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侧腮腺原发2种不同肿瘤1例及文献回顾
1
作者 谢宏亮 汤剑明 张国权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4期296-301,共6页
目的 探讨同侧腮腺内同时原发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报道1例同侧腮腺内腺淋巴瘤和基底细胞腺瘤同时发生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对腮腺多原发肿瘤的诊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患者发现右腮腺区包块... 目的 探讨同侧腮腺内同时原发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报道1例同侧腮腺内腺淋巴瘤和基底细胞腺瘤同时发生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对腮腺多原发肿瘤的诊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患者发现右腮腺区包块1个月,术前扪及右腮腺浅叶肿物,结合核磁共振检查诊断为右侧腮腺浅叶及深叶肿瘤。全麻下行右侧腮腺深叶及浅叶肿物和部分腺体切除术+面神经解剖术,术后病理报告右侧腮腺浅叶为腺淋巴瘤,深叶为基底细胞腺瘤伴囊变。手术效果良好,无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复习文献结果表明,腮腺多原发性肿瘤是指双侧或者单侧同时存在2种或以上的肿瘤。该疾病以手术治疗为主。结论 同侧腮腺内同时原发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病例罕见,需完善影像学检查防止漏诊,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案,良性肿瘤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多原发性肿瘤 腺淋巴瘤 基底细胞腺瘤 细针穿刺活检 磁共振成像 术中冰冻病理 手术入路 包膜外切除
下载PDF
内镜经口入路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切除术 被引量:11
2
作者 吕海丽 张秋航 +2 位作者 严波 王振霖 杨晓彤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经口入路切除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单纯内镜经口入路切除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6岁。其中2例为无意中体检发现咽侧壁膨隆,1例为头痛,3例为咽喉异物感半年。结果 ... 目的探讨内镜经口入路切除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单纯内镜经口入路切除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6岁。其中2例为无意中体检发现咽侧壁膨隆,1例为头痛,3例为咽喉异物感半年。结果 6例均完整切除,且无面瘫、声嘶、吞咽困难、伸舌偏斜等颅神经受损症状,仅有1例术后出现腮区肿痛,加压抗感染后改善。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4个月,其中1例术后2年复发,病理为腮腺混合瘤恶变。结论内镜经口入路可以彻底切除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是安全、微创的能保留面神经功能的手术入路,但对腮腺恶性肿瘤仍建议开放式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经口入路 多形性腺瘤 腮腺深叶
下载PDF
内镜辅助经下颌下入路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切除术 被引量:7
3
作者 严波 危维 +3 位作者 杨晓彤 王振霖 吕海丽 张秋航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经下颌下入路切除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内镜辅助经下颌下入路切除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7例,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47岁。主要症状是吞咽异物感5例,咀嚼不适感2例;主要体征为发现患...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经下颌下入路切除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内镜辅助经下颌下入路切除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7例,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47岁。主要症状是吞咽异物感5例,咀嚼不适感2例;主要体征为发现患侧咽侧壁、软腭部膨隆6例,另1例无明显阳性体征。结果本组7例手术均在1.5~2.5 h内顺利完成,肿瘤获得完全切除,切口甲级愈合。且无腮腺区肿胀、声嘶、呛咳、呼吸及吞咽困难、伸舌偏斜发生,其中1例术后2 d出现患侧口角歪斜,约1个月后完全恢复。术后病理均为多形性腺瘤。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为20个月。结论内镜辅助经下颌下入路可以完全、彻底切除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既能保留面神经功能,又有助于同时保护颈部重要血管、神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腺瘤 腮腺 深叶 内镜经下颌下入路
下载PDF
副腮腺肿瘤切除的手术入路 被引量:4
4
作者 布静秋 黄雪蕾 +1 位作者 陈鹏 刘洪臣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567-569,共3页
目的探讨副腮腺肿瘤外科治疗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对笔者近年所做的9例副腮腺肿瘤手术入路分别采用了延长的腮腺切除手术入路;肿瘤表面皮肤纹理的直接手术入路以及耳前发际内的角形切口手术入路三种方法。结果上述3种不同的手术入路在... 目的探讨副腮腺肿瘤外科治疗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对笔者近年所做的9例副腮腺肿瘤手术入路分别采用了延长的腮腺切除手术入路;肿瘤表面皮肤纹理的直接手术入路以及耳前发际内的角形切口手术入路三种方法。结果上述3种不同的手术入路在手术损伤大小、切口隐蔽、副腮腺肿瘤的术野显露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耳前角形切口应作为副腮腺肿瘤切除的首选手术入路,它具有更好的美容及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副腮腺 手术入路 角形切口
下载PDF
侵入咽旁间隙的腮腺肿瘤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陈仲伟 江穗 +2 位作者 冯航 王启朋 郑卫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 探讨提高侵入咽旁间隙的腮腺肿瘤诊断率及手术成功率。方法 根据31例侵入咽旁间隙的腮腺肿瘤的临床表现及CT或MRI检查结果,分别采用口内进路、颌后颌下进路、颌下进路及口内口外联合进路手术。结果31例手术全部成功。结论CT或MRI... 目的 探讨提高侵入咽旁间隙的腮腺肿瘤诊断率及手术成功率。方法 根据31例侵入咽旁间隙的腮腺肿瘤的临床表现及CT或MRI检查结果,分别采用口内进路、颌后颌下进路、颌下进路及口内口外联合进路手术。结果31例手术全部成功。结论CT或MRI检查对咽旁间隙肿瘤鉴别诊断有十分重要意义,根据肿瘤性质、来源、位置、范围,采用不同的手术进路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析 腮腺肿瘤 咽旁间隙 诊断 手术进路
下载PDF
腮腺良性肿瘤诊断、手术方式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被引量:7
6
作者 潘朝斌 林钊宇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11期761-768,共8页
腮腺良性肿瘤是头颈部较为常见的肿瘤,手术切除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式。针对腮腺不同部位的良性肿瘤,可根据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与面神经的关系及患者对美观的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设计及切除方式,如改良耳周切口... 腮腺良性肿瘤是头颈部较为常见的肿瘤,手术切除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式。针对腮腺不同部位的良性肿瘤,可根据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与面神经的关系及患者对美观的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设计及切除方式,如改良耳周切口、改良面部除皱切口等,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尽可能保护面神经、耳大神经及腮腺导管,以保留面神经及腺体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此外,针对腮腺肿瘤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面神经损伤、涎瘘、Frey综合征、术后面部凹陷、耳周感觉异常、复发等,应在术中积极预防,并在术后早期干预,在确保完整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良性肿瘤 诊断 手术切除 手术入路 Blair切口 改良耳周切口 改良面部除皱切口 腮腺浅叶切除 腮腺浅叶部分切除 并发症
下载PDF
咽旁间隙腮腺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付升旗 范锡印 +2 位作者 张小路 郭进学 刘恒兴 《解剖与临床》 2003年第2期67-68,共2页
目的 :为咽旁间隙肿瘤的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成人尸体头颈部 10例 2 0侧 ,模拟手术入路 ,按层次解剖方法解剖观察、测量其相关结构。结果 :咽旁间隙被茎突及茎突诸肌分为咽旁前、后间隙 ,咽旁前间隙内有腭帆提肌、腭帆... 目的 :为咽旁间隙肿瘤的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成人尸体头颈部 10例 2 0侧 ,模拟手术入路 ,按层次解剖方法解剖观察、测量其相关结构。结果 :咽旁间隙被茎突及茎突诸肌分为咽旁前、后间隙 ,咽旁前间隙内有腭帆提肌、腭帆张肌等 ,咽旁后间隙内有颈内动、静脉 ,第Ⅸ、Ⅹ、Ⅺ、Ⅻ脑神经等。茎突是达咽旁间隙的重要解剖标志 ,其外侧主要结构是腮腺及穿经腮腺的结构 ,间隙内容均位于茎突内侧 ,茎突与颈静脉孔相距 2 .98± 1.42mm。结论 :咽旁间隙的应用解剖对咽旁间隙肿瘤的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旁间隙腮腺入路 解剖学 咽旁间隙肿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的治疗分析
8
作者 郑建金 王聿明 +1 位作者 姜明 李海涛 《青岛医药卫生》 2003年第1期6-7,共2页
目的 探讨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手术方法。方法 对12例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的临床表现加以描述,并采用口内进路、口外进路、口内口外联合进路进行手术。结果 12例手术效果理想。结论 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在术前诊断及鉴... 目的 探讨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手术方法。方法 对12例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的临床表现加以描述,并采用口内进路、口外进路、口内口外联合进路进行手术。结果 12例手术效果理想。结论 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在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明确的前提下,依据肿瘤波及的位置、范围,采用多种手术进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深叶肿瘤 诊断 手术进路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对腮腺肿瘤并发症发生率及外观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劳晓源 雷婉珠 赖其敏 《华夏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对相关并发症及外观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06例经影像检查确诊为腮腺肿瘤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S形切口进行手术入路治疗,观察组则行改良手术入路治疗...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对相关并发症及外观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06例经影像检查确诊为腮腺肿瘤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S形切口进行手术入路治疗,观察组则行改良手术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及外观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78%,明显低于对照组15.10%(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患者外观总满意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81.13%(P<0.05)。结论:腮腺肿瘤患者采取改良的手术入路方式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外观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入路 腮腺肿瘤 并发症 外观满意度
下载PDF
颌后腮腺前缘入路与颌后穿腮腺入路在下颌骨髁突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武卫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6-538,共3页
本研究纳入下颌骨低位髁突颈骨折患者80例,分为2组(n=40),分别运用颌后腮腺前缘入路组(A组)和颌后穿腮腺入路组(B组)给予坚固内固定治疗(n=40)。术后3个月2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相当,但经腮腺前缘入路术能更好的恢复患者咬合能力,改善下颌... 本研究纳入下颌骨低位髁突颈骨折患者80例,分为2组(n=40),分别运用颌后腮腺前缘入路组(A组)和颌后穿腮腺入路组(B组)给予坚固内固定治疗(n=40)。术后3个月2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相当,但经腮腺前缘入路术能更好的恢复患者咬合能力,改善下颌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突颈骨折 颌后穿腮腺入路 颌后腮腺前缘入路
下载PDF
改良S形切口入路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美学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晋志伟 周立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S形切口入路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就诊于笔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并行手术治疗的69例患者,其中34例采用改良“S”形切口入路腮腺切除术作为观察组,35例采用常规腮腺切除术作为对... 目的:探讨改良S形切口入路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就诊于笔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并行手术治疗的69例患者,其中34例采用改良“S”形切口入路腮腺切除术作为观察组,35例采用常规腮腺切除术作为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估术后美学效果和满意度;记录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采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UW-QOL)对患者术后半年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美学效果和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情绪、疼痛、唾液、咀嚼、味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形切口入路腮腺切除术可提高腮腺肿瘤患者的美学效果和满意度,不会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术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切除术 改良S形切口入路 腮腺肿瘤 美学效果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穿腮腺及穿腮腺前沿咬肌两种入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苏荣彬 王朋辉 滕碧和 《当代医学》 2021年第32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耳周切口穿腮腺入路、腮腺前沿咬肌入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6例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分为两组,每组23例。A组患者实施... 目的探讨采用耳周切口穿腮腺入路、腮腺前沿咬肌入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6例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分为两组,每组23例。A组患者实施采用腮腺前沿咬肌入路手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耳周切口穿腮腺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髁突骨折均得到良好解剖复位、恢复正常咬合关系,手术切口愈合良好、骨折对位良好;术后两组患者下颌前伸运动、下颌侧方运动及张口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B组的30.43%(P<0.05);A组患者手术效果满意率为100.00%,高于B组的82.61%(P<0.05)。结论耳周切口穿腮腺入路及腮腺前沿咬肌入路的髁突骨折手术均能令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收获较为理想的骨折复位效果,但相较于耳周切口穿腮腺入路,采用腮腺前沿咬肌入路为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实施手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周切口穿腮腺入路 腮腺前沿咬肌入路 髁突中低位骨折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腮腺前小切口入路在髁突中低位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建霖 钟绍先 +4 位作者 周文力 单丽丽 魏素娟 钟镇 曹丽华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991-994,共4页
目的分析腮腺前小切口入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手术方式,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27侧)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2例(15侧)采用腮腺前小切口入路进行手术治疗;10例(12侧)采用下颌后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定期随访,明确其... 目的分析腮腺前小切口入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手术方式,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27侧)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2例(15侧)采用腮腺前小切口入路进行手术治疗;10例(12侧)采用下颌后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定期随访,明确其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采用腮腺前小切口入路方法治疗的患者,骨折断端复位良好,面型和功能改善明显,1例面神经颊支损伤,无涎漏发生;采用下颌后入路手术方法治疗的患者,骨折断端复位良好,面型和功能改善良好,但2例有面神经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1例下颌缘支损伤),1例发生涎漏。结论腮腺前小切口入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可有效减轻或避免面神经损伤及涎瘘等并发症,减少面部可见瘢痕,并且需要的手术操作时间更少,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骨折 腮腺前小切口入路 下颌后入路 面神经损伤
下载PDF
腮腺深叶良性肿瘤:与定位和手术入路相关的分类
14
作者 马学花 徐江 +2 位作者 夏飞飞 方桃莉 孙志鹏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87-392,共6页
目的:腮腺深叶良性肿瘤(benign deep lobe parotid tumors,BDLPTs)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与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BDLPTs手术方式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20年8月因腮腺区肿物就诊于北京大... 目的:腮腺深叶良性肿瘤(benign deep lobe parotid tumors,BDLPTs)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与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BDLPTs手术方式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20年8月因腮腺区肿物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并行手术治疗且病理诊断为BDLPTs的75例患者,回顾性评估CT影像资料,根据肿瘤与各种结构的解剖关系将BDLPTs分为4类,探讨每种类型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型BDLPTs(14/75,18.7%)完全位于下颌支和茎突下颌间隙内侧,瘤体增大时突向咽旁间隙。Ⅱ型BDLPTs(19/75,25.3%)位于下颌后间隙,以下颌支、茎突下颌间隙、乳突和下颌后静脉为界。Ⅲ型BDLPTs(27/75,36.0%)呈膨胀型生长,横穿茎突下颌间隙,从下颌后静脉延伸至咽旁间隙。Ⅳ型BDLPTs(15/75,20%)位于耳垂下方、面神经和下颌后静脉深部。经下颌骨劈开入路主要用于Ⅰ型病例(10/14),Ⅲ型病例采用腮腺入路(14例)、下颌入路(11例)和腮腺-下颌联合入路(2例),Ⅱ型和IV型病例经腮腺入路同时行腮腺切除术。结论:BDLPTs分类可为术前制定治疗计划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良性肿瘤 手术入路
下载PDF
耳后发际入路内镜辅助腮腺浅叶切除术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良嗣 黄晓明 +4 位作者 梁璐 张贝 卢仲明 罗小宁 张思毅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672-1675,共4页
目的:为耳后发际入路内镜辅助腮腺浅叶切除术提供解剖学依据,并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新鲜尸体15具(30侧),观测耳后发际区和腮腺区的解剖层次及重要结构;新鲜尸体5具(10侧),模拟内镜手术,术后解剖标本,观察有无神经、血管等损伤... 目的:为耳后发际入路内镜辅助腮腺浅叶切除术提供解剖学依据,并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新鲜尸体15具(30侧),观测耳后发际区和腮腺区的解剖层次及重要结构;新鲜尸体5具(10侧),模拟内镜手术,术后解剖标本,观察有无神经、血管等损伤。结果:耳后发际区的分离层面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与颈深筋膜浅层之间。胸锁乳突肌上部浅面由后上至前下依次为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外静脉。耳大神经分支点至耳垂根部距离为(22.85±2.01)mm。腮腺区皮瓣的分离层面在咬肌筋膜与腮腺实质之间。面神经出茎乳孔,经茎突根部的浅面、外耳道软骨与二腹肌后腹之间进入腮腺。面神经总干分叉点与乳突尖距离为(19.10±3.10)mm,与下颌角距离为(39.49±5.78)mm。耳后动脉起自二腹肌后腹上方的颈外动脉后壁,主干跨面神经总干浅面。10侧模拟内镜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无重要结构损伤,无需中转切口。结论:熟悉耳后发际区和腮腺区的解剖层次、标志及参数,耳后发际入路内镜辅助腮腺浅叶切除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后发际入路 内镜术 腮腺 解剖 手术
原文传递
对比分析经发际内耳前-耳后联合入路切除/常规口腔颌面“S”形切口切除手术应用于腮腺肿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晶 吴蓉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0年第5期336-337,342,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发际内耳前-耳后联合入路切除/常规口腔颌面"S"形切口切除手术应用于腮腺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36例腮腺肿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口... 目的对比分析经发际内耳前-耳后联合入路切除/常规口腔颌面"S"形切口切除手术应用于腮腺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36例腮腺肿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口腔颌面"S"形切口切除手术,观察组使用经发际内耳前-耳后联合入路切除手术,对比两组患者对外观的满意度、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外观的满意度、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以上三项指标P<0.05。结论经发际内耳前-耳后联合入路切除腮腺肿瘤疗效显著,可广泛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前-耳后联合入路 口腔颌面"S"形切口 腮腺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