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冷却剂条件110mAg胶体形成机理与制备研究
1
作者 孙云 肖艳 +3 位作者 李富海 林根仙 刘灿帅 宋利君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56,共9页
在模拟压水堆一回路冷却剂条件下,以硼锂溶液为介质、联氨还原硝酸银来制备胶体纳米银,并探究了还原剂、硼酸、Ag+浓度、温度与辐照条件对胶体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硼酸与还原剂联氨可有效稳定胶体颗粒,联氨与银的摩尔比为1.0~2.... 在模拟压水堆一回路冷却剂条件下,以硼锂溶液为介质、联氨还原硝酸银来制备胶体纳米银,并探究了还原剂、硼酸、Ag+浓度、温度与辐照条件对胶体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硼酸与还原剂联氨可有效稳定胶体颗粒,联氨与银的摩尔比为1.0~2.0时Ag^(+)的还原率最高,胶体最稳定。随着银离子浓度升高,胶体颗粒表面负电荷增多,颗粒不易团聚,胶体稳定性增强。高温高压的水环境下,更易形成更大粒径的胶粒。辐照剂量在0.9 kGy~7.2 kGy范围内,在有无联氨的条件下均可形成胶体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m)ag胶体 联氨 辐照
下载PDF
共辐照接枝合成胺基型吸附剂对放射性废液中离子态和胶体态^(110)Ag^(m)的去除
2
作者 詹杰 苏兴东 +7 位作者 李家文 李雪菲 蒋丹枫 何烨 刘峰 潘晓晗 薛怡 俎建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7-1023,共7页
在核电厂正常运行所产生的放射性废液中,放射性核素^(110)Ag^(m)的形态复杂,除盐床无法将其彻底去除,研究其高效去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以胺基型新材料PP-g-GMA@EDA为吸附剂的吸附分离方法实现对离子态(Ag(Ⅰ))和胶体态银(A... 在核电厂正常运行所产生的放射性废液中,放射性核素^(110)Ag^(m)的形态复杂,除盐床无法将其彻底去除,研究其高效去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以胺基型新材料PP-g-GMA@EDA为吸附剂的吸附分离方法实现对离子态(Ag(Ⅰ))和胶体态银(Ag·Nps)的共去除。采用γ射线诱导的共辐照接枝法制备了PP-g-GMA@EDA,并通过批式实验分别研究了其对Ag·Nps和Ag(Ⅰ)的去除性能及吸附机理。结果显示,在不同pH的Ag·Nps溶液中,PP-g-GMA@EDA较核电厂常用的商业树脂IRN9766具有更好的去除效率,溶液pH作用下的吸附曲线呈典型的阴离子交换吸附特征。在最佳pH=4条件下,材料对Ag·Nps的吸附效率可达100%,最大吸附量为101.44 mg/g。对于Ag(Ⅰ)的吸附,PP-g-GMA@EDA呈螯合吸附特征,在420 min达到吸附平衡。批式实验证实了胺基型吸附剂PP-g-GMA@EDA在放射性废液中多形态^(110)Ag^(m)去污的适用性,为^(110)Ag^(m)从放射性废液中去除提供了一种高效、可持续和工业上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废液 ^(110)ag^(m)去除 离子态 胶体态 PP-g-GMA@EDA
下载PDF
Dynamic nano-Ag colloids cytotoxicity to and accumulation by Escherichia coli:Effects of Fe^3+,ionic strength and humic acid 被引量:1
3
作者 Weicheng Zhang Bingyu Ning +4 位作者 Caiyun Sun Ke Song Xin Xu Tao Fang Lunguang Ya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180-193,共14页
Released Ag ions or/and Ag particles are believed to contribute to the cytotoxicity of Ag nanomaterials,and thus,the cytotoxicity and mechanism of Ag nanomaterials should be dynamic in water due to unfixed Ag particle... Released Ag ions or/and Ag particles are believed to contribute to the cytotoxicity of Ag nanomaterials,and thus,the cytotoxicity and mechanism of Ag nanomaterials should be dynamic in water due to unfixed Ag particle:Ag+ ratios.Our recent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cytotoxicity of PVP-Ag nanoparticles is attributable to Ag particles alone in 3 hr bioassays,and shifts to both Ag particles and released Ag^+ in 48 hr bioassays.Herein,as a continued study,the cytotoxicity and accumulation of 50 and 100 nm Ag colloids in Escherichia coli were determined dynamically.The cytotoxicity and mechanisms of nanoAg colloids are dynamic throughout exposure and are derived from both Ag ions and particles.Ag accumulation by E.coli is derived mainly from extracellular Ag particles during the initial 12 hr of exposure,and thereafter mainly from intracellular Ag ions.Fe^3+ accelerates the oxidative dissolution of nano-Ag colloids,which results In decreasing amounts of Ag particles and particle-related toxicity.Na^+ stabilizes nano-Ag colloids,thereby decreasing the bioavailability of Ag particles and particle-related toxicity.Humic acid(HA) binds Ag^+ to form Ag^+-HA,decreasing ion-related toxicity and binding to the E.coli surface,decreasing particle-related toxicity.HA in complex conditions showed a stronger relative contribution to toxicity and accumulation than Na^+ or Fe^3+.The results highlighted the cytotoxicity and mechanism of nano-Ag colloids are dynamic and affect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and therefore exposure duration and water chemistry should be seriously considered in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risk assess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TOTOXICITY mechanism ACCUMULATION NANO-ag colloidS ESCHERICHIA coli Environmental factors
原文传递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A OF p-AMINOBENZOIC ACID ADSORBED ON Ag2CO3 COLLOIDS
4
作者 Han Jie LIN Yu Rui YANG Ming XU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Defence,Beijing,102205 Yu Jun MO Institute of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80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9期749-750,共2页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p-aminobenzoic acid(PABA)molecules adsorbed on A92CO3 colloids exhibited strong SERS effect,the enhancement factor is estimated at 10~7—10~8 The mechanism of SERS effect on PABA adsorbed on t...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p-aminobenzoic acid(PABA)molecules adsorbed on A92CO3 colloids exhibited strong SERS effect,the enhancement factor is estimated at 10~7—10~8 The mechanism of SERS effect on PABA adsorbed on the colloids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BA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A OF p-AMINOBENZOIC ACID ADSORBED ON ag2CO3 colloidS SERS CO ag ACID
下载PDF
蒸馏水中采用脉冲激光烧蚀制备Ag纳米粒子胶体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兵 宋仁国 +4 位作者 唐普洪 王晶 柴国钟 张银珠 叶志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43-1549,共7页
采用脉冲激光(重复率为10Hz,能量密度为4.2J/cm^2)对蒸馏水中的Ag靶烧蚀不同时间后,制备得到Ag纳米粒子胶体,并对其进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烧蚀时间为5~7.5min时,Ag纳米粒子粒径及分布随烧... 采用脉冲激光(重复率为10Hz,能量密度为4.2J/cm^2)对蒸馏水中的Ag靶烧蚀不同时间后,制备得到Ag纳米粒子胶体,并对其进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烧蚀时间为5~7.5min时,Ag纳米粒子粒径及分布随烧蚀时间呈减少趋势,烧蚀时间从7.5变化至15min时又随之增加,而烧蚀时间从15变化至25min时又随之减少:获得的纳米粒子浓度增高,且溶液中粒子的团聚率也增大:烧蚀时间为7.5min时,粒子粒径达到最小(D=14、48nm),粒径分布最小(8=25.8nm)。在实验基础上,应用纳米粒子对脉冲激光自吸收产生的“爆炸”与“熔化生长”模型解释了烧蚀时间对纳米粒子胶体的影响规律,证实通过改变烧蚀时间来控制纳米粒子尺寸和形貌、以及防止纳米粒子发生团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 纳米粒子胶体 激光烧蚀 爆炸 熔化生长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211)At对体外培养的人淋巴细胞Ag-NORs频率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赵亚力 王喜中 +4 位作者 王子淑 陈文元 周懋伦 许道权 张叔渊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440-443,共4页
本文报道了^(211)At-Te胶体对体外培养的人淋巴细胞Ag-NORs频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α-辐射对经PHA刺激后已相继进入细胞增殖周期的淋巴细胞的Ag-NORs频率基本无影响;而对刚接受PHA刺激正在转化的淋巴细胞,低剂量幅照时,Ag-NORs频率... 本文报道了^(211)At-Te胶体对体外培养的人淋巴细胞Ag-NORs频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α-辐射对经PHA刺激后已相继进入细胞增殖周期的淋巴细胞的Ag-NORs频率基本无影响;而对刚接受PHA刺激正在转化的淋巴细胞,低剂量幅照时,Ag-NORs频率明显升高,似乎具有刺激rRNA基因表达活性和增强转录作用;高剂量辐照时,Ag-NORs频率下降,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线 RNA ^211At-Te胶体 ag-NORS
下载PDF
Au/Ag合金溶胶与HCuCl_4反应过程的紫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金毅亮 姚建林 顾仁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815-2819,共5页
采用柠檬酸根为保护剂,通过水合肼还原的方法,在水相中合成了Au/Ag合金纳米粒子,UV-Vis光谱中只观察到一个位于单金属Ag和Au之间的等离子体共振峰,并且合金溶胶的最大吸收峰随着溶胶中Au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呈线性变化。通过紫外-可见吸... 采用柠檬酸根为保护剂,通过水合肼还原的方法,在水相中合成了Au/Ag合金纳米粒子,UV-Vis光谱中只观察到一个位于单金属Ag和Au之间的等离子体共振峰,并且合金溶胶的最大吸收峰随着溶胶中Au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呈线性变化。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不同组分的溶胶与HCuCl4溶液的反应过程,结果显示,溶胶的紫外-可见吸收峰随着HCuCl4的加入量的改变而呈规律性变化,其中有一紫外吸收峰随着HCuCl4的加入而呈线性变化的区间,分析后认为这一过程为合金的去合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ag合金溶胶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去合金化
下载PDF
SiO_2/Ag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1
8
作者 胡永红 容建华 +1 位作者 刘应亮 满石清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2189-2193,共5页
以金纳米粒子为表面晶种,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制备了二氧化硅/银核壳复合纳米粒子.采用TEM,XRD及UV/vis对其结构、形貌以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复合粒子粒径均匀、银纳米壳光滑完整,厚度可控.并且随着银纳米壳厚... 以金纳米粒子为表面晶种,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制备了二氧化硅/银核壳复合纳米粒子.采用TEM,XRD及UV/vis对其结构、形貌以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复合粒子粒径均匀、银纳米壳光滑完整,厚度可控.并且随着银纳米壳厚度的增大,其光学等离子体共振峰逐渐蓝移.而当银纳米粒子在二氧化硅胶粒表面上生长的过程中,它们的共振峰又逐渐红移,直到完整的银壳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胶体粒子 ag纳米粒子 SiO2/ag核壳粒子 等离子体共振吸收
下载PDF
H_4TPP^(2+)吸附在Ag溶胶表面的吸收光谱
9
作者 张慧 牟春博 +1 位作者 高义德 隋臻玮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72-376,共5页
本文研究了5,10,15,20-四苯基卟啉二酸(H4TPP2+)吸附在Ag溶胶表面的吸收光谱。发现H4TPP2+吸附在Ag溶胶表面的去质子化现象,生成游离碱卟啉H2TPP;随样品放置时间延长,卟啉分子进一步发生络合反... 本文研究了5,10,15,20-四苯基卟啉二酸(H4TPP2+)吸附在Ag溶胶表面的吸收光谱。发现H4TPP2+吸附在Ag溶胶表面的去质子化现象,生成游离碱卟啉H2TPP;随样品放置时间延长,卟啉分子进一步发生络合反应,生成Ag(Ⅱ)TPP。对络合反应的过程和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苯基卟啉二酸 吸收光谱 银溶胶 配合反应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脉冲激光烧蚀Ag纳米粒子胶体的预测和验证
10
作者 徐兵 宋仁国 《光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1-195,205,共6页
为有效缩短蒸馏水中脉冲激光烧蚀制备A g纳米粒子胶体工艺中繁琐的实验过程,采用LmN et PF神经网络平台对制备工艺与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关系进行建模,并将其运用到平均粒径及其分布的预测中去,讨论了激光能量密度、激光重复率、烧蚀... 为有效缩短蒸馏水中脉冲激光烧蚀制备A g纳米粒子胶体工艺中繁琐的实验过程,采用LmN et PF神经网络平台对制备工艺与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关系进行建模,并将其运用到平均粒径及其分布的预测中去,讨论了激光能量密度、激光重复率、烧蚀时间和平均粒径及其分布的关系。克服了以往单因素实验法不能正确反映制备工艺和平均粒径及其分布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的弱点。预测和验证结果均表明实验值和网络预测值之间相对误差都在10%以内,从而表明神经网络能够更精确、更可靠地逼近它们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该方法为有效、快捷、经济地开发研制金属纳米粒子胶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纳米粒子 激光烧蚀 平均粒径 粒径分布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5,10,15,20-四苯基卟啉吸附在 Ag 溶胶和 AgCl 溶胶表面的 UVA 谱
11
作者 张慧 牟春博 徐广才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1998年第3期14-16,共3页
讨论了5,10,15,20-四苯基卟啉H2TPP吸附在Ag溶胶和AgCl溶胶上的吸收光谱。谱图显示H2TPP在Ag溶胶和AgCl溶胶表面进行了络合反应,生成其银络合物Ag(Ⅱ)TPP。
关键词 四苯基卟啉 ag溶胶 agCl溶胶 吸收光谱 吸附
下载PDF
Au@Ag纳米粒子在农药SERS光谱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晓琳 张峰 +2 位作者 代瑞红 邱琼 曹晓卫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48-1455,共8页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多种农药被广泛应用于农田,果园和温室等场所。由于大多数农药对生态环境、动物和人类健康都有害,因此建立快速、灵敏和实时检测环境与食品中农药含量的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论述了用作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多种农药被广泛应用于农田,果园和温室等场所。由于大多数农药对生态环境、动物和人类健康都有害,因此建立快速、灵敏和实时检测环境与食品中农药含量的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论述了用作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基底的金核银壳纳米粒子(Au@AgNPs)的制备方法,以及将其用于苹果表面农药百草枯Paraquat(PQ)残留量的检测分析,检测限为4.69×10^(-9) M。研究工作表明,相对于单纯的金溶胶(AuNPs)或者银溶胶(AgNPs),Au@AgNPs在该农药的SERS光谱分析中表现出更好的SERS增强效应和检测效果。Au@AgNPs在浓度为1.3×10^(-7)M的低浓度条件下仍可检测到PQ。因此,具备核壳结构的Au@Ag溶胶可用于实时和灵敏检测果皮表面的农药残留,这为相关检测技术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 金核银壳纳米粒子 农药
下载PDF
Incorporated Organic Modified Ag Nanoparticles in Ormocer
13
作者 Haiping XIA, Jianli ZHANG, Jinhao WANG and Qiuhua NIELaboratory of Photo-electronic Materials,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China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77-478,共2页
Ag nanoparticles coated trisodium citrate were incorporated in ormocer by sol-gel method. The doping concentration of Ag in ormocer is about 1.0% in weight. The HRTEM demonstrated that the particles disperse in ormoce... Ag nanoparticles coated trisodium citrate were incorporated in ormocer by sol-gel method. The doping concentration of Ag in ormocer is about 1.0% in weight. The HRTEM demonstrated that the particles disperse in ormocer, and the size of Ag nanoparticles is 5-10 nm. The absorption band of Ag nanoparticle at 410 nm was ob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oid ag particle Sol-gel chemistry ORMOCER
下载PDF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Based SERS for Determination of Gymnodimine
14
作者 Siyang Chan Yaoyi Wu +2 位作者 Yifan Liu Donghang Yin Fei Wang 《American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23年第8期305-325,共21页
Gymnodimine (GYM), a fast-acting marine toxin, is destructive to aquaculture and human health through contaminated shellfish. The current detection methods in GYM have definite drawbacks in operation, such as the dema... Gymnodimine (GYM), a fast-acting marine toxin, is destructive to aquaculture and human health through contaminated shellfish. The current detection methods in GYM have definite drawbacks in operation, such as the demand for delicate instruments and the consumption of time. Therefore, silver colloid was utilized as a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 desirable substrate for sensitive and rapid detection of GYM in lake and shellfish samples. The theoretical spectrum of GYM is calculated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and the substrate performance is evaluated by a rhodamine 6 G probe. Under the optimal SERS experimental condition calculated by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the low limit of detection of 0.105 μM with R<sup>2</sup> of 0.9873 and a broad linearity range of 0.1 - 10 μM was achieved for GYM detection. In addition, the substrate was satisfyingly applied to detect gymnodimine in the lake and shellfish matrix samples with LOD as low as 0.148 μM and 0.170 μM,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a promising SERS platform for detecting marine toxins in seafood for food safety and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Gymnodimine ag colloid Box-Behnken Desig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下载PDF
炭基质钝化剂对土壤Cd、Cu的阻控效果与老化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曼云 韩超 +2 位作者 江鉴廷 时红 丁园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88-94,共7页
炭基质钝化剂对污染土壤Cd、Cu的钝化/稳定化效果与机制研究一直是阻控材料研发的关键与难点。本文以Cd、Cu复合污染水稻土为供试土壤,以未改性生物炭(BC)、铁改性生物炭(FeBC)和铁改性活性炭(FeC)为钝化剂,通过高温模拟自然老化过程,... 炭基质钝化剂对污染土壤Cd、Cu的钝化/稳定化效果与机制研究一直是阻控材料研发的关键与难点。本文以Cd、Cu复合污染水稻土为供试土壤,以未改性生物炭(BC)、铁改性生物炭(FeBC)和铁改性活性炭(FeC)为钝化剂,通过高温模拟自然老化过程,研究上述钝化剂对土壤Cd、Cu的阻控效果和老化机制。结果表明,上述3种材料均能有效钝化土壤中的Cd和Cu,钝化剂施用后土壤中Cd的可交换及碳酸盐结合态(F1)含量分别降低3.0%、9.4%、8.8%;土壤中Cu的F1含量分别降低2.2%、4.4%、3.8%。施用3种钝化剂后,土壤胶体中Cd、Cu的非晶质氧化铁结合态(C-Feo)含量分别提高3.5%、4.9%、4.5%和14.5%、18.8%、18.1%,这是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短期降低的主要原因和途径。高温老化试验结果显示,胶体Cd、Cu的C-Feo向晶质氧化铁结合态(C-Fec)、残渣态(C-Fr)转化,3种钝化剂对土壤Cd、Cu的阻控效果具有长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基质钝化剂 土壤胶体 老化机制
下载PDF
铜电解精炼过程中银夹杂物的迁移规律及控制
16
作者 冯闻宇 曹华珍 +3 位作者 沈宇坤 徐圣航 张惠斌 郑国渠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2853-2865,共13页
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游离Ag^(+)的还原行为,并通过电解实验研究Ag夹杂的控制工艺。结果表明,游离Ag^(+)的放电还原无法避免。As、Sb和Bi所形成的漂浮阳极泥的夹带作用是造成AgCl和Ag胶粒在阴极铜中形成夹杂的关键因素。采用Sb_(2)O_(3)... 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游离Ag^(+)的还原行为,并通过电解实验研究Ag夹杂的控制工艺。结果表明,游离Ag^(+)的放电还原无法避免。As、Sb和Bi所形成的漂浮阳极泥的夹带作用是造成AgCl和Ag胶粒在阴极铜中形成夹杂的关键因素。采用Sb_(2)O_(3)净化铜电解液,减少漂浮阳极泥,从而有效抑制了AgCl和Ag胶粒在阴极铜中的夹杂。在优化条件下,阴极铜中银含量降至7.5 mg/kg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铜 银夹杂 agCL ag胶粒 工艺优化
下载PDF
银、金溶胶及银/金混合胶体的制备和拉曼增强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浩 戴树玺 +2 位作者 张兴堂 李蕴才 杜祖亮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6-250,共5页
以化学还原的方法分别制备了金胶体、银胶体,同时在一种金属核上沉积生长另一种金属制备金银壳结构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镜、吸收光谱对其结构及光学性质进行表征.以吡啶为探测分子,考察了其在金溶胶、银溶胶及金包银和银包金等不同溶胶... 以化学还原的方法分别制备了金胶体、银胶体,同时在一种金属核上沉积生长另一种金属制备金银壳结构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镜、吸收光谱对其结构及光学性质进行表征.以吡啶为探测分子,考察了其在金溶胶、银溶胶及金包银和银包金等不同溶胶上的拉曼光谱,计算了不同胶体体系上表面增强拉曼谱的增强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胶 银胶 银/金混合胶体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下载PDF
人红细胞老化过程中膜表面唾液酸变化的免疫AFM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云起 李国有 +1 位作者 蔡继业 潘运龙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0-63,共4页
分离人外周血的轻龄和老龄红细胞,采用麦胚凝集素和胶体金对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残基进行细胞化学标记,然后在AFM下成像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老龄红细胞膜表面胶体金标记的颗粒数量明显低于轻龄红细胞表面,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推... 分离人外周血的轻龄和老龄红细胞,采用麦胚凝集素和胶体金对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残基进行细胞化学标记,然后在AFM下成像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老龄红细胞膜表面胶体金标记的颗粒数量明显低于轻龄红细胞表面,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推测红细胞老化过程中细胞膜表面唾液酸含量的变化可能与老化细胞的处理机制有关。免疫胶体金标记结合原子力显微镜可在纳米尺度对膜受体蛋白进行定位和定量研究,拓展了原子力显微镜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老化 免疫细胞化学 胶体金 原子力显微镜
下载PDF
活血化瘀汤药队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伟炜 刘宇 +6 位作者 施红 俞允 林多 冯尚源 林佳 黄浩 陈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34-1138,共5页
在中药治疗过程中,以方剂为载体,注重整体,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为揭示方剂的药队规律,根据药队协同效应设计法,将活血化瘀汤方剂拆分为"调和"、"化瘀生新"、"活血止痛"、"补气"四个药队方剂... 在中药治疗过程中,以方剂为载体,注重整体,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为揭示方剂的药队规律,根据药队协同效应设计法,将活血化瘀汤方剂拆分为"调和"、"化瘀生新"、"活血止痛"、"补气"四个药队方剂。由于银纳米粒子可与煎剂产生强交互作用,并极大地增强拉曼信号,获取活血化瘀汤、调和药队煎剂、化瘀生新药队煎剂、活血止痛药队煎剂和补气药队煎剂五种方剂煎剂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并对所有SERS谱峰进行归属。主要针对各煎剂中的18个拉曼信号(523,538,622,647,732,959,977,1 003,1 048,1 077,1 145,1 245,1 326,1 402,1 456,1 470,1 518和1 605cm^(-1))进行讨论。活血化瘀汤SERS光谱中保留了药队煎剂的某些拉曼峰,如:538,622,647,732,959,1 003,1 048,1 326,1 402,1 456,1 470,1 518和1 605cm^(-1)。药队煎剂SERS光谱的某些拉曼峰并未在活血化瘀汤中出现,如:1 077,1 145和1 245cm^(-1)。在活血化瘀汤SERS光谱中,出现了新的拉曼峰,如:523和977cm^(-1)。新的拉曼峰出现说明新物质的产生。实验结果表明,活血化瘀汤所包含的药物成分并非是各药队煎剂所含药物成分的简单相加,SERS光谱可为方剂药队规律研究提供一优异、有效和准确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 银胶 活血化瘀汤 药队煎剂
下载PDF
BPENB的拉曼和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玉涛 徐蔚青 +2 位作者 徐抒平 吴立新 赵冰 《光散射学报》 2002年第2期94-96,共3页
本文研究了 1 ,4-bis[2 -(4 -pyridyl)ethenyl]-benzene (BPENB)在银岛膜和银溶胶上的SERS光谱 ,对BPENB的峰做了指认 。
关键词 BPENB SERS 银溶胶 银岛膜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自组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