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妇女与救亡:抗日救亡语境中《全民报·妇女周刊》与妇女运动的宣传动员
1
作者 张朋 张瞿惠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6-106,共11页
1935年“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北平、上海等地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以争取妇女权益为主旨的妇女运动汇入救亡大潮中。彼时北平发行的重要报纸《全民报》为国民党北平特别市政府掌控,但该报“公开讨论妇女问题”的副刊《妇女周刊》... 1935年“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北平、上海等地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以争取妇女权益为主旨的妇女运动汇入救亡大潮中。彼时北平发行的重要报纸《全民报》为国民党北平特别市政府掌控,但该报“公开讨论妇女问题”的副刊《妇女周刊》吸纳孙文淑、张晓梅等进步知识女性,并与进步妇女团体北平妇女救国会建立紧密关系。在言论取向上,《妇女周刊》积极探讨妇女运动与救亡运动之关系,大胆批评国民党政府的妇女政策,关注底层劳动妇女的职业和教育等,体现了进步的言论立场。《妇女周刊》对妇女运动的宣传动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党政府控制下都市报纸的正刊与副刊存在的割裂状况,即关注社会文化议题的副刊有可能成为进步知识分子的言说平台。这既与抗日救亡运动大潮紧密相关,复又促进了抗日救亡舆论的发展和高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报》 《妇女周刊》 妇女运动 抗日救亡
下载PDF
杭州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述论
2
作者 杨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1937年7月至1945年10月期间,杭州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恢复期三个主要阶段,呈现出高—高—低的发展趋势。在抗战的不同阶段,党组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杭州各类歌咏组织的建立和群众性歌咏活动的开展产生了至关重... 1937年7月至1945年10月期间,杭州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恢复期三个主要阶段,呈现出高—高—低的发展趋势。在抗战的不同阶段,党组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杭州各类歌咏组织的建立和群众性歌咏活动的开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抗日救亡 歌咏运动
下载PDF
抗战、动员与认同:《大声周刊》对民众的宣传动员(1937—1938年)
3
作者 李妍洁 吴仁明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4-64,共11页
1937—1938年,中国正处于全面抗战的初期,大地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之下。《大声周刊》作为中国共产党在西南国统区的重要宣传刊物,肩负着引导广大民众积极投身抗日救亡事业的重任。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大声周刊》挺身而出,以锐利的笔... 1937—1938年,中国正处于全面抗战的初期,大地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之下。《大声周刊》作为中国共产党在西南国统区的重要宣传刊物,肩负着引导广大民众积极投身抗日救亡事业的重任。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大声周刊》挺身而出,以锐利的笔触揭露日军的侵华阴谋,戳穿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战面目,揭示西安事变的真相。同时,它积极指导青年和妇女运动,鼓励他们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面对各种错误言论,毫不畏惧,坚决驳斥,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这些举措不仅激发了西南民众的抗日热情,更培养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可以说,《大声周刊》为抗战期间救亡运动的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舆论基础,成为抗战时期的一股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初期 《大声周刊》 宣传动员 政治认同 救亡运动
下载PDF
“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汤奇学 陈宝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136-144,共9页
辛亥革命时期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有相因相似之处 ,都以“救亡”和“启蒙”为主题 ,但是两者在侧重点、具体内容、思想资料等方面又有很大的不同 ,梁启超等突出救亡 ,力图中西结合培养出具有现代政治、社会意识的国民 ,... 辛亥革命时期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有相因相似之处 ,都以“救亡”和“启蒙”为主题 ,但是两者在侧重点、具体内容、思想资料等方面又有很大的不同 ,梁启超等突出救亡 ,力图中西结合培养出具有现代政治、社会意识的国民 ,以挽救民族危机 ;陈独秀等鼓吹个人主义 ,个性解放 ,希望造就一代和传统完全决裂的新青年使社会走向现代。两个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相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国民性思想 辛亥革命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 启蒙 救亡 梁启超 陈独秀 胡适
下载PDF
抗战漫画运动的演进及其社会功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凌承纬 张怀玲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12期88-93,共6页
漫画家作为中国文艺界率先举起抗日救亡旗帜的队伍,在抗战八年中,以高扬的批判精神和犀利的讽刺方式进行战斗,成为抗战文艺阵线上的主力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抗战时期的漫画运动是中国漫画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作为运动... 漫画家作为中国文艺界率先举起抗日救亡旗帜的队伍,在抗战八年中,以高扬的批判精神和犀利的讽刺方式进行战斗,成为抗战文艺阵线上的主力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抗战时期的漫画运动是中国漫画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作为运动的体现,漫画展览贯穿整个战争的历史,并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而呈跌宕起伏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画运动 漫画展览 抗日救亡
下载PDF
偏激言辞:五四思潮的论战策略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可荣 李艳飞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50-55,共6页
五四思潮中的偏激言辞反映了极为复杂的时代情形,交织着极为复杂的思想情感,长期引起人们议论甚至误解。联系五四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五四思想家们的基本主张分析,这些偏激言辞是他们在文明转型、救亡图存与民主革命时代采取的思想斗争与... 五四思潮中的偏激言辞反映了极为复杂的时代情形,交织着极为复杂的思想情感,长期引起人们议论甚至误解。联系五四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五四思想家们的基本主张分析,这些偏激言辞是他们在文明转型、救亡图存与民主革命时代采取的思想斗争与文化论战策略,是一种"有意的偏激",是特定时期思想文化斗争难以避免的现象。偏激不是五四思潮的主流,更非五四思想家们的一贯主张。在和平年代,要警惕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断章取义与借题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思潮 偏激言辞 救亡图存 文明转型 斗争策略
下载PDF
七七事变前后抗日救亡运动特点之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华文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2-136,共5页
抗日救亡运动与整个抗日战争相始终,并因政局和战局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阶段性特点。从运动的行为方式来看,七七事变前多属于民众自发行为或政党行为;而七七事变后则转变为被国民政府认可、参与的政府行为。从运动的形式和规模来... 抗日救亡运动与整个抗日战争相始终,并因政局和战局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阶段性特点。从运动的行为方式来看,七七事变前多属于民众自发行为或政党行为;而七七事变后则转变为被国民政府认可、参与的政府行为。从运动的形式和规模来看,七七事变前的多为请愿、示威等具有相当规模的个体活动;七七事变以后则发展为具有很大规模的整体运动。从运动的作用来看,七七事变前的抗日救亡运动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敦促其对日政策的调整和改变,驱使其最终走上抗战的道路;七七事变后的抗日救亡运动则坚定了国民政府的抗战信心,动员和激励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热情和胜利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七事变前后 抗日救亡运动 特点
下载PDF
九一八事变前张学良对日抵制政策探析——兼论九一八事变爆发的背景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万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7-93,共7页
张学良主政东北后,为了摆脱日本的控制,毅然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他对内进行"东北新建设",增强东北的实力,以抵制日本势力的入侵;在对日外交上,他设法限制或抵制日本在东北的权益,甚至公开实施对日抵制政策,并支持东北民... 张学良主政东北后,为了摆脱日本的控制,毅然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他对内进行"东北新建设",增强东北的实力,以抵制日本势力的入侵;在对日外交上,他设法限制或抵制日本在东北的权益,甚至公开实施对日抵制政策,并支持东北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张学良对日抵制政策的实施,一方面维护了国权,促进东北救亡运动的发展;另一方面,引起了日本的极大恐慌,日本以"中国官民共同排日"致使"满蒙危机"为借口之一,打造战争舆论,发动九一八事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新建设 东北救亡运动 东北救亡群体 满蒙新五路交涉
下载PDF
武汉抗战音乐运动的特点与历史地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莉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9年第3期49-52,共4页
武汉抗战音乐在中国抗战音乐史中,处于一个不可或缺的承前启后的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武汉抗战音乐运动的规模空前绝后,影响广泛深远,高度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 武汉抗战音乐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特点 历史贡献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中的救亡与启蒙之辨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珂 夏海英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7-30,共4页
民族救亡是新文化运动的目的。只有廓清这个问题才能说明新文化运动从思想文化运动向政治斗争运动转变、从知识分子运动向群众运动转变、从追求个人解放向追求民族解放转变的问题。但是这种救亡不是旧式的救亡,它是要通过打倒中国旧文... 民族救亡是新文化运动的目的。只有廓清这个问题才能说明新文化运动从思想文化运动向政治斗争运动转变、从知识分子运动向群众运动转变、从追求个人解放向追求民族解放转变的问题。但是这种救亡不是旧式的救亡,它是要通过打倒中国旧文化、创建新文化来改造中国,实现民族救亡的目的。救亡与启蒙是互为条件的,我们应该肯定先辈的革命斗争。今天我们应该发扬五四精神,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问题 目的 转变 才能 创建 动向 民族解放 政治斗争 革命斗争
下载PDF
为抗战助威,为民族呐喊——记浙大西迁遵义后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懋君 《教育文化论坛》 2010年第6期109-112,共4页
在中国抗战的艰苦岁月里,浙江大学西迁至遵义。一方面秉承"求是"的精神继续进行科学的探索,取得了累累的硕果;一方面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表现了浙大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为抗战作出了应有... 在中国抗战的艰苦岁月里,浙江大学西迁至遵义。一方面秉承"求是"的精神继续进行科学的探索,取得了累累的硕果;一方面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表现了浙大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为抗战作出了应有之贡献,也极大地推动了遵义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大西迁 遵义 抗日救亡宣传
下载PDF
佛教界在抗日救亡中扮演的角色——以戴传贤倡导的“佛教护国法会”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敬山 喜饶尼玛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41-47,170,共7页
1930年代,面对祖国山河破碎,人民颠沛凄苦,不分民族、不分界别的抗战序幕由此拉开。中国佛教界积极投身于现世救亡的斗争,开展了一系列抚慰战争笼罩下的民众心灵。国民政府元老之一的戴传贤是推动修建护国法会的最核心人物,他身体力行... 1930年代,面对祖国山河破碎,人民颠沛凄苦,不分民族、不分界别的抗战序幕由此拉开。中国佛教界积极投身于现世救亡的斗争,开展了一系列抚慰战争笼罩下的民众心灵。国民政府元老之一的戴传贤是推动修建护国法会的最核心人物,他身体力行地发起了一系列著名的公共佛事活动。他以修建各种护佑国家为主题的藏传、汉传佛教法会为载体,以诵经说法、报国救难为弘法利生的重要方式,将佛教与国家政治有机契合,使西藏在内地呈现出一个和现代中华民族——国家整合在一起的西藏。戴传贤的救佛教即是救国的理念融入人心,使20世纪中期藏传佛教徒对中国通俗和政治文化的参与得到广泛宣扬,这种参与牢固地把国家这个"想象共同体"奠基于不可否认的坚实事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传贤 佛教界 抗日救亡运动
下载PDF
论陈铨的民族主义文学思想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向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60-63,共4页
陈铨以一种自觉的民族主义意识 ,建构起自己的民族主义文学思想。由于对文学救亡功能的过分强调 ,导致他的文学创作表现出了模式化和概念化的倾向。他的民族主义文学思想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想的建设... 陈铨以一种自觉的民族主义意识 ,建构起自己的民族主义文学思想。由于对文学救亡功能的过分强调 ,导致他的文学创作表现出了模式化和概念化的倾向。他的民族主义文学思想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想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个人主义 抗日救亡 英雄崇拜 模式化 概念化
下载PDF
中国近代启蒙思潮论要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平一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401-404,共4页
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以民主和科学思想的传播 ,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蒙昧主义的批判为主要内容 ,同时延伸到伦理、哲学、文学和国民精神等方面。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致分为萌芽、兴起、发展、高涨和逐渐衰退五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 ,它始... 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以民主和科学思想的传播 ,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蒙昧主义的批判为主要内容 ,同时延伸到伦理、哲学、文学和国民精神等方面。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致分为萌芽、兴起、发展、高涨和逐渐衰退五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 ,它始终与其他进步思潮相互影响和补充。启蒙与救亡结合 ,启蒙往往让位于救亡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显著特点之一 ,这也中国近代启蒙思潮没有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代启蒙思潮 民主思想 科学思想 封建专制主义
下载PDF
“大启蒙”视野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陈独秀的“五四观”为反思对象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悦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6-173,共8页
从"大启蒙"的视野来观照五四新文化运动,可以陈独秀的"五四观"为考察中心,从而辩证、综合地看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由此,我们选取了陈独秀1938年的《"五四"运动时代过去了吗?》、1915... 从"大启蒙"的视野来观照五四新文化运动,可以陈独秀的"五四观"为考察中心,从而辩证、综合地看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由此,我们选取了陈独秀1938年的《"五四"运动时代过去了吗?》、1915年的《敬告青年》、1938年的《抗战与救国》和1937年的《孔子与中国》作为反思研究对象,来重新审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符合启蒙的积极要素和误读启蒙的消极因素。与此同时,试图重新发现陈独秀对启蒙、救亡和孔子的独特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启蒙" 五四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五四观" 救亡 孔子
下载PDF
抗战初期全国煤矿工人的抗日救亡运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世孝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223-229,共7页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全国煤矿工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本文从战区和临战区、即将沦陷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和抗战大后方、沦陷区等方面论述了煤矿工人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史实,得出了煤矿工人积极参加...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全国煤矿工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本文从战区和临战区、即将沦陷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和抗战大后方、沦陷区等方面论述了煤矿工人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史实,得出了煤矿工人积极参加抗战活动对坚持抗战、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煤矿工人 抗日救亡运动
下载PDF
国立中央大学抗战救亡运动刍议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玲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56-62,共7页
国立中央大学不仅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最高学府,也是抗战时期国内规模最大、系科最全的大学。中央大学在抗战期间实施的配合抗战、服务抗战的措施,诸如院系的整合与课程的调整、各类培训班的建立、以科研服务抗战以及对抗战建国活动的... 国立中央大学不仅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最高学府,也是抗战时期国内规模最大、系科最全的大学。中央大学在抗战期间实施的配合抗战、服务抗战的措施,诸如院系的整合与课程的调整、各类培训班的建立、以科研服务抗战以及对抗战建国活动的直接投入等,不仅发挥了大学教育的人才优势,为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而且折射出了学术与政治间的互动。中央大学的内迁及其抗战救亡运动是内迁高校抗战运动的一个缩影和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立中央大学 抗战救亡运动 学术 政治
下载PDF
废止内战运动述略
18
作者 白华山 张晓飞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84-87,共4页
废止内战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一场波及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它以"消弭内战,共同御侮"为口号,在当时造成了强大的反内战、求和平、求民主的社会声势,成为当时抗日救亡运动的一部分。但在推崇武力的战争环境中,希冀用道德感... 废止内战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一场波及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它以"消弭内战,共同御侮"为口号,在当时造成了强大的反内战、求和平、求民主的社会声势,成为当时抗日救亡运动的一部分。但在推崇武力的战争环境中,希冀用道德感化的方式来消除内争,并把消除内战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买办商人和官僚政客的身上,注定了这场运动必然失败的悲剧性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止内战运动 资产阶级 抗日救亡
下载PDF
抗日救亡时期顽强而有力的妇女刊物——《妇女生活》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人锋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40-46,共7页
在抗日救亡时期,沈兹九创办的《妇女生活》自始至终历经磨难。一方面几度更改发行公司,另一方面,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及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使其几经迁徙。但是,《妇女生活》不但顽强生存、发展,而且充分发挥了将妇女运动与抗日救亡紧密... 在抗日救亡时期,沈兹九创办的《妇女生活》自始至终历经磨难。一方面几度更改发行公司,另一方面,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及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使其几经迁徙。但是,《妇女生活》不但顽强生存、发展,而且充分发挥了将妇女运动与抗日救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重要作用,反对"妇女回家"逆流,成为国统区的妇女抗战之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生活》 沈兹九 妇女回家 抗日救亡
下载PDF
刘澜波抗日救亡活动之武汉篇
20
作者 张万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9-224,共6页
中国共产党员刘澜波(东北籍)是东北救亡运动的卓越领导者和坚决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杰出战士。"西安事变"后,他受周恩来的委派,将东北流亡同胞团结组织起来,创建了东北救亡总会。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将会址迁到武汉... 中国共产党员刘澜波(东北籍)是东北救亡运动的卓越领导者和坚决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杰出战士。"西安事变"后,他受周恩来的委派,将东北流亡同胞团结组织起来,创建了东北救亡总会。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将会址迁到武汉。在周恩来的指示与关怀下,他团结各界东北同胞,动员社会力量,使东北救亡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融入全国抗战洪流之中,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澜波 东北救亡运动 东北救亡总会 东北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