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熟的土地:清末到民国的云南话剧文学(1913—1949年)
1
作者 吴戈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87-101,共15页
云南话剧文学的发展起步很早,经历了从萌芽到潮起、寂寞呐喊和学步模仿再到激情怒火中的爆发几个阶段,有学生的集体创作,也有个人的苦闷绝叫,还有时代催生的民族激情,更有民主大潮中的社会呐喊。云南话剧文学创作演出的构成分为本土剧... 云南话剧文学的发展起步很早,经历了从萌芽到潮起、寂寞呐喊和学步模仿再到激情怒火中的爆发几个阶段,有学生的集体创作,也有个人的苦闷绝叫,还有时代催生的民族激情,更有民主大潮中的社会呐喊。云南话剧文学创作演出的构成分为本土剧作家的本土创作演出和外来剧作家在云南的“在地”创作演出。在这一时期里,云南现代话剧文学创作蹒跚地走向初步成型,耕耘中,远远守望着姗姗来迟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话剧文学 民国时期 时代催生 早成慢熟
下载PDF
“Love” as the Key Word: New Sexual Morality and New Literature in the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Years(1900-1920)
2
作者 杨联芬 Chen S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4年第4期65-82,共18页
Courtesy of translation, the word "love" (lian "ai 恋爱) entered the modem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leading to changes in the mode, experience, meaning and evaluation of "feelings between men ... Courtesy of translation, the word "love" (lian "ai 恋爱) entered the modem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leading to changes in the mode, experience, meaning and evaluation of "feelings between men and women" by virtue of this new nomenclature. The word entered public discourse and became the point of entry for new Chinese ethical construction, spawning a series of new moral propositions from the late Qing to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together with corresponding works of new literature. The "free marriage" advocated in the late Qing confirmed the modem consciousness of marriage premised on love and determined primarily by the will of the parties themselves, initiating a new style of civilized marriage. In the early Republican period, the word "love" was temporarily stigmatized in the course of sinicization, with the result that it was generally avoided in romance fiction. However, the widespread cult of the "spiritual character of love" in novels of tragic love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mergence of"the sanctity of love" in the May Fourth period. The theory of love constructed at this tim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theories made a subtl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freedom of love" and "free love," reflecting the ideological divergence within the New Culture community. In terms of spatial imagery and descriptions of love, the pioneering creation of romantic literature during the May Fourth period deconstructed the patriarchal authority that suppressed individual freedom, undermining traditional morality and opening up new fields for literary expression. But since the one-dimensional pursuit of individual freedom also led to weaknesses such as superficial emotionalism, May Fourth romantic literature could not take the experiences and expression of love to a deeper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VE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period new word new morality new literature
原文传递
北宋前中期士人谏议心态演变与贬谪文学书写——以谏官及谏诤意识强烈的士人为中心
3
作者 张贵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6,共10页
北宋前中期谏官制度逐渐完善,与之相关,士人谏议心态亦发生了新变。前期谏官及具有谏诤意识的士人出于职责、道德品质的追求,有直言进谏的意愿。中期形成了特殊的舆论环境,士人名节意识浓厚。谏官及谏诤意识强烈的士人逐渐形成了不苟同... 北宋前中期谏官制度逐渐完善,与之相关,士人谏议心态亦发生了新变。前期谏官及具有谏诤意识的士人出于职责、道德品质的追求,有直言进谏的意愿。中期形成了特殊的舆论环境,士人名节意识浓厚。谏官及谏诤意识强烈的士人逐渐形成了不苟同时俗、砥砺名节、不以贬谪为意的谏议心态。在分析谏官制度、谏议心态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文章以北宋前期的王禹偁、田锡,中期的范仲淹、欧阳修、苏舜钦等曾任谏官或谏诤意识强烈的士人为个案,进一步考察了谏议心态变化对士人贬谪心态、贬谪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由此可以窥见北宋前中期士人的贬谪心态、贬谪文学观念、创作等呈现出的新特征,以及其与谏议心态演变之间的内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中期 谏官制度 谏议心态 贬谪期 文学
下载PDF
野间宏战后初期战争文学中的身体书写
4
作者 刘青梅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29-36,43,共9页
从生物学到社会学,各个人文学科的身体研究如火如荼,但其与战争文学之间的连接点,时常处于被忽视的境地。野间宏战后初期的战争文学存在一定的时间跨度,涉及文本多,且有着较为显著的身体书写,故以身体研究理论考察野间宏的战争文学,是... 从生物学到社会学,各个人文学科的身体研究如火如荼,但其与战争文学之间的连接点,时常处于被忽视的境地。野间宏战后初期的战争文学存在一定的时间跨度,涉及文本多,且有着较为显著的身体书写,故以身体研究理论考察野间宏的战争文学,是一种可行的方式。野间宏战后初期战争文学的身体书写具有丰富的内涵。被规训的身体书写表达出野间宏较为明确的反战思想;被物化的身体书写描绘出因战争扭曲的人性;战时体制下被凝视的女性身体和两性关系书写则表明了特殊环境下身体被压抑的真实状况。通过战后初期战争文学的身体书写,野间宏向读者展现出将身体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结合在一起的全新的文学方式,同时也体现出作家对不义战争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间宏 战后初期 战争文学 身体书写
下载PDF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文学断代史研究之我见 被引量:12
5
作者 虞建华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5-29,共5页
本文的第一部分讨论外国文学断代史研究的特点、重要性和可行性 ,指出文学断代史研究既提供了一个认识作家和作品的大框架 ,又能通过切片观察和分析加深对整个文学史的理解 ,具有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的视野和优势。但是 ,断代史的研究在我... 本文的第一部分讨论外国文学断代史研究的特点、重要性和可行性 ,指出文学断代史研究既提供了一个认识作家和作品的大框架 ,又能通过切片观察和分析加深对整个文学史的理解 ,具有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的视野和优势。但是 ,断代史的研究在我国外国文学界仍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广阔领域。文章的第二部分以笔者关于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文学的新作《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一书为例 ,将撰写这部断代史的选题范围、理性基点、编排设想、讨论方法等 ,做一简要归纳 ,从而强调外国文学断代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 断代史 美国文学 文学史 作家 繁荣 作品 理性 价值 归纳
下载PDF
清末民初(1898~1919)儿童文学翻译鸟瞰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丽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3-106,共4页
清末民初,是文学翻译发端和大盛的时期,以中国人作为主体的儿童文学的翻译也肇始于此。目前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中国是处于边缘的位置,尤其是清末民初这一阶段,缺乏比较宏观的研究。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发端 文学翻译 清末民初 国是 边缘 时期 翻译研究 位置 宏观
下载PDF
欧洲政治哲学对美国早期政论文学的影响——再论美国文学形成过程中的全球化因素 被引量:3
7
作者 胡铁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3-120,144,共9页
欧洲政治哲学催生了北美的政论性文学,使其在美国兴国之初发挥了北美殖民地人民政治认同的作用。北美国际化背景下形成的政论性文学与欧洲政治哲学具有继承、扬弃和发展的关系,是北美思想家将欧洲政治哲学思想与北美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 欧洲政治哲学催生了北美的政论性文学,使其在美国兴国之初发挥了北美殖民地人民政治认同的作用。北美国际化背景下形成的政论性文学与欧洲政治哲学具有继承、扬弃和发展的关系,是北美思想家将欧洲政治哲学思想与北美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应被视做美国民族文学形成的基点,但同时也体现了北美思想家革命性方面的局限。欧洲与新大陆之间的密切联系是以政论性文学为主要特征的美国文学形成的全球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早期文学 政论性文学 欧洲政治哲学 北美革命 全球化因素
下载PDF
国内美籍华裔文学研究论文分析(1980-2005) 被引量:3
8
作者 何木英 廖安娜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46-50,共5页
本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报刊资料索引》中收录的1980—2005年国内美籍华裔文学研究论文从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和主题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文章从论文的数量、质量、形式、主题、研究队伍等方面讨论美籍华裔文... 本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报刊资料索引》中收录的1980—2005年国内美籍华裔文学研究论文从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和主题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文章从论文的数量、质量、形式、主题、研究队伍等方面讨论美籍华裔文学研究的发展态势,指出,美籍华裔文学研究从80年代起经历了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到本世纪走向成熟。研究者队伍、论文的内容、层次呈多样化,但目前还存在诸多空白需要填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籍华裔文学 研究论文 数据统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报刊资料索引
下载PDF
科技期刊论文引用早期文献的现象简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大明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8-129,共2页
针对科技期刊论文引用早期文献的现象,首先对早期文献的概念进行阐述;进而对引用早期文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有关早期文献引用的鉴审原则和建议。
关键词 科技期刊论文 早期文献 引用 分析
下载PDF
论美国黑人文学的三次高潮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高潮。三次高潮形成于不同时期,通过第一次高潮中的"认同"、第二次高潮中的"反抗"以及第三次高潮中的"融合"等不同表现形式,最终达到高潮。三次高潮之间的转向和延续,体现... 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高潮。三次高潮形成于不同时期,通过第一次高潮中的"认同"、第二次高潮中的"反抗"以及第三次高潮中的"融合"等不同表现形式,最终达到高潮。三次高潮之间的转向和延续,体现了黑人文学发展的总体脉络。从社会背景——主要文学理论思潮——高潮的表现等视角展开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这一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黑人文学 高潮 成因 表现
下载PDF
《美华文学》杂志与新移民叙事综论 被引量:4
11
作者 程国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5-94,共10页
诞生于美国旧金山湾区的华文文学期刊《美华文学》促进了"金山作家群"的形成,"金山作家群"的"草根文学"推进了新移民文学潮流及其移民叙事的发展,而该作家群的代表作家黄运基的《巨浪》、沙石的《情徒》... 诞生于美国旧金山湾区的华文文学期刊《美华文学》促进了"金山作家群"的形成,"金山作家群"的"草根文学"推进了新移民文学潮流及其移民叙事的发展,而该作家群的代表作家黄运基的《巨浪》、沙石的《情徒》,则充分显示了移民叙事的种种内蕴的演变及其叙事模式的选择倾向:一是移民形象的圆形化与立体化;二是以中西文化融合共享发展的异乡文化叙事凸显;三是多元文化和自我确认的理念凸显;四是移民叙事中自叙传叙事模式凸显。《美华文学》直接促进新移民文学发展,成为了北美新移民文学发展的摇篮,也是新移民叙事的真正圣地。从台港澳文学到东南亚文学,从留学生文学再到北美新移民文学,华语文学对于移民这一人类文化现象的叙述,使源于这种叙事的世界华文文学的学科内容更为充实,而近年来对于移民"美国梦"的叙述尤其彰显了世界华文文学这一学科的内涵。这其中,《美华文学》杂志的贡献万万不可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移民叙事 华文期刊 《美华文学》 新移民 异乡恋 自叙叙事模式
下载PDF
早期美国文学中上帝形象的巨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平 洪增流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9-166,327,共8页
早期美国文学贯串着一条清教主义向自然神论演变的主线,表明上帝的地位在逐渐下降,人的地位在逐步上升。纯清教理念逐渐向清教理念世俗化的演变、《圣经》中的上帝主体地位向上帝作为客体的变化,以及《圣经》以上帝为叙述主体逐渐向以... 早期美国文学贯串着一条清教主义向自然神论演变的主线,表明上帝的地位在逐渐下降,人的地位在逐步上升。纯清教理念逐渐向清教理念世俗化的演变、《圣经》中的上帝主体地位向上帝作为客体的变化,以及《圣经》以上帝为叙述主体逐渐向以作者为叙述主体的转变,共同演绎了这一历史时期上帝形象的巨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早期文学 上帝 清教世俗化 上帝客体化 叙述主体变化
下载PDF
“美国梦”的文学解读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亮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美国梦"是美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是美国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一部美国文学史同时也是一部"美国梦"的历史。文章以美国文学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对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的分析,探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 "美国梦"是美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是美国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一部美国文学史同时也是一部"美国梦"的历史。文章以美国文学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对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的分析,探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美国梦"的特征和具体表现,从文学的角度解读"美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学 “美国梦” 清教主义
下载PDF
论清末民初“童子”文学的美学品格 被引量:4
14
作者 谈凤霞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2-76,共5页
清末民初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萌芽期,这一时期新兴的“童子”文学洋溢着“少年气”的壮美格调,其形成原因与当时将童子看作未来之国民的“儿童观”有密切关系。注意儿童性与文学审美性,成为建立“五四”儿童文学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 清朱民初 儿童文学 美学品格
下载PDF
20世纪美国非裔文学发展的三次高潮 被引量:2
15
作者 习传进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4-16,23,共4页
20世纪美国非裔文学主要经历了哈莱姆文艺复兴、抗议的狂热和自我本质的反省,进而是对生存问题的文化观照等阶段,形成了美国非裔文学史上的三次高潮。
关键词 美国非裔文学 三次高潮
下载PDF
汉魏之际游艺与文学关系的新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振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4-113,共10页
从东汉中期到三国魏明帝时期的汉魏之际是我国古代社会发生重要转型的时期,也是游艺和文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这种变革促使文人的游艺与文学的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文人的游艺活动与文学创作活动走向了统一;二是出... 从东汉中期到三国魏明帝时期的汉魏之际是我国古代社会发生重要转型的时期,也是游艺和文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这种变革促使文人的游艺与文学的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文人的游艺活动与文学创作活动走向了统一;二是出现了大量的真正意义上的游艺文学作品;三是在思想上达到了文人的游艺观念与文人的文学观念的融合。这三个方面的充分展开和相互渗透,最终实现了文人游艺的文学化和文学的游艺化,标志着我国古代文人游艺和文学的关系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之际 文人 游艺 文学
下载PDF
初唐贞观君臣的文学观 被引量:1
17
作者 阮忠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71-83,共13页
初唐贞观君臣因叙史而及文学,批评齐梁文学为"亡国之音",其"轻险"文风有悖教化,无益有害。但他们的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相矛盾,在批评齐梁文风时,却受其影响在创作上深陷"轻险"中。他们认为文学抒发性灵... 初唐贞观君臣因叙史而及文学,批评齐梁文学为"亡国之音",其"轻险"文风有悖教化,无益有害。但他们的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相矛盾,在批评齐梁文风时,却受其影响在创作上深陷"轻险"中。他们认为文学抒发性灵变化无方,且有帝王好尚和文人才学的作用,文体文风之变成为自然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唐 贞观君臣 文学观
下载PDF
二十世纪初美国小镇文学的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家海 饶文娟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2期59-62,共4页
20世纪初美国小镇文学是作家以小镇为背景,试图描述那些在工业文明和文化冲击下的小镇居民的生活以及精神状态的一种文学形式,主要代表作有:埃德加·李·马斯特斯著的诗歌《匙河集》;舍伍德·安德森著的小说《小镇畸人》以... 20世纪初美国小镇文学是作家以小镇为背景,试图描述那些在工业文明和文化冲击下的小镇居民的生活以及精神状态的一种文学形式,主要代表作有:埃德加·李·马斯特斯著的诗歌《匙河集》;舍伍德·安德森著的小说《小镇畸人》以及桑顿·怀尔德著的戏剧《小镇风光》。现代主义表现手法主要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怪诞艺术和意识流技巧等等,而以上提到的三位小镇文学作家主要分别采用了精神分析理论,表现主义等写作技巧,开创了小镇文学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初 美国小镇文学 现代主义表现手法
下载PDF
美国早期文学——清教诗歌刍议 被引量:2
19
作者 屈平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5-18,共4页
清教诗歌作为美国的早期文学 ,深受《圣经》的影响 ,以诗载道 ,阐释清教教义 ,并形成了简洁朴直的风格 ,是美国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页。
关键词 美国 早期文学 清教诗歌 清教教义 艺术风格 《圣经》 文学影响 文学史
下载PDF
波伏瓦对新中国初期文学的观察与批评——以《长征:中国纪行》为对象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瑷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91-99,共9页
西蒙娜·德·波伏瓦在长篇纪实作品《长征:中国纪行》中,对新中国初期的文化语境、文学导向、创作成就与缺憾进行了敏锐而客观的评论,传达出独立、深刻的见解。她深入研究特定历史阶段下中国的现实社会状况、文化发展条件,将文... 西蒙娜·德·波伏瓦在长篇纪实作品《长征:中国纪行》中,对新中国初期的文化语境、文学导向、创作成就与缺憾进行了敏锐而客观的评论,传达出独立、深刻的见解。她深入研究特定历史阶段下中国的现实社会状况、文化发展条件,将文学的“普及”策略置于这一时代背景下给予充分理解,肯定了文学创作在宣传社会主义思想、鼓舞人民进步、反映现实矛盾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针对西方学者的一些抨击,波伏瓦给予有理有据的反批评,但她也质疑那些禁锢文学创作活力的“教条”,探究损害文学真实性的根源,指出过度强化文学为政治服务、过激进行文艺斗争的弊端。波伏瓦的观察与批评尽管存在历史局限和认识误区,然而她的视角为我们呈现特殊的参照性镜像,对于重新审视、反思文学与政治、与时代、与人民之间的根本关系是有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蒙娜·德·波伏瓦 新中国初期 文学普及 《长征:中国纪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