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槽突扩张术联合GBR植骨术同期种植牙在牙齿发育异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许志鹏 张晓浩 李眉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213-1216,共4页
目的:探讨牙槽突扩张术联合骨引导再生(GBR)植骨术同期种植牙在牙齿发育异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87例(94牙)牙齿发育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n=37,40牙)和GBR组(n=50,54牙)。常规组行牙槽骨劈开术治疗;... 目的:探讨牙槽突扩张术联合骨引导再生(GBR)植骨术同期种植牙在牙齿发育异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87例(94牙)牙齿发育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n=37,40牙)和GBR组(n=50,54牙)。常规组行牙槽骨劈开术治疗;GBR组行牙槽突扩张术联合GBR植骨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手术基本情况(手术时间、离院时间及骨愈合时间);术后1个月及6个月种植体稳定性[稳定系数(ISQ)];术后1年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情况[红色美学标准(PES)评分]、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值及种植体周围牙整齐度;手术并发症及术后1年修复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GBR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骨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离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6个月,GBR组患者种植体ISQ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1年,GBR组患者种植体周围软组织PES评分、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值、牙整齐度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BR组患者术后1年修复体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牙槽突扩张术联合GBR植骨术同期种植牙治疗有效率高,且牙齿发育异常患者预后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发育异常 牙槽突扩张术 种植牙 骨引导再生植骨术 牙槽骨吸收值
下载PDF
拔牙窝炎性肉芽组织的转归和调控
2
作者 张武阳 薛洋 胡开进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10期737-745,共9页
牙周炎、根尖周炎常导致牙槽骨进行性吸收,是牙齿松动和缺失的主要原因。在局部炎性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细胞浸润,炎性肉芽组织替代周围骨组织,传统观念认为炎性肉芽组织属于病理性组织... 牙周炎、根尖周炎常导致牙槽骨进行性吸收,是牙齿松动和缺失的主要原因。在局部炎性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细胞浸润,炎性肉芽组织替代周围骨组织,传统观念认为炎性肉芽组织属于病理性组织,应在拔除患牙的同时将其彻底刮除,以避免拔牙术后出血、感染、骨组织愈合不良等问题。虽然炎性肉芽组织的再生修复能力降低,但当机体抵抗力增强或病原刺激消除(拔除患牙、根管治疗等)后,炎性肉芽组织中纤维成分逐渐增多,浸润的炎细胞逐渐减少,最终转化为修复性肉芽组织进而成骨,且即刻种植中利用拔牙窝的炎性肉芽组织进行创口关闭或软组织重建亦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组织学研究证实炎性肉芽组织含有间充质干细胞群体,因此炎性肉芽组织需要彻底刮除的传统观念需要改变。炎性肉芽组织在合适的干预措施下可进行成骨转化,调控炎性肉芽组织转化为修复性肉芽组织成骨再生成为牙槽骨炎性病损再生修复的新策略,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亦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针对拔牙窝炎性肉芽组织转化为修复性肉芽组织的关键调控因素如活性氧、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组织蛋白酶K等,以及修复性肉芽组织成骨的关键调控因素如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的分子机制研究将有助于筛选促进牙槽骨炎性病损修复的合适靶点以进行相关生物治疗技术和药物材料的研发,以期能为牙周炎等导致的牙槽骨炎性病损提供更微创、更有效的治疗方式,但目前该方面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距离临床转化应用尚有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窝 牙槽骨 愈合过程 炎性肉芽组织 间充质干细胞 转归 修复性肉芽组织 炎性病损 骨再生
下载PDF
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的生物学基础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定明 张岚 满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51-262,共12页
上颌后牙缺失需行种植修复时,如果骨量不足,临床上常规采取上颌窦底提升术进行骨增量,以满足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要求。上颌后牙的根管系统非常复杂,出现牙髓根尖周疾病时,根管治疗有可能无法彻底控制根管内感染,治疗后仍可能再度发生慢... 上颌后牙缺失需行种植修复时,如果骨量不足,临床上常规采取上颌窦底提升术进行骨增量,以满足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要求。上颌后牙的根管系统非常复杂,出现牙髓根尖周疾病时,根管治疗有可能无法彻底控制根管内感染,治疗后仍可能再度发生慢性根尖周病变。上颌牙、牙槽骨、上颌窦解剖位置及其功能关系紧密,笔者将其命名为“上颌牙-牙槽骨-上颌窦复合体”。当上颌后牙发生慢性根尖周病变时,牙根进入上颌窦内或者病变扩散至上颌窦可形成牙源性上颌窦炎。采用显微根尖手术治疗这类患牙时,常通过上颌窦底提升术建立手术入路。笔者将这种为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并保存疑难根尖周病患牙而采取的显微根尖手术联合上颌窦底提升术命名为“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该技术与牙种植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不同,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术式。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分析,结合临床开展该技术的经验和认识,从解剖学、病因学和病理学三方面阐述了该技术的生物学基础:上颌牙-牙槽骨-上颌窦复合体是该技术的解剖学基础,牙源性感染引起上颌窦疾病是其病因学基础,根尖周术区和上颌窦黏骨膜的感染性炎症反应是其病理学基础。本文详细解析上述三方面生物学基础,为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临床术式的设计、诊治流程的规范和诊疗路径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牙-牙槽骨-上颌窦复合体 上颌窦底提升术 牙源性上颌窦炎 感染 炎症反应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alveolar defect volume in 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 patients using a free software program
4
作者 Patricia Picolli Luciane Macedo de Menezes +2 位作者 Márcia Brucker Fabiane Azeredo Susana Maria Deon Rizzatto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3年第9期31-36,共6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alveolar defect volume in 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 (UCLP) subjects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a free software program to evaluate the intra- and inter-rater m...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alveolar defect volume in 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 (UCLP) subjects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a free software program to evaluate the intra- and inter-rater measurements, and to compare the cleft volume between age and affected side. The sample of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consisted of 20 UCLP individuals, 12 boys and 8 girls, mean age 10.3 ± 2.4 years at the beginning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All subjects required alveolar bone grafting. CT scans of the cleft area were obtained prior to secondary bone grafting, and were analyzed using Image J. software program. The cleft volume was calculated based on axial cross-sectional CT images by two raters (orthodontist and radiologist) and by the same rater (orthodontist) at two different moments. Linear mixed model, Bland-Altman, Pearson’s and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 were used. The mean cleft volume was 7.53 ± 1.55 mm3. The intra- and inter-rater measurements were reproducible (ICC = 0.976 and 0.963, respectively)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left volume related to age or cleft location. The assessment of cleft volume in UCLP using CT images and a free software program was a reproducible metho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 between alveolar defect volume and age or cleft lo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veolar process CLEFT PALATE COMPUTED Tomography VOLUMETRIC ASSESSMENT
下载PDF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技术与牙弓夹板治疗牙槽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5
作者 李罗玉 李伟力 王新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5期79-81,共3页
目的分析牙槽突骨折行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技术与牙弓夹板治疗的效果。方法80例牙槽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夹板组和正畸组,各40例。正畸组采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技术治疗,夹板组采用牙弓夹板治疗。对比两组牙龈出血指数、牙槽突恢... 目的分析牙槽突骨折行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技术与牙弓夹板治疗的效果。方法80例牙槽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夹板组和正畸组,各40例。正畸组采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技术治疗,夹板组采用牙弓夹板治疗。对比两组牙龈出血指数、牙槽突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固定后7 d、固定拆除时、拆除后7 d,正畸组牙龈出血指数分别为(1.98±0.31)、(2.06±0.34)、(1.86±0.45)分,均低于夹板组的(2.45±0.40)、(3.55±0.81)、(2.27±0.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组牙槽突恢复优良率97.50%高于夹板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夹板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方案可推广,能达到较好的牙槽突恢复优良率,且能减少口腔不良事件,达到较好的牙槽突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突骨折 正畸固定矫治 牙弓夹板 临床效果 恢复情况 并发症
下载PDF
牙槽突扩张术联合GBR植骨术同期种植牙在骨宽度严重不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捷 王维维 陈云剑 《西部医学》 2023年第7期1036-1039,1045,共5页
目的 探讨牙槽突扩张术联合引导骨再生(GBR)植骨术同期种植牙在骨宽度严重不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20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滁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23例骨宽度严重不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 目的 探讨牙槽突扩张术联合引导骨再生(GBR)植骨术同期种植牙在骨宽度严重不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20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滁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23例骨宽度严重不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66)和对照组(n=57)。观察组实施牙槽突扩张术联合GBR植骨术同期种植牙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牙槽骨劈开术同期种植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愈合时间,术前、术后1年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近中吸收量、远中吸收量),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主观感受评分(固位功能、咀嚼功能、美观度、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种植体周围牙槽骨近中吸收量、远中吸收量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内,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主观感受评分固位功能、咀嚼功能、美观度、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牙槽突扩张术联合GBR治疗骨宽度严重不足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固位功能、咀嚼功能及美观舒适度主观感受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突扩张术 引导骨再生术植骨术 种植牙 骨宽度不足 固位功能 咀嚼功能
下载PDF
应用浓缩生长因子行上颌窦内提升后种植体周围骨变化 被引量:24
7
作者 黄娜 吴锋 +4 位作者 李平 刘子平 林炬 唐尤超 王远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7期7575-7582,共8页
背景: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报道不使用植骨材料而单纯采用患者静脉血、可吸收胶原海绵、富纤维蛋白凝块等均可促进新骨形成,那么只移植浓缩生长因子在上颌窦内提升中是否也能有效地促进骨再生?目的:以浓缩生长因子作为移植材料行上颌窦内... 背景: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报道不使用植骨材料而单纯采用患者静脉血、可吸收胶原海绵、富纤维蛋白凝块等均可促进新骨形成,那么只移植浓缩生长因子在上颌窦内提升中是否也能有效地促进骨再生?目的:以浓缩生长因子作为移植材料行上颌窦内提升,观察种植体周围骨水平的改变。方法:纳入26例患者,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5-73岁,均以自体浓缩生长因子作为移植材料行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植入Astra Tech种植体。按随访时间分为6-12个月组、13-18个月组与18个月以上组,按术前剩余牙槽骨高度分为≤5 mm组、5-7 mm组与≥7 mm组,按术后上颌窦提升高度分为≤2 mm组、2.0-3.0 mm组与≥3 mm组,随访观察种植体存留率与边缘骨水平变化。结果与结论:共植入种植体44枚,修复后随访6-18个月,43枚种植体修复成功,种植体存留率为98%。不同随访时间组间近、远中边缘骨水平改变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显示以浓缩生长因子作为移植材料行上颌窦内提升在随访6-18个月内能形成良好骨结合。不同剩余牙槽骨高度组间的近、远中边缘骨水平改变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同窦底提升高度组间的近、远中边缘骨水平改变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剩余牙槽骨高度与上颌窦提升高度对种植体周骨组织形成无明显影响。表明在上颌窦内提升时使用浓缩生长因子移植材料同期植入种植体存留率高,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稳定,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膜 上颌窦内提升 同期种植 边缘骨水平
下载PDF
锥形束CT数字成像分析牙槽嵴裂植骨修复的成骨效果 被引量:6
8
作者 顾月光 张来健 +2 位作者 秦晗 徐宏志 李阳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3-217,共5页
背景:牙槽嵴裂患者植骨后骨存量目前多使用二维影像进行分析测量,结论误差较大。目的:探讨锥形束CT评价牙槽嵴裂植骨后6个月成骨效果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5例单侧完全性牙槽嵴裂的患者,进行牙槽嵴裂髂骨移植,6个月后采用锥形束CT进行... 背景:牙槽嵴裂患者植骨后骨存量目前多使用二维影像进行分析测量,结论误差较大。目的:探讨锥形束CT评价牙槽嵴裂植骨后6个月成骨效果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5例单侧完全性牙槽嵴裂的患者,进行牙槽嵴裂髂骨移植,6个月后采用锥形束CT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牙槽嵴裂骨移植后,唇侧牙槽骨保存量较腭侧高;另外中切牙裂隙侧与正常侧的牙槽骨厚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尖牙缺隙侧与正常侧牙槽骨厚度在距离牙槽嵴顶0 mm处的牙槽骨厚度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余部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牙槽嵴裂骨移植时腭侧支持骨少于唇侧,缺隙侧中切牙的支持骨也不理想,从而为牙槽骨移植和正畸治疗牙齿移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突 骨移植 切牙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牙槽嵴裂 口腔 植骨 锥形束CT 骨吸收 骨形成 唇腭裂 髂骨 正畸
下载PDF
即刻种植术后牙槽突骨板改建及美学效果评价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莺 林野 +2 位作者 陈波 张宇 邸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125,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观察测量上颌切牙即刻种植的手术当日与术后6个月牙槽嵴骨板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变化量,为前牙即刻种植治疗设计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行上颌切牙即刻种植患者20例(... 目的:通过锥形束CT观察测量上颌切牙即刻种植的手术当日与术后6个月牙槽嵴骨板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变化量,为前牙即刻种植治疗设计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行上颌切牙即刻种植患者2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28.41±10.22)岁(20~40岁),共即刻植入23颗种植体于上前牙新鲜拔牙窝内,不进行即刻修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分别测量种植体肩台下0、2、4、6、8 mm处[分别设为测量点1(measuring point 1,MP1)、MP2、MP3、MP4、MP5]牙槽嵴宽度变化及牙槽间隔中心点垂直向高度的变化。术前及永久修复后1年,通过临床检查对牙间乳头高度和唇侧丰满度进行评分。使用SPSS 20.0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种植体在永久修复后追踪两年,存留率100%。所有患牙位术后各个位点牙槽嵴水平向宽度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吸收改建,在种植体肩台下0、2、4、6 mm等处4个位点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位点牙槽嵴水平向宽度分别为:MP1术前为(7.68±0.70)mm,术后为(7.00±0.76)mm;MP2术前为(7.81±0.87)mm,术后为(7.30±0.96)mm;MP3术前为(8.12±1.14)mm,术后为(7.62±1.20)mm;MP4术前为(8.48±1.57)mm,术后为(7.73±1.35)mm,P值分别为0.004,0.034,0.018,和0.016,均〈0.05,术后与术前值相减为牙槽嵴宽度减少量,变化程度较大的测量点为M1和M4,分别为(-0.89±2.06)mm和(-0.74±1.28)mm。牙槽间隔垂直向吸收量在不同系统结果不同:Ankylos系统为(-0.42±1.24)mm,Repalce系统为(-0.91±1.96)mm,经过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种植术前唇侧丰满度指数(labial convexity score,LCS)为3的有18个牙位,LCS为4的有2个;永久修复后1年LCS为2的有14个,LCS为3的有5个。术前牙间乳头指数(papilla index score,PSI)为2的有5个牙位,PSI为3的有15个牙位;永久修复后1年PSI为2的有7个牙位,PSI为3的有13个牙位,经过Willcoxon秩和检验,术前与永久修复后1年L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SI术前与永久修复后1年比较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结论:即刻种植术后不能避免牙槽嵴改建而导致的牙槽骨改建吸收;即刻种植后切牙牙间乳头高度可以得到较好的维持,唇侧软组织丰满度由于牙槽骨改建而难以维持;即刻种植修复存在美学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美学 牙科 牙槽突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不同型号记忆合金牵张器对牙槽嵴增高高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谢旻 胡敏 +2 位作者 刘洪臣 姚军 周宏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牵张力、不同固定脚间距的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对牙槽嵴增高高度的影响。方法 用钛 镍记忆合金丝加工成A、B、C3种不同型号的牵张器,其固定脚间距和最大复形力分别为20mm、700g,15mm、 1000g,20mm、1000g。选用成... 目的 探讨不同牵张力、不同固定脚间距的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对牙槽嵴增高高度的影响。方法 用钛 镍记忆合金丝加工成A、B、C3种不同型号的牵张器,其固定脚间距和最大复形力分别为20mm、700g,15mm、 1000g,20mm、1000g。选用成年杂种犬15只,按使用牵张器型号随机分为A、B、C组,拔除两侧下颌全部前磨牙和 第一磨牙,1个月后用不同的全埋置的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完成牵张手术。在术前及术后5周连续测量术区颌骨 高度,拍摄X线片。结果 A、B、C组在术后1周牙槽嵴增高的高度分别为(7.55±1.02)mm、(4.97±0.34)mm、(8.54 ±0.82)mm,5周时为(7.20±1.05)mm、(4.93±0.21)mm、(8.04±0.78)mm。A、C组增高的高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B组与其他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术后不同时期的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线片可见术后有明显 的牵张间隙,5周时牵张区骨密度增高,有新骨生成。结论 在允许的牵张力范围内,牙槽嵴增高的高度与钛镍记 忆合金牵张器的大小即固定脚间距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突 牵引器 牵张成骨
下载PDF
先天性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植骨后上唇高度及鼻翼基底的改变 被引量:5
11
作者 焦建军 柴丛娜 +3 位作者 靳书滨 张学强 马超 李慧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46-1250,共5页
背景:牙槽突裂植骨是目前常见的修复唇腭裂患者牙槽突骨缺损的方法,但是在国内,关于牙槽突裂植骨对上唇高度改变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测量牙槽突裂植骨后上唇及鼻翼基底的改变情况。方法:46例确诊为先天性单侧牙槽突裂的患者(平均年龄... 背景:牙槽突裂植骨是目前常见的修复唇腭裂患者牙槽突骨缺损的方法,但是在国内,关于牙槽突裂植骨对上唇高度改变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测量牙槽突裂植骨后上唇及鼻翼基底的改变情况。方法:46例确诊为先天性单侧牙槽突裂的患者(平均年龄为9.85岁),这些患者均采用自体髂骨作为供骨源,平均植入骨量为2.98 cm^3。通过统一的照相方法,获得患者的正面照、侧面照及仰头鼻底照。通过对患者面部固定位置的点进行测量,对患者的上唇高度、上唇投影、鼻翼基底植骨前比例指数和植骨后比例指数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果显示,上唇高度5组测量数据均显示牙槽突裂植骨后上唇高度显著延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上唇投影测量数据显示上唇投影后更加明显,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鼻翼基底4组测量数据中,有3组数据显示牙槽突裂植骨后鼻翼基底显著抬高,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在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中,通过牙槽突裂植骨可抬高鼻翼基底及延长上唇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突 唇裂 骨移植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先天性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 植骨 上唇高度 鼻翼基底 比例指数
下载PDF
不同垂直骨面型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切牙区牙槽骨的形态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阮晓慧 李亮 吴佩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18-1022,共5页
背景:在牙移动过程中牙槽骨的改建不仅受正畸加力方式和唇舌肌平衡的影响,同时还受到牙槽骨形态的限制。目的:对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选取60例年龄在11-16岁骨性Ⅱ类错牙合患... 背景:在牙移动过程中牙槽骨的改建不仅受正畸加力方式和唇舌肌平衡的影响,同时还受到牙槽骨形态的限制。目的:对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选取60例年龄在11-16岁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分为3组:1高角组:前颅底-下颌平面角>40°,眶耳平面-下颌平面角>32°。2低角组:前颅底-下颌平面角<29°,眶耳平面-下颌平面角<22°。3均角组:前颅底-下颌平面角≥29°,≤40,眶耳平面-下颌平面角≥22°,≤32°。每组各20例,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测量上下前牙区牙槽骨厚度和高度的相应指标,利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1根尖牙槽骨厚度:UBP值(U平面相较于上前牙唇侧骨皮质于一点,此点与根尖点距离)、LBP值(L平面相较于下前牙唇侧骨皮质于一点,此点与根尖点距离)及根尖区牙槽骨总厚度3组之间差异、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ULP值(U平面相较于上前牙腭侧骨皮质于一点,此点与根尖点距离)、LLP值(L平面相较于下前牙舌侧骨皮质于一点,此点与根尖点距离)在高角组与低角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牙槽骨高度:UBH值(上前牙唇侧牙槽嵴顶到U平面垂直距离,为唇侧牙槽骨高度)、ULH值(上前牙腭侧牙槽嵴顶到U平面垂直距离,为腭侧牙槽骨高度)、LBH值(下前牙唇侧牙槽嵴顶到L平面垂直距离,为唇侧牙槽骨高度)、LLH值(下前牙唇侧牙槽嵴顶到L平面垂直距离,为舌侧牙槽骨高度)在3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高角型患者唇侧切牙区牙槽骨厚度较薄,提示在内收过程要防止骨开窗、骨开裂的发生,低角型患者唇侧牙槽骨较厚,前牙内收范围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骨性Ⅱ类(牙合) 垂直骨面型 切牙区牙槽骨
下载PDF
正畸治疗后下颌前牙区牙槽骨改建状况的长期追踪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妍 江久汇 +1 位作者 张海萍 许天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1-835,共5页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阶段及保持期下切牙区牙槽骨随牙齿移动的改建状况。方法:选取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且治疗前后及随访资料齐备的病例43例(女性34例,男性9例),测量下切牙唇舌侧牙槽骨宽度的变化及牙齿移动量。结果:正畸治疗后下切牙抗力...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阶段及保持期下切牙区牙槽骨随牙齿移动的改建状况。方法:选取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且治疗前后及随访资料齐备的病例43例(女性34例,男性9例),测量下切牙唇舌侧牙槽骨宽度的变化及牙齿移动量。结果:正畸治疗后下切牙抗力中心点舌向移动(3.02±1.13)mm,相应水平(LC)舌侧牙槽骨宽度减小(0.78±0.77)mm,有统计学意义,而唇侧牙槽骨宽度没有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在抗力中心点根方3mm水平(L3C)牙槽骨变化相似。保持阶段牙齿位置基本稳定,LC水平的唇侧牙槽骨依然没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L3C水平的唇侧牙槽骨减小(0.20±0.58)mm;但舌侧的牙槽骨宽度在LC水平和L3C水平分别增加(0.31±0.76)、(0.38±0.94)mm,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畸治疗阶段唇侧骨吸收快于舌侧骨增生;保持期下切牙位置基本稳定,舌侧继续有新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突 改建 正畸 保持
下载PDF
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大鼠正畸牙槽骨改建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云飞 段银钟 +2 位作者 金岩 余擎 赵书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正畸牙齿移动中牙槽骨的细胞凋亡现象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初步探讨细胞凋亡在牙槽骨改建中的作用。方法:选用25只健康雄性SD大鼠,用单簧圈别针簧矫治器推上颌切牙侧向移动,于加力后1、3... 目的:观察大鼠正畸牙齿移动中牙槽骨的细胞凋亡现象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初步探讨细胞凋亡在牙槽骨改建中的作用。方法:选用25只健康雄性SD大鼠,用单簧圈别针簧矫治器推上颌切牙侧向移动,于加力后1、3、5、7d系列观察牙槽骨中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以正常组为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TUNEL法进行检测。结果:正常牙槽骨组织中存在凋亡细胞,主要见于骨细胞,呈散在性分布,数量较少。牙齿移动时,压力侧牙槽骨改建活跃,凋亡细胞有增多趋势,而张力侧牙槽骨凋亡细胞呈减少趋势。在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透明性变区未检测到凋亡细胞。Bcl-2和Bax在正常牙槽骨细胞均有表达,在压力侧Bax的表达强于Bcl-2,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Bcl-2的表达强于Bax。结论: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Bcl-2和Bax参与了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槽骨的改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 正畸牙 牙移动 细胞凋亡 基因表达 Bcl-2
下载PDF
上颌窦内外提升不植骨替代材料同期种植牙:随访周围骨量及稳定性的变化 被引量:29
15
作者 符志锋 郭庆平 繆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4-398,共5页
背景:研究已经证实,上颌窦黏膜具有促进成骨的能力,上颌窦内膜与种植体之间的空间随着时间的延长会有新生骨的形成。目的:通过对两种上颌窦提升术不植骨同期种植牙的研究,明确不植骨对两种上颌窦提升后种植体成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上... 背景:研究已经证实,上颌窦黏膜具有促进成骨的能力,上颌窦内膜与种植体之间的空间随着时间的延长会有新生骨的形成。目的:通过对两种上颌窦提升术不植骨同期种植牙的研究,明确不植骨对两种上颌窦提升后种植体成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上颌窦外提升和上颌窦内提升两组,分别在不植入骨替代材料的情况下同期进行种植体的植入,共植入种植体60个,外提升组25个植体,内提升组35个植体。结果与结论:在不植骨的情况下,60个种植体经过12个月的观察,59个植体正常行使功能,1例外提升的种植体术后松动,治疗失败。内提升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外提升组(P<0.05)。两组患者的近期稳定性(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外提升组种植体周围的骨量增加显著少于内提升组(P<0.05)。结果说明不植骨在上颌窦的两种提升术中是可行的,而且能简化手术过程,减少治疗费用,但对种植体长期稳定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口腔生物材料 上颌窦提升 牙种植 同期种植 牙槽嵴高度
下载PDF
牙槽骨高度对上颌前磨牙桩核冠修复后应力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诗铭 刘玉华 徐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分析牙槽骨高度降低对上颌前磨牙桩核冠修复后应力分布的影响,为临床桩核冠修复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锥束CT扫描数据建立牙槽骨高度不同的上颌前磨牙桩核冠修复模型,根据牙槽骨高度将实验模型分为3组(牙槽骨高度正常、牙槽... 目的:分析牙槽骨高度降低对上颌前磨牙桩核冠修复后应力分布的影响,为临床桩核冠修复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锥束CT扫描数据建立牙槽骨高度不同的上颌前磨牙桩核冠修复模型,根据牙槽骨高度将实验模型分为3组(牙槽骨高度正常、牙槽骨吸收25%、牙槽骨吸收50%),每个实验模型分别采用金合金铸造桩和玻璃纤维桩修复。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每个模型分别进行200 N的垂直加载和侧向加载,分析牙槽骨高度降低对桩核冠修复后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牙槽骨高度正常时牙本质内等效应力峰值最小,金属桩修复时垂直加载和侧向加载下应力峰值分别为22.570 MPa、66.354 MPa,纤维桩修复时垂直加载和侧向加载下应力峰值分别为16.480 MPa、58.103 MPa。牙槽骨吸收25%时,金属桩修复时垂直加载和侧向加载下应力峰值分别为27.690 MPa、95.192 MPa,纤维桩修复时垂直加载和侧向加载下应力峰值分别为18.260 MPa、68.452 MPa。牙槽骨吸收50%时牙本质内等效应力峰值最大,金属桩修复时垂直加载和侧向加载下应力峰值分别为37.363 MPa、135.010 MPa,纤维桩修复时垂直加载和侧向加载下应力峰值分别为24.291 MPa、110.170 MPa。结论:随着牙槽骨降低,牙本质内应力分布增加。修复材料的弹性模量会对应力分布有一定影响,但牙槽骨高度对应力分布的影响比桩核材料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应力分析 桩核技术 牙槽突 双尖牙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ImageJ软件在牙槽突裂骨移植术前骨缺损量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虎小毅 屠军波 +2 位作者 蒋菲 马瑞朝 侯成群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710-712,共3页
目的:探讨ImageJ软件在牙槽突裂术前骨缺损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单侧牙槽突裂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在术前通过锥形束CT(CBCT)扫描获取患者上颌骨影像数据并导入Im-ageJ软件,在该软件中测量并获得牙槽突裂隙体积。在术中通过注... 目的:探讨ImageJ软件在牙槽突裂术前骨缺损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单侧牙槽突裂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在术前通过锥形束CT(CBCT)扫描获取患者上颌骨影像数据并导入Im-ageJ软件,在该软件中测量并获得牙槽突裂隙体积。在术中通过注射器测量植入牙槽突裂隙中的松质骨骨量,从而获取牙槽突裂的真实体积,并与术前测量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术前ImageJ测量的体积为2.46±0.52ml,术中实际测量的体积为2.47±0.48m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ageJ是一种简单、易用且可靠的软件,可用于牙槽突裂隙术前测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突 牙槽成形术 牙槽骨质丢失 骨移植 @锥形束CT @ImageJ软件
下载PDF
下颌骨半柱状骨块重建牙种植患者萎缩牙槽嵴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志辉 吕宏 +1 位作者 曹梅霞 吴敏节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评价以下颌骨外斜线半柱状骨块重建前牙单牙缺失种植修复患者明显萎缩牙槽嵴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环形钻或柱形钻将前牙单牙缺失骨缺损区的受骨床预备成半凹柱状,使用环形钻从患者的下颌骨外斜线和升支取与半凹柱直径等同、长... 目的:评价以下颌骨外斜线半柱状骨块重建前牙单牙缺失种植修复患者明显萎缩牙槽嵴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环形钻或柱形钻将前牙单牙缺失骨缺损区的受骨床预备成半凹柱状,使用环形钻从患者的下颌骨外斜线和升支取与半凹柱直径等同、长度等同或略长的半柱状骨块,将获取的骨块与受骨床嵌贴后用钛钉固定,愈合3~6个月后植入种植体,观察牙槽嵴水平向和垂直向骨量增加情况;再过2~4个月以冠修复种植体,观察1年后种植体的周围组织健康状况和邻面嵴顶骨吸收状况。结果:14例患者15个部位的牙槽嵴水平向骨量术中平均增加(3.8±0.8)mm(x-±s),5例患者5个部位的牙槽嵴垂直向骨量术中平均增加(3.0±1.2)mm(x-±s);平均愈合(4.5±1.7)个月(x-±s)后,水平向和垂直向的骨吸收率分别为8%和7%。取骨区未出现神经损伤麻木感、伤口感染等并发症。15个部位均完成了牙种植修复,观察1年无种植体脱落,探诊深度均≤4 mm,邻面嵴顶骨吸收(0.7±0.35)mm(x-±s)。结论:这项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骨愈合快、取骨区神经损伤反应轻等优点,是重建上前牙单牙缺失牙槽嵴缺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骨移植 牙槽突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的牙种植模板相关的颌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孙婷婷 潘瑾 +1 位作者 崔明军 黄远亮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通过观测成人颌骨形态结构及其周围骨突的情况,为临床口腔种植手术导板的设计、制作,模板导向孔的安置、深度和方向以及种植角度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临床上31例上颌骨及44例下颌骨的CT断层图像,应用3D-DOCTOR软件对其各个牙位上... 目的:通过观测成人颌骨形态结构及其周围骨突的情况,为临床口腔种植手术导板的设计、制作,模板导向孔的安置、深度和方向以及种植角度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临床上31例上颌骨及44例下颌骨的CT断层图像,应用3D-DOCTOR软件对其各个牙位上相应的牙槽嵴与对应牙的夹角进行观测与测量,并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加以分析。结果:上颌骨牙长轴与牙槽突的唇腭侧偏移关系有71.92%在偏唇与偏腭20°以内,下颌骨牙长轴与牙槽突的唇腭侧偏移关系有98.68%在偏唇与偏舌20°以内。结论:颌骨牙长轴与牙槽嵴的相对偏斜度可为种植位点的选择和种植导向模板的制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 种植导向模板 牙槽嵴 骨骼测量 CT
下载PDF
纳米晶胶原人工骨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哈萨克族人的牙槽嵴保存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程越 赵远 +1 位作者 杨曼 王树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64-1871,共8页
背景:拔牙后牙槽嵴的保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边疆各县少数民族牙齿拔出后,由于就诊条件、地理条件等限制以及当地居民缺乏口腔保健意识等诸多因素,缺牙区长时间未及时修复导致牙槽嵴条件较差,因此寻找一种适合... 背景:拔牙后牙槽嵴的保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边疆各县少数民族牙齿拔出后,由于就诊条件、地理条件等限制以及当地居民缺乏口腔保健意识等诸多因素,缺牙区长时间未及时修复导致牙槽嵴条件较差,因此寻找一种适合当地的且更有效的保存剩余牙槽嵴的方法,在当地有着较实用的临床价值。目的:探索纳米晶胶原人工骨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哈萨克族人牙槽嵴保存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自身配对设计,选取68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哈萨克族双侧拔牙患者,对就诊的双侧拔牙患者实验侧和对照侧的确定按"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分配原则"分组,实验侧拔牙窝植入纳米晶胶原人工骨,对照侧拔牙窝常规处理。植入后即刻及植入后3个月应用螺旋CT对植入区感兴趣区扫描,测量骨密度。结果与结论:植入后即刻,患者实验侧和对照侧CT图像可见拔牙窝清晰的轮廓,牙槽间隔可见;植入后3个月,患者实验侧和对照侧CT图像显示拔牙窝牙槽间隔影像模糊,CT值与周围牙槽突CT值接近,但实验侧植骨区骨充盈;且植入后3个月患者实验侧骨密度高于对照侧。说明纳米晶胶原人工骨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哈萨克族患者牙槽嵴保存的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晶胶原人工骨 纳米生物材料 羟基磷灰石 骨缺损 骨引导 牙槽嵴 拔牙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