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vel therapeutic ag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被引量:2
1
作者 sachin gopalkrishna pai jyotsna fulori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1期99-104,共6页
Over the past couple of decades 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management of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s(mCRC) leading to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five-year survival. Although part of this success ha... Over the past couple of decades 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management of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s(mCRC) leading to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five-year survival. Although part of this success has been rightly attributed to aggressive surgical management and advances in other adjunct treatment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genesis of cancer and emergence of newer molecular targets for colon cancer has created a powerful impact. In this review article we will discuss various targeted therap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mCRC. Newer agents on the horizon soon to be incorpora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will be briefly reviewed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Moleculartargeted DRUGS ANTI-angiogenesis inhibitors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 NOVEL therapeuticagents
下载PDF
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血管造影变化及初步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朱帝文 张海潇 +3 位作者 顾俊鹏 纪卫政 曹耿飞 任伟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0-354,共5页
目的:分析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管造影变化,评价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至少经过1次 TACE治疗 ART 评分≥2.5分的13例原发性肝... 目的:分析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管造影变化,评价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至少经过1次 TACE治疗 ART 评分≥2.5分的1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其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 TACE 治疗。治疗后于2012年11月—2014年3月进行随访,患者每隔4~8周入院复查,评价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观察患者血管造影表现。结果第1次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 TACE 治疗后,3例患者疾病进展(PD),未再次行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 TACE治疗;其余10例患者接受第2次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 TACE 治疗,动脉造影可见肿瘤血管明显减少,而剩余的血管出现正常化表现,部分未沉积碘油颗粒的病灶在延迟期未见显影;正常肝动脉血管管径变细,肿瘤组织血流量降低。在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随访1次后因更改联系方式失访。随访的12例患者中,4例死亡,8例存活。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356.5 d(220~452 d),中位生存时间为410.0 d(246~585 d)。13例患者术后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例,疾病稳定(SD)8例和 PD 3例。未观察到其他严重药物及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 TACE 用于治疗肝细胞癌患者,动脉造影可见肿瘤血管减少,肿瘤血管正常化,安全、有效,对TACE 治疗后 ART 评分≥2.5分的患者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替代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生成抑制剂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贝伐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或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比较 被引量:44
3
作者 黄萍 王雯倩 +2 位作者 石砚 刘恩泽 张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2-366,共5页
背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眼部缺血性病变的继发性改变,属于难治性青光眼.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在眼部的应用为NVG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应用方法和治疗效果仍在进一步研究.目的 观察和比较抗VEGF药物贝伐单抗球内注... 背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眼部缺血性病变的继发性改变,属于难治性青光眼.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在眼部的应用为NVG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应用方法和治疗效果仍在进一步研究.目的 观察和比较抗VEGF药物贝伐单抗球内注射后联合小梁切除术或睫状体光凝术治疗NVG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NVG的治疗策略.方法 采用非随机分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的NVG患者23例23眼,根据采用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小梁切除术组9例9眼和睫状体光凝组14例14眼.所有患者确诊后先行贝伐单抗眼内注射,用胰岛素注射针头在角膜缘后4 mm处垂直眼球中心刺入眼内,前房穿刺放液50 μl后注射贝伐单抗50 μl(1.25 mg),然后各组患者分别接受相应的手术.分别于术后1周和3个月进行视力、眼压和治疗相关指标的检测,并观察各组术眼的并发症情况,对2个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建立NVG的治疗流程.结果 2个组患眼的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梁切除术组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的眼压分别为(43.4±6.2)、(15.6±3.0)和(19.7±3.2) mmHg(1 mmHg=0.133 kPa),睫状体光凝组为(42.8±4.9)、(25.4±7.5)和(23.3±6.6) mmHg,2个组注射药物前与抗青光眼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8.817,P<0.001;F时间=158.418,P<0.001;F交互作用=7.260,P=0.002).各组内术后1周和3个月的眼压值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周,睫状体光凝组术眼的眼压明显高于小梁切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3个月,2个组间眼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术后3个月,小梁切除术组视力下降者3眼,睫状体光凝组视力下降者9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睫状体光凝组患者贝伐单抗注射后与抗青光眼手术的间隔时间以及抗青光眼手术后与进一步眼底病治疗的间隔时间均明显长于小梁切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02、0.003).2个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晚期NVG患者接受贝伐单抗注射后不能降低眼压,但可减少抗青光眼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贝伐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较贝伐单抗联合睫状体光凝术眼压降低更快,抗青光眼术前先进行贝伐单抗眼内注射可降低手术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用途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用途 联合疗法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 眼压 玻璃体腔注射 小梁切除术 睫状体光凝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拮抗剂&抑制剂
下载PDF
FOLFIRI方案联合或不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转移性GEP-NEC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晓莹 张文 +5 位作者 尹海庆 胡健 王辰辰 朱晓东 郭伟剑 陈治宇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62-468,共7页
目的探讨FOLFIRI方案联合或不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转移性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癌(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GEP-NE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转移性GEP-NEC患者临床资料,采用FOLFIRI方案(伊立替康+... 目的探讨FOLFIRI方案联合或不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转移性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癌(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GEP-NE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转移性GEP-NEC患者临床资料,采用FOLFIRI方案(伊立替康+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联合或不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收集疗效和不良反应相关数据。结果 12例患者中,6例(50.0%)为既往EP方案(依托泊苷+顺铂)治疗失败,2例(16.7%)为其他方案(1例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1例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失败,另4例为一线治疗。12例疾病控制率为83.3%(10/12),其中7例(58.3%)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3例(25.0%)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2例(16.7%)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7例(58.3%)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其中4例(57.1%)PR,2例(28.6%)SD,1例(14.3%)PD。5例不联合贝伐珠单抗患者,其中3例(60.0%)PR,1例(20.0%)SD,1例(20.0%)PD。所有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5.1月(3.8-6.4月)。Ⅲ-Ⅳ度毒性反应发生率为25.0%(3/12),且均为Ⅲ度粒细胞减少,其他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贫血、转氨酶升高、高血压和蛋白尿等,均为Ⅰ-Ⅱ度。结论FOLFIRI方案联合或不联合贝伐珠单抗在转移性GEP-NEC患者中的缓解率良好且耐受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药物疗法 胰腺肿瘤/药物疗法 神经内分泌/药物疗法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应用 顺铂/治疗应用 依托泊甙/治疗应用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治疗结果 安全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影响抗VEGF药物治疗湿性AMD疗效的因素和对策 被引量:14
5
作者 戴虹 卢颖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又称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是世界上老年人主要致盲疾病之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玻璃体注射疗法是目前治疗wAMD的主要方法。然而在长期的随诊中发现,部分患者经抗VEGF治疗后...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又称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是世界上老年人主要致盲疾病之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玻璃体注射疗法是目前治疗wAMD的主要方法。然而在长期的随诊中发现,部分患者经抗VEGF治疗后视力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甚至下降,或视力提高后不能长期维持,因此眼科医师应该关注相关疗效的影响因素。影响wAMD疗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抗VEGF药物治疗wAMD的局限性、患者自身的条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病灶的特征、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执行等。CNV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时机可作为疗效预后判断的指标,而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和优化是提高疗效的可能措施。分析和了解影响wAMD疗效的因素可为制定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和达到最好的视力收益提供依据,眼科医师应该充分认识wAMD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相关性黄斑变性/药物疗法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应用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拮抗剂&抑制剂 玻璃体注射 疗效 影响因素 策略
下载PDF
TNP-470和MMC联合应用对鼠结肠癌生长和肝转移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所剑 徐越超 金洪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47-749,共3页
目的 :研究 O- (氨乙酰 -氨甲酰基 )烟曲霉醇 (TNP- 4 70 )和丝裂霉素 (MMC)联合应用对结肠癌生长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裸鼠结肠癌的原位生长和肝转移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TNP- 4 70组、MMC组及联合用药组 (TNP- 4 70 +MMC... 目的 :研究 O- (氨乙酰 -氨甲酰基 )烟曲霉醇 (TNP- 4 70 )和丝裂霉素 (MMC)联合应用对结肠癌生长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裸鼠结肠癌的原位生长和肝转移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TNP- 4 70组、MMC组及联合用药组 (TNP- 4 70 +MMC)。结果 :4个组瘤重分别为 (4 99± 2 4 7)、 (4 78± 180 )、 (2 75± 80 )和(2 5 5± 6 5 ) mg,肝转移率分别为 87.5 %、 2 5 .0 %、 75 .0 %和 12 .5 % ,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抑制作用最明显(P<0 .0 1) ,且治疗后各组裸鼠活动良好 ,无明显体重减轻。结论 :TNP- 4 70与 MMC联合应用对结肠癌的生长及肝转移的抑制有协同作用 ,且未加重 TNP- 4 70引起的体重减轻等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抑制剂 丝裂霉素 治疗作用 结肠肿瘤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减量阿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4
7
作者 龙洋 万伟伟 +1 位作者 刘宏卓 万文萃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观察减量阿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ROP患儿38例76眼,根据监护人意愿将患儿分为雷珠单抗组21例42眼和减量阿柏西普组17例34眼... 目的观察减量阿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ROP患儿38例76眼,根据监护人意愿将患儿分为雷珠单抗组21例42眼和减量阿柏西普组17例34眼。分别单次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25 ml(0.25 mg)或阿柏西普0.0125 ml(0.5 mg)。使用Retcam眼底照相观察注射后1、2、4周及2、3、6个月患者治疗应答情况,并计算2个组单次治疗有效率;使用Icare PRO磁性回弹式眼压计测量药物注射后1、10、30 min眼压;观察6个月随访期内眼部及全身并发症情况。结果单次雷珠单抗和减量阿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后6个月随访期内有效率分别为90.5%(38/42)和88.2%(30/34),2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75),均未见眼部及全身并发症。术后1 min和10 min雷珠单抗组术眼眼压高于减量阿柏西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个组均在术后30 min恢复至基线水平。雷珠单抗组4眼单次注射治疗无效,其中2眼再次注射后有效,1眼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后有效;1眼因急进型后极部ROP于治疗后1周进展为5期ROP,接受玻璃体切割术后,后极部视网膜复位良好。减量阿柏西普组治疗无效4眼,其中3眼再次注射阿柏西普后有效,1眼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后有效。随访期内2个组均未见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减量阿柏西普治疗ROP安全、有效,且对眼压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阿柏西普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在胆管细胞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博伦 张琼 +2 位作者 王祥旭 潘伟 张红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66-1869,共4页
胆管细胞癌(CCA)是源于胆道上皮的恶性肿瘤,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预后不良。研究表明,CCA的发生发展离不开血管生成,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为代表的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均可调节CCA血管生成,参与CCA发生发展并影响其预... 胆管细胞癌(CCA)是源于胆道上皮的恶性肿瘤,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预后不良。研究表明,CCA的发生发展离不开血管生成,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为代表的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均可调节CCA血管生成,参与CCA发生发展并影响其预后。因此,以VEGF/VEGFR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小分子抑制剂等,逐渐成为CCA治疗的研究热点。针对VEGF/VEGFR通路在CCA临床特征及预后中的作用、CCA抗血管生成治疗进展及耐药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上皮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血管生成抑制剂 治疗学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复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程子芳 王雨生 +3 位作者 王海燕 孙董洁 朱锦婷 李曼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门诊行抗VEGF治疗的临床检查确诊为wAMD患者3...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门诊行抗VEGF治疗的临床检查确诊为wAMD患者38例40眼。所有患眼均采用3+按需治疗(PRN)的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方案,至少随访12个月。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同时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视网膜形态学特征并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根据治疗后12个月随访期内是否出现复发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观察完成负荷期治疗后1个月以及随访期末时术眼形态学和视力应答效果。结果所有术眼在治疗后12个月的随访过程中均至少出现1次视网膜积液完全吸收,其中21眼wAMD复发,占52.5%;初次积液吸收时BCVA(LogMAR)值越低,wAMD复发风险越高[OR=16.70,95%CI=1.22~100.00,P<0.05]。复发组平均接受治疗(5.8±2.3)次,明显多于未复发组的(3.5±1.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P<0.05);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间治疗前后BCVA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P>0.05);复发组终末随访时平均BCVA(LogMAR)为0.73±0.34,较复发时的0.81±0.37明显改善,终末随访时CRT为(187.2±81.7)μm,较复发时的(234.2±74.5)μm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2.62,均P<0.05)。所有术眼中形态学应答良好者35眼,占87.5%;形态学应答不良者5眼,占12.5%,继续治疗(3.2±2.2)次后积液吸收。形态学应答良好眼在负荷期治疗后1个月时平均BCVA(LogMAR)较初次积液吸收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5)。术眼终末随访期CRT较治疗前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2,P<0.01)。结论规范的抗VEGF药物治疗wAMD在短期内安全、有效,但仍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初次积液吸收时更好的BCVA是wAMD复发的危险因素。患者在治疗后需要长期随访以防复发。形态学应答良好患者视网膜初次积液吸收后仍需完成负荷期治疗以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药物疗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单克隆抗体/治疗应用 复发
下载PDF
康柏西普与贝伐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万虎 何亚茹 +1 位作者 宋瑜 袁烨 《当代医学》 2018年第8期12-15,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康柏西普与贝伐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n AMD患者88例88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均为首次治疗。其中,男38例38只眼,女50例50只眼;年龄49~61岁,平均年龄(54.65... 目的对比观察康柏西普与贝伐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n AMD患者88例88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均为首次治疗。其中,男38例38只眼,女50例50只眼;年龄49~61岁,平均年龄(54.65±3.1)岁,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底彩色照片、FFA、ICG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依据接受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康柏西普治疗组(A组)、贝伐单抗治疗组(B组),分别为46例46只眼,42例42只眼。两组患者年龄(t=-1.45)、性别(X^2=41.26),BCVA(t=-1.59),眼压(t=-1.46),中心视网膜厚度(CRT)(t=-1.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比观察两组患眼治疗后1、3、6、10个月和末次随访BCVA、CRT变化、玻璃体腔注射次数及人均治疗费用。两组患眼治疗后10个月BCVA、CRT与治疗前BCVA、CRT相关性行person、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治疗后1、3、6、10个月,A、B组患眼BCV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A组)=2.15、1.96、2.07、-2.35、2.28,t_(B组)=2.01、2.29、3.01、2.98、2.03,P<0.05)。两组患眼间平均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1.54、0.99、1.48、1.87,P>0.05)。A、B两组患眼CR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组=2.57、2.49、2.69、2.81、3.23,tB组=2.86、2.63、2.51、3.07、2.74,P<0.05)。两组患眼间平均C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1.54、0.98、1.298、1.84,P>0.05)。A、B组患眼平均注射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4,P<0.05)。A、B组患眼人均注射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眼部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与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比较,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n AMD取得相似的治疗效果,虽然注射次数更多,但总治疗费用明显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黄斑变性/药物性治疗 黄斑水肿/药物治疗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光学相干
下载PDF
环氧化酶在人前列腺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11
作者 杨鲲 陶晶 +1 位作者 陈向东 唐涌志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0年第4期224-228,共5页
目的探讨人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环氧化酶的表达情况,研究环氧化酶抑制剂对丁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用Trizol提取正常前列腺组织,前列腺增生组织和前列腺癌细胞株PC-3、LNCaP中总RNA,用半定量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 目的探讨人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环氧化酶的表达情况,研究环氧化酶抑制剂对丁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用Trizol提取正常前列腺组织,前列腺增生组织和前列腺癌细胞株PC-3、LNCaP中总RNA,用半定量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织细胞中cox-1、cox-2基因的表达水平。用不同配制浓度的环氧化酶抑制剂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和LNCaP的培养进行干预,观察细胞的存活率,并用Western blot分析细胞中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cox-1基因在正常前列腺组织、前列腺增生组织和前列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cox-2基因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未见表达,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表达较弱,在前列腺癌组织中有明显表达。cox-1基因和cox-2基因在PC-3和LNCaP细胞株中都有高表达。当在不同时间段使用不同浓度的环氧化酶抑制剂干预以后,细胞中COX-2蛋白表达出现下调,前列腺癌细胞的存活率有下降,这种下降与干预时间和浓度有相关性。结论人前列腺癌细胞中存在着环氧化酶的高表达。环氧化酶抑制剂能影响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可以考虑将环氧化酶抑制剂用于治疗前列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环氧化酶 血管生成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8
12
作者 付浴东 王萍 +3 位作者 江莉 白海青 王大博 孟旭霞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割手术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临床确诊为PDR并行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78只眼纳入研究。玻璃体切割手术前行IVR治疗...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割手术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临床确诊为PDR并行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78只眼纳入研究。玻璃体切割手术前行IVR治疗者22例28只眼(A组),行PRP治疗者18例20只眼(B组),未行IVR、PRP治疗者20例30只眼(C组)。对比观察3组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时间、医源性裂孔、眼内填充硅油、应用电凝止血、手术后出血等情况以及手术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A、B、C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7.42±11.243)、(77.762±10.435)、(106.839±20.724)min;A、B组平均手术时间均较C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40、5.928,P〈0.05)。A、B、C组手术中应用电凝止血者分别为5、6、24只眼,A、B组手术中应用电凝止血的眼数较C组明显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955、10.505,P〈0.05)。A、B、C组手术中填充硅油者分别为4、3、23只眼,A、B组手术中填充硅油的眼数较C组明显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099、14.083,P〈0.05)。A、B、C组手术中发生医源性裂孔及手术后出血的眼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A、B、C组患眼平均BCVA分别为0.383±0.122、0.251±0.067、0.104±0.044;A、B组患眼平均BCVA均较C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09、13.616,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应用IVR或PRP治疗PDR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中出血及眼内填充物的使用几率,提高患眼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激光凝固术 玻璃体切除术
原文传递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疗效观察 被引量:121
13
作者 张菁 蔡小军 +5 位作者 陈晓敏 郑恬 郭别川 韩芳芳 王越 柯敏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38例38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联合78D前置镜、...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38例38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联合78D前置镜、眼压、光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服底血管造影检查.依据就诊顺序按照随机排列表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康柏西普+激光组(CL组)、曲安奈德(TA)+激光组(TL组)、激光组(L组),分别为14、13、11只眼.CL组、TL组玻璃体腔分别注入雷珠单抗0.05 ml(含康柏西普0.5 mg)和TA 0.10 ml(含TA 4.0 mg);L组行单纯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3组间BCVA(F=0.003)、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 (F=0.0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3组间治疗后1d,1周,1、3个月患眼BCVA和(CMT)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与药物和治疗方式相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d,1周,1、3个月,3组间BCVA提高、稳定、下降眼数(χ^2=9.754、12.430、17.424、13.18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CL组BCVA提高及稳定眼数明显多于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339、11.414、14.528、10.319,P<0.01);与T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39、1.060、0.479、0.016,P>0.05).3组间不同观察时间点平均CMT(F=10.614、4.099、4.927、8.9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L组治疗后不同观察时间点平均CMT均较L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7、2.836、2.095、4.223,P<0.05);CL组与TL组比较,治疗后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8,P<0.05);1 d,1周,1个月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75、0.020、0.079,P>0.05).CL组未见与药物、玻璃体腔注射相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TL组眼压升高1只眼,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恢复正常.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疗效优于单纯激光光凝;治疗后3个月较玻璃体腔注射TA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能保持更强的促进水肿吸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闭塞/治疗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激光凝固术
原文传递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25G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2
14
作者 朱丽 陈晓 +4 位作者 宋艳萍 晏颖 洪玲 黄志坚 曾苗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观察手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25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RS)操作过程及手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临床检查确诊并接受25G微创VRS治疗的PDR患者62例70只眼... 目的观察手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25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RS)操作过程及手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临床检查确诊并接受25G微创VRS治疗的PDR患者62例70只眼纳入研究。依据手术前是否行IVR治疗将患者分为IVR联合VRS组(IVR+VRS组)和单纯VRS组(VRS组),分别为30例34只眼和32例36只眼。IVR+VRs组患眼于VRS前3~5d玻璃体腔注射10mg/ml的雷珠单抗0.05ml。两组患眼均由同一手术者行常规25G微创VRS。手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8.76±3.81)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医源性裂孔发生眼数、电凝止血次数、玻璃体腔填充物、手术后3个月内玻璃体再积血以及手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情况。结果两组患跟手术操作的平均时间(t--6.136)、使用眼内电凝止血的平均次数(t=6.1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36)。IVR+VRS组、VRS组患眼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分别为8.8%、27.8%;玻璃体腔硅油填充率分别为14.7%、38.9%。两组患眼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以及硅油填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4.154、5.171,P=0.023、o.032)。IVR+VRS组、VRS组患眼手术后3个月内玻璃体再积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1.8%、30.6%;玻璃体再积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3.932,P=0.047)。手术后6个月,两组患眼平均BCVA均较手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4、8.234,P=0.000);两组患眼之间手术后平均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1,P=0.190)。IVR+VRS组患者未发生与注射及药物相关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PDR患者25G微创VRS前IVR,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中出血及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降低硅油填充率以及手术后3个月内玻璃体再积血发生率。但手术后视力改善与手术前是否行IVR治疗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药物疗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科学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玻璃体切除术
原文传递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6
15
作者 余岚 陈长征 +4 位作者 易佐慧子 苏钰 周芸芸 郑红梅 戚沆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无对照、开放性研究.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为渗出型AMD的20例患者20只眼纳入本研究.所有患眼...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无对照、开放性研究.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为渗出型AMD的20例患者20只眼纳入本研究.所有患眼均可见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病灶.采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视力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测量中心视网膜厚度(CRT).患眼平均BCVA为(41.20±22.61)个字母,平均CRT为(345.25±131.96)μm.所有患眼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康柏西普0.05 ml(含康柏西普0.5 mg),每一个月注射1次,连续3次为初始治疗,后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重复治疗.患眼平均注射次数(3.45±0.69)次.每一个月随访1次,平均随访时间(7.35±0.99)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眼BCVA、CRT及CNV病灶渗漏的变化,同时观察随访期间眼部与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眼平均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5、7.09、7.44、7.25,P<0.01).治疗后1个月,视力显著提高6只眼,占30%;提高8只眼,占40%;稳定6只眼,占30%;末次随访时,视力显著提高6只眼,占30%;提高9只眼,占45%;稳定5只眼,占25%.治疗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眼平均CRT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3.34、3.78、3.47、3.44,P<0.05).末次随访时,FFA、ICGA检查发现,黄斑区CNV病灶渗漏消失6只眼,占30%;渗漏减轻11只眼,占55%;渗漏扩大3只眼,占15%.随访期间均未见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撕裂、眼压持续升高、眼内炎等与治疗相关的严重眼部并发症,亦未见全身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AMD可提高患眼视力,降低患眼CRT;无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药物疗法 湿性黄斑变性/药物疗法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16
作者 陈宜 冯婧 +4 位作者 孟宪芬 邓洵 尹虹 梁建宏 黎晓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为阈值前1型和阈值病变并首次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的连续性ROP患儿85例1 51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采用...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为阈值前1型和阈值病变并首次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的连续性ROP患儿85例1 51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采用间接检眼镜或儿童数字化广域成像系统行眼底检查及眼底摄像.视网膜病变均位于Ⅰ、Ⅱ区,同时伴有附加病变.151只眼中,Ⅰ区病变67只眼,占44.4%;Ⅱ区病变84只眼,占55.6%.Ⅰ、Ⅱ区病变患儿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1438.6±334.5)、(1465.3±340.2)g,孕周分别为(30.1±2.2)、(30.0±2.3)周,治疗时矫正胎龄分别为(37.0±2.4)、(37.7±2.6)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IVR治疗时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雷珠单抗0.025 ml(含雷珠单抗0.25 mg).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4.9±3.3)个月.复查周期为1~3周,直至观察到视网膜继续血管化.若治疗后2周ROP无好转或恶化,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进展至ROP 4期则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观察ROP消退以及与IVR治疗相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ROP未消退与出生体重、孕周、治疗时矫正胎龄的相关性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首次IVR治疗后,ROP消退120只眼,占79.5%.其中Ⅰ、Ⅱ区病变者分别为55、65只眼.末消退或恶化31只眼,占20.5%.其中Ⅰ、Ⅱ区病变者分别为12、1 9只眼.31只眼中,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26只眼,玻璃体切割手术5只眼.首次IVR治疗后ROP消退的120只眼中,随访期间ROP复发50只眼,占41.7%.再次IVR治疗14只眼,视网膜激光光凝36只眼.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OP未消退与出生体重、孕周,ROP分区无关(P>0.05).IVR治疗后出现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前出血3只眼,未干预自行吸收.随访期间和末次随访时,未见与治疗方式和药物相关的其他眼部并发症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IVR治疗Ⅰ、Ⅱ区ROP疗效较好,但ROP复发率较高.未见明确与药物有关的局部和全身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药物疗法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不同时间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默 廖欣 +2 位作者 谢春蕾 汪浩 王方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0-305,共6页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性研究。临床确诊为PDR的97例患者97只眼纳入研究。采用字母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手术前注药组、手...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性研究。临床确诊为PDR的97例患者97只眼纳入研究。采用字母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手术前注药组、手术中注药组和未注药组,分别为30例30只眼、32例32只眼、35例35只眼。3组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F=0.18)及玻璃体积血分级(χ2=1.3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眼均进行标准的经睫状体平坦部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前注药组、手术中注药组患眼分别于手术前3~7 d、手术结束时行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雷珠单抗0.05 ml(含雷珠单抗0.5 mg)治疗;未注药组患眼除玻璃体切割手术外不注射任何药物。手术后1周,1、3、6、9、12个月,所有患眼行BCVA、眼底彩色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观察BCVA、玻璃体再积血(RVH)发生率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FT)。以手术后1周~1个月发生RVH视为早期RVH;手术后1个月以上发生RVH视为晚期RVH。结果 手术后1个月,手术前注药组、手术中注药组和未注药组患眼平均BCVA均较手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手术3个月后,手术前注药组和手术中注药组患眼平均BCVA基本趋于稳定,未注药组3只眼平均BCVA有所下降。3组患眼手术后1、3、12个月平均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42、1.17、0.26,P>0.05)。手术前注药组、手术中注药组和未注药组患眼手术后早期RVH发生率分别为16.7%、9.4%、28.6%。3组患眼早期RVH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P<0.05)。手术中注药组患眼手术后早期RVH发生率低于手术前注药组和未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4、4.93,P<0.05)。手术前注药组、手术中注药组和未注药组患眼手术后晚期RVH发生率分别为13.3%、9.4%、14.3%。3组患眼手术后晚期RVH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 P>0.05)。手术前注药组、手术中注药组和未注药组患眼手术后1个月平均CFT较手术后1周均有不同程度下降。3组患眼平均CFT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50,P<0.05)。手术前注药组和手术中注药组患眼平均CFT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P>0.05)。手术后3、6、9、12个月,3组患眼平均CFT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3组患眼平均CF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92、2.86、3.07、3.12,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有助于降低PDR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后RVH发生率,降低CFT增厚度,改善BCVA。手术结束时给药的效果略优于手术前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 玻璃体切除术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不同光相干断层扫描分型糖尿病黄斑水肿患眼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与激光光凝治疗后视力观察 被引量:34
18
作者 王相宁 李淑婷 +2 位作者 杜新华 陈永东 吴强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 观察不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分型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眼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与激光光凝治疗后视力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DME的70例患者99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 目的 观察不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分型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眼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与激光光凝治疗后视力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DME的70例患者99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将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进行记录.所有患眼均行OCT检查,并根据OCT形态特征将DME分为弥漫性黄斑水肿(DRT)、黄斑囊样水肿(CME)、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3种类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组(A组)、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组(B组)及单纯激光光凝治疗组(C组),分别为21例25只眼、23例26只眼、26例48只眼.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80.43±74.89)d.对比分析3组患眼及不同OCT分型患眼BCVA绝对变化(ABCVA)以及视力提高眼数所占比例.ABCVA=治疗前logMAR BCVA-治疗后logMARBCVA.以BCVA的logMAR值提高0.3以上为视力提高.结果 A、B、C组患眼A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50,P>0.05).A、B组患眼视力提高眼数所占比例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45、6.301,P<0.05).A、B、C组组内不同OCT分型患眼ABCVA及视力提高眼数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DRT、CME患眼视力提高眼数所占比例分别为70.59%、50.00%;C组DRT、CME患眼视力提高眼数所占比例26.47%、14.29%.A、B组DRT、CME患眼视力提高眼数所占比例较C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75、4.453,P<0.05).结论 不同OCT分型DME患眼经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或)激光光凝相同治疗方案治疗后视力变化无明显差异;相同OCT分型DME患眼经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视力提高眼数所占比例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 黄斑水肿/治疗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激光凝固术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9
作者 孙先桃 孙爽 +11 位作者 王惠 卢跃兵 夏天 陈敏 李萍 刘梅 楚瑞雪 蒋瑜 赵珂 黄方 李冠峰 周玉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观察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为ROP的49例患儿9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阈值前病变1型7例14只眼,阈值期病变38例74只眼,急进性后部型ROP(AP-ROP)4例8只眼.屈光间... 目的 观察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为ROP的49例患儿9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阈值前病变1型7例14只眼,阈值期病变38例74只眼,急进性后部型ROP(AP-ROP)4例8只眼.屈光间质清楚,以纤维增生为主的Ⅱ区3期病变者接受激光光凝治疗(激光治疗组),共40例78只眼;屈光间质欠情楚,Ⅰ区病变、AP-ROP及全身情况较差者接受IVR治疗(IVR治疗组),共9例18只眼.对比分析不同治疗组及不同分期患儿的首次治疗治愈率.对比分析阈值前病变1型、阈值期病变及AP-ROP患儿的首次治疗治愈率差异.结果 激光治疗组78只眼中,首次治疗成功75只眼,治愈率为96.15%;病情继续进展至4A期3只眼,占3.85%,转外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病情稳定.IVR治疗组18只眼中,首次治疗成功8只眼,治愈率为44.44%;病情继续进展10只眼,占55.56%,经补充激光光凝治疗或重复IVR治疗后病情均稳定.激光治疗组与IVR治疗组首次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49,P<0.05).阈值前病变1型、阈值期病变及AP-ROP患儿的治愈率分别为57.14%、95.95%、50.00%;3者之间首次治疗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87,P<0.05).结论 激光光凝治疗以纤维增生为主的Ⅱ区3期病变有较好疗效.IVR治疗1区病变、AP-ROP和全身情况较差者也可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治疗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激光凝固术
原文传递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伴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20
作者 赵莼 王方 +5 位作者 陈磊 施岳辉 叶盛 徐璨卿 谢春蕾 徐鼎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伴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为渗出型AMD伴浆液性PED并行IVR治疗的23例患者23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行最...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伴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为渗出型AMD伴浆液性PED并行IVR治疗的23例患者23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检测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记录;并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测量PED高度、PED容积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77±0.39,平均PED高度为(357.2±171.9) μm,平均PED容积为(0.741±1.012) mm^3,平均CFT为(317.9±73.8)μm.治疗方法为手术室无菌条件下常规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雷珠单抗0.05 ml(含雷珠单抗0.5 mg),每一个月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此后根据随访情况按需注射.以末次治疗后6个月为疗效判定时间点,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眼BCVA、PED高度、PED容积及CFT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61±0.27,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1,P<0.05).23只眼中,视力提高17只眼,视力稳定4只眼,视力下降2只眼.治疗后患眼平均PED高度为(247.7±171.7)μm,平均PED容积为(0.337±0.498) mm^3,平均CFT为(302.5±89.3) μm.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眼平均PED高度、平均PED容积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2、2.502,P<0.05);平均CFT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7,P>0.05).所有患者在随访期内均未发生眼内炎、葡萄膜炎等眼部不良反应.结论 IVR能安全有效地治疗伴有浆液性PED的渗出型AMD,提高患者视力,降低PED高度,减小PED容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药物疗法 黄斑变性/药物治疗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