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近代上海眉勒看中西文化交融
1
作者 冒绮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9,共9页
近代上海女性热衷佩戴珠花眉勒,这在中国其他地区女性服饰装扮中没有像如此集中的表现。文章运用图像、实物和文字史料等方法,探讨了近代上海眉勒造型艺术,梳理了近代上海眉勒时尚传播,由此管窥中西文化交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眉勒是... 近代上海女性热衷佩戴珠花眉勒,这在中国其他地区女性服饰装扮中没有像如此集中的表现。文章运用图像、实物和文字史料等方法,探讨了近代上海眉勒造型艺术,梳理了近代上海眉勒时尚传播,由此管窥中西文化交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眉勒是女性自我身份的象征和自我观念的表达,其中的珠花眉勒受到欧洲新艺术运动影响,是受外来文化影响的新生事物,也是外来文化在上海引起的风气自信;由于近代上海社会性社交活动平台的产生,女性通过珠花眉勒与服饰相搭配参与社会活动;上海时尚领袖通过穿戴包括眉勤的服饰在十里洋场参加公共活动、在时尚空间里进行炫耀性表演,她们的审美影响其他阶层女性。这些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上海 眉勒 首饰 中西文化交融 现代性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基于“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哲学审视
2
作者 李梦琰 王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共9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成果。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不能仅从知性-理论逻辑来揭示,更需要从历史逻辑揭示其辩证的演进...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成果。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不能仅从知性-理论逻辑来揭示,更需要从历史逻辑揭示其辩证的演进路径。即回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端的源头——古今中西之争,然后“还原”这一文明现代发展的历史内在逻辑,从而站在人类“世界历史”的高度评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意义。这就是“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哲学审视,也是当前亟待推进的。其一,从历史逻辑的起点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逻辑起点并非文明内在自然演化的结果,而是在“古今中西之争”双重辩证逻辑中展开的。即一方面要从民族历史走进现代化的世界历史,另一方面又要走出“东方从属西方”的世界历史,这就是“第二个结合”发生的社会历史辩证法。其二,从普遍性“世界历史”的辩证演进来看,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结合在一起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历史中巩固了其自身主体性,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其三,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作为轴心文明时代世界三大文明形态之一的中华文明,在经历了辩证发展的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之后,最终也将在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上展现典范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二个结合 历史哲学 古今中西 从后思索法
下载PDF
古今中西之争: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二维架构
3
作者 崔发展 黄荣琴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4-40,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古今之争、中西之辩两个维度。“中国式”主要回答了这一“现代化”何以是中国的、为何不是西方的,有力回应了中西之争;“现代化”主要回答了这一“中国式”何以是现代的、为何不是古代的,有力回应了古今之争。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古今之争、中西之辩两个维度。“中国式”主要回答了这一“现代化”何以是中国的、为何不是西方的,有力回应了中西之争;“现代化”主要回答了这一“中国式”何以是现代的、为何不是古代的,有力回应了古今之争。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有效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不断深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认知与实践创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底、以中国共产党为统领、以人民群众为依托,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 现代化 古今中西之争 “两个结合”
下载PDF
试论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破解文化的“古今中西之争”
4
作者 张国义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文化的“古今中西之争”涉及在文化建设中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由“古”变“今”,以及如何看待西方文化在中国文化现代化中的角色和地位问题。这是近代以来各历史时期文化建设的焦点问题,也是必答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的“古今中西之争”涉及在文化建设中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由“古”变“今”,以及如何看待西方文化在中国文化现代化中的角色和地位问题。这是近代以来各历史时期文化建设的焦点问题,也是必答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我们应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破解“古今之争”,以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破解“中西之争”,以“第二个结合”超越“体用之辨”,以守正创新的文化观承担新的文化使命,从而全方位破解文化建设中的“古今中西之争”,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古今中西之争” “第二个结合”
下载PDF
浅析现代标识设计与古文字艺术的深度融合
5
作者 任瑞芊 《丝网印刷》 2024年第5期52-55,共4页
古文字融合于现代标识设计艺术,让现代标识设计呈现古文字特有的文化内涵、审美效果,将朴素、率真的文化艺术与现代审美加以融合,不仅能够满足现代人群、企业的标识诉求,同时可提升现代标识的独特性与时代感,留下深刻印象,并对组织竞争... 古文字融合于现代标识设计艺术,让现代标识设计呈现古文字特有的文化内涵、审美效果,将朴素、率真的文化艺术与现代审美加以融合,不仅能够满足现代人群、企业的标识诉求,同时可提升现代标识的独特性与时代感,留下深刻印象,并对组织竞争力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 现代标识设计 情感传达 时代美感
下载PDF
东亚中日“文学”概念的古今演绎考
6
作者 刘小荣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3期142-146,共5页
从历史角度来论,文学概念的生成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该文首先从共时性角度分析东亚中日的古代文学概念语义共性之具体特征,并剖析东亚中日古代文学概念共性的历史成因。其次从历时性视角分析东亚中日文学概念的古今嬗变历史成因,指出... 从历史角度来论,文学概念的生成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该文首先从共时性角度分析东亚中日的古代文学概念语义共性之具体特征,并剖析东亚中日古代文学概念共性的历史成因。其次从历时性视角分析东亚中日文学概念的古今嬗变历史成因,指出东亚中日现代文学概念的形成是200多年在欧洲先期形成的西方现代文学概念的西学东渐这一文化迁移的结果。在东亚中日向西方借鉴学习过程中,中日还曾经彼此借道对方吸收西学的现象。通过考究东亚中日文学概念的古今嬗变历史轨迹,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世界各国的文学概念的形成与变革,是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碰撞、交流、融合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ERATURE 文学 西学东渐 古今变迁 东西方 相关性
下载PDF
互文性范式下的话本选集:基于蓝碁《今古奇观》译介的解读
7
作者 吕如羽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3年第4期97-107,共11页
在《今古奇观》法语全译本导论中,法国汉学家译者蓝碁高度关注该作品作为话本选集的文本性质,提出“中国式互文性”概念,用以系统化论述这一中国古代文集的内在特征。通过互文性理论提供的视野,蓝碁一方面展示《今古奇观》在纵向上的互... 在《今古奇观》法语全译本导论中,法国汉学家译者蓝碁高度关注该作品作为话本选集的文本性质,提出“中国式互文性”概念,用以系统化论述这一中国古代文集的内在特征。通过互文性理论提供的视野,蓝碁一方面展示《今古奇观》在纵向上的互文性特点,在多种层次上梳理呈现选集收录话本与上级文本之间的源流关系,并深入探讨该关系对于话本而言生成的意义。另一方面揭示《今古奇观》选集文本在横向上的互文关系,细致分析且通过特定翻译着意突出选集内部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蓝碁以其《今古奇观》译介完成了一次西方语言和西方理论视域下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为古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维度;而在深刻阐发该部话本选集的互文性特点的过程中,蓝碁亦展示了以中国文本丰富和延展互文性理论的空间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古奇观》法译 话本选集 互文性 中国古代文学域外译介和研究
下载PDF
启蒙的自我澄清:在神人、古今与中西之间 被引量:8
8
作者 任剑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16,245-249,共17页
启蒙具有相当复杂的内涵。启蒙与启蒙运动不能混为一谈。启蒙不是先知先觉者对后知后觉者的开启鸿蒙,而是人们对运用理性的共同提示。启蒙在神人、古今与中西之间划分出了界限,但并不是将相关的两者切割开来而已。启蒙筹划的是在"... 启蒙具有相当复杂的内涵。启蒙与启蒙运动不能混为一谈。启蒙不是先知先觉者对后知后觉者的开启鸿蒙,而是人们对运用理性的共同提示。启蒙在神人、古今与中西之间划分出了界限,但并不是将相关的两者切割开来而已。启蒙筹划的是在"人为自己立法"的总体处境下,人类如何面对启蒙的生存状态,谋划确切了解世界、有效改造社会的事业。就此而言,启蒙具有恒久的价值。对中国而言,启蒙是转型中国必予重视的基本精神,它既有利于推动中国人面对现实,也有助于中国人应接现代转型的任务,促使中国走出发展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神人 古今 中西
下载PDF
论儿童教育学的古今中西问题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晓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78,共6页
西方儿童教育的现代化过程,其实是儿童中心主义萌生、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国儿童教育变革的方向只能是现代化。对儿童中心主义是拒斥还是接受,这是我们不能不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儿童教育应当坚持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处理好儿童教育的... 西方儿童教育的现代化过程,其实是儿童中心主义萌生、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国儿童教育变革的方向只能是现代化。对儿童中心主义是拒斥还是接受,这是我们不能不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儿童教育应当坚持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处理好儿童教育的古今中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教育学 儿童中心主义 教育变革 古今问题 中西问题
下载PDF
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近现代变革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晓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5-49,共5页
面对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在近代的深刻危机,中国社会曾作出了种种回应,选择了种种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其中, 中西古今之争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而从“中西之争”到“古今之争”的演变是人们对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危机与中西社会文化关系的认识不... 面对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在近代的深刻危机,中国社会曾作出了种种回应,选择了种种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其中, 中西古今之争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而从“中西之争”到“古今之争”的演变是人们对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危机与中西社会文化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推进的表现,它典型地展示了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变革的一个轨迹。同时,它也在客观上提出了由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历史与世界文化这一新的重大时代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之争 古今之争 现代化 文化变革
下载PDF
学衡派五四观的哲学审视——兼论学衡派现代性诉求的独特禀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董德福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6-12,30,共8页
因受五四新思潮激进反传统的刺激,吴宓等留美生于1922年春出版《学衡》杂志,发表了大量的反思、批判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言论,充分展示了对现代性追求的独特禀性,形成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重镇学衡派。学衡派既反对激进反传统的情绪化态度... 因受五四新思潮激进反传统的刺激,吴宓等留美生于1922年春出版《学衡》杂志,发表了大量的反思、批判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言论,充分展示了对现代性追求的独特禀性,形成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重镇学衡派。学衡派既反对激进反传统的情绪化态度,又不赞成以西方晚近某家某派标举西方文化的文化观,而是主张新旧相对论,认为古今中西文化当明其源流,融会贯通,以建设真正的新文化。学衡派现代性源自传统的观点与新文化运动现代化即西化的立场构成对立互补的关系,代表着另一种文化启蒙,当给予正确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衡派 新文化运动 现代性 古今中西
下载PDF
法律转型的因应之道——沈家本与晚清刑律变迁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新宇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7,共15页
作者问题存在争议的《删除律例内重法折》乃由沈家本而非伍廷芳主导,废除凌迟等酷刑重法是清末先进法律专家们的共识,沈家本起到画龙点睛和临门一脚的关键作用。近代刑法典《大清新刑律》最初并非为立宪而制定,但清末预备立宪对其编纂... 作者问题存在争议的《删除律例内重法折》乃由沈家本而非伍廷芳主导,废除凌迟等酷刑重法是清末先进法律专家们的共识,沈家本起到画龙点睛和临门一脚的关键作用。近代刑法典《大清新刑律》最初并非为立宪而制定,但清末预备立宪对其编纂进程产生重大影响,为此沈家本务实地提出编定古典律例模式的《大清现行刑律》作为过渡的计划,近代刑事立法因此出现了新旧两部刑法典并行编纂的特殊现象。沈家本在古今方面着力于复古,辨析中国法制的汉唐与明清之别,试图恢复古典法意;在中外方面着力于会通,不拘于中外有别的成见,试图以古典中国的情理来融会贯通近代西方的法理。他对近代中国“法理”一词,有创造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转型 古今中外 法理 沈家本
下载PDF
中国古代散文概念的变迁及散文范畴的界定 被引量:4
13
作者 渠晓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3-117,共5页
关于“中国古代散文”的界定历来是学界争论的焦点,将“散文”这一术语置于古代、现代、西方三维视角来加以观照,散文范畴的界定只能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界定,而这种界定是基于对散文文体作历史流变考察的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散文无论... 关于“中国古代散文”的界定历来是学界争论的焦点,将“散文”这一术语置于古代、现代、西方三维视角来加以观照,散文范畴的界定只能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界定,而这种界定是基于对散文文体作历史流变考察的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散文无论是骈散之争还是韵散之争,都属于“文”内部的矛盾。无论用什么术语来指称它,它就是这样一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散文 现代意义 范畴
下载PDF
冯契和现代中国哲学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汝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34,181,共8页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冯契具有独特的地位。他代表了一种现代中国哲学发展应取的方向,即把时代问题理解为哲学问题,以深刻的哲学智慧来思考和批判时代的问题。哲学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玩学问的人,而是一个严肃的、有担当的思想者。冯契...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冯契具有独特的地位。他代表了一种现代中国哲学发展应取的方向,即把时代问题理解为哲学问题,以深刻的哲学智慧来思考和批判时代的问题。哲学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玩学问的人,而是一个严肃的、有担当的思想者。冯契的哲学打通中、西、马三种哲学传统,最终落实在他对现代中国问题的根本思考上。但冯契又不是庸俗的贩卖哲学者,他坚持从形而上学的高度要求哲学和从事哲学,使得哲学既有现实关怀,又不放弃理想追求。在现代中国哲学家中,冯契的哲学成就也许不是最高的,但却是最有启发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契 现代中国哲学 智慧 中国问题 会通中西 时代批判
下载PDF
“德育”辨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桂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共3页
通常意义上的“德育”,其实是同现代教育学中“道德教育”一词对应的中文译词。其语义同其原义或有出入,也有别于中文原义。故,此番研究既致力于我国古今道德文化语义的会通,更涉及中西道德概念的比较。在此基础上,论述我国“道德教育... 通常意义上的“德育”,其实是同现代教育学中“道德教育”一词对应的中文译词。其语义同其原义或有出入,也有别于中文原义。故,此番研究既致力于我国古今道德文化语义的会通,更涉及中西道德概念的比较。在此基础上,论述我国“道德教育”研究中问题的症结,并通过道德教育话语的梳理,揭示在不同语境下道德教育的不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古今道德文化 中西道德概念 道德教育话语 个性 社会性
下载PDF
我国传统重民思想评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鸿林 李墨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373-377,共5页
旨在基于文本及其实现程度探析我国传统人民群众观核心范畴是重民思想而非民本思想。我国传统重民思想的理论形态在三大相互联系的层面展开,即政治哲学和政治伦理层面,政治治理和国家治理层面,经济社会和民生层面,这三大层面的重民思想... 旨在基于文本及其实现程度探析我国传统人民群众观核心范畴是重民思想而非民本思想。我国传统重民思想的理论形态在三大相互联系的层面展开,即政治哲学和政治伦理层面,政治治理和国家治理层面,经济社会和民生层面,这三大层面的重民思想包含诸多具体的见解主张。以民本为极致表达、以三大层面为基本架构、以诸多具体见解主张为主要内容,构成我国传统重民思想整体理论面相。我国传统重民思想的主要缺欠在于其所持圣人史观、愚民主张和王权主义等,其有益成分主要有重民力、重民心、重民生、重为民、重教民等。做好我国传统重民思想有益成分的现代转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题中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重民思想 现代转化
下载PDF
音乐救国的践行——再论王光祈的“国乐”观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英 《音乐探索》 CSSCI 2010年第3期9-12,共4页
王光祈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音乐救国"的倡导者,在深入思考了音乐与国家,古乐与今乐,中乐与西乐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民族性国乐"的构想,并通过一生的努力从音乐学理论上搭建起了"建立民族性国乐"的... 王光祈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音乐救国"的倡导者,在深入思考了音乐与国家,古乐与今乐,中乐与西乐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民族性国乐"的构想,并通过一生的努力从音乐学理论上搭建起了"建立民族性国乐"的框架,成为中国音乐学的奠基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光祈 音乐救国 国乐 西乐 中乐 古乐 今乐
下载PDF
近代中国的知识进化论及其反思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燕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53,共10页
中国传统文化观包含常与变的辩证统一,主张在常中求变,在变中守常。近代的"中体西用"论继承了这种观念,但在那个生物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及科学主义流行的年代,无论是持守传统者,抑或是主张西化者,还是科学主义者,都或多... 中国传统文化观包含常与变的辩证统一,主张在常中求变,在变中守常。近代的"中体西用"论继承了这种观念,但在那个生物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及科学主义流行的年代,无论是持守传统者,抑或是主张西化者,还是科学主义者,都或多或少地接受了进化论思维,并将其引入文化论辩中,形成或保守、或激进的文化(知识)进化观。根据近代中国学界的知识进化论及章太炎对此提出的俱分进化的反思,我们应当尝试超越东西、古今文化之争,也要超越知识单线进化的观念,回归常与变相统一的文化观,以此来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文化)进化论 中体西用 东西古今之争 俱分进化 近代中国
下载PDF
闽南近代洋楼民居与侨乡社会变迁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志宏 贺雅楠 《华中建筑》 2010年第6期122-125,共4页
近代租界口岸的开埠与海外移民潮的兴起,闽南传统民居逐渐地受到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近代洋楼民居。该文从家族伦理关系、日常生活方式、社会治安状况、地方风水观念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洋楼民居的形成发展与侨乡社会生... 近代租界口岸的开埠与海外移民潮的兴起,闽南传统民居逐渐地受到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近代洋楼民居。该文从家族伦理关系、日常生活方式、社会治安状况、地方风水观念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洋楼民居的形成发展与侨乡社会生活变迁的关系,并进一步剖析了侨乡近代民居发展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闽南侨乡 洋楼民居 社会变迁
下载PDF
艺术身体观三大范式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鸣奋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6-134,共9页
身体既是艺术发生、艺术创作与艺术鉴赏的基础,又是艺术理论的核心范畴之一。在艺术领域,存在重视身体的自然属性、文化属性与编码属性的三种理论范式。它们分别以我国古代艺术身体观、西方现代艺术身体观和当代数码艺术身体观为代表。... 身体既是艺术发生、艺术创作与艺术鉴赏的基础,又是艺术理论的核心范畴之一。在艺术领域,存在重视身体的自然属性、文化属性与编码属性的三种理论范式。它们分别以我国古代艺术身体观、西方现代艺术身体观和当代数码艺术身体观为代表。对它们的考察有助于全面理解艺术与身体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艺术理论 美学 比较研究 中国古代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 当代数码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