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生的枷锁》的女性主义解读——三个女性形象剖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蔡淑红 李健莉 高文宴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82-85,共4页
女性主义批评是2 0世纪文学论坛中颇具颠覆型的革命。它从全新的角度审视了文学史,文学现象以及经典作家和作品,揭示了文学领域中想来被忽略的层面。论文利用女性主义批评分析了毛姆&laquo;人生的枷锁&raquo;中几个与主人公菲... 女性主义批评是2 0世纪文学论坛中颇具颠覆型的革命。它从全新的角度审视了文学史,文学现象以及经典作家和作品,揭示了文学领域中想来被忽略的层面。论文利用女性主义批评分析了毛姆&laquo;人生的枷锁&raquo;中几个与主人公菲力蒲有重要关系的女性包括凯丽伯母、米尔锥以及萨拉。她们分别代表了毛姆心目中女性的三种形象——可悲的“天使”、“女恶魔”和理想女性。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做出分析,以至重新的阐释,发掘小说中毛姆含而不露女性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解读 人生 剖析 20世纪文学 女性主义批评 经典作家 文学现象 文学领域 论文利用 理想女性 文学史 毛姆 主人公 女性观 作品 审视 天使 恶魔 小说
下载PDF
莉丽·布里斯科—《到灯塔去》中的新女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沈渭菊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20-23,共4页
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通过对分别代表"房间里的天使"和"独立的自由女性"的拉姆齐夫人和莉丽.布里斯科两位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与她同时代的女性莉丽在寻求自我和个性解放历程中的艰难与困惑:她不仅受到来自异... 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通过对分别代表"房间里的天使"和"独立的自由女性"的拉姆齐夫人和莉丽.布里斯科两位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与她同时代的女性莉丽在寻求自我和个性解放历程中的艰难与困惑:她不仅受到来自异性的压迫和歧视,而且也受到来自"房间里的天使"们的阻力。伍尔夫所追寻的理想的女性是独立的、不依附于男性而又与男性和谐相处的新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尔夫 《到灯塔去》:房间里的天使 新女性
下载PDF
从曹禺戏剧两类女性形象看其创作心态和审美风格的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孙丽玲 《学术探索》 2003年第6期91-94,共4页
曹禺戏剧塑造了两类女性形象 :“魔女”和“天使”。“魔女”形象表现了作者早期追求原始生命力、回归自我、反抗压抑的情欲 ;“天使”形象反映了作者后期回归传统、逃避自我、认同社会规范的心理。两极化女性形象影响了作家的审美情趣... 曹禺戏剧塑造了两类女性形象 :“魔女”和“天使”。“魔女”形象表现了作者早期追求原始生命力、回归自我、反抗压抑的情欲 ;“天使”形象反映了作者后期回归传统、逃避自我、认同社会规范的心理。两极化女性形象影响了作家的审美情趣和作品的艺术风格 ,从“生命之美”转为“爱情之美” ,从热烈激荡转为平淡深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女性形象 魔女 天使 创作心态 审美风格
下载PDF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阁楼上的疯女人:妇女作家与十九世纪文学想像》 被引量:1
4
作者 易平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03-105,共3页
概括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先驱弗吉尼亚.伍尔芙和西蒙·德·波伏娃的理论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阐述了伊莱恩·肖沃尔特所划分的西方女性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并着重分析了《阁楼上的疯女人:妇女作家与十九世纪文学... 概括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先驱弗吉尼亚.伍尔芙和西蒙·德·波伏娃的理论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阐述了伊莱恩·肖沃尔特所划分的西方女性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并着重分析了《阁楼上的疯女人:妇女作家与十九世纪文学想像》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文学批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阁楼上的疯女人》 魔鬼与天使
下载PDF
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妇女写作
5
作者 潘建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11-114,共4页
妇女写作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差异思想中的重要命题,因为她认为,在文学创作领域中,男人长期控制着话语权,他们的价值观念历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写作也主要是男人的事情,鲜少有女性的踪影。男人不仅描写男人,也描写女人... 妇女写作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差异思想中的重要命题,因为她认为,在文学创作领域中,男人长期控制着话语权,他们的价值观念历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写作也主要是男人的事情,鲜少有女性的踪影。男人不仅描写男人,也描写女人。不过男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常常不是其本来面目。因此妇女不仅应该写作,还必须发明女性的话语,发出女性自己的声音。本文拟讨论伍尔夫关于妇女写作概念、妇女写作的环境、妇女写作的困难以及创造女性语言可能性等方面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妇女写作 家庭天使 女性句式
下载PDF
解析莉丽·布里斯科——《到灯塔去》中的新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媛春 《高教学刊》 2015年第17期254-255,共2页
本文通过对《到灯塔去》中新时代女性莉丽·布里斯科心路历程的分析——从极力压抑自身的女性气质到对女性气质的重新认识,体现出伍尔夫理想的新女性形象应是独立、不依附于男性且能和男性和谐相处的女性,以及伍尔夫反对两性二元对... 本文通过对《到灯塔去》中新时代女性莉丽·布里斯科心路历程的分析——从极力压抑自身的女性气质到对女性气质的重新认识,体现出伍尔夫理想的新女性形象应是独立、不依附于男性且能和男性和谐相处的女性,以及伍尔夫反对两性二元对立,提倡两性和谐相处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到灯塔去》 房间里的天使 新女性 女性气质
下载PDF
《荆棘鸟》中“魔女”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7
作者 傅莉莉 《襄樊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79-82,共4页
《荆棘鸟》中有两个颇具反面特征的女性形象:玛丽.卡森和贾斯丁.奥尼尔,从澳大利亚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重新解读小说中的这两位“魔女”,指出二者的“魔女”身份实际上是父权社会对女性追求自主和解放的压抑和报复,是对... 《荆棘鸟》中有两个颇具反面特征的女性形象:玛丽.卡森和贾斯丁.奥尼尔,从澳大利亚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重新解读小说中的这两位“魔女”,指出二者的“魔女”身份实际上是父权社会对女性追求自主和解放的压抑和报复,是对真正的女权战士的扭曲和恐惧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男权文化 魔女形象 天使形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