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放与槽内倾斜电缆燃烧温度分布对比研究
1
作者 陈长坤 左博元 +1 位作者 徐童 焦伟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05-3212,共8页
为了探究在利用电缆槽敷设聚乙烯电缆时的电缆燃烧规律,设计倾斜电缆槽试验台,开展电缆槽内聚乙烯电缆燃烧火蔓延实验。通过改变外部敷设条件、典型敷设角度和引燃位置,探究在不同条件下电缆火蔓延规律及温度特点,并结合实验结果给出电... 为了探究在利用电缆槽敷设聚乙烯电缆时的电缆燃烧规律,设计倾斜电缆槽试验台,开展电缆槽内聚乙烯电缆燃烧火蔓延实验。通过改变外部敷设条件、典型敷设角度和引燃位置,探究在不同条件下电缆火蔓延规律及温度特点,并结合实验结果给出电缆敷设设计安装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燃烧过程中,槽内敷设电缆燃烧更加稳定;随倾斜角度增大,电缆火焰加速蔓延,峰值温度更早达到;槽内敷设电缆燃烧时会出现分区燃烧和伴随升温现象;槽内敷设电缆逆流火蔓延时,倾角越大,集中燃烧越早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电缆 燃烧特性 电缆火灾 电缆槽
下载PDF
冬季大范围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与欧亚大陆大型斜脊斜槽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2
作者 布和朝鲁 彭京备 +1 位作者 谢作威 纪立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6-676,共21页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我国冬季大范围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EPECE)及其对应的欧亚大陆大型斜脊斜槽系统的研究成果。EPECE和普通寒潮是冬季影响我国的两类不同时间尺度大型冷空气活动,对它们的异同点进行梳理和深入理解是非常必要的。最...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我国冬季大范围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EPECE)及其对应的欧亚大陆大型斜脊斜槽系统的研究成果。EPECE和普通寒潮是冬季影响我国的两类不同时间尺度大型冷空气活动,对它们的异同点进行梳理和深入理解是非常必要的。最新研究进展可概括为如下:(1)基于极端低温站点的范围和极端低温过程的持续性特点,客观界定了我国冬季EPECE。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欧亚大陆大型斜脊斜槽系统是冬季EPECE形成和维持的主要关键环流系统。同时,鉴于大型斜脊斜槽系统的重要应用意义,建立了客观识别方法。(2)从前兆信号、环流演变、阻塞高压和反气旋式波破碎活动的角度,揭示了EPECE和普通寒潮事件之间的关键区别。全国类EPECE的发生具有一周之前的前兆信号,而普通寒潮并不存在这么早的前兆信号。EPECE以从乌拉尔山到东北亚的广阔区域的阻塞高压活动为关键特征,而普通寒潮则主要以区域性阻塞高压为其主要特征。这两类事件对应的阻塞高压活动的差异可由天气尺度波破碎活动的差异加以解释。(3)最新的研究解释了大型斜脊斜槽系统形成和维持的动力学机理。基本流场对位涡扰动的正压作用是大型斜脊斜槽系统的形成和维持最重要的动力学机制。基本流场通过变形场作功和线性平流使大型扰动维持和向下游发展。与阻塞高压不同,非线性作用并非大型斜脊斜槽系统维持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 大型斜脊斜槽 寒潮 阻塞高压 波破碎
下载PDF
“20110730”辽宁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阎琦 孙欣 +4 位作者 乔小湜 赵明 崔锦 李爽 丁抗抗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年第5期6-11,共6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自动气象站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7月30日辽宁短时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期间500 hPa高空槽与850 hPa切变线形成前倾形势,前倾槽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自动气象站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7月30日辽宁短时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期间500 hPa高空槽与850 hPa切变线形成前倾形势,前倾槽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不稳定条件。暴雨过程中尺度分析表明,降水时空变率大;TBB等值线密集区和上冲云顶的位置对暴雨落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强降水时,雷达回波强度达到65 dBz,且有逆风区和正负速度对出现,中小尺度强对流特征明显;地面等温线密集带与地面切变线(或中尺度低压)的共同作用触发了中尺度雨团,降水强度陡增。通过涡度方程诊断切变线形成动力机制得出,当正涡度变率发展加强时,切变线向正涡度变率大值区方向移动,产生辐合动力抬升条件;散度项对低层涡度变率的贡献最大,强辐合是低层切变线生成的动力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前倾槽 热力不稳定 中尺度特征 动力机制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一次斜压槽引发的强沙尘暴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徐建芬 孙兰东 +1 位作者 许东蓓 王宝鉴 《干旱气象》 2001年第2期40-44,共5页
利用T10 6数值预报及常规气象资料 ,对 1998年 4月 15日西北地区强沙尘暴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这是一次由斜压槽及冷锋锋生触发的沙尘暴 ,高空急流及其下部的Ferrel环流对沙尘暴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强沙尘暴发生在高空急流出口区右侧... 利用T10 6数值预报及常规气象资料 ,对 1998年 4月 15日西北地区强沙尘暴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这是一次由斜压槽及冷锋锋生触发的沙尘暴 ,高空急流及其下部的Ferrel环流对沙尘暴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强沙尘暴发生在高空急流出口区右侧、5 0 0hPa正涡度中心下风方和次级反环流的上升运动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斜压槽 次级环流
下载PDF
首都机场寒潮强风极值出现条件的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秀连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2-44,54,共4页
对首都机场寒潮强风极值出现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 :当低层到中高层的槽线上下位置呈垂直或前倾的条件下 ,强风的风速大小与锋区强度和层结曲线平行于干绝热线的厚度成正相关。
关键词 寒潮强风 动量下传 飞机 层结曲线 极大风速预报 飞行质量 槽线
下载PDF
以一次飑线过程为例对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向旬 王绪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7148-17151,共4页
利用常规资料和多普勒资料,对2008年9月7日的一次较长生命史飑线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对多普勒雷达几个产品的适用性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雷暴单体发展各个阶段,从雷达观测数据上可以分析出系统流场以及环境风场,两者相互影响会在雷... 利用常规资料和多普勒资料,对2008年9月7日的一次较长生命史飑线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对多普勒雷达几个产品的适用性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雷暴单体发展各个阶段,从雷达观测数据上可以分析出系统流场以及环境风场,两者相互影响会在雷达回波上显示特殊的配置形势。这种在大面积正速(负速)区里嵌套一小块数值均匀的负速(正速)区的配置经常被误判为中气旋,实际上这是由于在对流系统中层发生的径向辐合而产生的。在适当仰角的速度图(V26)上迭加风暴追踪信息(58STI),便于分析出风暴的发展阶段。通过对风暴追踪信息产品在单体发展的各个阶段上的预报准确性探讨,以及一些其他产品的适用性研究,并将结论利用于短时预报和诊断分析上,以期提高目前短时预报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倾槽 飑线 阵风锋 弱回波区
下载PDF
2011-06-23豫南暴雨成因及完全螺旋度诊断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鲁坦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2年第2期49-55,共7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22-23日豫南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河南区域暴雨是由高空后倾槽、中低层冷式切变线以及西路冷空气共同影响所致。夏季冷式切变线暴雨的低层有明显北风...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22-23日豫南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河南区域暴雨是由高空后倾槽、中低层冷式切变线以及西路冷空气共同影响所致。夏季冷式切变线暴雨的低层有明显北风冷垫作用,水汽主要来源于对流层中低层。水平螺旋度的变化对天气系统的移动和发展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垂直螺旋度的变化对降水的落区和强度预报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暴雨区主要发生在高螺旋度与较高对流有效位能(h垂直>10×10-8hPa.s-2、CAPE<1500 J.kg-1)相配合的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倾槽 冷式切变线 垂直螺旋度 水平螺旋度 对流有效位能
下载PDF
摆动流嘴的结构与原理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周金超 《装备制造技术》 2009年第2期71-72,89,共3页
介绍了摆动流嘴的主要结构与工作原理,电机功率计算与差动联轴器传动比的计算。
关键词 摆动流嘴 结构 电机功率 传动比
下载PDF
Al_2O_3-SiC-C质自流浇注料在高炉摆动槽上的应用
9
作者 叶国田 廖桂华 +1 位作者 张纯敏 张新栋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69-270,共2页
介绍了Al2O3-SiC-C质自流浇注料在首钢5号高炉摆动槽上的应用。施工和使用结果表明,该自流浇注料施工方便且速度快,所需施工人员少;浇注体质量稳定均匀,侵蚀速度慢,过铁量高。
关键词 浇注料 摆动槽 高炉 耐火材料
下载PDF
豫中北一次重致灾强对流天气过程剖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司福意 周顺武 +1 位作者 王传辉 徐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32-1740,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0.5°×0.5°NCEP FNL资料和雷达资料,基于"流型识别"和"配料"方法,对2013年8月旧发生在河南省中北部一次致灾严重的混合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这是一次...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0.5°×0.5°NCEP FNL资料和雷达资料,基于"流型识别"和"配料"方法,对2013年8月旧发生在河南省中北部一次致灾严重的混合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这是一次由西风槽前倾引起的罕见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而致使冷槽前倾的原因是近地面暖湿空气对中低层东移南下冷空气的阻挡和削弱;(2)在"流型识别"基础上,结合分析了强对流天气4大构成要素的动态演变,有助于提高强对流天气预报能力;(3)当豫北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时,西风槽的出现加大了中低纬度环流的经向度,使得水汽输送和辐合条件改善较快;(4)中空干冷急流入侵叠加到近地面风场之上所形成的强高低空垂直风切变是风暴系统发展和维持的重要因素;(5)雷达跟踪显示该风暴系统源于两条"弓形"(飑线)回波的交汇合并,在激发出强对流天气之后主系统再次发展成典型的飑线,并沿着地面辐合线由西南向东北传播,可采用外推法确定其下一步影响区域,有30 min以上的提前预警时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流型识别 配料法 前倾槽 “弓形”回波
下载PDF
2010年5月6日福建省南部地区暴雨预报偏差原因分析
11
作者 何小宁 刘爱鸣 《福建气象》 2010年第4期10-15,共6页
利用气象常规、非常规观测资料,对2010年5月6日福建南部一次暴雨预报失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对在前倾槽形势下,低空急流和切变迅速南压估计不足。低空急流和切变的迅速南压,在福建南部地区形成强的低空辐合,... 利用气象常规、非常规观测资料,对2010年5月6日福建南部一次暴雨预报失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对在前倾槽形势下,低空急流和切变迅速南压估计不足。低空急流和切变的迅速南压,在福建南部地区形成强的低空辐合,有利于水汽和能量的积累;200hPa强辐散和强烈深厚的上升运动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部地区暴雨 预报偏差 前倾槽 物理量场分析
下载PDF
PTC摄影测量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威钢 燕必希 +2 位作者 董明利 王君 孙鹏 《电子测量技术》 2016年第6期111-116,共6页
设计槽式集热器(parabolic trough collector,PTC)摄影测量控制系统,可以自动完成摄影测量中的图像采集任务。根据系统需求,采用8.5m×17m的矩形导轨,作为滑块的搭载平台;采用摩擦轮驱动方式,完成相机在直线上的平移任务;采用由舵... 设计槽式集热器(parabolic trough collector,PTC)摄影测量控制系统,可以自动完成摄影测量中的图像采集任务。根据系统需求,采用8.5m×17m的矩形导轨,作为滑块的搭载平台;采用摩擦轮驱动方式,完成相机在直线上的平移任务;采用由舵机提供动力输出的三轴云台,完成相机在三个维度上的姿态调整;系统控制软件在PC上运行,实现系统调试、站位参数设置与保存以及自动运行的功能。最终,对控制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组装,完成PTC摄影测量控制系统的样机设计与制作。系统调试表明,该控制系统满足设计要求,可以完成大型槽式太阳能集热器支架以及面形的图像采集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物面槽式集热器 摄影测量控制系统 导轨 云台 控制界面
下载PDF
夏季两次低槽冷锋型暴雨成因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郑丽娜 孙兴池 孟伟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33-1141,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对流层低层无低涡、无低空急流配置的低槽和冷锋影响下2004年7月29—30日后倾槽和2004年8月3—4日前倾槽两次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两次过程对流层中...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对流层低层无低涡、无低空急流配置的低槽和冷锋影响下2004年7月29—30日后倾槽和2004年8月3—4日前倾槽两次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两次过程对流层中低层形势非常相近,但在空间结构上却存在显著差异。后倾槽锋区向冷空气倾斜且成3段锋,其中,第1段锋在850hPa以下,冷空气虽较弱,但对整个降水过程起抬升触发作用,暴雨区出现在该段锋移动方向的前沿,即地面辐合线呈气旋性弯曲的流线密集处;前倾槽锋区完整,湿斜压锋区向暖区倾斜,暴雨区出现在锋前1~2个纬距处,即地面辐合线右侧偏南气流密集带中。两次过程低层均有强的水汽输送,存在高温高湿区,925hPa比湿均达15g·kg-1以上,所不同的是,后倾槽暴雨区位于水汽通量大值区、等θe密集线前沿及风场辐合明显的水汽辐合区内,而前倾槽暴雨区则位于水汽通量等值线密集带中的水汽辐合区、θe暖舌的舌尖和风场辐合处,但更偏向暖空气一侧。此外,暴雨易发生在山区或海岸线等特殊地形抬升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槽冷锋 暴雨落区 后倾槽 前倾槽
下载PDF
中国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与中国南方降水异常 被引量:12
14
作者 符仙月 布和朝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47-1260,共14页
本文利用1951~2009年的数据资料,探讨了与冬季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对应的中国南方降水多寡的原因以及不同降水类型事件的不同前兆信号。主要结果如下:(1)欧亚大陆中高纬大型斜脊斜槽是中国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的关键环流特征。降水偏... 本文利用1951~2009年的数据资料,探讨了与冬季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对应的中国南方降水多寡的原因以及不同降水类型事件的不同前兆信号。主要结果如下:(1)欧亚大陆中高纬大型斜脊斜槽是中国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的关键环流特征。降水偏多型和偏少型低温事件的中高纬环流系统存在显著差异:当大型斜脊的纬向尺度较大且其正高度距平中心偏强时,斜槽的负距平中心靠近东亚大槽区,西伯利亚高压大范围加强,南侵冷空气活动偏强,使中国南方地区降水偏少。相反,当大型斜脊的纬向尺度相对小时,斜槽位置偏西,西伯利亚高压加强范围偏小,南侵冷空气活动也偏弱,有利于中国南方地区降水偏多。(2)在低温事件中我国南方地区的降水多寡,也取决于西太副高和孟加拉湾南支槽。当西太副高和孟加拉湾南支槽加强时,来自西太平洋、南海和孟加拉湾的三支暖湿气流到达我国南方地区,导致南方降水偏多,反之亦然。(3)不同降水类型低温事件的前兆环流信号(之前1~3侯)显著不同。降水偏多型低温事件前期,源自北大西洋地区的波列向东亚地区传播。降水偏少型事件前期,极涡在欧亚大陆一侧的次极区显著减弱,同时极涡呈两极型,一极伸向南欧及地中海地区,另一极伸向阿留申群岛。在中期—延伸期时间尺度上,这一结果可为持续性低温事件降水形势的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低温事件 降水异常 大型斜脊斜槽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前兆信号
下载PDF
镁砂加入量对铝镁质摆动流嘴预制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龙燕 张惠兴 +1 位作者 余利华 马蓉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8-119,共2页
以电熔刚玉、烧结刚玉、刚玉细粉、尖晶石微粉(<5μm)、氧化铝微粉(<2μm)、铝酸钙水泥(Secar 71)、电熔镁砂细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镁砂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1.5%、2.5%、3.5%的铝镁浇注料。测定1 500℃3 h处理后试样的体积密度、... 以电熔刚玉、烧结刚玉、刚玉细粉、尖晶石微粉(<5μm)、氧化铝微粉(<2μm)、铝酸钙水泥(Secar 71)、电熔镁砂细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镁砂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1.5%、2.5%、3.5%的铝镁浇注料。测定1 500℃3 h处理后试样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强度和加热永久线变化率,并在1 500℃3 h条件下进行抗高炉渣侵蚀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镁砂加入量的增加,材料烧后的显气孔率增大,强度降低,抗高炉渣侵蚀性能下降。这主要是电熔镁砂在高温下与氧化铝反应生成尖晶石产生体积膨胀所至,因此,镁砂的加入质量分数以2.5%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铝镁质摆动流嘴 预制件 使用寿命
下载PDF
Large-Scale Circulation Features Typical of Wintertime Extensive and Persistent Low Temperature Events in China 被引量:37
16
作者 BUEH Cholaw FU Xian-Yue XIE Zuo-We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1年第4期235-241,共7页
A pair of northeast-southwest-tilted mid-tropospheric ridges and troughs on the continental scale was observed to be the key circulation feature common among wintertime extensive and persistent low tempera-ture events... A pair of northeast-southwest-tilted mid-tropospheric ridges and troughs on the continental scale was observed to be the key circulation feature common among wintertime extensive and persistent low tempera-ture events (EPLTE) in China.During the persistence of such anomalous circulations,the split flow over the inner Asian continent and the influent flow over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China correspond well to the expanded and amplified Siberian high with tightened sea level pressure gradients and hence,a strong,cold advection over south-eastern China.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tends to expand northward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most EPL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ensive and persistent low temperature event Siberian high tilted ridge and trough
下载PDF
On the Two Successive Supercold Waves Straddling the End of 2020 and the Beginning of 2021 被引量:7
17
作者 Cholaw BUEH Jingbei PENG +1 位作者 Dawei LIN Bomin CHE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591-608,共18页
Two supercold waves straddling 2020 and 2021 successively hit China and caused record-breaking extremely low temperatures.In this study,the distinct features of these two supercold waves are analyzed on the medium-ran... Two supercold waves straddling 2020 and 2021 successively hit China and caused record-breaking extremely low temperatures.In this study,the distinct features of these two supercold waves are analyzed on the medium-range time scale.The blocking pattern from the Kara Sea to Lake Baikal characterized the first cold wave,while the large-scale tilted ridge and trough over the Asian continent featured the second cold wave.Prior to the cold waves,both the northwest and hyperpolar paths of cold air contributed to a zonally extensive cold air accumulation in the key region of Siberia.This might be the primary reason why strong and extensive supercold waves occur even under the Arctic amplification background.The two cold waves straddling 2020 and 2021 exhibited distinct features:(1)the blocking circulation occurred to the north or the east of the Ural Mountains and was not confined only to the Ural Mountains as it was for the earlier cold waves;(2)the collocation of the Asian blocking pattern and the polar vortex deflection towards East Asia preferred the hyperpolar path of cold air accumulation and the subsequent southward outburst;and(3)both high-and low-frequency processes worked in concert,leading to the very intense cold waves.The cold air advance along the northwest path,which coincides with the southeastward intrusion of the Siberian High(SH)front edge,is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frequency process,while the cold air movement along the hyperpolar path,which is close to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SH,is controlled by the low-frequency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d wave Siberian high hyperpolar path BLOCKING large-scale tilted ridge and trough
下载PDF
Extensive Cold-Precipitation-Freezing Events in Southern China and Their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被引量:6
18
作者 Jing-Bei PENG Cholaw BUEH Zuo-Wei XIE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期81-97,共17页
Concurrence of low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and freezing weather in an extensive area would cause devastating impacts on local economy and society.We call such a combination of concurrent disastrous weather“extensiv... Concurrence of low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and freezing weather in an extensive area would cause devastating impacts on local economy and society.We call such a combination of concurrent disastrous weather“extensive coldprecipitation-freezing”events(ECPFEs).In this study,the ECPFEs in southern China(15°−35°N,102°−123°E)are objectively defined by using daily surface observational data for the period 1951−2013.An ECPFE in southern China is defined if the low temperature area,precipitation area and freezing area concurrently exceed their respective thresholds for at least three consecutive days.The identified ECPFEs are shown to be reasonable and reliable,compared with those in previous studies.The circulation anomalies in ECPFE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large-scale tilted ridge and trough pairing over mid-and high-latitude Eurasia,and the intensified subtropical westerlies along the southern foo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anomalous anticyclonic circulation over the subtropical western Pacific.Comparativ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stable cold air from the north and the warm and moist air from the south converge,facilitating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the concurrence of extensive low-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and freezing wea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ensive cold-precipitation-freezing event southern China large-scale tilted ridge and trough trough over the Bay of Bengal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下载PDF
一次后倾槽型冰雹天气过程演变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王莉萍 张湃 +2 位作者 崔晓东 卢家江 师素玲 《暴雨灾害》 2010年第3期239-244,共6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雷达产品等非常规资料,对2008年5月3日河北省衡水市一次后倾槽型局地冰雹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是由完整而深厚的"后倾"槽和低层切变线共同影响造成的;冰雹入侵路径是罕见的偏南路...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雷达产品等非常规资料,对2008年5月3日河北省衡水市一次后倾槽型局地冰雹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是由完整而深厚的"后倾"槽和低层切变线共同影响造成的;冰雹入侵路径是罕见的偏南路径;降雹前雹区为上干冷、下暖湿的对流不稳定层结,但雹区聚集的不稳定能量较小;衡水市的阜城和故城两地雹灾相对较重,阜城冰雹由孤立发展的对流单体造成,故城冰雹则由大范围降水回波内镶嵌的强对流单体所致;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变化及其大值维持时间与冰雹直径和持续时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后倾槽 切变线 对流单体
下载PDF
中国南方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和冰冻组合性灾害事件:客观识别方法及关键特征 被引量:14
20
作者 宗海锋 布和朝鲁 +1 位作者 彭京备 林大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55-1070,共16页
组合性灾害事件是指同时出现的若干个天气灾害的组合,它的发生会明显加重致灾程度。本文利用1961~2013年冬季我国南方区域206个台站的日平均温度、日降水量及雨凇资料,建立了冬季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和冰冻组合性灾害事件的客观识别... 组合性灾害事件是指同时出现的若干个天气灾害的组合,它的发生会明显加重致灾程度。本文利用1961~2013年冬季我国南方区域206个台站的日平均温度、日降水量及雨凇资料,建立了冬季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和冰冻组合性灾害事件的客观识别方法,并揭示了三类组合性灾害事件的关键特征。首先,基于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强度和面积阈值以及持续天数建立了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雨雪事件以及冰冻事件各自的客观判识方法。在此基础上界定出了三类常见组合性灾害事件,即低温—雨雪灾害事件(C-RS)、低温—冰冻灾害事件(C-F)以及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事件(C-RS-F)。三类组合性灾害事件常见于1月上旬至2月中旬。尽管三类组合性灾害事件在低温和降水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其形成条件却明显不同。充沛的水汽供应和大范围强烈的水汽辐合是低温—雨雪灾害事件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事件发生的关键条件,而逆温层和冷垫则是低温—冰冻灾害事件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亚洲中高纬大型斜脊系统是低温—冰冻灾害事件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事件的关键环流特征,为强冷空气活动提供了有利环流条件。低温—雨雪灾害事件期间亚洲中高纬则盛行波状环流,有利于适度冷空气活动。在水汽供应和逆温层形成方面,三类组合性灾害事件受控于不同的副热带异常环流系统。孟加拉湾南支槽和南海上空异常反气旋分别是低温—雨雪灾害事件和低温—冰冻灾害事件形成的副热带关键环流系统,而孟加拉湾南支槽和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相结合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事件形成的副热带关键环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斜脊 南支槽 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 逆温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