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品种小偃6号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万隆 李振声 穆素梅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6期430-437,共8页
本文报道了小麦品种小偃6号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小偃6号及其亲缘品种与中国春小麦杂交,杂种F_1染色体配对资料表明:小偃6号及其父本小偃96与中国春在染色体结构上有很大差异。八倍体小偃麦小偃693与小偃6号和小偃96杂种F_1减数分裂中期出... 本文报道了小麦品种小偃6号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小偃6号及其亲缘品种与中国春小麦杂交,杂种F_1染色体配对资料表明:小偃6号及其父本小偃96与中国春在染色体结构上有很大差异。八倍体小偃麦小偃693与小偃6号和小偃96杂种F_1减数分裂中期出现19″+2′′′+5′的染色体构型,说明小偃6号和小偃96至少含有两个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片段。将小偃6号与中国春双端体系列杂交,杂种F_1中1AL、2AS、5AS、6AS和7BS端着丝点染色体配对频率极显著地低于(中国春×小偃6号)F_1的平均染色体臂配对频率(90.1%),从而将小偃6号中的异源片段局限于这5个染色体臂内;同时发现:1AL、2DS、4DS、6AL及3B(t″s+t′L)端体中的端着丝点染色体参与了杂种F_1中多价体的形成,或与此有关,故认为小偃6号与中国春至少有两个相互易位的差异,涉及到染色体1A、2D、3B、4D和6A。文章还对小偃6号异源易位的起源和鉴定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八倍体小偃麦 染色体
下载PDF
八倍体小偃麦与硬粒小麦及其杂种F_1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孔令让 王洪刚 +2 位作者 赵吉平 姜丽君 张德水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7-93,共7页
用压片法对八倍体小偃麦与硬粒小麦及其杂种F_1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进行了详细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两亲本八倍体小偃麦和硬粒小麦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是基本正常的,二者结实率也基本正常。[八倍体小偃麦×硬粒小麦]F_1小孢... 用压片法对八倍体小偃麦与硬粒小麦及其杂种F_1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进行了详细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两亲本八倍体小偃麦和硬粒小麦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是基本正常的,二者结实率也基本正常。[八倍体小偃麦×硬粒小麦]F_1小孢子发生过程非常紊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出现较高频率的单价体和多价体,其相对紊乱系数高达0.67;减数分裂晚后期,每个细胞落后染色体平均3.56条;四分体期,每个四分体微核数平均2.82个。在杂种F_1花粉发育的每个时期都可产生不同频率的败育花粉。在三细胞成熟花粉期,杂种F_1可育花粉百分率为67.36%,基本能够满足传粉受精的需要,但其结实率仅为2.79%,远远低于两亲本结实率。因此杂种F_1花粉的败育不是导致其结实率低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偃麦 小麦 小孢子发生 花粉发育
下载PDF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自交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孔令让 王洪刚 +1 位作者 赵吉平 姜丽君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2期142-148,共7页
本研究以八倍体小偃麦—小偃7430和普通小麦品种—鲁麦1号为亲本,对其杂种的三个自交世代(F_1、F_2、F_3)的细胞遗传学进行了研究。从对小偃7430与鲁麦1号自交后代植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的分析表明,从杂种F_1开始,随自交... 本研究以八倍体小偃麦—小偃7430和普通小麦品种—鲁麦1号为亲本,对其杂种的三个自交世代(F_1、F_2、F_3)的细胞遗传学进行了研究。从对小偃7430与鲁麦1号自交后代植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的分析表明,从杂种F_1开始,随自交世代的增进,杂种后代植株染色体数逐渐减少,植株染色体数越多,减数分裂中期I单价体出现频数,多价体出现类型及频数也越多,但二价体出现的个数基本稳定在21个左右。另外,从染色体数目较多的杂种F_2代植株中选出了一株二体异附加材料;从F_3代植株中选出了一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构型基本稳定为21个二价体的普通小麦材料,初步实现了将偃麦草的某些特异染色体或基因导入普通小麦遗传背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细胞遗传学 八倍体 小偃麦
下载PDF
6x小簇麦与8x小偃麦杂种F_1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傅体华 任正隆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用6x小簇麦与8x小偃麦进行杂交,获得杂种植株,对杂种F1的形态学、减数分裂行为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杂种F1继承了双亲抗白粉病、条锈病的特性;减数分裂时期单价体明显偏多于理论值,在末期Ⅱ中存在大量微核。杂种F1雌配子... 用6x小簇麦与8x小偃麦进行杂交,获得杂种植株,对杂种F1的形态学、减数分裂行为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杂种F1继承了双亲抗白粉病、条锈病的特性;减数分裂时期单价体明显偏多于理论值,在末期Ⅱ中存在大量微核。杂种F1雌配子有部分育性,可以通过与普通小麦的连续回交,在其后代中选择符合育种需要的着丝粒断裂-融合和小片段易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簇麦 小偃麦 杂种 染色体配对 易位系
下载PDF
小偃麦×小簇麦三属杂种F_1、F_2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美荣 孙善澄 +1 位作者 裴自友 袁文业 《山西农业科学》 1994年第1期11-15,共5页
利用小偃麦与小簇麦杂交育成三属杂种,并着重对其杂种后代结实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中间型小偃麦与小簇麦作为桥梁亲本获得三属杂种的结实率较高,平均为20.5%。F1自交结实率很低,仅0.2%,回交结实率为1.5%;F... 利用小偃麦与小簇麦杂交育成三属杂种,并着重对其杂种后代结实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中间型小偃麦与小簇麦作为桥梁亲本获得三属杂种的结实率较高,平均为20.5%。F1自交结实率很低,仅0.2%,回交结实率为1.5%;F2自交、回交结实率都较F1有所提高,分别为0.37%、4.6%,F2中有两株全部结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燕麦 杂交育种
下载PDF
小黑麦与小偃麦三属间杂交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广金 武镛祥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307-316,共10页
本文介绍了小黑麦与小偃麦三属间杂交的实验,其结果表明,正反交共39个组合,平均结实率为17.07%。正交种子发育正常,反交种子胚乳发育不完全或胚完全退化。八倍体小黑麦杂交组合的 F_1,F_2杂种生活力和育性均好于六倍体组合,八倍体杂交... 本文介绍了小黑麦与小偃麦三属间杂交的实验,其结果表明,正反交共39个组合,平均结实率为17.07%。正交种子发育正常,反交种子胚乳发育不完全或胚完全退化。八倍体小黑麦杂交组合的 F_1,F_2杂种生活力和育性均好于六倍体组合,八倍体杂交组合的 F_1 PMC 染色体基本构型为21Ⅱ+14Ⅰ;六倍体组合为14Ⅱ+2Ⅲ。F_2植株的染色体数变异广泛,减数分裂的染色体构型极其丰富,并出现了一些育性较高,饱满度较好的单株,其它农艺性状变异也很广泛。实验表明小黑麦与小偃麦三属间的杂交对小黑麦的改良和小麦育种均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小偃麦 杂交 育性
下载PDF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种后代染色体分离趋向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孔令让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4期1-7,共7页
本研究以八倍体小偃麦—小偃7430及普通小麦-鲁麦1号为亲本,对其六个杂种世代(F_1,F_2,F_3,F_4,B_1F_2,B_1F_3)的染色体数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自交或回交代数的增加,各世代植株染色体数的分离一致呈偏正态分布,其分布范围呈... 本研究以八倍体小偃麦—小偃7430及普通小麦-鲁麦1号为亲本,对其六个杂种世代(F_1,F_2,F_3,F_4,B_1F_2,B_1F_3)的染色体数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自交或回交代数的增加,各世代植株染色体数的分离一致呈偏正态分布,其分布范围呈现依次变窄的趋势,染色体数的分离“峰值”分别为49,47,45,43,43和42,即逐渐趋近普通小麦,且其分离“峰值”逐渐突出,至B_1F_3代,即基本类似于普通小麦。在交配性质不同的情况下,回交比自交能更快地使后代群体向普通小麦趋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倍体小偃麦 小麦 杂种 染色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