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房注气术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海燕 马波 +1 位作者 柴芳 曹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182-1185,共4页
目的:观察前房注气术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DMD)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发生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患者28例(28眼)。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周内行前房注入消毒空气,利用气泡顶压使脱离的后弹力层复位;后弹... 目的:观察前房注气术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DMD)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发生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患者28例(28眼)。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周内行前房注入消毒空气,利用气泡顶压使脱离的后弹力层复位;后弹力层复位不良或空气吸收后仍未复位者,以同样方法再次行前房注气,对后弹力层复位及视力预后情况进行临床观察。结果:28例患者经前房注气后角膜后弹力层均复位,其中17例经1次前房注气,11例经2~3次前房注气后角膜透明,视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恢复。1例重度脱离伴部分后弹力层脱失患者恢复较慢,3个月后角膜恢复透明。结论:前房注气术是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有效方法,操作可重复,创伤小,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手术 后弹力层脱离 前房注气术
下载PDF
深层巩膜和狄氏膜灼切联合前房注气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秀琴 孙启国 +4 位作者 鄂凤文 刘嵬 林立宁 姜明波 Dennis Lam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深层巩膜和狄氏膜切灼联合前房注气术治疗青光眼和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深层巩膜和狄氏膜切灼联合前房注气术对完成追踪观察的102例111眼青光眼和难治性青光眼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8~36(平均21.5)mo术后眼... 目的:探讨深层巩膜和狄氏膜切灼联合前房注气术治疗青光眼和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深层巩膜和狄氏膜切灼联合前房注气术对完成追踪观察的102例111眼青光眼和难治性青光眼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8~36(平均21.5)mo术后眼压比术前下降,青光眼手术前和手术后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95.5%。结论:深层巩膜和狄氏膜切灼术联合前房注气术治疗各种类型青光眼安全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巩膜和狄氏膜 切灼术 前房注气 青光眼 难治性青光眼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志杰 崔浩 张晓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2158-2160,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高眼压持续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01在我院眼科住院治疗的持续高眼压状态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5例46眼,患者年龄43-81(56.9±9.4)岁,术前常规进行... 目的:探讨治疗高眼压持续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01在我院眼科住院治疗的持续高眼压状态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5例46眼,患者年龄43-81(56.9±9.4)岁,术前常规进行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视野和眼B超检查。玉期局部麻醉下对患者行前房穿刺术,术后局部用醋酸泼尼松滴眼液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点眼,联合降眼压滴眼液和甘油果糖注射液静滴等进一步控制眼压。术后第2d行小梁切除羊膜植入+前房注气(部分病例进行睫状体扁平部穿刺放液术)。术后随访观察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检查和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眼压在前房穿刺术后1、2d分别为21.4±5.2、20.3±4.8mm Hg(1k Pa=7.5mm Hg),与术前眼压相比显著降低(F=492.601,P〈0.01);青光眼滤过手术后1、3、7d,1mo随访时眼压分别为20.1±4.8、14.9±2.7、13.6±2.7、14.5±2.2mm Hg,与术前眼压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57.508,P〈0.01);常规青光眼滤过手术联合前房注气术后1d眼压与术后3、7d和1mo随访的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91、10.950、9.523,P〈0.01)。末次随访时100%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手术完全成功率为94%,部分成功率为7%,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大部分患者恢复了有用的视力。术后3眼发生浅前房、2眼脉络膜脱离,未观察到恶性青光眼、脉络膜上腔出血、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先行前房穿刺术后择期行青光眼滤过联合前房注气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减少了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并能获得良好的眼压控制,改善大部分患者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高眼压状态 前房穿刺 前房注气
下载PDF
制动空气枕在颈椎前后路手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崔宝玉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1-111,共1页
关键词 空气枕 颈椎前后路术 护理
下载PDF
基于舰载直升机的舰艇编队对空预警性能配置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沈晓军 鞠鸿彬 +1 位作者 张慧慧 李开生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07年第2期51-53,59,共4页
针对现代海战中空袭目标的特点,合理配置舰载直升机在舰艇编队对空防御中的预警过程。在舰载直升机前出距离的数学模型基础上,从预警机本身因素、敌方攻击因素和我方编队防御因素这三个方面入手,对舰载直升机的对空预警性能进行优化配置... 针对现代海战中空袭目标的特点,合理配置舰载直升机在舰艇编队对空防御中的预警过程。在舰载直升机前出距离的数学模型基础上,从预警机本身因素、敌方攻击因素和我方编队防御因素这三个方面入手,对舰载直升机的对空预警性能进行优化配置,采用MATLAB数学工具得出计算结果,绘制性能匹配曲线(或曲面)并得出约束条件。从不同角度对舰载直升机对空预警的配置进行了分析,可为舰艇编队预警探测和作战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栽直升机 对空预警 前出距离 性能匹配
下载PDF
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及处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叶君 程武波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4年第6期42-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引起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8眼各种原因造成的角膜后弹力层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是引起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常见原因,前房注气后25例患者的28... 目的探讨引起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8眼各种原因造成的角膜后弹力层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是引起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常见原因,前房注气后25例患者的28眼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均复位,随访3个月后28眼角膜均透明。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PHACO)/ECCE+人工晶状体植入(IOL)术术中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病例注入过滤空气气泡进行复位,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术中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病例注入黏弹剂于小梁切除部位并结合前房注入气泡进行复位,二者复位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青光眼 角膜后弹力层脱离 前房注气术
下载PDF
外伤性前房积血手术中前房注入消毒空气泡与C_3F_8气体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韩宝红 李松涛 焦军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7-569,共3页
目的观察消毒空气泡和C3F8气体在严重外伤性前房积血行前房冲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50眼)严重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前房冲洗后,A组前房注入消毒空气泡,B组前房注入体积分数12%C3F8气体。分别比较A、B两组术前与术后1 d、3 d、7 d、... 目的观察消毒空气泡和C3F8气体在严重外伤性前房积血行前房冲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50眼)严重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前房冲洗后,A组前房注入消毒空气泡,B组前房注入体积分数12%C3F8气体。分别比较A、B两组术前与术后1 d、3 d、7 d、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和前房等情况。结果 A、B组术后1 d、3d、7 d、1个月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A、B两组间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5、3.28,均为P>0.05);术后1 d、3 d、7 d A、B两组间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75、38.46、46.86,均为P<0.05)。A组及B组术后1 d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7 d、1个月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及术后1 d、3 d、7 d、1个月两组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消毒空气泡和C3F8气体在严重外伤性前房积血手术中均能有效地控制活动性出血,使视力提高、眼压正常,但前房注入消毒空气泡更方便、经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泡 C3F8气体 前房积血 前房冲洗术
下载PDF
前房穿刺注气预防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临床观察
8
作者 张焰 刘文敬 甘宇业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4期20-22,共3页
报道40眼做青光眼手术时先做前房穿刺,术毕前房注气。穿刺注气组术后浅前房占5%,对照组占22.7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统计分析,我们认为前房穿刺注气能较好地预防浅前房的发生。
关键词 青光眼 前房穿刺 前房注气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房注气联合泼尼松防治角膜水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鞠志恒 顾春燕 《实用防盲技术》 2015年第4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乳术中前房注气联合术后高糖泼尼松混合液点眼,防治术后角膜水肿及角膜透明度恢复作用。方法白内障并且晶体核大于等于III级的患者,在同一医生手术的情况下,对照组不干预(术后仅仅使用典必殊),治疗组术中前房注气联合...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乳术中前房注气联合术后高糖泼尼松混合液点眼,防治术后角膜水肿及角膜透明度恢复作用。方法白内障并且晶体核大于等于III级的患者,在同一医生手术的情况下,对照组不干预(术后仅仅使用典必殊),治疗组术中前房注气联合术后高糖泼尼松混合液点眼。结果同一患者白内障手术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透明度恢复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白内障手术后前房注气联合高糖泼尼松混合液,可防治术后角膜水肿和提高角膜透明度的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角膜水肿 前房注汽 泼尼松
下载PDF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前房空气填充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应用
10
作者 丁勇 刘诚 +1 位作者 朱利民 刘维锋 《江西医药》 CAS 2005年第9期498-500,共3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前房空气填充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及其在基层医院推广的可行性。方法对236例(261眼)视力≤0.2的白内障患者施行巩膜隧道小切口,完成V形截囊、扩大内切口、水分离、娩核、前房空气泡填充行人工晶体植入...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前房空气填充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及其在基层医院推广的可行性。方法对236例(261眼)视力≤0.2的白内障患者施行巩膜隧道小切口,完成V形截囊、扩大内切口、水分离、娩核、前房空气泡填充行人工晶体植入。结果术后视力恢复至≥0.3者,第1d252眼占96.6%;视力≥0.5者,第1周199眼占76.2%,1个月后221眼占85.0%。未发现有不良并发症。结论由于本术切口小、反应轻,无需缝合,增视效果快而好,设备不昂贵,适应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小切口 空气填充 人工晶体植入
下载PDF
前房注气术在防止小切口白内障术后前房积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屈晓勇 何静 谢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58-159,共2页
目的:观察前房注气术在防止小切口白内障术后前房积血中的应用。 方法:小切口白内障术中渗血的患者25例,在手术结束时前房注气,维持暂时高眼压状态,以防止术后前房积血的发生。 结果:患者25例中2例出现前房积血,气泡2~5 d完... 目的:观察前房注气术在防止小切口白内障术后前房积血中的应用。 方法:小切口白内障术中渗血的患者25例,在手术结束时前房注气,维持暂时高眼压状态,以防止术后前房积血的发生。 结果:患者25例中2例出现前房积血,气泡2~5 d完全吸收。 结论:前房注气术能有效防止小切口白内障术后前房积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房注气 小切口 白内障手术 -HU房积血
下载PDF
复合式小梁切除加前房注射过滤空气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8
12
作者 雷代坤 易湘龙 +2 位作者 董晓云 李霞 李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60-965,共6页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加前房注射过滤空气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15-09/2017-06在我院收治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29例183眼分为注气组和对照组,注气组(68例97眼)行复合式小...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加前房注射过滤空气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15-09/2017-06在我院收治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29例183眼分为注气组和对照组,注气组(68例97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加前房注射过滤空气,对照组(61例86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随访时间3~6(平均4.5)mo,观察术后视力变化、眼压、滤过泡形成、并发症情况,同时记录非计划再次手术情况、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结果:注气组术后浅前房、恶性青光眼、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注气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注气组住院总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同时间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42.394,P组别<0.001;F时间=7.373,P时间<0.001;F交互=23.903,P交互<0.001)。注气组术后1、3d眼压均高于对照组(P<0.001),术后7d,3mo两组眼压均无差异(P>0.05)。术后1、3、7d,1mo两组前房闪辉情况均无差异(P>0.05),术后3mo两组视力变化、滤过泡形成均无差异(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加前房注射过滤空气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可降低术后浅前房、恶性青光眼及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率,不会加重前房炎症反应,可以安全地保留患者的剩余视功能,同时还可以缩短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对眼压、视力、滤过泡形成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前房注气术 浅前房 恶性青光眼 非计划再次手术 住院天数 住院总费用
下载PDF
前房注射过滤空气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13
作者 文勇 白美春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1296-1299,共4页
目的探讨前房注射过滤空气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2例(8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眼。对照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组在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基础上加前房注射过滤空气。术后随访... 目的探讨前房注射过滤空气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2例(8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眼。对照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组在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基础上加前房注射过滤空气。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分析两组疗效、并发症、视力及眼压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日及术后3日观察组眼压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术后3日观察组眼压已快速下降而恢复正常。对照组早期较低的眼压逐渐上升并趋于正常,观察组眼压则由高降低趋于稳定,眼压下降缓慢,眼压波动幅度极小。观察组术后浅前房、恶性青光眼和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基础上加前房注射过滤空气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减少恶性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及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率,可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前房注射过滤空气 非计划再次手术 浅前房 恶性青光眼 前房房水闪辉
下载PDF
前房气泡法术中检查后囊膜完整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斌 《眼科研究》 CSCD 1995年第2期129-130,共2页
报告一种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检查后囊膜完整性的新方法─—前房注入空气法。利用不同间质空气和后囊膜的屈光指数的相对差异,增强相邻间质界面的镜面反射和不规则弥散反射,使后囊膜在手术显微镜甚至肉眼下清晰可见。
关键词 后囊膜 白内障摘除 人工晶体 植入术
下载PDF
白内障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诊疗进展
15
作者 胡金维 罗文静 胡淑琼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8期182-186,共5页
白内障是眼科第一大致盲疾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该病的主流手术。角膜后弹力层脱离(DMD)是指角膜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层与基质层之间发生分离,房水从脱离的后弹力层断裂端进入角膜基质内,引起角膜基质持续性水... 白内障是眼科第一大致盲疾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该病的主流手术。角膜后弹力层脱离(DMD)是指角膜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层与基质层之间发生分离,房水从脱离的后弹力层断裂端进入角膜基质内,引起角膜基质持续性水肿,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视力恢复和避免角膜内皮永久损伤最为关键的措施。本文就DMD流行病学、分型、发生原因、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作一综述,以更好地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角膜后弹力层脱离 裂隙灯显微镜 角膜光焦显微镜 超声生物显微镜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前房注气术
下载PDF
前房注入不同物质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患者中应用价值的对比研究
16
作者 吴敏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1461-1464,共4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毕前房注入滤过空气或平衡盐溶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64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与代谢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毕前房注入滤过空气的为观察组25例(32眼)...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毕前房注入滤过空气或平衡盐溶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64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与代谢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毕前房注入滤过空气的为观察组25例(32眼),注入平衡盐溶液的为对照组25例(32眼),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前房深度、眼压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1)术后3、5 d,观察组的裸眼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观察组的裸眼视力均集中在≥0.6。(2)术后1、3、5 d,观察组的前房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3)术后1、3、5 d,观察组的眼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4)术后1 d时观察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毕前房注入滤过空气,有利于前房形成与维持、视力的恢复、前房深度的加深与维持眼压的正常水平,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小,减小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滤过空气 裸眼视力 前房
下载PDF
前房注气术治疗白内障术中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观察 被引量:12
17
作者 史庆成 周衍文 初玲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观察前房注气术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导致角膜后弹力层脱离(Descemet’smembranedetachment,DM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12年3月问,通过前房注气术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导致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患者23例。其... 目的观察前房注气术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导致角膜后弹力层脱离(Descemet’smembranedetachment,DM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12年3月问,通过前房注气术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导致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患者23例。其中大于1/2角膜面积的广泛后弹力层脱离3例(含伴有部分后弹力层缺失1例),大于1,3并小于1/2角膜面积的后弹力层脱离6例(含伴有部分后弹力层缺失1例),小于1/3角膜面积的后弹力层脱离14例。所有患者均于术毕前前房注入无菌空气,利用气泡顶压脱离的后弹力层复位;后弹力层复位不良或空气吸收后仍未复位者,以同样方法再次注气。结果前房内空气于术后3~5d吸收,20例患者经1次注气角膜恢复透明;2例经2次注气,1例经3次注气,均为脱离范围大于1/3角膜面积的患者;伴有部分后弹力层缺失的2例患者恢复较慢,最长达2个月角膜恢复透明。结论前房注气术治疗白内障术中角膜后弹力层脱离,方法简单易行,可以重复操作,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 后弹力层脱离 前房注气
原文传递
玻璃体抽吸联合前房注气术治疗浅前房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红 田爱军 +3 位作者 刘立民 韩冬 程素棉 吕建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1-473,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抽吸联合前房注气术在极浅前房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0~2012年邢台市眼科医院收治的前房极浅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15例15只眼,常规药物治疗24h后眼压仍〉60mmHg,在局... 目的探讨玻璃体抽吸联合前房注气术在极浅前房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0~2012年邢台市眼科医院收治的前房极浅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15例15只眼,常规药物治疗24h后眼压仍〉60mmHg,在局部麻醉下于睫状体平坦部行玻璃体抽吸联合前房注气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眼压、视力、房角情况。结果患者15例15只眼术前眼压均〉60mmHg,视力为光感一0.02。术后第1d眼压〈21mmHg者13只眼(87%),21~30mmHg者2只眼(13%);术后视力0.2~0.5为10只眼(67%),视力0.1~0.2的4只眼(27%),视力〈0.1的1只眼(7%);房角开放4~11个钟点不等,其中开放〉6个钟点的有11只眼(73%)。结论玻璃体抽吸能显著地降低眼压,前房注气术可有效开放房角,二者结合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为各种青光眼手术的实施提供安全可靠的条件,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极浅前房 玻璃体抽吸术 前房注气术
原文传递
前房注气治疗闭角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蔚 闫一鸣 +1 位作者 姚宝群 颜华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9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前房注气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效果。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Ⅱa级及Ⅱb级浅前房101例(118眼)分为2组:保守治疗组50例(60眼),前房注气组51例(58眼),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治疗后视... 目的探讨应用前房注气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效果。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Ⅱa级及Ⅱb级浅前房101例(118眼)分为2组:保守治疗组50例(60眼),前房注气组51例(58眼),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治疗后视力、眼压、远期滤过泡形态、治疗持续时间、治疗有效率及一次治疗成功率。结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经保守治疗和前房注气治疗两组治疗后视力、眼压、治疗有效率、远期滤过泡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治疗成功率和治疗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注气术一次治疗成功率93.1%,治疗时间短。结论前房注气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房注气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原文传递
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前房注气术对青光眼术后前房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辉 于荣国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3年第3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前房注气术预防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疗效。方法收集需行滤过性手术的青光眼患者87例(102眼),按随机排列表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52眼)在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毕前房注气恢复前房,对照组43例(50眼)在行复合式...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前房注气术预防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疗效。方法收集需行滤过性手术的青光眼患者87例(102眼),按随机排列表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52眼)在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毕前房注气恢复前房,对照组43例(50眼)在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毕前房注水恢复前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浅前房发生率、随访末期眼压及滤过泡形态。结果两组治疗后随访末期眼压及滤过泡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浅前房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前房注气术可有效预防青光眼术后浅前房,降低浅前房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前房注气术 浅前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