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mismatch repair and immune checkpoint protein profile with hist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in pancreatic,periampullary/ampullary,and choledochal adenocarcinomas
1
作者 Arzu Hazal Aydın Nesrin Turh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2024年第3期875-882,共8页
BACKGROUND Pancreatic,periampullary/ampullary,and choledochal adenocarcinomas are aggressive malignancies with a poor prognosis.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is a promising treatment option for several tumor types.H long... BACKGROUND Pancreatic,periampullary/ampullary,and choledochal adenocarcinomas are aggressive malignancies with a poor prognosis.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is a promising treatment option for several tumor types.H long terminal repeatassociating 2(HHLA2),which is analogous to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is a recently discovered member of the B7/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8 family and is expressed in many malignancies.AIM To analyze the expression of HHLA2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the pathologic biomarkers that predict sensitivity to immunotherapy.METHODS Ninety-two adenocarcinoma cases located in the pancreas,ampulla,and distal common bile duct were identified.This study assessed 106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and distal/total pancreatectomy samples that were delivered to Ankara City Hospital between 2019 and 2021.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 of DNA mismatch repair(MMR),PD-L1,and HHLA2 proteins.RESULTS Patients with high HHLA2 expression had a higher mean age than those with low expression.Low HHLA2 expres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 perineural invasion.HHLA2 expression was low in pathological stage T3(pT)3 cases and high in pathological stage T1,T2,and T4 cases.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HHLA2 express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MMR proteins and PD-L1.CONCLUSION Evaluation of HHLA2 expression in microsatellite stable and PD-L1-negative tumors may be useful for predicting the response of individuals to immunotherapy and may serve as a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 for immunotherapy in advanced-stage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 long terminal repeat-associating 2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ADENOCARCINOMA PANCREAS ampulla of Vater Distal common bile duct
下载PDF
Successful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an 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 of the bile duct 被引量:8
2
作者 Nikola S Natov Laura C Horton Sanjay R Hegd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CAS 2017年第5期238-242,共5页
We present a case of a 76-year-old man with right upper quadrant abdominal pain and weight loss,who was found to have an 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 of the bile duct(IPNB)of the pancreaticobiliary subtype,deemed cu... We present a case of a 76-year-old man with right upper quadrant abdominal pain and weight loss,who was found to have an 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 of the bile duct(IPNB)of the pancreaticobiliary subtype,deemed curatively resectable.The patient declined surgery and opted for endoscopic therapy.He underwent two sessions of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Ten months later,no evidence of recurrence was identified on repeat ERCP.To our knowledge,this is the first reported case of successful use of RFA as a primary treatment modality for resectable IPN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e duct neoplasms Ablation technique common bile duct diseases Extrahepatic bile duct Advanced endoscopy
下载PDF
A survey of ampullectomy practices 被引量:3
3
作者 Stacy B Menees Philip Schoenfeld +1 位作者 Hyungjin Myra Kim Grace H Elt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8期3486-3492,共7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ndoscopic ampullectomy practices of expert biliary endoscopists. METHODS: An anonymous expert biliary endoscopists practices. survey was mailed to 79 to assess ampullectomy RESULTS: Forty s...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ndoscopic ampullectomy practices of expert biliary endoscopists. METHODS: An anonymous expert biliary endoscopists practices. survey was mailed to 79 to assess ampullectomy RESULTS: Forty six (58%) biliary endoscopists returned the questionnaire. Of these, 63% were in academia and in practice for an average of 16.4 years (± 8.6). Endoscopists performed an average of 1.1 (± 0.8) ampullectomies per month. Prior to ampullectomy, endoscopic ultrasound was "always" utilized by 67% of respondents vs "sometimes" in 31% of respondents. Empiric biliary sphincterotomy was not utilized uniformly, only 26% "always" and 37% "sometimes" performed it prior to resection. Fifty three percent reported "never" performing empiric pancreatic sphincterotomy prior to ampullectomy. Practitioners with high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volumes were the most likely to perform a pancreatic sphincterotomy (OR = 10.9; P = 0.09). Participants overwhelmingly favored "always" placing a prophylactic pancreatic stent, with 86% placing it after ampullectomy rather than prior to resection (23%).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was the favored adjunct modality (83%) for removal of residual adenomatous tissue. Practitioners uniformly (100%) preferred follow-up examination to be within 6 mo postmpullectomy.CONCLUSION: Among biliary experts, there is less variation in ampultectomy practices than is reflected in th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ography AMPULLECTOMY PAPILLECTOMY ampulla ofvater common bile duct neoplasms ADENOMA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20年经验回顾 被引量:38
4
作者 郑树国 何振平 +7 位作者 董家鸿 王曙光 别平 蔡景修 韩本立 李智华 黄志强 刘永雄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 总结 2 0年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经验 ,探讨提高切除率 ,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总结 1978年 1月~ 1997年 12月西南医院外科治疗 2 0 1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 ,以 1991年为界限前后分为两个阶段以对照手术切除率... 目的 总结 2 0年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经验 ,探讨提高切除率 ,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总结 1978年 1月~ 1997年 12月西南医院外科治疗 2 0 1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 ,以 1991年为界限前后分为两个阶段以对照手术切除率、并发症及死亡率等。结果  2 0 1例中手术切除 97例 ,非切除行胆道内、外引流者 84例 ,单纯剖腹探查 2 0例。切除组中根治切除 5 1例 ,姑息切除 46例。随访 75例中 ,根治切除者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 45 %,40 91%,13 6 4%;姑息切除者 1,3年生存率为 5 5 %,10 %,无 5年生存者 ;非切除性胆道内、外引流者 1年生存率为 36 %,无 3年生存者 ;单纯剖腹探查者均于 3个月内死亡。两个阶段对照显示 :手术切除率由 1990年 12月以前的 34 95 %提高到以后的6 2 2 4%,其中根治切除率由 15 5 3%提高到 35 71%;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分别由 39 8%和 17 84%降低到 18 37%和 6 12 %。结论 根治切除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远期存活率的关键 ,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腺癌 外科手术 治疗 胆管癌
下载PDF
中国人胆胰管汇合处的应用解剖(40例尸检报告及文献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强 祝建波 +4 位作者 谭庆丰 陈洪流 张发明 季国忠 范志宁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40-842,共3页
目的研究中国人胆胰管汇合处的解剖结构。方法解剖40具正常成人尸体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处的结构,检索1980年以来中国人尸体解剖的报道结果,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处的夹角是(17.72±1.59)°(95%CI,17.22~18.23),... 目的研究中国人胆胰管汇合处的解剖结构。方法解剖40具正常成人尸体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处的结构,检索1980年以来中国人尸体解剖的报道结果,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处的夹角是(17.72±1.59)°(95%CI,17.22~18.23),汇合段长度(8.42±1.36)mm(95%CI,7.99~8.86),并行长度(12.5±2.58)(95%CI,11.67~13.33),汇合处瓣膜长度(2.48±0.51)(95%CI,2.31~2.64)。有9篇文献曾做部分研究,但结果差别甚大。结论研究胆胰管汇合处的应用解剖,对减少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操作过程中胰管显影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 胰管 VATER壶腹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解剖
下载PDF
胰、胆总管插管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6
作者 党瑞山 李八斤 +3 位作者 纪荣明 姜宗来 孙振兴 沈炎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32-434,共3页
在30例成人的标本上,对十二指肠第1环状襞、十二指肠纵襞、十二指肠大乳头、肝胰壶腹及其间隔等进行解剖观测.十二指肠第1环状襞高4.86±0.36mm,厚2.85±0.17 mm,距幽门45.80±2.93mm;十二指肠纵襞出现率为76.7%;十二指肠... 在30例成人的标本上,对十二指肠第1环状襞、十二指肠纵襞、十二指肠大乳头、肝胰壶腹及其间隔等进行解剖观测.十二指肠第1环状襞高4.86±0.36mm,厚2.85±0.17 mm,距幽门45.80±2.93mm;十二指肠纵襞出现率为76.7%;十二指肠大乳头距幽门、第1环状襞的距离分别为81.14±2.71和41.76±2.11mm,其开口处上下径和横径分别为2.88±0.17mm和2.31±0.19mm.在20例肝胰壶腹切开的标本上见肝胰壶腹间隔部分分隔(16例)和完全分隔(4例)胰胆管,间隔长度 9.30±0.46mm,共同管长度5.53±0.29mm.结果为临床内镜下顺利进行胰、胆总管造影术寻找十二指肠大乳头和插管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大乳头 胆总管 胰管
下载PDF
肝外胆管癌的诊治 被引量:5
7
作者 杨维良 张野 +3 位作者 邹小明 聂刚 张浩民 马百柱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总结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72年~1999年收治肝外胆管癌 10 0例的临床资料 ,其中上、中、下及全段胆管癌分别为 6 8,12 ,18及 2例。结果 首发症状为上腹不适隐痛、腹胀、乏力 ,明显消瘦及进行性... 目的 总结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72年~1999年收治肝外胆管癌 10 0例的临床资料 ,其中上、中、下及全段胆管癌分别为 6 8,12 ,18及 2例。结果 首发症状为上腹不适隐痛、腹胀、乏力 ,明显消瘦及进行性黄疸等。B超、CT或MRI是无损伤的诊断方法 ,若显示肝内胆管扩张或诊断肝外梗阻性黄疸 ,则应进一步行PTC(本组 13例 )或ERCP(本组 42例 )。根据肿瘤所在部位及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型 ,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上段手术切除 2 5例 (36 8% ) ,其中Ⅰ型行胆管癌局部或“骨骼化”切除 15例 ,Ⅱ型行胆管癌切除加尾叶切除 9例 ,Ⅲb型行胆管癌切除加尾叶及左三叶切除 1例 ;中段手术切除 9例 (75 % ) ;下段行胰十二指肠切除 14例 (77 8% )。上、中段均行胆管空肠Roux en Y型吻合胆道重建术。本组总切除率为 48%。有 35例得到随访 ,5年生存率为 5 8%。未切除者 5 2例中有 32例得到随访 ,均于 1~ 1 5年死亡。结论 B超、CT及MRI是早期诊断肝外胆管癌的首选方法 ,必要时选用PTC或ERCP对进一步诊断更有价值。手术切除是治疗肝外胆管癌最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治疗 胆管癌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跨越壶腹部支架对犬胆道压力和Oddi括约肌病理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温锋 卢再鸣 +2 位作者 郭启勇 毛晓楠 梁宏元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0-515,共6页
目的:探讨跨越壶腹部支架置入后犬胆道压力和Oddi括约肌(sphincter of Oddi,SO)病理学的变化机制。材料与方法:选取成年实验犬5只,建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和跨越壶腹部置入金属支架的模型,应用胆道测压的方法比较支架置入前和支架置入5周... 目的:探讨跨越壶腹部支架置入后犬胆道压力和Oddi括约肌(sphincter of Oddi,SO)病理学的变化机制。材料与方法:选取成年实验犬5只,建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和跨越壶腹部置入金属支架的模型,应用胆道测压的方法比较支架置入前和支架置入5周后十二指肠压(duodenal pressure,DP)、SO基础压(sphincter of Oddi basal pressure,SOBP)、收缩幅度(sphincter of Oddi contractive amplitude,SOCA)、收缩间期(sphincter of Oddi duration,SOD)以及胆总管压(common bile duct pressure,CBDP)的变化。同时,应用胶原纤维染色观察支架置入后SO的病理变化。对实验所获得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以DP作为零点,获得其他各项指标的相对值结果。支架置入前SOBP、SOCA、SOD、CBDP分别为:13.69±4.29mmHg、42.65±8.50mmHg、6.69±1.46s、12.98±2.86mmHg;支架置入5周后分别为:10.58±3.98mmHg、31.95±9.00mmHg、4.47±1.21s、7.43±2.20mmHg,其中SOCA较支架置入前降低,SOD相比支架置入前缩短,两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BDP明显低于支架置入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置入5周后,壶腹部SO肌层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腺体病变和炎性反应等病理变化。结论:跨越壶腹部植入支架5周后,SO运动功能的减弱以紧张性收缩的减弱为主,而基础性收缩仍然存在。CBDP虽然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的DP,并保持与之的压力梯度,从而为抑制肠胆反流提供了可能。而壶腹部SO肌层中则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腺体病变和炎性反应等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 奥狄括约肌 肝胰管壶腹 压力 支架
下载PDF
内窥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肝胆胰疾病的临床探讨(附3597例报告) 被引量:24
9
作者 秦明放 吴瑜 +4 位作者 王庆 勾承月 邹富胜 赵宏志 杨慧琪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肝胆胰疾病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2月至2005年12月用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3597例肝胆胰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内窥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23例,胆道疾病2846例,胰腺疾病... 目的:探讨内窥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肝胆胰疾病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2月至2005年12月用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3597例肝胆胰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内窥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23例,胆道疾病2846例,胰腺疾病728例,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灵活掌握和运用内窥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肝、胆、胰疾病是可行、有效的,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软硬镜的优势,达到理想的微创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 胆道镜 胆总管结石 胰腺炎 胆源性 胰腺肿瘤
下载PDF
术中胆道镜在发现和诊断胆管下段肿瘤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宇 韩威 +3 位作者 郭伟 金岚 李建设 张忠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12-313,332,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镜在发现和诊断胆总管下段肿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自2005年来术中胆道镜诊断术前未能发现的胆总管下端肿瘤的典型病例。结果 4例患者均使用术中胆道镜发现和诊断了胆管下段肿瘤,避免了漏诊,并及时采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镜在发现和诊断胆总管下段肿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自2005年来术中胆道镜诊断术前未能发现的胆总管下端肿瘤的典型病例。结果 4例患者均使用术中胆道镜发现和诊断了胆管下段肿瘤,避免了漏诊,并及时采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结论术中胆道镜可弥补术前各种影像学的不足,发现和诊断同时合并的胆总管下段肿瘤,对有胆道探查指征者,推荐使用术中胆道镜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肿瘤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附73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正军 吴飞跃 +1 位作者 王陆林 谢志征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73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术前均明确诊断。B超诊断符合率为 6 9 9%。根治性切除 15例 ,近期效果良好 ;各种胆管内外引流术 43例 ,3...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73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术前均明确诊断。B超诊断符合率为 6 9 9%。根治性切除 15例 ,近期效果良好 ;各种胆管内外引流术 43例 ,37例获缓解 ,手术后死亡 6例 ;剖腹探查或肝动脉插管化疗 15例 ,术后短期内病情无变化。获根治性切除 15例中 ,11例得到随访 ,1,3年生存率分别为 90 9% ,2 0 0 % ,无 5年生存者。其他各种术式的生存时间无超过 9个月者。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早期诊断仍困难 ,联合应用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B超为首选检查方法。目前根治性切除率仍较低 ,肝方叶切除对最后选定手术方式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治疗 胆管癌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壶腹及周围小病变CT与超声及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晓燕 王杰 孟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340-340,共1页
目的通过CT与超声及病理对照分析,评价CT及US对壶腹及周围较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均先行超声检查,再行CT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的方法是:静脉团注65%安其格纳芬100mL后立即快速、4mm层厚及局部放大连续扫描.结果... 目的通过CT与超声及病理对照分析,评价CT及US对壶腹及周围较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均先行超声检查,再行CT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的方法是:静脉团注65%安其格纳芬100mL后立即快速、4mm层厚及局部放大连续扫描.结果该组病例手术及病理结果为胰头癌9例、壶腹癌8例、胆管癌3例、十二指肠乳头炎2例、胰头炎性包块3例.25例定位诊断准确率CT为88.0%,超声为68.0%,定性诊断准确率CT为68.0%,US为56.0%,其中CT和US对胰头及壶腹定位、定性准确性较高,CT对十二指肠乳头炎及腹头炎性包决定位诊断较准确,但定性诊断的准确性差.US对胆总管下端肿瘤定位、定性均较准.该组25例病变大小均在1.2cm~3.0cm之间.结论壶腹及其周围小病变早期诊断有一定难度,CT与US是一种经济、方便且较准确的方法,如果密切结合临床表现,采用正确的检查方法及多种影像改变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放射摄影术 胆总管肿瘤/放射摄影术 十二指肠炎/放射摄影术 胰腺炎/放射摄影术 瓦特氏壶腹/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文宇 李永国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 介绍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进展动态。方法 复习相关文献并作综述性报道。结果 扩大根治切除、新辅助放疗化疗、原位肝移植、光动力学治疗和分子放化疗均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仍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 目的 介绍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进展动态。方法 复习相关文献并作综述性报道。结果 扩大根治切除、新辅助放疗化疗、原位肝移植、光动力学治疗和分子放化疗均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仍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治疗 外科手术 放疗 化疗
下载PDF
胆总管腺癌Musashi-1和ALDH1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江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4409-4413,共5页
目的研究胆总管腺癌和癌旁组织中Musashi-1和ALDH1两种癌干细胞标记物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40例胆总管腺癌和15例癌旁组织手术切除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PUMA和ABCG2染色方法为En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胆总管腺癌... 目的研究胆总管腺癌和癌旁组织中Musashi-1和ALDH1两种癌干细胞标记物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40例胆总管腺癌和15例癌旁组织手术切除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PUMA和ABCG2染色方法为En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胆总管腺癌Mus-1和ALDH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Mus-1:52.5%与13.3%,χ2=6.89,P<0.01;ALDH1:40.0%与6.7%,χ2=5.68,P<0.05);PUMA和ABCG2表达阳性的癌旁组织上皮均呈现轻至中度不典型增生;腺癌Ⅰ级和淋巴结未转移病例Mus-1和ALDH1表达阳性率低于腺癌Ⅲ级和淋巴结转移病例(P<0.05);Mus-1和ALDH1在胆总管腺癌中的表达呈明显一致性(χ2=6.19,P<0.05)。结论 Mus-1和ALDH1表达与胆总管腺癌发生、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较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肿瘤 Musashi家族蛋白 乙醛脱氢酶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肝胰壶腹黏膜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冷雪芹 王瑞 汪剑威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47-150,共4页
目的 :研究正常胎儿、婴儿、成人胰胆管末端的生长发育和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 6 2例无消化道畸形胎 2 0wk至生后 1mo内的婴儿尸体 ,10例成人的肝胆胰十二指肠段。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肝胰(Vater)壶腹内部结构。通过石蜡... 目的 :研究正常胎儿、婴儿、成人胰胆管末端的生长发育和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 6 2例无消化道畸形胎 2 0wk至生后 1mo内的婴儿尸体 ,10例成人的肝胆胰十二指肠段。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肝胰(Vater)壶腹内部结构。通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 ,观察肝胰 (Vater)壶腹的内部结构。结果 :Vater壶腹管壁增厚 ,由环行肌和黏液腺组成 ,管腔突然变窄 ,管腔内充满黏膜瓣 ,胎儿为锯齿状 ,矢形突起 ,彼此重叠 ,成人为环形叶状瓣 ,近乳头部明显 ,胰胆管末端为锯齿状瓣 ,由结缔组织和丰富毛细血管丛组成。结论 :肝胰 (Vater)壶腹的结构特点 ,有抗反流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TER壶腹 胆总管 胰管 肝胰壶腹 解剖学
下载PDF
335例壶腹周围癌手术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建蓉 张圣道 +3 位作者 韩天权 雷若庆 袁祖荣 邓漾 《胰腺病学》 2003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 我院近十年来开展的335例壶腹周围癌的手术情况,以期能为逐步提高其外科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提供有益帮助。方法 分析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在我院普外科施行手术的335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头癌237例,壶腹部癌9... 目的 我院近十年来开展的335例壶腹周围癌的手术情况,以期能为逐步提高其外科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提供有益帮助。方法 分析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在我院普外科施行手术的335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头癌237例,壶腹部癌98例。结果 胰头癌与壶腹部癌手术切除率分别为13.5%与66.3%,总手术切除率为29%,根治性手术死亡率为7.69%与5.4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9%与32.7%。本组手术并发症主要是:胰瘘、胆瘘、出血、腹腔感染、吻合口梗阻。结论 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壶腹周围癌的手术切除率和长期生存率,降低手术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除了提高早期诊断率以外,更重要的是一支专业手术组医师梯队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周围癌 外科手术 治疗 并发症 胰瘘 胆瘘
下载PDF
壶腹部癌的局部切除治疗——附11例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宝友 张俊峰 +2 位作者 穆庆岭 申泮远 潘晓华 《肿瘤防治杂志》 2003年第12期1296-1298,共3页
目的 :评价局部切除治疗壶腹部癌的效果。方法 :1996年 5月 - 2 0 0 0年 12月 ,16例壶腹部癌的患者进行局部切除术 ,获随访 11例 ,其中术后组织病理证实为高分化腺癌 7例 ,其中中分化腺癌 2例 ,低分化腺癌 2例。 11例均行十二指肠切开... 目的 :评价局部切除治疗壶腹部癌的效果。方法 :1996年 5月 - 2 0 0 0年 12月 ,16例壶腹部癌的患者进行局部切除术 ,获随访 11例 ,其中术后组织病理证实为高分化腺癌 7例 ,其中中分化腺癌 2例 ,低分化腺癌 2例。 11例均行十二指肠切开肿瘤切除术。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 ,术后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 6~ 5 3个月。 3例分别于术后 9、18、2 7个月死于其他病 ,1例 2 1个月后复发死亡。其余 7例均在随访中 ,平均生存期 2 3 4个月。术后 1年生存 8例 (72 7% ) ,2年为 5例 (4 5 5 % ) ,4年为 2例(18 2 % )。结论 :局部切除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等特点。适应于肿瘤较小、无壶腹周围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肿瘤 外科学 瓦特氏壶腹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临床价值(附144例报告) 被引量:4
18
作者 刁同进 赵晓东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5年第2期10-18,22,共10页
目的探讨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壶腹周围癌中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03月至2011年03月外科手术治疗的144例AVC患者的临床资料,可分为姑息性手术组96例、手术切除组48例。结果手术切除组术后第1年、3年及5年生存率... 目的探讨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壶腹周围癌中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03月至2011年03月外科手术治疗的144例AVC患者的临床资料,可分为姑息性手术组96例、手术切除组48例。结果手术切除组术后第1年、3年及5年生存率较姑息性手术组明显提高(P<0.01),但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升高(P<0.05),70岁以上年龄的围手术期病死率与70岁以下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治疗的不同部位肿瘤中,胰头癌患者根治切除率较胆总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显著性降低(P<0.01),并且胰头癌患者第1年、3年、5年手术生存率也明显低于胆总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P<0.05,P<0.01)。术前减黄治疗组与术前未减黄治疗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第1年、3年、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重要手段,尤其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愈壶腹周围癌的唯一有效的治愈方法 ,受侵犯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的联合切除,或联合半肝切除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提高了治愈壶腹周围癌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周围癌 十二指肠乳头癌 胰头癌 胆总管下端癌 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下载PDF
Vater壶腹部胆、胰管损伤诊治体会
19
作者 张小进 江艺 《腹部外科》 2012年第5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Mater壶腹部胆、胰管损伤的诊治策略。方法总结9例Vater壶腹部胆、胰管损伤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均及时诊治,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后Mater壶腹部胆、胰管损伤4例,开腹胆管探查术时Bakes探条粗暴操作损伤5例。痊愈8例,死... 目的探讨Mater壶腹部胆、胰管损伤的诊治策略。方法总结9例Vater壶腹部胆、胰管损伤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均及时诊治,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后Mater壶腹部胆、胰管损伤4例,开腹胆管探查术时Bakes探条粗暴操作损伤5例。痊愈8例,死亡1例。结论预防发生Vater壶腹部胆、胰管损伤至关重要;及时诊断、准确判断是关键,合理选择治疗手段是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中并发症 胆总管 肝胰管壶腹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MRI平扫结合MR胆胰管造影在胆管壶腹区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建昌 纪丽萍 李惠章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61-363,共3页
目的探讨MR平扫及MR胆胰管造影(MRCP)联合应用在壶腹区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MR平扫及MRCP检查方法诊断51例壶腹区域病变,并与ERCP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常规MRI包括轴面(T1WI、T2WI、T2WI+FS),冠状面(T2WI);MRCP包括3D MRC... 目的探讨MR平扫及MR胆胰管造影(MRCP)联合应用在壶腹区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MR平扫及MRCP检查方法诊断51例壶腹区域病变,并与ERCP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常规MRI包括轴面(T1WI、T2WI、T2WI+FS),冠状面(T2WI);MRCP包括3D MRCP和2D MRCP多角度厚块MRCP检查。结果壶腹癌4例,胰头癌13例,下段胆管癌9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结石19例,炎症改变5例。结论 MRI联合MRCP检查,能清晰显示壶腹区域病变部位、范围、梗阻程度及性质,在壶腹区域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胰造影 磁共振成像 肝胰管壶腹 胆管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