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二战后缅甸战争小说中的记忆书写与历史叙事
1
作者 申展宇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4-79,共6页
二战后不久,缅甸获得独立,长期的反殖民、反帝国主义和反法西斯抗争使缅甸文坛掀起了战争文学创作热潮,各类战争题材小说层出不穷。缅甸作家或叙述战争体验,描写战争创伤,或重拾历史记忆,探寻历史教训,以促使人们铭记战争历史,思考民族... 二战后不久,缅甸获得独立,长期的反殖民、反帝国主义和反法西斯抗争使缅甸文坛掀起了战争文学创作热潮,各类战争题材小说层出不穷。缅甸作家或叙述战争体验,描写战争创伤,或重拾历史记忆,探寻历史教训,以促使人们铭记战争历史,思考民族命运。二战后的缅甸战争小说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战斗故事,强化缅甸人民的民族身份认同。这些小说展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变迁,反映了作家对战争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 战争小说 记忆书写 历史叙事
下载PDF
性别视野下的解放战争题材小说 被引量:1
2
作者 降红燕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7-112,135,共7页
解放战争题材小说是十七年(1949-1966)文学革命历史小说的一部分。从性别视角可以读出解放战争题材小说蕴含着战争与性别关系的思考,某种程度上表现了作家对具有进步意义的中国当代女性形象的一种审美想象。《保卫延安》偏重男性主体群... 解放战争题材小说是十七年(1949-1966)文学革命历史小说的一部分。从性别视角可以读出解放战争题材小说蕴含着战争与性别关系的思考,某种程度上表现了作家对具有进步意义的中国当代女性形象的一种审美想象。《保卫延安》偏重男性主体群像塑造,是一部男人的书。《红日》《林海雪原》在展现女性形象主体性色彩的同时,对女性身体的修辞渲染未摆脱传统性别文化将女人视为被看的观念。《百合花》的审美价值则标志着女性作家在写作中超越有限后所能达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战争题材小说 战争与性别 写女性 女性写
下载PDF
新世纪欧华文学中的“二战”记忆书写
3
作者 樊洛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8-166,共9页
作为"二战"策源地的欧洲,表现"二战"与大屠杀题材、反思战争和人性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21世纪以来,欧华作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二战"记忆书写,透过长篇小说的宏观视野表现欧洲乃至人类史上的战争灾难、生... 作为"二战"策源地的欧洲,表现"二战"与大屠杀题材、反思战争和人性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21世纪以来,欧华作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二战"记忆书写,透过长篇小说的宏观视野表现欧洲乃至人类史上的战争灾难、生命创伤和灵魂救赎主题。作品或强调以个人记忆抵抗集体遗忘的写作,或在特定历史场景中打捞战争往事,或彰显人类面对大屠杀悲剧时的爱心拯救,或呈现"活在纳粹之后"各色人等的生命图景,发掘美好的人性、爱情及和平愿景之于战争的超越力量。这些"二战"记忆书写,成为欧华作家长篇小说创作超越的一种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华作家 “二战”记忆书写 战争创伤 救赎 长篇创作拓展
下载PDF
试论国统区抗战小说创作的有效性及影响限度——以《华威先生》、《在其香居茶馆里》为例
4
作者 布小继 马建荣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8-25,共8页
《华威先生》和《在其香居茶馆里》是国统区抗战小说创作中典型的讽刺型作品,所引起的反响超越了一般的爱国、歌颂型作品。从整体上看,国统区抗战小说创作成就不高,这除了国民政府一系列法律法规的严密制约外,还有抗战文学领导权的争夺... 《华威先生》和《在其香居茶馆里》是国统区抗战小说创作中典型的讽刺型作品,所引起的反响超越了一般的爱国、歌颂型作品。从整体上看,国统区抗战小说创作成就不高,这除了国民政府一系列法律法规的严密制约外,还有抗战文学领导权的争夺,作家生活环境的意识形态化与所持政治理念之间的矛盾,文学的工具性与审美性之间的矛盾及作品有效性与时衰减等缘由。这些因素都极大地限制了抗战小说创作的影响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统区 抗战小说创作 有效性 影响限度
下载PDF
探寻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合成”之路——论路翎抗战小说的多维度书写
5
作者 谢慧英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72-83,共12页
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冲突,构成了审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视野。这种冲突和紧张关系进入抗战时期无疑大大激化了。从这一视角来看,路翎抗战小说以极其另类的面貌充分涵容了该冲突的全部复杂性所在。无论是"人民"形象的书写,还是对... 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冲突,构成了审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视野。这种冲突和紧张关系进入抗战时期无疑大大激化了。从这一视角来看,路翎抗战小说以极其另类的面貌充分涵容了该冲突的全部复杂性所在。无论是"人民"形象的书写,还是对"民族精神"的构建之路的思考,或者对形式传统的"反抗",路翎抗战小说以色度驳杂的多维度书写,充分呈现其是如何试图以异于时代的方式,将民族性和现代性的悖论关系加以重构和改造,并努力尝试以现代性对民族性的提升以及民族性对现代性的改造,以求达成二者之间的"合一",从而为革命文学提供了另一种现代性的向度,也留下了值得深思的历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翎 抗战小说 多维度书写 现代性 民族性
下载PDF
抗战时期萧军小说创作略论
6
作者 范庆超 《临沂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71-73,共3页
萧军抗战时期的小说创作以抗争精神为主线。围绕这种抗争精神,萧军描写城市底层人的苦中奋起、铺展民族革命斗争画卷、透视"胡子"硬朗人生,表现出对生命强力的高度崇尚,文风也因此显得粗犷、雄浑、强健、刚猛。在粗粝浑莽之间... 萧军抗战时期的小说创作以抗争精神为主线。围绕这种抗争精神,萧军描写城市底层人的苦中奋起、铺展民族革命斗争画卷、透视"胡子"硬朗人生,表现出对生命强力的高度崇尚,文风也因此显得粗犷、雄浑、强健、刚猛。在粗粝浑莽之间,精细之笔也偶露峥嵘,对人性沦落"层层剥离"式的描绘、对情理"两难"境地的细致透析,都体现出萧军洞烛幽微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军 抗战时期 小说创作
下载PDF
航行于锡拉岩礁和卡律布迪斯漩涡之间——从沃顿的战争小说看沃顿写作战争的独特方式
7
作者 邱敏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83-87,共5页
伊迪丝.沃顿写作战争的方式跟一般男性作家和一般女性作家写作战争的典型方式都不同:她总是以一种尽力接近前线而不真正踏上前线的姿态写作战争。这一写作姿态在其战争小说中主要表现为对不适于上战场的男性主人公的塑造、以及对前线与... 伊迪丝.沃顿写作战争的方式跟一般男性作家和一般女性作家写作战争的典型方式都不同:她总是以一种尽力接近前线而不真正踏上前线的姿态写作战争。这一写作姿态在其战争小说中主要表现为对不适于上战场的男性主人公的塑造、以及对前线与后方之间的中间地带景观的描写。沃顿笔下的中间地带为我们了解一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顿 战争小说 战争写作
下载PDF
诗意感悟与激情想象——试论孙犁小说中的战争书写
8
作者 康艳琴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1-12,17,共3页
孙犁的战争题材作品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审美追求,充满着一种非理性的浪漫主义诗意感悟与激情想象。他用诗意感悟消解了战争双方的二元对立因素,用浪漫激情遮蔽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这种审美特质源于作家的个性气质、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战... 孙犁的战争题材作品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审美追求,充满着一种非理性的浪漫主义诗意感悟与激情想象。他用诗意感悟消解了战争双方的二元对立因素,用浪漫激情遮蔽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这种审美特质源于作家的个性气质、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战争体验的缺失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小说 战争书写 浪漫激情
下载PDF
“新人”视角下的理性书写——端木蕻良抗战小说论
9
作者 潘宝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16-119,共4页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流亡作家端木蕻良的抗战小说创作风格鲜明,作品中处处渗透着理性精神,他的抗战小说系列彰显着他作为诗人的诗性和作为大野之子的野性,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为人所忽略的还有他作为一个有着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的...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流亡作家端木蕻良的抗战小说创作风格鲜明,作品中处处渗透着理性精神,他的抗战小说系列彰显着他作为诗人的诗性和作为大野之子的野性,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为人所忽略的还有他作为一个有着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的清醒和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人”视角 理性书写 抗战小说
下载PDF
特情文学写作范式构建与跨时代交流--麦家长篇小说的叙事模式研究
10
作者 陈心澈 陈佳冀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543-549,共7页
为探究麦家“特情文学”突出的创作特质与其独树一帜的叙事艺术,探索构建麦家“特情文学”写作范式,通过叙事学和小说类型学的研究思路解读作品情节,发现作品所蕴含的恒定因素、叙事结构与情节特质,归纳出麦家长篇小说叙事模式:“‘生... 为探究麦家“特情文学”突出的创作特质与其独树一帜的叙事艺术,探索构建麦家“特情文学”写作范式,通过叙事学和小说类型学的研究思路解读作品情节,发现作品所蕴含的恒定因素、叙事结构与情节特质,归纳出麦家长篇小说叙事模式:“‘生’的坎坷与‘命’的悲悯”、“‘密’的囚禁与‘梦’的解疑”、“‘爱’的枷锁与‘人’的制衡”、“‘我’的交错与‘信’的传递”。这四类模式构筑起麦家“特情文学”的整体叙述框架与表述逻辑,内蕴于其中的是麦家对于自身命运观、家国观与情爱观的审美表达。通过追溯麦家“特情文学”的思想旨归与价值规约,发掘暗藏其中的人性内涵和崇高信仰,激发起强烈的时代共鸣,实现跨时代交流的某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情文学 麦家 长篇小说 叙事模式 写作范式
下载PDF
抗战时期乡土小说的写作资源探析
11
作者 卢月风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12-119,共8页
"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不仅改变了历史进程与民族命运,文学的生存现状显得艰难而复杂,潜在地规约着作家的认知和表现社会的方式。乡土小说在民族救亡话语下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社会政治、乡土苦难、农民革命等话语成为不可忽视... "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不仅改变了历史进程与民族命运,文学的生存现状显得艰难而复杂,潜在地规约着作家的认知和表现社会的方式。乡土小说在民族救亡话语下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社会政治、乡土苦难、农民革命等话语成为不可忽视的关键词。对战时"乡土"概念的迁延、传统的农民文化、调整的土地政策、作家不同的地域生活背景等写作资源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探寻战乱中乡土画卷的形成渊源,成为我们进一步思考启蒙与救亡、群体与个性、功利与审美、现实与理想之间复杂关系的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抗战时期 写作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