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using a double bundle hamstring autograft configuration in patients under 30 years 被引量:2
1
作者 Christopher Reece Lim Tamalee Henson +1 位作者 Jay Ebert Peter Annear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9年第12期446-453,共8页
BACKGROUND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has a high incidence of re-tear in younger patients.Despite comparable functional outcomes,the incidence of retear using single and double bundle ACLR methods ... BACKGROUND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has a high incidence of re-tear in younger patients.Despite comparable functional outcomes,the incidence of retear using single and double bundle ACLR methods has not been well reported.AIM To hypothesize that double bundle hamstring ACLR has a lower graft rupture rate compared with single bundle hamstring ACLR grafts in young patients.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lve patients<30 years of age at the time of primary double bundle ACLR were eligible for study participation.91(81.3%)could be contacted,with a mean age of 20.4 years(range 13-29)and mean post-operative follow-up time of 59 mo(range 25-107).Telephone questionnaires evaluated the incidence(and timing)of subsequent re-tear and contralateral ACL tear,further surgeries,incidence and time to return to sport,and patient satisfaction.RESULTS Of the 91 patients,there were 6(6.6%,95%CI:1.4-11.7)ACL graft re-ruptures,with a mean time to re-rupture of 28 mo(range 12-84).Fourteen patients(15.4%)experienced a contralateral ACL rupture and 14 patients(15.4%)required further surgery to their ipsilateral knee.fifty patients(54.9%)returned to pre-injury level of sport.Of those<20 years(n=45),4 patients(8.9%,95%CI:0.4-17.3)experienced a re-rupture,with mean time to re-injury 15 mo(range 12-24).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revealed a non-significant Chisquared statistic of 2.348(P=0.125).CONCLUSION A trend existed toward lower graft rupture rates in young patients undergoing double bundle ACLR utilizing a hamstring autograft,compared with rates reported after single bundle ACL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Re-rupture Double bundle Young KNEE function Clinical outcomes
下载PDF
Effects of higher femoral tunnels on clinical outcomes,MRI,and second-look findings in double-bundl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with a minimal 5-year follow-up
2
作者 Lin Lin Haijun Wang +3 位作者 Jian Wang Yongjian Wang Yourong Chen Jiakuo Y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65-472,共8页
Background:To perform anatomical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tunnels should be placed relatively higher in the femoral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footprint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direct and i... Background:To perform anatomical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tunnels should be placed relatively higher in the femoral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footprint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direct and indirect femoral insertion.But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higher femoral tunnels(HFT)in double-bundle ACLR(DB-ACLR)remain unclear.The purpose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HFT and lower femoral tunnels(LFT)in DB-ACLR.Methods:From September 2014 to February 2016,83 patients who underwent DB-ACLR and met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were divided into HFT-ACLR(group 1,n=37)and LFT-ACLR(group 2,n=46)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 of femoral tunnels.Preoperatively and at the final follow-up,clinical scores were evaluated with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Tegner activity,and Lysholm score.The stability of the knee was evaluated with KT-2000,Lachman test,and pivot-shift test.Cartilage degeneration grades of the 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were evaluated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Graft tension,continuity,and synovialization were evaluated by second-look arthroscopy.Return-to-sports was assessed at the final follow-up.Results:Significantly better improvement were found for KT-2000,Lachman test,and pivot-shift test postoperatively in group 1(P>0.05).Posterolateral bundles(PL)showed significantly better results in second-look arthroscopy regarding graft tension,continuity,and synovialization(P<0.05),but not in anteromedial bundles in group 1.At the final follow-up,cartilage worsening was observed in groups 1 and 2,but it did not reach a stas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IKDC subjective score,Tegner activity,and Lysholm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Higher return-to-sports rate was found in group 1 with 86.8%(32/37)vs.65.2%(30/46)in group 2(P=0.027).Conclusion:The HFT-ACLR group showed better stability results,better PL,and higher return-to-sports rate compared to the LFT-ACLR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Direct insertion Double bundle Second-look arthroscopy Femoral tunnel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upture
原文传递
FCC装置外取热器爆管动态模拟研究
3
作者 段丹 江盛阳 +2 位作者 李怡如 范声 吴雷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32-36,共5页
基于典型FCC(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系统分析,提出了利用Aspen Dynamics软件建立外取热器爆管时再生系统再生压力的动态模拟模型。通过与某1.80 Mt/a中型FCC装置外取热器爆管后再生压力变化现场数据对比,模型的可靠性得到了验证。以通过验... 基于典型FCC(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系统分析,提出了利用Aspen Dynamics软件建立外取热器爆管时再生系统再生压力的动态模拟模型。通过与某1.80 Mt/a中型FCC装置外取热器爆管后再生压力变化现场数据对比,模型的可靠性得到了验证。以通过验证的动态模拟模型对某新建3.50 Mt/a大型FCC装置外取热器爆管时的再生压力进行动态模拟研究,定量分析4种不同工况下外取热器爆管对再生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取热器爆管后再生压力迅速上升,再生压力峰值随破口面积增加而增大,双动滑阀处于自动控制状态可以显著降低再生压力峰值;正常操作时应将双动滑阀投自动控制状态,以降低爆管后再生压力峰值,此状态能快速恢复再生压力至正常操作值,有利于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装置 外取热器 爆管 动态模拟 Aspen Dynamics 破口面积 再生压力 双动滑阀
下载PDF
解剖单束与传统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及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金江 吴杰 +4 位作者 尹合勇 王迪凡 郭艾 李强 鲁英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9期968-972,共5页
目的研究解剖单束(ASB)重建与传统过顶位单束(OSB)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因前交叉韧带断裂行关节镜下前交... 目的研究解剖单束(ASB)重建与传统过顶位单束(OSB)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因前交叉韧带断裂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共6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OSB组30例,ASB组30例。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关节稳定性指标、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术前,2组患者Lysholm评分、IKDC评分、关节稳定性指标、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88.28±3.08)分vs.(87.62±2.63)分]和IKDC评分[(84.66±4.81)分vs.(83.27±2.80)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的Lachman试验阴性率比较(93.33%vs.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轴移试验阴性率ASB组高于OSB组(90.00%vs.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SB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OSB组[生理(91.87±2.81)分vs.(83.00±3.31)分;心理(93.62±2.65)分vs.(86.48±3.32)分;环境(93.53±2.91)分vs.(83.95±2.47)分;社会关系(93.78±2.57)分vs.(83.80±2.4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传统过顶位单束重建或者解剖单束重建ACL,均可有效改善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但解剖单束重建在改善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方面更有优势,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断裂 前交叉韧带重建 解剖单束 过顶位单束
下载PDF
关节镜下胫骨、股骨双隧道四股同种异体肌腱双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高锋 苏训同 +3 位作者 乔巨峰 汤奇 高飞 李铭章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570-1572,1594,共4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胫骨、股骨双隧道四股同种异体肌腱双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个膝)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30例,采用关节镜下胫骨、股骨双隧道四股同种异体肌腱双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后1年测定患者的韧带紧张度...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胫骨、股骨双隧道四股同种异体肌腱双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个膝)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30例,采用关节镜下胫骨、股骨双隧道四股同种异体肌腱双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后1年测定患者的韧带紧张度,并且采用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量表、美国膝关节协会(AKS)量表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30例患者韧带紧张度达优者25例(83.3%),良4例(13.3%),差1例(3.3%),优良率为96.7%。术后复查MRI均未发现关节间隙变窄、螺钉或移植物松动病例。术后Lysholm评分、IKDC评分、AK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关节镜下胫骨、股骨双隧道四股同种异体肌腱双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操作简便,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好,最大限度恢复至解剖重建,治疗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断裂 膝关节 双束重建 双隧道 同种异体肌腱 关节镜
下载PDF
兔前交叉韧带不同分束断裂对内侧半月板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张 邹国耀 宋恩鸿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兔前交叉韧带(ACL)不同分束断裂对内侧半月板的影响。方法 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CL前内侧束(AMB)断裂组、后外侧束(PLB)断裂组及未断裂组,每组12只。分别制备兔右后肢AMB断裂、PLB断裂及未断裂模型,取第4、6、8周为观测点... 目的探讨兔前交叉韧带(ACL)不同分束断裂对内侧半月板的影响。方法 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CL前内侧束(AMB)断裂组、后外侧束(PLB)断裂组及未断裂组,每组12只。分别制备兔右后肢AMB断裂、PLB断裂及未断裂模型,取第4、6、8周为观测点,记录兔术侧膝关节功能评分,取术侧半月板行组织学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半月板中金属基质蛋白酶13(MMP-13)表达情况。结果术后4、6、8周未断裂组兔术侧半月板胶原纤维、软骨细胞形态正常,无血管增生,无炎性细胞,胶原纤维束粗大,排列整齐;AMB断裂组及PLB断裂组兔术侧半月板表面逐渐出现不平整、组织疏松,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术后4、6、8周未断裂组兔术侧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M断裂组和PLB断裂组兔术后6、8周的术侧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低于4周时(P<0.05),8周的术侧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低于6周时(P<0.05);同时间点比较,AMB断裂组和PLB断裂组兔术侧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未断裂组显著降低(P<0.05);AMB断裂组与PLB断裂组同时间点比较术侧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断裂组兔术后第4、6、8周半月板MMP-13阳性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B断裂组、PLB断裂组兔术后6、8周的MMP-13阳性细胞百分率均高于4周时(P<0.05),8周的MMP-13阳性细胞百分率均高于6周时(P<0.05)。相同时间点AMB断裂组、PLB断裂组兔MMP-13阳性细胞百分率均高于未断裂组(P<0.05),相同时间点AMB断裂组兔MMP-13阳性细胞百分率高于PLB断裂组(P<0.05)。结论兔前交叉韧带不同分束断裂均可引起内侧半月板的退变,AMB断裂比PLB断裂更易引起内侧半月板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分束断裂 半月板 金属基质蛋白酶13
下载PDF
束束缝合联合逐层梳理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跟腱断裂 被引量:4
7
作者 顾仕林 王成 +1 位作者 何冰心 郑有卯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6期890-893,共4页
目的 探讨束束缝合联合逐层梳理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束束缝合联合逐层梳理缝合法治疗21例急性闭合跟腱断裂患者。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踝关节评分、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活动度评价疗效。结果... 目的 探讨束束缝合联合逐层梳理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束束缝合联合逐层梳理缝合法治疗21例急性闭合跟腱断裂患者。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踝关节评分、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活动度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3(15.0±4.3)个月。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或感觉麻木以及腓肠神经损伤等症状。末次随访:MRI检查显示跟腱连续性存在,跟腱T_(1)WI中等信号影,PDWI+FS序列呈中等信号影;AOFAS踝关节评分86~98分,其中优15例,良6例;疼痛VAS评分0~2分;膝关节屈曲113°~135°、伸直0°~10°;踝关节背伸20°~30°、跖屈30°~40°。结论 束束缝合联合逐层梳理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跟腱断裂有利于术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炼,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断裂 手术切口 束束缝合 逐层梳理缝合法
下载PDF
异体肌腱双束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Segond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郑建平 何金龙 +1 位作者 魏代好 杨海波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95-398,共4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Segond骨折异体肌腱双束重建后膝关节旋转的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6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男25例,女11例,其中合并Segond骨折17例。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异体肌腱双束重建术,Segond骨折...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Segond骨折异体肌腱双束重建后膝关节旋转的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6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男25例,女11例,其中合并Segond骨折17例。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异体肌腱双束重建术,Segond骨折均未行处理。根据是否合并Segond骨折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通过对比患者术前、术后及2组间KT-1000和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与轴移试验(Pivot shift test),评价其疗效。结果合并Segond骨折组术后KT-1000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ysholm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KDC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ivot shift test,0级1例,1级13例,2级2例,3级1例,较术前Pivot shift test,1级3例,2级2例,3级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合并Segond骨折组术后KT-1000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ysholm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KDC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ivot shift test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组间KT-1000、Lysholm评分、IKD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Pivot shift te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Segond骨折患者常规异体肌腱双束重建术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指标与未合并Segond骨折患者对比有明显差异,提示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同时,可能需要重视对Segond骨折及与相其相连的韧带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断裂 SEGOND骨折 旋转稳定性 双束重建
下载PDF
关节镜下半腱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前内侧束损伤 被引量:2
9
作者 石展英 韦盛旺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1401-1403,共3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半腱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前内侧束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半腱肌腱单束重建ACL前内侧束损伤患者18例,对比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Lysholm、IKDC评分及KT-1000双侧膝关节胫骨结节前移差。结果 18例患...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半腱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前内侧束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半腱肌腱单束重建ACL前内侧束损伤患者18例,对比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Lysholm、IKDC评分及KT-1000双侧膝关节胫骨结节前移差。结果 18例患者术后伸膝无受限,4周膝关节屈曲均达到110°,术后3个月膝关节屈曲120°-140°,平均124°。术后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8(12.5±5.3)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IKDC、Lysholm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屈膝30°位KT-1000双侧膝关节胫骨结节前移差明显小于术前(P〈0.05)。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腱单束解剖重建ACL前内侧束损伤可以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前内侧束损伤 半腱肌腱 关节镜
下载PDF
Endo-button系统关节镜下异体肌腱单双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喆 方子乔 +1 位作者 崔波 程景春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20期35-37,共3页
目的比较Endo-button系统关节镜下异体肌腱单双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单束重建组和双束重建组,采用Endobutton系统分别行异体肌腱单束重建及双束重... 目的比较Endo-button系统关节镜下异体肌腱单双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单束重建组和双束重建组,采用Endobutton系统分别行异体肌腱单束重建及双束重建。按照HSS、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3年,无失访病例。单束重建组HSS评分从术前(43.46±14.33)分提高到术后的(67.27±14.15)分,Lysholm评分从术前(46.39±9.05)分提高到(77.23±9.31)分;双束重建组HSS评分从术前(42.35±19.28)分提高到(82.74±13.01)分,Lysholm评分从术前(48.15±7.50)分提高到(92.10±5.4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Endo-button系统进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的临床疗效优于单束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Endo-button系统 前十字韧带断裂 双束重建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中不同入路制备股骨骨道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凡有非 夏胜 +3 位作者 尤琳 陈先帅 李久源 刘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39-844,共6页
目的:比较改良经胫骨隧道(TT)入路和前内侧(AM)入路两种方法解剖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股骨隧道的定位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42例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采用改良TT... 目的:比较改良经胫骨隧道(TT)入路和前内侧(AM)入路两种方法解剖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股骨隧道的定位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42例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采用改良TT入路技术重建ACL,18例采用AM入路技术重建ACL。术后1周内行膝关节CT平扫+三维重建评估股骨骨道位置,术后3个月时扫描MRI并测量JGS、JGC角;术前及术后12个月评估患者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前方松弛度及轴移试验结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IKDC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前方松弛度、轴移试验阴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评分,前方松弛度,轴移试验阴性率相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三维重建分析显示,两组股骨骨道内口位置无明显差异(P>0.05),MRI测量JGS、JGC角,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改良经胫骨隧道入路和前内侧入路重建ACL,均可获得良好的股骨解剖中心隧道定位,骨道位置无明显差异,术后早期疗效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解剖单束重建 股骨骨道
下载PDF
带线锚钉联合克氏针固定重建在指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断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2
作者 齐建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20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联合克氏针固定重建在指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断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5月—2020年11月收治的80例指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抽出钢丝法重建,观察组...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联合克氏针固定重建在指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断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5月—2020年11月收治的80例指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抽出钢丝法重建,观察组采用带线锚钉联合克氏针固定重建,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部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31.57±4.26)min、(5.31±1.02)d、(15.49±1.83)周,均短于对照组的(48.69±5.37)min、(8.42±1.63)d、(18.63±2.17)周,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线锚钉联合克氏针固定在指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断裂患者中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手术、住院时间,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断裂 带线锚钉 克氏针固定 肢体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关节镜下四股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单束损伤 被引量:2
13
作者 鲁永健 高靖宇 +2 位作者 赵小明 励刚 王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0期157-158,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单束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ACL单束损伤者35例,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18~45岁,平均24.8岁。全部患者均由膝关节镜确诊为前交叉韧带单束损伤,其...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单束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ACL单束损伤者35例,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18~45岁,平均24.8岁。全部患者均由膝关节镜确诊为前交叉韧带单束损伤,其中前内侧束(AMB)断裂13例,后外侧束(PLB)断裂22例。保留未断裂的剩余束支,在关节镜下分别于ACL断裂束支的止点建立胫骨和股骨隧道。股骨侧以Endo-button悬吊固定,胫骨侧以界面螺钉挤压固定。术后用下肢支具固定于伸直位。结果:术后随访13~35个月,平均23.6个月。术后膝关节功能改善,稳定性增强,术后屈膝90°时前抽屉试验阴性33例,阳性2例;Lachman试验32例,弱阳性2例,阳性1例。Lysholm评分术前(61.0±6.2)分,术后(91.0±2.8)分,平均提高30.0分,术后总体优良率达95.7%。结论:保留剩余束支重建前交叉韧带单束损伤可以部分保留膝关节的本体感觉,有利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并且有利于移植肌腱的再血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单束损伤 肌腱移植
下载PDF
成年家兔跟腱断裂束束缝合与Krackow缝合的疗效对比研究
14
作者 景子权 乔悾 +3 位作者 郭爱民 张立岳 木仁 韩顺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2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成年家兔跟腱断裂采用束束缝合与Krackow缝合的疗效。方法选取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8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4只,统一在右后肢跟骨结节上方1.5 cm处切断并刀削为马尾状,缝合腱周膜和皮肤后饲养1周。1周后,实验组采用V-Y延长术加Krac... 目的探讨成年家兔跟腱断裂采用束束缝合与Krackow缝合的疗效。方法选取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8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4只,统一在右后肢跟骨结节上方1.5 cm处切断并刀削为马尾状,缝合腱周膜和皮肤后饲养1周。1周后,实验组采用V-Y延长术加Krackow缝合,对照组采用V-Y延长术加束束缝合,术后均采用松弛位石膏固定。术后2周、4周取各组家兔7只,处死后取跟腱组织,其中5只做生物力学强度测试,2只做组织学观察。结果2周时,两组断裂时的最大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伸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断裂时的最大载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伸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HE染色观察,2周时两组胶原纤维增生、排列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时实验组胶原纤维增生较对照组多,排列更加致密规则。结论对于家兔马尾状跟腱断裂,Krackow缝合有更好的愈合强度和组织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断裂 束束缝合 Krackow缝合
下载PDF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单束损伤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志超 刘玉杰 +4 位作者 王志刚 李众利 魏民 菜谞 朱娟丽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15-1317,共3页
目的探讨保留剩余纤维束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单束损伤的疗效。方法 2005年3月-2009年5月,采用保留剩余纤维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单束损伤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16~43岁,平均25.5岁。... 目的探讨保留剩余纤维束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单束损伤的疗效。方法 2005年3月-2009年5月,采用保留剩余纤维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单束损伤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16~43岁,平均25.5岁。均为运动损伤。左膝12例,右膝8例。其中前内侧束断裂11例,后外侧束断裂9例。10例前抽屉试验阳性,8例Lachman试验阳性,2例两项试验均为阳性。Lysholm评分为(67.0±6.2)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IKDC)为(69.0±7.5)分。受伤至手术时间1周~12个月,平均2.8个月。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5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均达130°。17例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阴性;2例前抽屉试验弱阳性,Lachman试验阴性;1例Lachman试验弱阳性,前抽屉试验阴性。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为(91.0±3.7)分,IKDC评分为(92.0±4.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剩余纤维束支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单束损伤,部分保留了膝关节本体感觉,有利于维持膝关节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单束损伤 肌腱移植 保留剩余纤维束 单束重建
原文传递
改良Giftbox缝合法联合束状捆扎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范家强 郝云甲 +1 位作者 张在轶 王爱国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Giftbox缝合法联合束状捆扎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2016年1月—2018年12月急性跟腱断裂患者38例,其中男32例、女6例,年龄17~73(39.2±16.8)岁,左侧18例、右... 目的探讨改良的Giftbox缝合法联合束状捆扎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2016年1月—2018年12月急性跟腱断裂患者38例,其中男32例、女6例,年龄17~73(39.2±16.8)岁,左侧18例、右侧20例。均采用改良Giftbox缝合联合束状捆扎法行跟腱切开缝合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的变化;末次随访时,对比患者两侧小腿周径,采用跟腱完全断裂评分系统(ATRS)进行评分,并以Amer-Lindholm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本组38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9.1±3.4)个月。末期随访时:患者AOFAS评分为(90.7±3.0)分,较术前的(45.2±4.4)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7,P<0.001);ATRS评分为(80.3±6.3)分;患者小腿周径患侧为(38.9±4.3)cm、健侧为(39.3±4.4)cm,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P=0.001)。按Amer-Lindholm评分评价,本组疗效优20例、良17例、差1例,优良率为97.4%(37/38)。结论利用改良Giftbox缝合法联合束状捆扎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效果确切,跟腱长度和强度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断裂 Giftbox缝合法 束状捆扎
原文传递
大断裂应变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柱轴压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向民 陈溪 +1 位作者 许清风 王卓琳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82,共5页
大断裂应变纤维布(LRS FRP)是一种低弹模新型绿色纤维材料,应用于结构加固,可显著提高延性。为研究LRS FRP环向围束法加固混凝土柱中的加固效果,设计了2根未加固的对比混凝土柱和3根LRS FRP加固混凝土柱并开展了轴压试验研究。结果表... 大断裂应变纤维布(LRS FRP)是一种低弹模新型绿色纤维材料,应用于结构加固,可显著提高延性。为研究LRS FRP环向围束法加固混凝土柱中的加固效果,设计了2根未加固的对比混凝土柱和3根LRS FRP加固混凝土柱并开展了轴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LRS FRP环向围束法加固混凝土柱可显著提高其变形能力和延性,提出的LRS FRP加固混凝土柱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柱 加固 环向围束法 大断裂应变纤维布 轴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