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owth Responses of Young Slash Pine (Pinus elliottii Engelm.) to N, P and K Fertilizers in Red-Yellow Soil in Jiangxi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CHENHONGJUN HUSHICAI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43-249,共7页
During 1991-1995,the growth responses of young slash pine to N,P and K fertilizers and rational rate and ration of fertilizer in yellow-red soil at Fengshushan Forest Farm Jiangxi Province were studied.N fertilizer de... During 1991-1995,the growth responses of young slash pine to N,P and K fertilizers and rational rate and ration of fertilizer in yellow-red soil at Fengshushan Forest Farm Jiangxi Province were studied.N fertilizer decreased the growth of slash pine,while P no only significanlty improved the increment of bottom diameter,height and crown diameter,but also caused earlier canopy closure of the stand.It also had a sustainable effect in the next two years.Slash pine had the most significant response to the treatment of 200 kg P2O5 ha^-1 ,in which tree height,bottom diameter and crown diameter(EW and SN) were increased by 22%,35%,20% and 18% i 1994,21%,25%,10% and 10% in 1995,respectively,compared to the control.Although there was no remarkable response to K fertilizer,good growth response to the application of 100 kg P2O5 plus 100 kg K2O ha^-1 existed and tree hieght ,bottom diameter and rown diameter(EW and SN ) were increased by 31%,14%,23% and 21%,respectively,in 1993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江西 松树 湿地松
下载PDF
中亚热带人工幼林土壤甲烷通量月动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崔莹莹 何露露 +4 位作者 肖好燕 邹秉章 王思荣 万晓华 黄志群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2期41-49,共9页
亚热带森林土壤是重要的大气甲烷(CH_(4))汇。本研究以中亚热带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土壤CH_(4)通量进行为期1年的野外原位观测,并探究其与环境因子、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人工幼... 亚热带森林土壤是重要的大气甲烷(CH_(4))汇。本研究以中亚热带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土壤CH_(4)通量进行为期1年的野外原位观测,并探究其与环境因子、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人工幼林土壤为甲烷汇,土壤CH_(4)月均吸收通量变化范围为10~75.6μg·m^(-2)·h^(-1)。土壤CH_(4)吸收通量呈显著的月动态,最高值出现在3月,最低值是5月。土壤含水率、林内气温和空气湿度是控制甲烷吸收的重要环境因子,能解释土壤CH_(4)月吸收通量变化的36.4%,土壤CH_(4)月吸收通量与土壤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与林内气温和空气湿度呈正相关关系。土壤pH值、土壤可溶性有机氮、铵态氮与土壤CH_(4)吸收通量为显著的正相关,能解释其变异的23%;土壤CH_(4)吸收通量与甲烷氧化菌(18∶1ω7c)浓度无显著的相关性。此外,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是影响甲烷氧化菌(18∶1ω7c)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证实了亚热带人工幼林具有重要的土壤甲烷吸收作用,土壤CH_(4)吸收通量主要受环境因子和土壤理化的影响(约占60%)。本研究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甲烷汇的估算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森林碳循环和固碳潜力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CH 4通量 温室气体 人工幼林 甲烷氧化菌
下载PDF
不同森林经营模式下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损失差异 被引量:1
3
作者 裴蕴 元晓春 +3 位作者 魏智华 杨智杰 胥超 陈仕东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2期33-40,共8页
由于幼林生态系统的典型脆弱性,其土壤有机碳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很容易损失,从而削弱了中国林业碳汇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全面量化不同经营模式下幼林地土壤碳在各个途径中的损失对于甄选高碳汇森林经营模式和精准提升幼林地固碳能... 由于幼林生态系统的典型脆弱性,其土壤有机碳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很容易损失,从而削弱了中国林业碳汇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全面量化不同经营模式下幼林地土壤碳在各个途径中的损失对于甄选高碳汇森林经营模式和精准提升幼林地固碳能力至关重要,然而相关研究十分缺乏。本研究选择由常绿阔叶次生林(次生林)及由其转换而来的米槠人工幼林、杉木人工幼林以及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人促更新)幼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各林地土壤有机碳在水土流失和异养呼吸中损失的量,并对比不同土层淋溶液中可溶性有机碳(DOC)浓度。结果发现人促更新幼林土壤通过径流和泥沙损失的碳量低至接近次生林的水平,仅分别为米槠和杉木人工幼林的18.6%和53.9%。米槠和杉木人工林通过径流和泥沙损失的碳量随降雨增加而显著增加,而次生林通过径流损失的碳量不受降雨影响。人促更新幼林和次生林土壤异养呼吸损失的碳量比米槠和杉木人工幼林高出26.2%~36.7%。次生林15 cm、30 cm和60 cm的土壤淋溶液DOC浓度均较低,而人促更新幼林和杉木人工幼林较高。观测期间,人促更新幼林土壤通过因水土流失和异养呼吸两个途径造成的总碳损失量与次生林相当,但是显著低于米槠和杉木人工幼林,仅分别为二者的26.2%和67.4%。本研究率先提出了人促更新经营土壤保碳能力强的证据,因而中国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巨大压力下宜大力推广人促更新经营。传统人工林经营过程中水土流失是造成幼林阶段土壤碳损失的主要原因,制定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有助于精准提升中国人工幼林地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营 碳汇 人促更新 人工幼林 土壤碳损失
下载PDF
施肥和透光抚育对红皮云杉幼龄人工林林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昊 邢鸿林 +2 位作者 唐国儒 袁天贺 杨玲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29,共9页
为解决云杉(Picea)属树种早期生长缓慢影响大径材用材林的培育周期,可通过合理施肥和抚育措施结合处理,促进树高生长和地径增加。以落叶松林下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10年生人工幼龄林木为研究对象,随机设置12块10 m×10 m的固... 为解决云杉(Picea)属树种早期生长缓慢影响大径材用材林的培育周期,可通过合理施肥和抚育措施结合处理,促进树高生长和地径增加。以落叶松林下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10年生人工幼龄林木为研究对象,随机设置12块10 m×10 m的固定样地,肥料类型选择氮(N-尿素)、氮磷(NP-尿素+过磷酸钙)、氮磷钾(NPK-尿素+过磷酸钙+磷酸钾)。设置2种施肥时间,1)生长季前中后期施肥。每年在生长季初(5月中旬)、中(7月中旬)、后期(8月中旬)施肥3次,连续重复施肥4 a;2)生长季前中末期施肥。每年在生长季初(5月中旬)、中(7月中旬)、末期(9月中旬)施肥3次,连续重复施肥4 a。透光抚育设置,施肥一个生长季后对上层落叶松林木进行生长伐,抚育后林分郁闭度为0.6。通过研究施肥和透光抚育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旨在开发促进红皮云杉幼树生长的施肥管理技术,以缩短幼龄林生长周期。施NPK肥促进红皮云杉幼树树高和地径生长的效果好于只施单一肥料或氮磷2种肥料的混合肥。生长季前中末期施加NPK肥处理的树高、地径年生长量比生长季前中后期施加NPK肥的处理分别高41.11%和49.81%。透光抚育后不同年份之间林木的树高年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地径年生长量差异显著,3个生长季后树高和地径的年生长量与抚育前相比差异不显著。生长季前中后期施肥结合透光抚育处理2个生长季后树高和地径的年生长量与对照差异显著,3个生长季后只有地径的年生长量与对照差异显著。生长季前中末期施氮磷钾肥处理(NPK2)结合透光抚育处理3个生长季后,地径年生长量分别高出对照和生长季前中后期施氮磷钾肥(NPK1)结合透光抚育的处理153.16%和10.31%。施肥与透光抚育结合处理可以提高红皮云杉地径的年生长量,在连续施肥4 a时达到显著水平,生长季前中末期施肥效果好于前中后期施肥。研究结果为解决林下造林红皮云杉人工林木幼龄期生长缓慢、缩短红皮云杉大径材用材林培育周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皮云杉 施肥 透光抚育 幼龄人工林 林木生长
下载PDF
红松人工幼龄林改建红松经济林技术措施
5
作者 李明泉 于晓野 +2 位作者 王聪慧 李秀红 李福强 《吉林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35-38,共4页
本文依据多年调查研究成果并结合吉林省红松人工林现状,提出红松人工幼龄林改建经济林的技术措施,为促进红松经济林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红松人工幼龄林 改建 经济林 技术
下载PDF
不同配方施肥对杉木人工林幼林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6
作者 赵铭 何功秀 +4 位作者 文仕知 及利 张盈 倪艳林 李智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8-148,共11页
【目的】生态化学计量法是探索耦合元素平衡和循环的有效工具(如氮、碳、和磷等),研究不同配方施肥对湖南会同杉木人工幼林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414”配方施肥为基准,... 【目的】生态化学计量法是探索耦合元素平衡和循环的有效工具(如氮、碳、和磷等),研究不同配方施肥对湖南会同杉木人工幼林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414”配方施肥为基准,在湖南省会同县生态站林场2年生杉木人工林内设置14个不同配方施肥处理,分别在施肥前、施肥12个月后采集0~10 cm表层土壤样品及杉木根、枝、叶样品,采用电位法测定土壤pH值,重铬酸钾加热法测定土壤、植物的有机碳含量,凯氏消煮法测定土壤、植物的全氮含量,钼锑抗比色法(HClO4—H2SO4)测定土壤、植物的全磷含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杉木人工林幼林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1)施肥明显改变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与CK相比,不同配方施肥处理土壤C含量无显著变化,土壤N、P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处理J(N3P2K2)和处理E(N2P2K2)分别观测到土壤N、P含量的最大值。2)配方施肥显著改变杉木幼龄林根、枝、叶化学计量特征。3)配方施肥后,土壤N∶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3),说明影响试验地土壤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是N;叶片、枝干N∶P变化区间分别为12.15~13.89、8.73~10.07,说明叶片、枝干生长也主要受N的影响。4)土壤C、N、P计量值对杉木人工林幼林的计量值具有一定影响,但对叶的影响相对较弱。5)处理J(N3P2K2)施肥效果最为显著,表层土壤及叶片的N含量分别比CK提高28.36%和5.58%,枝的N、P含量分别比CK提高11.00%和28.13%,根的N、P含量分别比CK提高53.86%和4.92%。【结论】适宜的配方施肥能显著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林木对肥料的利用效率。基于“3414”试验,可知土壤,叶片,枝干和根系全氮均高于CK,氮是限制该试验地杉木人工林幼林林木生长及土壤生产力的因子之一。每株杉木幼树施用150 g氮肥、100 g磷肥、100 g钾肥的配方施肥模式(处理J)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方施肥 生态化学计量 杉木人工林幼林 推荐施肥 土壤理化性质 林木器官 3414试验
下载PDF
亚热带丘陵茶园间作白三叶草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86
7
作者 宋同清 王克林 +4 位作者 彭晚霞 王久荣 肖润林 曾馥平 汤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647-3655,共9页
在亚热带丘陵区1a生幼龄茶园通过连续4a的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茶园间作白三叶草的生态效应,结果发现:茶园间作白三叶草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全N、水解N的含量、K的活性、蚯蚓的数量和生物量,消耗了部分有效P... 在亚热带丘陵区1a生幼龄茶园通过连续4a的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茶园间作白三叶草的生态效应,结果发现:茶园间作白三叶草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全N、水解N的含量、K的活性、蚯蚓的数量和生物量,消耗了部分有效P;增加了土壤关键层次(0—20cm)和关键时期(4~6月)的水分含量,延缓和缩短了夏季高温干旱与秋季持续干旱时间;获得了土壤降温时增温、保温与升温时降温的双向动态调控效果,增加了同一层次土壤温度的稳定性,延缓了高温和低温的出现时间,缩短了过度高温时间,减少了高温对茶树生长产生的影响;抑制了杂草生长,增加了天敌的种类和种群数量,减少了虫害发生率。从而形成了立地环境.茶树.伴生生物群落系统自我调节的动态平衡,促进了茶树生长,改善了茶叶品质,显著增加了茶叶产量。与清耕茶园相比,茶园间作白三叶草后,春秋茶的酚氨比分别下降了17.10%和30.90%,产量提高了3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龄茶园 间作白三叶草 生态效应
下载PDF
油茶高产栽培系列技术研究——配方施肥试验 被引量:99
8
作者 陈永忠 彭邵锋 +3 位作者 王湘南 杨小胡 贺军辉 王德斌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0-655,共6页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成林和幼林为材料,通过随机区组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油茶优良无性系成林和幼林产果量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油茶成林对产果量最大的影响因子是施肥总量,其次是微量元素肥、施肥频率和施肥配比;较合理...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成林和幼林为材料,通过随机区组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油茶优良无性系成林和幼林产果量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油茶成林对产果量最大的影响因子是施肥总量,其次是微量元素肥、施肥频率和施肥配比;较合理的施肥配比组合应为:施肥总量(200 kg.hm-2)+微量元素肥(Zn 10 g.株-1)+施肥频率(连续3年施肥)+施肥配比(5∶1∶5),增产幅度可达58.69%。油茶成林鲜果出籽率最大影响因子是微量元素肥、其次是施肥总量,施肥配比和施肥频率;而每500 g鲜果数最大影响因子是施肥配比、其次是微量元素肥、施肥频率和施肥总量等因子;油茶优良无性系新造幼林施肥也能明显提高油茶单株产果量,其中以间年施肥、每年施肥量为N∶P2O5∶K2O为2∶1∶2;平均单株产果量达1.16 kg,比对照增产136.4%。增施磷肥能明显促进油茶幼林早期挂果。配方施肥对油茶幼林鲜果出籽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优良无性系 高产栽培 配方施肥 正交试验 成林 幼林
下载PDF
幼龄胶园间种土壤肥力及土壤酶活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吴志祥 谢贵水 +3 位作者 杨川 周兆德 陈俊明 赖华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对幼龄胶园间种香蕉、葛藤对胶园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为科学管理胶园土壤、充分利用林下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7~8月栽植的两个相邻橡胶林段,2008年4月分别在其胶行中间种香蕉、葛藤,同时设无... 【目的】对幼龄胶园间种香蕉、葛藤对胶园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为科学管理胶园土壤、充分利用林下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7~8月栽植的两个相邻橡胶林段,2008年4月分别在其胶行中间种香蕉、葛藤,同时设无间种作对照。2008年7月~2010年1月分7次采集胶园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分析。【结果】幼龄胶园问种香蕉和葛藤均可提高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但以间种香蕉的效应最明显;幼龄胶园问种可提高胶园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其活性大小依次为间种葛藤〉间种香蕉〉无间种;幼龄胶园间种可提高胶园土壤纤维素酶、蔗糖酶酶活性,其活性大小依次为间种香蕉〉间种葛藤〉无间种。幼龄胶园间种葛藤可提高胶园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但间种香蕉则降低这两种酶活性。【结论】幼龄胶园间种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胶园微环境。有条件的地区,应大力发展幼龄胶园问种农作物或其他经济作物,以增加胶农非胶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龄胶园 间种 土壤肥力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幼龄胶园间种对土壤微生物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吴志祥 谢贵水 +3 位作者 杨川 陈帮乾 陈俊明 赖华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25-1329,共5页
【目的】对幼龄胶园间种香蕉、葛藤后胶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微生物作用进行对比研究,为充分利用幼龄胶园林下资源、科学管理胶园土壤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海南省儋州市橡胶主栽区两个相邻的幼龄橡胶林段,分别在其胶行中间种香蕉、葛... 【目的】对幼龄胶园间种香蕉、葛藤后胶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微生物作用进行对比研究,为充分利用幼龄胶园林下资源、科学管理胶园土壤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海南省儋州市橡胶主栽区两个相邻的幼龄橡胶林段,分别在其胶行中间种香蕉、葛藤,同时设无间种作对照。按季共分7次采集胶园土壤样品,对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作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相比无间种处理,幼龄胶园间种处理均能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促进土壤硝化作用,间种葛藤能促进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间种香蕉促进土壤微生物氨化作用最明显,其他微生物作用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幼龄胶园间种能改善胶园土壤微环境,可大力发展幼龄胶园间种农作物或其他经济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龄胶园 间种 土壤微生物作用
下载PDF
不同套种模式油茶幼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 被引量:54
11
作者 李纪元 肖青 +2 位作者 李辛雷 李锦明 鲁仪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7-172,共6页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interplantation models on the soil and water losses of young tea oil plantations(Camellia oleifera),the soil and water losses of pure tea oil plantation;tea oil + big gr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interplantation models on the soil and water losses of young tea oil plantations(Camellia oleifera),the soil and water losses of pure tea oil plantation;tea oil + big green bean(Phaseolus aureua);tea oil + peanut(Arachis hypogaea)were investigated for a whole year in Xinyu,located in the central Jiangxi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faced runoff ranged from 102.03~157.29 t·hm-2a-1 with the average of 136.16 t ·hm-2a-1.The less value was observed in the inter-cropped plantation with peanut,and the runoff values from the pure plantation was very similar to that from the inter-cropped plantation with big green bean,and both were greater by 46.21% and 54.17%,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e inter-cropped stand with peanut.The soil erosion was 139.9~341.3 t·km-2a-1 with the average of 239.9 t·km-2a-1,and the values from the inter-cropped plantations with big green bean and peanut increased by 143.96% and 70.40%,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e pure oil stand.The soil erosion in the 3 type stands was all mild.The nutrient loss ranked from great to small value as the following:Ca 4.645 3 kg·hm-2a-1,K 1.402 6 kg·hm-2a-1,Mg 0.265 1 kg·hm-2a-1,P 0.042 6 kg·hm-2a-1,N 0.039 1 kg·hm-2a-1.The loss in the first half year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second half year,regardless inter-cropped or not.The peak value appeared between March and June.The losses of N,P,and K in the inter-cropped plantation with the big green bean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inter-cropped stand with peanut.The loss of K in the inter-cropped stand with peanut was almost the same as the pure plantation,however,the losses of N and P in the inter-cropped stand with peanut were less by 50 percent than that in the pure pla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幼林 套种模式 地表径流 土壤侵蚀 养分损耗
下载PDF
南亚热带3种阔叶树种人工幼龄纯林及其混交林碳贮量比较 被引量:24
12
作者 明安刚 刘世荣 +5 位作者 农友 蔡道雄 贾宏炎 黄德卫 王群能 农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0-188,共9页
如何通过优化造林模式来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已受到广泛关注。以南亚热带8年生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纯林(PE)、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纯林(PC)、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纯林(PM)及格木×红锥×米老排混交林... 如何通过优化造林模式来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已受到广泛关注。以南亚热带8年生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纯林(PE)、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纯林(PC)、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纯林(PM)及格木×红锥×米老排混交林(MECM)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格木、红锥和米老排不同器官平均碳含量分别为512.4—561.7 g/kg,474.2—553.4 g/kg和512.8—556.3 g/kg。相同树种不同器官之间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各器官碳含量的平均值大小顺序为格木(539.3 g/kg)>米老排(532.7 g/kg)>红锥(515.3 g/kg)。不同林分间,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碳含量均以米老排纯林最高,混交林(MECM)居次,红锥纯林和格木纯林最低;不同林分之间的土壤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0—10cm,10—30cm,30—50cm和50—100cm土壤碳含量均以米老排纯林最高,红锥纯林居次,格木纯林和混交林(MECM)土壤碳含量最低。生态系统碳贮量大小顺序为米老排(308.0 t/hm2)>混交林(182.8 t/hm2)>红锥纯林(180.2 t/hm2)>格木纯林(135.2 t/hm2),相同组分不同林分间以及相同林分的不同组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混交林与红锥纯林间碳贮量总量无显著差异(P>0.05)。造林模式对人工林碳贮量及其分配有显著影响,营建混交林有利于红锥和格木地上碳的累积,不利于土壤碳的固定,而营建纯林既有利于米老排生物量碳的吸收,也有利于土壤碳的固定。因而,对碳汇林造林模式的选择,应根据树种固碳特性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 红锥 米老排 人工幼林 造林模式 碳贮量
下载PDF
亚热带丘陵茶园间作白三叶的土壤环境调控效果 被引量:29
13
作者 宋同清 肖润林 +3 位作者 彭晚霞 王久荣 李盛华 刘小飞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1-285,共5页
在亚热带丘陵区1年生幼龄茶园通过连续4年间作白三叶大田试验,研究了其对茶园土壤环境及茶叶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间作白三叶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全氮、水解氮的含量及钾的活性,消耗了部分有效磷... 在亚热带丘陵区1年生幼龄茶园通过连续4年间作白三叶大田试验,研究了其对茶园土壤环境及茶叶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间作白三叶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全氮、水解氮的含量及钾的活性,消耗了部分有效磷;增加了土壤关键层次(0~20cm)和关键时期(4~6月)的水分含量,延缓和缩短了夏季高温干旱与秋季持续干旱时间;获得了土壤降温时增温、保温与升温时降温的双向动态调控效果.增加了同一层次土壤温度的稳定性,延缓了高温和低温的出现时间,缩短了过度高温时间。从而促进了茶树生长,改善了茶叶品质,显著增加了茶叶产量。与清耕茶园相比,茶园间作白三叶后,春秋茶的酚氨比分别下降了17.10%和30.90%,产量提高了3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龄茶园 间作白三叶 土壤环境 品质产量
下载PDF
南亚热带格木、马尾松幼龄人工纯林及其混交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 被引量:42
14
作者 罗达 史作民 +4 位作者 王卫霞 刘世荣 卢立华 明安刚 于浩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6051-6059,共9页
研究比较了南亚热带6年生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龄人工纯林及马尾松与格木混交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依次为马尾松-格木混交林(137.75 t/hm2)>格木纯林(134.0... 研究比较了南亚热带6年生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龄人工纯林及马尾松与格木混交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依次为马尾松-格木混交林(137.75 t/hm2)>格木纯林(134.07 t/hm2)>马尾松纯林(131.10 t/hm2),总氮储量则为格木纯林(10.19 t/hm2)>马尾松-格木混交林(8.68 t/hm2)>马尾松纯林(7.01 t/hm2)。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库空间分布基本一致,绝大部分储存于0—100 cm土壤层,平均占生态系统总储量的81.49%和96.91%,其次为乔木层(分别占17.52%和2.69%),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所占比例最小。林地土壤碳主要集中于表土层,其中0—30 cm土层平均碳储量为52.52 t/hm2,占土壤总碳储量(0—100 cm)的47.99%,土壤氮的分布则无明显规律。相比于纯林,与固氮树种混交的营林方式表现出更大的碳储存能力。3种幼龄人工林生态系统较低的地上与地下部分碳氮分配比,表明其仍具有较强的碳氮固持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储量 幼龄林 固氮树种 人工林经营 南亚热带
下载PDF
水曲柳幼林适生立地条件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范志强 沈海龙 +2 位作者 王庆成 王政权 张彦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8-43,共6页
在帽儿山地区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水曲柳人工幼林生长指标进行标准地调查 ,并运用数量化方法研究了影响水曲柳人工林生长的立地因子。结果表明 :影响水曲柳人工林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依次为坡位、土壤A层厚、坡向和坡度 ,其中坡位为主导因... 在帽儿山地区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水曲柳人工幼林生长指标进行标准地调查 ,并运用数量化方法研究了影响水曲柳人工林生长的立地因子。结果表明 :影响水曲柳人工林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依次为坡位、土壤A层厚、坡向和坡度 ,其中坡位为主导因子。水曲柳人工林在中上坡位生长最好 ,在下坡位生长差。根据立地因子划分了 34个立地类型。此外对不同立地类型的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幼林 适生立地条件
下载PDF
幼龄胶园行间间种甘蔗的生态与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贺军军 姚艳丽 +3 位作者 罗萍 马德勇 程儒雄 张华林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100,共5页
通过幼龄胶园间种甘蔗对土壤肥力特性、胶树生长及经济收益的研究,分析间种甘蔗对胶园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发现,幼龄胶园间种甘蔗对土壤温、湿度影响不大,但降低了土壤p H值、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含量,其中速效钾含量降低幅度最... 通过幼龄胶园间种甘蔗对土壤肥力特性、胶树生长及经济收益的研究,分析间种甘蔗对胶园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发现,幼龄胶园间种甘蔗对土壤温、湿度影响不大,但降低了土壤p H值、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含量,其中速效钾含量降低幅度最大,从而对橡胶树增粗有一定的影响;从产出方面来看,间种甘蔗可净增加13 695元/hm2的经济收益,而不间种则需要支出除草费用1 275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龄胶园 间种 甘蔗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紫椴人工幼林适生立地条件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国珍 陈立新 陈祥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6-59,共4页
文章用标准地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相同年龄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混交类型紫椴人工幼林生长的特点。结果表明:紫椴人工林坡上和坡下生长较差,在山中部立地条件下生长较好,在坡度为6~25°范围内对紫椴幼林生长影响不明显;土壤A层... 文章用标准地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相同年龄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混交类型紫椴人工幼林生长的特点。结果表明:紫椴人工林坡上和坡下生长较差,在山中部立地条件下生长较好,在坡度为6~25°范围内对紫椴幼林生长影响不明显;土壤A层厚与幼林生长有密切关系;在三个混交类型中落椴混交比红椴混交和云椴混交效果好。在造林时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和混交类型对紫椴幼林生长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椴 幼林 立地 混交类型
下载PDF
覆盖与间作对亚热带丘陵茶园生态的综合调控效果 被引量:35
18
作者 彭晚霞 宋同清 +4 位作者 邹冬生 王克林 曾馥平 肖孔操 肖润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370-2378,共9页
【目的】研究覆盖稻草与间作白三叶草对亚热带丘陵幼龄茶园的生态综合调控效果及对茶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常规管理茶园(清耕茶园)为对照,连续4a进行大田对比试验,并采用DPS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两种生物... 【目的】研究覆盖稻草与间作白三叶草对亚热带丘陵幼龄茶园的生态综合调控效果及对茶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常规管理茶园(清耕茶园)为对照,连续4a进行大田对比试验,并采用DPS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两种生物措施均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了土壤养分的供应状况,提高了茶树土壤关键层次(0~20cm)和关键时期(4~6月)的水分含量,获得了不同观察时刻、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多种调控效果,延缓和缩短了高温和干旱时间,抑制了杂草的生长,增加了天敌的种类和种群数量,减少了虫害发生率,促进了蚯蚓的生长,使茶树-立地环境-伴生生物群落处于良好的自我动态调节状态。【结论】两种生物措施综合调控了茶园生态环境,改善了茶叶品质,显著增加了茶叶产量,间作白三叶草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龄茶园 覆盖稻草 间作白三叶草 生态综合调控
下载PDF
第2代杉木幼林生态系统水化学特征 被引量:64
19
作者 田大伦 项文化 杨晚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59-865,共7页
对第 2代杉木幼林生态系统的降雨、穿透水、茎流、地表和地下径流等水文过程中 N、P、K、Ca、Mg、Cu、Fe、Zn和 Mn9种养分元素含量进行了连续 5 a的测定 ,结果表明 :降雨通过林冠后其化学特性发生明显变化 ,p H值出现酸化现象 ,穿透水中... 对第 2代杉木幼林生态系统的降雨、穿透水、茎流、地表和地下径流等水文过程中 N、P、K、Ca、Mg、Cu、Fe、Zn和 Mn9种养分元素含量进行了连续 5 a的测定 ,结果表明 :降雨通过林冠后其化学特性发生明显变化 ,p H值出现酸化现象 ,穿透水中 Zn和 Org-N为负淋溶 ,其余各元素浓度有所增加。树干茎流的富集作用比穿透水强 ,其中 Zn为负 ,其它元素的浓度均比林外降雨的高。地表径流中 Zn>Org-N>NO3 -N,与降雨中含量相比较为淋失迁移型 ,Ca>K>Cu>Mg>P>NH4 -N>Mn>Fe为内贮型 ,p H值增大。地下径流中 Zn>Org-N>NH4 -N>K>Mn为淋失迁移型、Ca>Mg>Cu>NO3 -N>P>Fe为内贮型。该系统的水循环中 Ca>Mg>Fe>P为净损失、Zn>K>Org-N>NH4 -N>Mn>NO3 -N>Cu为净积累 ,与第 1代杉木林相比 ,第 2代杉木幼林水化学过滤与吸贮功能较差 ,系统稳定性也较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含量 降雨 穿透水 径流 第2代杉木幼林 生态系统 水化学特征
下载PDF
覆盖与间作对亚热带丘陵区茶园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20
作者 沈程文 肖润林 +3 位作者 徐华勤 夏艳君 任全 黄瑶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1-144,共4页
在亚热带丘陵区红壤幼龄茶园经过4年稻草覆盖及间作三叶草田间小区试验,对土壤剖面分析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及间作三叶草均能明显增加土壤表层有机C、碱解N、有效P.增加土壤微生物量C、N、P。剖面中土壤有机C、微生物量C、全N、碱解N... 在亚热带丘陵区红壤幼龄茶园经过4年稻草覆盖及间作三叶草田间小区试验,对土壤剖面分析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及间作三叶草均能明显增加土壤表层有机C、碱解N、有效P.增加土壤微生物量C、N、P。剖面中土壤有机C、微生物量C、全N、碱解N、土壤微生物量N、全P、有效P、微生物量P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稻草覆盖影响到40cm土层左右,阃作白三叶草影响到20cm左右。0~20cm土层微生物量C/有机CT2〉T3〉T1,3个处理微生物量N/全N在1.02~2.74之间,微生物量P和全P比值在2.27~13.1之间。亚热带丘陵区红壤幼龄茶园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C、碱解N、微生物量N、有效P、微生物量P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全N、全P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龄茶园 稻草覆盖 间作白三叶 土壤微生物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