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0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Effect of Tip-Edge plus Appliance in Children with Angle Ⅱ1 Malocclusion 被引量:5
1
作者 徐璐璐 陈莉莉 +2 位作者 杜星颜 高振洋 刘洪臣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3年第6期886-891,共6页
The effects of Tip-Edge plus appli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Angle Ⅱ1 malocclusion and the mechanism were investigated. Fifty-two Angle Ⅱ1 children, aged from 12.3-14.2 years, with mandibu- lar retrusion in permanent ... The effects of Tip-Edge plus appli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Angle Ⅱ1 malocclusion and the mechanism were investigated. Fifty-two Angle Ⅱ1 children, aged from 12.3-14.2 years, with mandibu- lar retrusion in permanent dentition were selected and treated with Tip-Edge plus appliance. Lateral cephalometric films tak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analyzed. The arithmetic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were calculated for each variable. Paired t-test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significant treatment chang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treatment time was 16 months. Normal overjet and overbite were established with retroclination of upper incisors and proclination of lower incisors. U1-NA was decreased by 15.4° (P〈0.01). ANB and Y axial angle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Soft tissue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FCA and UL-E were decreased dramatically (P〈0.05), and LL-E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Remarkable soft tissue change was noted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convex facial profile changed to the straight profile. In conclusion, Tip-Edge plus technique can quickly and efficiently correct anterior bite and lateral outloo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p-Edge plus appliance angle 1 malocclusion mandibular retrusion cephalometric measurements
下载PDF
AngleⅡ~1类错拔牙矫治前后颏部形态的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宋丽娟 伍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99-403,共5页
目的:通过对AngleⅡ1类错拔牙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观察矫治前、后颏部形态的变化。方法:从方丝弓矫治的AngleⅡ1类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侧位片中,随机选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患者(第1组),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二前磨... 目的:通过对AngleⅡ1类错拔牙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观察矫治前、后颏部形态的变化。方法:从方丝弓矫治的AngleⅡ1类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侧位片中,随机选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患者(第1组),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二前磨牙患者(第2组)以及下颌未经矫治的非拔牙患者(第3组)各15例,经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拔牙组与非拔牙组颏部形态的变化,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拔牙组矫治后,B点处、根尖点处的颏厚度显著减小,第1组分别减小0.60mm(P<0.05)和1.58mm(P<0.01);第2组分别减小0.22mm(P<0.05)和1.16mm(P<0.01);3组颏突度均有增加,分别为1.28mm,1.28mm和0.78mm(P<0.01)。颏弯曲度和颏倾斜度减小,第1组分别减小1.91(P<0.05)和4.69°(P<0.01);第2组分别减小1.76(P<0.05)和4.66°(P<0.01)。非拔牙组矫治后,颏部厚度无明显变化。结论:拔牙矫治伴随下切牙的内收,颏厚度有减小趋势,提示临床上对于颏部厚度偏薄的患者应慎重选择拔牙矫治,以防止不良后果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1类错牙合 头影测量 切牙内收
下载PDF
传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AngleⅡ^1类错(牙合)的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宋丽娟 薛花 李琥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采用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青少年Angle Ⅱ1类错牙合,通过头影测量分析评价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40例(女24例,男16例)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的Angle Ⅱ1类错牙合患者,平均年龄13.2岁。经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对... 目的采用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青少年Angle Ⅱ1类错牙合,通过头影测量分析评价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40例(女24例,男16例)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的Angle Ⅱ1类错牙合患者,平均年龄13.2岁。经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平均治疗时间12个月,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覆牙合、覆盖及中性磨牙关系,侧貌也得到明显的改善。头影测量显示,U1-SN角、ANB角、U1-RL距、U6-RL距变小,L1-MP角、L1-RL距、L6-RL距变大,其他无显著变化。结论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利用口内支抗结合细丝轻力,快速倾斜移动牙齿,后期控制转矩并正轴,可快速有效矫治Angle Ⅱ1类错牙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直丝弓矫治器 angle ^1类错(牙合) 头影测量
下载PDF
AngleⅡ~1错骨性特点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曹军 段银钟 林珠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2-535,共4页
目的 :研究AngleⅡ1 错牙合患者颌面硬组织特征 ,找出适合这一特征的合理对症治疗方法。方法 :利用头颅侧位定位X线片 ,通过正常牙合者与AngleⅡ1 错牙合患者 13项分析指标的比较研究 ,找出AngleⅡ1 患者的骨性变异特征。结果 :在矢状... 目的 :研究AngleⅡ1 错牙合患者颌面硬组织特征 ,找出适合这一特征的合理对症治疗方法。方法 :利用头颅侧位定位X线片 ,通过正常牙合者与AngleⅡ1 错牙合患者 13项分析指标的比较研究 ,找出AngleⅡ1 患者的骨性变异特征。结果 :在矢状骨性关系方面 ,AngleⅡ1 错牙合组较正常牙合组SNB角、SL距明显减小 ,ANB角显明增大、而SNA角及PNS ANS距无明显差异 ;在骨性垂直关系方面 ,AngleⅡ1 错牙合组较正常牙合组UM PP距及LM MP距均明显减小 ,UI PP距明显增大 ,而LI PP距没有明显差异 ;在下颌骨生长方向方面SN MP角均明显减少。结论 :该类畸形具有后部牙槽高度不足 ,下颌后缩及下颌骨的逆时针旋转生长倾向。提示此类患者的治疗适于采取能使下颌向前、下移位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1错He 骨性机制 测颅法 口腔正畸
下载PDF
不同拔牙方式矫治AngleⅡ类1分类错前后颏唇部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邱靓星 邓锋 张翼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74-475,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拔牙矫治方式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矫治前后颏唇部软硬组织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患者30例,据其不同拔牙方式分为A组: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治疗前平均年龄(14.3±1.2)岁... 目的比较不同拔牙矫治方式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矫治前后颏唇部软硬组织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患者30例,据其不同拔牙方式分为A组: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治疗前平均年龄(14.3±1.2)岁〕;B组:拔除2个上颌第一双尖牙和2个下颌第二双尖牙〔治疗前平均年龄(13.3±0.8)岁〕,应用术前术后的头颅侧位片对比测量软硬组织的变化,分析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均得到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前后的SNA、SNB及ANB改善均获得较大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上唇凹深度、Sn-H(mm)、LL-H(mm)、Si-H(mm)和H角的减少均较B组显著,矫治后A组颏突度及厚度>B组。B组颏部垂直向高度的增加<A组。结论两种拔牙方式矫治AngleⅡ1分类错唇部软硬组织突度均减小,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的患者其颏部形态更为显著,获得更为直立的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 1类错[牙合] 拔牙方式 颏唇部变化
下载PDF
不同垂直面型AngleⅡ^1错切牙区颌骨形态结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何科 任嫒姝 戴红卫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361-1363,共3页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垂直面型AngleⅡ1错切牙区颌骨形态结构特征。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正畸科收治的恒牙初期AngleⅡ1错患者121例,测量比较不同垂直面型组治疗前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包括线距、角度、面积、比值等。结果...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垂直面型AngleⅡ1错切牙区颌骨形态结构特征。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正畸科收治的恒牙初期AngleⅡ1错患者121例,测量比较不同垂直面型组治疗前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包括线距、角度、面积、比值等。结果 (1)线距:低角者前牙区牙槽骨与基骨厚、颌骨高度低,中切牙根尖点到唇舌(腭)侧骨皮质板的距离较远;高角则相反。(2)角度:上颌相对于前颅底平面及腭平面、下颌相对于下颌平面,低角者前牙区牙槽骨及切牙比高角者更唇倾。(3)面积:不同垂直面型,上下颌切牙区颌骨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比值:某一垂直面型上下颌切牙区颌骨高度的代偿方向一致,但代偿量不同,上颌大于下颌。结论不同垂直面型颌骨形态结构不同,治疗方法、预后及注意事项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 安氏 切牙 颌骨形态 头影测量
下载PDF
AngleⅡ类1分类错患者矫治后软组织侧貌美学特征改变 被引量:3
7
作者 南澜 郑怡 莫水学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896-898,共3页
目的:研究AngleⅡ类1分类错患者软组织在矫治前、后的变化,以期为临床正畸治疗对面部软组织侧貌的美学评估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20例AngleⅡ类1分类错的患者进行矫治前、后的软组织测量,并对矫治前后的变化... 目的:研究AngleⅡ类1分类错患者软组织在矫治前、后的变化,以期为临床正畸治疗对面部软组织侧貌的美学评估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20例AngleⅡ类1分类错的患者进行矫治前、后的软组织测量,并对矫治前后的变化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治前后患者上唇到审美平面距离(TUL-EP)、下唇到审美平面距离(TLL-EP)、下唇H线距均有明显减小(P<0.05或P<0.01),鼻唇角(Cm-Sn-UL)、面凸角(G-Sn-Pg’)增大(P<0.05或P<0.01),颏部软组织厚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leⅡ类1分类错患者通过正畸矫治后,患者鼻唇颏部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使面部侧貌趋于协调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类1分类 错 软组织侧貌 美学
下载PDF
头帽-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矫治AngleⅡ^1类12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朱芸革 张铮辉 +1 位作者 邱枫 熊成玲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头帽-口外弓 angle^1类错[牙合] 不拔牙矫治 推磨牙远中移动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在Angle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正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曹伟清 林汤毅 +1 位作者 沈燕亚 何强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对Angle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矫正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20年8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60例Angle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使用微种植体支抗(种植支抗组),30例使用传统支抗(传统支抗...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对Angle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矫正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20年8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60例Angle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使用微种植体支抗(种植支抗组),30例使用传统支抗(传统支抗组),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分析对比疗效。结果:种植支抗组平均(17.50±1.56)个月完成矫治,传统支抗组平均(19.25±2.37)个月完成矫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tm-U6均增加(P<0.05),Ptm-U1、U1-SN均降低(P<0.05);治疗后,种植支抗组的Ptm-A、SNA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传统支抗组治疗前后的Ptm-A、SNA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Ptm-U1、U1-SN减少量:种植支抗组>传统支抗组(P<0.05);Ptm-U6增加量:种植支抗组<传统支抗组(P<0.05)。结论:微种植体支抗作用强且比传统支抗稳定可靠,可有效矫正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改善患者面型,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分类 微种植体支抗 正畸治疗 错牙合畸形 应用效果
下载PDF
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打开深覆的探讨——Begg细丝弓技术第一步骤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界伟 王大为 严开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10-212,共3页
打开深覆与建立磨牙的中性关系,是Begg 细丝矫正技术治疗 Angle Ⅱ类1分类错第一步骤最重要的目的。循惯例用澳大利亚特制的0.4mm(0.016吋)细丝上,位于第一磨牙与第二双尖牙交界处弯制一适度的支抗弯曲,然后将弓丝斜插入磨牙颊面... 打开深覆与建立磨牙的中性关系,是Begg 细丝矫正技术治疗 Angle Ⅱ类1分类错第一步骤最重要的目的。循惯例用澳大利亚特制的0.4mm(0.016吋)细丝上,位于第一磨牙与第二双尖牙交界处弯制一适度的支抗弯曲,然后将弓丝斜插入磨牙颊面管内径0.9mm,(0.036吋),并戴用9.4mm(3/8时)轻细颌间牵引橡皮圈来完成这两个目的。为了详细研讨打开深覆的过程,一例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摄取了一系列的 X 线头颅侧位片,描绘出相应影图,重叠在腭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类1分类错He畸形 深覆He 口腔正畸 Begg细丝弓
下载PDF
儿童AngleⅡ~1类深覆非拔牙矫治前后颅面硬软组织变化的头影测量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军 周洪 邹敏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9期1274-1276,共3页
目的:采用Ni-Ti摇椅弓结合Forsus固定功能矫治器治疗儿童AngleⅡ1类深覆患者,比较分析正畸治疗前和治疗后颅颌面软硬组织的变化及特征。方法: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挑选22例治疗结束的AngleⅡ1类覆II°以上年龄在10.... 目的:采用Ni-Ti摇椅弓结合Forsus固定功能矫治器治疗儿童AngleⅡ1类深覆患者,比较分析正畸治疗前和治疗后颅颌面软硬组织的变化及特征。方法: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挑选22例治疗结束的AngleⅡ1类覆II°以上年龄在10.5~13岁的深覆的病例,将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后SNA角减小、SNB角增大,下颌骨体和升支长度增加、颌凸角的减小;上下切牙夹角减小、覆变浅;Z角、鼻唇角明显增加,上唇突距、下唇突距、软组织面角明显减小。结论:磨牙伸长的同时有下颌升支的代偿性生长;在生长期引导垂直向生长可有效地改善深覆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1错 深覆[牙合] 功能矫治
下载PDF
Angle Ⅱ类1分类矫治前后颅面硬组织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艳华 张端强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1-13,共3页
目的 研究 Angle 类 1分类错畸形病例拔除 4个第一双尖牙矫治前后颅面硬组织结构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 2 0例 Angle 类 1分类错畸形的病例 ,均拔除 4个第一双尖牙进行正畸治疗。用计算机对其矫治前后的 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 目的 研究 Angle 类 1分类错畸形病例拔除 4个第一双尖牙矫治前后颅面硬组织结构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 2 0例 Angle 类 1分类错畸形的病例 ,均拔除 4个第一双尖牙进行正畸治疗。用计算机对其矫治前后的 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 ,用 Spss10 .0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ngle 类 1分类错畸形病例拔除 4个第一双尖牙 ,矫治前后颅面硬组织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上下切牙唇倾度的减小及平面倾斜度的明显增大。结论  Angle 类 1分类错畸形矫治前后颅面硬组织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牙齿位置的改变上 ,而对颌骨的结构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面 硬组织结构 错HE畸形 分类矫治 第一双尖牙 拔除 病例 体现 目的 表现
下载PDF
改良肌激动器结合“J”钩牵引治疗AngleⅡ~1错一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志华 江长弟 +2 位作者 查春红 黄翀 范旭升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82-182,185,共2页
关键词 改良肌激动器 “J”钩 angle^1错[牙合] 临床应用
下载PDF
AngleⅡ~1错早期功能性矫治增加疗效的稳定性
14
作者 李博 孙秀艳 卢艳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0期105-106,共2页
关键词 angle^1 类错[牙合] 功能性矫治 稳定性 angle 疗效 早期 正畸治疗
下载PDF
AngleⅡ^1治疗牙弓改变在模型和头颅侧位片的相关性
15
作者 许潾于 张端强 石勰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6期539-542,共4页
目的对AngleⅡ1错病例在矫治后头颅侧位片及模型的测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在模型和头颅侧位片上牙弓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7~31岁AngleⅡ1错患者20例,对其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和牙模型的19项指标进行可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目的对AngleⅡ1错病例在矫治后头颅侧位片及模型的测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在模型和头颅侧位片上牙弓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7~31岁AngleⅡ1错患者20例,对其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和牙模型的19项指标进行可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前后上下颌牙弓长度、磨牙间宽度在模型上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头颅侧位片表现上下切牙内收,磨牙前移。下颌切牙压低,磨牙有一定程度的伸长。牙弓长度变化在模型及X线头影测量上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1)正畸治疗后牙齿位置在头颅侧位片上变化与模型上实际变化呈正相关;(2)X线头影测量分析一些间接测量的项目,在某些情况下与牙、颌、面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牙模型 测颅法 头部 正畸学 矫正
下载PDF
MBT直丝弓技术矫治骨性AngleⅡ~1错畸形的硬组织变化
16
作者 刘剑 姚芬 葛红珊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32-133,136,共3页
目的探讨经MBT直丝弓技术治疗的骨性AngleⅡ1错牙合患者的硬组织变化特征。方法选择13例ANB角大于5°的骨性AngleⅡ1错牙合患者,经MBT直丝弓技术治疗后,分析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变化。结果U1-SP的距离减小,磨牙关系改善,ANB、... 目的探讨经MBT直丝弓技术治疗的骨性AngleⅡ1错牙合患者的硬组织变化特征。方法选择13例ANB角大于5°的骨性AngleⅡ1错牙合患者,经MBT直丝弓技术治疗后,分析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变化。结果U1-SP的距离减小,磨牙关系改善,ANB、UI-SN、L1-MP和U1-L1角度减小,且变化均有显著意义。A-SP、B-SP和L1-SP的距离在矫治前后均无显著变化。结论MBT直丝弓技术能有效治疗骨性AngleⅡ1错牙合患者,其变化以牙效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T直丝弓技术 angle^1错[牙合] X线头影测量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矫治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探讨
17
作者 窦伟 雍敏 陆迅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 介绍Twin—block矫治器制作要点,比较应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前后牙及骨骼的变化。方法 选择生长发育以下颌后缩为主的And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8例,磨牙均为远中关系,男5例,女3例... 目的 介绍Twin—block矫治器制作要点,比较应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前后牙及骨骼的变化。方法 选择生长发育以下颌后缩为主的And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8例,磨牙均为远中关系,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10±1.6)岁,采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10~11个月,测量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矫治10~11个月后,患者面型明显改善,磨牙为中性关系,上前牙前突减小,覆盖关系正常。X线头影测量的结果,牙齿的改变主要是角U1-L1增大,平均增大7.25°;U1-NA角减小,平均小5.5°;L6-MP的增大,平均增大3.68mm,颌骨的改变,主要是角SAB增大,平均增大4°;角ANB减小,平均减小4.5°。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可使上下牙槽骨得到改建,并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促进下颌生长发育,从而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angle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 下颌骨
下载PDF
恒牙列期AngleⅡ~1类错牙合患者颅面颌生长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朱梅 王增全 +1 位作者 赵美英 白丁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1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 :对恒牙列期AngleⅡ1类错牙合患者颅面颌牙合生长变化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 40例青少年组和 40例年青成人组进行硬、软组织测量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青少年期至年青成年人期 ,AngleⅡ1类错牙合患者的上、... 目的 :对恒牙列期AngleⅡ1类错牙合患者颅面颌牙合生长变化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 40例青少年组和 40例年青成人组进行硬、软组织测量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青少年期至年青成年人期 ,AngleⅡ1类错牙合患者的上、下颌骨均存在一定的生长 ,其生长量均有显著性差异 ,但缺乏正常牙合者之差异性生长 ,硬组织侧貌不随年龄增大而改善。上切牙凸度及下前牙牙槽高度均增大。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 :AngleⅡ1类患者在此期间矫治时 ,应抑制上颌生长 ,促进下颌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头影测量 angle^1类错HE 颅面颌 HE生长 正畸治疗
下载PDF
AngleⅡ类Ⅰ分类高角患者用J钩配合NiTi推簧远移尖牙1例
19
作者 黄丽 杨四维 黄跃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4-24,共1页
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为临床常见错牙合畸形之一,其上颌往往要求最大支抗,将上颌拔牙间隙全部用于内收上前牙,以改善前突侧貌。而对于高角病例,支抗控制要求更为谨慎。上颌尖牙远中移动是矫冶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如何加强支抗是矫治... 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为临床常见错牙合畸形之一,其上颌往往要求最大支抗,将上颌拔牙间隙全部用于内收上前牙,以改善前突侧貌。而对于高角病例,支抗控制要求更为谨慎。上颌尖牙远中移动是矫冶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如何加强支抗是矫治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 尖牙远中移动 1分类 NiTi推簧 上颌拔牙间隙 错牙合畸形 J钩 支抗控制
下载PDF
拔牙矫治对AngleⅡ~1错成年女性面部软组织正貌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谢妹洪 劳柯杰 +2 位作者 覃昌焘 马琴琴 莫水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讨AngleⅡ~1错成年女性拔牙矫治后面部软组织正貌的改变。方法:采用直接活体测量法,测量51例成年女性AngleⅡ~1错患者矫治前后面部软组织正貌美学指标的改变,其中拔牙组30例,非拔牙对照组21例,并对矫治前后的变化量进行... 目的:探讨AngleⅡ~1错成年女性拔牙矫治后面部软组织正貌的改变。方法:采用直接活体测量法,测量51例成年女性AngleⅡ~1错患者矫治前后面部软组织正貌美学指标的改变,其中拔牙组30例,非拔牙对照组21例,并对矫治前后的变化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拔牙组矫治后N-Me、Sn-Me、Sn-UL、LL-Sm、Sto-M、Ch-Ch增大(P〈0.05),UL-LL减小(P〈0.05),Zy-Zy、Go-Go无明显变化(P〉0.05)。非拔牙组矫治后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中Sn-UL、LLSm、UL-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项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女性AngleⅡ~1错患者通过拔牙矫治,主要表现为口周软组织的变化,开唇露齿明显改善,上下唇形态更趋协调;对面高及面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女性 angle~1错 面部软组织正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