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ast enhancement methods in sodium MR imaging: a new emerging technique
1
作者 Rakesh Sharma Avdhesh Sharma +1 位作者 Soonjo Kwon Ross Booth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9年第6期445-457,共13页
Background: In the last decade, sodium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as investigated for its potential as a functional cardiac imaging tool for ischemia. Later interest was developed in contrast enhancement for intrace... Background: In the last decade, sodium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as investigated for its potential as a functional cardiac imaging tool for ischemia. Later interest was developed in contrast enhancement for intracellular sodium. Little success was reported to suppress extracellular sodium resulting in the intracellular sodium MRI image acquisition using quantum filters or sodium transition states as contrast properties. Now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is ex-panding as a new challenge in brain and other cancer tumors. Contrast enhancement: We highlight the physical principles of sodium MRI in three different pulse sequences using filters (single quantum, multiple quantum, and triple quantum) meant for sodium contrast enhancement. The optimization of scan parameters, i.e. times of echo delay (TE), inversion recovery (TI) periods, and utility of Dysprosium (DyPPP) shift contrast agents, enhances contrast in sodium MRI images. Inversion recovery pulse sequence without any shift reagent measures the intracellular sodium concentration to evaluate ischemia, apoptosis and membrane integrity. Membrane integrity loss, apoptosis and malignancy are results of growth factor loss and poor epithelial capability related with MRI visible intracellular sodium concentration. Ap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The sodium MR imaging technical advances reduced scan time to distinguish intracellular and extracellular sodium signals in malignant tumors by use of quantum filter techniques to generate 3D sodium images without shift regents. We observed the association of malignancy with increased TSC, and reduced apoptosis and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breast cancer cells. The validity is still in question. Conclusion: Different modified sodium MRI pulse sequences are research tools of sodium contrast enhancement in brain, cardiac and tumor imaging. The optimized MRI scan pa-rameters in quantum filter techniques generate contrast in intracellular sodium MR images without using invasive contrast shift agents. Still, validity and clinical utility are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IUM MRI double QUANTUM INVERSION Recovery contrast enhancement Cancer
下载PDF
常见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早期胃癌诊断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宋玥锦 马立琼 +1 位作者 吴光猛 王春生 《影像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本文就五种常见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概述。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资源数据库、PubMed及Medline数据库中口服超声造影检查法、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目的:本文就五种常见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概述。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资源数据库、PubMed及Medline数据库中口服超声造影检查法、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及磁共振成像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和最新进展。结果:口服超声造影检查法因可帮助检出胃癌高风险人群,而被较多用于早期胃癌的初筛;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被选择性地应用于早期胃癌的筛查和定位中;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常被用于早期胃癌的术前分期;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被较多应用于早期胃癌复发和预后情况预测;磁共振成像可对早期胃癌的定位及放化疗和靶向治疗后的效果评估起到作用,但常不用作对早期胃癌的分期。结论:口服超声造影检查法、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及磁共振成像均能对早期胃癌的筛查、诊断、分期及预后预测等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对临床诊断早期胃癌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超声造影检查法 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早期胃癌
下载PDF
超声双重造影参数、预后营养指数对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3
作者 马冬玲 张梦娇 +3 位作者 孙学芹 巧丽潘·玉奴斯 沈建强 刘小莉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4期417-423,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双重造影(DCEUS)参数、预后营养指数(PNI)对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 目的探讨超声双重造影(DCEUS)参数、预后营养指数(PNI)对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未伴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DCEUS参数,包括基础强度(BI)、峰值强度(PI)、开始增强时间(RT)、到达峰值时间(TTP)、增强强度(EI)及PNI。同时分析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状况,DCEUS参数、PNI与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对这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DCEUS参数BI、PI、EI高于对照组,RT、TTP及PN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DCEUS参数BI、PI、EI、RT、TTP与肿瘤T分期、腹膜转移分级、有无腹水、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水平及姑息性胃切除联合术后化疗评分有关(P<0.05),PNI与腹膜转移分级、血红蛋白、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白蛋白及姑息性胃切除联合术后化疗评分有关(P<0.05)。观察组90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1.7个月,1年生存率仅47.78%;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BI、PI、EI高水平患者1年生存率低于低水平患者,RT、TTP及PNI高水平患者1年生存率高于低水平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分期、腹膜转移分级、姑息性胃切除联合术后化疗评分、BI、PI、EI为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白蛋白、RT、TTP及PNI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BI、PI、EI、RT、TTP及PNI联合预测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09,明显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DCEUS参数BI、PI、EI、RT、TTP及PNI与胃癌伴腹膜转移病情进展有一定关系,联合预测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预后的价值较为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膜转移 超声双重造影 预后营养指数 生存状况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超声双重造影对胃间质瘤危险度分级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4
作者 刘建军 邓嘉诚 杨帆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951-957,共7页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估超声双重造影(Doubl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DCEUS)特征对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 GSTs)危险度分级的准确性。方法 在PubMed、Cochrane、Web of Science、Embase、 OVID-Medline、中国知...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估超声双重造影(Doubl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DCEUS)特征对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 GSTs)危险度分级的准确性。方法 在PubMed、Cochrane、Web of Science、Embase、 OVID-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电子数据库中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检索,并采用Revman 5.4及STATA 18.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的文献中纳入的研究质量均良好,4项研究(n=168)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敏感度为0.91(95%CI 0.69~0.98),特异度为0.84(95%CI 0.74~0.91),阳性似然比5.83(95%CI 3.51~9.67),阴性似然比0.11(95%CI 0.03~0.40),以及诊断比值比(DOR)52.91(95%CI 12.99~215.47),绘制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为0.90(95%CI 0.87~0.92)。结论 DCEUS对胃间质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能够有效鉴别低危型和高危型胃间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双重造影 胃间质瘤 危险度分级 META分析
下载PDF
双重超声造影联合增强CT对胃癌患者术前TNM分期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周婧 王路瑶 +2 位作者 姜静 李秀桥 曹雅晴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3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双重超声造影(DCEUS)联合增强CT在胃癌患者术前TNM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湘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DCEUS与增强CT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CEUS、增强C... 目的探讨双重超声造影(DCEUS)联合增强CT在胃癌患者术前TNM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湘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DCEUS与增强CT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CEUS、增强CT检查及DCEUS联合增强CT检查与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及诊断符合率。结果82例胃癌患者中,金标准检出TNM分期为:T1期12例,T2期10例,T3期25例,T4期35例;N0期31例,N1期29例,N2期18例,N3期4例;M0期48例,M1期34例。DCEUS检查诊断T、N、M分期均与金标准一致性良好(Kappa值为0.592、0.637、0.727);增强CT检查诊断T、N、M分期均与金标准一致性良好(Kappa值为0.412、0.714、0.729);DCEUS联合增强CT检查诊断T、N、M分期均与金标准一致性高(Kappa值0.763、0.839、0.828)。DCEUS检查对T、N、M分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1.95%、75.61%、86.59%;增强CT检查对T、N、M分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60.97%、80.49%、83.33%;DCEUS联合增强CT检查对T分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36%、89.02%、92.68%。结论DCEUS联合增强CT检查应用于胃癌患者术前TNM分期的诊断中,可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超声造影 增强CT 胃癌患者 TNM分期
下载PDF
3.0T MR多技术联合应用在头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军 狄玉进 +2 位作者 张岩峰 白敏 布春青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分析3.0T MR 3D TOF MRA、高分辨CE MRA、双反转恢复颈动脉血管壁黑血成像在头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检查中的技术特点,探讨其联合应用在头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所用技术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向患者... 目的:分析3.0T MR 3D TOF MRA、高分辨CE MRA、双反转恢复颈动脉血管壁黑血成像在头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检查中的技术特点,探讨其联合应用在头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所用技术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向患者认真介绍后由患者签字同意。选择2009年5月~2009年6月在我院行头颈部TOF MRA检查患者95例,其中43例并行头颈部CE MRA检查,另52例并行颈动脉分叉部双反转恢复T2WI血管壁黑血成像。统计同时行TOF MRA和CE MRA患者组中两种技术完成的图像中脑血管、颈内动脉虹吸段、颈动脉分叉部、椎动脉起始部等多个部位动脉血管狭窄数量,对两种技术诊断结果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统计同时行TOF MRA和DIR颈动脉分叉部血管壁黑血成像患者组中狭窄血管数量,对两者行χ2检验判断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行头颈部TOF MRA和CE MRA患者组,各部位诊断结果Kappa值分别为:大脑前动脉A1段0.710,大脑中动脉M1段0.823,大脑后动脉P2段0.672,颈内动脉虹吸段0.729,颈动脉分叉部0.634,椎动脉起始部0.707。行头颈部TOF MRA和颈动脉分叉部DIR T2WI黑血血管壁成像患者组,两者诊断结果χ2=1.11,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3D TOF MRA和CE MRA技术均可明确诊断绝大部分头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但也有各自的不足,颈动脉血管壁黑血成像可明确诊断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对头颈部MRA成像的有效补充,三者的合理应用及结合可以从多方面来诊断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弥补相互间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时间飞跃法 对比增强法 双反转恢复序列
下载PDF
双重超声造影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罗晓茂 张圆 +4 位作者 邵晖 李支尧 谭蜀川 钏志睿 杨丽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双重超声造影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6例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患者的双重超声造影检查资料,与术后病理比较.结果双重超声造影在胃癌定位、定性、T分期中诊... 目的探讨双重超声造影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6例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患者的双重超声造影检查资料,与术后病理比较.结果双重超声造影在胃癌定位、定性、T分期中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26/26)、100%(26/26)、88.5%(23/26).与普通超声检查比较,DCUS对胃癌的术前定性诊断准确率高于普通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胃癌的术前T分期诊断明显高于普通超声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超声造影在胃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双重超声造影 诊断 TNM分期
下载PDF
超声双重造影在胃癌肝转移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吴玮 阳建军 +3 位作者 范慧慧 施林枫 莫丹绯 胡明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0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双重造影在胃癌肝转移(GCLM)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10月在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行新辅助化疗的GCLM患者80例,根据其疗效分为有效组(54例)和进展组(26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目的探讨超声双重造影在胃癌肝转移(GCLM)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10月在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行新辅助化疗的GCLM患者80例,根据其疗效分为有效组(54例)和进展组(26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微血管密度(MVD)及峰值强度(PI)、开始增强时间(RT)、到达峰值时间(TTP)、增强强度(EI)等双重造影参数,并分析双重造影参数与MVD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PI、E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RT、TT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治疗后,有效组PI、EI明显低于进展组(P <0.05),RT、TTP明显高于进展组(P <0.05)。治疗后,进展组MVD明显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相关性分析,MVD与PI、EI呈正相关(r_(PI)=0.275,P=0.013;r_(EI)=0.436,P=0.000),与RT、TTP呈负相关(r_(RT)=-0.287,P=0.021;r_(TTP)=-0.320,P=0.047)。结论超声双重造影参数PI、EI可用于评估GCLM新辅助化疗疗效,且灵敏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肝转移 超声双重造影 新辅助化疗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双重超声造影与胃增强CT在诊断早期胃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艳兵 李丕宏 +3 位作者 卢明东 李利义 王飞海 郑志强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585-588,共4页
目的:探讨胃双重超声造影与256层胃增强CT三期动态胃增强扫描对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9例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患者的双重超声造影及术前256层胃增强C... 目的:探讨胃双重超声造影与256层胃增强CT三期动态胃增强扫描对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9例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患者的双重超声造影及术前256层胃增强CT三期动态胃增强扫描资料,与术后病理比较得出准确率,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术前双重超声造影、256层胃增强CT对早期胃癌T分期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4.0%(57/89)和43.8%(39/89)。67例No期患者两项检查的准确率为77.6%(52/67)和86.6%(58/67);22例N+期患者准确率为68.2%(15/22)和77.3%(17/22)。结论:胃双重超声造影在诊断早期胃癌T分期上较256层胃增强CT有更准确的意义;在N分期中胃双重超声造影较胃增强CT正确率略低,两者结合对诊断早期胃癌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双重超声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双重超声造影在胃肠间质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婷婷 卢漫 +3 位作者 宋军 吴平 蔡志清 马懿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2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双重超声造影在胃肠间质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0例胃肠间质瘤,术前均行双重超声造影,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70个间质瘤分布于胃底24个,胃窦15个,胃体小弯侧12个,胃体大弯侧8个,十二指肠6个,直肠5个。GIST主... 目的探讨双重超声造影在胃肠间质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0例胃肠间质瘤,术前均行双重超声造影,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70个间质瘤分布于胃底24个,胃窦15个,胃体小弯侧12个,胃体大弯侧8个,十二指肠6个,直肠5个。GIST主要造影特征为肿瘤周边环状高增强,内部呈低或高增强。结论 GIST的双重超声造影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患者的术前诊断、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超声造影 胃肠间质瘤 造影增强模式
下载PDF
双重对比超声造影在壶腹周围病变检出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婷 许尔蛟 +3 位作者 郑荣琴 苏中振 鞠金秀 吴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5-779,共5页
【目的】与常规超声和胃肠水对比超声互相作比较,探讨双重对比超声造影对壶腹周围病变的检出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均行常规超声、GI-US和D-CEUS检查的67例壶腹周围病灶患者共69个病灶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目的】与常规超声和胃肠水对比超声互相作比较,探讨双重对比超声造影对壶腹周围病变的检出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均行常规超声、GI-US和D-CEUS检查的67例壶腹周围病灶患者共69个病灶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40个为恶性病灶,包括十二指肠乳头癌19个,胆总管下段癌9个,胰头钩突癌6个,壶腹癌6个;29个为良性病灶,包括28个胆总管下段结石和1个十二指肠绒毛管状腺瘤。所有病灶均经手术病理活检或胆道镜直视证实。比较以上3种超声检查方法对壶腹周围病灶的检出率和病灶清晰显示率。【结果】常规超声、胃肠水对比超声和双重对比超声造影的检出率分别为59.42%、95.65%、98.55%,清晰显示率分别为17.39%、60.87%和84.06%。双重对比超声造影在病灶检出率和清晰显示率均优于常规超声(P<0.001),双重对比超声造影与胃肠水对比超声相比较,检出病灶能力相当(P=0.619),但病灶清晰显示率则前者优于后者(P=0.006)。【结论】双重对比超声造影可提高壶腹周围病变的检出诊断能力及清晰显示病灶的边界,可作为壶腹周围梗阻性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周围病变 胃肠水对比超声 双重对比超声造影 检出诊断
下载PDF
3.0T MR多片技术双反转恢复序列对膝关节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2
作者 龙维 刘炯 +6 位作者 谭松 罗丽 潘亮 刘文科 李欣 汤婷婷 周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72-1175,共4页
目的:探讨3.0T MR多片技术双反转恢复序列(MS-DIR)对膝关节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关节镜及病理证实的膝关节滑膜病变患者38例,回顾性对比分析其术前膝关节增强扫描序列(T1WI-FS-CE)与MS-DIR序列影像资料,评估T1WI-FS-CE与MS-... 目的:探讨3.0T MR多片技术双反转恢复序列(MS-DIR)对膝关节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关节镜及病理证实的膝关节滑膜病变患者38例,回顾性对比分析其术前膝关节增强扫描序列(T1WI-FS-CE)与MS-DIR序列影像资料,评估T1WI-FS-CE与MS-DIR序列图像在均匀度、病变显示、滑膜厚度测量值等方面的一致性。结果:38例膝关节滑膜病变MS-DIR序列均表现为稍高-高信号;MS-DIR与T1WI-FS-CE序列图像在均匀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803,P<0.001),在滑膜显示程度及图像整体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序列对图像主观评价有较高的一致性(K值分别为0.684、0.841);两种序列相同层面、位置的滑膜厚度测量值有较好的一致性(<95%LoA)。结论:3.0T MR MS-DIR序列与对比增强序列在膝关节滑膜病变的整体图像质量、细微结构显示、滑膜厚度测量方面有较高的一致性,MS-DIR序列结合常规序列扫描可用于膝关节滑膜病变的筛查与治疗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滑膜病变 磁共振成像 双反转恢复序列 对比增强序列
下载PDF
小肠原发性肿瘤的影像诊断(附30例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广秀 孟繁禄 +3 位作者 姚树展 路淮英 王元国 张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11期1186-1188,共3页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及检查方法。方法:30例均行口服法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其中2例行CT扫描,1例行MRI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30例中,腺癌9例,平滑肌肉瘤5例,腺瘤或息肉7例,类癌、间质瘤、管状腺瘤、...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及检查方法。方法:30例均行口服法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其中2例行CT扫描,1例行MRI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30例中,腺癌9例,平滑肌肉瘤5例,腺瘤或息肉7例,类癌、间质瘤、管状腺瘤、神经节细胞瘤各2例,血管瘤1例。发生于十二指肠15例,空肠13例、回肠2例。恶性肿瘤多表现为:肠黏膜破坏,腔内或腔外不规则龛影,肠管局限性狭窄,壁僵硬,蠕动消失。良性肿瘤多表现为:肠腔内圆形、卵圆形充盈缺损,边缘光滑,形态可变,黏膜平坦。肠壁软,蠕动正常。肿瘤向肠腔外生长者B超、CT、MRI检查占有优势。结论:对临床疑诊为原发性小肠肿瘤者应首选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小肠双对比造影检查与CT扫描相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原发肿瘤 气钡双对比造影 影像诊断
下载PDF
北京市人工增雨效果评估方法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书严 李伟 赵习方 《气象科技》 2006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用序列试验法、回归分析法、双比分析法和区域回归数值模拟试验方案4种效果评估方法对北京地区2001~2004年6~9月的37次火箭、高炮催化作业进行效果评估,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①这4种方案统计结果均得到显著的增雨效果,... 用序列试验法、回归分析法、双比分析法和区域回归数值模拟试验方案4种效果评估方法对北京地区2001~2004年6~9月的37次火箭、高炮催化作业进行效果评估,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①这4种方案统计结果均得到显著的增雨效果,平均增雨分别为:用序列试验的方法6.99%,用回归分析法30.68%,双比分析法20.11%,区域回归数值模拟试验方案13.37%.②误差分析表明,区域回归数值模拟试验方案产生的绝对误差仅为2.1%~2.2%,是一种较科学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序列试验法 回归分析法 双比分析法 区域回归数值模拟试验方案 效果评估
下载PDF
320排容积CT扫描与超声双重造影在胃癌患者术前分期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1
15
作者 姚秀蕾 张天艳 +1 位作者 陈朝云 张婧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320排容积CT(VCT)扫描与超声双重造影(DCEUS)在胃癌患者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DCEUS、V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65例,根据影像资料进行胃癌术前分期,并与手术病理分... 目的对比分析320排容积CT(VCT)扫描与超声双重造影(DCEUS)在胃癌患者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DCEUS、V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65例,根据影像资料进行胃癌术前分期,并与手术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结果65例患者手术病理T分期:T1期3例,T2期11例,T3期43例,T4期8例。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DCEUS及VCT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均有良好一致性(kappa值=0.797、0.682,P<0.05)。McNemar-test检验分析显示,DCEUS与VCT诊断对胃癌术前分期诊断的准确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20排VCT与DCEUS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相当,均可作为临床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术前T分期 容积CT 超声双重造影 手术
下载PDF
直肠超声双重造影及介入活检一体化检查对直肠癌TN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沈艳 陆文明 +2 位作者 郭碧萍 李金晶 茹翱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35期120-124,128,F0003,共7页
目的探究直肠超声双重造影(Doubl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DCEU)及介入活检一体化检查对直肠癌TN分期(Tumor Node,T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接收的直肠癌患者9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直肠超声双重造... 目的探究直肠超声双重造影(Doubl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DCEU)及介入活检一体化检查对直肠癌TN分期(Tumor Node,T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接收的直肠癌患者9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直肠超声双重造影与介入活检进行检测及病理检测,并分析DCEU及活检一体化对直肠癌T1、T2、T3、T4和N0、N1、N2的准确率及ROC分析结果。结果DCEU及介入活检一体化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EU及介入活检一体化的分期诊断率分别为90.91%(10/11)、87.5%(7/8)、84.62%(22/26)、95.92%(47/49),与病理组织学高度一致(Kappa=0.880>0.75),且两种方式T分期的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EU及介入活检一体化的分期诊断率分别为82.98%(39/47)、83.87%(26/31)、81.25%(13/16),与病理组织学一致性一般(Kappa=0.618<0.75),且两种方式N分期的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CEU及介入活检一体化对T1、T4和N2的预测准确度高,对T2和N0的预测准确性良好,对T3和N1的预测准确度低。结论DCEU及介入活检一体化能有效提升对直肠癌TN分期检测的定位与定性,减少诊断时间,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影像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超声双重造影 介入活检 直肠癌 直肠癌TN分期
下载PDF
基于形态小波变换的低对比度图像增强算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卓 郭立红 《电子器件》 CAS 2007年第6期2137-2140,共4页
针对传统的图像对比度增强方法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小波变换的图像增强算法.首先,将低对比度图像采用基于提升格式的形态Haar小波进行小波变换,得到小波系数,该小波变换实现结构简单,计算量低,并且有利于图像重要的几... 针对传统的图像对比度增强方法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小波变换的图像增强算法.首先,将低对比度图像采用基于提升格式的形态Haar小波进行小波变换,得到小波系数,该小波变换实现结构简单,计算量低,并且有利于图像重要的几何信息在低分辨率空间中的保留.然后,对低频子带小波系数,采用直方图双向均衡方法进行调整,对高频子带小波系数进行基于软阈值滤波的细节系数增强,将调整后的小波系数反变换到空域上,得到增强后的结果.最后,给出几种增强算法实验结果的比较和分析,表明该算法对低对比度图片的增强是非常有效的,可以有效地增强图像的细节信息,保持图像的边缘特征,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小波变换 直方图双向均衡 软阈值 对比度增强
下载PDF
超声双重造影在判定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康健 沈浩霖 杨舒萍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年第10期697-700,共4页
目的探讨口服造影剂和静脉注射超声双重造影(DCUS)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28例为观察组,健康志愿者22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DCUS观察两组食管下段双层黏膜和黏膜下层厚度(以下简称黏膜厚度)、胃... 目的探讨口服造影剂和静脉注射超声双重造影(DCUS)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28例为观察组,健康志愿者22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DCUS观察两组食管下段双层黏膜和黏膜下层厚度(以下简称黏膜厚度)、胃壁静脉及胃周围静脉曲张情况。结果①DCUS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7%和95.2%;②观察组中轻度曲张者黏膜厚度为(5.82±0.56)mm,中重度曲张者黏膜厚度为(8.31±0.42)mm,均大于对照组黏膜厚度(2.80±0.7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CUS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操作简便易行,有望成为临床筛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双重造影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下载PDF
基于复—方向小波变换和视觉表示的图像增强 被引量:1
19
作者 严奉霞 成礼智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57,共5页
针对复—方向小波变换具有好的平移不变性、方向选择性、对图像边缘特征的表示比传统实小波要好等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表示统计特性和复—方向小波变换的图像增强新方法。该算法在图像的多尺度复—方向小波变换域内进行动态范围(亮... 针对复—方向小波变换具有好的平移不变性、方向选择性、对图像边缘特征的表示比传统实小波要好等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表示统计特性和复—方向小波变换的图像增强新方法。该算法在图像的多尺度复—方向小波变换域内进行动态范围(亮度)修正和局部对比度调整以增强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目前经典的多尺度增强算法相比,运用本文的算法增强的图像视觉效果好,在边缘和细节处失真小,而且对图像源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增强 二元树复数小波 双密度二元树小波变换 对比度
下载PDF
超声双重造影在胃癌TNM分期上的诊断价值及局限性 被引量:14
20
作者 叶挺玉 林纪光 寿仕新 《现代实用医学》 2011年第10期1102-1104,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口服胃窗超声造影联合静脉超声造影(超声双重造影)在胃癌TNM分期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胃镜确诊胃癌患者进行超声双重造影检查并进行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分析。结果单纯口服胃窗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准... 目的探讨口服胃窗超声造影联合静脉超声造影(超声双重造影)在胃癌TNM分期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胃镜确诊胃癌患者进行超声双重造影检查并进行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分析。结果单纯口服胃窗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为64.0%,其中T1、T2、T3、T4准确率分别为50.0%、53.3%、72.7%、66.6%。超声双重造影对胃癌术前T分期准确率达84.0%,其中T1、T2、T3、T4准确率分别为75.0%、80.0%、86.3%、88.8%。两者T分期准确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23)。两者对淋巴转移者检出率不理想,且均低估胃癌的N分期。盆腔、肠系膜和大网膜种植远处转移等检出率较低。结论超声双重造影对胃癌T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NM分期仍然有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超声双重造影 TNM分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