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口外弓配合固定矫治器治疗AngleⅡ类Ⅰ分类高角病例
1
作者 欧联 宋一平 《广西医学》 CAS 2004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研究短外弓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高角错病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治疗的病人 1 1例 ,均过生长发育高峰期 ,使用短外弓配合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 ,疗程 1 5个月 ,拍摄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 ... 目的 研究短外弓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高角错病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治疗的病人 1 1例 ,均过生长发育高峰期 ,使用短外弓配合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 ,疗程 1 5个月 ,拍摄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 ,并对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上颌骨长度和高度没有明显变化 ,下颌平面角FMA变化在Ⅰ°以内 ,上切牙和下颌磨牙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口外弓配合固定矫治器 治疗 angle分类 高角错He
下载PDF
AngleⅡ~1类错拔牙矫治前后颏部形态的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宋丽娟 伍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99-403,共5页
目的:通过对AngleⅡ1类错拔牙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观察矫治前、后颏部形态的变化。方法:从方丝弓矫治的AngleⅡ1类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侧位片中,随机选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患者(第1组),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二前磨... 目的:通过对AngleⅡ1类错拔牙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观察矫治前、后颏部形态的变化。方法:从方丝弓矫治的AngleⅡ1类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侧位片中,随机选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患者(第1组),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二前磨牙患者(第2组)以及下颌未经矫治的非拔牙患者(第3组)各15例,经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拔牙组与非拔牙组颏部形态的变化,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拔牙组矫治后,B点处、根尖点处的颏厚度显著减小,第1组分别减小0.60mm(P<0.05)和1.58mm(P<0.01);第2组分别减小0.22mm(P<0.05)和1.16mm(P<0.01);3组颏突度均有增加,分别为1.28mm,1.28mm和0.78mm(P<0.01)。颏弯曲度和颏倾斜度减小,第1组分别减小1.91(P<0.05)和4.69°(P<0.01);第2组分别减小1.76(P<0.05)和4.66°(P<0.01)。非拔牙组矫治后,颏部厚度无明显变化。结论:拔牙矫治伴随下切牙的内收,颏厚度有减小趋势,提示临床上对于颏部厚度偏薄的患者应慎重选择拔牙矫治,以防止不良后果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1类错牙合 头影测量 切牙内收
下载PDF
传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AngleⅡ^1类错(牙合)的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宋丽娟 薛花 李琥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采用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青少年Angle Ⅱ1类错牙合,通过头影测量分析评价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40例(女24例,男16例)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的Angle Ⅱ1类错牙合患者,平均年龄13.2岁。经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对... 目的采用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青少年Angle Ⅱ1类错牙合,通过头影测量分析评价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40例(女24例,男16例)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的Angle Ⅱ1类错牙合患者,平均年龄13.2岁。经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平均治疗时间12个月,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覆牙合、覆盖及中性磨牙关系,侧貌也得到明显的改善。头影测量显示,U1-SN角、ANB角、U1-RL距、U6-RL距变小,L1-MP角、L1-RL距、L6-RL距变大,其他无显著变化。结论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利用口内支抗结合细丝轻力,快速倾斜移动牙齿,后期控制转矩并正轴,可快速有效矫治Angle Ⅱ1类错牙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直丝弓矫治器 angle ^1类错(牙合) 头影测量
下载PDF
Angle’Ⅱ类2分类错畸形牙列指数的测量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谢荣敏 秦朴 杜跃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8-370,共3页
目的:探讨Angle’Ⅱ类2分类错Bolton比和Pont指数不调的发生率及性别差异,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65例Angle’Ⅱ类2分类患者牙模型,计算Bolton比和Pont指数不调的发生率,应用SPSS10.0软件包分析性别有无差异。结果:Angle... 目的:探讨Angle’Ⅱ类2分类错Bolton比和Pont指数不调的发生率及性别差异,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65例Angle’Ⅱ类2分类患者牙模型,计算Bolton比和Pont指数不调的发生率,应用SPSS10.0软件包分析性别有无差异。结果:Angle’Ⅱ类2分类错中,Bolton比和Pont指数的分布为Bolton比过小组>Bolton比正常组>Bolton比过大组,而Pont指数较大组>Pont指数正常组>Pont指数较小组,但Bolton比和Pont指数均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正畸治疗Angle’Ⅱ类2分类错前,应考虑模型的测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类2分类 Bolton比 PONT指数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矫治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探讨
5
作者 窦伟 雍敏 陆迅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 介绍Twin—block矫治器制作要点,比较应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前后牙及骨骼的变化。方法 选择生长发育以下颌后缩为主的And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8例,磨牙均为远中关系,男5例,女3例... 目的 介绍Twin—block矫治器制作要点,比较应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前后牙及骨骼的变化。方法 选择生长发育以下颌后缩为主的And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8例,磨牙均为远中关系,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10±1.6)岁,采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10~11个月,测量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矫治10~11个月后,患者面型明显改善,磨牙为中性关系,上前牙前突减小,覆盖关系正常。X线头影测量的结果,牙齿的改变主要是角U1-L1增大,平均增大7.25°;U1-NA角减小,平均小5.5°;L6-MP的增大,平均增大3.68mm,颌骨的改变,主要是角SAB增大,平均增大4°;角ANB减小,平均减小4.5°。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可使上下牙槽骨得到改建,并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促进下颌生长发育,从而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angle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 下颌骨
下载PDF
肌激动器矫治AngleⅡ类1分类错前后颌面部硬组织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孙莉莉 陈敏 王建国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评价肌激动器矫治AngleⅡ类1分类错治疗前后颌面部硬组织变化情况,探讨其作用机理和效果。【方法】对30例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患者用肌激动器矫治,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片的17个硬组织测量项目进... 【目的】评价肌激动器矫治AngleⅡ类1分类错治疗前后颌面部硬组织变化情况,探讨其作用机理和效果。【方法】对30例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患者用肌激动器矫治,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片的17个硬组织测量项目进行分析,对比治疗前后硬组织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早期的功能矫治治疗,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接近正常值范围。下颌骨长度增加,上切牙内收,前牙覆盖减少。【结论】大多数患者在矫治后X线头影测量值接近正常,下颌骨长度增加,但部分患者仍需进行二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激动器 angle 类1分类错殆 头影测量
下载PDF
改良式方丝弓技术矫治成人Angle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何明宜 聂丽萍 +3 位作者 何明弟 古贵刚 唐兴娅 朱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497-500,共4页
目的:总结AngleII类1分类成人错畸形的矫治资料、评估疗效、探讨矫治程序。方法:选择就诊的AngleII类1分类错畸形成年患者42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治中针对成人的生理特点,以轻力作为原则,以滑动力学机制快速移动牙齿,并在术前... 目的:总结AngleII类1分类成人错畸形的矫治资料、评估疗效、探讨矫治程序。方法:选择就诊的AngleII类1分类错畸形成年患者42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治中针对成人的生理特点,以轻力作为原则,以滑动力学机制快速移动牙齿,并在术前术后作X线投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4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合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22.6月,矫治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貌外形,前牙覆、覆盖正常,后牙尖窝关系良好。X线头影测量结果:U1-SN角、U1-NA距、L1-MP距有高度显著性变化,L1-MP角、L1-NB距、U1-PP距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将轻力、滑动技术运用于成人错畸形的矫治中,可缩短临床操作时间,简化治疗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安氏类1分类错袷 方丝弓矫治器 轻力 滑动技术
下载PDF
青少年AngleⅡ~1错患者颅面特征的Steiner分析
8
作者 李惠 李京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8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AngleⅡ1错患者的错机制、颅面形态特征及发育规律。方法随机抽取在枣庄市口腔医院就诊的青少年AngleⅡ1错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对每位患者拍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将X线片扫描入电子计算机,通过Winceph7.0 X线头影测... 目的探讨青少年AngleⅡ1错患者的错机制、颅面形态特征及发育规律。方法随机抽取在枣庄市口腔医院就诊的青少年AngleⅡ1错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对每位患者拍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将X线片扫描入电子计算机,通过Winceph7.0 X线头影测量软件系统进行定点、描图,使用Steiner分析法对颅面部的相关点、线、角进行测量,并将所得的各项测量数据与正常标准值进行比较。结果青少年AngleⅡ1错患者与正常进行比较,SNB、ANB、SND、1-NA(mm)、1-NA、1-1(-)、GoGn-SN、SL(mm)的8项测量值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枣庄地区青少年AngleⅡ1错患者上颌基本正常,下颌相对上颌明显后缩,上切牙前突,上下切牙位置明显唇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angle1 颅面结构
下载PDF
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Ⅰ错畸形的机制 被引量:6
9
作者 林巍 谢蕊 +2 位作者 林汉生 孔卫东 石晓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7-80,共4页
研究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Ⅰ错畸形的机制。方法:对28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 UI-NA角平均减少 10.68°, UI-SN角平... 研究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Ⅰ错畸形的机制。方法:对28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 UI-NA角平均减少 10.68°, UI-SN角平均减少11.39°, UL-NA平均减少 1.36 mm, LI- NB角平均减少2.5°,LI-MP角平均减少 3.0°,LI-NB平均减少 1.4 mm, LI- AP,平均减少 1.2 mm,SN-OP角平均增加 1.82°。治疗前后上下切牙交角与上下切牙的倾斜度和突度的差值呈负相关,上切牙各倾斜度和突度的差值彼此呈正相关,下切牙各倾斜度和突度的的差值彼此呈正相关。结论: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主要是通过移动牙齿的掩饰性矫治完成的,上下颌牙的位置是协调变化的,拔牙矫治并未影响面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分类错He 直丝弓矫治技术 治疗
下载PDF
安氏Ⅰ类、Ⅱ类、Ⅲ类青少年的Bolton指数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钱国辉 周婷婷 +1 位作者 王冬玥 马俊青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642-643,657,共3页
目的观测不同安氏分类个体的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方法收集1 276名青少年模型,测量牙齿,计算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不同安氏分类分组之间间隙对比分析。结果安氏Ⅲ类男性和女性的全牙Bolton指数均显著高于安氏Ⅰ类男性和女性。安氏Ⅲ... 目的观测不同安氏分类个体的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方法收集1 276名青少年模型,测量牙齿,计算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不同安氏分类分组之间间隙对比分析。结果安氏Ⅲ类男性和女性的全牙Bolton指数均显著高于安氏Ⅰ类男性和女性。安氏Ⅲ类男性和女性的前牙Bolton指数均显著高于安氏Ⅰ类男性和女性,安氏Ⅱ类1分类男性前牙Bolton指数均显著低于安氏Ⅰ类男性,安氏Ⅱ类1分类女性和2分类女性的前牙Bolton指数均显著低于安氏Ⅰ类女性。结论不同安氏分类患者的Bolton指数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 安氏 安氏Ⅲ类 BOLTON指数
下载PDF
单纯上颌减数矫治生长发育高峰期后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成忠 徐辉 +4 位作者 翁志强 毛钊 严晓东 李益才 蒋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719-721,724,共4页
目的:通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成人非拥挤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探讨其治疗前后硬软组织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择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非拥挤错患者21例(男7例,女14例),所有病例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对治... 目的:通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成人非拥挤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探讨其治疗前后硬软组织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择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非拥挤错患者21例(男7例,女14例),所有病例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对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畸治疗后上前牙及上唇发生了明显的后退(U1-NA,U1-L1°,↓);颌骨的改变不明显,下颌部分发生了轻微的后下旋转(OP-SN°↑),下前牙有压低并有轻微的唇倾(L1-NB°L1-MP°↑);软组织上下唇均有后退(Z角,NLA↑,上下唇突度减少)。结论:上颌单颌减数矫治非拥挤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改变主要发生在牙及牙槽骨。此方法适用于牙性或轻度骨性的非拥挤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分类错 头影测量分析 正畸治疗
下载PDF
微种植支抗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上齿槽垂直向过度发育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喻小辉 陈金春 寻春雷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2期50-52,共3页
目的微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上齿槽前部垂直向过度发育矫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上齿槽前部垂直向过度发育者32例,用微种植支抗结合MBT矫正器进行矫正,观察矫治前后硬组织、软组织、模型指标的变化,... 目的微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上齿槽前部垂直向过度发育矫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上齿槽前部垂直向过度发育者32例,用微种植支抗结合MBT矫正器进行矫正,观察矫治前后硬组织、软组织、模型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正后前牙明显压低、内收、牙冠变短,覆颌和覆盖明显改善,软组织指标Stoms-U1、ULP、LLP、露龈宽度明显变小,U1/PP角、鼻唇角、Z角明显增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磨牙无明显移位(P>0.05)。结论微种植支抗能有效压低前牙,阻止前牙飘移,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上齿槽前部垂直向过度发育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分类错 微种植体 支抗 成人 上齿槽前部垂直向过度发育
下载PDF
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雷勇华 翦新春 卢燕勤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1-413,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对36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通过拔除4颗双尖牙或2颗上颌双尖牙矫治,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应用MBT直丝弓矫治... 目的:评价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对36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通过拔除4颗双尖牙或2颗上颌双尖牙矫治,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后,前牙覆盖减小6.04mm(P<0.01),上中切牙倾斜度(U1-NA)减小15.43度(P<0.01),上中切牙突度U1-NA(mm)减小4.71mm(P<0.01),ANB明显减小(P<0.05).结论: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是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T直线弓 安氏分类错[牙合] X线 头影测量
下载PDF
Twin block结合下唇挡矫治Ⅱ类Ⅰ分类错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雷英 蔡中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本研究在Twin block上增加下唇挡,刺激下颌前端骨生长。方法选择16例伴下颌后缩的Ⅱ类Ⅰ分类错患者。替牙期或恒牙早期,随机分成二组,每组8例,一组设为对照组,采用Twin block治疗。另一组设为治疗组,采用Twin block与下唇挡... 目的本研究在Twin block上增加下唇挡,刺激下颌前端骨生长。方法选择16例伴下颌后缩的Ⅱ类Ⅰ分类错患者。替牙期或恒牙早期,随机分成二组,每组8例,一组设为对照组,采用Twin block治疗。另一组设为治疗组,采用Twin block与下唇挡联合治疗。经过8-10个月的矫治。双侧后牙基本正常建,然后对每组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影片进行测量、对比。结果二组患者治疗后下颌骨均有明显的向前生长。但治疗组下颌前端B点生长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Twin block与下唇挡联合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不仅发挥了Twin bIock原有的功效。同时还具有刺激下颌骨前端B点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 BLOCK 分类错(牙合) 下唇挡
下载PDF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矫治安氏Ⅱ~Ⅰ类错17例报道 被引量:4
15
作者 龚昕 钱玉芬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65-369,共5页
目的:评价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矫治安氏ⅡⅠ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17例骨性ⅡⅠ类错牙合的生长发育期患者,应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治疗,进行咬合重建。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 目的:评价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矫治安氏ⅡⅠ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17例骨性ⅡⅠ类错牙合的生长发育期患者,应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治疗,进行咬合重建。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及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经联合治疗,17例患者均获得满意效果。第一恒磨牙均达到中性或过矫正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基本达到正常,侧貌面型均有明显改善。上颌骨生长受到抑制,ss/refpl减小,P<0.05;S-N-ss角(即SNA)减小,P<0.01。下颌骨生长获得促进,pg/refpl、co/refpl+pg/refpl、S-N-sm角(即SNB)均增加,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s-N-sm角(即ANB)、颌凸角差值有显著改变(P<0.001)。下颌平面角(FMA)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能有效抑制上颌生长而促使下颌向前生长,使上、下颌骨的矢状不调得到最大程度的矫正,患者侧貌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治器 安氏分类错he 咬合重建
下载PDF
唇挡矫治替牙晚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存美 《口腔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495-496,共2页
目的观察下唇挡对替牙晚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晚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26例,下颌唇挡治疗并采用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结果唇挡治疗后SNB角增加1.14°,下颌骨长度增加4.37 mm,前牙覆盖减小3.4 mm。结论唇... 目的观察下唇挡对替牙晚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晚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26例,下颌唇挡治疗并采用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结果唇挡治疗后SNB角增加1.14°,下颌骨长度增加4.37 mm,前牙覆盖减小3.4 mm。结论唇挡对儿童生长发育期安氏2类1分类错有明显的矫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分类错 唇挡 头影测量 早期治疗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骨性下颌后缩安氏Ⅱ类Ⅰ分类错
17
作者 林铭 郭庆平 +4 位作者 彭文波 潘昱 陈巨峰 吴雪勋 何国燕 《河北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774-776,共3页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估用Twin—block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耠伴骨性下颌后缩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9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耠患者(平均年龄11.5岁)。全天戴用Twin—block矫治器...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估用Twin—block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耠伴骨性下颌后缩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9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耠患者(平均年龄11.5岁)。全天戴用Twin—block矫治器4—8个月,达到预期疗效后改用固定矫治器治疗完成,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NB角°明显减小,覆盖及磨牙位置关系均有改变,面下1/3仲长。这些测量指标有看显著差异(P〈0.05)。结论:Twin—block功能矫治使额部前移,SNB角增加,ANB角减小;深覆拾深覆盖、磨牙关系及软组织面型均得到改善,表明Twin—block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有效促进了下颌骨在垂直及矢状方向上的生长发育,取得明显的牙[牙合]骨骼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 分类错耠 Twin—block矫治器 固定矫正器 X线头影测量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与传统方法在青少年安氏Ⅱ类Ⅰ分类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欧卜宾 蓝田 卢杰英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6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安氏Ⅱ类Ⅰ分类治疗中,无托槽隐形矫治和传统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青少年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试验组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对照组行活动矫治器联合自锁托槽固定矫... 目的:探讨青少年安氏Ⅱ类Ⅰ分类治疗中,无托槽隐形矫治和传统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青少年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试验组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对照组行活动矫治器联合自锁托槽固定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上下后牙颊舌向倾斜角和咬合接触两项矫治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青少年Ⅱ类Ⅰ分类患者是一种更高效、舒适、美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青少年安氏分类 传统矫治方法
下载PDF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分型及其高低面角的颅面特征 被引量:14
19
作者 伍军 徐宝华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9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儿童安氏Ⅱ1 错牙合各类型的分布及其高低角错牙合的颅面特征。方法:采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100 例恒牙初期安氏Ⅱ1 错牙合进行研究,以修正读数后的SNA、SNB角和FH—MP平面为参照从矢状和垂直方向...  目的:探讨中国儿童安氏Ⅱ1 错牙合各类型的分布及其高低角错牙合的颅面特征。方法:采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100 例恒牙初期安氏Ⅱ1 错牙合进行研究,以修正读数后的SNA、SNB角和FH—MP平面为参照从矢状和垂直方向将上下颌对颅底的变异进行分型统计,并抽出高、低角组进一步测量研究。结果:真性上颌前突只占23% ,部分病例上颌后缩,65% 的错牙合伴有下颌后缩,45% 的存在垂直关系不调;高角组腭平面前部向下倾斜,下颌整体呈后下旋转位,下颌后缩;低角组上颌前突,下颌角缩小。结论:安氏Ⅱ1 错牙合表现多种类型,以下颌后缩多见,同时不可忽视上颌垂直向变异对其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HE 分型 高平面角 低平面角
全文增补中
两种拔牙方式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软硬组织变化
20
作者 潘虹海 杨正 +3 位作者 庞兰 谭宇 王洁丽 杨四维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514-516,共3页
目的:研究拔除上下颌第一前磨牙或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矫治对青少年安氏II类Ⅰ分类错软硬组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拔除上下颌第一前磨牙(A组)或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B组)矫治的青少年病例各1... 目的:研究拔除上下颌第一前磨牙或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矫治对青少年安氏II类Ⅰ分类错软硬组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拔除上下颌第一前磨牙(A组)或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B组)矫治的青少年病例各10例。两组样本的性别、年龄、疗程相互匹配。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研究不同拔牙模式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病例矫治后U1-L1,S-GO,N-ANS,ANS-Me增加,U1-SN减小;Holdaway软组织分析显示:两组病例矫治后上唇沟深,鼻下点至H线距,H角,下唇至H线距,颏唇沟深度减小,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拔牙方式均能有效内收上切牙,改善软组织侧貌。下颌拔牙位置对软组织侧貌的改变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分类错牙A 拔牙方式 头影测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