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Radish Alternaria Leaf Spot, Black Rot, Soft Rot, Virus Disease and Hollowness
1
作者 Wei Lingling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8年第3期8-11,共4页
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radish alternaria leaf spot, black rot, soft rot, virus disease and hollowness are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thod is proposed from... 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radish alternaria leaf spot, black rot, soft rot, virus disease and hollowness are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thod is proposed from two aspects of agricultural control and chemical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SH alternaria leaf spot Black rot Soft rot Virus disease HOLLOWNESS IDENTIFICATION Control method
下载PDF
Study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hogen of Pistacia vera Leaf Brown Spot
2
作者 杨书宇 苏淑钗 +2 位作者 樊桂敏 陈志刚 冷平生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1年第4期13-17,共5页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study the occurrence rule of Pistacia vera leaf brown spot an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ts pathogen.[Method] The occurrence rule of P.vera leaf brown spot was investigated in fie...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study the occurrence rule of Pistacia vera leaf brown spot an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ts pathogen.[Method] The occurrence rule of P.vera leaf brown spot was investigated in field.A fungus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the diseased tissue of P.vera,its cultural trait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observed in indoor experiment,and the classification status was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its morphology.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n mycelial growth of the pathogen,as well a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humidity on spore germination of the pathogen were also studied.[Result] P.vera leaf brown spot was a fungal disease,which mainly infected the leaves and fruits of P.vera,causing leaf spot and blight.The disease had serious incidence in introduction place of P.vera in China.The fungal disease was identified to be Alternaria alternaria,the appropriate temperature for mycelial growth was 20-25 ℃,the appropriate temperature for spore germination was 25-30 ℃,and the appropriate relative humidity was over 95%.[Conclusion] Late spring and early summer,as well as late summer and early autumn are two peak periods for incidence of the disease,continuous rain in summer is the decisive condition for the infection and outbreak of P.vera leaf brown sp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stacia vera leaf brown spot alternaria alternaria Incidence rule China
下载PDF
新疆瓜类由链格孢霉(Alternaria)侵染所致两类叶斑病的纪录及鉴别 被引量:5
3
作者 贾菊生 李新辉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48-351,共4页
纪录了新疆瓜类作物由真菌Alternaria侵染所致的两类叶斑型的病害。一类鉴定为系由A cucumerina(Ell.etHv )Elliott侵染引起的黑轮斑病 ,另一类鉴定为系由A .cucurbitaeLetendreetRoum侵染引起的褐轮斑病。将两类叶斑病感染的症状及其... 纪录了新疆瓜类作物由真菌Alternaria侵染所致的两类叶斑型的病害。一类鉴定为系由A cucumerina(Ell.etHv )Elliott侵染引起的黑轮斑病 ,另一类鉴定为系由A .cucurbitaeLetendreetRoum侵染引起的褐轮斑病。将两类叶斑病感染的症状及其致病原均分别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区分并给予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链格孢霉 叶斑病 鉴别 瓜类作物 黑轮斑病 褐轮斑病 症状 病原
下载PDF
纳米杀菌剂对苹果叶部病害的田间药效评价
4
作者 柳建伟 史广亮 +5 位作者 魏江文 李金峰 韩菊红 李青梅 赵智慧 姜延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160-2164,共5页
为明确纳米杀菌剂对2种苹果叶部病害的防治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系统评价了几种纳米杀菌剂和同种常规杀菌剂以相同有效成分含量施药对苹果黑星病和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纳米杀菌剂15%苯甲·吡唑酯ME对苹果黑星病的... 为明确纳米杀菌剂对2种苹果叶部病害的防治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系统评价了几种纳米杀菌剂和同种常规杀菌剂以相同有效成分含量施药对苹果黑星病和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纳米杀菌剂15%苯甲·吡唑酯ME对苹果黑星病的防治效果最好,第7次药后15、30 d防治效果分别为83.58%和59.37%,较常规杀菌剂提高。纳米杀菌剂7%多抗·戊唑醇ME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最高,第7次药后15、30 d防治效果分别为97.07%和74.56%,较常规杀菌剂高。因此,在以相同有效成分含量施药时,纳米杀菌剂对2种苹果叶部病害的防治效果总体优于常规杀菌剂,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杀菌剂 苹果黑星病 苹果斑点落叶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苹果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杀菌剂筛选
5
作者 柴兆霞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36-40,共5页
苹果叶斑病是苹果树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在苹果产区发生普遍且致病力较强,造成苹果树大量落叶,对苹果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鉴定研究区苹果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筛选出有效杀菌剂,本研究对苹果发病叶片上的病原菌进行了离体培... 苹果叶斑病是苹果树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在苹果产区发生普遍且致病力较强,造成苹果树大量落叶,对苹果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鉴定研究区苹果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筛选出有效杀菌剂,本研究对苹果发病叶片上的病原菌进行了离体培养、纯化并测定其致病性,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带毒介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该病原真菌对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3%戊唑醇悬浮剂等4种药剂的抑菌率和敏感性。结果表明,引起该地区的苹果叶斑病的病原菌是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4种化学药剂对病原菌均有抑制效果,4种药剂中EC_(50)值最小的为45%咪鲜胺水乳剂,其EC_(50)值为0.521 5 mg·L^(-1);最大的为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其EC_(50)值为1 080.19 mg·L^(-1);4种药剂相同浓度下抑菌率最高的为45%咪鲜胺水乳剂,最低的为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稀释2 000倍时抑菌率分别为82.76%和58.26%。因此,由链格孢引起的苹果叶斑病防治可优先选45%咪鲜胺水乳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叶斑病 链格孢 病原鉴定 杀菌剂筛选
下载PDF
莴笋链格孢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室内生防菌剂筛选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启寒 何剑鹏 +4 位作者 张晓阳 李庚花 刘冰 熊桂红 蒋军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5-403,共9页
【目的】明确江西省南昌市郊区莴笋链格孢叶斑病病原菌种类,筛选出能有效防治该病害的生防菌剂。【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莴笋链格孢叶斑病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选择代表性菌株WS1作为供试菌株进行孢子悬浮液刺伤接种,再对接种发病的病... 【目的】明确江西省南昌市郊区莴笋链格孢叶斑病病原菌种类,筛选出能有效防治该病害的生防菌剂。【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莴笋链格孢叶斑病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选择代表性菌株WS1作为供试菌株进行孢子悬浮液刺伤接种,再对接种发病的病斑进行病原菌再分离,以完成柯赫氏法则验证,最后对分离所得病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采用真核生物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rDNA-ITS以及过敏原基因Alt a1分别对病原菌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使用BLAST软件,在GenBank中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并利用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以对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8种常见市售生防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抑菌效果。【结果】共分离获得23个培养性状一致的链格孢菌株,其对莴笋叶片均具有致病性。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圆形,中间灰褐色,边缘白色,菌丝体茂密呈绒状,后期正面中央颜色加深成暗青褐色,背面呈黑褐色,菌落平均生长速度10.86 mm/d。分生孢子倒棍棒形或椭圆形,淡褐色至褐色,具0~6个横隔、0~3个纵隔和0~2个斜隔,孢身大小14.60~40.09μm×6.61~14.44μm。短喙柱状或锥形,淡褐色,大小1.84~8.29μm×2.60~4.35μm。分生孢子链生于分生孢子梗上,主链一般不超过10个孢子,支链不超过5个孢子。其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与文献中对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的描述相吻合。测定的rDNA-ITS和Alt a1基因的序列长度分别为570 bp和472 bp,序列登录号分别为OP161641和OP185144,与GenBank中交链格孢对应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并在系统发育树上处于同一个分支且支持率为99%。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将此病原菌鉴定为交链格孢(A.alternata)。在室内生防菌剂筛选试验中,地衣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的抑菌率均高于63%,其中地衣芽孢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抑菌效果突出,抑菌率分别高达75.42%和72.74%。【结论】确定江西省南昌市郊区莴笋链格孢叶斑病的病原菌为交链格孢(A.alternata),地衣芽孢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可作为下一步莴笋链格孢叶斑病田间防效试验的候选生防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笋链格孢叶斑病 病原鉴定 交链格孢 生防菌剂筛选
下载PDF
公牛链霉菌JPD-1可湿性粉剂的研制及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效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小伟 李兴昱 薛应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5-365,共11页
以公牛链霉菌Streptomyces tauricus JPD-1为研究对象,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 f.sp.mali作为靶标菌,采用混料设计试验对载体、分散剂、湿润剂、紫色保护剂进行筛选,确定了公牛链霉菌JPD-1可湿性粉剂的最佳配方:载体为硅... 以公牛链霉菌Streptomyces tauricus JPD-1为研究对象,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 f.sp.mali作为靶标菌,采用混料设计试验对载体、分散剂、湿润剂、紫色保护剂进行筛选,确定了公牛链霉菌JPD-1可湿性粉剂的最佳配方:载体为硅藻土,母粉89%,分散剂羧甲基纤维素钠4%,润湿剂十二烷基磺酸钠6%,紫外保护剂羧甲基纤维素钠1%。按照此配方研制出了白色粉末状的公牛链霉菌JPD-1可湿性粉剂。质量标准测定和室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该可湿性粉剂孢子含量为2.18×10^(8)cfu/g,杂菌率2.45%,pH 5.8,细度91.95%,干燥减量4.81%,润湿时间15.4 s,悬浮率79.67%,在25℃室温下贮藏100 d芽胞存活率为70.15%;4℃条件下贮藏100d芽胞存活率为80.41%;其对斑点落叶病菌孢子萌发的最小抑菌浓度在25~50 mg/mL,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84.42%,结果表明公牛链霉菌JPD-1可湿性粉剂是一种具有较好生物防治潜力的生防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牛链霉菌JPD-1 苹果斑点落叶病 可湿性粉剂 防效
下载PDF
青海省民和县青贮玉米叶斑病及其病原调查初报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杰 王海春 +4 位作者 祁鹤兴 刘欣悦 常建萍 杜雪花 芦光新 《植物医学》 2023年第1期44-49,共6页
为调查青海省民和县玉米叶斑病病原菌种类,从该地区玉米种植地采集具有典型叶斑病症状的玉米病叶,通过叶斑病症状观察分类,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并从分离的菌株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青海省民和县玉米种植地... 为调查青海省民和县玉米叶斑病病原菌种类,从该地区玉米种植地采集具有典型叶斑病症状的玉米病叶,通过叶斑病症状观察分类,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并从分离的菌株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青海省民和县玉米种植地玉米叶斑病症状主要分为3类,第1类病斑不规则,较大,呈现褐黄色;第2类病斑呈长条形,中央部分呈现黄褐色,边缘是紫褐色或深褐色,有2~3层同心轮纹,且能侵染叶脉部分;第3类病斑呈长方形或菱形,病斑较大.共分离到14株菌株,经rDNA-ITS序列分析发现,引起玉米叶斑病的病原菌分别为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burnsii、细级链格孢(A.tenuissima)、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和F.longifundum.引起青海省民和县玉米叶斑病的病原菌分别隶属于2属6种,病原菌主要为链格孢属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叶斑病 链格孢属病原菌 RDNA-ITS序列分析
下载PDF
油茶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1
9
作者 廖凯 郝亚伦 +3 位作者 金晨钟 郭开发 郭军 陈苗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68-71,76,共5页
为了明确湖南丘陵地区油茶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从双峰县油茶基地采集了7份油茶叶斑病病叶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中分离纯化获得3株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检测,证实该地区油茶叶斑病的病原菌为交链格孢Alternari... 为了明确湖南丘陵地区油茶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从双峰县油茶基地采集了7份油茶叶斑病病叶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中分离纯化获得3株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检测,证实该地区油茶叶斑病的病原菌为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通过带毒介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该病原真菌对6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6种化学药剂的EC_(50)值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己唑醇悬浮剂>43%戊唑醇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5%咪鲜胺水乳剂,后面4种化学药剂对油茶叶斑病病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油茶叶斑病病原菌对45%咪鲜胺水乳剂最为敏感,其EC_(50)值为0.5215 mg/L;对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最不敏感,其EC_(50)值为9021.94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叶斑病 病原菌鉴定 交链格孢 室内毒力测定 湖南丘陵地区
下载PDF
青贮玉米链格孢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室内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伟丽 马桂花 +2 位作者 常建萍 邹海涛 祁鹤兴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第2期6-11,共6页
为了解青贮玉米链格孢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防治该病害的有效杀菌剂,本研究测定了9种碳源和7种氮源对交链格孢、芸薹链格孢、致密链格孢、极细链格孢和茄链格孢5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及7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 为了解青贮玉米链格孢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防治该病害的有效杀菌剂,本研究测定了9种碳源和7种氮源对交链格孢、芸薹链格孢、致密链格孢、极细链格孢和茄链格孢5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及7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供试碳源中淀粉、麦芽糖和葡聚糖对5种链格孢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供试氮源中蛋白胨、酵母提取物和牛肉膏对5种链格孢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室内防治药剂试验中,45%咪鲜胺水乳剂和40%氟硅唑乳油对5种病原菌表现出很强的抑制作用,EC50在0.527~5.092 mg/L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链格孢叶斑病菌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下载PDF
油茶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室内毒力测定
11
作者 廖凯 郝亚伦 +3 位作者 金晨钟 郭开发 郭军 陈苗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3年第2期36-41,共6页
为了明确湖南丘陵地区油茶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从双峰县油茶基地采集了7份油茶叶斑病病叶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中分离纯化获得3株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检测,证实该地区油茶叶斑病的病原菌为交链格孢Alternari... 为了明确湖南丘陵地区油茶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从双峰县油茶基地采集了7份油茶叶斑病病叶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中分离纯化获得3株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检测,证实该地区油茶叶斑病的病原菌为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通过带毒介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该病原真菌对6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6种化学药剂的EC_(50)值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己唑醇悬浮剂>43%戊唑醇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5%咪鲜胺水乳剂,后面4种化学药剂对油茶叶斑病病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油茶叶斑病病原菌对45%咪鲜胺水乳剂最为敏感,其EC_(50)值为0.52150 mg/L;对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最不敏感,其EC_(50)值为9021.94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叶斑病 病原菌鉴定 交链格孢 室内毒力测定 湖南丘陵地区
下载PDF
金银花内生叶斑病菌拮抗菌分离鉴定及生防效果测定
12
作者 吴小云 何朋杰 +1 位作者 罗喜燕 崔文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958-2968,共11页
【目的】从金银花叶片中筛选获得对金银花叶斑病病原菌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旨在为金银花叶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合适的菌种资源,为金银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方法】以金银花叶片为材料,利用梯度稀释涂板法分离并纯化内... 【目的】从金银花叶片中筛选获得对金银花叶斑病病原菌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旨在为金银花叶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合适的菌种资源,为金银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方法】以金银花叶片为材料,利用梯度稀释涂板法分离并纯化内生芽孢杆菌;采用牛津杯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对金银花叶斑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离心管温浴试验评估拮抗菌株对叶斑病菌形态的影响;通过牛津杯平板对峙试验检测拮抗菌株脂肽类抗生素粗提液对叶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温室盆栽试验评估拮抗菌株对金银花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拮抗菌株的抑菌谱。【结果】从金银花叶片中共分离得到120株内生芽孢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获得4株对金银花叶斑病病原菌具有较好抑制效果的拮抗菌株,4株菌株对金银花叶斑病菌的拮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随机选取菌株HC-14开展后续研究。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菌株HC-14对金银花叶斑病菌具有良好的拮抗效果,其抑菌率为49.38%。离心管温浴试验结果,菌株HC-14的上清液对金银花叶斑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牛津杯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菌株HC-14的脂肽类抗生素粗提液对金银花叶斑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抑菌率为11.44%。盆栽试验结果,喷施接种菌株HC-14发酵液后第21 d,预防组、治疗组和保护组的病情指数分别仅为6.94、6.35和4.21,防治效果依次为76.62%、78.59%和85.79%。结合菌落形态、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菌株HC-14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HC-14抑菌谱测定结果,菌株HC-14除对青枯劳尔氏菌无抑菌效果外,对10种常见的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枯草芽孢杆菌菌株HC-14的抑菌谱较广,具有开发为金银花叶斑病生防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叶斑病 链格孢菌 枯草芽孢杆菌 共培养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环境条件对棉花轮纹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莎 张文蔚 +2 位作者 齐放军 司宁 简桂良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2-475,共4页
为了明确影响棉花轮纹斑病发生和流行的因素,对棉花轮纹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营养条件、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分生孢子在不同营养条件下萌发率存在显著差异,在SDAY培养液中萌发速度快,萌发率最高;光照对病... 为了明确影响棉花轮纹斑病发生和流行的因素,对棉花轮纹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营养条件、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分生孢子在不同营养条件下萌发率存在显著差异,在SDAY培养液中萌发速度快,萌发率最高;光照对病原分生孢子萌发有显著影响,黑暗处理更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分生孢子萌发对温湿度的要求较高,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30℃;空气相对湿度越高分生孢子萌发率越高,在水滴中萌发最好;不同棉花品种叶片研磨液对分生孢子的萌发有显著影响,宁4-14、垦62的叶片研磨液更利于分生孢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轮纹斑病菌 环境条件 分生孢子 萌发 侵染
下载PDF
秦冠、富士苹果杂交后代抗早期落叶病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磊 赵政阳 +2 位作者 党志国 张坤 张小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7-201,共5页
采用秦冠、富士杂交F1代,对苹果早期落叶病的抗性遗传倾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F1代斑点病的遗传倾向在不同年份表现一致,病情指数由小到大依次为秦冠×富士<富士×秦冠,而褐斑病的遗传倾向在不同组合不同年份表现不一致... 采用秦冠、富士杂交F1代,对苹果早期落叶病的抗性遗传倾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F1代斑点病的遗传倾向在不同年份表现一致,病情指数由小到大依次为秦冠×富士<富士×秦冠,而褐斑病的遗传倾向在不同组合不同年份表现不一致。秦冠、富士杂交F1代的斑点病病情指数均值略高于或低于亲中值,表明秦冠、富士杂交后代抗斑点病的遗传中加性效应较大,在后代中选择抗病单株潜力大。褐斑病病情指数均高于亲中值,表明褐斑病遗传中非加性效应占有较大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斑点病 褐斑病 抗性遗传
下载PDF
高粱链格孢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艳琴 石凯 +2 位作者 张丽娟 张冬梅 于秀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6-200,共5页
为明确高粱链格孢叶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物学特性,本文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不同营养及环境条件对该病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有明显差异,其中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最适合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 为明确高粱链格孢叶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物学特性,本文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不同营养及环境条件对该病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有明显差异,其中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最适合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不同碳、氮源条件下菌丝的生长有显著差异,其中最适宜菌丝生长碳源为葡萄糖,氮源是蛋白胨;该病原菌最适宜营养生长的温度为28℃,pH为7;菌丝的致死温度为47℃;光照时间对高粱叶斑病菌丝的营养生长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链格孢叶斑病 生物学特性 交链格孢
下载PDF
阿米西达防治苹果黑星病和斑点落叶病的效果 被引量:10
16
作者 时春喜 樊民周 +4 位作者 段双科 李恩才 李伟 李长青 屈爱荣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0-53,共4页
试验结果表明,25%阿米西达SC对苹果黑星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达78%~89%,而且使用安全,田间适宜使用浓度为1500~2500倍,连喷4次,间隔期10d。另外,25%阿米西达SC对苹果斑点落叶病亦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达80%~90%,使用安全,田间适... 试验结果表明,25%阿米西达SC对苹果黑星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达78%~89%,而且使用安全,田间适宜使用浓度为1500~2500倍,连喷4次,间隔期10d。另外,25%阿米西达SC对苹果斑点落叶病亦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达80%~90%,使用安全,田间适宜使用浓度为1500~2500倍,间隔期10d喷1次,连喷4次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西达 苹果 黑星病 斑点落叶病 药效试验
下载PDF
棉花黑斑病病原鉴定及生防木霉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凯 刘爱荣 +2 位作者 吴尚英 林晓民 徐同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93-1796,共4页
从河南省部分地区感染黑斑病的棉花叶片上分离病原菌,并对其致病力、病原及其生防木霉菌株进行了研究。共分离到5株棉花黑斑病菌株。致病力分析表明,CHB-3的致病力比较强,病情指数达到89.3。对Y21c菌株的核糖体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进行... 从河南省部分地区感染黑斑病的棉花叶片上分离病原菌,并对其致病力、病原及其生防木霉菌株进行了研究。共分离到5株棉花黑斑病菌株。致病力分析表明,CHB-3的致病力比较强,病情指数达到89.3。对Y21c菌株的核糖体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搜索和比对分析,根据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并结合病菌的形态学特征,初步认为河南省棉花黑斑病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利用平板对峙培养测定了7个木霉菌株对棉花黑斑病菌株CHB-3的拮抗作用,筛选到抑菌作用较好的木霉菌株TH,抑菌率为8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黑斑病 木霉 RDNA-ITS
下载PDF
棉花早衰、红叶茎枯病与棉花轮纹斑病间关系辨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齐放军 简桂良 李家胜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85,共5页
系统分析了棉花早衰、红叶茎枯病与棉花轮纹斑病间的关系。棉花早衰依据其成因差异可划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生理性早衰、病理性早衰及生理病理复合性早衰。近些年来生理病理复合性早衰在我国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系统分析了生理... 系统分析了棉花早衰、红叶茎枯病与棉花轮纹斑病间的关系。棉花早衰依据其成因差异可划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生理性早衰、病理性早衰及生理病理复合性早衰。近些年来生理病理复合性早衰在我国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系统分析了生理病理复合性早衰的成因及有关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宜我国棉花生产、以"选种、壮苗、补钾、抗逆、防病"等技术为核心的棉花早衰控制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早衰 红叶茎枯病 轮纹斑病 防控技术
下载PDF
中药材植物川芎的3种新病害鉴定记述 被引量:7
19
作者 谭万忠 王立东 +2 位作者 李培 王志坤 王教敏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2-107,共6页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大宗常用中药材,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川芎的病害也有加剧的趋势.该研究通过对四川省都江堰市川芎种植园的调查,采集感病植株样品回室内分离并根据科赫氏证病律步骤进...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大宗常用中药材,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川芎的病害也有加剧的趋势.该研究通过对四川省都江堰市川芎种植园的调查,采集感病植株样品回室内分离并根据科赫氏证病律步骤进行病害诊断鉴定,发现并确诊了3种新的真菌性病害,即川芎根腐萎蔫病、叶褐斑病和灰霉病,它们的病原菌分别是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细极链格孢组(Alternaria tenuissima group)成员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该文分别记述了3种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菌特征,为进一步探讨川芎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根腐萎蔫病 叶褐斑病 灰霉病 症状 病原菌
下载PDF
大葱抗感紫斑病品种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梁艳荣 胡晓红 +3 位作者 张颖力 姜伟 陈春梅 张少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9-172,共4页
为了研究大葱对紫斑病的抗性,进行了苗期抗性鉴定。以抗病性差异很大的2个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感病前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过氧化物酶、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不论是抗病材料还是感病... 为了研究大葱对紫斑病的抗性,进行了苗期抗性鉴定。以抗病性差异很大的2个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感病前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过氧化物酶、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不论是抗病材料还是感病材料,发病后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呈下降趋势,但感病材料下降的幅度大。发病前后,抗病材料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感病材料,发病后2材料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大幅度提高,但抗病材料增幅大于感病材料。抗病材料未发病时MDA含量差异很小,发病后MDA均增加,但感病材料MDA含量明显高于抗病材料。抗病材料脯氨酸的自然含量高于感病材料,发病后两类材料脯氨酸含量都上升,抗病材料明显高于感病材料。抗病材料可溶性蛋白质的自然含量差异不大,发病后抗病材料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感病材料则略有增加。大葱受紫斑病侵染后,无论抗病材料还是感病材料,可溶性糖含量都呈下降的趋势,但抗病材料下降的幅度小于感病材料。感、抗病材料游离氨基酸的自然含量高于感病材料,发病后感病材料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所增加,而抗病材料的含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葱 紫斑病 生理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