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gleⅢ患者上颌前牵引矫治时机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2
1
作者 范建谊 叶湘玉 +3 位作者 周洪 陈曦 王爽 陈挺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 :初步探讨前牵引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Ⅲ类错牙合上颌发育不足患者的矫治时机。方法 :选取 2 0例研究对象 ,分成两组 ,即大年龄组 (9~ 12岁 )和小年龄组 (5~ 8岁 ) ,采用前牵引矫治器进行治疗 ,拍摄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 目的 :初步探讨前牵引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Ⅲ类错牙合上颌发育不足患者的矫治时机。方法 :选取 2 0例研究对象 ,分成两组 ,即大年龄组 (9~ 12岁 )和小年龄组 (5~ 8岁 ) ,采用前牵引矫治器进行治疗 ,拍摄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上颌前牵引对两组患者均产生了良好的矫治效果 :上颌骨前移 ,下颌骨后旋 ,前牙反牙合纠正 ,磨牙关系达到中性 ;两组对比显示小年龄患者的前牵引治疗具有更短的治疗时间、更多的骨骼改变、更少的牙齿改变以及更少的副作用等优点。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 上颌前牵引 矫治 安氏类错He 口腔正畸
下载PDF
Frankel-Ⅲ矫治器矫治替牙期AngleⅢ类错的软组织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赵果 李沙 常彬彬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目的:分析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治疗替牙期AngleⅢ类错患者软组织的改变,并评价该矫治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期AngleⅢ类错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7~12岁,平均年龄9岁5个月,分别对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软组织头颅侧位... 目的:分析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治疗替牙期AngleⅢ类错患者软组织的改变,并评价该矫治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期AngleⅢ类错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7~12岁,平均年龄9岁5个月,分别对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软组织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测量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经过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的治疗,上、下唇基角、面凸角和下唇角增加,下唇基角、软组织角和下唇突距减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唇基角、上唇角、下面高、全面高和上唇突距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rankel-Ⅲ矫治器治疗后,患者的鼻、上唇、下唇、颏关系趋于协调,上、下颌软组织变化比较明显,软组织侧貌由Ⅲ类凹面型转变为Ⅰ类面型。Frankel-Ⅲ矫治器是治疗AngleⅢ类错的理想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错 功能矫治器 软组织侧貌
下载PDF
恒牙AngleⅢ类错伴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髁突运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常忠福 陈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6期738-743,共6页
目的 :通过对正常、AngleⅢ类错和AngleⅢ类错伴颞下颌关节疾病(temporomandibular dysfunctions,TMD)患者下颌前伸、后退和开、闭口运动中髁突运动的记录对比,确定AngleⅢ类错伴TMD患者的髁突运动特征,从而为错畸形及TMD的... 目的 :通过对正常、AngleⅢ类错和AngleⅢ类错伴颞下颌关节疾病(temporomandibular dysfunctions,TMD)患者下颌前伸、后退和开、闭口运动中髁突运动的记录对比,确定AngleⅢ类错伴TMD患者的髁突运动特征,从而为错畸形及TMD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AngleⅢ类错伴TMD患者(实验组)、单纯AngleⅢ类错(对照1组)、正常者(对照2组)各30例,采用计算机化髁突轴图描记仪(CADIAXⅢ)记录下颌功能运动时的髁突运动情况,比较各项测量指标并做定性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髁突各项运动最大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1组相比,开、闭口,前伸、后退及侧方运动各项指标均大于对照组,尤其在垂直向上,差异显著。实验组与对照2组相比,各项运动在Y轴上变异最大。除左、右侧方运动工作侧大于正常组外,其他各个方向运动范围均小于正常组,尤其在开、闭口运动水平向上和上、右侧方向运动最大空间位移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AngleⅢ类错伴TMD患者较AngleⅢ类错和正常在三维方向有较典型的髁突运动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 angle类错 正常 恒牙 髁突运动
下载PDF
替牙期骨性Angle Ⅲ类错患者颅面部软组织形态研究
4
作者 陈杰 刘新强 刘炳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18,共3页
选择替牙期骨性 Angle 类错牙合患者 3 8例作为研究样本 ,另选相应年龄的替牙期正常牙合儿童 40例作为对照组 ,拍摄正中牙合位的 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 ,利用 X线头影测量分析软件进行结果分析 ,选取与 Angle 类错牙合有关的测量项目 2 7... 选择替牙期骨性 Angle 类错牙合患者 3 8例作为研究样本 ,另选相应年龄的替牙期正常牙合儿童 40例作为对照组 ,拍摄正中牙合位的 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 ,利用 X线头影测量分析软件进行结果分析 ,选取与 Angle 类错牙合有关的测量项目 2 7项 ,得出两组软组织各测量值 ,比较替牙期骨性 Angle 类错牙合和正常牙合的颅颌面部软组织形态差异。分析替牙期骨性 Angle 类错牙合的软组织形态 ,并探讨其与相应硬组织构形上的关系和发育规律。结果 :软组织线距测量男性有 13项 ,女性有 12项 ,两组间有显著差异。软组织角度测量 9项均有显著差异。认为面部软组织侧貌基本反映了硬组织的骨骼构形 ,软组织在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改变 ,部分软组织代偿可掩盖骨骼的畸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 替牙期 骨性angle类错He 患者 颅面部 正常He 硬组织 显著差异 构形 反映
下载PDF
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颅颌形态的研究
5
作者 陈杰 徐宏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73-275,共3页
①目的 比较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雅合和正常雅合的颅颌硬组织构形差异 ,分析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雅合的颅颌形态 ,并探讨错雅合发生机制和颅颌发育趋势。②方法 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雅合者 38例为研究对象 ,另选相应年龄的替牙... ①目的 比较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雅合和正常雅合的颅颌硬组织构形差异 ,分析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雅合的颅颌形态 ,并探讨错雅合发生机制和颅颌发育趋势。②方法 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雅合者 38例为研究对象 ,另选相应年龄的替牙期正常雅合4 0例作为对照组。拍摄正中雅合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③结果 硬组织线距测量值男性 11项、女性 10项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2 .0 83~ 2 .5 6 9,P <0 .0 5 ;t=2 .82 7~ 3.4 76 ,P <0 .0 1)。两组硬组织角度测量值比较 17项有显著差异 (t=2 .2 4 5~ 2 .6 72 ,P <0 .0 5 ;t=2 .937~ 3.4 2 9,P <0 .0 1)。两组间线距比例值比较 5项有显著差异 (t=2 .189~ 3.5 2 8,P <0 .0 5、0 .0 1)。④结论 下颌发育过度是形成骨性AngleⅢ类错雅合的主要原因 ;颅颌三维空间比例的失调 ,将导致骨性错雅合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HE 替牙期 骨性angle类错He 颅颌形态 发生机制
下载PDF
SanderⅢ矫治器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湘琳 崔强强 +6 位作者 梁文慧 司新芹 李彤 侯玉霞 鲍庆红 王菲 陈晓雯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SanderⅢ矫治器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畸形的疗效。方法:混合牙列中度骨性Ⅲ类错患者30例,配戴SanderⅢ矫治器12个月,用Steiner和Tweed分析法测量治疗前后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结果:SNA角、ANB角、UI-LI角、面突角,治疗前... 目的:探讨SanderⅢ矫治器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畸形的疗效。方法:混合牙列中度骨性Ⅲ类错患者30例,配戴SanderⅢ矫治器12个月,用Steiner和Tweed分析法测量治疗前后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结果:SNA角、ANB角、UI-LI角、面突角,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结果显示中度骨性Ⅲ患者的错畸形纠正。结论:SanderⅢ矫治器矫治中度骨性Ⅲ类错畸形疗效肯定;对骨性反覆深患者需配合垫矫治器,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正畸学 矫正 正畸矫正器
下载PDF
SmartClip自锁托槽矫治器双颌减数治疗安氏Ⅲ类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安晶涛 王天祥 +3 位作者 孙婷婷 宋玉玲 王锐 高睿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601-1602,共2页
目的:评价SmartClip自锁托槽矫治器双颌减数治疗安氏Ⅲ类错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和使用方法。方法:临床选择13~21岁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26例,应用SmartClip自锁托槽矫治器进行减数治疗,并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的变化进行分析。... 目的:评价SmartClip自锁托槽矫治器双颌减数治疗安氏Ⅲ类错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和使用方法。方法:临床选择13~21岁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26例,应用SmartClip自锁托槽矫治器进行减数治疗,并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矢状方向上,SNA和ANB分别增加1.41°和1.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NB的变化无显著性(P>0.05)。同时,U1-NA和U1-SN分别增加4.60°和10.78°,U1-NA(mm)增加2.60mm,L1-NB和L1-MP分别减小5.88°和6.09°,L1-NB(mm)减小2.18mm,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方向上,SN-MP和Y轴的变化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SmartClip自锁托槽矫治器减数治疗安氏Ⅲ类错可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rtClip自锁托槽矫治器 安氏类错 X线头影测量
下载PDF
数字化隐形矫治技术治疗成人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12例 被引量:4
8
作者 杨璐 王斌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311-315,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隐形矫治技术治疗成人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合肥市口腔医院成人轻到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人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例,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数字化隐形矫治技术治疗成人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合肥市口腔医院成人轻到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人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例,观察组采用数字化隐形矫治技术,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技术即MBT矫治技术。测量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16项软硬组织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骨性组织测量项目中,蝶鞍中心点、鼻根点和上牙槽座点的交角(SNA)、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SN-MP)在矫治后较矫治前均增加(P<0.05),上牙槽座点、鼻根点和下牙槽座点的交角(ANB)变小(P<0.05);矫治后观察组较对照组ANB[−0.22±1.47]比[−1.41±0.99];SN-MP[31.91±5.81]比[37.07±2.56];下颌平面与眶耳平面的交角(FH-MP)[22.80±4.14]比[26.74±3.56];[牙合]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OP-SN)[10.42±4.31]比[15.93±2.10]均减小(P<0.05)。牙性测量项目中,上中切牙长轴到前颅底平面的交角(U1-SN)、下中切牙切点至下颌平面的距离(L1-MP)治疗前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软组织测量指标上唇凸点至E线距离(UL-EP)、下唇凸点至E线距离(LL-EP)、眶耳平面和软组织鼻根点与软组织颏前点连线的后下角(FH-N'Pog')、软组织鼻根点、鼻下点和软组织颏前点连线的夹角(N'-Sn-Pog')在治疗前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数字化隐形矫治技术掩饰性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在垂直向控制,减轻牙齿代偿方面较固定矫治技术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正畸矫治器 功能性 成像 三维 垂直向控制 掩饰性治疗
下载PDF
安氏Ⅲ类错牙合的W角、ANB角和Wits值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王杰睿 乔珺 +1 位作者 米丛波 杨爽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6期1713-1715,共3页
目的:探讨W角、ANB角和Wits值对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颌骨矢状关系评价的可靠性。方法:选取38例恒牙列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计算其W角,Wits值,ANB值及其变异系数,并对三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三项测量指标... 目的:探讨W角、ANB角和Wits值对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颌骨矢状关系评价的可靠性。方法:选取38例恒牙列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计算其W角,Wits值,ANB值及其变异系数,并对三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三项测量指标变异程度不同,W角,Wits值和ANB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5、0.40、0.65,且三者间均存在相关性。结论:W角,Wits值和ANB角均可作为评价安氏Ⅲ类患者颌骨矢状向关系的指标,但W角可能更具有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错牙合畸形 W角 Wits ANB角 X线头影测量
下载PDF
锥形束CT评判安氏Ⅲ类错上前牙骨开裂与骨开窗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徐筱 徐莉 +3 位作者 江久汇 吴佳琪 李小彤 靖无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4-109,共6页
目的:探讨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判上颌前牙骨开裂和骨开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法:纳入18例安氏Ⅲ类错行骨皮质切开术的患者,平均年龄23.6岁(18~30岁),其中男3例,女15例,观察108颗上颌前牙。以翻瓣术... 目的:探讨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判上颌前牙骨开裂和骨开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法:纳入18例安氏Ⅲ类错行骨皮质切开术的患者,平均年龄23.6岁(18~30岁),其中男3例,女15例,观察108颗上颌前牙。以翻瓣术中所见的骨开裂和骨开窗作为判定金标准,评价CBCT判断骨开裂和骨开窗的灵敏度(sensitivity)、特异度(specificity)、约登指数(Youden index)、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阴性似然比(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并将CBCT判定与翻瓣直视判定相比较。结果:上颌前牙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发生率分别为10.19%和13.89%,主要见于侧切牙和尖牙。骨开裂长度中位数为5 mm,宽度中位数为4 mm;骨开窗常位于根中部至根尖部,长度中位数为3 mm,宽度中位数为2 mm。骨开裂CBCT判定与临床判定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CBCT判定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0.7。骨开窗CBCT判定与临床判定之间一致性一般(P<0.05),灵敏度为0.93,特异度为0.52。结论:CBCT评判上前牙骨开裂与临床情况的一致性较好,判定骨开窗与临床情况的一致性一般。CBCT判定骨开裂与骨开窗在临床中有一定应用价值,但存在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牙槽骨质丢失 敏感性与特异性
下载PDF
11例10~14岁骨性Ⅲ类错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春玲 王玉玲 +2 位作者 刘东旭 孔凡芝 郭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4,共3页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和上颌快速扩弓治疗 10~ 14岁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 11例 10~ 14岁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为观察组 ,3 2例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和上颌快速...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和上颌快速扩弓治疗 10~ 14岁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 11例 10~ 14岁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为观察组 ,3 2例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和上颌快速扩弓装置治疗 ,平均治疗时间 6个月。治疗前后均拍摄头影侧位片 ,并采用一种新的头颅参照系统 ,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发生上颌骨前移 ,下颌骨向下后旋转 ,向前生长受限。观察组前牙覆盖增加 5 .3mm ,骨性变化占 5 1% ,牙性变化占 4 9% ;其中 ,9例患者前牙达到正常覆牙合、覆盖关系 ,磨牙中性关系 ,2例患者前牙达到浅覆牙合、浅覆盖关系 ,后牙中性偏近中关系。结论 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和上颌快速扩弓治疗 10~ 14岁轻中度骨性反牙合患者有较好疗效 ,可减轻畸形程度 ,避免手术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方牵引 上颌扩弓 安氏类错He 儿童 疗效观察 口腔正畸
下载PDF
结构光扫描对骨性Ⅲ类错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软组织三维变化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10
12
作者 彭菊香 江久汇 +4 位作者 赵一姣 王勇 李泽 王柠柠 冯智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3,共6页
目的:应用结构光扫描对骨性Ⅲ类错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患者手术前后软组织三维方向的变化进行初步评价。方法:8例成人骨性Ⅲ类错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7.08±4.42)岁,正颌外科手术术式均为上颌Le For... 目的:应用结构光扫描对骨性Ⅲ类错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患者手术前后软组织三维方向的变化进行初步评价。方法:8例成人骨性Ⅲ类错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7.08±4.42)岁,正颌外科手术术式均为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切骨术+颏部成型术,分别在术前2周、术后6个月对面部进行结构光扫描,获得患者面部三维图像,测量术前和术后软组织三维标志点的变化以及线距、角度变化,并且对软组织体积变化做出初步评价。结果:标志点水平向变化不大,变化主要集中在垂直向和前后向,线距和角度的变化也主要在唇部;颏部的体积变化显著,其次为上颌,最后是额面部。结论:骨性Ⅲ类患者接受双颌手术后,面部软组织三维方向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垂直方向和矢状方向;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作为面部软组织扫描的一种技术,相对于二维来说,能从整体上较直观、准确地观察和监测颌面部软组织在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过程的三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成像 三维 面部 结构光
下载PDF
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安氏Ⅲ类骨性错畸形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卫革 王云 +3 位作者 刘向辉 黄辉 刘震宇 应雪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恒牙期安氏Ⅲ类骨性牙牙合畸形的矫治难度大、过程复杂,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应用简化了疗程。文中观察使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Ⅲ类错畸形后患者的软硬组织形态的改变。方法对15例骨性反畸形患者应用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及技... 目的恒牙期安氏Ⅲ类骨性牙牙合畸形的矫治难度大、过程复杂,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应用简化了疗程。文中观察使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Ⅲ类错畸形后患者的软硬组织形态的改变。方法对15例骨性反畸形患者应用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及技术进行矫治,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头影测量,对比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情况。结果矫治后患者的软硬组织形态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传动直丝弓技术利用口内支抗和轻力,能够迅速移动牙齿,并利用双层弓丝的作用移动牙根达到控根正轴的目的,为恒牙期安氏Ⅲ类骨性牙畸形、拒绝外科手术矫治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矫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直丝弓技术 传动效应 安氏类骨性错[牙合]畸形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软组织角度改变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娜 张文娟 +1 位作者 史洪涛 张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50-354,共5页
目的:探讨骨性安氏Ⅲ类错采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患者在矫治前和手术后不同时期颌面部软组织的角度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选取24例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在矫治前(T0)、手术后3个月(T1)、1年(T2)及3年(T3)时拍摄... 目的:探讨骨性安氏Ⅲ类错采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患者在矫治前和手术后不同时期颌面部软组织的角度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选取24例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在矫治前(T0)、手术后3个月(T1)、1年(T2)及3年(T3)时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颌面部13个软组织标志点,测量所形成的角度,采用SPSS12.0软件包分别计算均值和标准差,利用q检验(Newman-Keuls法)比较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1)术后3个月与矫治前相比,除上下唇角(A’UL-B’LL)外,其余15项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a与手术后3个月相比,下唇基角(S-N’-B’)、面型角(G-Sn-Pos)(P<0.01);面凸角(Ns-Sn-Pos)、软组织面角(FH-Sn-Pos)、Z角和UL均有显著差异(P<0.05)。(3)术后3a与术后3个月比较,下唇基角(S-N’-B’)、面型角(G-Sn-Pos)(P<0.01),面凸角(Ns-Sn-Pos)、软组织面角(FH-SnPos)和全面凸角(Ns-Prn-Pos)、Z角、UL均有显著差异(P<0.05)。(4)术后3a与术后1a比较,面型角(G-Sn-Pos)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后3a内与软组织颏前点(Pos)相关的测量角度均有较大的复发趋势,但总体上看,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患者的长期治疗效果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安氏类错[牙合]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头影测量
下载PDF
前牙覆对安氏Ⅲ类错平面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何平 肖丹娜 +1 位作者 苍松 高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探讨安氏Ⅲ类错畸形中平面与前牙覆的相关性,通过控制平面的变化为不同前牙覆安氏Ⅲ类错患者的正畸、正颌治疗提供策略依据。方法选取90例安氏Ⅲ类前牙反成人正畸患者治疗前的头颅侧位片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30例成人个别正... 目的探讨安氏Ⅲ类错畸形中平面与前牙覆的相关性,通过控制平面的变化为不同前牙覆安氏Ⅲ类错患者的正畸、正颌治疗提供策略依据。方法选取90例安氏Ⅲ类前牙反成人正畸患者治疗前的头颅侧位片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30例成人个别正常的头颅侧位片作为对照组。根据前牙覆的大小将安氏Ⅲ类错分为3组,即开组、反覆组、反深覆组,每组各测量14项指标。对各组间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同时对前牙覆与前后平面的相关性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安氏Ⅲ类错中后牙平面倾斜度(OP-P角)和前牙覆呈负相关(r=-0.24,P<0.05),前牙平面倾斜度(OP-A角)与前牙覆呈正相关(r=0.23,P<0.05)。结论不同前牙覆的平面形态各有不同,在正畸治疗不同前牙覆安氏Ⅲ类错时,应重视后牙垂直高度的控制及后牙平面的倾斜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牙合)平面 后牙(牙合)平面 覆(牙合) 安氏类错(牙合)
下载PDF
FRⅢ矫治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的软组织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楠 汪隼 +2 位作者 樊林峰 成晓敏 李小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7年第6期658-661,共4页
目的 :比较FRⅢ型矫治器矫治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前、后软组织的变化。方法 :选择30例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利用FRⅢ型矫治器矫治,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项目进行t检验。结果:FRⅢ型矫治... 目的 :比较FRⅢ型矫治器矫治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前、后软组织的变化。方法 :选择30例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利用FRⅢ型矫治器矫治,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项目进行t检验。结果:FRⅢ型矫治器矫治前、后,面型角、鼻唇角、颏唇角、上唇-E线距离均显著增大(P<0.05),Z角显著减小(P<0.05),下唇-E线距离显著减少(P<0.01);H角、上唇沟深、颏唇沟深、上唇基厚度、上唇紧张度均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经FRⅢ型矫治器矫治后的安氏Ⅲ类错患者,侧貌突度增大,Ⅲ类凹面型趋于平直,面部侧貌趋于美观;上唇近中移动,下唇远中移动,上唇突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型矫治器 安氏类错[牙合]畸形 反[牙合] X线头影测量
下载PDF
安氏Ⅲ类错头颅侧位形态的治疗模板分类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飒 许天民 林久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7-641,共5页
目的分析安氏Ⅲ类错患者的头颅侧位形态特征及其与治疗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1997—2000年就诊的安氏Ⅲ类错患者472名,通过影像测量及最小平方和重叠法(PS)处理获得患者的标准化点坐标值并以此为统计指标对472例患者进... 目的分析安氏Ⅲ类错患者的头颅侧位形态特征及其与治疗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1997—2000年就诊的安氏Ⅲ类错患者472名,通过影像测量及最小平方和重叠法(PS)处理获得患者的标准化点坐标值并以此为统计指标对472例患者进行聚类分析和亚型分类,并总结各亚型的治疗方式。结果472例患者共分成14类亚型,通过计算机绘图形成了各亚型的图形模板,同一类亚型的治疗方式较一致。结论安氏Ⅲ类错具有不同的颅面骨骼分型,这些分型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错 亚型 最小平方和重叠法 聚类分析 治疗模板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Ⅲ类患者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联合形态的CBCT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岩 边慧慧 +1 位作者 郑颖 刘奕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917-919,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的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安氏Ⅲ类患者下颌联合形态差异。方法成人Ⅲ类患者69例作为实验组,成人Ⅰ类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在CBCT上测量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IMPA)以及下颌联合高度(LH)和下切牙根尖处牙槽骨厚度(LA、LP),比... 目的比较不同的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安氏Ⅲ类患者下颌联合形态差异。方法成人Ⅲ类患者69例作为实验组,成人Ⅰ类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在CBCT上测量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IMPA)以及下颌联合高度(LH)和下切牙根尖处牙槽骨厚度(LA、LP),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Ⅲ类患者的下颌联合形态的差异。结果在骨性安氏Ⅲ错牙合中,下颌联合高度(LH)与下颌平面角呈正相关,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IMPA)与下颌平面角呈负相关、与下切牙根尖处颊侧牙槽骨厚度呈正相关。结论高角型的骨性安氏Ⅲ患者下颌联合形态趋于菲薄狭长,下前牙代偿性舌倾随着长面型的趋势加重,同时伴随其颊侧牙槽骨厚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 下颌联合形态 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 CBCT
下载PDF
Damon-Ⅲ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那宾 白雪芹 刘学恒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Damon-Ⅲ自锁托槽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治疗前后的硬组织变化。方法选择采用Damon-Ⅲ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和MBT矫治技术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各20例,均采用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的治疗方案,未额外使用增... 目的探讨Damon-Ⅲ自锁托槽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治疗前后的硬组织变化。方法选择采用Damon-Ⅲ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和MBT矫治技术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各20例,均采用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的治疗方案,未额外使用增强支抗的装置,治疗前后拍摄患者头颅侧位X线片并进行测量。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上下颌骨矢状向变化不明显,垂直向有增大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牙性指标均有变化,但略有不同。结论Damon-Ⅲ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和MBT矫治技术均可快速高效地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后牙支抗消耗较少,但是Damon-Ⅲ自锁托槽矫治技术使患者的前牙转距丧失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on-自锁托槽 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 头影测量
下载PDF
骨性安氏Ⅲ类手术患者前牙区的牙槽骨厚度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婕 李小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目的: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患者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厚度的特征。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5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54名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摄取治疗前头颅侧位片,利用单样本t检验方法与北京大... 目的: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患者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厚度的特征。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5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54名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摄取治疗前头颅侧位片,利用单样本t检验方法与北京大学正常样本库的相应数值进行比较,获取其牙槽厚度的特征,对样本病例的矢状向及垂直向骨性测量值与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厚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根据颌骨矢状向和垂直向关系将患者分成4组,(1)A组:ANB角<-4°,SN-MP角≤37.7°,11例;(2)B组:ANB角≥-4°,SN-MP角≤37.7°,16例;(3)C组:ANB角<-4°,SN-MP角>37.7°,14例;(4)D组:ANB角≥-4°,SN-MP角>37.7°,13例。通过头影测量的方法,对4组前牙牙槽骨厚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SNK方法。结果:骨性安氏Ⅲ类患者上、下前牙区牙槽厚度均较正常小(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垂直向骨型均与上、下前牙牙槽骨厚度有一定相关性(P<0.05),而矢状向骨型与下前牙牙槽骨厚度有一定相关性(P<0.05)。按不同骨型分组的4组病例在前牙牙槽骨厚度特征方面,下前牙舌侧及总牙槽骨厚度均显示C、D组患者小于B组(LP,LW,P<0.05);对于上前牙牙槽骨总厚度,C组较B组明显小[UW(upper alveolar bone thickness)分别为7.86、9.05 mm]。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错上、下前牙区牙槽厚度均较正常小;不同骨面型上、下前牙牙槽骨厚度的特征有所不同,在对其进行前牙去代偿时尚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测颅法 牙槽骨质吸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