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Electromagnetic Pulse on Bone Metabolism of Mice in vivo 被引量:2
1
作者 KANG-CHU LI SHI-RONG MA +2 位作者 GUI-RONG DING YAO GUO GuO-ZHEN GUO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6期518-521,共4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electromagnetic pulse (EMP) on bone metabolism of mice in vivo. Methods Twenty-four male BALB/c mice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2 experimental groups (n=8). The whole-b...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electromagnetic pulse (EMP) on bone metabolism of mice in vivo. Methods Twenty-four male BALB/c mice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2 experimental groups (n=8). The whole-body of mice in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exposed to 50 kV/m and 400kV/m EMP, 400 pulses daily for 7 consecutive days at 2 seconds intervals. Alkaline phosphotase (ALP) activity, serum calcium concentration and osteocalcin level and trabecular bone volume (BV/TV, %) were measured immediately after EMP exposure by biochemical, ELISA and morphological methods. Results The ALP activity, serum calcium concentration and osteocalcin level and BV/TV in experimental groups remained unchanged after EMP exposure. Conelusion Under our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EMP exposure cannot affect bone metabolism of mice in viv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magnetic pulse alkaline phosphotase Serum calcium OSTEOCALCIN Trabecular bone volume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及骨密度的影响
2
作者 尹雪丰 唐炳魁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5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衡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联合西...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衡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联合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比较两组的骨密度、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骨密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清BALP、TRACP-5b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BALP、TRACP-5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效果明显,患者骨密度明显升高,其机体血清指标下降,患者功能障碍改善明显,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骨质疏松症 椎体骨折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骨密度
下载PDF
益气温阳活血方联合温针灸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林容枝 林艳萍 林清云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32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方联合温针灸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2—12月福建省老年医院收治的52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联合温针灸治疗,观...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方联合温针灸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2—12月福建省老年医院收治的52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联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益气温阳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骨密度、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S-CTx)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胸椎、股骨颈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胸椎、股骨颈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胸椎、股骨颈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骨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β-CTx、S-CTx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BALP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β-CTx、S-CTx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BAL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嗳气、便秘、高血钙、肾功能不全、肌肉酸痛、骨痛、软弱无力、软组织钙化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气温阳活血方联合温针灸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可以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可改善骨代谢,维持患者骨量,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温阳活血方 温针灸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临床疗效 股骨颈骨密度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下载PDF
骨代谢指标与骨关节炎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被引量:50
4
作者 赵玺 赵文 +4 位作者 孙璟 彭海洲 李毅 赵太茂 熊中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45-250,共6页
背景:研究显示,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骨关节炎状态下,原本正常的骨转换平衡状态被破坏,血清、尿液中一些特异性指标可以较敏感地反映出骨转换的具体变化过程。目的:测量绝经后原发性膝骨关节炎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 背景:研究显示,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骨关节炎状态下,原本正常的骨转换平衡状态被破坏,血清、尿液中一些特异性指标可以较敏感地反映出骨转换的具体变化过程。目的:测量绝经后原发性膝骨关节炎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分析两疾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48例绝经女性受试者,行骨密度、膝关节X射线片检查,最终选出180例进入试验,分为骨关节炎组、骨质疏松组及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观察对象的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两疾病发病与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骨关节炎组腰椎骨密度升高,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值降低;骨质疏松组腰椎及全髋部骨密度降低,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升高。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水平的降低与骨关节炎发病具有显著相关性;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的升高与骨质疏松发病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绝经女性骨关节炎患者骨吸收速率减低,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率加快,骨代谢水平的差异导致两疾病患者骨密度呈现出负相关趋势。监测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骨钙素,特别是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水平对骨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骨质疏松 膝骨关节炎 绝经 骨密度 骨代谢指标 骨钙素 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下载PDF
二至丸抑制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梁文娜 李西海 +5 位作者 胡柳 丁珊珊 康洁 王洋 沈建英 李灿东 《中医正骨》 2017年第11期1-7,14,共8页
目的:探讨二至丸抑制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方法:2月龄雌性清洁级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只与手术组45只。假手术组在双侧卵巢周围切除少许脂肪组织,手术组摘除双侧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目的:探讨二至丸抑制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方法:2月龄雌性清洁级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只与手术组45只。假手术组在双侧卵巢周围切除少许脂肪组织,手术组摘除双侧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造模后2周,再将手术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至丸组与雌二醇组,每组15只。二至丸组和雌二醇组大鼠,分别用二至丸混悬液和戊酸雌二醇片混悬液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用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灌胃12周。药物干预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骨代谢标记物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otase,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TRACP-5b)、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ath-K)含量;并每组随机取3只大鼠的L_5椎体,以4%多聚甲醛固定,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组织学检测;每组其余12只大鼠L_5腰椎以液氮保存,行骨代谢标记物mRNA表达的检测。并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BMD检测结果。药物干预12周后,4组间腰椎BMD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6±0.02)g·cm^(-2),(0.10±0.03)g·cm^(-2),(0.13±0.02)g·cm^(-2),(0.14±0.02)g·cm^(-2);F=5.800,P=0.005];假手术组、二至丸组与雌二醇组高于模型组(P=0.001,P=0.024,P=0.010);假手术组与二至丸组、雌二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P=0.236);二至丸组与雌二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1)。(2)组织学检测结果。药物干预12周后,假手术组腰椎骨小梁致密,分布均匀,排列规则,表面光滑,交织成网状,骨小梁间隙均匀。模型组腰椎骨小梁变细、分布稀疏、散乱、不连续,表面粗糙,完整性差,出现碎片、断裂等。二至丸组与雌二醇组腰椎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分布稀疏,排列较规则。4组间骨小梁面积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25±5.32)%,(11.82±3.87)%,(17.10±3.83)%,(18.08±2.59)%;F=8.144,P=0.001];模型组、二至丸组与雌二醇组低于假手术组(P=0.000,P=0.015,P=0.038);二至丸组与雌二醇组高于模型组(P=0.034,P=0.014);二至丸组与雌二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7)。(3)骨代谢标记物血清含量检测结果。药物干预12周后,4组间血清BALP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14±9.04)单位·L^(-1),(40.91±6.47)单位·L^(-1),(51.13±7.88)单位·L^(-1),(52.23±7.41)单位·L^(-1);F=5.239,P=0.008];假手术组、二至丸组与雌二醇组高于模型组(P=0.001,P=0.034,P=0.012);假手术组与二至丸组、雌二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P=0.286);二至丸组与雌二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5)。4组间血清TRACP-5b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1±0.13)pg·mL^(-1),(0.98±0.22)pg·mL^(-1),(0.79±0.09)pg·mL^(-1),(0.77±0.07)pg·mL^(-1);F=3.874,P=0.025];假手术组、二至丸组与雌二醇组低于模型组(P=0.004,P=0.038,P=0.022);假手术组与二至丸组、雌二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0,P=0.459);二至丸组与雌二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5)。4组间血清MMP-9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3±0.23)pg·mL^(-1),(2.01±0.35)pg·mL^(-1),(1.64±0.25)pg·mL^(-1),(1.58±0.18)pg·mL^(-1);F=3.507,P=0.034];假手术组、二至丸组与雌二醇组低于模型组(P=0.021,P=0.023,P=0.009);假手术组与二至丸组、雌二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2,P=0.699);二至丸组与雌二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3)。4组间血清Cath-K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5±0.40)pg·mL^(-1),(4.06±0.87)pg·mL^(-1),(3.07±0.77)pg·mL^(-1),(2.73±0.69)pg·mL^(-1);F=5.539,P=0.006];假手术组、二至丸组与雌二醇组低于模型组(P=0.001,P=0.024,P=0.004);假手术组与二至丸组、雌二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7,P=0.671);二至丸组与雌二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8)。(4)骨代谢标记物mRNA表达检测结果。药物干预12周后,4组间BALP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0.04),(0.62±0.10),(0.78±0.13),(0.83±0.13);F=14.482,P=0.000];模型组、二至丸组与雌二醇组低于假手术组(P=0.000,P=0.001,P=0.007);二至丸组与雌二醇组高于模型组(P=0.015,P=0.002),二至丸组与雌二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5)。4组间TRACP-5b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8±0.04),(2.05±0.41),(1.67±0.26),(1.50±0.21);F=16.574,P=0.000];模型组、二至丸组与雌二醇组高于假手术组(P=0.000,P=0.000,P=0.003);二至丸组与雌二醇组低于模型组(P=0.024,P=0.002);二至丸组与雌二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2)。4组间MMP-9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06),(1.86±0.17),(1.51±0.32),(1.45±0.35);F=11.684,P=0.000];模型组、二至丸组与雌二醇组高于假手术组(P=0.000,P=0.002,P=0.007);二至丸组与雌二醇组低于模型组(P=0.028,P=0.010);二至丸组与雌二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3)。4组间Cath-K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9±0.03),(2.52±0.57),(1.85±0.27),(1.74±0.54);F=13.543,P=0.000];模型组、二至丸组与雌二醇组高于假手术组(P=0.000,P=0.002,P=0.005);二至丸组与雌二醇组低于模型组(P=0.011,P=0.004);二至丸组与雌二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3)。结论: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大鼠,二至丸和戊酸雌二醇片均可增加其骨密度和骨小梁数量;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BALP表达、抑制TRACP-5b、MMP-9与Cath-K表达,从而抑制骨代谢紊乱;两种药物的作用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大鼠 二至丸 骨密度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组织蛋白酶K
下载PDF
左归丸调控DKK1靶点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志达 任辉 +9 位作者 沈耿杨 张玉卓 招文华 余翔 尚奇 余佩沅 梁德 杨志东 姚珍松 江晓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520-2525,共6页
背景:中医药可有效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但其防治机制尚不明确。DKK1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可诱导其上调。因此,DKK1蛋白是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重要靶点。目的:探讨左归丸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中... 背景:中医药可有效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但其防治机制尚不明确。DKK1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可诱导其上调。因此,DKK1蛋白是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重要靶点。目的:探讨左归丸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中对DKK1的调控作用。方法:18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和左归丸组。模型组和左归丸组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建立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模型;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左归丸组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同时给予左归丸水提液灌胃。1个月后取大鼠腰椎进行micro-CT检测骨量及骨微细结构、压缩试验检测生物力学性能,q PCR测定腰椎DKK1、Runx2和CTSK m RNA表达;血清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结论:(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体积骨密度、相对骨体积、骨小梁数量和骨小梁厚度显著降低(P<0.05),骨小梁间距和结构模型指数较空白组显著增大(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较空白组呈降低趋势,DKK1 m 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成骨相关因子Runx2 m RNA表达呈下调趋势,破骨相关因子CTSK m RNA呈上调趋势;(2)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组体积骨密度、相对骨体积和骨小梁数量显著提升(P<0.05),结构模型指数显著降低(P<0.05),骨小梁间距有减小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较模型组呈升高趋势,DKK1 m 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Runx2 m RNA表达呈上调趋势,CTSK m RNA呈下调趋势;(3)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组椎体压缩强度显著提升(P<0.05);(4)结果说明,左归丸可能通过下调DKK1的表达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骨密度 碱性磷酸酶 骨质疏松 组织工程 左归丸 激素性骨质疏松 DKK1 组织构建
下载PDF
云克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9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郭忠 张萌萌 +3 位作者 张彩杰 马倩倩 毛未贤 高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8-360,共3页
目的评价云克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9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云克注射治疗和服用维生素D制剂,10~15d为1个疗程,连续三个疗程;对照组常规口服钙剂。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 目的评价云克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9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云克注射治疗和服用维生素D制剂,10~15d为1个疗程,连续三个疗程;对照组常规口服钙剂。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血中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及骨密度(BMD)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BGP值开始下降,而BALP则在治疗后6个月逐渐降低,BMD值在治疗后12个月较治疗前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3项指标均无差异。结论云克对骨组织具有明显的导向性,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丢失,增加骨强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云克 骨密度 骨钙素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血清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白孟海 白洁 +2 位作者 郑蓉 陈克明 刘茗露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BMD)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的影响。方法:6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阿仑膦酸钠、阿法迪三;对照组口服阿法迪三。分别于...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BMD)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的影响。方法:6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阿仑膦酸钠、阿法迪三;对照组口服阿法迪三。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正位腰椎(L 2~4)、髋部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和Ward’s三角区BMD,全自动生物分析仪测定血清ALP和BGP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6个月、12个月血清ALP和BG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L1-4和髋部(Neck,Troch,Ward’s)BMD值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L1-4和全髋部BMD值明显差异(P<0.01)。结论:阿仑膦酸钠能有效阻止绝经后骨矿丢失,降低血清ALP含量和提高血清BGP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阿仑膦酸钠 绝经后 骨密度 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下载PDF
二次骨折风险评价:老年女性髋部骨折后6-12个月骨密度及骨代谢变化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孜君 赵文 +1 位作者 赵玺 彭海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50期8635-8640,共6页
背景:国内外文献中关于骨折后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变化量的前瞻性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有文献报道,但主要集中于胫腓骨和踝关节骨折患者,且样本量较低。目的:观察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愈合后(伤后6-12个月)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 背景:国内外文献中关于骨折后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变化量的前瞻性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有文献报道,但主要集中于胫腓骨和踝关节骨折患者,且样本量较低。目的:观察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愈合后(伤后6-12个月)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7月北京航天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患者48例,制定随访标准进行L1-4、患侧、健侧髋部骨密度测量及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测定,并行骨折愈合后患侧全髋部骨密度与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与结论:患者骨折愈合后,患髋及腰椎骨密度显著低于基线值,健髋部位骨密度与基线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患者在伤后6个月,即骨折完全愈合时,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均显著高于基线值(P<0.05)。患者在伤后12个月,即骨折完全愈合6个月,骨钙素水平显著高于基线值,其余骨代谢指标与基线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骨折达到临床及影像学愈合后,血清骨钙素水平的改变量与患髋骨密度改变量的偏回归系数最大。提示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后,骨钙素血清水平对于评估骨密度回升速度具有较高价值。骨折愈合后监测相应的骨代谢指标可以提高判断骨密度变化的准确性,以降低罹患二次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骨组织构建 髋部骨折 骨密度 骨代谢指标 骨折愈合 骨质疏松 骨折风险
下载PDF
骨质疏松的形态改变及对骨强度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程晓光 孙颖 屈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5-27,共3页
骨质疏松的形态改变及对骨强度影响程晓光,孙颖,屈辉随着人体老化,人体骨胳系统会发生骨量减少,骨强度减弱。这种骨量减少不是一种简单均匀的减少,它主要发生在非受力方向,并伴随骨结构的改变。为了最大限度利用现有骨组织,保持... 骨质疏松的形态改变及对骨强度影响程晓光,孙颖,屈辉随着人体老化,人体骨胳系统会发生骨量减少,骨强度减弱。这种骨量减少不是一种简单均匀的减少,它主要发生在非受力方向,并伴随骨结构的改变。为了最大限度利用现有骨组织,保持最大骨强度。人体通过代偿功能,使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强度 改变 皮质骨 骨量减少 骨组织 松质骨 骨质疏松 椎体 股骨干 骨结构
下载PDF
复方中药强骨饮强化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密度:随机对照半年评定 被引量:8
11
作者 菅志飞 孙维 曹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9期6286-6290,共5页
背景:髋关节置换是目前修复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段,但是随着手术量的增多,髋关节置换后失败率也随之升高,特别是置换后假体松动与周围骨折比较常见。强骨饮能促进成骨细胞形成,有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其中骨... 背景:髋关节置换是目前修复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段,但是随着手术量的增多,髋关节置换后失败率也随之升高,特别是置换后假体松动与周围骨折比较常见。强骨饮能促进成骨细胞形成,有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其中骨碎补具有补肾、壮骨、强筋、止痛的功能,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向调节作用。目的:探讨强骨饮对患者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都给予择期髋关节置换,置入美国史赛克公司的人工股骨头后使用骨水泥固定。置换后对照组口服碳酸钙D3片与阿法骨化醇胶囊,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复方中药强骨饮口服,药物干预时间为1个月。观察两组假体周围骨密度变化情况,检测碱性磷酸酶与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活性,并进行修复效果对比。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感染、假体松动的情况发生。观察组的置换后下床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前的假体周围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用药后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P<0.05),用药后观察组的假体周围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后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升高,而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与用药前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用药后观察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与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置换后6个月进行评定,观察组的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79%,P<0.05)。提示强骨饮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能起到抗骨吸收和抑制过高的骨转换的作用,提高假体周围骨密度,从而达到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置入 骨密度 碱性磷酸酶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强骨饮 髋关节置换 假体周围骨密度 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男性吸烟与骨密度及骨生化指标关系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玲凤 赵勤 +7 位作者 张红 伍贤平 谢辉 刘丽君 单鹏飞 曹行之 罗湘杭 廖二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2240-2243,共4页
目的探讨男性吸烟与骨密度及骨生化指标关系。方法用DXA仪测定腰椎及髋部BMD,用ELISA测定389例20~80岁健康男性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P)、血清骨钙素(sOC)和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sNTX)。结果腰椎正位总体、腰椎侧位、髋部总体、股... 目的探讨男性吸烟与骨密度及骨生化指标关系。方法用DXA仪测定腰椎及髋部BMD,用ELISA测定389例20~80岁健康男性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P)、血清骨钙素(sOC)和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sNTX)。结果腰椎正位总体、腰椎侧位、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均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各部位BMD均在20~29岁年龄组最高,29岁之后随增龄而缓慢下降;40~60岁各年龄组之间的BMD差异无显著性。除腰椎侧位BMD外,吸烟组其他各部位BMD显著低于非吸烟组;吸烟组的sOC和BAP显著高于非吸烟组,两组之间的sNTX差异无显著性。校正年龄与BMI后,烟龄与腰椎正位,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每日吸烟量与腰椎正位及Ward's区BMD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男性随年龄增长骨量丢失。男性吸烟者骨生化指标与骨转换水平增高,骨量丢失加速。吸烟等生活方式增高骨转换水平,影响骨转换的增龄性变化并加速骨量的丢失。吸烟是骨质疏松的一个危险因素。预防骨质疏松症(OP)应提倡戒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骨密度 骨钙素 骨碱性磷酸酶 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
下载PDF
湛江地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广盛 陈广谋 +6 位作者 郑锦畅 曾俏燕 牛艳茹 林颢 魏波 楚佳奇 曾荣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4期3304-3306,共3页
目的:通过对湛江市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住院治疗诊断为骨质疏松患者的调查分析,为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均为久居本地区,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到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住院治疗... 目的:通过对湛江市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住院治疗诊断为骨质疏松患者的调查分析,为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均为久居本地区,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到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者,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医学检查、静脉血检测及骨密度检测。结果骨折组平均年龄大于非骨折组;非骨折组腰椎骨密度(LSBMD)和股骨颈骨密度(FNBMD)的 T、Z 值和血清钙水平大于骨折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内以性别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其中女性年龄大于男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 LSBMD 的 T 和 Z值和 FNBMD T 值大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按10岁为一年龄段分组,分析各年龄组中骨折与非骨折例数,>70~80岁组骨折患者最多;分析各年龄组 LSBMD、FNBMD、血清钙和维生素 D 水平,非骨折组高于骨折组(P <0.05)。通过对骨折的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明确年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 T 值升高是骨折的危险因素,而维生素 D、股骨颈骨密度、腰椎骨密度 T 值升高是骨折的保护因素。结论骨质疏松需及早预防,尤其在40岁以前进行,尽量提高骨密度峰值,防止日后出现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骨折 骨密度 血清钙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纵跳对生长期大鼠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郑庆云 李世昌 马涛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5-49,共5页
目的:建立纵跳运动模型,探讨纵跳运动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比较纵跳和游泳两种运动模式对骨代谢影响的差异,为青少年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将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游泳组和纵跳组。8周后,检测所有大鼠股骨和椎骨... 目的:建立纵跳运动模型,探讨纵跳运动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比较纵跳和游泳两种运动模式对骨代谢影响的差异,为青少年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将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游泳组和纵跳组。8周后,检测所有大鼠股骨和椎骨的骨量、骨密度、血乳酸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纵跳组与安静组相比,股骨、椎骨骨密度明显高于后者,SLP有显著升高,TRACP有明显升高;游泳组与安静组相比,股骨骨密度没有差异,椎骨骨密度显著高于后者,ALP和TRACP都有明显升高。结论:本实验建立了SD大鼠纵跳运动模型,成功模拟了纵跳对大鼠骨代谢的主要生理刺激;大鼠血清骨代谢指标表现为纵跳比游泳能有效促进骨形成;运动能有效促进骨生长、明显提高股骨、椎骨骨密度;纵跳运动对生长期大鼠腰椎、股骨的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跳 生长期 骨密度 骨代谢 碱性磷酸酶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下载PDF
化疗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白永利 左书耀 +1 位作者 王林 马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967-1970,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化疗药物对乳癌术后患者骨代谢的影响,为化疗引起的继发性骨代谢异常、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骨痛和病理性骨折)的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年龄在50岁以下接受化疗的乳癌术后患者120例,按不同的化疗方案T(艾素),ET(... 目的:观察不同化疗药物对乳癌术后患者骨代谢的影响,为化疗引起的继发性骨代谢异常、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骨痛和病理性骨折)的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年龄在50岁以下接受化疗的乳癌术后患者120例,按不同的化疗方案T(艾素),ET(表阿霉素、艾素),ECT(表阿霉素、环磷酰胺、艾素)分为3组,每组30例。另外30例未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腰椎及股骨近端行骨密度(BMD)测定,同时使用全自动生化仪器测定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尿钙(Ca),放免法测定骨钙素(BGP)等生化指标。结果:4组乳腺癌患者的腰椎、股骨BMD值、ALP、BGP、尿Ca等生化指标治疗前各项检测指标经方差分析显示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化疗后3组病例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腰椎BMD、股骨BMD指标均显著下降(均P<0.05),且3化疗组下降程度也存在明显差异(均P<0.05),3化疗组间生化指标比较,除T组与ET组ALP指标无明显变化外(P>0.1),其余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01)。结论: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骨质代谢存在明显不良影响,表现为骨吸收增高,骨质丢失增多,术后联合应用化疗药物与单一用药比较可明显加重乳癌患者的骨质丢失程度,提示乳癌术后患者接受化疗会使继发性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骨痛和病理性骨折)的风险因素增高,应给予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乳腺癌 骨密度 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下载PDF
男性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与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丽君 罗湘杭 +4 位作者 廖二元 伍贤平 谢辉 曹行之 贺佩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783-787,768,共6页
目的探讨男性人群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骨钙素(sOC)和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sNTX)与BMD的相互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309名20-80岁男性志愿者的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P)、血清骨钙素(sOC)和血清Ⅰ型... 目的探讨男性人群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骨钙素(sOC)和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sNTX)与BMD的相互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309名20-80岁男性志愿者的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P)、血清骨钙素(sOC)和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sNTX),用DEXA(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正位(AP)L1-L4总体、腰椎侧位、股骨颈、Wards区(华氏区)及髋部总体的面积BMD。结果(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sOC、sNTX与腰椎正位总体BMD呈负相关,r分别为-0.007,-0.100。BAP与腰椎正位总体、腰椎侧位、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均负相关,r分别为-0.190、-0.087、-0.175、-0.128、-0.128(P〈0.05)。(2)校正年龄、体重指数和吸烟的影响后,sOC和各部位BMD相关性消失;sNTX与腰椎正位总体BMD;BAP与腰椎正位总体、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相关性仍存在,r分别为-0.164、-0.171、-0.148、-0.191、-0.105(P〈0.05)。(3)以50岁为切点,将所有样本按年龄分两段,偏相关分析显示50岁以前sOC、sNTX和BAP与各部位BMD无显著相关;50岁以后除腰椎侧位外,BAP与腰椎正位总体、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06、-0.256、-0.183、-0.126(P〈0.05)。sOC与各部位BMD无显著相关,sNTX与腰椎正位总体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202(P〈0.05)。(4)按BMD分组,方差分析显示50岁以上年龄匹配男性骨质疏松组BAP高于正常对照组与低骨量组,NTX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5)分别以各部位BMD为应变量,年龄、BMI、吸烟(每日吸烟数量×烟龄)、BAP、sOC和sNTX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年龄、体重指数为各部位BMD的独立决定因子;吸烟为腰椎正位总体、髋部总体及Wards区BMD的独立决定因子。BAP为腰椎正位总体,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的独立决定因子,解释其BMD变化的百分数分别为16.5%、18.0%、13.4%、10.8%。(P均〈0.05);sNTX为腰椎正位总体BMD的独立决定因子,解释腰椎正位总体BMD变化的15.7%。结论(1)校正年龄、体重指数和吸烟后,50岁以上男性BAP与腰椎正位总体、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sNTX与腰椎正位总体BMD均呈负相关,BAP与sNTX均为50岁以上男性BMD的独立决定因子。(2)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组BA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低骨量组,NTX高于正常对照组,较高的骨代谢转换水平与较低的BMD相关联。(3)年龄、体重指数与吸烟均为各部位BMD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 骨密度 年龄
下载PDF
全身振动对绝经后妇女骨量和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洋 叶超群 +3 位作者 周军 曹立春 张玉芹 张凡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75-877,883,共4页
目的:寻找一种新型的、安全有效的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办法。方法:对北京市罗庄里小区28例49—65岁绝经后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腰椎骨密度(BMD)、双侧股骨上端BMD,护骨素(OPG)、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和骨特异性磷酸酶(BALP)等测定。... 目的:寻找一种新型的、安全有效的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办法。方法:对北京市罗庄里小区28例49—65岁绝经后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腰椎骨密度(BMD)、双侧股骨上端BMD,护骨素(OPG)、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和骨特异性磷酸酶(BALP)等测定。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振动干预,对照组无任何干预。振动方案为:频率30—45Hz、20min/次,3次/周,连续3个月。结果: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组间对比BMD均无明显变化。组内对比,实验组腰椎和股骨上端BMD较实验前无明显改变(P=0.397);而对照组左侧股骨上端BMD和双侧股骨BMD均值均较实验前降低0.01g/cm2(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TRAP、BALP、OPG在振动干预结束后较实验前均无明显变化。两组血清TRAP、OPG在实验前后分别进行组间对比也无明显变化(P>0.05);而实验前,实验组BALP明显高于对照组5.61μg/L(P<0.05),但3个月后,差异扩大到6.42μg/L(P<0.01),但两组的变化值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振动方案对绝经后女性血清BALP、TRAP、OPG无明显影响,但可延缓股骨上端骨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振动 骨密度 护骨素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1228例健康人群血清CTX-1、TRACP、BALP、OC水平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8
作者 马倩倩 张萌萌 +3 位作者 高远 毛未贤 尹纪伟 宋世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58-961,共4页
目的研究30-79岁健康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ologic Discovery WA型... 目的研究30-79岁健康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ologic 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L1-4)BMD,采用酶标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TX-1、TRACP、BALP、OC水平。将1228例受试者的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10岁为1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30-49岁年龄段CTX-1、TRACP、BALP、OC与腰椎BMD均无明显相关性,50岁以后CTX-1、TRACP显著升高,与BMD呈负相关。女性BALP、OC在50-59岁年龄段明显升高,与BMD负相关,60岁以后开始下降,与BMD呈正相关;男性30-59岁各年龄组CTX-1、TRACP、BALP与腰椎BMD均无相关性,60岁以后CTX-1、TRACP、BALP均明显升高,与BMD负相关。男性OC水平随年龄缓慢下降,但各年龄段与BMD均无相关性;在30-49岁年龄段TRACP、CTX-1、BALP、OC各指标性别间不存在差异,50岁以后同年龄组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TRACP、CTX-1、BALP、OC是监测骨代谢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尤其对女性骨质疏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标志物 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骨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腰椎 骨密度 性别 年龄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与骨密度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洵 石晓明 +3 位作者 谭思洁 赵楠楠 林青华 李淑荣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以期通过血生化指标了解冠心病患者的骨组织代谢状况。方法:30名女性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服用L型钙通道阻滞药被分为服药组(13人)和未服药组(17人)。在12周的运动康复...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以期通过血生化指标了解冠心病患者的骨组织代谢状况。方法:30名女性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服用L型钙通道阻滞药被分为服药组(13人)和未服药组(17人)。在12周的运动康复程序的前、后测定受试者的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和双股骨和L2-L4的BMD,并建立和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两组受试者在运动康复前和运动康复后,血磷与双股骨和L2-L4的BMD均未见显著相关(P>0.05)。2)两组受试者在运动康复后血钙与L2-L4的BMD呈显著相关(P<0.05)。3)服药组在运动康复前和运动康复后,碱性磷酸酶与双股骨和L2-L4的BMD均未见显著相关(P>0.05)。4)未服药组碱性磷酸酶在运动康复后与L2-L4的BMD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运动康复后可以根据血钙的测定来推测冠心病患者的骨密度状况,而碱性磷酸酶则只能应用在未服用L型钙通道阻滞剂的受试者身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钙 血磷 碱性磷酸酶 骨密度 相关关系 冠心病患者 女性
下载PDF
金天格胶囊辅助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对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梁爽 王忠霞 +1 位作者 刘西哲 潘颖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金天格胶囊辅助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骨化三醇软胶囊,... 目的探讨金天格胶囊辅助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骨化三醇软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金天格胶囊,2组均治疗1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量表评分、血糖水平、骨密度和骨代谢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腰背疼痛、腰膝酸软、抽筋乏力、下肢疼痛和下肢痿弱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血糖指标较治疗前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L 1~4、股骨大转子、股骨颈及总髋部骨密度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碱性磷酸酶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血清骨钙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辅助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与单独骨化三醇软胶囊相比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骨密度,调节骨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糖尿病 金天格胶囊 骨密度 骨代谢 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血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