评估年轻人无症状的完全埋伏阻生下颌第三磨牙(M3)采用微创拔除12个月内下颌第二磨牙(M2)远端牙周状况的变化。方法本研究在69名健康年轻患者(24.42±2.20岁)中抽取69个完全阻生未暴露于口腔的M3。在术前和术后3、6、9和12个月... 目的评估年轻人无症状的完全埋伏阻生下颌第三磨牙(M3)采用微创拔除12个月内下颌第二磨牙(M2)远端牙周状况的变化。方法本研究在69名健康年轻患者(24.42±2.20岁)中抽取69个完全阻生未暴露于口腔的M3。在术前和术后3、6、9和12个月随访。记录口内M2远端5个位点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深度(PD)和附着水平。结果初始PD为(5.82±3.53)mm,最深的平均PD在远中中点。12个月时,PD平均值为(3.69±2.91)mm,平均恢复高度为(2.13±2.57)mm(P<0.05),3个月时较高为(1.70±2.61)mm(P<0.05)。并且从术前到术后12个月M2远端的5个位点PD的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M25个位点附着丧失比率为80.2%,术后12个月64.0%附着丧失等级降低,29.3%未改变,6.7%程度加重。术后12个月M2的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均改善。结论邻近M2的无症状完全阻生M3导致牙周缺损,在远中中点最深,拔除后12个月5个位点均不同程度恢复。前3个月被认为是牙周愈合的重要时期。年轻人的完全埋伏阻生M3导致的邻牙牙周组织缺损在M3拔除后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下颌第三磨牙 下颌第二磨牙 牙周缺损 微创拔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