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花亚菊(Ajania purpurea)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潇波 红歌 赵惠恩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5-338,共4页
以紫花亚菊(Ajania purpurea)组培苗茎段、叶片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6-BA和NAA的MS培养基上诱导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对试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筛选出合适的配方: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16-BA+0.1 mg·... 以紫花亚菊(Ajania purpurea)组培苗茎段、叶片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6-BA和NAA的MS培养基上诱导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对试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筛选出合适的配方: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16-BA+0.1 mg·L-1NAA,诱导率达95.6%;芽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16-BA+0.2 mg·L-1NAA,诱导率达82%;不定根最适诱导培养基为:1/2 MS+0.15 mg·L-1IBA,生根率达90%以上,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亚菊 茎叶外植体 再生体系
下载PDF
紫花亚菊(Ajania purpurea)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被引量:6
2
作者 郑燕 沈景 +1 位作者 韩倩 赵惠恩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83-986,共4页
以紫花亚菊茎段为外植体对其进行组织培养,MS为基本培养基,设置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试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筛选出适合的配方:启动培养基为MS+6-BA0.5mg·L-1+NAA0.01mg·L-1;继代培养基MS+6-BA0.3mg·L-1+NAA0.05mg·L... 以紫花亚菊茎段为外植体对其进行组织培养,MS为基本培养基,设置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试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筛选出适合的配方:启动培养基为MS+6-BA0.5mg·L-1+NAA0.01mg·L-1;继代培养基MS+6-BA0.3mg·L-1+NAA0.05mg·L-1,组培苗分化率高;不定根最适诱导培养基为:1/2MS+IBA0.15mg·L-1,生根率达90%以上,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亚菊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原文传递
紫花亚菊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研究
3
作者 丁月田 任明辉 +1 位作者 杜宝中 李常玉 《高原农业》 2024年第4期413-419,共7页
通过制备紫花亚菊(Ajania purpurea)的乙醇粗提物及其有机溶剂萃取物,采用MABA法追踪紫花亚菊抗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的活性成分并利用分子对接、GO功能等探究其活性成分抗结核分枝杆菌潜在机制,以期为开发新型抗... 通过制备紫花亚菊(Ajania purpurea)的乙醇粗提物及其有机溶剂萃取物,采用MABA法追踪紫花亚菊抗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的活性成分并利用分子对接、GO功能等探究其活性成分抗结核分枝杆菌潜在机制,以期为开发新型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提供实验数据。结果表明,紫花亚菊乙醇粗提物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MIC(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是指在体外培养细菌18至24 h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是测量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大小的一个指标。)为152.34μg/mL;紫花亚菊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以及水相萃取物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MIC分别为101.56μg/mL、95.61μg/mL、1 647.81μg/mL、1 000μg/mL。紫花亚菊的两种主要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主要聚集在结核分枝杆菌菌内细胞溶质、细胞壁、质膜这三种细胞功能途径上。综上所述,紫花亚菊乙酸乙酯萃取物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最好,紫花亚菊可能通过细胞溶质、细胞壁、质膜这三种细胞功能途径进而发挥抗结核分枝杆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亚菊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
下载PDF
基于AFLP的菊属、亚菊属及其近缘属的属间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赵宏波 缪恒彬 +2 位作者 吴国盛 陈发棣 郭维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02-1313,共12页
【目的】由于研究材料、地理分布等条件的限制,菊属(Dendranthema)、亚菊属(Ajania)及其近缘属的属间关系未得到很好解决。核糖体ITS区和叶绿体trnL/trnF间区等相关分子序列解析用于研究植物系统进化具有较大优势,但在菊属及其近缘属等... 【目的】由于研究材料、地理分布等条件的限制,菊属(Dendranthema)、亚菊属(Ajania)及其近缘属的属间关系未得到很好解决。核糖体ITS区和叶绿体trnL/trnF间区等相关分子序列解析用于研究植物系统进化具有较大优势,但在菊属及其近缘属等相关类群间存在信息位点低的问题,而AFLP标记以其高多态性的优点在亲缘关系很近类群的系统演化研究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因此本研究利用AFLP技术对菊属、亚菊属及其近缘属的属间关系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和探讨菊属、亚菊属及其近缘属的系统关系,同时为菊花(D.×grandiflorum)等材料的遗传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9对荧光标记引物对东亚蒿亚族菊属、亚菊属及其近缘类群共50个分类单元进行AFLP分析,同时分别利用SPSS11.0软件采用非加权平均数UPGMA方法和PAUP*4.0b10软件采用最大简约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AFLP分析共获得1695个多态性条带。根据相似性系数,无论是整个蒿亚族及其近缘类群内部,还是菊属、亚菊属内部,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间分化明显。【结论】无论是UPGMA聚类分析结果还是构建的最大简约树,AFLP结果均将菊属和Arctanthemum先聚为一亚分支,各自形成两个种群,各自种群包含亚菊属的个别类群;亚菊属的大部分类群和太行菊属(Opisthopappus)形成另一亚分支,与菊属亚分支互为姐妹群形成菊属-亚菊属大分支。这说明菊属和亚菊属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类群平行演化而来,其中亚菊属的多花亚菊(A.myriantha)、铺散亚菊(A.khartensis)等与菊属亲缘关系较近,而原产日本的矶菊(A.pacifica)、盐菊(A.shiwogiku)等是亚菊属中较进化类型;太行菊属的系统地位可能更接近于蒿亚族;短舌菊属(Brachanthemum)则被排除于菊属群之外。柳叶亚菊(A.salicifolia)、异叶亚菊(A.variifolia)等应从亚菊属中分离出来,支持单列成栎叶菊属(Phaeostig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属 亚菊属 蒿亚族 AFLP 系统演化 属间关系
下载PDF
部分菊属与亚菊属植物的形态学聚类及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吴国盛 陈发棣 +2 位作者 陈素梅 赵宏波 房伟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5-159,共5页
对18份菊属植物、2份亚菊属植物及2个两属间杂种的24个形态性状和1个生物学性状进行统计,并对获得的信息数据运用数量分类学聚类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Dendranthema arcticum与其他菊属植物的形态相差较大,单独成一类,其他21份材... 对18份菊属植物、2份亚菊属植物及2个两属间杂种的24个形态性状和1个生物学性状进行统计,并对获得的信息数据运用数量分类学聚类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Dendranthema arcticum与其他菊属植物的形态相差较大,单独成一类,其他21份材料聚为一类;野菊与菊花脑、异色菊与甘菊、龙脑菊与那贺川野菊两两间形态相似;毛华菊与日本野生菊属植物有较近亲缘关系,日本野生菊属植物较我国野生菊属植物进化;亚菊属矶菊与纪伊潮菊间形态相似,且与菊属植物形态相近,表明两属间有很近亲缘关系。本研究的形态性状聚类结果与传统分类结果基本吻合,表明所涉及的性状指标可以作为菊属系统发生关系研究的有效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属 亚菊属 形态学 聚类分析 亲缘关系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三种主要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49
6
作者 刘国华 张洁瑜 +4 位作者 张育新 周建云 关文彬 马克明 傅伯杰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24-32,共9页
灌丛是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也是该地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类型。在岷江干旱河谷的水土保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实验,研究了岷江干旱河谷分布最为广泛的莸灌丛、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3种灌... 灌丛是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也是该地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类型。在岷江干旱河谷的水土保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实验,研究了岷江干旱河谷分布最为广泛的莸灌丛、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3种灌丛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并探讨了其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3种灌丛类型中,川甘亚菊灌丛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大,达4819 8kg·hm-2,其次是莸灌丛,为1652 9kg·hm-2,而滇紫草灌丛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小,仅为1407 2kg·hm-2;(2)在同一灌丛类型中,不同样地的灌丛地上生物量存在着差异,其中莸灌丛的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幅度最大,为304 2~5804 7kg·hm-2;滇紫草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幅度为241 1~3889 2kg·hm-2;川甘亚菊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为2089 8~6457 5kg·hm-2;说明川甘亚菊灌丛的群落结构相对稳定。(3)莸灌丛的地上生物量随海拔的上升而减少,而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则随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三者都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4)在3种灌丛类型中,莸灌丛的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其次为小花滇紫草灌丛,川甘亚菊灌丛的土壤水分条件最差。3种灌丛中,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受土壤水分条件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规律 莸灌丛 小龙滇紫草灌丛 川甘亚菊灌丛 生物量 岷江 干旱河谷 生态系统
下载PDF
小菊品种‘钟山金桂’与亚菊属细裂亚菊F_1回交后代的性状遗传表现 被引量:11
7
作者 朱文莹 刘新春 +4 位作者 房伟民 管志勇 陈素梅 蒋甲福 陈发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812-3819,共8页
【目的】对菊属栽培菊‘钟山金桂’与亚菊属细裂亚菊F1回交后代的性状遗传表现进行研究,获得观赏性和抗性改良的优异属间新种质。【方法】以‘钟山金桂’×细裂亚菊F1为父本,‘钟山金桂’为轮回亲本开展回交试验。对获得的回交后代... 【目的】对菊属栽培菊‘钟山金桂’与亚菊属细裂亚菊F1回交后代的性状遗传表现进行研究,获得观赏性和抗性改良的优异属间新种质。【方法】以‘钟山金桂’×细裂亚菊F1为父本,‘钟山金桂’为轮回亲本开展回交试验。对获得的回交后代进行细胞学鉴定,对BC1代的形态性状观测,对经过越冬期后田间苗脚芽萌发量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低温胁迫下植株体内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共获得17个回交后代株系。回交后代株系的形态出现分离,与亲本有显著差异,回交后代在花型上出现了托桂型、半托桂型和非托桂型的分离,大部分花型为托桂型,且部分植株花序直径大于‘钟山金桂’,回交后代所有株系的花色均为黄色。回交后代的抗寒性比‘钟山金桂’强,遗传了细裂亚菊的抗寒特性。【结论】通过回交不仅可提高远缘杂交后代的观赏品质,还从细裂亚菊获得的耐寒性也能够稳定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细裂亚菊 远缘杂种 回交 观赏性 抗寒性 遗传
下载PDF
菊属与亚菊属属间杂种的鉴定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17
8
作者 赵宏波 陈发棣 +3 位作者 郭维明 缪恒彬 李畅 房伟民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1-669,共9页
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获得了栽培菊花"奥运火炬"Dendranthema×grandiflorum"Aoyunhuoju"和亚菊属Ajania矶菊A.pacifica的属间杂种。形态学、细胞学以及RAPD分子标记鉴定表明22个杂种为真正的属间杂种,成功地将... 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获得了栽培菊花"奥运火炬"Dendranthema×grandiflorum"Aoyunhuoju"和亚菊属Ajania矶菊A.pacifica的属间杂种。形态学、细胞学以及RAPD分子标记鉴定表明22个杂种为真正的属间杂种,成功地将矶菊的某些性状(叶色)转移到栽培菊花中,但同时也掺入了某些不良性状。杂种的叶色、叶形、花色、开花枝的分枝性和花期等性状均介于双亲之间,边缘舌状雌花大小、数量和形态不一;杂种根尖染色体数目正常(2n=7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基本正常。矶菊与栽培菊花属间杂交的成功以及杂种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正常表明两者亲缘关系较近,从而推测菊属Dendranthema与亚菊属之间的亲缘关系可能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属 亚菊属 属间杂种 分类学
下载PDF
栽培菊花与矶菊属间杂交亲和性及F1结实特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宏波 陈发棣 +1 位作者 缪恒彬 郭维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研究菊属栽培小菊‘奥运火炬’、‘意大利红’与亚菊属矶菊的杂交亲和性和结实性,以及杂种F1自交、回交和开放授粉的结实特性。结果表明:无论是以栽培菊花还是矶菊为母本,父本花粉在柱头上均能很好萌发,但结实率较低,‘奥运火炬’和矶... 研究菊属栽培小菊‘奥运火炬’、‘意大利红’与亚菊属矶菊的杂交亲和性和结实性,以及杂种F1自交、回交和开放授粉的结实特性。结果表明:无论是以栽培菊花还是矶菊为母本,父本花粉在柱头上均能很好萌发,但结实率较低,‘奥运火炬’和矶菊杂交结实率为每花序3.72粒,‘意大利红’和矶菊正反交结实率分别为每花序1.20粒和0.87粒。回交组合(‘奥运火炬’×矶菊)F1ב奥运火炬’结实率为0~1.24粒;‘意大利红’与矶菊正反交F1无论是以‘意大利红’还是以矶菊为回交父本,结实率均较低,为0~1.37粒;‘早意大利红’和矶菊正反交F1自交不结实,‘奥运火炬’×矶菊杂种F1自交仅有少数单株有一定结实性,但在开放授粉条件下结实率均较高,最高达每花序47.5粒,说明F1雌配子发育良好,回交结实率低的原因可能在于远缘杂交障碍,而自交结实率低可能由自交不亲和机制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矶菊 菊花 杂交 回交 自交 结实率
下载PDF
细叶亚菊挥发油化学组成及其对赤拟谷盗和烟草甲的杀虫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媛 邵亚洲 +2 位作者 张敏敏 张宗沂 梁俊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0-106,共7页
本实验研究了细叶亚菊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对2种常见粮储害虫—赤拟谷盗和烟草甲成虫的杀虫活性及驱避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法分析挥发油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采用熏蒸、触杀、驱避3种不同的测试方法评价挥发油对害... 本实验研究了细叶亚菊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对2种常见粮储害虫—赤拟谷盗和烟草甲成虫的杀虫活性及驱避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法分析挥发油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采用熏蒸、触杀、驱避3种不同的测试方法评价挥发油对害虫的防治作用。从细叶亚菊挥发油中鉴定出了17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樟脑(28.92%)、1,8-桉油精(23.64%)、冰片(6.52%)。挥发油对赤拟谷盗和烟草甲表现出较强熏蒸活性,LC_(50)分别为15.88 mg/L和25.67 mg/L;同时,对2种昆虫表现出一定触杀活性,LD_(50)分别为52.37μg/头和17.56μg/头;另外,在78.63 nL/cm^2和15.73 nL/cm^2测试浓度下作用2 h或4 h后,对赤拟谷盗均具有与阳性对照DEET相近的驱避效果,对烟草甲作用2 h后具有一定驱避活性。结果表明,细叶亚菊挥发油对赤拟谷盗和烟草甲具有较好防治作用,能够为细叶亚菊挥发油防治常见粮食仓储害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亚菊 挥发油 赤拟谷盗 烟草甲 杀虫活性
下载PDF
铺散亚菊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兴旺 朱鹏程 +2 位作者 梅丽娟 邵云 陶燕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B08期36-38,共3页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铺散亚菊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30个化合物,主要成分[1S-(1d,4/3,5a)]4-甲基-1-[1-甲基乙基]-...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铺散亚菊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30个化合物,主要成分[1S-(1d,4/3,5a)]4-甲基-1-[1-甲基乙基]-二环[3.1.0]己烯.3-酮(32.418%),樟脑(15.733%),[1S]-3,7,7-三甲基-二环[4.1.0]-3-庚烯(9.394),1-甲基-4-甲基乙基-1,4-环己二烯(7.987%),4-甲基-1-[1-甲基乙基]-二环[3.1.0]-3-已烯-2-酮(6.495%),α-侧柏酮(6.086%),[Z].1,2,4.三甲氧基-5-[1-丙烯基].苯(5.971%),1-甲基4-甲基乙基苯(1.592%),[Z]-3,7-二甲基.1,3,6-辛三烯(1.536%),莰烯(1.380%),4-亚甲基-1-[1-甲基乙基]-二环[3-1-0]-2-己烯(1.105%),α-蒎烯(1.011%)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油 铺散亚菊
下载PDF
牛尾蒿、灌木亚菊挥发油对烟草甲防治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梁俊玉 罗艳 +3 位作者 李玲艳 邱越 盛军 孔维宝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1-103,124,共4页
为有效防治烟草仓储害虫,本实验通过熏蒸和触杀试验测试牛尾蒿和灌木亚菊挥发油对烟草甲成虫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牛尾蒿、灌木亚菊挥发油对烟草甲触杀活性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9.30 μg/头和25.92 μg/头,熏蒸作用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 为有效防治烟草仓储害虫,本实验通过熏蒸和触杀试验测试牛尾蒿和灌木亚菊挥发油对烟草甲成虫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牛尾蒿、灌木亚菊挥发油对烟草甲触杀活性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9.30 μg/头和25.92 μg/头,熏蒸作用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50.89 mg/L和31.35 mg/L。牛尾蒿和灌木亚菊挥发油对烟草甲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尾蒿 灌木亚菊 烟草甲 触杀 熏蒸
下载PDF
灌木亚菊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永红 魏小宁 +2 位作者 李光文 罗红斌 汪汉卿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B06期64-66,共3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结合标准谱库,对甘肃产灌木亚菊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44种成分,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90.49%,其中单萜、倍半萜类成分较多,这两类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42.39%和27.09%。...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结合标准谱库,对甘肃产灌木亚菊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44种成分,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90.49%,其中单萜、倍半萜类成分较多,这两类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42.39%和27.09%。含量居前三位的成分分别是1,7,7-三甲基-双环庚-2-酮(12.83%),桉叶油素(9.94%)和十氢-α,α,4α-三甲基-8-亚甲基-2-甲醇萘(6.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亚菊 挥发油 气/质联用
下载PDF
横断山区两种菊科植物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建国 徐波 +1 位作者 李志敏 孙航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4,69,共5页
对横断山区两种菊科植物圆齿狗娃花和细叶亚菊进行了染色体数目报道和核型研究,其中圆齿狗娃花为首次报道,2n=18=2x=18m(2SAT);而细叶亚菊的为新的染色体数目,2n=72=8x=56m+16sm,与之前报道的36不同。研究结果发现菊科植物这两个属在横... 对横断山区两种菊科植物圆齿狗娃花和细叶亚菊进行了染色体数目报道和核型研究,其中圆齿狗娃花为首次报道,2n=18=2x=18m(2SAT);而细叶亚菊的为新的染色体数目,2n=72=8x=56m+16sm,与之前报道的36不同。研究结果发现菊科植物这两个属在横断山及其它地区同时存在二倍体与多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区 圆齿狗娃花 细叶亚菊 核型
下载PDF
川甘亚菊挥发油对赤拟谷盗与烟草甲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12
15
作者 梁俊玉 颜珊珊 +1 位作者 徐婕 杨盈盈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3-128,共6页
探究川甘亚菊挥发油对2种常见仓储害虫--赤拟谷盗与烟草甲的触杀、熏蒸及驱避作用。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川甘亚菊挥发油对赤拟谷盗和烟草甲成虫具有一定的触杀活性(半数致死量(LD50)值分别为34.18和22.79μg/头)和熏蒸活性(半数致死浓... 探究川甘亚菊挥发油对2种常见仓储害虫--赤拟谷盗与烟草甲的触杀、熏蒸及驱避作用。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川甘亚菊挥发油对赤拟谷盗和烟草甲成虫具有一定的触杀活性(半数致死量(LD50)值分别为34.18和22.79μg/头)和熏蒸活性(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34.21和41.05 mg/L),但其毒力远弱于对照组除虫菊酯和磷化锌,其中除虫菊酯对2种昆虫的触杀活性LD50值分别为0.13和0.09μg/头,磷化锌对2种昆虫的熏蒸活性LC50值分别为0.17和0.08 mg/L。川甘亚菊挥发油对赤拟谷盗成虫表现出显著的驱避效果,对烟草甲成虫无明显驱避作用。在最高测试浓度78.63 nL/cm2时,挥发油对赤拟谷盗作用2 h和4 h后的驱避率在90%以上,且在其他较低测试浓度(15.73、3.15、0.63和0.13 nL/cm2)下,与阳性对照避蚊胺表现出相近的驱避活性;而在最高测试浓度78.63 nL/cm2时,挥发油对烟草甲作用2 h和4 h后的驱避率在50%左右,明显低于避蚊胺,同时,在其他较低测试浓度下,对烟草甲未表现出驱避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甘亚菊 挥发油 赤拟谷盗 烟草甲 杀虫活性 驱避活性
下载PDF
丝裂亚菊精油抗氧化、抑菌活性及抑菌机理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令利军 马稳霞 +4 位作者 赵云花 焦正龙 李子彬 梁俊玉 张继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7-142,共6页
对丝裂亚菊精油进行成分分析,测定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并初步研究其抑菌机理.蒸馏法提取丝裂亚菊精油并对其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滤纸片法定性测定其抑菌活性,倍比稀释法定量测定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1, 1-二苯基... 对丝裂亚菊精油进行成分分析,测定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并初步研究其抑菌机理.蒸馏法提取丝裂亚菊精油并对其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滤纸片法定性测定其抑菌活性,倍比稀释法定量测定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测定抗氧化能力;扫描电镜观察精油对测试菌种细胞壁膜的影响. GC-MS分析结果显示,丝裂亚菊精油中含有17种化合物,占精油总含量的97.37%,主要成分为β-蒎烯(34.72%)、(1, 8-)桉树脑(24.97%)和马鞭草烯醇(20.39%);抑菌试验发现丝裂亚菊精油对供试菌种均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且供试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在2.5~80μL/mL内,最低杀菌浓度在10~80μL/mL内;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植物精油破坏了细菌的壁膜,且浓度越大,对细胞壁膜的损伤程度越大.丝裂亚菊精油对破伤风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有很强的抑制性,其抗菌机理为丝裂亚菊精油对细菌细胞的壁膜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亚菊精油 成分分析 抑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抑菌机理
下载PDF
亚菊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梅忠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7-188,共2页
以亚菊侧芽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配比的NAA和6-BA对亚菊组织培养过程中芽的诱导、芽的增殖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亚菊茎段侧芽最佳诱导培养基MS+6-BA 2.5 mg/L+NAA 0.1 mg/L,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3 mg/L,生根培养基... 以亚菊侧芽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配比的NAA和6-BA对亚菊组织培养过程中芽的诱导、芽的增殖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亚菊茎段侧芽最佳诱导培养基MS+6-BA 2.5 mg/L+NAA 0.1 mg/L,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3 mg/L,生根培养基最适蔗糖浓度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菊 组织培养 NAA 6-BA
下载PDF
太行菊属与菊属亚菊属远缘杂交试验初报 被引量:14
18
作者 胡枭 赵惠恩 《现代农业科学》 2008年第6期13-14,共2页
以太行菊属的太行菊与菊属、亚菊属以及F11(矶菊×毛华菊)、F12(矶菊×毛华菊)作为远缘杂交的亲本,计20个杂交组合,共获得2063粒种子,694株幼苗,经过形态学鉴定,初步筛选出23株杂种苗,分别为太行菊×异色菊、太行菊×... 以太行菊属的太行菊与菊属、亚菊属以及F11(矶菊×毛华菊)、F12(矶菊×毛华菊)作为远缘杂交的亲本,计20个杂交组合,共获得2063粒种子,694株幼苗,经过形态学鉴定,初步筛选出23株杂种苗,分别为太行菊×异色菊、太行菊×野菊、太行菊×甘菊、甘菊×太行菊、太行菊×亚菊、亚菊×太行菊的杂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菊属 菊属 亚菊属 远缘杂交
下载PDF
盐胁迫对亚菊生理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王雪娟 张雪平 +2 位作者 连洪燕 吴燕 周毅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29-33,共5页
为了解亚菊(Ajania pallasiana)对盐胁迫环境的适应能力,以亚菊扦插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在不同Na Cl浓度(0、100、200、300、400、500mmol/L)下,研究了亚菊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根系活力等生... 为了解亚菊(Ajania pallasiana)对盐胁迫环境的适应能力,以亚菊扦插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在不同Na Cl浓度(0、100、200、300、400、500mmol/L)下,研究了亚菊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变化。研究表明,在盐胁迫条件下,亚菊植株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随盐胁迫强度的增强而下降;相对电导率含量随盐胁迫强度的增强而增加。说明亚菊对较低浓度的盐胁迫有较好的耐受性,而当盐浓度达到300 mmol/L以上时,其生长受到较大程度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菊 盐胁迫 生理指标
下载PDF
菊科亚菊属川甘亚菊类群订正
20
作者 石铸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365-368,共4页
本文对作者本人在1983年《中国植物志》第76卷第一分册121页上针对川甘亚菊处理过宽的问题,重新作出了订正。本文确认川甘亚菊、灰叶亚菊、深裂亚菊及下白亚菊分别为不同的种,并作出了这四个种的分种检索表。
关键词 菊科 亚菊属 川甘亚菊类群 分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