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丘的临床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廖建春 王海青 +4 位作者 郎军添 范静平孙爱华 施小恬 石明 杨毓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 :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外科手术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2 0具 4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鼻丘气房的大小及其相关临床数据。结果 :鼻丘气房的最大前后径为 (8.4±1.4)mm(6.0~ 11.0mm) ;最大上下径为 (10 ... 目的 :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外科手术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2 0具 4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鼻丘气房的大小及其相关临床数据。结果 :鼻丘气房的最大前后径为 (8.4±1.4)mm(6.0~ 11.0mm) ;最大上下径为 (10 .8± 2 .3 )mm(7.0~ 16.0mm) ;鼻丘骨壁的厚度为 (0 .1± 0 .1)mm(0 .1~ 0 .5mm) ;鼻丘中心至前鼻棘的距离为 (3 9.9± 2 .9)mm(3 4.0~ 46.0mm) ;其连线与鼻底平面间的夹角为 (77.3± 6.6)°(65 .0~ 90 .0 )°。结论 :鼻丘气房的发育大小是影响额窦引流的主要解剖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丘 前鼻棘 额窦炎 内窥镜手术
下载PDF
鼻内镜下两种入路额窦开放术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德利 房振胜 +2 位作者 杜志华 张岗 宫政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观察额隐窝区域临床解剖特点,探讨鼻内镜下最佳额窦手术路径。方法对39例(64侧)患者术前进行鼻内镜检查和CT冠状位、水平位扫描,矢状位重建。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手术径路:钩突路径或鼻丘路径,行内镜下额窦开放术。结果钩突路径治愈21... 目的观察额隐窝区域临床解剖特点,探讨鼻内镜下最佳额窦手术路径。方法对39例(64侧)患者术前进行鼻内镜检查和CT冠状位、水平位扫描,矢状位重建。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手术径路:钩突路径或鼻丘路径,行内镜下额窦开放术。结果钩突路径治愈21侧(77.8%),好转4侧(14.8%),复发2侧(7.4%);鼻丘路径治愈29侧(78.4%),好转5侧(13.5%),复发3侧(8.1%)。两种路径手术方式在治疗效果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额隐窝区解剖复杂。CT和鼻内镜检查结果是选择不同手术路径的重要依据。钩突路径或鼻丘路径具有等同的治疗效果。术中可根据情况选定一种路径或采用两种路径结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炎 额隐窝 鼻丘 钩突 CT 内镜手术
下载PDF
额窦及前中筛窦口引流的临床应用解剖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海青 廖建春 +5 位作者 郎军添 范静平 孙爱华 施小恬 石明 杨毓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 :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外科手术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2 0具 4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筛泡气化发育的情况 ,观察额窦及前中筛气房窦口引流情况。结果 :额窦向中鼻道引流占 87.5 % (3 5侧 ) ;向筛漏斗引流占... 目的 :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外科手术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2 0具 4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筛泡气化发育的情况 ,观察额窦及前中筛气房窦口引流情况。结果 :额窦向中鼻道引流占 87.5 % (3 5侧 ) ;向筛漏斗引流占 10 .0 % (4侧 ) ;鼻丘向中鼻道引流占 90 .0 % (3 6侧 ) ;向筛漏斗引流占 10 .0 % (4侧 ) ;额隐窝向中鼻道引流占 15 .0 % (6侧 ) ;向筛漏斗引流占 10 .0 % (4侧 ) ;向侧窦引流占75 % (3 0侧 ) ;筛泡向筛漏斗引流占 2 5 .0 % (10侧 ) ;向侧窦引流占 75 .0 % (3 0侧 )。结论 :钩突和筛泡的解剖异常直接影响前组鼻窦的通气引流 ,从而导致前组鼻窦的炎症发生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解剖 额窦 鼻丘 筛泡 额隐窝 内窥镜鼻窦手术
下载PDF
鼻内镜下额隐窝区域手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4
作者 邹剑 张勤修 +3 位作者 刘世喜 王光辉 安会明 梁传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3-626,共4页
目的:为鼻内镜下额隐窝区域手术提供相应的解剖基础。方法:(1)成人干颅骨5例(10侧),从正中矢状位锯开,观察额窦、额隐窝及毗邻骨性解剖结构;(2)成人湿性尸头5例(10侧),从正中矢状位锯开,观察额窦引流部位,以量角器、直尺等测量工具测量... 目的:为鼻内镜下额隐窝区域手术提供相应的解剖基础。方法:(1)成人干颅骨5例(10侧),从正中矢状位锯开,观察额窦、额隐窝及毗邻骨性解剖结构;(2)成人湿性尸头5例(10侧),从正中矢状位锯开,观察额窦引流部位,以量角器、直尺等测量工具测量相关解剖数据;(3)另选成人湿性尸头标本5例(10侧),模拟经鼻内镜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鼻内镜下观察额隐窝及毗邻结构解剖特征。结果:(1)额隐窝作为额窦引流通道,具有复杂的三维空间结构;(2)鼻内镜下经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手术可充分暴露额隐窝范围,鼻丘、钩突和毗邻结构的解剖关系决定了具体的手术方式;(3)筛前动脉距鼻小柱与鼻翼交点(58.0±2.9)mm,与鼻底夹角(51.0±3.9)°,是辨认额窦口及前颅底的重要标志。结论:鼻丘、钩突及筛前动脉为鼻内镜下额隐窝区域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准确辨认额隐窝及毗邻结构的解剖关系,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彻底性及避免严重的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隐窝 鼻丘 鼻内镜 解剖
下载PDF
鼻内窥镜下经钩突径路和鼻丘径路开放额窦手术的探讨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琴 胡国勤 +6 位作者 徐明安 周汝环 刘斌 刘诗敏 郑文雯 孙晓飞 周虎军 《医学与哲学(B)》 2016年第9期24-26,共3页
探索改良的经鼻内窥镜鼻丘径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手术方法。对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的61例慢性额窦炎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行鼻内窥镜下改良的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对照组30例行鼻内窥镜下钩突径路额窦开放术... 探索改良的经鼻内窥镜鼻丘径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手术方法。对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的61例慢性额窦炎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行鼻内窥镜下改良的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对照组30例行鼻内窥镜下钩突径路额窦开放术,术后随访6月~12月,收集资料,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鼻内窥镜下改良的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钩突径路额窦开放术(P<0.05)。鼻内窥镜下改良的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对额隐窝和额窦的暴露较好,术中视野开阔,术后粘连较少,额窦和额隐窝引流通畅,手术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丘径路 额窦开放术 慢性额窦炎
下载PDF
鼻丘及下鼻甲划痕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谢艳 刘洋 +2 位作者 蒋路云 谢辉 张勤修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探讨鼻丘、下鼻甲划痕术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机制。方法对24例持续性AR患者行鼻丘、下鼻甲划痕手术治疗,并于手术前、手术后4周取其下鼻甲鼻黏膜组织各1块,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P物质(substance P,SP)免疫... 目的探讨鼻丘、下鼻甲划痕术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机制。方法对24例持续性AR患者行鼻丘、下鼻甲划痕手术治疗,并于手术前、手术后4周取其下鼻甲鼻黏膜组织各1块,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P物质(substance P,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鼻黏膜组织的组织形态及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病变情况;肥大细胞(MCs)浸润及脱颗粒情况,并计算MCs活化分数;SP免疫组化积分光密度值(IOD)的测定情况。结果 HE染色:手术后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病变程度较手术前有一定改善;SP免疫组化积分光密度值测定:手术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s情况:手术前后MCs浸润数量、脱颗粒情况及活化百分数经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SP积分光密度值变化与MCs活化分数变化经相关性检验,存在相关关系(R=0.594)。结论鼻丘、下鼻甲划痕通过阻断鼻腔黏膜表面C类阳性感觉神经纤维,进而抑制SP的表达水平,降低其对MCs脱颗粒反应的协同作用,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进而缓解鼻腔黏膜变应性炎症,改善患者的鼻部症状,且SP含量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影响MCs的活化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鼻丘、下鼻甲划痕 肥大细胞 P物质
下载PDF
鼻内镜下经鼻丘径路治疗慢性额窦炎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四海 肖大江 +1 位作者 朱国臣 袁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71-272,共2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丘径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疗效。方法对慢性额窦炎27例在鼻内镜下通过切除鼻丘气房暴露额窦开口,开放额窦。结果27例全部开放成功。除3侧眶周青紫外,无并发症发生。鼻内镜检查额窦口引流良好。27例术后随访6个月,18例...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丘径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疗效。方法对慢性额窦炎27例在鼻内镜下通过切除鼻丘气房暴露额窦开口,开放额窦。结果27例全部开放成功。除3侧眶周青紫外,无并发症发生。鼻内镜检查额窦口引流良好。27例术后随访6个月,18例额窦炎症状全部消失,7例明显改善,2例无明显改善。结论鼻内镜下经鼻丘径路微创治疗慢性额窦炎手术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鼻丘 慢性额窦炎
下载PDF
鼻丘及下鼻甲划痕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谢艳 刘洋 +2 位作者 蒋路云 谢辉 张勤修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评价鼻丘及下鼻甲划痕法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AR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法,按照1∶1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行鼻丘及下鼻甲划痕干预,对照组行等离子筛前神经... 目的:评价鼻丘及下鼻甲划痕法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AR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法,按照1∶1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行鼻丘及下鼻甲划痕干预,对照组行等离子筛前神经阻断。以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鼻眼结膜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量表(Rhinocou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aire)、下鼻甲肿胀程度鼻内镜检查评分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以治疗后的出血、感染以及粘连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周及4周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4周比较,VAS总分、RQLQ问卷调查表以及下鼻甲肿胀程度评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周与4周对比,各项评分基本稳定,下鼻甲肿胀程度评分呈现下降趋势,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安全性评价方面,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术后出血,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鼻腔黏膜粘连,相应处理后均得到恢复,安全性较高。结论:鼻丘及下鼻甲划痕治疗AR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丘 下鼻甲 划痕 变应性鼻炎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下载PDF
鼻内镜下筛窦手术安全标志的解剖学测量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念凯 温君风 李娜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25-26,28,共3页
①目的 结合鼻内镜筛窦手术的实际应用需要,对筛窦安全标志进行解剖学测量,为临床手术防止和减少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可靠的解剖学资料。②方法 选择30例(60侧)外观无异常、经 40 g/L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男23例,女7例),用MJ 343... ①目的 结合鼻内镜筛窦手术的实际应用需要,对筛窦安全标志进行解剖学测量,为临床手术防止和减少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可靠的解剖学资料。②方法 选择30例(60侧)外观无异常、经 40 g/L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男23例,女7例),用MJ 3435型带锯机,沿眉弓上缘及枕骨粗隆上1 cm连线水平锯开颅盖骨,去除脑组织;沿正中线矢状锯开头颅,去除鼻中隔;经眶下孔与正中剖面平行矢状锯开,用解剖刀、筛泡钳和剥离器等依鼻内镜下筛窦手术的相同体位和路径,逐层解剖并测量各解剖结构的径线。③结果 鼻丘中心至中鼻甲前端附着点的平均距离为(1.91±0.32)mm。钩突的前上末端到中鼻甲前端附着点的平均距离为(0.31±0.10)mm,钩突的后下末端到下鼻甲附着点的垂直平均距离为(1. 16±0. 40) mm。筛泡中心到下鼻甲附着缘的最小平均距离为(11.96±2.31)mm。筛顶板长(27.22±6.91)mm,筛顶板前部宽(7.93±2.80)mm,中部宽(9.10±3.72)mm,后部宽(9.83±2.31)mm。中鼻甲前下缘距纸板最小平均距离为(9.68±2.12)mm,中鼻甲基板前内下缘处距纸板最小平均距离为(11.06±4.23)mm,中鼻甲前下缘距筛板的距离为(19.96±6.46)mm,中鼻甲基板处前内下缘距筛板的距离为(17.98±5.53)mm。④结论 筛窦解剖结构的径线,特别是与鼻腔鼻窦某些手术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检查 鼻丘 钩突 筛泡
下载PDF
关注额窦,提高额窦内镜手术的疗效 被引量:12
10
作者 史剑波 赖银妍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2年第2期75-77,共3页
额窦手术一直是鼻内镜手术的难点,主要问题是额隐窝和额窦口狭小、解剖变异大,手术操作困难,局部黏膜容易损伤。目前国内外鼻内镜下比较成熟的额窦手术主要手术方式分别为Draf法、Wormald法、Friedman法及Stammberger法及改良Lothrop法... 额窦手术一直是鼻内镜手术的难点,主要问题是额隐窝和额窦口狭小、解剖变异大,手术操作困难,局部黏膜容易损伤。目前国内外鼻内镜下比较成熟的额窦手术主要手术方式分别为Draf法、Wormald法、Friedman法及Stammberger法及改良Lothrop法等,以及扩大鼻丘气房入路扩大额窦开口的手术方式。仔细阅读CT,分析额隐窝的病理特征和解剖变异,保护额隐窝的可逆性黏膜完整,对于复杂额窦尽量扩大额窦开口,术后规范用药等是获得良好手术疗效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鼻丘气房 额隐窝 鼻内镜手术
下载PDF
鼻内镜下额隐窝及额窦口解剖标志的识别和开放 被引量:1
11
作者 邵渊 张少强 权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493-495,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行额窦口周围区域解剖标志的识别及相应手术方式的探讨。方法总结70例鼻内镜下额窦手术病例,术中仔细识别额隐窝、鼻丘气房、额窦底、嗅凹、钩突、纸样板等解剖结构。结果 35例采用钩突头端附着于纸样板的病例采用Dra...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行额窦口周围区域解剖标志的识别及相应手术方式的探讨。方法总结70例鼻内镜下额窦手术病例,术中仔细识别额隐窝、鼻丘气房、额窦底、嗅凹、钩突、纸样板等解剖结构。结果 35例采用钩突头端附着于纸样板的病例采用DrafⅠ手术方式进行,25例钩突头端单附着于中鼻甲根部采用经中鼻甲腋途径额窦窦口开放术,10例钩突颅底中鼻甲联合附着处患者采用DrafⅡA方式进行手术。术中均成功开放额窦窦口,无颅内及眶内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年,无额窦炎复发病例,63例患者术前症状完全改善,7例术前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以钩突头端的附着方式决定不同的额窦手术入路,以鼻丘气房、嗅凹为核心解剖标志的辨认确定额窦入口对于保证手术的成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鼻内镜 额隐窝 鼻丘气房
下载PDF
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径路额窦开放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立辉 葛前进 王戬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11-113,9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径路额窦开放术的疗效,总结额窦开放的策略及技巧,以提高额窦开放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3年9月~2010年9月间经鼻内镜行额窦开放术496例(718侧),其中钩突径路额窦开放术232例(348侧),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264例(...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径路额窦开放术的疗效,总结额窦开放的策略及技巧,以提高额窦开放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3年9月~2010年9月间经鼻内镜行额窦开放术496例(718侧),其中钩突径路额窦开放术232例(348侧),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264例(370侧),术后随访6~18个月。比较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均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钩突径路组有效率91.67%,鼻丘径路组有效率92.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8,P>0.05);②手术并发症:钩突径路组脑脊液鼻漏1例(1侧),筛前动脉损伤2例(2侧),单纯眶周青紫5例(6侧),术后窦口狭窄7例(10侧);鼻丘径路组鼻泪管损伤1例(1侧),单纯眶周青紫5例(7侧),术后窦口狭窄8例(9侧)。结论以钩突上端和以鼻丘气房为标志均能准确定位额窦开口,并行额窦开放术,二者各有其优点,可以依据鼻窦解剖、术者经验来选择。当然,手术中如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应用则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额窦 钩突 鼻丘 手术径路
下载PDF
鼻内镜下鼻丘气房的处理对术后额窦引流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储宇霄 《当代医学》 2009年第31期85-85,共1页
目的通过观察鼻内镜下鼻丘气房处理的程度和术后额窦引流的关系,探讨鼻丘气房的处理方式对额窦引流的影响。方法回顾224例(404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额窦引流情况,分析鼻丘气房处理的选择,其中鼻丘气房没有开放6侧、前下壁开口352... 目的通过观察鼻内镜下鼻丘气房处理的程度和术后额窦引流的关系,探讨鼻丘气房的处理方式对额窦引流的影响。方法回顾224例(404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额窦引流情况,分析鼻丘气房处理的选择,其中鼻丘气房没有开放6侧、前下壁开口352侧、切除26侧。结果术后2~3周中鼻甲前端与鼻腔外侧壁粘连44侧,额窦引流均不畅,额窦口重新堵塞26侧。结论鼻丘气房参与组成额隐窝前壁,彻底清除鼻丘气房及其病变组织对额窦引流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鼻丘气房 额窦 引流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variations in sinonasal region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 被引量:2
14
作者 Ufuk Dasar Erkan Gokce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2016年第1期98-108,共11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frequency of anatomical variations in sinonasal region and association of these variations with mucosal diseases. METHODS: The study included 400 cases(191 female and 209 male) who were conside... AIM: To investigate the frequency of anatomical variations in sinonasal region and association of these variations with mucosal diseases. METHODS: The study included 400 cases(191 female and 209 male) who were considered to have preliminary diagnoses of sinonasal pathology and who had paranasal sinus computed tomography(CT) examination in axial plane. Reformatted CT images were studied in all planes.RESULTS: Age range of the patients was 20-83(mean 40.26 ± 14.85). Most commonly detected anatomical variation was Agger nasi cell(74.8%).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clinoid process pneumatization and protrusion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ies and optic nerves into sphenoid sinus(P < 0.001). Besides,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terygoid process pneumatization and protrusion of vidian nerve into sphenoid sinus,and between pneumatization of large sphenoid wing and protrusion of maxillary nerves into sphenoid sinus were also significant(P < 0.001). Uncinate bulla and giant ethmoid bulla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inonasal mucosal diseases(P = 0.004 and P = 0.002,respectively).CONCLUSION: Sinonasal region has a great number of variations,and some of them have been determin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sinonasal mucosal disease. It is necessary to know that some of these vari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protrusion of significant structures such as carotid artery or optic nerve into the sinus and care should be observed in surgeries on patients carrying these vari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tomical variations Paranasal sinuses Computed tomography Sinonasal region agger nasi cell
下载PDF
额窦引流通路的薄层断面解剖在额窦手术中的意义
15
作者 仲艳霞 王启荣 +4 位作者 汤煜春 刘树伟 梁辉 古林涛 张永波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61-964,共4页
目的:应用鼻腔额窦的薄层断面解剖图像,追踪额窦引流通路,测量鼻丘气房、钩突及其他的相关数据,为额窦的鼻丘径路及钩突径路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冰冻铣切技术获得鼻部连续断面图像,不同层面上观察额窦的解剖边界及引流通路,... 目的:应用鼻腔额窦的薄层断面解剖图像,追踪额窦引流通路,测量鼻丘气房、钩突及其他的相关数据,为额窦的鼻丘径路及钩突径路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冰冻铣切技术获得鼻部连续断面图像,不同层面上观察额窦的解剖边界及引流通路,测量鼻丘气房前壁中心与中鼻甲根部前端间距离,气房前壁、钩突水平部根部厚度,与钩突根部连接处的鼻泪管内侧壁的厚度。结果:额隐窝为一复杂的三维空间结构,鼻丘气房前壁中心与中鼻甲根部前端间距离为(7.12±0.74)mm,前壁厚度为(0.47±0.09)mm,钩突水平部根部厚度为(1.27±0.22)mm,与钩突根部连接处的鼻泪管内侧壁的厚度为(1.71±0.08)mm。结论:通过额窦引流通路的薄层解剖,可获得较精确的鼻丘气房前壁及钩突等重要结构的相关数据,为额窦手术提供解剖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解剖 显微切片术 额隐窝 鼻丘气房 钩突
下载PDF
额窦及前中筛窦口引流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中亮 周斌 +3 位作者 邓世山 王松 张林 李瑞祥 《四川医学》 CAS 2003年第12期1231-1232,共2页
目的 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外科手术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10具 2 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筛泡气化发育的情况 ,观察额窦及前中筛气房窦口引流情况。结果 额窦向中鼻道引流占 95 0 % (19侧 ) ,向筛漏斗引流占... 目的 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外科手术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10具 2 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筛泡气化发育的情况 ,观察额窦及前中筛气房窦口引流情况。结果 额窦向中鼻道引流占 95 0 % (19侧 ) ,向筛漏斗引流占 5 0 % (1侧 ) ;额隐窝向中鼻道引流占 2 0 0 % (4侧 ) ,向筛漏斗引流占 15 0 % (3侧 ) ,向侧窦引流占65 0 % (13侧 ) ;筛泡向筛漏斗引流占 3 0 0 % (6侧 ) ,向侧窦引流占 70 0 % (14侧 )。结论 钩突和筛泡的解剖异常直接影响前组鼻窦的通气引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鼻丘 筛泡 额隐窝 内窥镜鼻窦手术
下载PDF
额窦口参数及鼻丘气房形态学与慢性额窦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静月 杨志强 +3 位作者 陈小婉 姜雪莲 席克虎 张小兵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额窦口参数及鼻丘气房形态学与慢性额窦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其他疾病就诊而鼻窦正常患者25例及慢性额窦炎患者113例,根据软组织密度率(STDR)将研究对象分为0、1、2、3、4分组,应用鼻窦CT数据进行额窦及鼻丘... 目的探讨额窦口参数及鼻丘气房形态学与慢性额窦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其他疾病就诊而鼻窦正常患者25例及慢性额窦炎患者113例,根据软组织密度率(STDR)将研究对象分为0、1、2、3、4分组,应用鼻窦CT数据进行额窦及鼻丘气房三维重建并测量相关参数。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额窦口参数及鼻丘气房形态学与慢性额窦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①额窦浑浊程度不同的5组患者的鼻丘气房形态学参数不完全相同。0分组的鼻丘气房体积、表面积、上下径均低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分组的鼻丘气房的左右径低于1分组和3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额窦浑浊程度不同的5组患者的额窦口参数不完全相同。正常0分组额峡部前后径高于其他各组,0分组FI截面积高于2组、3分组和4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分组FI值、FI截面积均高于3分组及4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2分组FI截面积中位数高于4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0分组相比,额窦浑浊程度越高,FI及FI截面积越小;③Spearman秩相关分析提示:FI截面积与FI值、额隐窝的前后径呈正相关(r_(s)=0.606,r_(s)=0.213,P<0.05),与鼻丘气房体积、表面积及上下径呈弱的负相关(r_(s)=-0.154,r_(s)=-0.161,r_(s)=-0.250,P<0.05),鼻丘气房体积与FI呈弱的负相关(r_(s)=-0.276,P<0.05)。结论鼻丘气房形态学参数和FI值、FI截面积参与慢性额窦炎的发生、发展,且FI值、FI截面积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额窦炎 三维重建 鼻丘气房 引流
下载PDF
慢性单侧孤立性额窦炎额窦引流通道大小的CT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正茹 雷齐鸣 +1 位作者 龙雨 张小兵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1年第8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究额窦口和鼻丘气房(agger nasi cell,ANC)的形态学与慢性单侧孤立性额窦炎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2例诊断为慢性单侧孤立性额窦炎的患者,进行额窦和ANC的CT三维重建,并测量相关参数分析患侧与健侧额窦口相关参数与ANC大... 目的探究额窦口和鼻丘气房(agger nasi cell,ANC)的形态学与慢性单侧孤立性额窦炎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2例诊断为慢性单侧孤立性额窦炎的患者,进行额窦和ANC的CT三维重建,并测量相关参数分析患侧与健侧额窦口相关参数与ANC大小之间有无差异。结果①ANC的体积、表面积均与FI(额嘴最突出的部分与额窦后壁之间的最短距离)呈正相关(P<0.05);②患侧的FB(额嘴的厚度)、ANC的上下径较大,FI值,FI截面积和水平截面积显著小于健侧(P<0.05);③FI截面积是影响患侧额窦口水平截面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④RS(额嘴最突出的部分与额窦后壁转折点之间的距离)、RS截面积和水平截面积在患侧不同额窦口分级中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额窦口相关参数和ANC大小与慢性单侧孤立性额窦炎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炎 成像 三维 额窦口 引流通道 鼻丘气房
下载PDF
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40例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伟 卢建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22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治疗额窦病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69侧)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治疗额窦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性质、术前CT检查及术中所见决定行DraftⅠ型或DraftⅡb型额窦开放术...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治疗额窦病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69侧)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治疗额窦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性质、术前CT检查及术中所见决定行DraftⅠ型或DraftⅡb型额窦开放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治愈49侧(71.0%),有效17侧(24.6%),无效3侧(4.4%),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丘径路治疗额窦病变是一种术野宽敞、操作容易、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额窦 鼻丘 手术
下载PDF
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联合中鼻甲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鼻-鼻窦炎的疗效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小晶 文凤妮 唐利衡 《现代医院》 2018年第4期579-581,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联合中鼻甲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鼻-鼻窦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难治性鼻-鼻窦炎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行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联合中鼻甲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鼻-鼻窦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难治性鼻-鼻窦炎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行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鼻甲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安全性及复发情况、手术前后嗅觉功能。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显示,观察组为97.44%,同对照组84.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嗅觉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示,观察组为12.82%,同对照组7.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未见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率为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联合中鼻甲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鼻-鼻窦炎,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嗅觉,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鼻-鼻窦炎 中鼻甲切除 鼻丘径路额窦开放 鼻内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