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碱地无土草皮卷生产的隔离层选择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禄祺 薛元霞 +2 位作者 陈军霞 孙雪雁 宋丽芬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2585-2588,共4页
通过在滨海盐碱地上生产无土草皮卷过程中比较不同隔离层(砖、河沙、报纸、河沙+地膜)对高羊茅(Festuca elata Keng ex E.Alexeev)草坪草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合综合隶属度对草坪品质进行评价,从而为盐碱地无土草皮卷生产提供技术... 通过在滨海盐碱地上生产无土草皮卷过程中比较不同隔离层(砖、河沙、报纸、河沙+地膜)对高羊茅(Festuca elata Keng ex E.Alexeev)草坪草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合综合隶属度对草坪品质进行评价,从而为盐碱地无土草皮卷生产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砖和报纸隔离层上基质含盐量分别为0.27%和0.31%,达到了重度盐碱土的含量水平(0.2%~0.4%);河沙隔离层上基质含盐量为0.16%,达到了中度盐碱土的含量水平(0.1%~0.2%);而河沙+地膜处理只有0.07%。河沙处理的成卷时间、地上部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密度指标也显著低于河沙+地膜处理。综合各项指标,河沙+地膜处理的草皮性状综合隶属度达0.95,因此试验的最佳隔离层为3 cm河沙+地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无土草皮卷 隔离层 高羊茅(Festuca elata Keng EX E.alexeev)
下载PDF
试谈阿列克谢耶夫对《聊斋志异》的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周琼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年第1期193-195,共3页
阿列克谢耶夫是前苏联伟大的汉学家,他对《聊斋志异》的翻译和研究是他平生最为得意的学术成果之一。本文拟通过解读他关于《聊斋志异》的一篇学术论文,提炼出阿列谢耶夫在该论文中力图阐释的问题——中国士大夫阶层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 阿列克谢耶夫是前苏联伟大的汉学家,他对《聊斋志异》的翻译和研究是他平生最为得意的学术成果之一。本文拟通过解读他关于《聊斋志异》的一篇学术论文,提炼出阿列谢耶夫在该论文中力图阐释的问题——中国士大夫阶层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矛盾的悲剧,并分析出阿列谢耶夫对《聊斋志异》这样解读的原因,是基于与蒲松龄对社会问题的共同认识。最后,通过论证也指出阿列克谢耶夫这篇论文的偏颇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列克谢耶夫《聊斋志异》 “《聊斋》中的儒生悲剧和士大夫的意识形态” 知识分子
下载PDF
污泥堆肥对高羊茅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强 《河北林业科技》 2016年第3期30-32,共3页
通过盆栽土培的试验方法,分析了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在污泥堆肥中生长特性。结果显示:当污泥堆肥比例为0%、5%、10%时,高羊茅发芽率均在90%以上,当超过15%时,发芽率显著降低,为41.8%;当污泥堆肥比例为10%时,高羊茅的株... 通过盆栽土培的试验方法,分析了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在污泥堆肥中生长特性。结果显示:当污泥堆肥比例为0%、5%、10%时,高羊茅发芽率均在90%以上,当超过15%时,发芽率显著降低,为41.8%;当污泥堆肥比例为10%时,高羊茅的株高、根长、干重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34.4cm、14.9cm、14.58mg。污泥堆肥比例达到15%后,各生长指标显著下降。因此认为:污泥堆肥配置比例以1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堆肥 高羊茅 生长指标 重金属
下载PDF
苏联汉学家阿理克的《聊斋志异》俄译本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晔 《国际汉学》 CSSCI 2017年第2期87-94,共8页
苏联著名汉学家阿理克所译《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小说俄译的一座高峰,该译本以"忠实、优美"而著称,被公认为是《聊斋志异》最经典、影响最大的俄译本。对这一译本的批评研究,将有可能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外译提供一种切实可行... 苏联著名汉学家阿理克所译《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小说俄译的一座高峰,该译本以"忠实、优美"而著称,被公认为是《聊斋志异》最经典、影响最大的俄译本。对这一译本的批评研究,将有可能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外译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翻译思路和批评模式。当代翻译学研究认为,翻译并非纯语言环境下的文字转换活动,超语言层面的各种因素始终制约着翻译行为。译本研究不仅要关注"怎么译",更要探究"为什么这么译"的问题。按照此思路对《聊斋志异》俄译本的细致解读和深入分析将有助于系统地梳理阿理克的翻译思想及其成因,并且对我们透过"他者"反观"自我"、积极开展新时期的文化建构也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家阿理克 《聊斋志异》俄译本 科学的、艺术的翻译 翻译思想成因分析
原文传递
《聊斋自志》俄英译本对比研究
5
作者 王晔 阎国栋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7年第3期122-129,共8页
汉学家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不仅是中外文学交流的重要桥梁,而且是异域学者解读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方式。阿理克和翟理斯的《聊斋志异》译本是俄语世界和英语世界中两个最经典的译本,两位译者都意识到蒲松龄所作序言《聊斋自志》在全书... 汉学家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不仅是中外文学交流的重要桥梁,而且是异域学者解读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方式。阿理克和翟理斯的《聊斋志异》译本是俄语世界和英语世界中两个最经典的译本,两位译者都意识到蒲松龄所作序言《聊斋自志》在全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皆不惧艰难,将全文译出,并辅以详尽的注释。通过对两篇译文的细致比读分析,以及宏观视角的译者动机、时代背景、读者定位等因素的考察,不仅可以管窥阿、翟二人对《聊斋志异》及蒲松龄的不同解读,而且可见微知著,探究两位汉学家如何接受和阐释中国文化,比较他们"中国观"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自志》 俄、英译文 阿理克 翟理斯 中国观
原文传递
《聊斋志异》英俄译本注释中的形象建构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晔 《国际汉学》 CSSCI 2019年第1期118-124,205,共8页
文学译本,尤其是古典文学译本的注释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比较互鉴的活跃场。与文学作品的注释相比,译本注释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重塑功能,译者在进行文化解读的同时,也在以"自我"的视角构建文化他者形象。本文通过对《聊斋... 文学译本,尤其是古典文学译本的注释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比较互鉴的活跃场。与文学作品的注释相比,译本注释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重塑功能,译者在进行文化解读的同时,也在以"自我"的视角构建文化他者形象。本文通过对《聊斋志异》英俄译本注释的对比分析,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原理,考察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1845—1935)和阿理克(ВасилийМихайловичАлексеев,1881—1951)两位汉学家建构的中国文化形象之异同,揭示形象塑造背后"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微妙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译注 翟理斯 阿理克 形象建构 “自我”与“他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