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Developing an Assessment Scale for Tourism Experience Elements of Ancient Shu Road Heritage Trail
1
作者 Wang Yuan Wang Bo Zhou Jia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4年第5期118-142,共25页
Cultural ancient roads,known in Chinese as gudao,serve as heritage trails that carry historical exchanges across various regions in China.Due to their extensive preservation,wid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diverse them... Cultural ancient roads,known in Chinese as gudao,serve as heritage trails that carry historical exchanges across various regions in China.Due to their extensive preservation,wid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diverse thematic variations,and considerable tourist appeal,these paths have emerged as representative heritage trails,increasingly transforming into a novel tourism product experience that is highly favored by tourists and recognized by government authorities.However,research on ancient roads for tourism in China currently lacks a systematic theoretical framework,as well as relevant policies,regulations,and standards to guide their practical development.Therefore,there is a pressing need to draw upon international best practices and conduct foundational research to develop an experience element system that aligns with the perceptions,behaviors,and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ourists,thereby advancing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in this field.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representative Ancient Shu Road as a case study and employs a mixed-method approach that integrate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It aims to construct a tourist-centric scale for the experience elements of ancient road tourism while analyzing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experience elements and tourist needs.This study addresses a significant gap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dicator systems for domestic studies of ancient road tourism experiences.Ultimately,the study establishes a comprehensive scale that encompasses three core categories—trai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facilities and services,and modes of tourism activities—along with eight primary dimensions:core resources,surrounding cultural environment,surrounding natural environment,tourism reception facilities and services,infrastructure and support services,information facilities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and outdoor and recreational activities.This scale consists of thirty-two specific items,providing a robust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endeavors.Additionally,the study proposes specific development strategies related to key mechanisms,spatial configuration,and facility construction to enhanc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ancient road tour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 roads heritage trails tourism experience elements scale development
下载PDF
LHARI COUNTY,A MAJOR LINK ALONG THE ANCIENT TEA-HORSE ROAD
2
作者 Sochung(Text&Photo) 《China's Tibet》 2019年第3期50-55,共6页
Lhari County is situated in a special part of Nagqu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People living in the valley of southern Tibet often refer to it as north Lhari, and it is recognized as part of the area where north ... Lhari County is situated in a special part of Nagqu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People living in the valley of southern Tibet often refer to it as north Lhari, and it is recognized as part of the area where north Tibetan culture continues to prevail. Neverthel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HARI COUNTY A MAJOR LINK ALONG THE ancient tea-horse ROAD
下载PDF
从“茶马贸易”到“茶马古道”:对一个当代中国原创学术概念的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时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9,共11页
1990年,木霁弘等当代学者在继承茶马贸易的历史内核、挖掘地方风俗和史料的基础上,在“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等概念的刺激和启发下,本着学术自觉的意识,提出了“茶马古道”学术概念。这一中国内生的原创性学术概念是对原有“茶马... 1990年,木霁弘等当代学者在继承茶马贸易的历史内核、挖掘地方风俗和史料的基础上,在“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等概念的刺激和启发下,本着学术自觉的意识,提出了“茶马古道”学术概念。这一中国内生的原创性学术概念是对原有“茶马贸易”或“茶马互市”概念的革命,主要体现在概念涵盖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的扩大、所涉学科和研究视域的拓展、研究议题从国内民族问题到国际性议题的延伸、从单一的学术价值向多维价值的迁移以及从历史文献研究到文化遗产研究的转向等五个方面。“茶马古道”概念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是中国当代学者学术创造能力的体现,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典型例证。但在学术话语转型中,该概念存在语义场过于丰富和多元、地方本位主义和学术边缘化以及强势话语遮蔽所带来的失语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马古道 茶马贸易 概念史 文化遗产
下载PDF
基于研学旅行的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物主题游径建设研究
4
作者 蒲姗姗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2,共7页
文章阐述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物主题游径的内涵与价值,从主体、内容、价值和渠道四方面分析基于研学旅行推进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物主题游径建设的可行性,并提出基于研学旅行的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物主题游径建设策略,即与业内外机构建立优势共... 文章阐述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物主题游径的内涵与价值,从主体、内容、价值和渠道四方面分析基于研学旅行推进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物主题游径建设的可行性,并提出基于研学旅行的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物主题游径建设策略,即与业内外机构建立优势共融的有机整体,设计可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的游径内容,创造古籍文物主题游径的附加价值,构建全场景覆盖与全链协同的渠道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文物主题游径 古籍 研学旅行 文旅融合
下载PDF
以银杏古树为节点的环渤海地区国家森林步道建设构想
5
作者 樊泰然 张德成 《林草政策研究》 2024年第1期79-83,共5页
银杏古树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标识,以银杏古树作为节点建设森林步道可能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文化意义。文中以环渤海地区为研究对象,调查区域内银杏古树128处161株,评价其区域适宜性、旅游适宜性、建设适宜性,认为总体上银杏古树适... 银杏古树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标识,以银杏古树作为节点建设森林步道可能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文化意义。文中以环渤海地区为研究对象,调查区域内银杏古树128处161株,评价其区域适宜性、旅游适宜性、建设适宜性,认为总体上银杏古树适宜作为环渤海森林步道的节点。从综合评价来看,适宜作为步道节点的银杏古树,共计100处117株,其中32株古树重点推荐作为途经节点。初步设计了以银杏古树为节点的环渤海地区森林步道选线方案,由6条线路构成,即大连—丹东—迁安线、北京北线、北京南线、易县—肥城线、肥城—淄博—海阳线、肥城—莒县—荣成线,途经银杏古树79处96株,总里程约为7352 km。在此基础上,根据环渤海森林步道以银杏古树为节点这一特色,提出优化建设机制、加强银杏古树原真性保护、加强步道生态保护、强化资金保障、推进步道使用、加强代表性景观的宣传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森林步道 银杏古树 节点 环渤海地区
下载PDF
游径感知视角下传统村落文旅空间景观质量分析
6
作者 林逸珊 杨鸿辉 +1 位作者 陈铮衍 丁铮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70-382,共13页
基于游径感知视角,以泉州市梧林传统古村落为例,通过灰色统计分析法对乡村景观要素进行初步排除,结合图像语义分割技术将景观要素定量分析,构建美景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梧林传统古村落景观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天空开阔度、土壤裸露... 基于游径感知视角,以泉州市梧林传统古村落为例,通过灰色统计分析法对乡村景观要素进行初步排除,结合图像语义分割技术将景观要素定量分析,构建美景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梧林传统古村落景观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天空开阔度、土壤裸露度、传统乡村建筑占比、乡村传统建筑色彩占比、村落景观道路占比、绿视率、铺装占比这7个景观要素与梧林传统古村落景观美景度显著相关;美景度模型结果显示具有高贡献率的3个主要因子依次是天空开阔度(0.387)、土壤裸露度(0.235)、传统乡村建筑占比(0.233);高美景度评价场景特征要素占比为天空开阔度26%~50%、土壤裸露度2%~5%、传统乡村建筑10%~30%;低美景度评价场景最突出特征为植被种类单一、道路设施风格与周围景观不协调、空间尺度感过大的景观空间;梧林传统古村落文旅空间景观质量存在空间分异性,主要受到空间要素、自然要素、建筑要素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旅空间 游径感知视角 景观质量评价 图像语义分割 美景度评价法 梧林传统古村落
下载PDF
研学旅行视角下南粤古驿道活化保护研究以西京古道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小琦 赵建华 +1 位作者 卢丹梅 蔡健婷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54,共6页
南粤古驿道是我国线性文化遗产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合理的保护和活化发展。从研学旅行视角出发,通过梳理南粤古驿道研学现状,构建南粤古驿道文化遗产与研学旅行的互动机制模型,探讨二者内部互动机制与外部动力机制的因素及规律... 南粤古驿道是我国线性文化遗产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合理的保护和活化发展。从研学旅行视角出发,通过梳理南粤古驿道研学现状,构建南粤古驿道文化遗产与研学旅行的互动机制模型,探讨二者内部互动机制与外部动力机制的因素及规律。依据互动关系模型以西京古道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从构建线性文化遗产研学空间体系、建立特色研学主题功能单元、开设“承旧引新”的研学体验形式3个方面提出南粤古驿道的活化保护路径,以增强南粤古驿道与研学旅行的互动融合。以研学旅行触发古驿道遗产活化,为南粤古驿道文化传承及沿线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粤古驿道 线性文化遗产 研学旅行 活化保护 西京古道
下载PDF
Evaluation System for Yunnan Cultural Tourism Routes Based on a Five Component Model: Case Study of the Ancient Tea-horse Road in the South of Yunnan 被引量:4
8
作者 WANG Yan XIE Hongzhong ZHU Tao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9年第5期553-558,共6页
Cultural tourism routes can reveal and protect cultural tourism heritage by means of cultural tourism in the'time category'and the'space category'.The construction of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cultural ... Cultural tourism routes can reveal and protect cultural tourism heritage by means of cultural tourism in the'time category'and the'space category'.The construction of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cultural tourism routes and the evaluation,scoring and grading of existing and potential cultural tourism routes are the key to the protection of heritage,history and culture along these routes,and the key to encouraging the standardization,brand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formats on the routes.Yunnan cultural tourism routes are diverse and rich in resources,and their developmental foundation is good.However,the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activities occur along separate lines and there is a lack of unified management.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collection,information analysis,problem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of status in the local practices of Yunnan cultural tourism routes,and to guid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Yunnan cultural tourism routes.Based on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COE(Council of Europe),UNESCO WHC(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World Heritage Committee)and ICOMOS(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decisive criteria for line evaluation by interpreting and summarizing the connotations of cultural tourism routes,and determines that the evalua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routes should include lines.Five aspects―the theme,the participating subject,the object itself,related activities and multi-party value―are used to construct a five-component model.At the same time,based on the consumer utility function,a complete route evaluation and hierarchical system is constructed.Then,taking the Ancient Tea-horse Road cultural tourism route as an example and using the expert scoring method and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the actual scores and grades of the Ancient Tea-horse Road cultural tourism route are determined,an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proposed.The paper also verifies the applica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and promotes and improves the feedback evaluation system.The aim is to at promote and widely apply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cultural tourism routes,realizing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individual cases to joint cases,and promoting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rou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tourism routes the ancient tea-horse Road evaluation criteria evaluation system
原文传递
吴江大运河古纤道公园环境提升设计探究
9
作者 李正天 《现代工程科技》 2023年第3期58-61,共4页
针对城市更新背景下公园休闲的新需求,对吴江大运河古纤道公园周边环境提出“一个古纤道遗址、两个入口通廊、多个文化节点”的设计策略,对古纤道进行重点保护,对周边绿地环境提升并增加休闲服务设施,增加标示系统,完善文化节点,增加休... 针对城市更新背景下公园休闲的新需求,对吴江大运河古纤道公园周边环境提出“一个古纤道遗址、两个入口通廊、多个文化节点”的设计策略,对古纤道进行重点保护,对周边绿地环境提升并增加休闲服务设施,增加标示系统,完善文化节点,增加休闲的配套设施,新增夜间灯光照明,营造文化内涵丰富且有活力的文化公园休闲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古纤道 文化保护 环境提升 公园休闲
下载PDF
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印痕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文绪 向安强 +1 位作者 邱立诚 肖东方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3,共4页
在缺乏古稻谷的情况下,稻壳印痕也不失一种鉴别古稻的方法,用此方法对100片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进行研究,确认石峡古稻是一个处于籼、粳分化,属性模糊的杂合种群,是古稻演化历史阶段的反映.石峡古稻所呈现的籼、粳模糊性... 在缺乏古稻谷的情况下,稻壳印痕也不失一种鉴别古稻的方法,用此方法对100片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进行研究,确认石峡古稻是一个处于籼、粳分化,属性模糊的杂合种群,是古稻演化历史阶段的反映.石峡古稻所呈现的籼、粳模糊性和分化状态特征,表明石峡古稻是我国栽培稻起源与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峡遗址 古栽培稻 稃壳印痕
下载PDF
茶马古道与盐运古道、丝绸之路的关系——基于词与物的古道类型学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保亚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97,共8页
盐运古道是必要的生存古道,但不是远征古道;丝绸之路是远征古道,但不是必要的生存古道。吐蕃、回鹘等民族恃茶行为的兴起和扩散,产茶区和耗茶区远距离的分离,导致了茶马古道在唐代的兴起。茶马古道彻底消除了欧亚连接地带经常受阻的状态... 盐运古道是必要的生存古道,但不是远征古道;丝绸之路是远征古道,但不是必要的生存古道。吐蕃、回鹘等民族恃茶行为的兴起和扩散,产茶区和耗茶区远距离的分离,导致了茶马古道在唐代的兴起。茶马古道彻底消除了欧亚连接地带经常受阻的状态,并进一步使盐运古道、丝绸之路转型为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既是必要的生存古道,又是远征古道,这使得茶马古道能够最终取代盐运古道和丝绸之路,成为欧亚大陆的连接命脉。三种古道类型的更迭关系,为研究古道类型学提供了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运古道 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 远征古道 生存古道
下载PDF
南粤古驿道驱动乡村转型发展研究--以西京古道韶关乳源-乐昌段为例 被引量:26
12
作者 吴晓松 王珏晗 吴虑 《南方建筑》 2017年第6期25-30,共6页
西京古道历史悠久且历史遗迹较多,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优美,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但乡村经济水平和生活条件落后,存在严重的"空心村"现象。文章在西京古道周边地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西京古道开发利用对其周边乡村转型发展... 西京古道历史悠久且历史遗迹较多,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优美,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但乡村经济水平和生活条件落后,存在严重的"空心村"现象。文章在西京古道周边地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西京古道开发利用对其周边乡村转型发展的前瞻效应、回顾效应和旁侧效应,总结了西京古道开发利用驱动乡村转型发展的机制,为南粤古驿道沿线周边乡村把握古驿道活化利用的契机,实现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京古道 乡村转型 驱动机制 南粵古驿道
下载PDF
从汉藏语言比较看茶马古道的演化——以汉、白、彝语比较为基础 被引量:5
13
作者 汪锋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8-102,共5页
茶马古道本质上是一个网络,将各种不同的文化圈贯通起来。这个网络是不断演化发展的,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有不同的内涵。语言上的关联是文化圈形成的最好证据,同源词体现发生学上的自源关联,借词反映接触传播上的联系。从茶马古道发源的核... 茶马古道本质上是一个网络,将各种不同的文化圈贯通起来。这个网络是不断演化发展的,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有不同的内涵。语言上的关联是文化圈形成的最好证据,同源词体现发生学上的自源关联,借词反映接触传播上的联系。从茶马古道发源的核心地区里分布的藏缅语与汉语的比较,可以发现与茶马古道的演化密切相关的语言证据,在此基础上,根据历史语言学中的年代测定的一些方法,能理清茶马古道网络演化中的一些时间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比较 茶马古道 演化年代 测定
下载PDF
茶马古道:地方性的民间视角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海潮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108,共6页
茶马古道是古代中国西南及相关区域的民间利用人力、畜力长途贩运货物的交通网络,交通的独特性、活动的民间性和茶叶的联结性这三个特征,使它明显区别于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湖海地区的交通及相关文化。茶马古道作为一个学术概念的价值... 茶马古道是古代中国西南及相关区域的民间利用人力、畜力长途贩运货物的交通网络,交通的独特性、活动的民间性和茶叶的联结性这三个特征,使它明显区别于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湖海地区的交通及相关文化。茶马古道作为一个学术概念的价值,在于选择了民间、地方和自我的视角与观念,对欧洲中心主义、印度中心主义、中原中心主义、汉文化中心主义这样的视角与观念构成了挑战。这种多元化的视角与观念,正与茶马古道作为一个交通网络的性质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马古道 交通网络 民间性 地方性 视角转化 多元化
下载PDF
因古驿道而兴的汉水古镇——陕西省洋县华阳古镇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奕 闫斐 《华中建筑》 2014年第12期151-155,共5页
华阳因古道而兴,一度成为历史上的军事要冲,政治重镇,直至明清时期古镇发展至鼎盛繁荣,最后形成一个典型的陕南集镇。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空间形态和传统建筑,忠实的记录着当地的历史、经济、文化发展进程。该... 华阳因古道而兴,一度成为历史上的军事要冲,政治重镇,直至明清时期古镇发展至鼎盛繁荣,最后形成一个典型的陕南集镇。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空间形态和传统建筑,忠实的记录着当地的历史、经济、文化发展进程。该文以位于傥骆古道的华阳古镇为研究对象,对其现存的历史建筑的形成、现状、古镇形式以及南北地域文化的融合进行考察分析,总结了典型陕南古镇历史文化价值和空间形态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流域 华阳古镇 傥骆古道 南北文化融合 历史建筑
下载PDF
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印痕研究
16
作者 张文绪 向安强 +1 位作者 邱立诚 肖东方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B07期154-157,共4页
水稻稃壳双峰乳突,纵列横行排列有序,是鉴别籼、粳亚种的主要性状之一;在缺乏古稻谷的情况下,稻壳印痕也不失一种鉴别古稻的方法。用此方法对100片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的研究,确认石峡古稻是一个处于籼、粳分化,属性模糊... 水稻稃壳双峰乳突,纵列横行排列有序,是鉴别籼、粳亚种的主要性状之一;在缺乏古稻谷的情况下,稻壳印痕也不失一种鉴别古稻的方法。用此方法对100片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的研究,确认石峡古稻是一个处于籼、粳分化,属性模糊的杂合种群,是古稻演化历史阶段的反映。石峡古稻所呈现的籼、粳模糊性和分化状态特征,表明石峡古稻是我国栽培稻起源与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峡遗址 古栽培稻 稃壳印痕
下载PDF
汕尾文物古迹考略
17
作者 戴国芳 包国滔 《惠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95-99,共5页
汕尾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现存汕尾文物古迹主要包括古人类文化遗址、古道遗址、宗教文化遗址、海防遗址、石刻冢墓遗址和红色文化遗址,体现出当地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连贯东西的交通环境、镇海卫疆的军政地位、... 汕尾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现存汕尾文物古迹主要包括古人类文化遗址、古道遗址、宗教文化遗址、海防遗址、石刻冢墓遗址和红色文化遗址,体现出当地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连贯东西的交通环境、镇海卫疆的军政地位、多教共融的宗教文化、表忠彰义与红色革命的优良传统。考略汕尾文物古迹既是保护这些文物古迹之需,也是促进汕尾旅游事业发展之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汕尾 海陆丰地区 文物古迹 考略 旅游 古人类文化遗址 古道遗址 宗教文化遗址 海防遗址 石刻冢墓遗址 红色文化遗址
下载PDF
基于历史游径视角的京西古道保护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茜 达婷 仝义振 《建筑与文化》 2016年第11期154-155,共2页
京西古道是在永定河河谷、西山山隘、沟谷等地形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古代交通系统。从历史游径视角分析其特征具有功能主导聚落性、地形地貌的可控性和文人历史的游观性等。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分析京西古道的地形空间特性,其游径功能、空... 京西古道是在永定河河谷、西山山隘、沟谷等地形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古代交通系统。从历史游径视角分析其特征具有功能主导聚落性、地形地貌的可控性和文人历史的游观性等。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分析京西古道的地形空间特性,其游径功能、空间与地貌特征密切相关,且随高程呈现出一定分布规律。进而提出京西古道保护与发展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西古道 历史游径 数字高程模型 空间结构 保护与发展
下载PDF
近三十年来茶马古道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超凡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1-270,共10页
"茶马古道"是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古代交通运输网络,其存在已有数千年之久。唐宋以来,藏区的藏族居民因为饮食多为肉类,为消食因而对茶叶具有很高的依赖,西南川滇地区对藏区优良的马匹、毛皮等也适应了朝廷的大量需求,因此... "茶马古道"是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古代交通运输网络,其存在已有数千年之久。唐宋以来,藏区的藏族居民因为饮食多为肉类,为消食因而对茶叶具有很高的依赖,西南川滇地区对藏区优良的马匹、毛皮等也适应了朝廷的大量需求,因此该商道在较长时间内以茶叶和马匹作为核心商品。20世纪90年代,木霁弘、李旭、陈保亚等学者将其命名为"茶马古道",自此正式揭开了"茶马古道"的研究序幕。"茶马古道"研究至今已有三十年的历史,学术界涌现出了大批优秀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茶马古道"相关概念、路线、民族交往、商业贸易、开发保护、茶马官营等方面。研究成果虽然较多,但文学类作品占比高,学术类著作相对较少,茶马古道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术队伍、学术机构建设,建立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马古道 保护开发 西南古商道
下载PDF
南粤古驿道沿线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嘉文 刘小蓓 +2 位作者 黄欣雨 黄敬德 杨煜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4期111-115,共5页
南粤古驿道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沿线分布着大量的传统村落,这些村落的保护与活化是延续村落物质空间,使村落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必然途径。以从化古驿道沿线的钱岗古村为例,在分析钱岗古村保护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 南粤古驿道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沿线分布着大量的传统村落,这些村落的保护与活化是延续村落物质空间,使村落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必然途径。以从化古驿道沿线的钱岗古村为例,在分析钱岗古村保护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制约村落发展的因素,提出构建村落与古驿道整体性保护与活化框架、深挖村落传统文化、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建立利益相关者互动沟通机制、积极发挥村民的主体性作用等保护与活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粤古驿道 钱岗古村 保护 活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