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河之滨的乡村振兴探索——以安徽当代作家的乡村书写为中心的考察
1
作者 王小燕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7-122,共6页
淮河作为一个独特空间的隐形文本,为安徽当代作家的叙事与想象提供了共享资源。陈登科、戴厚英、许辉、陈斌先、曹多勇、潘小平、苗秀侠等人与淮河结下不解之缘,在其小说创作中紧扣时代脉搏,从不同角度展现淮河之滨乡村的发展变革,既关... 淮河作为一个独特空间的隐形文本,为安徽当代作家的叙事与想象提供了共享资源。陈登科、戴厚英、许辉、陈斌先、曹多勇、潘小平、苗秀侠等人与淮河结下不解之缘,在其小说创作中紧扣时代脉搏,从不同角度展现淮河之滨乡村的发展变革,既关注着淮河独特的地理意义与人文价值,也关注着淮河儿女如何治水、逐步脱贫的生存状态与文化心态,奋笔书写乡村共同体,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持与文化滋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之滨 乡村振兴 安徽当代作家 乡村书写
下载PDF
明代安徽女作家述论
2
作者 杨洋 《皖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1-85,98,共6页
明代安徽女作家有作品传世者共计49人,以其夫家社会阶层来论,主要由仕宦妻妾和文士家眷两个阶层构成。就其地域分布来看,半数以上集中于安庆府的桐城县与徽州府的歙县。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家庭成员对女子才学的重视与维护成为明代安... 明代安徽女作家有作品传世者共计49人,以其夫家社会阶层来论,主要由仕宦妻妾和文士家眷两个阶层构成。就其地域分布来看,半数以上集中于安庆府的桐城县与徽州府的歙县。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家庭成员对女子才学的重视与维护成为明代安徽女性写作兴盛的最为重要的助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安徽 女作家
下载PDF
《莽原》周刊与莽原社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离 王昭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7-80,共4页
《莽原》周刊是鲁迅团结高长虹、向培良、韦素园、李霁野等青年作家共同创办的一个文学周刊。在《莽原》周刊的创办过程中高长虹协助鲁迅,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莽原社是以《莽原》周刊为依托自然形成的一个文学社团,鲁迅是其领袖与灵魂。
关键词 《莽原》周刊 莽原社 鲁迅 高长虹 安徽作家群
下载PDF
“未名四杰”的文学成就与贡献 被引量:2
4
作者 江琼 《皖西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9-32,93,共5页
"未名四杰"是五四后期重要文学社团未名社的主力军,他们对未名社的创立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文学翻译与创作促进了新文学运动的发展,作品具有鲜明的皖西地域特色。在他们的影响下,涌现了一个在中国文坛活跃大半个世... "未名四杰"是五四后期重要文学社团未名社的主力军,他们对未名社的创立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文学翻译与创作促进了新文学运动的发展,作品具有鲜明的皖西地域特色。在他们的影响下,涌现了一个在中国文坛活跃大半个世纪的霍邱作家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名社 未名四杰 皖西地域特色 霍邱作家群
下载PDF
自传式思维的文学表现——论20世纪安徽女作家的创作
5
作者 朱菊香 方维保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9-734,共6页
20世纪安徽女作家苏雪林、戴厚英、王英琦擅长自传式思维,作品具有明显的自叙传特征。苏雪林的《绿天》和《棘心》是婚姻美梦的编织和痛苦情感的表达,戴厚英的《诗人之死》和《人啊,人!》是超前的理性思考和真诚的自我表述,王英琦用《... 20世纪安徽女作家苏雪林、戴厚英、王英琦擅长自传式思维,作品具有明显的自叙传特征。苏雪林的《绿天》和《棘心》是婚姻美梦的编织和痛苦情感的表达,戴厚英的《诗人之死》和《人啊,人!》是超前的理性思考和真诚的自我表述,王英琦用《背负自己的十字架》记录痛苦的自我超越和求真悟道的全过程。她们的代表作品具有内倾性、直觉性和穿透性的特征,是自传式思维的文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女作家 自传式思维 内倾性 直觉性 穿透性
下载PDF
安徽当代知名作家研究述评
6
作者 黄晓东 明飞龙 《铜陵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88-92,共5页
对安徽当代知名作家进行研究的成果不少,这些知名作家文学创作的影响力决定了对其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而该研究领域的局限性则表现为:研究者主要集中于安徽,安徽之外的较少;因研究者的区域性而产生"为尊者讳"等因素而导致对作... 对安徽当代知名作家进行研究的成果不少,这些知名作家文学创作的影响力决定了对其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而该研究领域的局限性则表现为:研究者主要集中于安徽,安徽之外的较少;因研究者的区域性而产生"为尊者讳"等因素而导致对作家的不足探讨甚少,这些是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突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当代知名作家 研究 述评
下载PDF
唐前皖籍作家的空间分布及其文学史意义
7
作者 张岳林 杨洋 《皖西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47-53,共7页
唐前皖籍作家在淮河流域兴起,在经略中原的同时,沿淮河、大别山向南延展,形成了特别的空间格局——即中国文学南北交汇的中间地带,并建立起向南发展的通道。皖籍作家的兴起,既是独特的地理位置使然,也是皖地包容性的文化气度日益成熟的... 唐前皖籍作家在淮河流域兴起,在经略中原的同时,沿淮河、大别山向南延展,形成了特别的空间格局——即中国文学南北交汇的中间地带,并建立起向南发展的通道。皖籍作家的兴起,既是独特的地理位置使然,也是皖地包容性的文化气度日益成熟的结果,更是地缘家族发展壮大的必然。从文学史的角度说,曹氏父子对文人文学的全面提升,开启了以诗文为核心的走向,改变了中国文学以经史为核心的发展格局,由此奠定了皖籍作家在中国文学地图中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前 皖籍作家 文学地图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当代皖西作家创作的本土化特征
8
作者 陈红梅 《皖西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94-98,共5页
当代皖西作家立足于地域文化的审美视角,深深扎根于本土的山水人文,或深入历史,或着力当下,自觉叙写本土故事。他们的作品,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及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的本土化特征。皖西作家的本土化创作为发掘皖西文化的现代价... 当代皖西作家立足于地域文化的审美视角,深深扎根于本土的山水人文,或深入历史,或着力当下,自觉叙写本土故事。他们的作品,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及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的本土化特征。皖西作家的本土化创作为发掘皖西文化的现代价值,强化皖西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做了极具意义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作家 地域文化 本土化特征
下载PDF
明代皖籍作家文学地图
9
作者 张岳林 《黄山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48-52,共5页
文学地图意图标示出作家的空间位置,揭示作家空间流动的轨迹和文学长时段变化的规律。明代皖籍作家的分布,北方星罗棋布,南方徽州呈几何级增长,总体上揭示了文化重心、文学重心南移的历史过程。造成这一格局的原因,是政治影响的表层化... 文学地图意图标示出作家的空间位置,揭示作家空间流动的轨迹和文学长时段变化的规律。明代皖籍作家的分布,北方星罗棋布,南方徽州呈几何级增长,总体上揭示了文化重心、文学重心南移的历史过程。造成这一格局的原因,是政治影响的表层化和地理环境、社群、文化、经济交通等深层影响的结果。由此显示出文学史变化的新特点,形成了新的文学地标,如文人的结社、文学家族、师友交集、文学流派等,即文学写作的群体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皖籍作家 文学地图 群体化
下载PDF
“五四”时期皖籍作家与新文学团体“明天社” 被引量:2
10
作者 严恩图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23-24,27,共3页
“明天社”是继“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之后的第三个新文学社团。“明天社宣言”中所表达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主张,是和文学革命的方向一致的。“明天社”的领衔发起人、社务联络人及所出版的五种“明天社丛书”的著译者,均是皖籍青年... “明天社”是继“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之后的第三个新文学社团。“明天社宣言”中所表达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主张,是和文学革命的方向一致的。“明天社”的领衔发起人、社务联络人及所出版的五种“明天社丛书”的著译者,均是皖籍青年作家。“明天社”后因种种原因而解散,但作为“明天社”发起人的皖籍青年作家们,在他们分别参加了“湖畔诗社”、“语丝社”、“未名社”之后,仍为实现“文学界成长的明天,光明的明天,发荣的明天”而努力着,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籍作家 明天社 贡献
下载PDF
元代安徽地区作家及其地域分布特征略考
11
作者 赵贤慧 《皖西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22-127,共6页
据笔者统计,元代安徽籍作家共有121人,他们主要分布于广德、池州、太平、宁国、庐州、安庆、安丰7路及徽州、宿州境内。其中徽州作家数量最多,次为宁国路和安丰路作家。并且这些作家当中有以诗文名于后世者,有以散曲名于后世者,有以戏... 据笔者统计,元代安徽籍作家共有121人,他们主要分布于广德、池州、太平、宁国、庐州、安庆、安丰7路及徽州、宿州境内。其中徽州作家数量最多,次为宁国路和安丰路作家。并且这些作家当中有以诗文名于后世者,有以散曲名于后世者,有以戏剧名于后世者,有以小说名于后世者,但从事诗文创作的作家最多,而作为元代特殊文学样式代表的"曲",创作之人并不多,充分显示出安徽的地域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安徽籍作家 地域文化
下载PDF
李文瀚《味尘轩四种曲》创作研究
12
作者 路露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24-29,共6页
晚清传奇作家李文瀚的《味尘轩四种曲》是传奇锐变期较为重要的作品,学界对其解读存在一定拔高与误读的情况。结合李文瀚生平将其传奇文本细读研究可知,《味尘轩四种曲》的创作与李文瀚的仕途理想紧密相联。其思想由"遣怀"而... 晚清传奇作家李文瀚的《味尘轩四种曲》是传奇锐变期较为重要的作品,学界对其解读存在一定拔高与误读的情况。结合李文瀚生平将其传奇文本细读研究可知,《味尘轩四种曲》的创作与李文瀚的仕途理想紧密相联。其思想由"遣怀"而渐进"治狱",又由"治狱"而走向"治世"。在晚清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其四种曲中尖新奇峭的关目情节里存在对时政的怀疑与思辨,但最终都指向了传统儒家价值观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文瀚 味尘轩四种曲 晚清传奇 创作研究
下载PDF
现代安徽作家对19世纪英国文学的借鉴
13
作者 张文 《皖西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77-82,共6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进程中,安徽作家与19世纪英国文学渊源颇深。胡适、刘延陵、汪静之、朱湘、苏雪林、方令孺、蒋光慈、方玮德、韦丛芜、李霁野等为推动中国文学走上现代性和世界性的道路,曾不遗余力地从英国文学资源中汲取养料,对19世纪... 在中国现代文学进程中,安徽作家与19世纪英国文学渊源颇深。胡适、刘延陵、汪静之、朱湘、苏雪林、方令孺、蒋光慈、方玮德、韦丛芜、李霁野等为推动中国文学走上现代性和世界性的道路,曾不遗余力地从英国文学资源中汲取养料,对19世纪初、中和末叶三个历史时期的英国文学进行过深入研究,具体表现在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维多利亚中后期文学和19世纪末期英国文学的认同、借鉴和吸纳。这可为研究现代安徽作家及其作品提供一个新视角,也为深入研究安徽作家与外国文学关系提供一个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安徽作家 19世纪英国文学 借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