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w-radiation and high image quality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n “real-world” unselected patients 被引量:3
1
作者 Caryl Elizabeth Richards Stephen Dorman +8 位作者 Patricia John Anthony Davies Sharon Evans Tishi Ninan David Martin Sriranj Kannoly Gail Roberts-Davies Mark Ramsey Daniel Rhys Obaid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2018年第10期135-142,共8页
AIM To determine the radiation dose and image quality in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using state-of-the-art dose reduction methods in unselected"real world"patients.METHODS In this single-c... AIM To determine the radiation dose and image quality in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using state-of-the-art dose reduction methods in unselected"real world"patients.METHODS In this single-centre study,consecutive patients in sinus rhythm underwent CCTA for suspec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using a 320-row detector CT scanner.All patients underwent the standard CT acquisition protocol at our institute(Morriston Hospital)a combination of dose saving advances including prospective electrocardiogram-gating,automated tube current modulation,tube voltage reduction,heart rate reduction,and the most recent novel adaptive iterative dose reconstruction 3D(AIDR3D)algorithm.The cohort comprised real-world patients for routine CCTA who were not selected on age,body mass index,or heart rate.Subjective image quality was graded on a 4-point scale(4=excellent,1=non-diagnostic).RESULTS A total of 543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with a mean body weight of 81±18 kg and a pre-scan mean heart rate of 70±11 beats per minute(bpm).When indicated,patients received rate-limiting medication with an oral beta-blocker followed by additional intravenous beta-blocker to achieve a heart rate below 65 bpm.The median effective radiation dose was 0.88 mSv(IQR,0.6-1.4 mSv)derived from a Dose Length Product of61.45 mGy.cm(IQR,42.86-100.00 mGy.cm).This also includes what we believe to be the lowest ever-reported radiation dose for a routine clinical CCTA(0.18 mSv).The mean image quality(SD)was 3.65±0.61,with a subjective image quality score of 3("good")or above for 93%of patient CCTAs.CONCLUSION Combining a low-dose scan protocol and AIDR3D with a 320-detector row CT scanner can provide high quality images at exceptionally low radiation dose in unselected patients being investigated for C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fective RADIATION dose TUBE voltage TUBE current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mage quality Prospectively ELECTROCARDIOGRAM GATING
下载PDF
不同心率前后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赵德春 余可斌 +3 位作者 刘嘉 杨璐希 朱琪 潘志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心率前后门控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成像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行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患者135例,其中行前门控扫描(即前瞻性心电门控)66例(前门控组),根据患者心率分为≤80次/min(前门控低心率亚组,39... 目的:分析不同心率前后门控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成像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行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患者135例,其中行前门控扫描(即前瞻性心电门控)66例(前门控组),根据患者心率分为≤80次/min(前门控低心率亚组,39例)与>80次/min组(前门控高心率亚组,27例);行后门控扫描(即回顾性心电门控)69例(后门控组),其中心率≤80次/min者45例(后门控低心率亚组),>80次/min者24例(后门控高心率亚组);比较4组基线资料、图像质量[平均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辐射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差异,分别分析前门控组与后门控组中图像质量与心率、辐射剂量的相关性。结果:前门控低心率亚组与后门控低心率亚组的心率均低于前门控高心率亚组与后门控高心率亚组(P<0.05),4组平均CT值、图像噪声、SNR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门控低心率亚组CTDIvol、DLP、ED均显著低于前门控高心率亚组及后门控低心率亚组、后门控高心率亚组(P<0.05),前门控高心率亚组则均低于后门控低心率亚组及后门控高心率亚组(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前门控组与后门控组中,受检者平均CT值、图像噪声、SNR、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与心率、CTDIvol、DLP、ED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主观与客观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无关,前门控扫描较后门控扫描可降低辐射剂量,且保证图像质量,对于符合条件的高心率患者同样适用,且能降低辐射剂量水平,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像 螺旋CT 前瞻性心电门控 回顾性心电门控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CT不同成像技术对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的影响
3
作者 应朴 李星露 姚铖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CT不同成像技术对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于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按2∶1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80)与观察... 目的:探讨CT不同成像技术对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于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按2∶1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8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观察组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比较两组心率、扫描时间、辐射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_(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成像质量(解剖结构显示、CT值标准范围、运动造影、图像质地)及患者舒适度(Kolcaba简化舒适状况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心率、CTDI_(vol)、DLP、ED低于对照组,扫描时间短于对照组,CT值标准范围、运动造影、图像质地评分、总分及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相较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具有更低的心率、扫描时间和辐射剂量,同时能提供更高的成像质量和更优的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 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 成像质量
下载PDF
磁共振REACT技术在下肢大隐静脉曲张诊断中的价值
4
作者 何勤义 蒋天荣 高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8期1402-1407,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无对比剂和心电、呼吸门控触发的血管造影(REACT)技术在下肢大隐静脉曲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于本院收治的22例(共31段静脉)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完成磁共振REACT、彩超和下肢... 目的:探讨磁共振无对比剂和心电、呼吸门控触发的血管造影(REACT)技术在下肢大隐静脉曲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于本院收治的22例(共31段静脉)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完成磁共振REACT、彩超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以下肢静脉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结果:经诊断,下肢静脉造影诊断出局部深静脉栓塞1例,深静脉血栓后遗症2例,单纯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7例,深静脉正常12例,磁共振REACT及彩超对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磁共振REACT及彩超均诊断出下肢静脉曲张为右侧曲张4例,左侧曲张2例,双侧曲张16例;磁共振REACT诊断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图像质量信噪比(SNR)和对比信噪比(CNR)分别为(346.14±47.46)和(159.23±36.39),其诊断敏感度、准确率均较高,且磁共振REACT诊断下肢大隐静脉与下肢静脉造影诊断的kappa值为0.761,一致性较高。结论:磁共振REACT对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诊断能直观显示两侧髂静脉及以下静脉分支全貌,获得静脉形态结构变化的高质量图像,相较于彩超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无对比剂和心电 呼吸门控触发的血管造影技术 下肢静脉曲张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肺灌注/通气显像与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0
5
作者 宋丽萍 刘秀杰 +3 位作者 史蓉芳 刘蕴忠 何作祥 田月琴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6-298,共3页
目的 评价肺灌注 /通气显像诊断肺栓塞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5例疑肺栓塞患者的肺核素显像结果 ,并与肺动脉造影检查对照。结果 肺动脉造影诊断为肺栓塞的患者 2 6例 ,有 1 80个肺动脉支为充盈缺损 ,其肺灌注显像示 1 6 7个节... 目的 评价肺灌注 /通气显像诊断肺栓塞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5例疑肺栓塞患者的肺核素显像结果 ,并与肺动脉造影检查对照。结果 肺动脉造影诊断为肺栓塞的患者 2 6例 ,有 1 80个肺动脉支为充盈缺损 ,其肺灌注显像示 1 6 7个节段呈完全肺段性或亚肺段缺损 ,符合率为92 7%。肺动脉造影显示为 86个肺动脉支为部分充盈缺损 ,肺灌注显像有 6 3个肺段或亚肺段缺损 ,符合率为 73.2 % (P <0 .0 1 )。肺核素显像对肺栓塞诊断的灵敏度为 92 .3% ,特异性为 84 .2 % ,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为 88.9%。 2 6例肺动脉造影诊断为肺栓塞的患者 ,有 2 3例行肺通气显像 ,通气 /灌注均不匹配。结论 肺灌注 /通气显像对肺栓塞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对比分析 肺栓塞 放射性核素显像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肺灌注/通气显像与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金城 米宏志 +5 位作者 王蒨 张维君 吕飚 杨浩 丁健 路遥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8-220,共3页
目的 评价核素肺通气 /灌注 (V/Q)显像在肺动脉栓塞 (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临床疑有PE患者 30例 ,男女各 15例 ,平均年龄 (38.2± 13.9)岁。均行胸部X线片检查、核素V/Q显像和肺动脉造影。 11例患者在行肺灌注显像时 ,选择双侧... 目的 评价核素肺通气 /灌注 (V/Q)显像在肺动脉栓塞 (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临床疑有PE患者 30例 ,男女各 15例 ,平均年龄 (38.2± 13.9)岁。均行胸部X线片检查、核素V/Q显像和肺动脉造影。 11例患者在行肺灌注显像时 ,选择双侧足背静脉注射肺灌注显像剂 ,同时完成双下肢静脉显像。结果  30例患者中 2 2例V/Q显像示不相匹配的肺叶、肺段或多发亚肺段的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 ,提示为PE ;但肺动脉造影证实 2 2例中 2 0例为PE。 8例患者的V/Q显像为相匹配的肺叶、肺段或多发亚肺段的稀疏或缺损 ,提示不是PE ,与肺动脉造影结果一致。核素V/Q显像诊断PE的灵敏度为 10 0 % (2 0 / 2 0例 ) ,特异性为 80 .0 % (8/ 10例 ) ,准确性为 93.3% (2 8/ 30例 )。X线胸片和核素下肢静脉显像有助于PE的正确诊断。结论 多数PE患者通过核素肺V/Q显像结合X线胸片可以作出明确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动脉 放射性核素显像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中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的比较 被引量:19
7
作者 汪波 常时新 +4 位作者 郝楠馨 刘玮 潘海虹 王轶彬 许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77-1879,共3页
目的评价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选择心率≤65次/分,节律规则的冠状动脉受检者6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进行CT冠状动脉检查。记录两... 目的评价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选择心率≤65次/分,节律规则的冠状动脉受检者6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进行CT冠状动脉检查。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辐射剂量分别为(2.00±0.23)mSv、(10.20±0.9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各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的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大幅降低冠状动脉成像时的辐射剂量,对于心率较低的受检者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电门控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灌注异常的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怡宁 孔令燕 +5 位作者 张竹花 陈黎波 宋兰 张抒扬 苗齐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0-165,I0005,共7页
目的分别以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确定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肌灌注异常的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35例可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和负荷加静息99m锝标记甲氧基异... 目的分别以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确定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肌灌注异常的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35例可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和负荷加静息99m锝标记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SPECT心肌灌注显像,其中20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对照。所有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未使用心率控制药物。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的冠状动脉情况分为无明显狭窄、<50%狭窄和≥50%狭窄。心肌灌注显像的结果分为显示正常、可逆或不可逆灌注缺损。进行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与供血区心肌灌注情况的对应比较,计算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达到98.4%,27个冠状动脉分支无明显狭窄,其中23个(85%)分支对应的SPECT结果为阴性;9个分支有<50%狭窄,69个分支有≥50%狭窄,其中50个(64%)分支对应的SPECT结果为阳性,而有≥50%狭窄的分支中23个(33%)分支对应的SPECT结果为阴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预示心肌缺血的最佳分界点是≥58%,以此为界点,CT冠状动脉造影预示心肌灌注异常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65%。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6%。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和SPECT为诊断冠心病提供了相互补充的信息。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较准确的除外有心肌灌注异常的冠心病,但预测心肌缺血的能力有限。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获得优良的图像质量,并较为可靠地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放射性核素显像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320排CT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的对照观察 被引量:35
9
作者 覃杰 刘凌云 +5 位作者 董云旭 朱康顺 郭宁 钱孝贤 吴震 单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1-954,共4页
目的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65次/分的500例患者依次分别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案,分为P组(前瞻组)和R组(回顾... 目的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65次/分的500例患者依次分别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案,分为P组(前瞻组)和R组(回顾组),评价两组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结果P组和R组各有3750(15×250)个冠状动脉节段,P组和R组冠状动脉节段管径太小(<1.5mm)难于评估分别占3.49%(131/3750)、3.78%(142/3750),可评估节段占96.51%(3619/3750)、96.12%(3608/3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R组的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R组平均辐射剂量为(3.36±1.00)mSv、(13.46±2.30)mSv,P组平均射线剂量较R组降低7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93.22%、99.21%、91.64%、99.05%,R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94.55%、98.80%、95.86%、9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方案较回顾性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但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前瞻性心电门控 放射剂量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贾鹏 郭万华 +1 位作者 许守林 冯雪凤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128例住院患者,男76例,女52例。年龄30~85(56.5±12.5)岁。同时进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上述患者预后进行了... 目的:探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128例住院患者,男76例,女52例。年龄30~85(56.5±12.5)岁。同时进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上述患者预后进行了抽样临床随访。结果: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CAG均阳性65例,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阳性、CAG阴性32例,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阴性、CAG阳性22例,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CAG均阴性9例。一种检查阳性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CAG均阴性预后良好。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CAG均阳性,CAG证实主要冠状动脉狭窄≥75%预后较差。结论: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CAG相辅相成,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指导治疗决策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放射性核素显像 冠状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核素心室显像位相分析及心电图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诗东 华伟 +5 位作者 张澍 王方正 支力大 史蓉芳 何作祥 陈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 :观察右心室间隔部 (RVS)起搏时的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同步性 ;评估在接受心室起搏的患者中心电图的演变。  方法 :慢性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或缓慢心室率需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 10例 ,男性 7例 ,女性 3例 ,平均年龄(64 2 0±... 目的 :观察右心室间隔部 (RVS)起搏时的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同步性 ;评估在接受心室起搏的患者中心电图的演变。  方法 :慢性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或缓慢心室率需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 10例 ,男性 7例 ,女性 3例 ,平均年龄(64 2 0± 12 61)岁 ,均采用抑制型按需心室起搏 (VVI)模式先后顺序进行右心室心尖部 (RVA)和RVS。记录术前心电图、术中RVA和RVS起搏心电图 ;术后进行核素心室显像位相分析 ,对比自身心律与RVA和RVS起搏时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同步性的差异。  结果 :核素心室显像位相分析证实RVA起搏造成心室激动顺序异常和双心室失同步 ;RVS起搏时心室激动顺序、双心室同步性与正常基本一致。RVA起搏时QRS波群较术前自身增宽 [(173 0 0± 14 94)msvs (74 5 0± 7 62 )ms ,P <0 0 0 1]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RVS起搏的QRS波群宽度较RVA起搏缩窄 [(13 6 0 0± 13 5 0 )msvs (173 0 0± 14 94)ms ,P <0 0 0 1)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结论 :RVS起搏时心室激动顺序、双心室同步性与正常基本一致 ;与RVA起搏相比RVS起搏时心电轴、QRS波群与正常心电图相似或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 核素心室显像 位相分析 心电图 慢性心房颤动
下载PDF
三磷酸腺苷负荷与运动负荷心肌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对照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伟 赵国安 +2 位作者 吕风华 孙浩杰 杨宾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916-917,共2页
目的探讨静息三磷酸腺苷负荷心肌显像(ATP-MPI)对冠心病(CA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CAD患者做ATP-MPI,并与运动负荷心肌显像(ST-MPI)、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ATP-MPI、ST-MPI及CAG对CAD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8.7%,80.9%、8... 目的探讨静息三磷酸腺苷负荷心肌显像(ATP-MPI)对冠心病(CA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CAD患者做ATP-MPI,并与运动负荷心肌显像(ST-MPI)、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ATP-MPI、ST-MPI及CAG对CAD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8.7%,80.9%、85.1%,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6,P>0.05)。以CAG为标准,ATP-MPI及ST-MPI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P-MPI对CAD诊断可以替代ST-MPI,应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腺苷三磷酸 放射性核素显像 冠状动脉造影术
下载PDF
急性肺血栓性栓塞的核素显像诊断与疗效判断(附10例报告) 被引量:9
13
作者 史蓉芳 刘秀杰 +9 位作者 张晓丽 李胜亭 刘蕴忠 周宝贵 陈文琦 郭风 褚克维 王道宇 方纬 王文明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评价核素显像对急性肺血栓性栓塞的诊断与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对10例临床确诊或可疑为肺栓塞的患者进行核素肺灌注、肺通气、肺血栓灶以及双下肢深静脉显像,4例与肺动脉造影或电子束CT结果对照。8例患者溶栓后复查肺灌注显... 目的评价核素显像对急性肺血栓性栓塞的诊断与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对10例临床确诊或可疑为肺栓塞的患者进行核素肺灌注、肺通气、肺血栓灶以及双下肢深静脉显像,4例与肺动脉造影或电子束CT结果对照。8例患者溶栓后复查肺灌注显像,2例患者复查肺血栓灶显像。结果肺灌注显像+下肢深静脉显像对急性肺栓塞诊断的阳性率为100%,与X线检查结果基本一致,溶栓后复查提示肺血流均有明显改善乃至恢复正常。结论核素显像对诊断急性肺栓塞以及判断疗效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无创性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放射性核素显像 血管造影术 CT
下载PDF
氯沙坦肾显像对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丽萍 刘秀杰 +8 位作者 史蓉芳 何作祥 田月琴 张晓丽 杨敏福 方纬 褚克维 王蕾礼 蒋雄京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探讨氯沙坦肾显像对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价值。方法  4 6例疑为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 ,基础肾显像后均进行开博通和氯沙坦肾显像 ,并于肾显像后 7d内行肾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开博通肾显像和氯沙坦肾显像对肾血管性高血压诊断的... 目的 探讨氯沙坦肾显像对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价值。方法  4 6例疑为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 ,基础肾显像后均进行开博通和氯沙坦肾显像 ,并于肾显像后 7d内行肾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开博通肾显像和氯沙坦肾显像对肾血管性高血压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 6 0 .0 %和 84 .0 % ,特异性分别为 95 .5 %和 97.0 % ,准确性分别为 85 .8%和 93.4 % ,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83.3%和 91.3%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6 .4 %和 94 .2 % ,两组比较 ,灵敏度和准确性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肾显像 肾血管性高血压 诊断价值 放射性核素显像
下载PDF
运动负荷后早期门控心肌显像对冠心病严重三支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殿富 黄峻 +4 位作者 冯建林 李建华 程旭 李新立 曹克将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6,i001,共4页
目的 比较运动负荷早期 (1 5~ 2 0min) 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门控心肌显像(G MPI)和非门控心肌显像 (NG MPI)诊断冠心病 (CAD)严重三支病变 (狭窄≥ 70 %)的价值。方法 以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造影 (CAG)所示冠脉直径狭窄≥... 目的 比较运动负荷早期 (1 5~ 2 0min) 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门控心肌显像(G MPI)和非门控心肌显像 (NG MPI)诊断冠心病 (CAD)严重三支病变 (狭窄≥ 70 %)的价值。方法 以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造影 (CAG)所示冠脉直径狭窄≥ 70 %为严重CAD诊断标准 ,将同期做运动负荷99Tcm MIBISPECTG MPI和CAG的 2 1 5例患者分为CAD三支病变组 (A组 )与CAD非三支病变组 (B组 )。结果 G MPI与NG MPI诊断严重CAD的灵敏度分别为 95 3%(1 4 3 1 5 0例 )和 90 .7%(1 36 1 5 0例 ,χ2 =2. 5 0 9,P =0 .1 1 3) ,特异性分别为 80 . 0 %(5 2 6 5例 )和 72 3%(47. 6 5例 ,χ2 =1 .0 5 9,P =0 . 30 3) ;诊断CAD三支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 1 0 0 %(5 1 5 1例 )和 92 . 2 %(47 5 1例 ) ,前者更好 ,且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χ2 =4 . 1 6 3,P =0 .0 4 1 )。结论 在诊断临床高危CAD严重三支病变时 ,G MPI比NG MPI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三支病变 门控心肌显像 冠心病 早期 CAG 狭窄 MPI CAD 灵敏度
下载PDF
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于铁链 袁涛 +1 位作者 吴琦 周伟 《中国医刊》 CAS 2005年第2期35-37,共3页
目的评估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97例临床可疑PE病例行CTPA检查,其中81例同时行核素灌注扫描并拍摄胸片,47例行下肢深静脉影像学检查。以非侵入性影像学诊断标准为确诊标准,评估CTPA的诊断效能,并与核... 目的评估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97例临床可疑PE病例行CTPA检查,其中81例同时行核素灌注扫描并拍摄胸片,47例行下肢深静脉影像学检查。以非侵入性影像学诊断标准为确诊标准,评估CTPA的诊断效能,并与核素扫描比较。结果97例中,根据确诊标准诊断PE68例、除外PE29例。CTPA诊断PE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59%、100.00%、96.29%。在同时行核素灌注扫描的81例中,根据确诊标准诊断PE58例、除外PE23例,CTPA与核素灌注扫描诊断PE的敏感度分别为94.83%、89.66%,特异度分别为100.00%、69.57%(u=3.299,P<0.001)。32例PE下肢深静脉影像学检查阳性28例(87.5%)。结论螺旋CTPA诊断PE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应作为PE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价值 PE 螺旋CT 特异度 肺动脉造影 肺动脉栓塞 影像学检查 结论 方法 目的
下载PDF
100例^(99m)Tc—MIBI次极量运动心肌断层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田月琴 刘秀杰 +7 位作者 张晓丽 史蓉芳 刘蕴忠 刘华平 乔树宾 高润霖 徐义枢 姚康宝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88-90,共3页
本文报道了100例99mTc—MIBI次极量运动心肌断层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99mTc一MIBI次极量运动心肌断层显像对陈旧性心肌梗塞病变的检出率和对病变范围的估价优于心电图。本组心绞痛患者99m... 本文报道了100例99mTc—MIBI次极量运动心肌断层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99mTc一MIBI次极量运动心肌断层显像对陈旧性心肌梗塞病变的检出率和对病变范围的估价优于心电图。本组心绞痛患者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诊断敏感性为93%,特异性79%,运动心电图对心绞痛诊断的敏感性为59%,特异性79%。99mTc—MIBI次极量运动心肌断层显像是判断心肌缺血敏感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运动试验 放射性核素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实验性急性肺栓塞的比较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眉 王振常 +5 位作者 赵晋华 刘秀杰 梁熙虹 陈光利 戴皓洁 张润武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 探讨核素肺灌注显像、增强螺旋CT及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对猪急性肺栓塞实验模型 (相当于人类亚肺段水平肺栓塞 )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13头中国实验用小型猪 ,经颈静脉注射明胶海绵栓子 (直径 3 8~ 4 2mm) ,制作肺栓塞模型后进... 目的 探讨核素肺灌注显像、增强螺旋CT及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对猪急性肺栓塞实验模型 (相当于人类亚肺段水平肺栓塞 )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13头中国实验用小型猪 ,经颈静脉注射明胶海绵栓子 (直径 3 8~ 4 2mm) ,制作肺栓塞模型后进行核素肺灌注显像、增强螺旋CT和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 ,以病理检查为标准 ,比较 3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对 195个肺段(动脉段 )进行分析 ,病理诊断阳性肺段 4 6个 ,阴性肺段 14 9个。核素肺灌注显像阳性肺段 5 1个 (包括假阳性肺段 11个 ) ,灵敏度为 87% ,特异性为 93% ;增强螺旋CT阳性肺段 4 4个 (包括假阳性肺段15个 ) ,灵敏度为 6 3% ,特异性为 90 % ;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阳性肺段 4 7个 (包括假阳性肺段 2个 ) ,灵敏度为 98% ,特异性为 99%。核素肺灌注显像病变检出率比增强螺旋CT高 (P <0 0 5 ) ,但与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增强螺旋CT可对栓子进行准确定位。结论 核素肺灌注显像对猪肺段 (相当于人类亚肺段 )肺栓塞的探测优于增强螺旋CT ,而后者对栓子定位优于前者 ;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对猪肺段肺栓塞诊断能力最强 ,但有创 ,应用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急性肺栓塞 比较影像学 放射性核素显像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肺灌注/通气显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米宏志 王蒨 +4 位作者 王金城 焦建 杨继敏 丁健 路遥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26-327,共2页
目的:评价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总结40例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与肺动脉造影(CPA)诊断PE的对照研究。结果:31例患者V/Q显像示不相匹配的肺叶、肺段或多发亚肺段的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提示为... 目的:评价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总结40例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与肺动脉造影(CPA)诊断PE的对照研究。结果:31例患者V/Q显像示不相匹配的肺叶、肺段或多发亚肺段的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提示为PE,其中肺动脉造影证实30例为PE,1例多发大动脉炎;9例患者的V/Q显像为相匹配的肺叶、肺段或多发亚肺段的稀疏或缺损,提示不是PE,与肺动脉造影结果一致。核素V/Q显像诊断PE的灵敏度为100%(30/30例),特异性为90.0%(9/10例),准确性为97.5%(39/40例)。结论:多数PE患者通过核素肺V/Q显像可以作出明确诊断,少数肺V/Q显像与临床表现不符的患者需行肺动脉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动脉 放射性核素显像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月芹 孙占国 +7 位作者 王林省 史志涛 贾存玮 张谷青 张新东 王彦辉 李慧 王玉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比较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方法:以相同纳入标准,选取50例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的患者作为前瞻门控组,另选取50例行回顾性心电门控的患者作为回顾门控组。由两名CT医... 目的:比较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方法:以相同纳入标准,选取50例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的患者作为前瞻门控组,另选取50例行回顾性心电门控的患者作为回顾门控组。由两名CT医师分别对两组CTCA图像进行评估。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平均心率、心率波动、扫描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门控组有效辐射剂量(3.80±0.46)mSv,回顾门控组有效辐射剂量(20.64±3.14)mSv,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图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166,P=0.761)。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较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门控 冠状动脉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