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K-AN石油钻井液助剂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慎敏 甄捷 乔英杰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9-12,共4页
研究了用硝酸氧解褐煤,提高腐植酸含量,再通过碱抽提,磺甲基化及与丙烯腈接枝共聚等方法合成了具有杭高温、抗盐和降滤失作用的石油钻井液助剂.并对其抗盐、抗钙、抗高温、抑制水化及降滤失作用等性能的测试与现有产品对比,数据显... 研究了用硝酸氧解褐煤,提高腐植酸含量,再通过碱抽提,磺甲基化及与丙烯腈接枝共聚等方法合成了具有杭高温、抗盐和降滤失作用的石油钻井液助剂.并对其抗盐、抗钙、抗高温、抑制水化及降滤失作用等性能的测试与现有产品对比,数据显示SHK-AN助剂具有优良的性能,适合于各种水基石油钻井液体系,而且价格低廉,具有广阔的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腐植酸 接技共聚法 降滤失剂 抗高温 石油钻井液 SHK-AN助剂 抑制能力
下载PDF
福建柏愈伤组织诱导与抗褐化研究
2
作者 王小妹 吴霞 +4 位作者 张禹欣 陈凌艳 何天友 叶菁 郑郁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8,共12页
【目的】比较不同抗褐化剂减轻福建柏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现象的效果,以提高福建柏愈伤组织培养的增殖分化能力。【方法】以福建柏鳞叶和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0.0~2.5 mg/L NAA和2,4-D及0.0~3.0 mg/L IBA对愈伤组织诱导率与... 【目的】比较不同抗褐化剂减轻福建柏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现象的效果,以提高福建柏愈伤组织培养的增殖分化能力。【方法】以福建柏鳞叶和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0.0~2.5 mg/L NAA和2,4-D及0.0~3.0 mg/L IBA对愈伤组织诱导率与生长状态的影响;以福建柏茎段为外植体,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组合试验,研究100~2000 m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100~1000 mg/L活性炭(AC)和V C以及不同质量浓度V C与AC组合,对愈伤组织污染率、死亡或褐化率及诱导率的影响;以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100~1000 mg/L PVPP、100~300 mg/L V C、200~1000 mg/L AC、30~100 mg/L V B对愈伤组织增殖生长量、增殖率、褐化率及PPO、POD活性的影响。【结果】①不同质量浓度NAA、2,4-D和IBA对福建柏鳞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总体高于茎段,各生长素对福建柏鳞叶和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均表现为NAA>IBA>2,4-D,所有处理中以1.0 mg/L NAA对福建柏鳞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为83.33%;以0.5 mg/L NAA对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为61.11%;愈伤组织生长状态和抗褐化效果优劣依次为NAA、2,4-D、IBA。②仅100 mg/L V C+200 mg/L AC处理的愈伤组织污染率低于不添加抗褐化剂的对照;死亡或褐化率仅500 mg/L PVPP处理与对照相同,均为0.00%,其余处理均高于对照;诱导率则以不同质量浓度PVPP、1000 mg/L V C、100 mg/L V C+200 mg/L AC处理与对照相当或高于对照,其余处理均低于对照;愈伤组织生长状态总体以PVPP处理表现最优。③仅300 mg/L PVPP、200和400 mg/L AC处理的愈伤组织增殖率高于对照,增殖生长量仅100和200 mg/L PVPP、100 mg/L V C、200 mg/L AC处理高于对照;所有处理中以200 mg/L AC处理的愈伤组织增殖率和增殖生长量最高,分别为70.00%和10.07 g;各抗褐化剂对福建柏愈伤组织增殖效果的优劣依次为PVPP、AC、V C、V B。④不同抗褐化剂处理的愈伤组织褐变率均呈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但变化幅度存在显著差异;各抗褐化剂的抗褐化效果优劣依次为AC、PVPP、V C、V B。⑤不同质量浓度PVPP、V C、AC处理对福建柏愈伤组织PPO和POD活性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但各处理PPO活性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OD活性以500 mg/L AC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在福建柏愈伤组织诱导阶段,愈伤组织的褐化与生长素种类有关,生长素NAA、2,4-D适用于福建柏愈伤组织的诱导,IBA诱导的愈伤组织容易褐化,添加适量抗褐化剂能减少愈伤组织的褐化情况。在愈伤组织增殖培养阶段,适宜质量浓度的PVPP、AC作为抗褐化剂能有效减缓福建柏愈伤组织的褐化进程,保持愈伤组织的正常增殖生长,但高质量浓度的抗褐化剂会抑制愈伤组织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愈伤组织 组织培养 褐化 抗褐化剂
下载PDF
‘小果甜柿’组织培养中的抗褐化研究
3
作者 黄丽辉 叶冬梅 +5 位作者 覃换玲 陈淑媛 高营营 黄天琨 林志城 周松英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4-18,共5页
为降低‘小果甜柿’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以其组培继代苗为试材,从基本培养基类型、细胞分裂素种类浓度及抗褐化剂种类浓度三个方面,对‘小果甜柿’进行了组织培养中的抗褐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1/2N)MS、(3/4N)MS和MS基本培养... 为降低‘小果甜柿’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以其组培继代苗为试材,从基本培养基类型、细胞分裂素种类浓度及抗褐化剂种类浓度三个方面,对‘小果甜柿’进行了组织培养中的抗褐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1/2N)MS、(3/4N)MS和MS基本培养基,DKW培养基褐化最轻,褐化仅限于植株基部,未扩散至整个培养基而引起严重褐化;单独使用细胞分裂素ZT抗褐化效果较好,而单独使用6-BA或ZT+6-BA组合,褐化程度均较重;抗褐化剂AC和核黄素对‘小果甜柿’组培继代苗褐化有抑制效果,PVP对褐化无抑制效果,AC优于核黄素和PVP,但AC和核黄素会抑制植株生长而影响继代增殖。因此,综合而言,以DKW为基本培养基,添加细胞分裂素ZT(2.0mg/L),不添加抗褐化剂时,‘小果甜柿’组培继代苗增殖及抗褐化效果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甜柿 组织培养 基本培养基 细胞分裂素 抗褐化剂
下载PDF
抗褐变剂对鲜切莲藕贮藏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何怡 熊双丽 +2 位作者 刘玉梅 陈思静 冯小平 《现代食品》 2024年第8期75-78,共4页
为降低鲜切莲藕在冷藏过程中品质劣变,采用复合抗褐变剂处理莲藕,分析其对鲜切莲藕4℃贮藏12天的品质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期间,两组硬度显著上升,弹性、咀嚼性、水分含量显著下降,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丙二醛、菌落总数显著上升。第12... 为降低鲜切莲藕在冷藏过程中品质劣变,采用复合抗褐变剂处理莲藕,分析其对鲜切莲藕4℃贮藏12天的品质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期间,两组硬度显著上升,弹性、咀嚼性、水分含量显著下降,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丙二醛、菌落总数显著上升。第12天,相比对照组,处理组硬度、丙二醛含量、菌落总数显著下降。表明该抗褐变剂可以保持鲜切莲藕贮藏品质,抑制微生物增殖,从而延长冷藏保鲜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莲藕 贮藏期 品质 抗褐变剂
下载PDF
滇牡丹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的褐化防治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艳丽 刘秀贤 +1 位作者 王雁 李正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7-81,共5页
以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 Franch成熟种胚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PVP、VC、结冷胶、AgNO3、水解乳蛋白(LH)5种抗褐化剂在牡丹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过程中的褐化控制作用和对愈伤组织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褐化主要发... 以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 Franch成熟种胚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PVP、VC、结冷胶、AgNO3、水解乳蛋白(LH)5种抗褐化剂在牡丹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过程中的褐化控制作用和对愈伤组织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褐化主要发生在第一次继代转接后的10 d内;在愈伤组织两次继代培养过程中,3.5g/L的结冷胶处理抗褐化效果最好,LH和AgNO3在整个继代过程中也表现了一定的抗褐化性,PVP和VC抗褐化性能相对较差。AgNO3对愈伤组织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牡丹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抗褐化剂 褐化防治
下载PDF
抗褐变剂处理及MAP技术保鲜莴苣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于平 岑沛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1-54,共4页
研究了抗褐变剂处理和MAP技术保鲜莴苣的效果及莴苣贮藏过程中常见病害的抑制情况。研究表明 :质量分数 0 .5 %的抗坏血酸 +质量分数 0 .5 %的抗柠檬酸能够较好地抑制莴苣的酶促褐变 ;MAP技术中以 φO2 +φCO2 +φN2 =1% +2 % +97%保鲜... 研究了抗褐变剂处理和MAP技术保鲜莴苣的效果及莴苣贮藏过程中常见病害的抑制情况。研究表明 :质量分数 0 .5 %的抗坏血酸 +质量分数 0 .5 %的抗柠檬酸能够较好地抑制莴苣的酶促褐变 ;MAP技术中以 φO2 +φCO2 +φN2 =1% +2 % +97%保鲜莴苣的效果较好 ;在莴苣低温贮藏的 6d内 ,O2 及CO2 的体积分数基本达到动态平衡 ,并且分别维持在 9%及 2 6%左右 ;10 0mg/kgH2 O2 +MAP(φO2 +φCO2 +φN2 =1% +2 % +97% ) +低温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苣 抗褐变剂 MAP 病害 保鲜效果 蔬菜 MAP技术
下载PDF
柠檬酸亚锡二钠对鲜切莲藕护色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金定樑 夏文水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9-132,共4页
柠檬酸亚锡二钠(DSC)是一种新型护色剂。将DSC用于鲜切莲藕预处理阶段,抑制莲藕多酚氧化酶活力及褐变,探讨影响DSC对鲜切莲藕片护色作用的因素,并与其他常用护色剂的护色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DSC对鲜切藕产品低温保藏期间的褐变和多... 柠檬酸亚锡二钠(DSC)是一种新型护色剂。将DSC用于鲜切莲藕预处理阶段,抑制莲藕多酚氧化酶活力及褐变,探讨影响DSC对鲜切莲藕片护色作用的因素,并与其他常用护色剂的护色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DSC对鲜切藕产品低温保藏期间的褐变和多酚氧化酶活力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pH 3~6条件下用0.05%~0.2%DSC浸泡液处理15min后,鲜切藕产品可保持较低的褐变度和多酚氧化酶活力,同时在4℃、20d内DSC的护色效果稳定;与其他常用护色剂比较,在0.1%的等量护色剂浓度下,DSC护色效果优于柠檬酸、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钠,与亚硫酸氢钠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亚锡二钠 抗氧护色剂 鲜切莲藕 褐变
下载PDF
抗褐化剂对明党参悬浮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周萍 谢晨琼 +1 位作者 陈建伟 李祥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250-225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抗褐化剂对明党参悬浮细胞数目、发生褐化反应底物酚类及明党参的有效成分香豆素的影响。方法:在轻度褐化的明党参悬浮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VC)、活性炭(AC)、酸水解酪蛋白(AHC)、硫代硫酸钠(Na_2S_2O_3)以及聚乙... 目的:探讨不同抗褐化剂对明党参悬浮细胞数目、发生褐化反应底物酚类及明党参的有效成分香豆素的影响。方法:在轻度褐化的明党参悬浮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VC)、活性炭(AC)、酸水解酪蛋白(AHC)、硫代硫酸钠(Na_2S_2O_3)以及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酚类、总香豆素及佛手酚、佛手柑内酯含量。结果:低浓度PVP、VC均不同程度促进明党参悬浮细胞的生长;不同抗褐化剂对酚类含量高低影响不同;VC处理后悬浮细胞中总香豆素含量明显增高,其中用2 mg/m L的VC处理后,总香豆素增长率为51.53%,是对照组的4.8倍,将该浓度VC添加到以水杨酸作为诱导子的明党参悬浮培养液中,改善了水杨酸的促进褐化现象,同时佛手酚、佛手柑内酯的含量提高了25.96%、33.33%。结论:VC为本研究中的最佳抗褐化剂,能在抑制悬浮细胞褐化的同时,有效地促进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党参 悬浮培养 抗褐化剂 总香豆素 佛手酚 佛手柑内酯
下载PDF
真菌诱导子和抗褐变剂对喜树悬浮细胞生长及喜树碱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潘学武 董妍玲 石亚亚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1-26,共6页
研究真菌诱导子和抗褐变剂对喜树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和喜树碱合成的影响。试验通过在喜树悬浮培养细胞的不同时期,加入不同浓度的真菌诱导子或抗褐变剂的方法,研究其对细胞生长和喜树碱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米根霉提取物作为真菌诱导子,... 研究真菌诱导子和抗褐变剂对喜树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和喜树碱合成的影响。试验通过在喜树悬浮培养细胞的不同时期,加入不同浓度的真菌诱导子或抗褐变剂的方法,研究其对细胞生长和喜树碱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米根霉提取物作为真菌诱导子,对喜树碱的生物合成最有效。植酸作为抗褐变剂,对细胞生长和喜树碱的生物合成最有效。在15天加入终浓度2g/L的植酸,再在18天加入终浓度30mg/L的米根霉诱导子处理,细胞干重在24天时达到最大值26.9g/L,是对照细胞干重最大值的1.2倍;喜树碱总产量在26天时达到最大值34.2mg/L,是对照总产量最大值的9.0倍。对照的细胞干重和喜树碱总产量在20天时达到最大值。喜树细胞悬浮培养中,添加真菌诱导子和抗褐变剂是提高喜树碱产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 喜树碱 真菌诱导子 抗褐变剂 悬浮培养
下载PDF
铁棒锤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弢 陈红刚 +3 位作者 高素芳 张延红 王惠珍 林丽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3-86,共4页
以铁棒锤越冬芽为外植体,在添加抗褐化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活性碳(AC)的MS培养上,附加不同浓度组合的NAA和6-BA,进行了芽增殖和试管苗生根培养.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上添加1.5 g·L-1AC+1.0 g·L-1PVP可抑制培养物褐化;在MS... 以铁棒锤越冬芽为外植体,在添加抗褐化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活性碳(AC)的MS培养上,附加不同浓度组合的NAA和6-BA,进行了芽增殖和试管苗生根培养.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上添加1.5 g·L-1AC+1.0 g·L-1PVP可抑制培养物褐化;在MS培养基上添加2.5 mg·L-16-BA+0.1 mg·L-1NAA有利于芽的诱导增殖;在1/2 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0.2 mg·L-1NAA有利于试管苗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棒锤 越冬芽 组织培养 抗褐化剂
下载PDF
3种豆科牧草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抗褐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爱萍 冯维卫 刘允康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22期138-144,共7页
为解决3种豆科牧草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的褐化问题,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普通红豆草和‘海法’三叶草愈伤组织为材料,探讨不同防褐化措施在3种豆科牧草愈伤继代培养过程中抗褐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苜蓿和红豆草愈伤组织的继代培... 为解决3种豆科牧草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的褐化问题,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普通红豆草和‘海法’三叶草愈伤组织为材料,探讨不同防褐化措施在3种豆科牧草愈伤继代培养过程中抗褐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苜蓿和红豆草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中,对愈伤组织褐化抑制效果较好的是AgNO_3,浓度为0.02 g/L时,褐化率分别为13%、15%,愈伤组织褐化程度强弱依次是PVP>柠檬酸>AgNO_3;在三叶草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中,对愈伤组织褐化抑制效果较好的是AgNO_3,浓度为0.015 g/L时,褐化率为32%,愈伤组织褐化程度强弱依次是柠檬酸>PVP>AgNO_3。一定浓度的AgNO_3不仅能有效控制褐化,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愈伤组织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牧草 愈伤组织 抗褐化剂
下载PDF
抗老化剂抑制发芽糙米粉老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晓娟 从竞远 +1 位作者 吴跃 吴伟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0-34,共5页
通过在发芽糙米粉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抗老化剂,模拟熟化糙米食品的老化过程,研究抗老化剂对抑制发芽糙米粉老化作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不同抗老化剂抑制发芽糙米粉老化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谷朊粉添加量6.3%、瓜尔... 通过在发芽糙米粉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抗老化剂,模拟熟化糙米食品的老化过程,研究抗老化剂对抑制发芽糙米粉老化作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不同抗老化剂抑制发芽糙米粉老化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谷朊粉添加量6.3%、瓜尔豆胶添加量0.4%、单甘酯添加量0.7%时,协同抗老化效果最佳,此时硬度值最低为3 312g,感官评分为89分。相比于单一抗老化剂,复合抗老化剂能更有效地抑制发芽糙米粉的老化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糙米粉 抗老化剂 硬度 感官品质
下载PDF
香蕉愈伤组织诱导培养中褐化抑制剂的筛选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惠 周雪娟 +6 位作者 穆雷 谢俊 韦双双 夏幽泉 吴繁花 阮云泽 汤华 《热带生物学报》 201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为解决香蕉愈伤组织诱导培养过程中的外植体的褐化现象,分别用AgNO3(10,20 mg·L-1),AC(1,2,3 g·L-1),PVP(1,2 g·L-1),VitC(100,200 mg·L-1)等防褐化剂,对香蕉的愈伤组织诱导进行防褐化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培养10 ... 为解决香蕉愈伤组织诱导培养过程中的外植体的褐化现象,分别用AgNO3(10,20 mg·L-1),AC(1,2,3 g·L-1),PVP(1,2 g·L-1),VitC(100,200 mg·L-1)等防褐化剂,对香蕉的愈伤组织诱导进行防褐化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培养10 d后,所有防褐化处理实验组的褐化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在愈伤组织诱导的早期,不同的防褐化剂均有一定的防褐化效果;随着培养时间延长,不同的防褐化处理逐渐出现差异,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40 d后,活性炭的防褐化效果最好,其中1 g·L-1活性炭的褐化率仅为20%,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愈伤组织诱导 褐化现象 褐化抑制剂
下载PDF
梨矮化砧木‘中矮1号’离体培养中褐化现象的抑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文宁 朱淑新 +3 位作者 孟静静 王灿 王茜 王芳芳 《果树资源学报》 2023年第3期8-10,共3页
【目的】褐化是植物组织培养中酚类物质被氧化成黑褐色的醌类物质的过程,是影响植物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关键影响因素,该试验是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防褐剂对其的抑制效果,并为后续‘中矮1号’的离体快繁研究解决瓶颈问题。【方法... 【目的】褐化是植物组织培养中酚类物质被氧化成黑褐色的醌类物质的过程,是影响植物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关键影响因素,该试验是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防褐剂对其的抑制效果,并为后续‘中矮1号’的离体快繁研究解决瓶颈问题。【方法】试验采用AgNO_(3)、活性炭(AC)、Na_(2)S_(2)O_(3)、聚乙烯吡络烷酮(PVP)、抗坏血酸(维生素C)5种防褐剂对‘中矮1号’叶片进行防褐化研究。【结果】相比CK组,添加防褐剂可有效缓解组培过程中外植体的褐化情况。其中,维生素C处理组的防褐效果最好,褐化率均在50.00%以内,0.05 g/L的维生素C抗褐化效果最佳,褐化率仅为18.75%;8.0 g/L的PVP效果最差,褐化率高达71.25%,且培养基受浸染褐化严重。【结论】褐化现象的产生有内外多重因素,包括外植体的基因型、母体年龄、取材部位、取材时间及大小等,褐色物质在培养基中的积累也是导致外植体褐变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MS和1/2MS等固体培养基不利于醌类等毒害物质的扩散,而且会导致其短时间内毒素高浓度聚积,更加剧了外植体的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砧木 中矮1号 褐化 防褐剂
下载PDF
绿茶饮料防褐变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新蕾 《饮料工业》 2002年第4期22-26,共5页
绿茶饮料在长期放置过程中易发生褐变 ,严重影响绿茶特有品质。通过添加各种防褐剂 。
关键词 绿茶饮料 防褐变 防褐剂 叶绿素
下载PDF
毛豹皮樟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小茜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33-36,共4页
为降低毛豹皮樟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的褐变程度,提高增殖系数,试验对其不同的外植体(顶芽、叶片、带腋芽的茎段)、不同的基本培养基和不同的抗褐化剂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豹皮樟不同的外植体褐化率不同,其中带腋芽的茎段褐化率最... 为降低毛豹皮樟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的褐变程度,提高增殖系数,试验对其不同的外植体(顶芽、叶片、带腋芽的茎段)、不同的基本培养基和不同的抗褐化剂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豹皮樟不同的外植体褐化率不同,其中带腋芽的茎段褐化率最低,30d时为72%;1/3MS基本培养基中的带腋芽茎段褐化率最低;维生素C与活性炭对外植体褐变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在1/3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0.8g/L的活性炭时外植体褐化率最低,仅为12%,增殖系数为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豹皮樟 组织培养 褐化 抗褐化剂
下载PDF
阳离子易染共聚酯的合成——多组分体系对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戴孟卓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1989年第4期74-80,共7页
本文介绍制备多组份、阳离子易染共聚酯的方法,探讨改善共聚酯的耐热性的方法及调正其熔体粘度与可行性的方法,探讨了改善共聚酯中磺酸基的可及性方法及添加适量的无机填料对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醚防剂 二甘醇 熔点 阳离子易染 无机填料 微布朗运动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鲜切莴苣褐变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云芬 廖玲燕 +3 位作者 段振华 普红梅 宋慕波 帅良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20,共6页
以莴苣为研究材料,以10 g/L L-抗坏血酸、5 g/L柠檬酸、0.2 g/L水杨酸和0.2 g/L阿魏酸处理鲜切莴苣,去离子水浸泡为对照组,通过测定褐变度、总酚、类黄酮、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探讨不... 以莴苣为研究材料,以10 g/L L-抗坏血酸、5 g/L柠檬酸、0.2 g/L水杨酸和0.2 g/L阿魏酸处理鲜切莴苣,去离子水浸泡为对照组,通过测定褐变度、总酚、类黄酮、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探讨不同抗褐变剂对鲜切莴苣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抗褐变剂处理均能够有效抑制酶促褐变有关酶活性的升高,减少多酚物质的含量,降低褐变度,有效地保证了鲜切莴苣的贮藏品质,其中0.2 g/L阿魏酸处理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莴苣 抗褐变剂 褐变 贮藏品质
下载PDF
‘海大2号’菠萝蜜茎尖组培褐变过程中酚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燕 郭佳慧 +6 位作者 范紫云 向星星 干雨露 闵天雨 杨廷 丰锋 叶春海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2-568,共7页
菠萝蜜因果实香甜深受大众喜爱,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但常规种子繁殖难以保持其优良性状且嫁接法繁殖成活率极低。组培快繁技术在许多珍稀名优植物繁殖上已有广泛应用,但目前还没有应用于菠萝蜜生产实践的报道。组培过程中发现,菠萝蜜茎尖... 菠萝蜜因果实香甜深受大众喜爱,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但常规种子繁殖难以保持其优良性状且嫁接法繁殖成活率极低。组培快繁技术在许多珍稀名优植物繁殖上已有广泛应用,但目前还没有应用于菠萝蜜生产实践的报道。组培过程中发现,菠萝蜜茎尖褐化严重,导致无性繁殖体系难以建立,为有效探究褐化的克服措施,促进菠萝蜜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为构建菠萝蜜种苗繁育技术体系及其产业化生产示范提供理论依据。以菠萝蜜品种‘海大2号’茎尖为外植体,利用不同时长低温预处理后将外植体接种至不同浓度的PVP培养基中对其进行初代培养,15 d后分别统计其褐化率和萌芽率,并通过测定其PPO活性变化、总酚及总黄酮含量,探究外植体经过低温预处理后不同浓度PVP对菠萝蜜茎尖组织培养中褐化的抑制情况。结果表明:茎尖经过12~24 h低温处理后再接入添加2.0 g/L PVP的1/2 MS培养基中,这一处理下菠萝蜜外植体的褐化率最低且萌芽率最高。且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有利于菠萝蜜外植体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蜜 组织培养 褐化 抗褐化剂
下载PDF
铃兰组织培养中褐变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焦晓霖 缪天琳 +1 位作者 张秀梅 王长宝 《中国林副特产》 2019年第6期21-23,共3页
在铃兰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通常会发生褐变,这对铃兰组织培养物的正常生长和增殖具有负面影响。分别通过暗培养以及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抗坏血酸(VC)、活性炭(AC)4种抗褐变剂的方... 在铃兰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通常会发生褐变,这对铃兰组织培养物的正常生长和增殖具有负面影响。分别通过暗培养以及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抗坏血酸(VC)、活性炭(AC)4种抗褐变剂的方法,对铃兰组织培养中发生的褐变进行了防治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进行暗培养处理以及在培养基中添加抗褐变剂均可显著减少外植体褐变的生成,其中暗培养10 d的效果最佳,抗褐变剂的抑褐效果为VC(2.0 g/L)>AC(0.5 g/L)>PVP(2.0 g/L)>Na 2S 2O 3(0.5 g/L),2.0 g/L的VC的抑褐效果最好,其褐变率为25.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铃兰 组织培养 褐变现象 抗褐变剂 暗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