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1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internal fixation of steel-wire limited loop in early Achilles tendon rupture 被引量:10
1
作者 Zhe Chen Jia-Sen Wei +3 位作者 Zhao-Yang Hou Jiong Hu Yan-Guang Cao Qi-Xin Chen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3年第11期902-907,共6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internal fixation of steel-wire limited loop in early Achilles tendon rupture.Methods:Seventy-six patients respectively with early transected and avulsed types of...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internal fixation of steel-wire limited loop in early Achilles tendon rupture.Methods:Seventy-six patients respectively with early transected and avulsed types of Achilles tendon rupture were selected and tre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of steel-wire limited loop.The patients began to take exercise for their lower limbs through continous passive motion as early as possible after surgical repair,and the loops were removed after 3-5 months.Six months later,the condition of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Achilles tendon re-rupture,wound fistula,wound infection and skin necrosis,cutaneous sensation in sural nerve dominance region,time back to preinjury work or learning as well as time to physical activities were observed.One year later,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evaluated,and the maximum circumferences of bilateral legs and raptured plane circumferences of Achilles tendon were measured.Results:The wound of all patients healed well,no complications like Achilles tendon re-rupture,wound fistula,wound infection and skin necrosis occured,and the cutaneous sensation in sural nerve dominance region was normal.The mean time back to preinjury work or learning as well as to pysical activities of all patients were respectively 10 and 22 weeks.Seventy out of 76 patients(92.1%) achieved an excellent effect,and 6(7.9%) good effect.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came up to 100%.The maximum circumference in the affected leg decreased to 2 mm averagely compared with the offside,while the ruptured plane circumferences of Achilles tendon in the affected side increased to 2.2 mm compared with the offside.Conclusions:Kor early Achilles tendon rupture,internal fixation of steel-wire limited loop can recover the ankle function better,return to the preinjury state in the shortest lime,and has few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HILLES TENDON rupture Steel-wire limited LOOP internal fixation ankle function
下载PDF
经跟腱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夹心形骨折
2
作者 郑加法 宋秀锋 +3 位作者 李宏志 周锦明 关盛溢 于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4-938,共5页
背景:踝关节骨折直视下精准复位已经成为足踝外科医生的共识,如何充分显露后踝的游离或压缩骨折块,仍然是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目的:探讨经跟腱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夹心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大连... 背景:踝关节骨折直视下精准复位已经成为足踝外科医生的共识,如何充分显露后踝的游离或压缩骨折块,仍然是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目的:探讨经跟腱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夹心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后踝夹心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跟腱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经跟腱外侧入路21例,经跟腱内侧入路5例;男19例,女7例;年龄24-69岁,平均38.6岁。记录手术时间,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通过Burwell-Charnley影像学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踝关节跖屈及背伸活动度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与结论:(1)2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4.6个月;手术时间52-85 min,平均64.2 min;(2)1例患者术后外踝切口部分皮缘坏死,通过换药后完全愈合;其余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3)Burwell-Charnley影像学标准评价:24例解剖复位,2例复位良好,优良率为100%;(4)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为(1.19±0.40)分,较术前(6.81±0.80)分明显下降(P<0.01);末次随访时踝关节跖屈为(33.5±5.02)°,踝关节背伸为(17.23±0.99)°,较术前(14.58±2.50)°、(5.81±1.02)°均明显增加(P<0.01);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为(89.31±3.62)分,较术前(46.00±5.45)分明显升高(P<0.01);其中优23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5)提示经跟腱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夹心形骨折手术时间短,骨折复位良好,并发症少,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后踝夹心形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 手术入路
下载PDF
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3种内固定方式的有限元分析
3
作者 程邦君 黄燕峰 罗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7-1141,共5页
目的 基于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方法研究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不同内固定材料的生物力学特性,确定后踝骨折的最佳内固定材料,为临床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方法 通过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建立后踝空心螺钉固定+内踝空心螺钉(A组)、后踝支... 目的 基于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方法研究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不同内固定材料的生物力学特性,确定后踝骨折的最佳内固定材料,为临床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方法 通过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建立后踝空心螺钉固定+内踝空心螺钉(A组)、后踝支撑钢板固定+内踝空心螺钉(B组)和后踝重建钢板固定+内踝空心螺钉(C组)三种不同内固定材料固定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行生物力学分析,比较各组内固定材料的优劣性。结果 两组钢板固定模型的最大主应力和胫骨应力要明显低于3枚空心螺钉固定模型组,而重建钢板组的应力又低于支撑钢板组;三组模型中内踝处空心螺钉的应力重建钢板组最小,空心螺钉组最大;胫骨的总位移变化范围空心螺钉组最大,支撑钢板组次之,重建钢板组最小。结论 重建钢板固定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最强,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固定方法,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内固定 生物力学 有限元
下载PDF
锁定钢板联合皮质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分离对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韦志坤 王旭东 +3 位作者 杨金杰 牛朋彦 邵菲 任少海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联合皮质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分离对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20年5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分离病人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联合皮质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分离对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20年5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分离病人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皮质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联合皮质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前、术后6个月对两组恢复功能对比,比较X线片、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生活能力(BI)评估两组病人生活能力。依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系统评估病人踝关节功能。结果 术前两组病人关节功能无差异(P>0.05),术后,对照组最远行走评分(15.89±0.85)分、足部对线评分(15.06±0.71)分、疼痛反应评分(29.03±4.48)分、地面行走评分(15.65±0.59)分;观察组分别为(16.19±0.87)分、(15.29±0.76)分、(31.24±4.55)分、(15.96±0.68)分。观察组最远行走、足部对线、疼痛反应、地面步行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愈合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BI指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锁定钢板联合皮质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可改善踝关节功能,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愈合,提高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分离 锁定钢板 皮质螺钉内固定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关节镜下清理辅助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疗效
5
作者 谭小波 莫世赞 +3 位作者 李轶 李翱翔 魏人前 白锡光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4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辅助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52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使用关节镜下清理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试验组采用切开复位...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辅助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52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使用关节镜下清理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试验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行关节镜下清理踝关节,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步行时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6个月踝关节最大背伸活动度及踝关节的Baird-Jackson功能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1.25±11.75)min,长于对照组的(72.08±11.3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47.32±18.48)mL,多于对照组的(42.70±17.25)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术后6个月步行时踝关节疼痛VAS评分(1.67±1.05)少于对照组(2.62±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踝关节最大背伸活动度[(18.71±4.78)°],大于对照组[(13.54±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使用关节镜下清理,可减少术后踝关节疼痛,增加踝关节背伸活动范围,改善踝关节术后功能,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关节镜 内固定
下载PDF
不同入路螺钉内固定治疗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
6
作者 高方茂 张杰荣 +2 位作者 熊时喜 田晓林 林超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21-524,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每组40例。A组患者采用经皮由前向后...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每组40例。A组患者采用经皮由前向后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治疗,B组患者采用经皮后外侧入路有限暴露并复位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与术后恢复情况、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末次随访踝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术后评估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透视次数多于B组,术中出血量、腓骨切口长度少/短于B组(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AOFAS评分均较术后3个月升高,且末次随访时的AOFAS评分高于术后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AOFAS评分均高于A组(P<0.05)。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踝关节(跖屈、外翻、内翻、背屈)RO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螺钉位置不佳、疼痛程度、行走及下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后踝骨折复位质量优于A组(Z=4.248,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骨折复位丢失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由前向后螺钉内固定与经皮后外侧入路有限暴露并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均具有较好效果,且安全性高,前者透视次数更多,术中出血量更少,后者改善踝关节功能与骨折复位质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后踝骨折 经皮由前向后螺钉内固定 经皮后外侧入路有限暴露并复位螺钉内固定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踝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7
作者 陆晨星 陈凤华 +2 位作者 许炜民 刘琰 徐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踝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4月在泰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40例选择仰卧位后内侧入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4... 目的:探讨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踝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4月在泰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40例选择仰卧位后内侧入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40例选择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手术设为研究组。对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并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踝关节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用时、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对比,研究组均比对照组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疼痛评分、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研究组的踝关节活动度、足踝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选择侧卧位后外侧入路可在不增加术中失血量的情况下,获得比后内侧入路更好的临床疗效,其对于患者足踝功能、踝关节活动受限等情况均可有效改善,还可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感受和炎症反应,降低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使患者得以顺利出院,对骨折的愈合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后-外旋型 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后外侧入路 后内侧入路
下载PDF
锁定钢板联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术与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沙川 马超 那键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11-515,共5页
目的:探究锁定钢板结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76例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74)与观察组(n=10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 目的:探究锁定钢板结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76例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74)与观察组(n=10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水平、骨代谢情况、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及1周,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去甲肾上腺素、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骨碱性磷酸酶、血清骨钙素均高于对照组(P<0.05),β-胶原降解产物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关节功能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并伴有下胫腓分离患者而言,锁定钢板与拉力螺钉内固定术结合使用,更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增强骨代谢能力,提升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有利于促进恢复和改善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联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术 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 预后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术对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足踝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蔡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切口复位内固定术(ORIF)联合韧带修复术在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贵黔国际总医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行ORIF治... 目的:探讨切口复位内固定术(ORIF)联合韧带修复术在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贵黔国际总医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行ORIF治疗,观察组加用韧带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评分、踝关节恢复情况、足踝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1.25±8.96)min,长于对照组的(98.74±8.45)min,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5.89±1.42)d、(11.85±1.34)周,均短于对照组的(18.05±1.46)d、(13.54±1.42)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术后3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3.05±0.42)、(1.02±0.2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87±0.46)、(1.35±0.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踝关节外翻角为(24.12±2.04)°,小于对照组的(28.63±2.11)°,外翻力度、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分别为(489.74±25.41)N、(89.65±6.25)分,均优于对照组的(460.45±23.63)N、(80.41±6.08)分,踝关节内侧间隙为(2.45±0.36)mm,小于对照组的(3.05±0.4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评分分别为(88.25±5.24)、(87.28±5.19)、(89.13±5.25)、(90.52±4.1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1.32±5.21)、(80.11±5.09)、(82.34±5.18)、(83.57±4.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IF联合韧带修复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效果更佳,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加快足踝功能恢复,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韧带修复术 足踝功能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王宇婷 赵媛 杨勇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94-97,共4页
目的 分析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79例,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1例)和非感染组(179... 目的 分析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79例,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1例)和非感染组(17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79例患者中共21例(11.73%)发生感染,均为手术部位感染(SSI)。感染组糖尿病、开放性骨折、ASA分级Ⅲ级、白细胞计数异常、白蛋白异常的占比高于非感染组,骨折至手术时间长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2.121,95%CI:1.325~3.395)、骨折类型(OR=1.859,95%CI:1.206~2.866)、骨折至手术时间(OR=1.604,95%CI:1.138~2.261)、白蛋白水平(OR=1.455,95%CI:1.078~1.964)是踝关节骨折ORIF术后SSI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伴糖尿病、开放性骨折、ASA分级Ⅲ级及白细胞计数与白蛋白存在异常的踝关节骨折患者ORIF术后更容易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临床应重视并积极予以针对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术部位感染 白蛋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的效果
11
作者 蔡祥春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6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经下胫腓联合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2021年5月上饶市立医院骨科收治的87例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经下胫腓联合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2021年5月上饶市立医院骨科收治的87例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47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为A组,40例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为B组,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随访统计资料显示:两组创伤性骨关节炎、骨折延迟愈合及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及踝关节背伸、外翻、内翻活动度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组的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N)、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均高于B组,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急救治疗不同类型的高能量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均能取得有效的效果,同时该术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 内固定术 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
12
作者 吴清华 钟南 曾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改良组(n=40)。改良组给予改良后外侧...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改良组(n=40)。改良组给予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传统组给予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d、3d、1周疼痛程度,术前、术后6个月踝关节活动度及踝关节功能,术前、术后第1天炎症因子及并发症。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均升高,改良组踝关节背伸活动度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升高,改良组CRP、PCT水平略低于传统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肢感觉麻痹、感染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三踝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面,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具有与传统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相当的手术效果,且不影响患者术后炎症相关因子水平,但相较而言,改良后患者疼痛程度更轻,踝关节功能恢复越快,术后并发症也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三踝骨折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观察小切口解剖钛钢板内固定术对跟骨粉碎性移位骨折的效果
13
作者 王钢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52-55,共4页
目的观察小切口解剖钛钢板内固定术在跟骨粉碎性移位骨折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82例跟骨粉碎性移位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1例。参照组采用传统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进行小切口... 目的观察小切口解剖钛钢板内固定术在跟骨粉碎性移位骨折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82例跟骨粉碎性移位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1例。参照组采用传统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进行小切口解剖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Baird踝关节评分、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评分及跟骨生理解剖结构指标(跟骨高度、跟骨宽度、跟骨轴长和Bohler角),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研究组VAS评分(2.31±0.93)分低于参照组的(3.87±0.78)分,Baird踝关节评分(94.95±2.82)分和AOFAS评分(88.41±2.70)分高于参照组的(90.44±2.73)、(84.49±2.47)分(P<0.05)。研究组术后跟骨宽度(29.73±1.25)mm与跟骨高度(29.44±1.02)mm小于参照组的(39.38±1.76)、(39.47±0.96)mm,跟骨轴长(68.43±1.26)mm长于参照组的(54.32±3.77)mm(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68.37±6.83)min、住院时间(10.84±0.86)d和骨折愈合时间(72.13±2.54)d短于参照组的(87.84±11.78)min、(14.78±0.51)d、(93.57±3.49)d,术中出血量(103.64±13.72)ml少于参照组的(152.79±11.63)ml(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参照组的80.49%(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44%低于参照组的19.51%(P<0.05)。结论跟骨粉碎性移位骨折采取小切口解剖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既可以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还能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与足功能,缓解患者疼痛感,预防并发症发生,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解剖钛钢板内固定术 跟骨粉碎性移位骨折 疼痛 踝关节功能 足功能
下载PDF
带袢钛板与下胫腓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不稳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14
作者 陈秀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73-76,共4页
目的比较带袢钛板与下胫腓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不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2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固定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螺钉组(41例,下胫腓螺钉内固... 目的比较带袢钛板与下胫腓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不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2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固定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螺钉组(41例,下胫腓螺钉内固定治疗)和带袢钛板组(41例,带袢钛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带袢钛板组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螺钉组(P<0.05)。带袢钛板组的手术时长、卧床时长、创口愈合时长、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螺钉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螺钉组(P<0.05)。术后,带袢钛板组的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内侧关节间隙(MCS)、下胫腓关节间隙(TFCS)及骨密度(BMD)均显著高于螺钉组,胫腓骨重叠(TFO)显著低于螺钉组(P<0.05)。带袢钛板组的术后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螺钉组(P<0.05)。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不稳患者而言,带袢钛板较之下胫腓螺钉内固定治疗具有更佳的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不稳 带袢钛板 下胫腓螺钉 内固定治疗
下载PDF
小切口辅助复位有限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15
作者 王新忠 《中外医疗》 2024年第4期42-45,74,共5页
目的探究小切口辅助复位固定+支架外固定对于胫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福建省将乐县总医院收治的80例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究小切口辅助复位固定+支架外固定对于胫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福建省将乐县总医院收治的80例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开放复位胫骨远端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胫骨远端内和/或外侧小切口辅助复位、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长和失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住院及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优良率为85.0%,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少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切口辅助复位有限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更佳,能缩短愈合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少,是一种良好的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辅助复位有限内固定 外固定架 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曾坤青 刘悦 +1 位作者 关开枝 林淮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8期72-74,共3页
目的:分析三踝骨折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手法复位石膏外固... 目的:分析三踝骨折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踝关节评分、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3、6个月后踝关节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踝复位次数、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弹簧钩钢板在踝关节骨折及粉碎性踝关节后方结构损伤内固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宏斌 荣锦 +2 位作者 张立峰 刘婷婷 关鹏飞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究弹簧钩钢板在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及粉碎性踝关节后方结构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2例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及粉碎性踝关节后方结构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2组患者均行切开复位... 目的探究弹簧钩钢板在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及粉碎性踝关节后方结构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2例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及粉碎性踝关节后方结构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2组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空心螺钉固定后踝骨块,观察组采用弹簧钩钢板固定后踝骨块。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骨痂评分、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骨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血清PI-NP、TGF-β1、BMP-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及粉碎性踝关节后方结构损伤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中,采用弹簧钩钢板固定后踝骨块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术后骨代谢,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提高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 粉碎性踝关节后方结构损伤 内固定 弹簧钩钢板 空心螺钉
下载PDF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创伤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对IGF-1、FGF-2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志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5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创伤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诊治的102例四肢骨折创伤后... 目的:探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创伤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诊治的102例四肢骨折创伤后骨不连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1)及对照组(n=51)。对照组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观察组行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相关生长因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β-CTX及RANK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β-CTX及RANKL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IGF-1、FGF-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IGF-1、FGF-2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低于对照组的13.73%(P<0.05)。结论: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创伤后骨不连可改善患者的骨代谢状态,减少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 四肢骨折 骨不连
下载PDF
改良法置钉对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治疗效果
19
作者 谭小波 莫世赞 +4 位作者 李翱翔 李轶 梁华杰 魏人前 王贵清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33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法置钉对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骨科二区治疗的50例合并单侧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置入下胫腓螺钉方法不同分成A... 目的观察改良法置钉对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骨科二区治疗的50例合并单侧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置入下胫腓螺钉方法不同分成A组25例(传统手术组)和B组25例(改良法置钉组),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置入下胫腓联合螺钉时透视的次数、术后踝关节CT评估下胫腓联合复位质量以及下胫腓联合螺钉的位置、术后1年采用Baird-Jackson评分评价踝关节的功能。结果B组手术时间(70.23±11.22)min短于A组(80.12±12.33)min,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置入下胫腓联合螺钉时B组透视次数(3.5±1.2)少于A组(6.1±1.6)次,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下胫腓联合复位质量B组好于比A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下胫腓联合螺钉位置B组优良率好于A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B组踝关节功能好于A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照健侧腓骨角平分线法置入患侧下胫腓联合螺钉,使术中放射次数少,下胫腓联合复位及固定及踝关节功能满意,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置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分离 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经外踝骨折间隙清理后复位内固定术在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谭小波 莫世赞 +2 位作者 李轶 李翱翔 魏人前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7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外踝骨折间隙清理后复位内固定术在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50例踝关节旋后外旋Ⅲ、Ⅳ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骨折不同治疗方法分... 目的探讨经外踝骨折间隙清理后复位内固定术在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50例踝关节旋后外旋Ⅲ、Ⅳ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骨折不同治疗方法分为A组(32例)和B组(18)例。A组采取经外踝骨折间隙清理后复位内固定术,B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后踝复位质量及踝关节的功能评分。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6.8±8.7)min,短于B组的(82.6±9.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31.1±6.9)ml,与B组的(30.2±5.4)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获得解剖复位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踝骨折间隙清理后,后踝骨折复位容易,解剖复位率高,改善踝关节术后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后踝骨折 外踝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