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Patient Satisfaction between Brachial Plexus Block (Axillary Approach) and General Anesthesia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A Historical Cohort Study 被引量:1
1
作者 Noriaki Matsumura Satoki Inoue +4 位作者 Hidenobu Iwagami Yumiko Kondo Kazuya Inoue Yasuhito Tanaka Akihiro Okuda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20年第12期422-434,共13页
<b><span>Background:</span></b><span> Distal radius fracture surgery is performed under general (GA) or regional anesthesia with brachial plexus block (NB). </span><span>Wheth... <b><span>Background:</span></b><span> Distal radius fracture surgery is performed under general (GA) or regional anesthesia with brachial plexus block (NB). </span><span>Whether anesthesia type affects patient outcomes is unclear. </span><span>This study retrospectively compared patient satisfaction between GA and NB after surgery. </span><b><span>Methods: </span></b><span>This was a historical cohort study of 80 (34 GA and 46 NB) patients who underwent volar plate fixation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Propensity score analysis was used to generate a set of matched cases (NB) and controls (GA), yielding 14 matched patient-pairs. The simplified patient satisfaction scale was compared for primary outcomes. Secondary outcomes were anesthesia and surgery duration, hospital stay length, adverse events, postoperative analgesic requirement, and wrist range of motion (ROM) 2 weeks and 3 months postoperatively.</span><span> </span><b><span>Results:</span></b><span> After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atients in almost all cases in both groups were “Satisfied” (effect size: 0.1, p</span><span> </span><span>=</span><span> </span><span>0.572), indicating littl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dverse events and postoperative analgesic use observed before matching disappeared after matching. Anesthesia duration and hospital stay length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the NB group (effect size: </span><span>-</span><span>1.27 and </span><span>-</span><span>0.77, p</span><span> </span><span>=</span><span> </span><span>0.00074 and p</span><span> </span><span>=</span><span> </span><span>0.0388, respectively), as was surgery duration (effect size: </span><span>-</span><span>0.84, p</span><span> </span><span>=</span><span> </span><span>0.0122) after matching. Similar to before matching, wrist ROM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NB group (effect size: 1.11, p</span><span> </span><span>=</span><span> </span><span>0.0279) in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period, but the difference disappeared at 3 months postoperatively.</span><span> </span><b><span>Conclusions:</span></b><span> Patient satisfaction between distal radius fracture surgery under GA and NB was similar. Nerve block could help shorten hospital stay length and surgery duration and improve postoperative functional recovery.</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und-Guided Brachial Plexus Block (Axillary approach) General anesthesia Patient Satisfaction Distal Radius Fracture
下载PDF
自主呼吸麻醉剑突入路单孔胸腔镜技术治疗胸腺瘤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罗金龙 韦云萍 +5 位作者 沈斌 韦科全 孙振栋 于美钢 蒋伟 周一凡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43-546,552,共5页
目的分析自主呼吸麻醉剑突入路单孔胸腔镜技术治疗胸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心胸血管外科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42例诊断为胸腺瘤的患者纳入研究,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自主呼吸麻醉剑突入路单孔胸腔镜组(A组,n=21)和双腔气管插管全麻... 目的分析自主呼吸麻醉剑突入路单孔胸腔镜技术治疗胸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心胸血管外科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42例诊断为胸腺瘤的患者纳入研究,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自主呼吸麻醉剑突入路单孔胸腔镜组(A组,n=21)和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侧胸胸腔镜组(B组,n=21)。比较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及随访情况。结果自主呼吸麻醉剑突入路单孔胸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早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全麻侧胸胸腔镜组(P<0.05)。两组并发症和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显示,两组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自主呼吸麻醉剑突入路单孔胸腔镜技术治疗胸腺瘤在较多方面优于全麻侧胸胸腔镜手术,安全性好,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不增加住院费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呼吸麻醉 剑突入路 胸腔镜检查 胸腺瘤
下载PDF
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腰椎后入路手术后的镇痛效果观察
3
作者 金建军 喻政明 李凯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5期43-46,共4页
目的:分析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用在腰椎后入路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萍乡市中医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萍乡市中医院入院诊断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或腰椎骨折患者,需要手术治疗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 目的:分析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用在腰椎后入路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萍乡市中医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萍乡市中医院入院诊断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或腰椎骨折患者,需要手术治疗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选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选择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两组术后都安装静脉自控镇痛泵。对比两组术中术后阿片类药物和术中肌松药物的使用量,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12、24、48 h随访中疼痛的分数,记录术后患者自控按压镇痛泵补救性镇痛给药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使用的舒芬太尼、术中瑞芬太尼、术中阿曲库铵药物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时间段术后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术后补救性镇痛给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腰椎后入路手术患者中的镇痛效果更好,既减少了阿片类药物、肌松药物的使用,又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疼痛,患者术后静脉补救性镇痛给药次数和不良反应减少,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 腰椎后入路手术 全身麻醉 镇痛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髂筋膜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椎管内麻醉摆放体位过程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马亚芳 毕星 陈治富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33-36,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髂筋膜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椎管内麻醉摆放体位过程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择期行椎管内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髂筋膜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椎管内麻醉摆放体位过程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择期行椎管内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行髂前上棘下入路髂筋膜阻滞,B组行髂前上棘上入路髂筋膜阻滞。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B组的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后10 min(T_(1))~体位摆放时(T_(3)),B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H_(0))~术后10 h(H_(2)),B组的自控镇痛泵使用次数少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前上棘上入路髂筋膜阻滞能够缩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减轻疼痛程度,减少自控镇痛泵使用次数,镇痛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髂筋膜阻滞 椎管内麻醉 髂前上棘下入路 髂前上棘上入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孟氏骨折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全海琴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8期61-64,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孟氏骨折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2例孟氏骨折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孟氏骨折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2例孟氏骨折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相关指标水平、麻醉优良率、运动阻滞有效率和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4.44%(34/36),高于对照组的75.00%(2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阻滞有效率为86.11%(31/36),高于对照组的55.56%(2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3/36),低于对照组的27.78%(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孟氏骨折手术患儿可缩短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持续时间,提高麻醉优良率和运动阻滞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但需延长麻醉操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氏骨折 超声引导下 肌间沟 腋路 臂丛 神经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6
作者 祝兵 翟小强 +1 位作者 张卫东 赵江峰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8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于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于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方式阻滞,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方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阻滞起效与持续时间、阻滞前后心率及平均血压、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前,两组心率、平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后,两组心率高于阻滞前,平均血压低于阻滞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持续时间,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建议应用并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下载PDF
颌下入路口腔气管插管在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7
作者 王璐 季涛涛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5期359-362,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颌下入路口腔气管插管在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于颌下... 目的分析探讨颌下入路口腔气管插管在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于颌下入路口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于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插管后即刻、拔管前及拔管后即刻,研究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450、5.163、3.867,P均<0.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496、5.871、4.088,P均<0.001);插管后即刻及拔管后即刻,研究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t=3.605-2.492,P=0.001-0.015;心率:t=3.018、2.159,P=0.003、0.034);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2.5%(χ^(2)=7.314,P=0.007)。结论颌下入路口腔气管插管可改善颌骨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氧水平,维持正常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颌下入路口腔气管插管 麻醉 血氧 呼吸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肋锁间隙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左小明 李同 刘琳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20期2447-245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肋锁间隙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接受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经肋锁间隙入路组(CC组)和经喙突入路组(CA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情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肋锁间隙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接受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经肋锁间隙入路组(CC组)和经喙突入路组(CA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情况、术后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C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穿刺深度浅于CA组,阻滞操作时间和起效时间短于CA组(P<0.05);除神经阻滞操作结束后5 min及30 min外的其他时间点,CC组的综合阻滞成功率高于CA组(P<0.05)。术后12 h、18 h、24 h、36 h,CC组患者静息状态及运动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低于C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超声引导下经肋锁间隙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上肢骨折手术中,具有操作简便、起效快、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骨折 麻醉入路 超声 效果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经剑突下与经侧胸入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洪子强 盛燕楠 +6 位作者 白向豆 崔百强 逯英杰 吴旭升 成涛 金大成 苟云久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598-602,共5页
目的对比喉罩麻醉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ATS)中经剑突下与经侧胸入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围手术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2年7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胸外科经同一术者完成的102例喉罩麻醉下RATS治疗前纵隔肿瘤患... 目的对比喉罩麻醉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ATS)中经剑突下与经侧胸入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围手术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2年7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胸外科经同一术者完成的102例喉罩麻醉下RATS治疗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剑突下入路(剑突下组)45例;经侧胸入路(侧胸组)有57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总引流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前纵隔肿瘤的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的发生。在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2、3天VAS疼痛评分方面,剑突下组更具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装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和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TS剑突下入路在切除前纵隔肿瘤方面安全、可行,与侧胸入路相比,剑突下入路在术后快速恢复和术后患者疼痛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 前纵隔肿瘤 剑突下入路 侧胸入路 喉罩麻醉
下载PDF
828例高龄非心脏手术患者麻醉方式、围术期预后分析
10
作者 吴德华 施燕渲 +2 位作者 王卫星 唐佳雯 朱涛 《老年医学研究》 2023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非心脏手术患者的麻醉方式及其围术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80岁以上行非心脏手术的828例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80~99(84.4±4.2)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 目的探讨高龄非心脏手术患者的麻醉方式及其围术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80岁以上行非心脏手术的828例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80~99(84.4±4.2)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Ⅱ级469例,Ⅲ级317例,Ⅳ级36例,Ⅴ级为5例。所有患者根据所接受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全身麻醉组和区域阻滞麻醉组两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手术类型、术前合并症、术前ASA分级;围术期并发症和围术期死亡情况。结果与区域阻滞麻醉组比较,全身麻醉组患者手术类型更复杂(P<0.001),患者术前全身状态更差(P<0.001)。按照手术部位分层分析后,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2.435,P=0.296;OR=1.186,95%CI:0.653~2.151);两组患者术后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320,P=0.251;OR=0.314,95%CI:0.051~1.925)。结论对于高龄非心脏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的合理选择对术后预后无明显影响,而术后的死亡可能与复杂的手术和患者全身状态更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非心脏手术 麻醉方法 围术期 预后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弧刃针刀治疗椎间孔镜术后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疼痛的疗效分析
11
作者 芮立宁 费燕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2期18-22,26,共6页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弧刃针刀松解责任腰椎上下关节突周围组织并注射镇痛液治疗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术后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疼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72例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术后出现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疼痛的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弧刃针刀松解责任腰椎上下关节突周围组织并注射镇痛液治疗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术后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疼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72例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术后出现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疼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弧刃针组(n=36)与封闭针组(n=36)。弧刃针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弧刃针刀松解责任腰椎上下关节突周围组织并注射镇痛液;封闭针组参照腰椎AP位X线片的体表投影进行定位,责任腰椎上下关节突周围徒手行局部封闭针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 d、1个月及3个月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计算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弧刃针组穿刺时间短于封闭针组,穿刺调整次数少于封闭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弧刃针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优于封闭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弧刃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封闭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弧刃针刀松解腰椎上下关节突周围组织并注射镇痛液缓解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术后腰椎关节源性疼痛的效果明显,具有持续性减轻疼痛的作用,在改善患者腰部功能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弧刃针刀 封闭针 松解术 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 关节源性疼痛
下载PDF
椎管内麻醉不同穿刺入路对膝关节镜手术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韩文勇 李水清 +1 位作者 李民 王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551-553,共3页
目的:观察直入穿刺法与旁入穿刺法2种不同椎管内麻醉穿刺方法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120例,ASA 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直入法穿刺组和旁入法穿刺组。均采用一点法即针内针单间隙穿刺技术。观... 目的:观察直入穿刺法与旁入穿刺法2种不同椎管内麻醉穿刺方法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120例,ASA 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直入法穿刺组和旁入法穿刺组。均采用一点法即针内针单间隙穿刺技术。观察每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穿刺成功率、神经异感、硬膜外置管困难发生率、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发生率、术后腰背痛发生情况,麻醉后1、5、10、30min无创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直法与旁入法腰麻硬膜外联合穿刺在麻醉起效时间(5.24±0.4)min vs(5.14±0.6)min、硬膜外置管困难发生率1.7% vs 1.7%、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发生率3.4% vs 1.7%、神经异感发生率3.4% vs 3.4%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后1、5、10、30min SBP、DBP、HR、SpO2,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旁入法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75.0%(45/60) vs 23.3%(14/60)及持续时间(2.44±0.8)d vs(2.04±0.7)d明显低于直入法组(x^2=32.042,P=0.000;t=2.195,P=0.004)。结论:2种麻醉穿刺方法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与直入法相比,旁入法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术后腰痛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穿刺入路 关节镜
下载PDF
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220例分析 被引量:28
13
作者 刘学宽 刘国伟 倪福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65-69,共5页
本文报告自1984年以来,对术前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久治不愈者1220例,采用局麻、耳后小切口入路行桥小脑角探查术。根据术中发现的不同病因,采用神经血管减压术、肿瘤切除术等治疗。均找到了病因,包括1210例血管压迫... 本文报告自1984年以来,对术前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久治不愈者1220例,采用局麻、耳后小切口入路行桥小脑角探查术。根据术中发现的不同病因,采用神经血管减压术、肿瘤切除术等治疗。均找到了病因,包括1210例血管压迫,肿瘤压迫或蛛网膜囊肿和粘连所致,仅有10例未发现病因。术后疼痛立即消失者为96.7%,疼痛减轻者3%,近期总有效率为99.7%。本文对本病的治疗方法、术式的选择、并发症的防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手术入路 显微血管减压
下载PDF
局麻下口内入路双侧颧骨和下颌角截骨矫正方形脸畸形 被引量:6
14
作者 许龙顺 何佑成 +2 位作者 彭翼 肖志华 刘晓瑾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1664-1666,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颧骨和下颌角截骨矫正方形脸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针对颧骨和下颌角肥大引起的方形脸畸形,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口内入路、双侧颧骨和下颌角截骨手术方法,一次或分二次手术矫正。结果:2003~2006年共施术25例,一次手术12例... 目的:探讨双侧颧骨和下颌角截骨矫正方形脸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针对颧骨和下颌角肥大引起的方形脸畸形,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口内入路、双侧颧骨和下颌角截骨手术方法,一次或分二次手术矫正。结果:2003~2006年共施术25例,一次手术12例,二次手术13例。随访6~24个月,所有病例伤口愈合好,外观改善满意,无一例发生骨折、神经损伤、感染、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局麻下口内入路双侧颧骨和下颌角截骨矫正方形脸畸形手术方法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术后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骨 下颌角 截骨术 局麻 口内入路 方形脸畸形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全身麻醉患者经后腹膜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海 李俊峰 +4 位作者 于晖 时迎斌 赵楠楠 张莹 左明章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比较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与传统通气策略在全身麻醉患者经后腹膜腹腔镜手术中的通气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全身麻醉下侧卧折刀位行经后腹膜腹腔镜肾癌手术的患... 目的比较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与传统通气策略在全身麻醉患者经后腹膜腹腔镜手术中的通气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全身麻醉下侧卧折刀位行经后腹膜腹腔镜肾癌手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传统通气策略组(A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B组),A组和B组各30例。记录T1(全身麻醉插管后)、T2(侧卧折刀位5min)、T3(气腹30min)、T4(手术结束时)时刻的气道平均压、肺顺应性和呼气末二氧化碳(end-tidal carbon dioxide,EtCO2);记录T0(入手术室)、T2、T3、T4、T5(术后24h)时刻的动脉血pH、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记录有无术后呼吸衰竭。结果B组在T1、T2、T3、T4时刻的气道平均压均明显低于A组,B组在T1、T2、T3、T4时刻的肺顺应性和EtCO2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在T2、T3时刻的PaCO2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T4、T5时两组的PaCO2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血气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呼吸衰竭。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降低术中气道压,具有更好的肺顺应性,术中PaCO2会有一过性升高但无相关并发症,可安全用于全身麻醉下经后腹膜腹腔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全身麻醉 后腹膜入路 腹腔镜手术 侧卧折刀位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人全髋置换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清平 吴红利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1091-1092,1124,共3页
目的探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人全髋置换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5岁的全髋置换术患者5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麻组(对照组)34例,硬膜外阻滞... 目的探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人全髋置换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5岁的全髋置换术患者5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麻组(对照组)34例,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阻滞组)22例。分别于术前(T_1)、术中(T_2)、术毕即刻(T_3)和术后1d(T_4)、7d(T_5)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并统计术后7d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T_1时点的CD3^+、CD4^+、CD8^+细胞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阻滞组T_2、T_3时点的CD3^+[(60.7±3.7)%、(58.9±3.1)%]、CD4^+[(37.5±5.0)%、(36.3±3.8)%]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T_4、T_5时点的CD3^+[(59.7±3.4)%、(61.4±4.3)%]、CD4^+[(36.6±4.2)%、(37.6±4.9)%]细胞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d内,对照组有2例(5 88%)发生下呼吸道感染,阻滞组未发生。结论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以改善老年患者围术期的免疫抑制状态,有利于降低其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麻醉方式 术后下呼吸道感染 全髋置换术
下载PDF
重视麻醉在唇腭裂整复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国民 杨育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33-135,共3页
近20年来,随着各种慈善组织进入我国,开展唇腭裂整复术的医院逐渐增多,提高了国内唇腭裂整复的整体水平。但在普及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麻醉方面。本文从唇腭裂患者和婴幼儿的特点及其唇腭裂治疗出发,阐述了麻醉医师在唇腭... 近20年来,随着各种慈善组织进入我国,开展唇腭裂整复术的医院逐渐增多,提高了国内唇腭裂整复的整体水平。但在普及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麻醉方面。本文从唇腭裂患者和婴幼儿的特点及其唇腭裂治疗出发,阐述了麻醉医师在唇腭裂整复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提出了"龟兔赛跑的新理念",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作为国内最大的唇腭裂治疗中心之一,愿在此和国内同行一起分享对于唇腭裂治疗的经验,并希望能借此提高我国唇腭裂治疗的水平,使更多的唇腭裂患者能够得到专业唇腭裂和麻醉团队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整复术 麻醉 团队合作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不同入路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招一章 《解剖学研究》 CAS 2014年第4期305-306,318,共3页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CSEA)正中入路穿刺法与侧入路穿刺法在剖宫产术应用的穿刺成功率及腰痛发生率。方法选择无腰背痛病史,无脊柱畸形,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剖宫产产妇300例,随机分成两组:正中入路组(A组)和侧入路组(B组),比较两组一...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CSEA)正中入路穿刺法与侧入路穿刺法在剖宫产术应用的穿刺成功率及腰痛发生率。方法选择无腰背痛病史,无脊柱畸形,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剖宫产产妇300例,随机分成两组:正中入路组(A组)和侧入路组(B组),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二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易感发生率,硬外管误入血管发生率,麻醉效果,术后5天腰痛发生率,术后半年电话回访腰痛发生率。结果 A、B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76%和95%,二次以内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8%和100%,穿刺时易感发生率分别为8.67%和8.00%,硬外管误入血管发生率分别为11.33%和12.67%,麻醉效果无差异,术后5天腰痛发生率为30.67%和6.67%;术后半年电话回访腰痛发生率14.19%和1.33%。结论 CSEA侧入穿刺法在剖宫产的麻醉中优于传统的正中入路穿刺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入路 剖宫产 穿刺成功率 腰痛
下载PDF
旁正中入路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TURP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金峰 唐在荣 徐知菲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32期137-139,共3页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穿刺中旁正中入路与正中入路两种方法在高龄患者TURP手术中的优劣性。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10月择期行TURP手术患者100例,年龄65~85岁,ASAⅠ~Ⅲ级,无椎管内麻醉相关禁忌证,随机分为正中入路组(M组)与旁正中入路组(...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穿刺中旁正中入路与正中入路两种方法在高龄患者TURP手术中的优劣性。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10月择期行TURP手术患者100例,年龄65~85岁,ASAⅠ~Ⅲ级,无椎管内麻醉相关禁忌证,随机分为正中入路组(M组)与旁正中入路组(P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选择L4~5间隙,M组患者采用常规脊柱中正入路穿刺行腰硬联合椎管内阻滞;P组患者以旁正中入路即脊柱正中线下旁开1~1.5 cm穿刺置管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穿刺操作成功率,重复穿刺及硬膜外导管置管失败例数;并观察两组患者穿刺与置管引起下肢感觉异常、硬膜导管置入血管及穿刺后7 d腰背部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与M组比较,P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M组(P<0.05);硬膜外置管失败、下肢感觉异常、硬膜外导管置入血管及患者术后腰背疼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与传统正中穿刺入路相比,旁正中入路具有更高的脊髓麻醉穿刺成功率与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适用于高龄TURP患者腰硬联合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正中入路 旁正中入路 高龄 TURP
下载PDF
局部麻醉行PELD时颈痛与颈椎硬膜外压力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严小林 汪洋 +3 位作者 石磊 陈富 楚磊 邓忠良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3634-3637,共4页
目的探讨局麻下椎板间入路行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PELD)术中颈痛与颈椎硬膜外压力(EP)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该院骨科2013-2015年28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椎板间入路PELD的患者,术前于C5-C6节段安置颈椎硬膜外导管并连接压... 目的探讨局麻下椎板间入路行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PELD)术中颈痛与颈椎硬膜外压力(EP)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该院骨科2013-2015年28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椎板间入路PELD的患者,术前于C5-C6节段安置颈椎硬膜外导管并连接压力传感器,整个手术过程持续监测颈椎EP。结果28例患者中有6例发生了颈痛,术中颈痛患者开始诉颈痛时的颈椎EP值(51.5±10.O)mmHg和最大颈椎EP值(67.8±12.4)mmHg都明显高于未发生颈痛患者的最大颈椎EP值(29.6±12.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EP值越高的患者发生颈痛的概率越高(P〈0.05)。结论椎板闯入路行PELD时颈痛的发生与颈椎EP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麻醉 局部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 硬膜外压力 项痛 椎板间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