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the Thermal Effects and NO Emissions during Dissociation and Oxidation of Ammonia in the Presence of a Bundle of Thermocouples in a Vertical Flow Reactor
1
作者 Samuel Ronald Holden Zhezi Zhang +2 位作者 Jian Gao Junzhi Wu Dongke Zhang 《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2023年第3期250-264,共15页
Ammonia (NH<sub>3</sub>) dissociation and oxidation in a cylindrical quartz reactor has been experimentally studied for various inlet NH<sub>3</sub> concentrations (5%, 10%, and 15%) and reacto... Ammonia (NH<sub>3</sub>) dissociation and oxidation in a cylindrical quartz reactor has been experimentally studied for various inlet NH<sub>3</sub> concentrations (5%, 10%, and 15%) and reactor temperatures between 700 K and 1000 K. The thermal effects during both NH<sub>3</sub> dissociation (endothermic) and oxidation (exothermic) were observed using a bundle of thermocouples positioned along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quartz reactor, while the corresponding NH<sub>3</sub> conversions and nitrogen oxides emissions were determined by analysing the gas composition of the reactor exit stream. A stronger endothermic effect, as indicated by a greater temperature drop during NH<sub>3</sub> dissociation, was observed as the NH<sub>3</sub> feed concentration and reactor temperature increased. During NH<sub>3</sub> oxidation, a predominantly greater exothermic effect with increasing NH<sub>3</sub> feed concentration and reactor temperature was also evident;however, it was apparent that NH<sub>3</sub> dissociation occurred near the reactor inlet, preceding the downstream NH<sub>3</sub> and H<sub>2</sub> oxidation. For both NH<sub>3</sub> dissociation and oxidation, NH<sub>3</sub> conversion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decreasing initial NH<sub>3</sub> concentration. Significant levels of NO<sub>X</sub> emissions were observed during NH<sub>3</sub> oxidation, which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is speculated that the stainless-steel in the thermocouple bundle may have catalysed NH<sub>3</sub> dissociation and thus changed the reaction chemistry during NH<sub>3</sub> oxi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nia NH3 Dissociation NH3 Oxidation flow Reactor Nitrogen Oxides (NOX) Thermal Effects
下载PDF
Ammonia Removal in Different Depth of Vertical Flow Wetland under Different Pre- aeration Time
2
作者 Hao Wang Jianwei Chen 《环境科学前沿(中英文版)》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关键词 环境科学 期刊 摘要 读者
下载PDF
W火焰锅炉SCR脱硝超低排放技术及应用
3
作者 罗志 王晓冰 +10 位作者 潘栋 何育东 晋中华 尚桐 范玮 邓彪 任建永 兰永胜 杨小金 杨晓刚 李淑宏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9,共11页
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超过95%的燃煤火电机组实现了氮氧化物超低排放,剩余均为燃用无烟煤的W火焰锅炉,其产生的氮氧化物质量浓度高达750~1200 mg/m^(3),实现超低排放难度大,是我国实现超低排放政策的“最后一公里”。目前,选择性催化还... 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超过95%的燃煤火电机组实现了氮氧化物超低排放,剩余均为燃用无烟煤的W火焰锅炉,其产生的氮氧化物质量浓度高达750~1200 mg/m^(3),实现超低排放难度大,是我国实现超低排放政策的“最后一公里”。目前,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流场技术主要有“SCR分区混合动态调平技术”“全烟道断面混合流场技术”“常规精准喷氨技术”等。以某设计脱硝效率需高达95%的W火焰锅炉为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的方式对比3种技术的性能指标,“SCR分区混合动态调平技术”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其他技术。工程改造后,在脱硝系统入口氮氧化物质量浓度为1000 mg/m^(3),出口低于50 mg/m^(3)时,可实时保持氨逃逸量小于3μL/L,远超常规SCR脱硝系统最高设计效率(93%),为W火焰锅炉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火焰锅炉 脱硝 SCR 流场技术 氨逃逸 分区混合
下载PDF
H_(2)与氨混燃增强火焰燃烧特性模拟研究
4
作者 赵争辉 李航锦 +2 位作者 吴超杭 尹倩倩 王睿坤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24年第1期18-27,共10页
氢和氨作为清洁能源受到广泛关注,为深入探究氢-氨混燃的燃烧特性和影响因素,本文借助Chemkin仿真平台建立相关反应模型,以氢-氨混合气体为燃料,空气作为助燃剂,采用Otomo等人提出的一种氨氧化机理对其燃烧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并模拟研究... 氢和氨作为清洁能源受到广泛关注,为深入探究氢-氨混燃的燃烧特性和影响因素,本文借助Chemkin仿真平台建立相关反应模型,以氢-氨混合气体为燃料,空气作为助燃剂,采用Otomo等人提出的一种氨氧化机理对其燃烧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并模拟研究了混合气体的点火延迟时间、层流燃烧速度、绝热燃烧温度、NO排放等燃烧特性随当量比、初始压力以及燃料中H_(2)比例的具体变化规律,对不同工况下的层流火焰结构、H和OH自由基的产率(rate of production,ROP)、NO生成的敏感度进行了化学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纯氨气体的点火延迟时间长、层流燃烧速度慢,掺氢后燃烧特性均有所改善,且提高了火焰的绝热燃烧温度,但掺氢比例越大,NO排放越多。NO摩尔分数随当量比变化的趋势先增后减,在当量比为0.8左右达到峰值。综合考虑氢-氨混燃的一系列燃烧特性以及掺氢、加压的成本和收益情况,推荐H_(2)占比15%、当量比φ=1.1、压力P=0.2 MPa为氢-氨混合燃烧的最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_(2) NH_(3) 混合燃烧 层流燃烧特性 数值模拟研究
下载PDF
合成氨尾气回收技术制取LNG工艺流程优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帅 李国峰 +1 位作者 杨伟强 莫文龙 《粘接》 CAS 2024年第1期121-124,共4页
叙述了合成氨尾气回收制取液化天然气(LNG)的研究进展和工艺技术,针对传统工艺流程系统稳定性差、能耗高的缺点,提出了原料气压缩、水洗、干燥、液氨预冷和液化分离系统的改进流程,并对相关工艺参数给出了说明;系统分析了合成氨尾气回... 叙述了合成氨尾气回收制取液化天然气(LNG)的研究进展和工艺技术,针对传统工艺流程系统稳定性差、能耗高的缺点,提出了原料气压缩、水洗、干燥、液氨预冷和液化分离系统的改进流程,并对相关工艺参数给出了说明;系统分析了合成氨尾气回收制备LNG的成本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改进的工艺流程既能解决合成氨尾气的零排放问题,又可将尾气转化为LNG产品,提高了合成氨尾气的利用价值,预计每年可收入高达5488万元,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项目的实施为合成氨尾气的回收利用提供了理论技术指导,也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氨尾气 LNG 回收技术 工艺流程优化
下载PDF
氨气射流卷吸特性的数值仿真
6
作者 沈浩昱 雷艳 +3 位作者 尹燕旭 赵天瑀 衣玥 仇滔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2-420,共9页
基于Ansys Fluent软件进行三维数值仿真,研究了氨气射流贯穿距特性及卷吸特性,分析了射流形成的亚膨胀区结构及涡流特点,并利用控制截面法对氨气射流的卷吸质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氨气射流贯穿距的发展分为三阶段,这种三段式特点... 基于Ansys Fluent软件进行三维数值仿真,研究了氨气射流贯穿距特性及卷吸特性,分析了射流形成的亚膨胀区结构及涡流特点,并利用控制截面法对氨气射流的卷吸质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氨气射流贯穿距的发展分为三阶段,这种三段式特点由氨气射流形成的一次涡及剪切层的特性所引起;第一阶段(0<t<0.14 ms)为线性阶段,在亚膨胀区及其边界氨气射流对空气无卷吸;第二阶段(0.14 ms≤t≤0.40 ms)为过渡阶段,在该阶段内一次涡及剪切层快速发展,卷吸质量增加了50%以上(喷压比R为8.0);第三阶段(t>0.40 ms)为准稳态阶段,卷吸质量较最大值减少30%(喷压比为8.0).平均卷吸空气总质量随喷压比增加而增大,第一、二阶段一次涡存在时平均瞬时卷吸空气质量较大,剪切层充分发展时平均瞬时卷吸空气质量达到最大值,卷吸质量最多增长58%(喷压比为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气 气体燃料射流 卷吸 数值仿真 流动
下载PDF
某300MW燃煤锅炉脱硝系统流场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高磊 杨文生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3期175-177,共3页
针对燃煤电厂目前SCR脱硝系统存在的烟道导流板设置不合理,造成反应器流场不均的问题,采用CF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研究了SCR脱硝系统内的烟气流动特性。优化了省煤器出口及喷氨格栅上游导流板,且在喷氨格栅下游新增氨烟扰流器。模拟结果显... 针对燃煤电厂目前SCR脱硝系统存在的烟道导流板设置不合理,造成反应器流场不均的问题,采用CF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研究了SCR脱硝系统内的烟气流动特性。优化了省煤器出口及喷氨格栅上游导流板,且在喷氨格栅下游新增氨烟扰流器。模拟结果显示,省煤器出口烟道纵截面速度分布相对偏差由36.89%降低至26.06%,喷氨格栅上游截面速度分布相对偏差由16.65%降低至8.65%,首层催化剂入口上游500 mm处的氨氮摩尔比分布相对偏差由8.78%降低至4.78%。优化后烟道内首层催化剂入口的速度场分布和氨氮摩尔比分布均满足SCR脱硝系统流场要求,为后续流场优化工程改造提供了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 数值模拟 导流板 喷氨格栅 氨烟扰流器
下载PDF
SCR脱硝分区喷氨影响因子研究及优化
8
作者 李茂清 贾佐梓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4期120-123,共4页
近年来,针对SCR脱硝系统过量喷氨和氨逃逸等问题,分区喷氨控制技术开始在燃煤电厂进行应用。该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CFD)对某600 MW机组的SCR分区喷氨系统进行流场模拟,并提出优化方案,优化后催化剂入口氨氮比和喷氨分区对应性显著改善,... 近年来,针对SCR脱硝系统过量喷氨和氨逃逸等问题,分区喷氨控制技术开始在燃煤电厂进行应用。该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CFD)对某600 MW机组的SCR分区喷氨系统进行流场模拟,并提出优化方案,优化后催化剂入口氨氮比和喷氨分区对应性显著改善,最后分析不同负荷工况对流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 分区喷氨 流场优化 分区影响因子 选择性催化还原
下载PDF
喷氨调平协同流场优化的脱硝提效方法应用研究
9
作者 叶兴联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4年第7期83-89,共7页
“双碳”背景下,针对燃煤电站运行负荷多变导致NOx排放难以满足要求的现状,以某600 MW脱硝装备为研究对象,采用喷氨调平协同流场优化方法进行提效研究。首先对现役脱硝装备流场进行诊断并优化,然后根据氨气流线对应法则进行喷氨调平,实... “双碳”背景下,针对燃煤电站运行负荷多变导致NOx排放难以满足要求的现状,以某600 MW脱硝装备为研究对象,采用喷氨调平协同流场优化方法进行提效研究。首先对现役脱硝装备流场进行诊断并优化,然后根据氨气流线对应法则进行喷氨调平,实现脱硝提效目的。经流场诊断和优化后,各项脱硝装备流场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脱硝效率提升3.4%;对喷氨分区调平后,100%负荷时A、B侧脱硝出口NOx质量浓度分布偏差系数分别降低36.4%和44.8%,NOx排放分别进一步降低9.1%和8.3%,氨逃逸分别降低15.0%和14.3%,且低负荷条件下脱硝效率仍保持较优水平;运行结果表明,提效改造后反应器潜能P比改造前提高了16%,可为当前在役脱硝装备的提效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氨调平 协同 流场优化 脱硝提效
下载PDF
氨冷凝器泄漏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0
作者 游咸丰 卫卓雅 +1 位作者 林俊鹏 张宁 《化工管理》 2024年第32期133-136,共4页
某石化公司的氨精制系统中,氨冷凝器发生了泄漏。经过分析,发现泄漏原因是循环水侧发生了腐蚀。为此,文章详细描述了循环水流速偏低如何导致冷凝器管束结垢,进而形成氧浓度差电池,引发电化学腐蚀的过程。同时,还对微生物腐蚀、操作不当... 某石化公司的氨精制系统中,氨冷凝器发生了泄漏。经过分析,发现泄漏原因是循环水侧发生了腐蚀。为此,文章详细描述了循环水流速偏低如何导致冷凝器管束结垢,进而形成氧浓度差电池,引发电化学腐蚀的过程。同时,还对微生物腐蚀、操作不当等其他可能导致腐蚀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了预防管束泄漏,提出了控制循环水流速不低于1 m/s,严格监控并控制循环水的水质指标,在氨冷凝器中增加跨线以提高水流分布均匀性,提升冷凝器管束的材质品质以增强其耐腐蚀性,以及定期进行反冲洗以清除管束上的污垢和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冷凝器 循环水 流速 电化学腐蚀
下载PDF
连续流动-水杨酸法测定水中氨氮的干扰因素研究
11
作者 马红宇 廖佳炜 冯国炜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89-93,共5页
对使用连续流动分析仪分析氨氮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存在的典型干扰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典型还原性盐、有机胺类、醛醇类有机物、钙金属离子及余氯等因素进行干扰实验,确认在较高浓度的还原性物质、钙金属离子及余氯等存在条件下,氨氮测... 对使用连续流动分析仪分析氨氮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存在的典型干扰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典型还原性盐、有机胺类、醛醇类有机物、钙金属离子及余氯等因素进行干扰实验,确认在较高浓度的还原性物质、钙金属离子及余氯等存在条件下,氨氮测定存在明显干扰,需要进行相应前处理后方可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动-水杨酸法 氨氮 石油化工污水
下载PDF
有机条件下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生物反应机理研究
12
作者 杨江伟 袁林江 +1 位作者 王茹 杨丰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5,共8页
为探究有机条件下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SRAO)生物反应机理,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中,建立了SRAO反应体系,实现氨氮与硫酸盐同步去除。通过物质衡算、活性测定、微生物分析等,总结获得UASB反应器中SRAO过程分步分层进行的特点。... 为探究有机条件下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SRAO)生物反应机理,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中,建立了SRAO反应体系,实现氨氮与硫酸盐同步去除。通过物质衡算、活性测定、微生物分析等,总结获得UASB反应器中SRAO过程分步分层进行的特点。首先,在中下层污泥中,氨氮与硫酸盐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硫离子和硝态氮;随后,在中上层污泥中,硫离子与硝态氮发生硫自养反硝化反应,生成硫酸盐和氮气。反应器中硫离子的积累会抑制SRAO微生物活性,因此,第二步反应是整体反应的限速步骤。破解硫离子对SRAO微生物的活性抑制,是SRAO技术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 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 硫自养反硝化 微生物菌群分析
下载PDF
外场强化生物与生态耦合工艺对生活污水氨氮处理适应性研究
13
作者 彭丽萍 刘云根 +3 位作者 伏川东 熊烈钞 卢秀秀 马荣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4,共7页
为提高现有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率、更好地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适宜可行的装置技术。以西南林业大学校园生活污水为模拟对象、传统生物生态耦合系统为基础,构建不同外场强化型生物与生态耦合工艺,探索施加磁场、电磁复合... 为提高现有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率、更好地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适宜可行的装置技术。以西南林业大学校园生活污水为模拟对象、传统生物生态耦合系统为基础,构建不同外场强化型生物与生态耦合工艺,探索施加磁场、电磁复合场、电场等外场强化作用对氨氮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经72 h的处理之后,BWR的氨氮平均出水浓度为14.14 mg/L、BWR-磁为9.79 mg/L、BWR-电磁为2.73 mg/L和BWR-电为2.79 mg/L,BWR-电磁的BWR-电的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可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5.0 mg/L);相比于BWR,磁场、电磁复合场、电场强化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了提高约17、41.83、42.85个百分点,立体与表面负荷削减量分别可提高7.27、19、18.92 mg/cm3与0.18、0.48、0.47 mg/cm2;变形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相对丰度增加了8.29、14.40、13.83和0.31、1.24、0.50个百分点左右;电场能耗远低于传统污水厂的的平均能耗,电场与磁场相结合,实现了1+1>2,可有效解决碳氮比低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为人工湿地技术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流人工湿地 磁场 电场 生活污水 氨氮
下载PDF
基于现场试验和流场数值模拟的脱硝喷氨均匀性优化
14
作者 周赛男 《齐鲁石油化工》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对于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锅炉脱硝装置,衡量其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有脱硝效率、吨汽耗氨量、喷氨量和氨逃逸率等,而喷氨均匀性是影响SCR系统氨逃逸率、脱硝效率和喷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现场试验测定了SCR脱硝后NO、O_(2)的分布情况... 对于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锅炉脱硝装置,衡量其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有脱硝效率、吨汽耗氨量、喷氨量和氨逃逸率等,而喷氨均匀性是影响SCR系统氨逃逸率、脱硝效率和喷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现场试验测定了SCR脱硝后NO、O_(2)的分布情况,建立了脱硝装置涡流混合器及其烟道的三维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理论,采用FLUENT软件对脱硝装置涡流混合器及其烟道的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计算。根据试验结果和数值计算分析对喷氨均匀性进行优化调整,提高了SCR系统脱硝效率,降低了氨逃逸率、喷氨量,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SCR脱硝装置 喷氨均匀性 烟道流场分析
下载PDF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和流动注射法测定水中氨氮的对比分析
15
作者 茹婕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73-75,共3页
为提高水中氨氮的检测效率,对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和流动注射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对比纳氏试剂分光光度后发现流动注射法数据精密度、准确度更好,加标回收率更高,而且自动化程度高,干扰因素少,非常适... 为提高水中氨氮的检测效率,对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和流动注射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对比纳氏试剂分光光度后发现流动注射法数据精密度、准确度更好,加标回收率更高,而且自动化程度高,干扰因素少,非常适用于水中氨氮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流动注射法 精密度 准确度 加标回收率 对比分析
下载PDF
330MW发电机组SCR系统精准喷氨改造研究
16
作者 唐琰斐 狄锦 卢潇 《锅炉制造》 2024年第5期30-32,44,共4页
为解决国内某电厂330MW燃煤发电机组SCR系统存在的脱硝效率低、氨逃逸量大、流场磨损、积灰严重和空预器堵塞等问题,通过FLUENT软件对原SCR系统进行数值模拟,提出了导流板布置方案和喷氨装置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改造后首层催化剂入口速... 为解决国内某电厂330MW燃煤发电机组SCR系统存在的脱硝效率低、氨逃逸量大、流场磨损、积灰严重和空预器堵塞等问题,通过FLUENT软件对原SCR系统进行数值模拟,提出了导流板布置方案和喷氨装置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改造后首层催化剂入口速度偏差降低至10.97%,催化剂入口氨氮摩尔比相对偏差下降至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系统 流场改造 喷氨装置 烟气混合器 数值模拟 氨氮摩尔比
下载PDF
三种测定水中氨氮含量的方法比对研究
17
作者 李芳霞 刘洋 王赵芳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7期86-88,共3页
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和连续流动注射法分别测定地下水、地表水和废水中氨氮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F和t检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测定水中氨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校准曲线线性、检出限等指标均符合相关要求。实际工作中,... 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和连续流动注射法分别测定地下水、地表水和废水中氨氮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F和t检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测定水中氨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校准曲线线性、检出限等指标均符合相关要求。实际工作中,在不加固定剂室温密封储存条件下,水样最好在24 h之内进行分析,样品量较少可选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量较大可选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或连续流动注射法,优先选用连续流动注射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测定方法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连续流动注射法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下载PDF
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淡水中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总氮的研究
18
作者 李亚 李会兰 +2 位作者 李恒亮 朱吉东 谭彦飞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3期77-84,共8页
含氮化合物是水质监测中的重要指标,因此需要可靠、精确、快速的监测方法作为支撑。采用连续流动仪法对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总氮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精密度、准确性、加标回收率、“四氮... 含氮化合物是水质监测中的重要指标,因此需要可靠、精确、快速的监测方法作为支撑。采用连续流动仪法对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总氮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精密度、准确性、加标回收率、“四氮”关系均满足方法要求。说明连续流动分析仪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稳定性好,可实现样品在线消解、连续检测,简化了样品前处理过程,更适用于大批量含氮化合物的水质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动分析法 亚硝酸盐氮 硝酸盐氮 氨氮 总氮 水质监测
下载PDF
间歇式运行一体化设备处理高氨氮小流量农村污水案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红梅 黄文凤 +1 位作者 刘泉 杨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2-156,共5页
针对四川省金堂县流量小、氨氮高、水质变化大的农村生活污水,采用间歇式运行的一体化设备对其处理。通过间断进水、间断曝气、间断内循环的运行方式进行缺氧、好氧、沉淀、除磷、过滤、消毒等处理,并运用智慧化云端物联网进行控制和监... 针对四川省金堂县流量小、氨氮高、水质变化大的农村生活污水,采用间歇式运行的一体化设备对其处理。通过间断进水、间断曝气、间断内循环的运行方式进行缺氧、好氧、沉淀、除磷、过滤、消毒等处理,并运用智慧化云端物联网进行控制和监测。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运行能耗从45 kW/d下降到17 kW/d,直接运行成本2.74元/m^(3)。解决了现有方法因流量小、氨氮高、水质变化大导致的运行费用高、总氮不达标和管理不便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一体化设备 间歇式运行 高氨氮小流量
下载PDF
径流式氨水混合工质透平热力设计和数值模拟
20
作者 程梓洋 王建永 +3 位作者 肖波 曹越 吴闯 王江峰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3,共7页
为了更好地研究氨水混合工质透平,提升Kalina循环系统整体性能,对径流式氨水混合工质透平进行了一维热力学设计,并使用BladeGen、TurboGrid和ANSYS CFX软件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将一维和三维建模方法分别与参考文献案例进行对比验证,并比... 为了更好地研究氨水混合工质透平,提升Kalina循环系统整体性能,对径流式氨水混合工质透平进行了一维热力学设计,并使用BladeGen、TurboGrid和ANSYS CFX软件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将一维和三维建模方法分别与参考文献案例进行对比验证,并比较了透平一维热力计算与三维模型数值模拟的结果。结果表明:径流式氨水混合工质透平的性能通过热力设计模型估算,可大幅降低计算成本;透平一维热力计算与三维模型数值模拟得到的参数基本一致,所得透平等熵效率分别为84.67%和88.75%;工质在透平流道内流动均匀且无明显旋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式透平 氨水混合工质 热力设计 KALINA循环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