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s of Source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Hydrocarbons in the Lake Albert Rift Basin
1
作者 YU Yixin PENG Wenxu +5 位作者 SHI Shengbao SUN Hefeng LU Man SHANG Peng Delores ROBINSON LU Yueh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期261-272,共12页
Despite the upsurge in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Lake Albert Rift Basin(LARB)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systematic characterization of hydrocarbon compositions remains lacking,leading to uncertainties in source ... Despite the upsurge in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Lake Albert Rift Basin(LARB)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systematic characterization of hydrocarbon compositions remains lacking,leading to uncertainties in source rock and oil generation determination.We characterized crude oil compositions and oil sand samples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ubbasins of LARB.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normal and branched linear alkanes,hopanes,steranes,and aromatic hydrocarbon suggest that northern and southern hydrocarbons were deposited in anoxic to suboxic lacustrine environments and share similar biological source compositions(i.e.,a mixture of plants and aquatic algae and bacteria).Relative to southern samples,northern samples show more negative δ^(13)C values for oils,saturates and aromatics,indicating longer migration paths,and exhibit higher MPI-1,DNR-1 and 4-/1-MDBT ratios,indicating higher maturity.Between the two possible sets of source rocks(upper Miocene and Jurassic strata),the positive δ^(13)C values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s(average=-20.5‰)suggest that the upper Miocene lacustrine shale is the most likely candidate.Oleanane index(<5% in our samples)does not exclude either source rock possibility,and C_(28)/C_(29) regular sterane(average=0.63)may be biased by high terrestrial inputs in a lacustrine setting.Together,our data show that northern and southern oils originate from the same source rocks but different oil kitchens.Given the similar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uthern and northern oils,previous exploration successes in the northern subbasin likely suggest similar potential in the southern sector,while other elements influencing exploration success must be also evalu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urated hydrocarbons aromatic hydrocarbons stable carbon isotope source rock MATURITY Lake albert Rift basin
下载PDF
东非Lake Albert盆地构造调节带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蔡文杰 韩文明 +1 位作者 许志刚 解东宁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9-123,共5页
构造调节带是裂谷盆地中的一类重要构造形变,而东非裂谷带是研究这一构造现象的理想区域。以东非Lake Albert盆地为研究对象,在对盆地构造、沉积及油气成藏精细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区构造调节带的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深入... 构造调节带是裂谷盆地中的一类重要构造形变,而东非裂谷带是研究这一构造现象的理想区域。以东非Lake Albert盆地为研究对象,在对盆地构造、沉积及油气成藏精细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区构造调节带的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Lake Albert盆地构造调节带作为张性应变调节构造系,圈闭相对发育,以断块圈闭为主;同时因其在古地貌上一般表现为斜坡,对砂体注入有强烈的控制作用,在Lake Albert盆地构造调节带附近发育优质的三角洲砂体;加之其侧翼往往与油气潜在生成场所相接,因此构造调节带对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E albert盆地 构造调节带 油气成藏 构造特征
下载PDF
乌干达Albert盆地北部上新统旋回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徐伟 杨小丽 +2 位作者 李雪 房磊 刘钧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2,共6页
乌干达Albert盆地是一个富含油气的中新生代地堑,然而目前研究程度较浅,整个盆地尚未建立统一的地层格架,盆地充填与沉积演化过程研究也不够深入。以该盆地北部上新统为研究对象,选择区内具有代表性的3口井进行米兰科维奇旋回研究。通过... 乌干达Albert盆地是一个富含油气的中新生代地堑,然而目前研究程度较浅,整个盆地尚未建立统一的地层格架,盆地充填与沉积演化过程研究也不够深入。以该盆地北部上新统为研究对象,选择区内具有代表性的3口井进行米兰科维奇旋回研究。通过对GR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和连续小波变换发现,3口井中均保留了96ka的短偏心率周期,说明该盆地北部上新统受到了短偏心率周期的控制。通过滤波分析提取出各井的短偏心率变化曲线,建立了该地区精确的天文年代标尺,在此基础上,对目的层段进行旋回划分,发现旋回个数与短偏心率周期个数基本一致。沉积速率的计算结果表明,目的层沉积速率相对稳定,主要集中于0.1~0.2m/ka之间。本次研究对进一步深入认识Albert盆地的沉积演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科维奇旋回 天文年代标尺 沉积速率变化 albert盆地 乌干达
下载PDF
Albert湖盆北区退积型浅水三角洲沉积及储层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小丽 胡光义 +2 位作者 庞玉茂 徐伟 房磊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61,75,共8页
根据古生物、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采用储层沉积学、古生物学、地震地层学及类比等方法,从区域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入手,建立了东非裂谷西支北端Albert湖盆北区退积型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系统剖析了沉积体系与砂体展布特征,分析了储层... 根据古生物、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采用储层沉积学、古生物学、地震地层学及类比等方法,从区域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入手,建立了东非裂谷西支北端Albert湖盆北区退积型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系统剖析了沉积体系与砂体展布特征,分析了储层相带物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Albert湖盆北区上上新统目的层段自下向上依次发育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亚相,其中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为主要储层砂体,储集物性好,而前缘砂体较薄,平面上分布局限,储集物性相对较差。研究成果为该地区油藏储层精细描述及开发方案编制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非裂谷 albert湖盆 退积型浅水三角洲 沉积体系 储层特征 分流河道
下载PDF
乌干达Albert盆地J油田复杂碎屑岩储层含水饱和度定量表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徐伟 杨小丽 +2 位作者 房磊 刘钧 宋蓉燕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8-93,共6页
在复杂碎屑岩储层中,测井解释的含水饱和度结果往往受井眼条件、测井质量等因素影响而存在较大偏差。为了更精确地表征含水饱和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乌干达Albert盆地J油田为例,应用与储层物性和烃柱高度有关的SHF(Saturation Height Fun... 在复杂碎屑岩储层中,测井解释的含水饱和度结果往往受井眼条件、测井质量等因素影响而存在较大偏差。为了更精确地表征含水饱和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乌干达Albert盆地J油田为例,应用与储层物性和烃柱高度有关的SHF(Saturation Height Function)方法推导了该油田含水饱和度计算公式,即首先根据特殊岩心分析实验参数,将毛管压力转化到地层条件下,再对每个样品采用Lambda公式(Sw=ApcB+C)拟合,得到各条毛管压力曲线对应的系数A、B、C;然后通过对各系数与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回归分析,获得各系数与对应物性的函数关系,从而得到含水饱和度计算公式,并通过对比计算结果与测井解释结果进行差异性检验。应用效果表明,本文公式得出的饱和度结果与测井解释结果具有极高的一致性,对于薄层砂岩能够提供更精确的结果,而且含水饱和度用数学公式表示后还能够更加方便地应用到三维地质模型和动态油藏模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饱和度 SHF方法 碎屑岩储层 albert盆地 乌干达
下载PDF
两角度弹性阻抗反演技术在Albert湖盆非固结砂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世鑫 韩文明 +2 位作者 杜向东 胡滨 孙林洁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6-753,共8页
Albert湖盆非固结砂岩储层发育,受物性参数变化大以及孔隙流体类型差异的影响,振幅属性和声阻抗参数无法预测储层的整体展布。岩石物理分析结果揭示泊松阻抗参数具有敏感的区域岩性判识能力,但研究区仅有小角度和中角度部分叠加资料,限... Albert湖盆非固结砂岩储层发育,受物性参数变化大以及孔隙流体类型差异的影响,振幅属性和声阻抗参数无法预测储层的整体展布。岩石物理分析结果揭示泊松阻抗参数具有敏感的区域岩性判识能力,但研究区仅有小角度和中角度部分叠加资料,限制了泊松阻抗参数的有效计算。针对Albert湖盆的地质与地球物理问题,以N油田为例,提出了一套适用于非固结砂岩储层预测的两角度弹性阻抗反演方法,并在岩石物理统计分析的指导下,进一步利用纵、横波阻抗数据实现了泊松阻抗的计算,为非固结砂岩储层预测提供了数据支撑。模型试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且实际应用效果表明,预测的砂体与实钻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角度 弹性阻抗反演 储层预测 非固结砂岩 albert湖盆
下载PDF
Albert盆地高孔渗储层非均质特征及分类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小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77-83,共7页
针对Albert盆地北区J油田高孔渗砂岩储层,在沉积微相精细划分基础上,运用物性测试、岩心描述、粒度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技术,采用储层沉积学综合分析方法,进行储层非均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J油田层间及微相砂体内均存在较强... 针对Albert盆地北区J油田高孔渗砂岩储层,在沉积微相精细划分基础上,运用物性测试、岩心描述、粒度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技术,采用储层沉积学综合分析方法,进行储层非均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J油田层间及微相砂体内均存在较强非均质性,普遍杂基和局部高含量碳酸盐充填,以及粒度变化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而结合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孔喉参数、流动指数及储层评价标准,将J油田高孔渗储层分为4类,1、2类属于非常好储层范围,物性为特高孔渗类,渗流能力强,3类为好储层,4类为中上等储层。以此建立储层分类地质模型。达到更加客观表征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及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的,并奠定Albert盆地北区储层研究方法及评价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孔渗储层 储层沉积学 储层非均质性 储层分类 油田采收率 albert盆地
下载PDF
东非Albert湖盆北部构造调节带解析及其油气运聚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柳万春 《海洋石油》 CAS 2017年第4期8-11,共4页
构造调节带是裂谷盆地中的一类重要构造变形体系,也成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本文以东非Albert湖盆北部构造调节带为例进行解析,该调节带断裂十分发育和复杂,通过三维地震资料属性分析对构造精细解释,发现大量断块圈闭;该调节带位于盆... 构造调节带是裂谷盆地中的一类重要构造变形体系,也成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本文以东非Albert湖盆北部构造调节带为例进行解析,该调节带断裂十分发育和复杂,通过三维地震资料属性分析对构造精细解释,发现大量断块圈闭;该调节带位于盆地的缓坡带,距离湖盆生烃中心较远。北部调节带发育大型河流三角洲,成为有利储层相带的同时为油气侧向长距离运移提供通道。结合构造和沉积储层认识,建立了构造调节带的成藏模式并对油气运聚规律进行深入研究,认为网状断裂和大型河流三角洲体系的发育共同控制调节带油气运聚,该地质认识可对世界其它地区裂谷盆地中发育的构造调节带油气成藏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bert湖盆 构造调节带 断块圈闭 三角洲 油气运聚
下载PDF
东非裂谷西支Albert湖盆成藏规律 被引量:1
9
作者 贾屾 韩文明 +2 位作者 邱春光 胡滨 王贝贝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6-74,共9页
乌干达Albert湖盆为新生带裂谷盆地,位于东非裂谷西支北端。近年来研究者在Albert湖盆取得大量发现,但对成藏规律仍认识不清。Albert湖盆成藏条件优越,在平面上有2大油气富集带:北部缓坡带和东部断阶带,二者的成藏模式有较大的差异。在... 乌干达Albert湖盆为新生带裂谷盆地,位于东非裂谷西支北端。近年来研究者在Albert湖盆取得大量发现,但对成藏规律仍认识不清。Albert湖盆成藏条件优越,在平面上有2大油气富集带:北部缓坡带和东部断阶带,二者的成藏模式有较大的差异。在对盆地构造、地层特征、基本石油地质条件详细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2个油气富集带的成藏特点和成藏机制。研究表明,北部缓坡带具有优质砂体抽吸、油气长距离运移、小断层调节、动态成藏的特点;充足的油源、连续稳定的优质砂体、中途缺少断层的阻截、上覆厚层稳定分布的区域盖层以及良好的原油物性保证油气长距离运移成藏。东部断阶带"二台阶"断层下降盘为自生自储式成藏,成藏层位单一;"二台阶"断层上升盘砂岩和断层对接,发育多个油藏,幕式充注,充满度自下而上逐渐减小。由于油气运移空间跨度大,边界断层侧封较差,油藏充满度整体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bert湖盆 北部缓坡带 东部断阶带 石油地质条件 成藏机制
下载PDF
Albert湖盆中-高渗储层非均质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小丽 徐伟 +3 位作者 张新叶 杨希濮 房磊 刘钧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6年第3期84-87,149,共4页
乌干达Albert湖盆南区K油田为中-高渗类型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主要运用37 m岩心及280样次的薄片、粒度、扫描电镜、X-衍射、压汞、以及物性等化验分析结果,对储层进行层内、层间及微观储层非均质性分析并研究其控制因素。研究发现,储层... 乌干达Albert湖盆南区K油田为中-高渗类型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主要运用37 m岩心及280样次的薄片、粒度、扫描电镜、X-衍射、压汞、以及物性等化验分析结果,对储层进行层内、层间及微观储层非均质性分析并研究其控制因素。研究发现,储层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83-1.81,非均质性强,黏土及多种碳酸盐成岩方式的差异和沉积颗粒粒级变化是储层非均质主要影响因素。据此,将K油田Zone1A、Zone1B及Zone1C层岩石类型主要划分为粗-中粒颗粒包壳式泥质胶结砂岩、细-中粒碳酸盐质孔隙式胶结砂岩及中-粗粒颗粒包壳式和孔隙式泥质胶结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干达albert湖盆 中-高渗储层 分层系 储层非均质性
下载PDF
从阿尔伯达盆地的油气勘探论塔西南地区的勘探策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时华星 向奎 +1 位作者 杨品荣 杜永灯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3年第4期9-16,共8页
塔西南山前冲断带及其前陆盆地系统是一个油气勘探前景较好的地区,但目前对该地区的研究程度和勘探程度都比较低。通过对塔西南地区与加拿大西部阿尔伯达盆地西缘冲断带及其前陆盆地系统在构造与石油地质特征等方面的类比分析,借鉴阿尔... 塔西南山前冲断带及其前陆盆地系统是一个油气勘探前景较好的地区,但目前对该地区的研究程度和勘探程度都比较低。通过对塔西南地区与加拿大西部阿尔伯达盆地西缘冲断带及其前陆盆地系统在构造与石油地质特征等方面的类比分析,借鉴阿尔伯达盆地西缘地区油气勘探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塔西南地区今后油气勘探的四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伯达盆地 塔西南地区 油气勘探 构造地质特征 石油地质特征
下载PDF
东非裂谷系盆地群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55
12
作者 温志新 童晓光 +1 位作者 张光亚 王兆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2年第4期60-65,8,共6页
东非裂谷系属于形成地质时期比较新的陆内裂谷盆地群,阿尔伯特裂谷位于东非裂谷系西支北段,自2006年至今相继发现了16个油气田,累计发现可采储量11.27×108bbl。通过对阿尔伯特裂谷盆地的解剖,指出东非裂谷系为中生代与新生代两期... 东非裂谷系属于形成地质时期比较新的陆内裂谷盆地群,阿尔伯特裂谷位于东非裂谷系西支北段,自2006年至今相继发现了16个油气田,累计发现可采储量11.27×108bbl。通过对阿尔伯特裂谷盆地的解剖,指出东非裂谷系为中生代与新生代两期叠合裂谷盆地,其中、新生代为主裂谷期,全部为陆相河流、湖泊沉积充填。湖盆周缘发育沉积速度快、相带变化快的冲积扇—扇(辫状河)三角洲—浊积砂体沉积体系组合。钻探结果证实具备很好的含油气条件好,发育新近系中新统湖相优质烃源岩,储层物性好,以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河道沉积为主,已发现油气全部富集于断块和断鼻圈闭之中,地震显示具备浊积砂体成藏可能。通过类比分析,东非裂谷系西支阿尔伯特裂谷至少具有(40~50)×108bbl的资源潜力,向南的系列裂谷也同样勘探潜力巨大,而东支虽然火山岩比较发育,但同样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非裂谷系 阿尔伯特裂谷 叠合裂谷盆地 含油气条件 资源潜力
下载PDF
东非裂谷阿尔伯特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哿 金爱民 +2 位作者 邬长武 丁锋 史丹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3-518,537,共7页
基于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对东非阿尔伯特盆地(Lake Albert Basin)的形成演化及构造—沉积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总结其成藏模式及油气富集条件。盆地主要受东非裂谷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两侧以深大断裂为... 基于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对东非阿尔伯特盆地(Lake Albert Basin)的形成演化及构造—沉积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总结其成藏模式及油气富集条件。盆地主要受东非裂谷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两侧以深大断裂为界、狭长(半)地堑的构造格局。沉积地层以新近系碎屑岩为主,岩性多为泥岩、砂岩和砾岩。河流—(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发育,主要烃源岩为中新统上部富有机质页岩,中新统—上新统河流相、(扇)三角洲相砂岩为主要储层,与细粒湖相泥岩在纵向上形成良好的生储盖匹配。盆地发育大量断块、断背斜等构造圈闭。盆地成藏模式为"凹陷供烃、侧向与垂向复合运移、下生上储",生储盖匹配良好控制垂向上形成多套成藏组合,优质砂体与垂向断层控制油气有效运移,断层控制的构造圈闭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特征 油气富集条件 成藏模式 阿尔伯特盆地 东非裂谷系西支
下载PDF
艾伯特裂谷盆地含油气远景评价──极低勘探程度盆地评价实例 被引量:26
14
作者 张兴 童晓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2-106,共5页
通过对艾伯特盆地油气地质特征的实地考察和评价,分析盆地构造调节带对该盆地沉积体发育、圈闭形成及演化的控制作用,对该区油气成藏模式进行初步预测,提出极低勘探程度盆地的评价方法。同时,认为Morley等提出的东非构造调节... 通过对艾伯特盆地油气地质特征的实地考察和评价,分析盆地构造调节带对该盆地沉积体发育、圈闭形成及演化的控制作用,对该区油气成藏模式进行初步预测,提出极低勘探程度盆地的评价方法。同时,认为Morley等提出的东非构造调节带划分方案中应补充“相向叠覆、同向拉分”等类型。指出艾伯特盆地油气勘探的潜力与风险并存,盆地南部的Kiburu、中部的Kibiro、北部的Bulisa等地区受构造调节带的控制,形成紧邻生油凹陷的局部圈闭分布区为潜在有利区,可作为下步勘探的首选目标。图5参8(张兴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伯特裂合盆地 含油气远景评价 油气地质特征 构造样式
下载PDF
一体化储层精细分类方法在非均质储层定量表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希濮 杨小丽 +2 位作者 刘钧 房磊 邹婧芸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4-129,共6页
为解决东非裂谷H油田强非均质储层难以精细分类及难以实现三维定量表征的问题,基于36.5 m岩心和399样次分析化验资料,通过岩心描述、物性分析、薄片分析、扫描电镜以及毛管压力分析等,对储层进行了精细分类。结果表明:综合岩性、物性、... 为解决东非裂谷H油田强非均质储层难以精细分类及难以实现三维定量表征的问题,基于36.5 m岩心和399样次分析化验资料,通过岩心描述、物性分析、薄片分析、扫描电镜以及毛管压力分析等,对储层进行了精细分类。结果表明:综合岩性、物性、孔隙结构特征和渗流能力等,将储层精细划分为4类;在储层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岩-电关系,筛选出储层电性参数,即泥质含量和密度,并依据电性参数及界限值完成了单井上的储层分类;利用流动带指数和喉道半径这2个关键参数及界限值,构建了精细储层地质模型。最终实现了储层三维定量表征,为编制开发方案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精细分类 流动带指数 喉道半径 东非裂谷 albert盆地
下载PDF
阿尔伯特盆地沉降-热史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和风 姜雪 钟锴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70,共8页
阿尔伯特盆地是陆内新生裂谷盆地,盆地沉降史、热史等演化过程尚不明确。利用最新的钻井、地震等资料,分析了阿尔伯特盆地的沉降-热史演化特征,并结合区域深部应力、裂谷肩响应等特征,进一步探讨了盆地演化模式。分析表明,阿尔伯特盆地... 阿尔伯特盆地是陆内新生裂谷盆地,盆地沉降史、热史等演化过程尚不明确。利用最新的钻井、地震等资料,分析了阿尔伯特盆地的沉降-热史演化特征,并结合区域深部应力、裂谷肩响应等特征,进一步探讨了盆地演化模式。分析表明,阿尔伯特盆地具有两期裂陷幕式旋回,其中裂陷Ⅰ期(17.00~7.246 Ma)具有沉降速率较低、热流值中等、缺少火山活动的特点;裂陷Ⅱ期(7.246 Ma至今)盆地演化呈沉降速率高、热流值的快速增加并差异演化、裂谷肩快速隆升、局部火山活动活跃的特征。阿尔伯特盆地沉降-热史演化特征影响了储集层和烃源岩分布,储集层发育于裂陷Ⅰ期晚期,盆地内已钻遇的区域性烃源岩发育于裂陷Ⅱ期早期。阿尔伯特盆地沉降-热史演化特征对东非裂谷系西支区域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伯特盆地 沉降-热史演化 深部地壳活动 裂谷肩响应
下载PDF
裂谷盆地高凝油藏扇三角洲沉积演化模式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小丽 房磊 +2 位作者 徐伟 杨希濮 姜彬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21,151-152,共4页
乌干达Albert裂谷盆地目前研究程度较低,为了明确盆地南部陡坡带高凝油藏K油田沉积类型与演化模式,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古生物等资料,结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采用古生物学、沉积学、岩石学并结合构造地质学等技术方法,系统分析了该油田... 乌干达Albert裂谷盆地目前研究程度较低,为了明确盆地南部陡坡带高凝油藏K油田沉积类型与演化模式,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古生物等资料,结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采用古生物学、沉积学、岩石学并结合构造地质学等技术方法,系统分析了该油田储层的沉积环境、物源特征、沉积微相及沉积演化模式。研究表明,该油田发育近物源为主的陆相沼泽—滨浅湖环境下中—粗砂岩扇三角洲沉积,牵引流为主控因素,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要含油储层,沉积模式具有高水位期和低水位期沉积演化特点。裂谷盆地陡坡带发育牵引流主控的扇三角洲沉积,突破了传统认识,为深化Albert盆地沉积认识、细化储层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高凝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及油田投产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地质 扇三角洲 沉积学 牵引流 高凝油藏 albert裂谷盆地
下载PDF
强非均质性储层渗透率精细解释
18
作者 杨希濮 宋蓉燕 +3 位作者 杨小丽 刘钧 姜彬 房磊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91-94,99,共5页
东非裂谷H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强、孔渗相关性差,单一孔渗解释模型不能满足渗透率精细解释需求。为了提高渗透率解释的准度和精度,基于36.5 m岩心及399样次化验分析资料,深入研究了岩性、物性、孔隙结构和渗流能力,将储层精细划分为4种类型... 东非裂谷H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强、孔渗相关性差,单一孔渗解释模型不能满足渗透率精细解释需求。为了提高渗透率解释的准度和精度,基于36.5 m岩心及399样次化验分析资料,深入研究了岩性、物性、孔隙结构和渗流能力,将储层精细划分为4种类型:粗砂岩、中砂岩、泥质砂岩和钙质砂岩;该分类能够定量表征不同类型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和渗流能力的差异;在此基础上重建了每类储层的渗透率解释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精细分类后的4种储层类型能够表征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征;重建后的单一储层渗透率解释模型,提高了解释准度;新钻井的试井解释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储层 渗透率精细解释 albert盆地 东非裂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