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敏性紫癜过敏原的生物共振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汪天林 林海珍 +1 位作者 陈彩莲 戴宇文 《浙江预防医学》 2006年第8期6-7,18,共3页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的过敏原,避免接触过敏原利于该病康复并减少复发。方法应用生物共振技术检测137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过敏原,同期51例哮喘患儿作对照。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过敏原阳性率89.8%(123/137),31%对1种物质过敏,69%对2种以上...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的过敏原,避免接触过敏原利于该病康复并减少复发。方法应用生物共振技术检测137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过敏原,同期51例哮喘患儿作对照。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过敏原阳性率89.8%(123/137),31%对1种物质过敏,69%对2种以上物质过敏。过敏性紫癜患儿主要过敏原为防腐剂、花及花粉、树木、草、调味剂、杀虫剂、麦类植物、家用或工业毒物等;对螨虫过敏率2.9%,明显低于哮喘组的92%(χ2=149.7,P<0.01);对树木、花及花粉、草等合计过敏率为53%,明显高于哮喘组的4%(x2=36.8,P<0.01)。结论大多数过敏性紫癜患儿可找到过敏原,且以防腐剂、树木、花及花粉、草为主,不同于哮喘以螨虫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 过敏性紫癜 生物共振 儿童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儿童检测特异性IgE水平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钟乐璇 唐普润 彭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2期49-50,共2页
目的分析探究过敏性紫癜儿童检测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8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入院后均于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由瑞典Parmacia公司变应原体外检测系统的酶联免疫捕获法进行特异性Ig E定量检测,特异性Ig E≥0... 目的分析探究过敏性紫癜儿童检测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8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入院后均于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由瑞典Parmacia公司变应原体外检测系统的酶联免疫捕获法进行特异性Ig E定量检测,特异性Ig E≥0.35 k UA/L为阳性,计数患儿各类过敏原引起血清特异性Ig E水平升高的阳性率。结果据统计40例患儿血清特异性Ig E水平高于正常值,即特异性Ig E阳性率达46.51%。户尘螨、粉尘螨、热带螨、屋尘总阳性率为55.00%,牛奶、鸡蛋的阳性率比较高,鳕鱼、黄豆、小麦、蟑螂少许阳性,猫毛皮、狗毛皮未发现阳性。结论绝大部分过敏性紫癜患儿体内的特异性Ig E水平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高,超过正常水平的血清特异性Ig E水平,对于诊断患儿过敏原造成的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控制患儿与以上变应原接触是防治过敏性紫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儿童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尿微量蛋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傅南琳 郭姣 +7 位作者 朴胜华 迟作华 王晓辉 郭彤 廖祈祈 梁颖瑜 周全 黄合婷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9年第2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尿微量蛋白的相关因素。方法:3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分别在病后1周、4周、3个月和6个月检测尿微量蛋白。结果:ALB、β2-MG、α1-MG在1周、4周、3个月和6个月,IgG在4周、3个月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尿微量蛋白的相关因素。方法:3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分别在病后1周、4周、3个月和6个月检测尿微量蛋白。结果:ALB、β2-MG、α1-MG在1周、4周、3个月和6个月,IgG在4周、3个月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性别、病程、发病形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伴有腹痛症状IgG与无腹痛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发病后的一周至半年都存在肾脏损害,伴有腹痛者更明显,且不受性别、病程、发病形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尿微量蛋白
下载PDF
双歧杆菌防治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复发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站 亓学海 杨绪娜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2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在防治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复发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口服佐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复发情况。年龄分组为小于...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在防治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复发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口服佐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复发情况。年龄分组为小于6岁、6~10岁、大于10岁三个年龄段,男、女分组,然后观察两组分别在第1、2、3个月的疗效情况。结果第1个月观察组复发5例、对照组复发15例,第2个月观察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8例,第3个月观察组复发0例、对照组复发4例。前3个月观察组总复发7例,对照组总复发27例。年龄组、男女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儿复发率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双歧杆菌可明显降低过儿童腹型敏性紫癜的复发,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儿童 过敏性紫癜 复发
下载PDF
氯雷他定糖浆佐治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炳征 葛玲霞 冯晓莉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氯雷他定糖浆佐治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氯雷他定糖浆,体重≤30 kg,每次5 mg,体重>... 目的:观察氯雷他定糖浆佐治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氯雷他定糖浆,体重≤30 kg,每次5 mg,体重>30 kg,每次10 mg,每天1次,疗程10~14 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7,P<0.05);治疗组皮肤紫癜消退时间、关节肿痛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血尿及蛋白尿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P<0.05)。结论:氯雷他定佐治小儿过敏性紫癜安全有效,能有效缩短治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过敏性 紫癜 氯雷他定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过敏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宗卫峰 汪玉馨 +3 位作者 刘洋 王瑶 张微峰 陆益红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评价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过敏安全性。方法进行了主动全身过敏反应试验、体内过敏指标测定与筛查及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试验的方法,考察样品的过敏安全性。结果我们对3个企业45批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进行了豚鼠全身过敏反应... 目的评价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过敏安全性。方法进行了主动全身过敏反应试验、体内过敏指标测定与筛查及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试验的方法,考察样品的过敏安全性。结果我们对3个企业45批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进行了豚鼠全身过敏反应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均未发生过敏反应。通过对血浆中过敏性指标,组胺(HIS)、Ig G、Ig M和Ig E进行测定和比较,发现Ig M和Ig E在各组间均无明显变化;组胺及Ig G阳性组与阴性组及样品组间均有差异。结论建议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安全性评价应包括过敏反应,还可在羟乙基淀粉临床应用时进行组胺及Ig G这两项过敏指标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 过敏反应 组胺 IGG
下载PDF
RBL-2H3细胞体外试验评价药物类过敏的方法学研究和适用性考察 被引量:13
7
作者 易娟娟 谢家骏 +2 位作者 张立波 康黎静 赵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80-184,共5页
目的:RBL-2H3细胞用于检测药物类过敏的方法学研究,对评价类过敏反应的适用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MTT试验研究RBL-2H3细胞的密度、生长时间等基本生长特性,以化合物48/80(C48/80)为工具药物对其最佳给药浓度、作用时间及检测指标进... 目的:RBL-2H3细胞用于检测药物类过敏的方法学研究,对评价类过敏反应的适用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MTT试验研究RBL-2H3细胞的密度、生长时间等基本生长特性,以化合物48/80(C48/80)为工具药物对其最佳给药浓度、作用时间及检测指标进行优化,以聚山梨酯(吐温80)、中华眼镜蛇毒作适用性考察,对血塞通、脉络宁注射液类过敏反应进行初步评价.结果:RBL-2H3细胞试验作为药物类过敏反应体外检测方法,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最佳种植密度为(0.5 ~2.0)×10^5/mL.实验选用台氏液为反应溶媒,其C48/80致RBL-2H3细胞脱颗粒试验以25 ~50 mg·L^-1质量浓度,反应30 min为优选条件.C48/80可使细胞上清β-己糖苷酶、组胺浓度升高,呈现良好的“量-时-效”关系;β-己糖苷酶、组胺释放率与药物剂量呈高度正相关(r =0.984,0.940;P =0.000,0.000),两指标之间相关性非常显著(r=0.957;P=0.000).适用性考察显示,吐温80、中华眼镜蛇毒素在临床或高于临床浓度条件下均具有致RBL-2H3细胞脱颗粒作用;中药注射剂血塞通注射液存在潜在发生类过敏风险,脉络宁注射液类过敏反应阴性.结论:RBL-2H3细胞作为药物类过敏的体外试验方法具有灵敏、快速、方便的特点,适用于包括中药注射剂在内的药物类过敏反应的检测和评价,对于存在明显色质的受试物,建议以ELISA法指标组胺检测结果为准,最终的确证还需结合整体动物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L-2H3细胞 类过敏 方法学 化合物48 80 吐温80 血塞通注射液 脉络宁注射液
原文传递
丹参滴注液及其组分致豚鼠过敏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杨伟峰 余学钊 +2 位作者 何萍 郝伟 李贻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894-1897,共4页
目的:采用豚鼠过敏试验研究丹参滴注液及其组分的致敏性,为改进该药,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身主动过敏试验方法,豚鼠腹腔注射各组受试药物以致敏,致敏期间每日观察动物状态。在末次致敏后的第11天用致敏量的2倍量进... 目的:采用豚鼠过敏试验研究丹参滴注液及其组分的致敏性,为改进该药,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身主动过敏试验方法,豚鼠腹腔注射各组受试药物以致敏,致敏期间每日观察动物状态。在末次致敏后的第11天用致敏量的2倍量进行激发,观察激发前15 min及激发后40 min豚鼠反应,评价动物反应症状。激发后40 min采血制备血清,ELISA检测血清IgE,组胺含量,并结合反应症状结果综合评价药物致敏性。结果:各组豚鼠致敏期间无异常反应,激发后综合判定致敏性,丹参滴注液、丹参精制液为可疑,辅料组为阴性。结论:丹参滴注液在除去大分子成分后,其余成分仍可能导致机体出现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滴注液及组分 豚鼠 过敏反应
原文传递
脂微球替代增溶剂消除维生素K_1注射液的严重不良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米燕妮 肖雪 +4 位作者 平娜娜 朱银静 朱岩冰 刘静 曹永孝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832-1835,共4页
目的维生素K1注射液产生的类过敏反应是其严重的不良反应,本实验拟用脂微球替代增溶剂的维生素K1脂微球以消除类过敏反应。方法 Beagle犬分别静脉注射维生素K1脂微球和维生素K1注射液,比较行为学、血压、血浆IgE、组胺等指标的变化。用... 目的维生素K1注射液产生的类过敏反应是其严重的不良反应,本实验拟用脂微球替代增溶剂的维生素K1脂微球以消除类过敏反应。方法 Beagle犬分别静脉注射维生素K1脂微球和维生素K1注射液,比较行为学、血压、血浆IgE、组胺等指标的变化。用分光光度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RBL-2H3细胞的脱颗粒及细胞凋亡。结果维生素K1注射液能诱发犬Ⅳ级及以上类过敏症状,评分(16.8±1.6)(P<0.01),血浆组胺升高(P<0.05),血压下降(P<0.01)。维生素K1注射液可以诱导RBL-2H3细胞释放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导致细胞凋亡。而维生素K1脂微球不引起犬发生异常行为,不升高血浆组胺,不引起RBL-2H3细胞释放颗粒和细胞凋亡。维生素K1注射液和维生素K1脂微球组血浆IgE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维生素K1注射液能够引起类过敏反应,而不引起过敏。维生素K1脂微球既不引起类过敏反应也不引起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1 脂微球 注射液 类过敏 过敏 BEAGLE犬 RBL-2H3细胞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丹英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A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78例儿童腹型AP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儿均予以抗组胺药、双嘧达莫、西咪替丁、葡萄糖酸钙和维生素C等常规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A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78例儿童腹型AP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儿均予以抗组胺药、双嘧达莫、西咪替丁、葡萄糖酸钙和维生素C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1.0g/次,3次/d,温开水冲服,两组患儿均连用2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LPS)、降钙素原(PC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儿血清LPS,PCT和TNF-α水平均较前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儿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09,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治疗儿童腹型AP患儿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加快皮疹的消退,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血清LPS、PCT和TNF-α水平,减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腹型 儿童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肠黏膜屏障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40例临床观察
11
作者 龚方彪 汪玲娟 何斌 《中医儿科杂志》 2017年第6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汤剂治疗,治疗1月...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汤剂治疗,治疗1月并随访1年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皮疹及肾脏损害(肉眼或镜下血尿、尿蛋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不良反应率为10.0%,对照组为1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10例(25.6%),对照组复发19例(70.4%),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儿童 中西医结合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