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nagement of low colorectal anastomotic leak:Preserving the anastomosis 被引量:5
1
作者 Jennifer Blumetti Herand Abcari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CAS 2015年第12期378-383,共6页
Anastomotic leak continues to be a dreaded complication after colorectal surgery, especially in the low colorectal or coloanal anastomosis. However, there has been no consensus on the management of the low colorectal ... Anastomotic leak continues to be a dreaded complication after colorectal surgery, especially in the low colorectal or coloanal anastomosis. However, there has been no consensus on the management of the low colorectal anastomotic leak. Currently operative procedures are reserved for patients with frank purulent or feculent peritonitis and unstable vital signs, and vary from simple fecal diversion with drainage to resection of the anastomosis and closure of the rectal stump with end colostomy(Hartmann's procedure). However, if the patient is stable, and the leak is identified days or even weeks postoperatively, less aggressive therapeutic measures may result in healing of the leak and salvage of the anastomosis. Advance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lvic collections with percutaneous treatments, and newer methods of endoscopic therapies for the acutely leaking anastomosis, such as use of the endosponge, stents or clips, have greatly reduced the need for surgical intervention in selected cases. Diverting ileostomy, if not already in place, may be considered to reduce fecal contamination. For subclinical leaks or those that persist after the initial surgery, endoluminal approaches such as injection of fibrin sealant, use of endoscopic clips, or transanal closure of the very low anastomosis may be utilized. These newer techniques have variable success rates and must be individualized to the patient, with the goal of treatment being restor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continuity and healing of the anastomosis. A review of the treatment of low colorectal anastomotic leaks is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stomotic LEAK colon and rectal surgery Colorectal anastomosis MANAGEMENT anastomotic LEAK Endoscopic treatment Surgical complications
下载PDF
Preservation of superior rectal artery in 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subtotal colectomy with ileorectal anastomosis for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被引量:10
2
作者 Chien-Wei Wu Ta-Wei Pu +5 位作者 Jung-Cheng Kang Cheng-Wen Hsiao Chao-Yang Chen Je-Ming Hu Kuan-Hsun Lin Tzu-Chiao Li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1年第22期3121-3129,共9页
BACKGROUND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has traditionally been considered as a functional disorder.However,evidence is accumulating that suggests that most of the motility alterations in STC might be of a neuropathic... BACKGROUND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has traditionally been considered as a functional disorder.However,evidence is accumulating that suggests that most of the motility alterations in STC might be of a neuropathic etiology.If the patient does not meet the diagnosis of pelvic outlet obstruction and poorly response to conservative treatment,surgical intervention with subtotal colectomy may be effective.The most unwanted complication of the procedure is anastomotic leakage,however,preservation of the superior rectal artery(SRA)may reduce its incidence.AIM To evaluate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SRA in 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subtotal colectomy with ileorectal anastomosis in STC patients.METHODS This was 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STC was diagnosed after a series of examinations which included a colonic transit test,anal manometry,a balloon expulsion test,and a barium enema.Eligible patients underwent 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total colectomy with ileorectal anastomosis and were examined between January 2016 and January 2018.The operation time,blood loss,time to first flatus,length of hospital days,and incidence of minor or major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RESULTS A total of 32 patients(mean age,42.6 years)who had received laparoscopic assisted subtotal colectomy with ileorectal artery anastomosis and preservation of the SRA.All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STC after a series of examinations.The mean operative time was 151 min and the mean blood loss was 119 mL.The mean day of first time to flatus was 3.0 d,and the mean hospital stay was 10.6 d.There were no any patients conversions to laparotomy.Post-operative minor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1 wound infection and 1 case of ileus.There was no surgical mortality.No anastomosis leakage was noted in any of the patients.CONCLUSION 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subtotal colectomy with ileorectal anastomosis and preservation of the SRA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bowel function with careful patient selection.Sparing the SRA may protect against anastomosis leak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Superior rectal artery anastomosis leakage Laparoscopic-assisted colorectal surgery Iliorectal anastomosis colonic transit time
下载PDF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肠道重建不同吻合方式对肛门直肠功能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田军军 何韵 彭礼忠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肠道重建不同吻合方式对肛门直肠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湖北省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4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治疗。根据肠道重建不同吻合方式分为直接吻...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肠道重建不同吻合方式对肛门直肠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湖北省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4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治疗。根据肠道重建不同吻合方式分为直接吻合组(45例)、J型袋组(49例)和结袋组(47例),分别采用直接吻合术、J型贮袋术、结肠成形袋术。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三组手术结果。观察术后3、6、12个月三组患者术后肛门直肠功能变化(排便情况、排便主观感受、肛门直肠压力)情况,并对比三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组患者肠道重建吻合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大便不能完全排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型袋组和结袋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不能区分排气与排便的发生率、24 h排便次数均低于直接吻合组(P<0.05)。J型袋组和结袋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排便评分、最大耐受容量、静息压均高于直接吻合组(P<0.05)。J型袋组和结袋组患者术后12个月最大收缩压、顺应性均高于直接吻合组(P<0.05),J型袋组和结袋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肛门直肠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经手术根治切除后,肠道重建采用直接吻合术影响患者肛门直肠功能,而J型贮袋术和结肠成形袋术对患者肛门功能影响接近,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生理情况行肠道重建术式,以期最大程度的保留患者肛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 直接吻合术 J型贮袋术 结肠成形袋术 L肛门直肠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及直肠上动脉对老年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朱秋伟 华卫俊 +3 位作者 傅跃 石骏 朱平 华逸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82-84,91,共4页
目的 观察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及直肠上动脉(SRA)对老年乙状结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收集320例接受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病例资料,将129例保留LCA及SRA者纳入实验组,191例未保留LCA及SRA者纳入对照... 目的 观察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及直肠上动脉(SRA)对老年乙状结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收集320例接受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病例资料,将129例保留LCA及SRA者纳入实验组,191例未保留LCA及SRA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情况。结果 实验组均未行预防性回肠造瘘,对照组有9例行预防性回肠造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淋巴结清扫总数与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发生率、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乙状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保留LCA及SRA,可减少预防性回肠造瘘,且在技术上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癌 老年患者 左结肠动脉 直肠上动脉 腹腔镜 吻合口漏 预防性回肠造瘘
下载PDF
腹腔镜改良Parks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比较
5
作者 章志城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7期1-5,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改良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s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12月大田县总医院收治的9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腹腔镜下改良Parks手术... 目的:比较腹腔镜改良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s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12月大田县总医院收治的9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腹腔镜下改良Parks手术,51例)和开腹组(开腹手术,44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手术相关指标、排便功能[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level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评分]、肛门功能[肛管静息压(anal canal resting pressure,ARP)、肛管最大收缩压(anal canal maximum systolic pressure,AMSP)及直肠最大耐受容量(rectum maximum tolerated volume,RMTV)]及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及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变化,预后(术后3年生存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总有效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及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ARS评分及ARP、AMSP、RMTV低于术前,且腹腔镜组LARS评分及AMSP低于开腹组,RMTV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3个月A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开腹组IgG、IgA及IgM水平均低于术前,但腹腔镜组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改良Park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可改善排便功能及肛门功能,促进术后肛门排气,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但两种术式手术效果、3年生存期及并发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改良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 低位直肠癌 排便功能 3年生存期
下载PDF
慢传输型便秘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21
6
作者 刘宝华 付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255-2258,共4页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指结肠的传输功能障碍,肠内容物传输缓慢所引起的便秘,症状为大便次数减少,便意消失,伴腹胀。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症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指结肠的传输功能障碍,肠内容物传输缓慢所引起的便秘,症状为大便次数减少,便意消失,伴腹胀。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症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STC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占慢性便秘的16%~40%。目前,在STC的外科治疗中,国外多采用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其次采用次全结肠切除盲直肠吻合术,少数文献报道了顺行结肠灌洗和回肠造口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 次全结肠切除盲直肠吻合术 结肠旷置术 顺行结肠灌洗术 回肠造口术
下载PDF
腹腔镜改良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切除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吴超 汪全新 卢晓明 《临床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437-439,共3页
目的 分析腹腔镜改良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s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低位直肠癌患者86例,采用腹腔镜下改良Parks术切除肿瘤,结肠肛管吻合,评估其术后并发症、肛门控便、排尿以及性功能状况.结果 术后出现吻合口漏5例,... 目的 分析腹腔镜改良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s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低位直肠癌患者86例,采用腹腔镜下改良Parks术切除肿瘤,结肠肛管吻合,评估其术后并发症、肛门控便、排尿以及性功能状况.结果 术后出现吻合口漏5例,其中吻合口狭窄3例,全部患者随访24 ~48个月,肝、肺转移7例,吻合口局部均无复发,复发死亡2例;术后6个月60.2% (50/83)患者对排便情况满意,术后1年73.5%(61/83)患者对排便情况满意;术后2年85.4%(70/82)患者对排便情况满意;术后1个月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为9.6%(8/83);男性患者术后1个月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18.0% (9/50),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26.0% (13/50);66.7%(22/33)女性患者术后3个月对性生活满意.结论 应用腹腔镜下改良Parks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性高、根治效果好,术后患者可获得较满意的控便、排尿及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 结肠肛管吻合术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患者经结肠肛管吻合术的护理 被引量:6
8
作者 史冬雷 史莉娜 +3 位作者 刘芳 周皎林 林国乐 邱辉忠 《现代临床护理》 2007年第6期22-24,共3页
目的总结低位直肠癌患者经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s术)的护理要点。方法给予5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Parks术,术前给予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心理护理及营养饮食的护理;术后做好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的护理,并加强肛门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手... 目的总结低位直肠癌患者经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s术)的护理要点。方法给予5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Parks术,术前给予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心理护理及营养饮食的护理;术后做好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的护理,并加强肛门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肿瘤均获根治性切除;各有1例吻合口出血和吻合口漏,分别经结肠造口和保守治疗而痊愈;9例患者发生吻合口轻度狭窄,经过扩肛处理后均有好转;2例肛门扩约肌功能不良,肛门括约肌功能优良率为92.2%。结论术前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术后加强吻合口的观察护理,指导患者进行肛门功能的锻炼,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肛管吻合术 低位直肠癌 护理
下载PDF
腹腔镜回肠直肠侧侧吻合分流术治疗顽固性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江滨 丁曙晴 +5 位作者 丁义江 金洵 倪敏 杨忠华 叶辉 谭妍妍 《临床外科杂志》 2010年第12期822-825,共4页
目的 评估腹腔镜回肠直肠侧侧吻合分流术治疗顽固性结肠慢传输型便秘(colon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7月间符合纳入标准的15例STC患者,行腹腔镜回肠直肠侧侧吻合分流术.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 目的 评估腹腔镜回肠直肠侧侧吻合分流术治疗顽固性结肠慢传输型便秘(colon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7月间符合纳入标准的15例STC患者,行腹腔镜回肠直肠侧侧吻合分流术.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指标为: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3个月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便质评分、便意感次数、排便次数、腹胀程度.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无肠瘘、盆腔感染、吻合口狭窄、切口感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肛门失禁发生.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13±2.26)d.术后第一天进流质,平均1.5 d排气,2 d排便.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便秘症状指标明显改善,均达到治愈标准.全部停用泻剂、灌肠以及其他针对STC的治疗,恢复正常饮食.Bristol便质评分达正常;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指标中身体不适、心理不适、便秘相关的焦虑和关心、满意度四方面分值及总分差值均明显下降(P<0.01).腹胀减轻或消失.结论 回肠直肠侧侧吻合分流术治疗结肠STC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满意,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腹腔镜 回肠直肠侧侧吻合分流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改良Parks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新辉 王海江 +2 位作者 赵泽亮 赵为民 孟涛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769-771,共3页
目的:评价Parks术在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月间应用改良Parks术式治疗47例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就改良Parks手术的外科效果、手术安全性、并发症、排便功能、保肛手术的适应症、... 目的:评价Parks术在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月间应用改良Parks术式治疗47例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就改良Parks手术的外科效果、手术安全性、并发症、排便功能、保肛手术的适应症、保肛成功率及局部复发进行观察分析总结。结果:全组47例手术进程顺利,无手术死亡。3例(6.38%)出现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2例(4.25%),切口感染1例(2.12%)。术后全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排便改变;术后1个月,2例患者(4.25%)控便功能优,25例(53.2%)控便功能良好,20例(42.5%)控便功能差,控便能力差的患者中肿瘤距肛缘<5.0cm12例,肿瘤距肛缘距离≥5.0cm8例。术后3个月,11例(23.4%)患者控便功能优,26例(55.3%)表现为控便功能良好,10例(21.3%)表现为控便功能差。术后6个月,35例(74.5%)控便功能优,8例(17.0%)表现为控便功能良好,4例(8.5%)控便能力差。随诊1~3年,无吻合口复发,局部复发3例(6.38%)。结论:Parks术式吻合简单、安全、有效,能提高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不增加局部复发率,同时患者可获得良好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结肠-直肠 结肠-肛管吻合术 Parks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国强 张超 +2 位作者 杨阳 武继红 龚江波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研究经不同手术入路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手术入路的不同分组,其中40例患者术中采取头... 目的研究经不同手术入路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手术入路的不同分组,其中40例患者术中采取头侧中间入路,设为改良组;另外40例患者术中采取传统中间入路,设为传统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左结肠后间隙打开时间、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时间、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下切缘距离、术后排气时间及远期预后情况,对比两种手术入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下切缘距离及术后排气时间方面,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时间及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上,改良组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改良组发生7例(17.50%),传统组发生8例(2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头侧中间入路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治疗直肠癌患者,可有效缩短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时间,在第253组淋巴结清扫上较传统中间入路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侧中间入路 中间入路 左结肠动脉 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 腹腔镜 直肠肿瘤
下载PDF
回直肠吻合分流术对泻剂依赖型慢传输便秘大鼠的排便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卫平 江滨 +4 位作者 吴银亚 丁曙晴 霍明东 徐速 皇甫少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9-513,共5页
目的:建立泻剂依赖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STC)模型,完成回肠直肠吻合分流手术,观察该术式对STC大鼠排便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STC的治疗效果.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62只用大黄小剂量递增灌胃造模.造模过程中死亡5只... 目的:建立泻剂依赖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STC)模型,完成回肠直肠吻合分流手术,观察该术式对STC大鼠排便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STC的治疗效果.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62只用大黄小剂量递增灌胃造模.造模过程中死亡5只,剩余57只,手术前处死12只作为模型对照组.剩余的45只大鼠,随机35只手术组,10只自然恢复组,测定并比较各组大鼠间胃肠传输时间及粪便干湿质量比.结果:(1)胃肠传输时间(min):正常对照组为341.77±31.89,模型组为398.83±25.17,1 mo恢复组为428.73±36.19,术后1 mo组为183.6±35.96,各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2)粪便干湿质量(干/湿):正常对照组为0.444±0.048,模型组为0.495±0.053,1 mo恢复组为0.531±0.033,术后10 d测量为0.139±0.061,术后1 mo为0.372±0.058,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回直肠吻合分流术对STC大鼠的胃肠传输时间及粪便性状影响显著,明显改善了便秘大鼠的症状,且术后1 mo较术后10 d腹泻症状明显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剂依赖型慢传输型便秘 回直肠吻合分流术 外科治疗
下载PDF
结肠J型贮袋在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后控便功能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鲁兵 傅传刚 +4 位作者 刘连杰 刘玉祥 陈勇 周坤 王振宜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8年第3期182-185,189,共5页
目的评价采用J型贮袋在高龄患者保肛手术后改善排便机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2年2月至2003年8月诊治的39例高龄(≥75岁)低位直肠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成两组,传统的结肠断端与直肠肛管直接端端吻合组(直吻组),结肠J型贮袋与直肠肛管行... 目的评价采用J型贮袋在高龄患者保肛手术后改善排便机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2年2月至2003年8月诊治的39例高龄(≥75岁)低位直肠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成两组,传统的结肠断端与直肠肛管直接端端吻合组(直吻组),结肠J型贮袋与直肠肛管行端侧吻合组(贮袋组),对保肛手术后控便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术后排便次数正常的时间:贮袋组优于直吻组(P<0.01)。术后3个月、半年,贮袋组平均排便次数明显少于直吻组(P<0.05);延缓排便控制能力、失禁综合评分、区分排便排气能力等指标均优于直吻组(P<0.05);但术后1年及1年半,两组控便能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贮袋组直肠测压值优于直吻组。术后控便情况满意率贮袋组高于直吻组。采用贮袋吻合术后便秘的发生率高于直接吻合术(P<0.01)。结论(1)高龄不是结肠贮袋直肠肛管吻合术的禁忌证;(2)采用结肠贮袋直肠肛管吻合术能够明显改善高龄患者术后1年内控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结肠J型贮袋 年龄因素
下载PDF
结肠肛管粘膜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42例报道 被引量:2
14
作者 尤伟 陈道达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998-999,共2页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经腹经肛门切除中、下段直肠癌,经肛门行结肠、肛管粘膜吻合术治疗距齿线2~5cm的42例低位直肠癌。结果:全组无死亡、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术后随访1~11年,术后局部复发率7.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经腹经肛门切除中、下段直肠癌,经肛门行结肠、肛管粘膜吻合术治疗距齿线2~5cm的42例低位直肠癌。结果:全组无死亡、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术后随访1~11年,术后局部复发率7.1%。5年生存率85.7%,半年后肛门排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结肠肛管粘膜吻合术是低位直肠癌合理、安全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直肠结肠切除术 结肠肛管粘膜吻合术
下载PDF
大肠癌“移行粘膜”病理变化研究——粘液组化、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青 张哉根 +1 位作者 高广正 王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1-24,共4页
对200例大肠癌旁“移行粘膜”进行了粘液组化HID/AB及PAT/KOH/PAS检测,单克隆抗体MC_3和CEA免疫组化标记,凝集素PNA、UEA-1及DBA受体测定,扫描电镜观察。其结果与10例正常直肠粘膜、130例癌组织、155例各型腺瘤型息肉及3~5个月胎儿大... 对200例大肠癌旁“移行粘膜”进行了粘液组化HID/AB及PAT/KOH/PAS检测,单克隆抗体MC_3和CEA免疫组化标记,凝集素PNA、UEA-1及DBA受体测定,扫描电镜观察。其结果与10例正常直肠粘膜、130例癌组织、155例各型腺瘤型息肉及3~5个月胎儿大肠粘膜进行对照。结果表明大肠粘膜从良性到恶性的各阶段粘液组化及免疫组化的改变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癌旁“移行粘膜”也存在类似癌及胎儿大肠的不成熟性病理变化。异常范围88.0%的病例在2~3c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行粘膜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病理
下载PDF
经肛内括约肌切除术联合经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小珍 左志贵 李海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24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超低位肿瘤患者经肛内括约肌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联合经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34例无肛门外括约肌受侵的超低位直肠肿瘤患者实施经肛ISR联合经腹TME,术前... 目的探讨超低位肿瘤患者经肛内括约肌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联合经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34例无肛门外括约肌受侵的超低位直肠肿瘤患者实施经肛ISR联合经腹TME,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肠道准备,术后保持肛门清洁、调节饮食、指导坐浴和缩肛、提肛训练。结果 3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死亡病例,手术标本近、远切缘均无肿瘤细胞浸润;术后并发腹部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狭窄3例,吻合口裂开2例,直肠阴道瘘2例;术后患者肛门功能自我评价:满意27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1例。结论围术期全面细致的护理及系统的缩肛、提肛训练,是经肛ISR联合经腹TME成功和改善术后排便功能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括约肌切除术:直肠肿瘤 手工结肠肛管吻合 护理
下载PDF
改良Goldberg手术治疗成人直肠完全脱垂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东 王绍明 +2 位作者 林伟 罗波 刘琉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 评价改良Goldberg手术(直肠缝合固定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治疗直肠完全脱垂的有效性,为进行临床推广提供临床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6月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行经改良Goldberg手术治疗完全直肠... 目的 评价改良Goldberg手术(直肠缝合固定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治疗直肠完全脱垂的有效性,为进行临床推广提供临床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6月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行经改良Goldberg手术治疗完全直肠脱垂的患者的13例,观察患者术后恢复及随访症状改善情况,从而评价该手术方式的有效性.结果 13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除1例大便失禁末明显改善,余下患者术前直肠脱垂的便秘、排便困难、大便失禁、便血等症状相关症状全部消失.术后随访3~12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改良Goldberg手术方式重建了盆底的解剖结构,不仅解决了直肠乙状结肠本身的病变,而且改善了盆底的功能,降低了术后复发率,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Goldberg手术 直肠完全脱垂
下载PDF
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的围手术期护理102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梅 桓灵芝 +1 位作者 武建华 夏卫红 《实用护理杂志(下半月)》 2003年第10B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 围手术期 护理 临床资料
下载PDF
直肠癌前切除术结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的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永川 罗琳 +3 位作者 江国清 汪飚 邱冬梅 罗亮 《四川肿瘤防治》 2005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 :了解结肠J型贮袋套入式缝合法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 ,采用结肠J型贮袋超低位套入式缝合法 5 7例 ,结肠直肠断端吻合术 4 8例作对照。结果 :术后 2月随访 ,分析比较患者便急程度、排便不净感、... 目的 :了解结肠J型贮袋套入式缝合法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 ,采用结肠J型贮袋超低位套入式缝合法 5 7例 ,结肠直肠断端吻合术 4 8例作对照。结果 :术后 2月随访 ,分析比较患者便急程度、排便不净感、大便平均次数、便频和失禁综合评定 ,结肠J型贮袋套入式缝合组优于对照组(P <0. 0 5 )。结论 :结肠J型囊重建直肠贮袋有恢复直肠功能的作用 ,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同时避免了因低位吻合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如吻合口瘘 ) ,是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吻合的较好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切除 直肠癌 结肠J型贮袋 套入式吻合术 肿瘤 消化系统
下载PDF
经腹直肠癌切除术后结肠直肠套入吻合法治疗中下段直肠癌24例
20
作者 孙玉成 刘在文 +1 位作者 周丽萍 申瑢硕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296-297,共2页
[背景]探索一种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后乙状结肠直肠吻合的新方法.[病例报告]给 24例接受 直肠癌切除术后的患者行乙状结肠直肠套入吻合术,术后无吻合口漏及狭窄,排便功能恢复良好[讨 论]经过总结经腹直肠癌切除术后结肠直肠套... [背景]探索一种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后乙状结肠直肠吻合的新方法.[病例报告]给 24例接受 直肠癌切除术后的患者行乙状结肠直肠套入吻合术,术后无吻合口漏及狭窄,排便功能恢复良好[讨 论]经过总结经腹直肠癌切除术后结肠直肠套入吻合法的优点及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认为该法明显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外科手术 结肠直肠套入吻合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