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7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Aβ1-42、CXCL16、VILIP-1联合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胡晓丹 蒙云 林泓宇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0-1054,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联合对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1例PD患者为PD组。另选同... 目的探究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联合对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1例PD患者为PD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n=81)为对照组。再次根据PD患者MoCA评分分为认知正常组(≥26分,n=44)、认知障碍组(<26分,n=37)。采用ELISA测定血清Aβ1-42、CXCL16、VILIP-1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D患者认知障碍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β1-42、CXCL16、VILIP-1对PD患者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组血清Aβ1-4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CXCL16、VILIP-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认知正常组相比,认知障碍组血清Aβ1-4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CXCL16、VILIP-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β1-42是影响PD患者认知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CXCL16、VILIP-1是影响PD患者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ROC显示了血清Aβ1-42、CXCL16、VILIP-1三者联合预测P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AUC最高,其评估效能显著优于血清Aβ1-42、CXCL16、VILIP-1各自单独预测(Z三者联合-Aβ1-42=2.056、P=0.040,Z三者联合-CXCL16=2.716、P=0.007,Z三者联合-VILIP-1=2.394、P=0.017)。结论PD患者血清Aβ1-4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CXCL16、VILIP-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三者联合可以更好地预测认知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1-42 趋化因子配体16 视锥蛋白样蛋白1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预测
下载PDF
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对Aβ_(1-42)诱导的神经元氧化应激和凋亡的调控机制研究
2
作者 马宝君 叶涵斌 +1 位作者 孟高强 叶子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366-1372,共7页
目的探讨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对β淀粉样蛋白_(1-42)(amyloidβ-protein_(1-42),Aβ_(1-42))诱导的神经元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β_(1-42)诱导神经元),牛膝低、中、高剂量组(1... 目的探讨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对β淀粉样蛋白_(1-42)(amyloidβ-protein_(1-42),Aβ_(1-42))诱导的神经元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β_(1-42)诱导神经元),牛膝低、中、高剂量组(15、30、45μg/mL的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作用于Aβ_(1-42)诱导的神经元),si-ZBTB20-AS1组[Aβ_(1-42)诱导转染锌指和BTB结构域蛋白20的反义RNA小干扰RNA的神经元]和si-NC组(Aβ_(1-42)诱导转染乱序无意义阴性序列的神经元)。ELISA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qPCR法检测ZBTB20-AS1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增殖抗原Ki67和胱天蛋白酶-3(cysteine aspartic acid specific protease-3,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OD含量、细胞存活率、Ki67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MDA含量、细胞凋亡率、BTB20-AS1表达、Caspase-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牛膝中、高剂量组SOD含量、细胞存活率、Ki67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MDA含量、细胞凋亡率、BTB20-AS1表达、Caspase-3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si-NC组比较,si-ZBTB20-AS1组SOD含量、细胞存活率、Ki67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MDA含量、细胞凋亡率、BTB20-AS1表达、Caspase-3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可能通过下调ZBTB20-AS1表达抑制Aβ_(1-42)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提取物 β淀粉样蛋白_(1-42) 海马神经元 氧化应激 凋亡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β_(2)微球蛋白、腓骨蛋白1水平与腹主动脉钙化的相关性
3
作者 闫军放 宗茜 +2 位作者 袁亮 包婷 许雯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8期47-50,共4页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β_(2)微球蛋白(β_(2)-MG)、腓骨蛋白1(FBLN1)水平与腹主动脉钙化(AAC)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74例MHD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根据腹主动脉钙化评分(AACs)将患者分...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β_(2)微球蛋白(β_(2)-MG)、腓骨蛋白1(FBLN1)水平与腹主动脉钙化(AAC)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74例MHD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根据腹主动脉钙化评分(AACs)将患者分为无和轻度AAC组36例和中重度AAC组38例。比较2组血清CDC-42、β_(2)-MG、FBLN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HD患者发生AAC的危险因素。结果 中重度AAC组透析龄、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CDC-42、β_(2)-MG、FBLN1水平高于无和轻度A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AAC与血磷、iPTH、CDC-42、β_(2)-MG、FBLN1、透析龄呈正相关(P<0.05)。高CDC-42、β_(2)-MG、FBLN1水平及长透析龄是MHD患者发生AA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CDC-42、β_(2)-MG、FBLN1水平与MHD患者AAC呈正相关,高CDC-42、β_(2)-MG、FBLN1水平及长透析龄是MHD患者发生AAC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 β_(2)微球蛋白 腓骨蛋白1 腹主动脉钙化 相关性
下载PDF
1,25(OH)_(2)D_(3)对Aβ_(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中细胞焦亡的抑制作用
4
作者 李学敏 成乐 +4 位作者 吕晨慧 王希 陈爽直 张骋 赵海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994-1000,共7页
目的探讨1,25(OH)_(2)D_(3)对Aβ_(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细胞模型中细胞焦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aspase-1-siRNA组、NC-siRNA组、1,25(OH)_(2)D_(3)组、联合干预组。对... 目的探讨1,25(OH)_(2)D_(3)对Aβ_(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细胞模型中细胞焦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aspase-1-siRNA组、NC-siRNA组、1,25(OH)_(2)D_(3)组、联合干预组。对照组仅用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细胞;模型组用20μmol/L Aβ_(1-42)处理细胞以造模;Caspase-1-siRNA组先用50 nmol/L Caspase-1-siRNA处理细胞,再加入20μmol/L Aβ_(1-42);NC-siRNA组先用50 nmol/L NC-siRNA处理细胞,再加入20μmol/L Aβ_(1-42);1,25(OH)_(2)D_(3)组用100 nmol/L 1,25(OH)_(2)D_(3)干预后加入20μmol/L Aβ_(1-42);联合干预组先用50 nmol/L Caspase-1-siRNA处理细胞,然后用100 nmol/L 1,25(OH)_(2)D_(3)干预,最后加入20μmol/L Aβ_(1-42)。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凋亡相关斑点蛋白(ASC)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焦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包括: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前体(pro-Caspase-1)、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消皮素D-N端(GSDMD-N)、IL-1β、IL-1β前体(pro-IL-1β)、IL-18和IL-18前体(pro-IL-18)蛋白;吖啶橙/溴乙啶(AO/EB)染色检测细胞膜通透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SC蛋白荧光强度增强(P<0.01),细胞焦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细胞膜通透性变大(P<0.01)。与模型组相比,1,25(OH)_(2)D_(3)组和Caspase-1-siRNA组ASC蛋白荧光强度减弱(P<0.01),pro-Caspase-1、Caspase-1、GSDMD-N、pro-IL-1β、IL-1β、pro-IL-18和IL-18蛋白表达均下调(P<0.01),细胞通透性减小(P<0.01)。与Caspase-1-siRNA组相比,联合干预组GSDMD-N和IL-18蛋白表达降低(P<0.01),细胞通透性减小(P<0.01)。结论Aβ_(1-42)能够诱导PC12细胞发生细胞焦亡现象。1,25(OH)_(2)D_(3)可以通过抑制Aβ_(1-42)诱导的PC12细胞发生焦亡来发挥其抗炎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Caspase-1的抑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OH)_(2)D_(3) Aβ_(1-42) 阿尔茨海默病 细胞焦亡 炎症 CASPASE-1
下载PDF
血清Aβ1-42、P-Tau181和Hcy与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性
5
作者 李燕云 陈雪萍 +3 位作者 田佩佩 白婷 郭琴 郭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83-148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Aβ1-42、P-Tau181和Hcy与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PD患者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结果分为睡眠正常组(<7分)和睡眠障碍组(≥7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Aβ1-42、P-Ta... 目的探讨血清Aβ1-42、P-Tau181和Hcy与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PD患者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结果分为睡眠正常组(<7分)和睡眠障碍组(≥7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Aβ1-42、P-Tau181和Hcy水平与PD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预测PD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效能参数。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Aβ1-42和Hcy分别是PD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Aβ1-42、Hcy水平预测PD伴睡眠障碍的AUC分别为0.757(95%CI:0.652~0.861)和0.796(95%CI:0.688~0.905)。结论PD患者血清Aβ1-42、Hcy水平与睡眠障碍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PD伴睡眠障碍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 磷酸化Tau蛋白-181 同型半胱氨酸 相关性
下载PDF
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3-NT、Aβ1-42、CX3CL1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陆旭 黄佳滨 +2 位作者 隋小芳 王凤玲 陈茹星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703-707,720,共6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3-硝基酪氨酸(3-NT)、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趋化因子C-X3-C配体1(CX3CL1)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17例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37例和...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3-硝基酪氨酸(3-NT)、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趋化因子C-X3-C配体1(CX3CL1)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17例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37例和认知障碍组80例,依据MoCA评分将认知障碍组分为轻度组23例、中度组27例、重度组30例,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3-NT、Aβ1-42、CX3CL1水平,ROC曲线分析血清3-NT、Aβ1-42、CX3CL1检测诊断认知障碍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3-NT水平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和对照组,血清Aβ1-42、CX3CL1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血清3-NT、Aβ1-42、CX3CL1异常表达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关(P<0.05);血清3-NT、Aβ1-42、CX3CL1联合检测诊断缺血性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AUC值高于单项检测(Z_(3-NT-联合检测)=3.621,Z_(Aβ1-42-联合检测)=3.046,Z_(CX3CL1-联合检测)=2.075,P<0.05)。结论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3-NT升高、Aβ1-42、CX3CL1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3-硝基酪氨酸 β淀粉样蛋白1-42 趋化因子C-X3-C配体1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Aβ1-42、MCP-1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7
作者 李琪 王真 任天成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3期442-445,449,共5页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102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102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n=53)与认知功能障碍组(n=49)。比较两组患者血清GLP-1、Aβ1-42、MCP-1水平,并绘制ROC曲线评估上述指标单一及联合检测对T2DM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GLP-1水平:认知功能正常组>认知功能障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38,P<0.05)。两组血清Aβ1-42、MCP-1、FPG、HbA1 c水平:认知功能障碍组>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42、8.255、3.985、2.259,P<0.05)。建立相关性模型,T2DM患者认知功能与GLP-1水平呈正相关(r=0.486,P<0.05),与Aβ1-42、MCP-1水平呈负相关(r=-0.558、0.60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LP-1、Aβ1-42、MCP-1是T2D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GLP-1、Aβ1-42、MCP-1三者联合检测时,预测T2DM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AUC为0.990,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910、0.952,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T2DM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MCP-1水平明显显著升高,Aβ1-42、GLP-1水平显著降低,三者联合检测可为T2DM患者预防认知功能损害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样肽-1 β淀粉样蛋白1-42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豆腐果苷对Aβ_(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汪琴琴 罗潇潇 +4 位作者 赵健 丁见 汪萌芽 郑兰荣 郑超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2-16,27,共6页
目的:探究豆腐果苷(HEL)对β淀粉样蛋白1-42(Aβ_(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NS)组、Aβ_(1-42)+NS组、Aβ_(1-42)+HEL组、HEL组,每组6只。通过脑立体定位双侧海马... 目的:探究豆腐果苷(HEL)对β淀粉样蛋白1-42(Aβ_(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NS)组、Aβ_(1-42)+NS组、Aβ_(1-42)+HEL组、HEL组,每组6只。通过脑立体定位双侧海马区注射Aβ_(1-42)(5μg/μL)建立AD模型,注射3 d后Aβ_(1-42)+NS组和Aβ_(1-42)+HEL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豆腐果苷(50 mg/kg)灌胃治疗4周;作为对照,NS组和HEL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豆腐果苷(50 mg/kg)灌胃4周。治疗结束后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各组大鼠行为、认知能力进行评估;通过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CA1区核因子-κB(NF-κB)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检测大鼠海马中淀粉前体样蛋白(APP)、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NS组相比,Aβ_(1-42)+NS组大鼠逃逸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和停留在原平台象限的时间均显著降低;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核固缩;APP、NF-κB、TNF-α表达显著升高(P<0.05)。(2)与Aβ_(1-42)+NS组相比,Aβ_(1-42)+HEL组大鼠逃逸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和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均明显增多。(3)海马CA1区细胞核固缩得到良好改善;APP、NF-κB、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5)。(4)NS组和HEL组大鼠Morris水迷宫结果无显著差异,APP、NF-κB和TNF-α蛋白在海马CA1区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豆腐果苷能够改善Aβ_(1-42)诱导AD大鼠认知功能,可能与抑制APP、NF-κB及TNF-α的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腐果苷 β淀粉样蛋白1-42 NF-ΚB 海马
下载PDF
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清p-tau-181Aβ_(1-42)及sLOX-1在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9
作者 张春燕 赵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249-125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磷酸化tau蛋白-181(p-tau-181)、β淀粉样蛋白_(1-42)(Αβ_(1-42))、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在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04—2023-03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 目的探讨血清磷酸化tau蛋白-181(p-tau-181)、β淀粉样蛋白_(1-42)(Αβ_(1-42))、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在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04—2023-03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1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入院后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tau-181、Αβ_(1-42)、sLOX-1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p-tau-181、Αβ_(1-42)、sLOX-1对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价值,同时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p-tau-181、Αβ_(1-42)、sLOX-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tau-181、Αβ_(1-42)、sLOX-1诊断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AUC为0.762(95%CI:0.712~0.812)、0.833(95%CI:0.783~0.883)、0.867(95%CI:0.827~0.907),三者联合早期诊断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AUC为0.917(95%CI:0.867~0.967)。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cy[OR(95%CI)=2.707(1.611~4.551)]、p-tau-181[OR(95%CI)=3.047(1.736~5.347)]、Αβ_(1-42)[OR(95%CI)=2.192(1.422~3.381)]、sLOX-1[OR(95%CI)=3.404(1.883~6.153)]均为影响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清p-tau-181、Αβ_(1-42)、sLOX-1水平均升高,且均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三者联合能更有效评估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 磷酸化tau蛋白-181 β淀粉样蛋白1-42 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早期诊断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中人β淀粉样蛋白1-42和人磷酸化tau-181蛋白的临床检测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静 赖于杨 +2 位作者 罗晨辉 廖小叶 卢正优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9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中人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和人磷酸化tau-181蛋白(p-tau-181)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60例AD患者作为AD组,依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不同分为轻度AD组(20例)、中度及以上AD组(40例);选...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中人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和人磷酸化tau-181蛋白(p-tau-181)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60例AD患者作为AD组,依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不同分为轻度AD组(20例)、中度及以上AD组(40例);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75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血清Aβ1-42和p-tau-181水平进行检测。比较AD组与健康对照组不同性别血清Aβ1-42和p-tau-18水平;AD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Aβ1-42和p-tau-18水平;AD组不同严重程度血清Aβ1-42和p-tau-18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中男性受试者血清Aβ1-42和p-tau-18水平与女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中男性患者血清Aβ1-42和p-tau-18水平与女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血清Aβ1-42和p-tau-18水平分别为(102.0±12.3)、(22.1±6.9)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3.7±10.6)、(10.9±7.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及以上AD组血清Aβ1-42和p-tau-18水平分别为(108.2±11.1)、(25.3±7.3)pg/ml,高于轻度AD组的(89.6±9.8)、(15.7±8.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患者中血清Aβ1-42和p-tau-181均呈高表达,且其浓度与A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人β淀粉样蛋白1-42 人磷酸化tau-181蛋白
下载PDF
不同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对胃癌根治患者术后疼痛、认知功能及血清Aβ-42、IL-6、tau-181蛋白影响
11
作者 王佳奕 冯腾尘 +3 位作者 汪业铭 樊娟 孙晓佳 赵继波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3期421-424,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神经阻滞麻醉方案[椎旁神经阻滞术(TPVB)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SGB)]对胃癌根治患者术后疼痛、认知功能及血清β淀粉样蛋白-42(Aβ-42)、白细胞介素-6(IL-6)、tau-181蛋白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 目的 探讨不同神经阻滞麻醉方案[椎旁神经阻滞术(TPVB)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SGB)]对胃癌根治患者术后疼痛、认知功能及血清β淀粉样蛋白-42(Aβ-42)、白细胞介素-6(IL-6)、tau-181蛋白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PVB组和SGB组,各60例。两组术中全麻方式相同,TPVB组在麻醉诱导前进行椎旁神经阻滞术,SGB组在麻醉诱导前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及认知功能;监测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3 d的认知功能及血清Aβ-42、IL-6、tau-181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术后1、6、12、24 h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83、1.325、0.397、0.611,P>0.05);术后1、3 d两组MoCA量表评分比较为TPVB组评分低于SG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81、3.218,P<0.05);术后1、3 d两组血清指标比较均为TPVB组Aβ-42、IL-6及tau-181蛋白水平高于SG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5、2.122、2.558、2.167、2.515、2.596,P<0.05)。结论 TPVB及SGB两种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对胃癌根治患者术后镇痛均有良好的效果,但SGB比TPVB在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麻醉方案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认知功能 β淀粉样蛋白-42 白细胞介素-6 tau-181蛋白
下载PDF
法舒地尔对Aβ_(1-42)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症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12
作者 高晔 王坤 +3 位作者 郑宇程 张楠 梁祖儿 闫海龙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36-42,共7页
目的探究法舒地尔对阿尔茨海默症(AD)体外模型中的Aβ_(1-42)及p-Tau蛋白在氧化应激方面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Aβ_(1-42)作用于PC12细胞后,用CCK8法检测Aβ_(1-42)对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从而建立AD的体外细胞模型。经法舒地尔治疗后,用... 目的探究法舒地尔对阿尔茨海默症(AD)体外模型中的Aβ_(1-42)及p-Tau蛋白在氧化应激方面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Aβ_(1-42)作用于PC12细胞后,用CCK8法检测Aβ_(1-42)对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从而建立AD的体外细胞模型。经法舒地尔治疗后,用免疫荧光法检测p-Tau蛋白和Aβ_(1-42)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表达情况。结果1.0μmol/L Aβ_(1-42)对PC12细胞的增殖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验证Aβ_(1-42)在神经细胞中的毒害作用。同时,法舒地尔的加入能够降低p-Tau蛋白和Aβ_(1-42)的表达水平,表明法舒地尔能够减轻Aβ_(1-42)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此外,法舒地尔通过调节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减少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下调p-ASK1的表达水平,保护PC12细胞免受Aβ_(1-42)的损害。结论法舒地尔对Aβ_(1-42)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症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抑制疾病发展中的关键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症 法舒地尔 Aβ_(1-42)
下载PDF
Hyperoside protects the blood-brain barrier from neurotoxicity of amyloid beta 1–42 被引量:5
13
作者 Chen-Yang Liu Kuan Bai +2 位作者 Xiao-Hui Liu Li-Mi Zhang Gu-Ran Y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1974-1980,共7页
Mount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amyloid β protein(Aβ) exerts neurotoxicity by disrupting the blood-brain barrier(BBB) in Alzheimer's disease. Hyperoside has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ag... Mount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amyloid β protein(Aβ) exerts neurotoxicity by disrupting the blood-brain barrier(BBB) in Alzheimer's disease. Hyperoside has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against Aβ. Our previous study found that hyperoside suppressed Aβ1-42-induced leakage of the BBB, however, the mechanism remains unclear. In this study, bEnd.3 cells were pretreated with 50, 200, or 500 μM hyperoside for 2 hours, and then exposed to Aβ1-42 for 24 hours. Cell viability was determined using 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 assay. Flow cytometry and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 UTP nick-end labeling assay were used to analyze cell apoptosis. Western blot assay was carried out to analyze expression levels of Bax, Bcl-2, cytochrome c, caspase-3, caspse-8, caspase-9, caspase-12, occludin, claudin-5, zonula occludens-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 and MMP-9. Exposure to Aβ1-42 alone remarkably induced bEnd.3 cell apoptosis; increased ratios of cleaved caspase-9/caspase-9, Bax/Bcl-2, cleav ed caspase-8/caspase-8, and cleaved caspase-12/caspase-12;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cytochrome c and activity of caspase-3; diminished levels of zonula occludens-1, claudin-5, and occludin; and increased levels of MMP-2 and MMP-9. However, hyperoside pretreatment reversed these change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Our findings confirm that hyperoside alleviates fibrillar Aβ1-42-induced BBB disruption, thus offering a feasible therapeutic applica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Alzheimer's disease amyloid beta 1-42 blood-brain barrier bEnd.3 cells tight junction proteins HYPEROSIDE ANTI-APOPTOSIS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Effects of L-3-n-butylphthalide on caspase-3 and nuclear factor kappa-B expression in primary basal forebrain and hippocampal cultures after beta-amyloid peptide 1-42 treatment 被引量:3
14
作者 Ruixia Wang Yong Zhang +12 位作者 Liangliang Jiang Guozhao Ma Qingxi Fu Jialong Li Peng Yan Lunqian Shen Yabo Feng Chunxia Li Zaiying Pang Yuanxiao Cui Chunfu Chen Yifeng Du Zhaokong Li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52-257,共6页
BACKGROUND: L-3-n-butylphthalide (L-NBP) can inhibit phosphorylation of tau protein and reduce the neurotoxicity of beta-amyloid peptide 1-42 (Aβ1-42).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L-NBP... BACKGROUND: L-3-n-butylphthalide (L-NBP) can inhibit phosphorylation of tau protein and reduce the neurotoxicity of beta-amyloid peptide 1-42 (Aβ1-42).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L-NBP on caspase-3 and nuclear factor kappa-B (NF- K B) expression in a rat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DESIGN, TIME AND SETTING: A cell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at the Central Laboratory of Provinci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dong University between January 2008 and August 2008. MATERIALS: L-NBP (purity 〉 98%) was provided by Shijiazhuang Pharma Group NBP Pharmaceutical Company Limited. Aβ1-42, 3-[4,5-dimethylthiazolo-2]-2,5 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 and rabbit anti-Caspase-3 polyclonal antibody were provided by Cell Signaling, USA; goat anti-choactase and rabbit anti-NF- kB antibodies were provided by Santa Cruz, USA. METHODS: Primary cultures were generated from rat basal forebrain and hippocampal neurons at 17 or 19 days of gestation. The cells were assigned into five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the Aβ1-42 group (2 μmol/L), the Aβ1-42 + 0.1 μmol/L L-NBP group, the Aβ1-42 + 1 μ mol/L L-NBP group, and the Aβ1-42 + 10μmol/L L-NBP group. The neurons were treated with Aβ1-42 (2 μmol/L)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L-NBP (0.1, 1, 10 μmol/L) for 48 hours. Cell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incubated in PBS. MAIN OUTCOME MEASURES: Morphologic changes were evaluated using inverted microscopy, viability using the M-I-I- method, and the changes in caspase-3 and NF- k B expression using Western blot. RESULTS: Induction with Aβ1-42 for 48 hours caused cell death and soma atrophy, and increased caspase-3 and NF- K B expression (P 〈 0.05). L-NBP blocked these changes in cell morphology, decreased caspase-3 and NF- k B expression (P 〈 0.05), and improved cell viability, especially at the high dose (P 〈 0.05). CONCLUSION: AI3^-42 is toxic to basal forebrain and hippocampal primary neurons; L-NBP protects against this toxicity and inhibits the induction of caspase-3 and NF- K B ex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3-n-butylphthalide cholinergic neurons beta-amyloid peptide 1-42 CASPASE-3 nuclear factor kappa-B
下载PDF
血清Aβ1-42、Bcl-2预测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价值
15
作者 刘田 杨荣礼 韩慧萍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B淋巴细胞瘤因子-2(Bcl-2)水平预测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AD发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2019年收治的141例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收集病人入院时血清Aβ1-42、Bcl-... 目的探究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B淋巴细胞瘤因子-2(Bcl-2)水平预测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AD发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2019年收治的141例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收集病人入院时血清Aβ1-42、Bcl-2水平。随访3年,记录病人AD发生情况,将其分为AD组和无AD组,比较2组病人临床相关资料,分析病人发生AD的影响因素;用ROC曲线分析Aβ1-42、Bcl-2对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AD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141例病人中失访24例,有效随访的117例病人中AD发生率为24.79%(29/117)。AD组Aβ1-42水平高于无AD组,Bcl-2水平低于无AD组(P<0.01)。2组性别、BMI、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高血脂、婚姻状况、照顾者、吸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年龄、合并糖尿病比例、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比例高于无AD组,MoCA评分低于无AD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614)、Aβ1-42水平(OR=4.823)是病人发生AD的危险因素,Bcl-2水平(OR=0.311)是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Aβ1-42、Bcl-2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发生AD的敏感度分别为75.90%、65.50%、89.70%,特异度分别为71.60%、72.70%、90.90%,AUC分别为0.784、0.729、0.920。结论血清Aβ1-42水平是影响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发生AD的危险因素,血清Bcl-2水平为保护因素,通过检测Aβ1-42、Bcl-2水平可有效预测病人进展为AD的风险,且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认知功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1-42 B淋巴细胞瘤因子-2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血清Aβ1-42、GLP-1与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牛兆霞 赵玉洁 李玲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与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 目的探讨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与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另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80例单纯2型糖尿病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非认知功能障碍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并比较其Aβ1-42、GLP-1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将80例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3个亚组,MMSE<10分为重度组(n=21),MMSE 10~20分为中度组(n=25),MMSE>20分为轻度组(n=34)。比较3组患者血清Aβ1-42、GLP-1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Aβ1-42、GLP-1与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合并高血脂患者比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水平分别为(59.30±3.57)岁、(8.64±1.91)年、31.25%、(9.18±2.75)mmol/L、(11.91±0.72)%、(14.27±3.73)mmol/L,均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50.21±3.42)岁、(5.72±1.87)年、15.00%、(7.87±1.58)mmol/L、(8.73±0.57)%、(10.83±2.84)mmol/L],教育程度为(6.74±1.53)年,低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8.35±2.63)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Aβ1-42水平为(566.28±113.19)pg/mL,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353.59±65.78)pg/mL],GLP-1水平为(19.85±4.25)pmol/L,低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23.24±3.34)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病程、合并高血脂、糖化血红蛋白、Aβ1-42、GLP-1为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不同严重程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Aβ1-42、GLP-1水平比较差异显著,重度组Aβ1-42水平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GLP-1水平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β1-42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86,P<0.05),而GLP-1与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579,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合并高血脂、糖化血红蛋白、Aβ1-42、GLP-1水平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中亚危险因素,且β1-42、GLP-1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β-淀粉样蛋白1-42 胰高血糖素样肽-1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清p-tau181 Aβ_(1-42)及PENK-A水平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
17
作者 李婷婷 李国春 王忆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1493-149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磷酸化-tau181(p-tau181)、β淀粉样蛋白1-42(Aβ_(1-42))、脑啡肽原A(PENK-A水平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CIS)后并发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方法将南京市中心医院2021-05—2023-02收治的144例CIS患者设为CIS组,另选取同期健... 目的探讨血清磷酸化-tau181(p-tau181)、β淀粉样蛋白1-42(Aβ_(1-42))、脑啡肽原A(PENK-A水平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CIS)后并发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方法将南京市中心医院2021-05—2023-02收治的144例CIS患者设为CIS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40例为健康组。根据出院3个月后VD发生情况将CIS组分为未并发VD组(n=103)及并发VD组(n=41)。ELISA法检测血清p-tau181、Aβ_(1-42)、PENK-A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IS后并发VD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p-tau181、Aβ_(1-42)、PENK-A对CIS后并发VD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组比较,CIS组血清p-tau181、Aβ_(1-42)、PENK-A水平均显著上升(t=39.551、28.510、21.015,P<0.05);并发VD组血清p-tau181、Aβ_(1-42)、PENK-A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并发VD组(t=10.236、7.721、9.603,P<0.05)。与未并发VD组相比,并发VD组年龄和NIHSS评分、大面积梗死及高血压占比均显著升高(t/χ^(2)=4.400、5.519、9.579、4.19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tau181(OR=1.527)、Aβ_(1-42)(OR=1.336)、PENK-A(OR=1.419)、年龄(OR=1.225)、NIHSS评分(OR=1.274)、大面积梗死(OR=2.652)均为CIS后并发VD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tau181、Aβ_(1-42)、PENK-A预测CIS后并发VD的AUC分别为0.781、0.775、0.821,敏感度分别为70.73%、68.29%、65.85%;血清p-tau181、Aβ_(1-42)、PENK-A联合预测CIS后并发VD的AUC(0.925)显著高于血清p-tau181(Z=3.108,P=0.002)、Aβ_(1-42)(Z=3.096,P=0.002)、PENK-A(Z=3.193,P=0.001)分别单独预测的AUC。结论CIS后并发VD患者血清p-tau181、Aβ_(1-42)、PENK-A水平升高,三者联合对CIS后并发VD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性痴呆 磷酸化-tau181 β淀粉样蛋白1-42 脑啡肽原A 相关性
下载PDF
加味星蒌承气汤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效果及对血清脑肠肽因子与同型半胱氨酸和β-淀粉样蛋白1-42水平的影响
18
作者 王楠 宋岳涵 +2 位作者 杨月君 陈宣 刘涛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2期1851-1856,共6页
目的探讨加味星蒌承气汤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效果及对血清脑肠肽因子与同型半胱氨酸(Hcy)、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1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 目的探讨加味星蒌承气汤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效果及对血清脑肠肽因子与同型半胱氨酸(Hcy)、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1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承气汤组、丁苯酞组,每组40例。3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营养脑神经、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等。丁苯酞组采用丁苯酞治疗。承气汤组采用加味星蒌承气汤治疗。联合组采用加味星蒌承气汤和丁苯酞治疗,3组均治疗4周。比较3组患者中医疗效、西医疗效、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脑肠肽因子、Hcy、Aβ1-42、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中西医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丁苯酞组和承气汤组,且承气汤组中医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丁苯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承气汤组和丁苯酞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承气汤组和丁苯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CGRP、5-羟色胺、胃动素均高于承气汤组和丁苯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Hcy低于承气汤组和丁苯酞组,Aβ1-42高于承气汤组和丁苯酞组(均P<0.05)。联合组与承气汤组、丁苯酞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2/40)比2.5%(1/40)、5.0%(2/40)](χ^(2)=0.417,P=0.812)。结论加味星蒌承气汤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效果显著,能调节脑肠肽因子表达,改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障碍 加味星蒌承气汤 丁苯酞 β-淀粉样蛋白1-42
下载PDF
Crocetin Prevents Amyloid <i>β</i><sub>1-42</sub>-Induced Cell Death in Murine Hippocampal Cells 被引量:1
19
作者 Yuta Yoshino Mitsue Ishisaka +3 位作者 Naofumi Umigai Masamitsu Shimazawa Kazuhiro Tsuruma Hideaki Hara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14年第1期37-42,共6页
Crocetin is an aglycon of carotenoid extracted by saffron stigmas (Crocus sativus L.) and known to have a potent anti-oxidative effect. Amyliod β (Aβ), hallmark of Alzheimer’s disease, is reported to have neurotoxi... Crocetin is an aglycon of carotenoid extracted by saffron stigmas (Crocus sativus L.) and known to have a potent anti-oxidative effect. Amyliod β (Aβ), hallmark of Alzheimer’s disease, is reported to have neurotoxicity partly via oxidative stres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crocetin on hippocampal HT22 cell death induced by Aβ1-42. Furthermore, to clarify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crocetin against Aβ1-42- induced cell death, we measur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production by CM-H2DCFDA kit assay. Crocetin at 1 -10 μM protected HT22 cells against Aβ1-42-induced neuronal cell death and decreased ROS production increased by Aβ1-42. These results that crocetin has the potent neuro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Aβ1-42-induced cytotoxicity in hippocampal cells by attenuating oxidative stress, suggest that crocetin may provide a useful therapeutic strategy against Aβ-related disor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s Disease amyloid β1-42 CROCETIN HT22 Oxidative Stress
下载PDF
Aβ_(1-42)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中神经损伤及凋亡的机制
20
作者 王昱驰 马宏玉 +4 位作者 王振宇 张少轩 张育泰 高宇航 孙嘉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75-183,共9页
目的 使用Aβ_(1-42)诱导HT22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细胞模型,并探讨该模型中Aβ导致的神经损伤及细胞凋亡的靶向信号通路。方法 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Aβ_(1-42)(0,0.625,1.25,2.5,5,10,20,40μmol/L)干预HT22... 目的 使用Aβ_(1-42)诱导HT22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细胞模型,并探讨该模型中Aβ导致的神经损伤及细胞凋亡的靶向信号通路。方法 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Aβ_(1-42)(0,0.625,1.25,2.5,5,10,20,40μmol/L)干预HT22细胞,确定建立AD细胞模型的最适浓度;随后在最适浓度干预后6,12,24,48 h观察细胞形态,检测细胞存活率,确定建立AD细胞模型的最适时间。将细胞分为AD组(20μmol/L Aβ_(1-42)+PBS)和NC组(PBS),生长对数期的HT22细胞分别干预24 h,进行后续实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指标(cleaved-Caspase-3)、神经营养因子(NRN1)、神经突触指标(SYP、MAP-2)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MAP-2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AD相关信号通路,并通过Western blot验证ER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Aβ_(1-42)诱导HT22细胞建立AD细胞模型的最适浓度为20μmol/L,最适时间为24 h。与NC组相比,AD组cleaved-Caspase-3表达升高(P<0.01),NRN1表达降低(P<0.000 1),SYP、MAP-2表达降低(P<0.01)。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显示,ERK1(MAPK3)与APP和CASP9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634,P<0.01;r=0.513,P<0.05)。Western blot显示,与NC组相比,AD组ERK磷酸化水平较高(P<0.01)。结论 Aβ_(1-42)诱导HT22细胞建立的AD细胞模型中,引起神经损伤及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通过激活ERK信号通路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Aβ_(1-42) 细胞凋亡 ERK HT22细胞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