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片扩大成型术构建猪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模型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巍巍 姜雪莺 +2 位作者 刘暴 宋小军 刘昌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2-97,共6页
目的探索使用补片扩大成型技术建立猪腹主动脉瘤模型,验证其作为动脉瘤腔内修复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猪在全身麻醉下接受腹人工血管补片扩大成型术构建腹主动脉瘤模型,随即进行动脉造影,并实施覆膜支架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术后随访... 目的探索使用补片扩大成型技术建立猪腹主动脉瘤模型,验证其作为动脉瘤腔内修复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猪在全身麻醉下接受腹人工血管补片扩大成型术构建腹主动脉瘤模型,随即进行动脉造影,并实施覆膜支架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术后随访3个月复查造影。结果完成腹主动脉瘤模型建立及腔内修复10例,所有模型建立均获得成功,术中测量肾下腹主动脉直径平均为(10.5±0.4)mm;动脉瘤模型最大直径平均为(26.3±3.1)mm,直径平均增加(15.7±3.1)mm;动脉瘤模型建立前、后的动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除1例因腔内修复时支架遮盖肾动脉于术后24 h死亡,其余实验猪手术过程平稳,术后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未发生意外死亡,围手术期1个月及术后3个月生存率均为90%。腔内修复发生Ⅱ型内漏1例(10%),随访3个月造影均无内漏。结论全身麻醉下开腹人工血管补片扩大成型技术构建猪腹主动脉瘤模型安全有效,该模型可作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模型 腔内修复
下载PDF
依达拉奉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丕勇 高宇飞 赵勇 《疑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继发性脑损伤的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方法动脉瘤性SAH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所有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并行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继发性脑损伤的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方法动脉瘤性SAH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所有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并行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4d。2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28d、90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7d、14d、28d及90d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近期疗效(1~14d)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远期疗效(15~90d)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羟自由基清除剂,用于动脉瘤性SAH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脑动脉瘤 出血 蛛网膜下腔
下载PDF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 被引量:4
3
作者 伦鹏 胥建 +2 位作者 吴泽玉 赵彦 窦以河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于我科行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61例患者,其中Hunt-Hess分级Ⅰ级23例,Ⅱ级21例,Ⅲ级14例;大脑中动脉瘤9例,后交通动脉瘤14例,前... 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于我科行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61例患者,其中Hunt-Hess分级Ⅰ级23例,Ⅱ级21例,Ⅲ级14例;大脑中动脉瘤9例,后交通动脉瘤14例,前交通动脉瘤30例,多发动脉瘤8例。一期完全夹闭动脉瘤60例,二期夹闭对侧大脑中动脉瘤1例。结果手术效果良好,术后疤痕小,切口相关并发症少。经该术式夹闭71个前循环动脉瘤,包括8例多发动脉瘤患者。随访有98.3%的患者恢复良好,轻残1例。结论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微创、安全有效的入路,术前谨慎选择患者及充分手术经验和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上开颅 锁孔入路 动脉瘤
下载PDF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引进心理行为干预护理的临床观察及疗效剖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刘小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9期124-126,共3页
目的分析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引进心理行为干预对其心理状况及临床疗效的影响,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性指导。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于2010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68例行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 目的分析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引进心理行为干预对其心理状况及临床疗效的影响,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性指导。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于2010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68例行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护理措施,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护理。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均进行焦虑测评量表(SAS)和抑郁测评量表(SDS)的评测,对比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心理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干预后第4周末,研究组SAS评分为(44.6±7.3)分,对照组SAS评分为(47.3±6.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DS评分为(39.3±6.8)分,对照组SDS评分为(43.1±7.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等级为优20例(58.8%),差2例(5.88%),对照组护理满意等级为优14例(41.2%),差6例(17.6%),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安全感、满足感及尊重感分别为94.1%、91.2%及88.2%,对照组安全感、满足感及尊重感分别为58.8%、55.9%及12.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动脉瘤行介入治疗患者,应用心理行为干预护理,能够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状况,提高心理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利于病情的预后康复,临床效益较为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脑动脉瘤 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
5
作者 杨军 胡新华 +3 位作者 张宏伟 刘程伟 张志深 张强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55-559,共5页
目的采用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筛选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选取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组织标本6例,以年龄、性别构成、动脉瘤直径等相仿的6例未破裂腹主动脉瘤作对照。抽提总RNA,纯化mRNA后逆转录制备杂交探针,采用含有4 ... 目的采用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筛选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选取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组织标本6例,以年龄、性别构成、动脉瘤直径等相仿的6例未破裂腹主动脉瘤作对照。抽提总RNA,纯化mRNA后逆转录制备杂交探针,采用含有4 096种人类基因全长cDNA的表达谱芯片进行差异表达谱分析,通过Northern blot或Western blot反向验证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在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组织中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共有124条,上调的基因89条,下调的基因35条;共存性基因有42条,其中上调基因29条,下调基因13条。差异表达的基因有与基质代谢、炎性因子及粘附分子、细胞凋亡、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细胞骨架和运动蛋白相关基因表达密切相关的多种基因参与。通过Northern blot等方法反向验证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基因,证实在腹主动脉瘤组织中存在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的mRNA及蛋白产物的差异表达。结论应用表达谱基因芯片筛选破裂性腹主动脉瘤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可能为其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学 腹主动脉瘤 NORTHERN blot或Western BLOT 基因表达 基因芯片 基质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下载PDF
MR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6
作者 高翔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第8期24-24,共1页
目的:探讨MR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0例颅内动脉瘤(AN)MR征象,影响因素及确诊率。结果:MR可显示AN的直接及间接征象,在无创条件下提高了颅内AN的诊断率。结论:MR检查具有简捷快速,无创和较可靠的优点,对颅内AN... 目的:探讨MR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0例颅内动脉瘤(AN)MR征象,影响因素及确诊率。结果:MR可显示AN的直接及间接征象,在无创条件下提高了颅内AN的诊断率。结论:MR检查具有简捷快速,无创和较可靠的优点,对颅内AN的诊断有很大的诊断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MR成像
下载PDF
胸主动脉B型夹层腔内修复术后逆向撕裂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7
作者 赖颢 王春生 +3 位作者 洪涛 丁文军 陈昊 宋凯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06-308,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11例胸主动脉Stanford B型夹层分离行腔内修复术后逆向撕裂为Stanford A型夹层病例,总结其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5年4月至2008年3月,手术治疗11例腔内修复术后逆向夹层病人。7例发生于支架术3个月内,夹层破121均... 目的回顾分析11例胸主动脉Stanford B型夹层分离行腔内修复术后逆向撕裂为Stanford A型夹层病例,总结其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5年4月至2008年3月,手术治疗11例腔内修复术后逆向夹层病人。7例发生于支架术3个月内,夹层破121均位于支架附着处,人工血管远端均与支架吻合;4例发生于支架术3个月后,夹层破口与支架距离较远,人工血管远端吻合口与支架无关。结果所有病人均康复出院,随访7-40个月,均生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发生于腔内修复术后近期(〈3个月)的A型夹层可能与腔内修复术有关,术中人工血管可与支架直接吻合。发生于术后较长时间的A型夹层是否与腔内修复术有关尚需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可获良好疗效,术中良好的脑保护与远端吻合口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动脉瘤 夹层 心脏外科手术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腹膜后解剖外血管旁路术在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戚悠飞 肖占祥 +5 位作者 舒畅 曾昭凡 岳劼 刘飒华 陈浩 张文波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83-68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解剖外血管旁路术在感染性腹主动脉瘤(infect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iAAA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10例行腹膜后解剖外血管旁路术+瘤腔清创治疗的iAAA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均辅助抗感染治... 目的探讨腹膜后解剖外血管旁路术在感染性腹主动脉瘤(infect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iAAA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10例行腹膜后解剖外血管旁路术+瘤腔清创治疗的iAAA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均辅助抗感染治疗,出院后规律随访。结果本组10例iAAAs患者均采用腹膜后解剖外血管旁路术重建主髂动脉,血管重建完成后再行瘤腔清创。1例因主动脉十二指肠瘘行急诊手术,其余9例择期手术。所有患者术前行一次或多次CT检查以确诊,围手术期至少有一次血培养或组织培养阳性,其中沙门菌阳性5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阳性3例、大肠杆菌阳性1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4~6周出院。随访期间,10例患者无发热、腹痛等感染复发或移植物感染表现。1例患者术后16个月不明原因死亡。结论腹膜后解剖外血管旁路术治疗iAAAs的临床效果满意,为iAAAs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主动脉 解剖外旁路术 腹膜后 移植物
原文传递
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时机选择 被引量:5
9
作者 梁卫 张纪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88-991,共4页
腹主动脉瘤瘤腔隔绝和动脉血管的重建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核心概念,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防止动脉瘤的破裂。手术指征的关键在于术前评估动脉瘤破裂危险性和病人全身状况。目前的治疗方法有传统的开放手术和近年迅速发展的腔内修复术。国... 腹主动脉瘤瘤腔隔绝和动脉血管的重建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核心概念,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防止动脉瘤的破裂。手术指征的关键在于术前评估动脉瘤破裂危险性和病人全身状况。目前的治疗方法有传统的开放手术和近年迅速发展的腔内修复术。国外多中心研究发现虽然腔内治疗的近期效果较传统开放手术好,但两种治疗方法的中远期结果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对于特殊解剖形态的腹主动脉瘤,传统开放手术更具优势。因此,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仍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开放手术 腔内修复术
原文传递
肝外门静脉瘤误诊为胰头癌一例
10
作者 艾军华 贾丽娟 +1 位作者 张昌虎 宋莹莹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9-150,共2页
门静脉瘤少见,其发病率不足全身静脉瘤发病率的3%,发病机制尚不明确[1]。该病无明显临床症状,大多数的肝门静脉瘤于体格检查中发现[2]。但亦存在着发生瘤体破裂、血栓形成等风险,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十分重... 门静脉瘤少见,其发病率不足全身静脉瘤发病率的3%,发病机制尚不明确[1]。该病无明显临床症状,大多数的肝门静脉瘤于体格检查中发现[2]。但亦存在着发生瘤体破裂、血栓形成等风险,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武警8710部队医院收治的1例肝外门静脉瘤误诊为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误诊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瘤 胰腺肿瘤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