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cutaneous cervical esophagus ultrasound in adults: Relation with ambulatory 24-h pH-monitoring and esophageal manometry
1
作者 Sabite Kacar Selma Uysal +4 位作者 Sedef Kuran Ulku Dagli Yasemin Ozin Erdem Karabulut Nurgul Sasmaz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9期5245-5252,共8页
AIM: To determine the gastroesophageal refl uxate in the cervical esophagus (CE) and measure transcutaneous cervical esophageal ultrasound (TCEUS) f indings [anterior wall thickness (WT) of CE, esophageal luminal diam... AIM: To determine the gastroesophageal refl uxate in the cervical esophagus (CE) and measure transcutaneous cervical esophageal ultrasound (TCEUS) f indings [anterior wall thickness (WT) of CE, esophageal luminal diameter (ELD), esophageal diameter (ED)]; to compare TCEUS findings in the patient subgroups divided according to 24-h esophageal pH monitoring and manometry; and to investigate possible cut-off values according to the TCEUS f indings as a predictor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 ux (GER). METHODS: In 45/500 patients, refl uxate was visualized in TCEUS. 38/45 patients underwent esophagogastroduo denoscopy (EGD), 24-h pH monitoring and manometry. RESULTS: The 38 patients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24-h pH monitoring as follows: Group A: GER-positive (n = 20) [Includes Group B: isolated proximal refl ux (PR) (n = 6), Group C: isolated distal reflux (DR) (n = 6), and Group D: both PR/DR (n = 8)]; Group E: no refl ux (n = 13); and Group F: hypersensitive esophagus (HSE) (n = 5). Groups B + D indicated total PR patients (n = 14), Groups E + F refl ux-negatives with HSE (n = 18), and Groups A + F refl ux-positives with HSE (n = 25). When the 38 patients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manometry fi ndings, 24 had normal esophageal manometry; 7 had hypotensive and 2 had hypertensive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 and 5 had ineffective esophageal motility disorder (IEM). The ELD measurement was greater in group A + F than group E (P = 0.023, 5.0 ± 1.3 vs 3.9 ± 1.4 mm). In 27/38 patients, there was at least one pathologic acid refl ux and/or pathologic manometry fi nding. The cut-off value for ELD of 4.83 mm had 79% sensitivity and 61% specificity in predicting the PRbetween Groups B + D and E (AUC = 0.775, P = 0.015). CONCLUSION: Visualizing refluxate in TCEUS was useful as a pre-diagnostic tool for estimating GER or manometric pathology in 71.1% of adults in our study, but it was not diagnostic for CE 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bulatory 24-h pH monitoring Cervical esophageal ultrasoun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esophageal manometry esophageal refluxate
下载PDF
实际作息与固定作息对24 h动态血压结果的影响
2
作者 潘玲玲 李晓东 杜晨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2期236-238,共3页
目的 分析实际作息与固定作息(22:00~6:00)所得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取实际作息与固定作息有时间差的患者147例,进行ABPM后,根据时间差大小将患者分成三组,全体组(147例,时间... 目的 分析实际作息与固定作息(22:00~6:00)所得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取实际作息与固定作息有时间差的患者147例,进行ABPM后,根据时间差大小将患者分成三组,全体组(147例,时间差>0h);2h组(70例,时间差≥2h);3h组(33例,时间差≥3h).分别获取三组患者实际作息及固定作息的白天血压平均值、夜间血压平均值、夜间血压下降率.分析不同患者实际作息与固定作息对所得24h动态血压参数的影响.结果 三组患者所得动态血压参数比较,白天血压平均值和夜间血压下降率在三组实际作息与固定作息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h组夜间血压平均值实际作息与固定作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患者实际作息与固定作息存在时间差,尤其是时间差>3h的患者在监测后提供个体化的数据分析,可能对重视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动态血压监测 夜间血压下降率 实际作息 固定作息
下载PDF
不同平面胃食管吻合术后食管腔内24小时pH监测 被引量:35
3
作者 赵雍凡 王资斌 +1 位作者 伍伫 蒋光亮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44-145,共2页
目的为了解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在颈部、弓上和弓下吻合术后发生胃食管反流的差异。方法对10例正常人和30例在3个不同平面作胃食管吻合的患者术后1~3月进行残留食管腔内连续24小时pH监测。结果(1)食管癌、贲门... 目的为了解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在颈部、弓上和弓下吻合术后发生胃食管反流的差异。方法对10例正常人和30例在3个不同平面作胃食管吻合的患者术后1~3月进行残留食管腔内连续24小时pH监测。结果(1)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无论吻合平面位于何处,术后近期内24小时食管腔内pH各项监测指标均高于正常(P<0.01);(2)24小时总反流次数在3个不同吻合平面吻合术间无差异(P>0.05);(3)其余监测指标颈部吻合>弓上吻合>弓下吻合(P<0.01)。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普遍存在胃食管反流现象。吻合平面越高,反流越严重。降低吻合平面,缩小胸胃体积有利于减少术后反流,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贲门癌 胃食管吻合 治疗 食管腔 PH监测
下载PDF
24h食管pH监测在婴儿难治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江逊 张志培 +4 位作者 林燕 张薇 仝海霞 方雪娟 王宝西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5-347,共3页
目的探讨24h食管pH监测在婴儿难治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对57例难治性肺炎患儿进行24h食管pH监测,监测指标包括食管pH<4.0的次数、反流时间≥5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卧位pH值<4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和Biox-O... 目的探讨24h食管pH监测在婴儿难治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对57例难治性肺炎患儿进行24h食管pH监测,监测指标包括食管pH<4.0的次数、反流时间≥5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卧位pH值<4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和Biox-Ochoa评分。结果57例中存在胃食管反流(GER)28例(占49.1%);有呕吐与无呕吐症状患儿各项反流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有胃食管反流患儿经促动力剂治疗者,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和咳嗽持续时间均较未用促动力剂治疗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肺炎患儿经正规抗炎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考虑是否合并胃食管反流,进行24h食管pH监测,以确定病因并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H食管PH监测 婴儿 肺炎 胃食管反流
下载PDF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与血管超声在高龄H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春红 王秀艳 +2 位作者 赵惠荣 刘晖 郭晶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22期2459-2462,共4页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管超声在高龄H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C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开滦总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97例高龄H型高血压或(和)伴C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伴或伴CAS差异分成单纯的A组99...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管超声在高龄H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C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开滦总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97例高龄H型高血压或(和)伴C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伴或伴CAS差异分成单纯的A组99例(高龄H型高血压)和B组98例(H型高血压合并CAS)。受试者均于分组前予以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管超声检测,比较2组患者24 h收缩压(24 hSBP)、24 h舒张压(24 hDBP)、24 h平均脉压(24 hPP)、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白昼脉压(dP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夜间脉压(nPP)水平,同时统计纤维斑块、纤维脂质斑块、坏死核心成分、钙化斑块等指标。结果①B组患者的24 hSBP、24 hPP、dSBP、dDBP、dPP、nPP水平为(133.45±14.59)、(55.07±12.06)、(135.97±15.65)、(80.16±10.09)、(56.33±13.35)、(54.09±12.98)mmHg,显著高于A组[(127.39±12.48)、(47.99±8.87)、(130.64±13.55)、(76.89±10.78)、(48.68±8.59)、(46.77±8.9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24 hDBP、nSBP、nDBP水平相比[(76.28±10.37)mmHg vs.(79.15±10.06)mmHg、(126.11±17.07)mmHg vs.(121.57±15.84)mmHg、(71.35±11.24)mmHg vs.(73.69±10.98)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的纤维斑块、纤维脂质斑块、坏死核心成分、钙化斑块等指标为(52.31±3.13)%、(15.34±3.01)%、(23.47±5.67)%、(17.64±3.35)%,均显著高于A组[(41.20±2.65)%、(12.34±2.58)%、(15.34±2.31)%、(9.12±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斑块体积相比[(161.54±53.48)mm 3 vs.(160.23±57.62)mm 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管超声准确率97.96%、特异性90.86%稍高于24 h动态血压(87.39%、7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式敏感性比较(96.42%vs.88.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管超声均可为高龄H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H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血管超声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食管和胃24小时pH动态监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韩露 高萍 +1 位作者 徐恩迪 是培英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87-289,共3页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食管酸碱反流情况及胃内pH变化,探讨其诊断胃、食管分泌及运动障碍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便携式24小时pH动态监测仪,对3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非卧床食管和胃24小时pH动态监测,对食管反流的6项p...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食管酸碱反流情况及胃内pH变化,探讨其诊断胃、食管分泌及运动障碍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便携式24小时pH动态监测仪,对3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非卧床食管和胃24小时pH动态监测,对食管反流的6项pH指标综合分析,并与4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食管酸反流的6项指标及总计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1)。食管碱反流及胃内24小时各项pH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71.4% 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异常的胃、食管反流(G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 糖尿病 PH 监测 食管运动障碍 胃动力失调
下载PDF
食管动力学及24小时食管pH监测在胸痛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邓波 王如文 +2 位作者 蒋耀光 马铮 廖祥丽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 探讨食管动力学、2 4小时食管 p H及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反复发作性胸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 6例反复发作胸痛的患者进行食管动力学检测、2 4小时食管 p H及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根据检查结果 ,给予相应治疗 ,并观察... 目的 探讨食管动力学、2 4小时食管 p H及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反复发作性胸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 6例反复发作胸痛的患者进行食管动力学检测、2 4小时食管 p H及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根据检查结果 ,给予相应治疗 ,并观察近期效果。 结果  4 6例患者中发现非特异性食管功能障碍 2 4例 ,其中伴有胃食管反流 14例、心肌缺血 4例 ;贲门失弛缓症 5例 ,其中伴有胃食管反流 1例 ;弥漫性食管痉挛 4例 ,其中伴有胃食管反流 4例、心肌缺血 2例 ;胡桃夹食管 (nutcracker esophagus) 1例。 结论 对反复发作性胸痛患者联合食管测压、2 4小时食管 p H和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助于食管源性及心源性胸痛的诊断 ,而且对其鉴别诊断亦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诊断 食管动力学 反复发作 食管PH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胃食管反流 结论 意义 帮助
下载PDF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价联合降压治疗 被引量:2
8
作者 章若涵 马小峰 周翠林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16期3506-3509,共4页
目的:运用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Monitoring of Blood Pressure,ABPM)评估两种联合降压方案:贝那普利加氨氯地平(以下称A+C组),贝那普利加氢氯噻嗪(以下称A+D组)的降压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高血压2级及以上患者共80人,随机分入... 目的:运用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Monitoring of Blood Pressure,ABPM)评估两种联合降压方案:贝那普利加氨氯地平(以下称A+C组),贝那普利加氢氯噻嗪(以下称A+D组)的降压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高血压2级及以上患者共80人,随机分入A+C组和A+D组,服药8周后,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估降压效果;结果:两种联合方案不但能明显降低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还能降低高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和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同时帮助恢复正常的"杓型曲线"。两组相比,A+C组在降低MBPS上具显著优势,在降压有效率及恢复正常的"杓型曲线"方面稍有优势,但不显著。结论:A+C和A+D联合降压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收缩压、舒张压、晨峰血压及BPV,帮助恢复正常的血压变化曲线,A+C组合可能在降压治疗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贝那普利 氨氯地平 氢氯噻嗪
下载PDF
偶测血压与24h动态血压监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15
9
作者 虞春宜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偶测血压与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产科门诊新诊断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20例,分为初产妇组90例和经产妇组30例,进行偶测血压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将其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 目的:探讨偶测血压与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产科门诊新诊断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20例,分为初产妇组90例和经产妇组30例,进行偶测血压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将其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孕妇偶测血压中的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产妇组偶测血压的收缩压(SBP)及24 h动态血压均高于初产妇组(P<0.05~P<0.01);偶测血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率为100.0%,明显高于24 h动态血压的诊断率25.0%(P<0.01);初产妇组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检出率为12.22%,明显低于经产妇组的63.33%(P<0.01)。结论:24 h动态血压监测能连续记录24 h血压的变化情况,与偶测血压相比,能更方便更真实地反映全天血压水平,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及筛查中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偶测血压 动态血压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平均脉压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操 高美雯 +1 位作者 宋建平 刘志华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416-418,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2 4h平均脉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将 5 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 -左室肥厚 (LVH)组和非LVH组 ,进行 2 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①两组 2 4h平均脉压 (PP)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偶测PP(...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2 4h平均脉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将 5 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 -左室肥厚 (LVH)组和非LVH组 ,进行 2 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①两组 2 4h平均脉压 (PP)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偶测PP(P <0 .0 5 ) ,LVH组显著高于非LVH组 ;②两组 2 4h平均PP及偶测PP均与左室后壁厚度相对室壁厚度呈正相关。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是导致左室肥厚的相关因素之一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脉压 左室肥厚 动态血压监测
下载PD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24h动态血压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梅晓白 范坷 魏世辉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2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初步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a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特点。方法选取NAION患者19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9例... 目的初步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a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特点。方法选取NAION患者19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记录其24 h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描绘其动态曲线并分类,分析血压晨峰情况。结果 19例NAION患者日间收缩压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昼夜的舒张压均高于正常组(P<0.01);血压变化曲线中有7例为非勺型,其余均为反勺型;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surge,MBPS)值≥35mmHg者3例,≥10mmHg~<35mmHg者11例,≥0mmHg~<10 mmHg者2例,<0 mmHg者3例。结论 NAION患者的日间低收缩压、昼夜高舒张压、反勺型和非勺型血压曲线、低血压晨峰均可能为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24小时动态血压
下载PDF
手指脉搏血压和24h动态血压测量的变异性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帅 蒋凌燕 夏小杰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8期17-20,共4页
目的:对比手指脉搏血压持续监测(FNBPM)和24 h动态血压(24 h ABPM)测量的血压变异性(BPV)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分别使用FNBPM和24 h ABPM测量60例患者的BPV,用超声测量受检者CIMT。结果:CIMT增厚组(CIMT≥1.0 mm)... 目的:对比手指脉搏血压持续监测(FNBPM)和24 h动态血压(24 h ABPM)测量的血压变异性(BPV)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分别使用FNBPM和24 h ABPM测量60例患者的BPV,用超声测量受检者CIMT。结果:CIMT增厚组(CIMT≥1.0 mm)年龄比CIMT正常组(CIMT<1.0 mm)年龄大(P<0.001);24 h ABPM测量的24 h收缩血压变异性(SBPV)和FNBPM测量的10 min SBPV、10 min DBPV与CIMT存在相关性,各个时间段的平均BPV与CIMT不存在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发现只有FNBPM测量的10 min舒张血压变异性SBPV与CIMT存在相关性。结论:使用FNBPM测量的BPV更能反映与CIMT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变异性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手指脉搏血压持续监测 24 h动态血压测量
下载PDF
肥胖患者隐性高血压与24h尿蛋白的关系
13
作者 曹悦鞍 彭朝胜 +2 位作者 王玮 田力 何继东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隐性高血压(MH)与24 h尿蛋白的关系。方法选取诊所血压(CBP)正常的肥胖患者67例(肥胖组)和体质量正常的健康体检者29例作为对照组,均行24 h动态血压(ABP)检查,按日间血压检测结果,将肥胖患者分为肥胖伴MH组(28例)和单...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隐性高血压(MH)与24 h尿蛋白的关系。方法选取诊所血压(CBP)正常的肥胖患者67例(肥胖组)和体质量正常的健康体检者29例作为对照组,均行24 h动态血压(ABP)检查,按日间血压检测结果,将肥胖患者分为肥胖伴MH组(28例)和单纯肥胖组(39例);对比分析3组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结果肥胖伴MH组的24hSBP、24hDBP、dSBP、dDB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肥胖组(P<0.01);各组24 h尿蛋白≥150 mg的发生率比较显示,肥胖伴MH组明显高于单纯肥胖组(P<0.05)和对照组(P<0.01),单纯肥胖组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肥胖是导致蛋白尿的原因之一,而肥胖合并MH加重了尿蛋白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24h尿蛋白 隐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下载PDF
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斌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4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监测血压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无合并脏器损害分为A组(单纯高血压,50例)和B组(高血压合并脏器损害,50例),两组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监测血压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无合并脏器损害分为A组(单纯高血压,50例)和B组(高血压合并脏器损害,50例),两组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比观察两组监测结果。结果 B组24 h-SBP(153.9±13.6)mm Hg,24h-DBP(92.4±7.8)mm Hg,非杓型血压66.0%,d SSD(15.1±3.0)%,各项指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4、7.35,χ~2=8.24,t=4.52,P<0.05)。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能较准确的反映患者动态血压水平,对医生全面掌握患者血压水平、波动、靶器官损害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脏器损害 24 h动态血压监测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24小时食管pH监测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军 《西南军医》 2008年第6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24小时食管pH的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的诊断价值及内镜阴性患者是否存在反流。方法对95例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者进行24小时pH监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得出Johnson DeMeester计分。用pH<4.0的总时间百分比J、ohnson DeMeester计分进... 目的探讨24小时食管pH的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的诊断价值及内镜阴性患者是否存在反流。方法对95例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者进行24小时pH监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得出Johnson DeMeester计分。用pH<4.0的总时间百分比J、ohnson DeMeester计分进行分析。结果食管黏膜酸暴露pH<4.0的总时间百分比越长J、ohnson DeMeester计分越高,临床症状及食管炎程度就越重;Johnson DeMeester计分内镜阳性(食管炎)组明显高于内镜阴性组(P<0.05)内镜阴性组食管黏膜酸暴露异常仅为36.59%(15/41)。结论食管炎患者有明显的胃食管反流,且反流症状的发生、程度、镜下食管炎表现与食管酸反流密切相关,部分内镜阴性患者反流症状的发生不伴有酸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24小时食管PH监测 食管炎
下载PDF
老年人食管24h pH监测分析
16
作者 高萍 张绍刚 张美艳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686-687,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食管酸暴露情况并与其他人群进行对照比较,以了解老年人食管酸反流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便携式24 h pH动态监测仪对31例老年人进行食管24 h pH监测,并与40例其他人群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老年人组24 h食管酸暴露的6... 目的探讨老年人食管酸暴露情况并与其他人群进行对照比较,以了解老年人食管酸反流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便携式24 h pH动态监测仪对31例老年人进行食管24 h pH监测,并与40例其他人群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老年人组24 h食管酸暴露的6项pH指标中有4项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5%分布范围中,立位pH<4的总时间(%)和pH<4的反流次数的指标两组较为接近,余4项指标老年组数值均高于对照组。总计分老年组为14.9,高于对照组(12.7)。结论老年人组食管酸暴露多项指标高于对照组,提示可能与老年人食管运动功能和清除酸的能力下降以及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功能较年轻人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24 H PH监测 胃食管反流病
下载PDF
戒烟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血压波动类型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李赛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9期16-17,共2页
目的本论文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的观察(ABPM),从而探究存在长时间吸烟习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戒烟前后血压波动的变化情况。方法将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所收诊的有吸烟史原发高血压患者35例为研究样本。比... 目的本论文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的观察(ABPM),从而探究存在长时间吸烟习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戒烟前后血压波动的变化情况。方法将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所收诊的有吸烟史原发高血压患者35例为研究样本。比较该组患者在戒烟前后2个月时间内,每天血压波动情况,包括24 h血压波动类型、心率变化、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以及24 h收缩压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患者血压波动情况在戒烟前后存在显著差异,夜间收缩压以及日平均心率均存在明显下降,与戒烟前比较,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时间吸烟将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基本调节功能及心率受到严重影响,指导患者及时戒烟有助于改善心、脑等功能,降低对各靶器官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24H动态血压监测 吸烟
下载PDF
动态血压联合24小时尿蛋白定量监测在子痫前期及其妊娠结局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8
作者 叶萍 陈红波 +3 位作者 黄翔燕 张敏 王晓丹 韩卫星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1357-1361,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联合24小时尿蛋白定量监测对子痫前期及其妊娠结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产科住院分娩,并且最终确诊为子痫前期孕妇的病例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母婴是否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对纳入的患者分为有...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联合24小时尿蛋白定量监测对子痫前期及其妊娠结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产科住院分娩,并且最终确诊为子痫前期孕妇的病例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母婴是否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对纳入的患者分为有不良妊娠结局的观察组32例,以及无不良妊娠结局的对照组46例。分别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尿蛋白定量分析。结果:观察组d SBP、d DBP、nSBP、24hDBP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最终出生体重(FBW)明显低于对照组(t=6.261,P<0.001);观察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2.986,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夜间SBP血压负荷值及DBP血压负荷值明显高于白天(P<0.001)。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异常昼夜节律发生率较高,以非杓型昼夜节律、夜间血压升高为其特点,且动态血压和蛋白尿监测可提示患者不良妊娠结局,临床可通过监测上述指标,提前干预治疗,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动态血压监测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动态24h食管pH监测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宏薇 徐锦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24 h食管pH监测对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生活质量(the quality of live,QOL)的影响。方法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动态24 h食管pH监测的211名患者纳入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动态24 h食管pH监测对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生活质量(the quality of live,QOL)的影响。方法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动态24 h食管pH监测的211名患者纳入研究,分析其生活质量及动态24 h食管pH监测各参数等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动态24 h食管pH监测各参数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利用t检验分析动态24 h食管pH监测中不同组别其立位各参数与卧位各参数间的大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动态24 h食管pH监测中各参数与生活质量之间均存在负向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动态24 h食管pH监测中立位各参数与卧位各参数进行分组比较后分析发现,立位各参数大于卧位时,其生活质量更高,在酸反流时间、酸反流时间百分比、长反流时间组别中立位大于卧位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24 h食管pH监测中其立位和(或)卧位和(或)餐后酸反流时间、酸反流次数、酸反流时间百分比、长反流数量、长反流时间的参数数值越大,生活质量越低;立位酸反流时间、立位酸反流时间百分比、立位长反流时间大于卧位时,其生活质量相对更高,可以通过增加立位时间、减少卧位时间、减少餐后反流的发生来提高GERD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24 h食管pH监测 胃食管反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昼夜节律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分层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媚 黄见梅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7期73-75,共3页
目的:分析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60例EH患者,以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将其分为低危组(10例)、中危组(12例)、高危组(18例)、极高... 目的:分析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60例EH患者,以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将其分为低危组(10例)、中危组(12例)、高危组(18例)、极高危组(20例)。比较四组ABPM结果,以Pearson统计学方法分析ABPM参数与心血管危险分层之间的相关性,Spearman分析昼夜节律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分层的相关性。结果:四组血压晨峰值、n SSD、n DBP、n SBP、d DBP、d SBP、24 h DBP、24 h S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n DSD、d DSD、d S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昼夜节律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 SSD、24 h SBP、n SBP、血压晨峰值与心血管危险分层具有正相关性(P<0.05),杓型、降杓型昼夜节律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分层呈负相关性(P<0.05),其余参数值、昼夜节律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分层无相关性(P>0.05)。结论:EH患者ABPM监测结果与心血管危险分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H动态血压监测 原发性高血压 心血管危险分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