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胸壁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经验总结(附77例报告)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明亮 郑民华 +1 位作者 张弢 蒋渝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6期516-518,共3页
目的:探讨前胸壁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至2005年 8月我院行前胸壁径路、三孔法,术中不断离颈前肌的腔镜甲状腺手术病例的病理结果、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术后引 流量及喉返神经麻痹等情况。... 目的:探讨前胸壁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至2005年 8月我院行前胸壁径路、三孔法,术中不断离颈前肌的腔镜甲状腺手术病例的病理结果、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术后引 流量及喉返神经麻痹等情况。结果:本组病人共77例,男19例,女58例,平均年龄43. 1(22~66) 岁,甲状腺肿块平均 直径2. 3(0. 9~5. 0) cm,行单侧次全切除65例;部分切除3例;双侧甲状腺手术9例;暴露患侧喉返神经45例。平均手 术时间82. 4(35~230) min,术中失血量29. 2(14~68) ml,术后第1天的引流量84. 0(33~155) ml,术后第1天平均体 温37. 4(36. 2~38. 5) ℃,平均住院天数6. 7(3~11) d。病理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59例,腺瘤5例,甲状腺慢性炎症3 例,术中冷冻切片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5例,另有5例术后石蜡切片提示乳头状癌,其中3例术后1~2周内行传统 患侧全切除加对侧次全切除术;术后第1~2天发生声音嘶哑5例,观察随访2~6周后恢复正常发音。结论:前胸壁径 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过程中,对肿块<5. 0cm 的病例不需常规切断颈前肌;在行甲状腺次全及全切除时,应尽量暴露并 保护喉返神经,同时尽可能避免超声刀热力对喉返神经的损伤。对病灶较小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尤其是微灶癌的病 例行腔镜手术是可行的;但其远期临床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方法 外科学 内镜
下载PDF
基于CT测量指标的张力性气胸急救穿刺针合适长度及穿刺入路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博 杨博 +2 位作者 李宬润 范开杰 刘阳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1-406,共6页
背景张力性气胸最常用的一线急救装备是穿刺减压针。国外对于气胸穿刺针的长度有具体推荐数值,而我国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及数据。目的利用胸部CT影像测量的胸壁厚度数据,为制订适合中国人群的气胸穿刺减压针的长度及穿刺位置提供客观数... 背景张力性气胸最常用的一线急救装备是穿刺减压针。国外对于气胸穿刺针的长度有具体推荐数值,而我国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及数据。目的利用胸部CT影像测量的胸壁厚度数据,为制订适合中国人群的气胸穿刺减压针的长度及穿刺位置提供客观数据。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18~40岁不同性别住院患者的CT图像,使用美迪康图像存档和通信系统软件,分别测量左、右双侧前入路(锁骨中线第2肋间)穿刺点及侧入路(腋前线第5肋间)穿刺点的胸壁厚度(mm),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94例研究对象,男性135例,女性159例,平均年龄(33.76±5.41)岁。前入路胸壁厚度为13.20~69.09 mm,侧入路胸壁厚度为8.19~52.70 mm。对于同一侧而言,前入路平均胸壁厚度大于侧入路平均胸壁厚度[右侧(35.33±9.62)mm vs(23.17±7.14)mm,左侧(34.91±9.65)mm vs(22.59±7.43)mm,P均<0.01]。对同一测量点,女性平均胸壁厚度均大于男性[右侧前入路(36.57±10.11)mm vs(33.88±8.83)mm,右侧侧入路(24.53±7.84)mm vs(21.55±5.85)mm,左侧前入路(36.19±10.23)mm vs(33.41±8.71)mm,左侧侧入路(23.98±8.15)mm vs(20.95±6.11)mm;P均<0.01];超重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 kg/m2]平均胸壁厚度均大于非超重者(BMI<24 kg/m2)[右侧前入路(40.57±9.93)mm vs(31.24±7.08)mm,右侧侧入路(26.17±7.12)mm vs(20.82±6.24)mm,左侧前入路(40.23±9.93)mm vs(30.75±7.05)mm,左侧侧入路(25.68±7.56)mm vs(20.17±6.37)mm;P均<0.01]。胸壁厚度与BMI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穿刺针长度为70 mm时才能够保证穿刺成功,穿刺时需要综合考虑性别、BMI、入路等因素,侧入路可以作为张力性气胸穿刺减压的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性气胸 胸壁厚度 胸腔穿刺 前入路 侧入路
下载PDF
前胸壁人路内镜甲状腺手术——7年临床经验总结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弢 莫菱蔚 +4 位作者 陈学瑜 吴庆华 陆爱国 王明亮 郑民华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前胸壁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前胸壁人路内镜甲状腺手术的病理结果、手术时间、并发症等。结果本组251例,肿块平均直径2.44cm,行单侧次全或全切除207例,部分切除9例,双侧手术35例。平均手... 目的探讨前胸壁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前胸壁人路内镜甲状腺手术的病理结果、手术时间、并发症等。结果本组251例,肿块平均直径2.44cm,行单侧次全或全切除207例,部分切除9例,双侧手术35例。平均手术时间(85.7±37)min,平均住院6.22d。一过性喉返神经损伤6例,术后6周内自行恢复;一过性喉上神经损伤1例,2周后恢复;皮瓣下积液、血肿3例,穿刺抽吸后恢复;手术粘连致喉返神经牵拉声音嘶哑1例,手术松解粘连后恢复正常;术后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系甲状腺癌浸润所致,手术修补神经后恢复正常发音。病理结果:结节性甲肿197例,腺瘤16例,甲状腺慢性炎11例,甲状腺癌27例(10例微小灶,其中乳头状癌8例,滤泡状癌2例)。均获随访,最长5年,未见复发。结论前胸壁入路内镜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安全可行,在处理甲状腺恶性肿瘤方面,微小灶癌的治疗亦属安全可行,术前发现颈部肿大淋巴结应是手术的反指征,但内镜甲状腺手术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手术不增加肿瘤细胞脱落种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甲状腺手术 前胸壁入路
原文传递
前胸壁内镜甲状腺切除术临床研究
4
作者 张文新 王明亮 +8 位作者 张弢 蒋渝 陆爱国 李健文 毛志海 董峰 臧潞 马君俊 郑民华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8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前胸壁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175例甲状腺疾病病人行前胸壁内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内镜组175例行前胸壁径路甲状腺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 目的探讨前胸壁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175例甲状腺疾病病人行前胸壁内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内镜组175例行前胸壁径路甲状腺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天数、术后第一天引流量、体温、术后镇痛率、术后住院天数、术后颈部恢复活动时间分别为35 min~195 min、10 ml~50ml、1~5d、84.0 ml±10.3 ml、37.4(36.2~38.5)℃、0.6%(1/175)、4.1(2~11)d、1.4±5.1d。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麻痹是手术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5.7%,其中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1例。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20例(11.4%),手术中转率3.4%,术后再手术率2.9%。结论前胸壁内镜甲状腺手术治疗小于5 cm甲状腺良性结节、甲状腺微小灶癌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前胸壁径路 甲状腺切除术
原文传递
前锯肌平面阻滞在前外侧胸壁入路开胸患者围麻醉期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田雨 常毅 《社区医学杂志》 2019年第9期521-524,共4页
目的区域阻滞镇痛因近年来超声技术临床应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常用方法包括胸椎旁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等。其中前锯肌平面阻滞作为一种新兴的胸壁神经阻滞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主要探讨... 目的区域阻滞镇痛因近年来超声技术临床应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常用方法包括胸椎旁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等。其中前锯肌平面阻滞作为一种新兴的胸壁神经阻滞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主要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在前外侧胸壁入路开胸患者围麻醉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01-01-2019-04-30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实施开胸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及麻醉时间接近的原则选择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下实施手术治疗,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围术期镇痛处理上,观察组实施前锯肌平面阻滞,对照组实施胸椎旁神经阻滞,统计两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和苏醒指标镇静评分(ramsay score,Ramsay)变化,比较两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统计并发症。结果麻醉停止后15min及30min,观察组BIS值分别为(64.3±6.3)和(93.3±10.3)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的(55.8±5.9)和(79.9±9.1)分,t值分别为6.228和6.166,均P<0.05。术后6h及术后24h,观察组Ramsay评分分别为(5.5±0.6)和(5.3±0.5)分,高于同期对照组的(4.3±0.5)和(4.4±0.5)分,t值分别为9.717和8.050,均P<0.05。观察组术后6h、术后24h及术后48h,其疼痛NRS评分分别为(2.8±0.2)、(2.7±0.2)和(2.6±0.3)分,低于同期对照组的(4.6±0.7)、(4.3±0.6)和(4.1±0.5)分,t值分别为15.637,16.000和16.270,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1,P=0.022。结论针对前外侧胸壁入路开胸手术患者,实施前锯肌平面阻滞,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麻醉恢复,镇痛效果理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前外侧胸壁入路 开胸手术 围麻醉期 胸椎旁神经阻滞
原文传递
改良胸前壁入路腔镜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朱锋锋 《中国实用医刊》 2021年第13期20-22,共3页
目的:分析改良胸前壁入路腔镜手术与常规颈部入路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瘤的效果。方法:抽取晋城大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良性甲状腺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改良组采用改良胸前壁入路腔镜手术... 目的:分析改良胸前壁入路腔镜手术与常规颈部入路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瘤的效果。方法:抽取晋城大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良性甲状腺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改良组采用改良胸前壁入路腔镜手术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颈部入路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少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常规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复发率为0.00%(0/40),低于常规组的12.50%(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胸前壁入路腔镜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瘤的临床指标较常规颈部入路手术更好,且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甲状腺瘤 改良胸前壁入路腔镜手术 临床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