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与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Core基因区准种特征及正选择压力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邓海君 黄勇 +1 位作者 黄爱龙 龙泉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5-472,共8页
儿童与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明显。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病毒准种特征与其致病特性紧密相连,HBV病毒Core基因区富含免疫表位,该区域的准种特征直接反映病毒变异与病毒应对宿主免疫压力间的动态过程。文章... 儿童与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明显。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病毒准种特征与其致病特性紧密相连,HBV病毒Core基因区富含免疫表位,该区域的准种特征直接反映病毒变异与病毒应对宿主免疫压力间的动态过程。文章通过扩增170名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121名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Core基因区,按照病毒基因型以及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 Ag)状态进行分组,使用序列复杂度、多样性、非同义突变率(Non-synonymous substitution ratio,d N)、同义突变率(Synonymous substitution ratios,d S)等指标衡量不同组别之间的病毒准种特征;使用不同模型计算不同组别中受到正选择压力的位点,进一步结合HBV Core基因区免疫表位信息,进行正选择位点的定位分析。结果发现,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患者体内病毒Core基因区序列复杂性和多样性低于成人患者,且前者Core基因区正选择位点个数显著低于后者,这说明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受到的选择压力低于成人患者。在儿童及成人慢性感染病人组中,HBe Ag阳性病人体内病毒受到的选择压力低于HBe Ag阴性病人。儿童及成人慢性感染患者体内病毒存在13个正选择位点,大多数正选择位点位于已知的抗原表位上。本研究从分子进化角度揭示了儿童与成人慢性乙型肝炎病例体内病毒Core基因区序列准种差异,为两类病人显著不同的临床表征提供了群体遗传学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core基因区 儿童病例 正选择压力
下载PDF
HBV感染者血清HBcAgSPRIA测定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卢艳馨 褚燕君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 :研究HBcAg在HBV感染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布规律及与其他乙肝标志物的关系 ,探讨其在反映HBV复制及传染性和观察疗效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SPRIA对461例HBV感染者进行血清乙肝六项指标测定 ,按其不同阳性结果分9种模式对比... 目的 :研究HBcAg在HBV感染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布规律及与其他乙肝标志物的关系 ,探讨其在反映HBV复制及传染性和观察疗效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SPRIA对461例HBV感染者进行血清乙肝六项指标测定 ,按其不同阳性结果分9种模式对比分析。结果 :HBV感染者中HBcAg阳性总检出率达50.75 % ,而未感染者及69例抗 -HBs单项阳性者中无阳性检出。结论 :SPRIA测定血清HBcAg在HBV感染者中的阳性检出具有特异性 ,并可作为疑有抗 -HBe阳性“逆转”为HBeAg阳性者的筛选检测 ,对判断HBV复制程度、病程、疗效及预后评估均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核心抗原 阳性检出率 SPRIA
下载PDF
HBcAg ELISA法测定的临床分析
3
作者 王厚照 田丰丰 +1 位作者 马莉 周友泉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338-339,共2页
目的研究ELISA法测定HB cAg在HBV感染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布规律及与其他乙肝标志物的关系,探讨其在反映HBV复制及传染性和观察疗效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对416例HBV感染者进行血清乙肝6项指标测定,按其不同阳性结果分9种模... 目的研究ELISA法测定HB cAg在HBV感染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布规律及与其他乙肝标志物的关系,探讨其在反映HBV复制及传染性和观察疗效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对416例HBV感染者进行血清乙肝6项指标测定,按其不同阳性结果分9种模式对比分析。结果416例HBV感染者中HB cAg ELISA法测定阳性总检出率达56.7%,而70例未感染者及65例抗-HB s单项阳性者中无阳性检出。结论ELISA测定血清HB cAg在HBV感染者中的阳性检出具有特异性,并可作为疑有抗-HBe阳性“逆转”为HBeAg阳性者的筛选检测,对判断HBV复制程度、病程、疗效及预后评估均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核心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阳性检出率
下载PDF
Hepatitis B virus reactivation in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negative patients receiving immunosuppression: A hidden threat 被引量:6
4
作者 Kalliopi Zachou Alexandros Sarantopoulos +6 位作者 Nikolaos K Gatselis Themistoklis Vassiliadis Stella Gabeta Aggelos Stefos Asterios Saitis Panagiota Boura George N Dalekos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3年第7期387-392,共6页
AIM: To 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urse of a series of anti- 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body (HBc) antibody positive patients, who experienced hepatitis B virus (HBV) reactivation after immunosuppression. M... AIM: To 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urse of a series of anti- 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body (HBc) antibody positive patients, who experienced hepatitis B virus (HBV) reactivation after immunosuppression.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in our tertiary centers the medical records of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HBsAg) negative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HBV reactivation after chemotherapy or immunosuppression during a 3-year period (2009-2011). Accordingly,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and vi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0 anti-HBc (+) anti-HBs (-)/HBsAg (-) and 4 anti-HBc (+)/antiHBs (+)/HBsAg (-) patients, who developed HBV reactivation after the initiation of chemotherapy or immunosuppressive treatment were analyzed.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HBV DNA during reactivation was performed in all cases by a 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kit (COBAS Taqman HBV Test; cut-off of detection: 6 IU/mL). RESULTS: Twelve out of 14 patients were males; median age 74.5 years. In 71.4% of them the primary diagnosis was hematologic malignancy; 78.6% had received rituximab (R) as part of the immunosuppressive regimen. The median time from last chemotherapy schedule till HBV reactivation for 10 out of 11 patients who received R was 3 (range 2-17) mo. Three patients (21.4%) deteriorated, manifesting ascites and hepatic encephalopathy and 2 (14.3%) of them died due to liver failure. CONCLUSION: HBsAg-negative anti-HBc antibody positive patients can develop HBV reactivation even 2 years after stopping immunosuppression, whereas prompt antiviral treatment on diagnosis of reactivation can be lifesav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UNOSUPPRESSION HEPATITIS b ANTI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body positIVITY 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Rituximab
下载PDF
加样时差对竞争抑制法检测抗-HBc的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何瑛 吴人凤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10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加样时差对ELISA一步法试剂检测抗-HBc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抗-HBc阴性的标本分为A、B、D3组,选择抗-HBc阳性的标本设为C组。A组标本加入后放置室温不同时间再加入酶标试剂;B组标本加入后放置37℃水浴不同时间再加入酶标试剂;... 目的:探讨加样时差对ELISA一步法试剂检测抗-HBc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抗-HBc阴性的标本分为A、B、D3组,选择抗-HBc阳性的标本设为C组。A组标本加入后放置室温不同时间再加入酶标试剂;B组标本加入后放置37℃水浴不同时间再加入酶标试剂;C组先加酶标试剂37℃水浴放置不同时间再加入标本;D组先将标本与酶标试剂混匀后加入放置室温不同时间。结果:A、B组加样方式对抗-HBc检测结果影响明显,且加标本与加酶标试剂的间隔时间越长,反应温度越高,标本的假阳性越多;C组加样方式对抗-HBc检测结果影响明显,且加酶标试剂与加标本的间隔时间越长,标本的假阴性越多;D组加样方式对抗-HBc检测结果无影响。结论:A、B、C3组实验的加样时差导致的不公平竞争可对ELISA一步法检测试剂的结果产生影响,出现抗-HBc假阳性、假阴性增多;D组加样方式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抗-HBc假阳性和假阴性,保证检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样时差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假阳性
下载PDF
广州市花地街道55岁及以上健康体检居民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状况分析
6
作者 何思 袁柱培 +1 位作者 杜志成 郝元涛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1期78-83,95,共7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花地街道55岁及以上中老年健康体检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感染及疫苗接种情况。方法:对940名55岁及以上中老年体检居民采集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血清学检测,描述其阳性率及分布特征。结果:共调查940人... 目的:了解广州市花地街道55岁及以上中老年健康体检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感染及疫苗接种情况。方法:对940名55岁及以上中老年体检居民采集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血清学检测,描述其阳性率及分布特征。结果:共调查940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分别为8.30%,60.74%,30.11%。不同年龄、乙肝既往史比较,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乙肝既往史、乙肝疫苗接种史比较,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乙肝既往史的户籍、已婚人群为高危人群,无乙肝疫苗接种史的女性、高中/中专、户籍、已婚人群为高危人群;不同乙肝既往史比较,HBc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病毒易感率为27.26%。不同户籍类型比较,乙肝病毒易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花地街道55岁及以上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水平较高,应对易感人群补种、加强或重新接种乙肝疫苗,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降低乙肝病毒易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5岁及以上 中老年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核心抗体 阳性率
下载PDF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供肝肝移植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荣强 张英才 +7 位作者 姚嘉 邓宜南 朱曙光 杨卿 唐晖 汪国营 杨扬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50-454,471,共6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供肝在成人肝移植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28例接受HBs Ag阳性供肝肝移植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相关性肝病受者的临床疗效,总结受者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了解血清HB...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供肝在成人肝移植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28例接受HBs Ag阳性供肝肝移植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相关性肝病受者的临床疗效,总结受者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了解血清HBs Ag及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变化特点。结果 28例受者术后单药口服恩替卡韦预防乙肝复发。围手术期死亡2例,分别死于脓毒症和急性心力衰竭,2例随访期内因肝细胞癌(肝癌)复发死亡。另24例受者随访12~26个月,随访期间血清HBs Ag持续阳性,经治疗HBV DNA滴度逐月下降,至术后12个月受者HBV DNA<1×102 copies/m L。24例存活受者均未发生因乙肝复发导致的移植物失功。结论作为边缘供肝,HBs Ag阳性供肝可安全用于乙肝相关性肝病的肝移植受者,术后需加强抗HBV治疗并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阳性 边缘供肝 终末期肝病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 核苷类似物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HBsAg阳性供肝和HBcAb阳性供肝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姜涛 卢实春 +9 位作者 赖威 王孟龙 刘源 曾道炳 李传云 武聚山 段斌炜 王璐 代传宙 李宁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0-204,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阳性供肝对肝移植受者近期乙型肝炎复发率和移植物及受者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至2011年12月间单中心长期随访的387例肝移植受者的资料,其中HBsAg...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阳性供肝对肝移植受者近期乙型肝炎复发率和移植物及受者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至2011年12月间单中心长期随访的387例肝移植受者的资料,其中HBsAg阳性供肝9例,HBcAb阳性供肝5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阴性供肝328例。采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抗病毒药物的联合方案预防复发。比较3组受者术后近期HBV再感染(或移植肝HBV感染)及受者和移植肝存活情况。结果接受HBsAg阳性供肝者术后HBsAg持续为阳性。接受HBcAb阳性供肝者中,1例乙型肝炎再感染。接受HBV阴性供肝者中,5例出现HBsAg阳性(其中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复发2例,非乙型肝炎相关性疾病术后移植肝HBV感染3例)。接受HBsAg阳性供肝者的1、3、5年受者累积存活率为100%、86%和43%,接受HBcAb阳性供肝者的1、3、5年受者累积存活率为87%、79%和57%,接受HBV阴性供肝者的1、3、5年受者累积存活率为87%、80%和79%(Log-rank=1.287,P=0.525)。接受HBsAg阳性供肝者的1、3、5年移植物累积存活率为100%、86%和43%,接受H13cAb阳性供肝者的1、3、5年移植物累积存活率为85%、77%和56%,接受HBV阴性供肝者的1、3、5年移植物累积存活率为86%、79%和77%(Log-rank=1.288,P=0.525)。随访期内均未出现因乙型肝炎复发或HBV感染所致的移植肝功能丧失和受者死亡。结论在采取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措施的情况下,HBcAb阳性供肝对移植物及受者存活时间无明显影响。对于危重患者,可以考虑采用HBsAg阳性供肝的肝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组织供者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肝炎核心抗体 乙型
原文传递
qAnti-HBc与慢性乙型肝炎儿童抗病毒疗效的相关性分析及可能免疫机制探索 被引量:3
9
作者 周英芝 常宇南 +7 位作者 何怡 王慧敏 彭小蓉 陈敏 彭明利 胡鹏 任红 许红梅 《中华肝脏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37-843,共7页
目的﹑比较行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儿无应答组和应答组间基线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定量(qAnti-HBc)水平的差异,以探讨不同qAnti-HBc水平患儿外周血CD_(8)^(+)记忆T细胞亚群比例及其功能活性。方法︰回顾性检测2018年6月... 目的﹑比较行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儿无应答组和应答组间基线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定量(qAnti-HBc)水平的差异,以探讨不同qAnti-HBc水平患儿外周血CD_(8)^(+)记忆T细胞亚群比例及其功能活性。方法︰回顾性检测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就诊的85例HBeAg阳性CHB患儿基线qAnti-HBc水平。分析其中37例抗病毒治疗患儿基线qAnti-HBc水平与HBeAg血清学应答的关系。流式细胞检测59例患儿基线外周血CD_(8)^(+)记忆T细胞亚群比例及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分泌水平,分析qAnti-HBc水平与CD_(8)^(+)记忆T细胞亚群比例及其功能活性间的关系。计数资料比较采用Pearson's Chi-square检验,两组或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连续性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在37例接受恩替卡韦(ETV,21/37)或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16/37)治疗的患儿中,有18例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ETV组10/21,Peg-IFN组8/16),应答组患儿基线qAnti-HBc水平[4.71(4.64~4.81)log_(10)IU/ml]显著高于无应答组[4.54(4.45~4.64)log_(10)IU/ml,Z=-3.316,P=0.001]。高qAnti-HBc组CD8^(+)Tem,CD38^(+)CD8^(+)Tem、CD38^(+)CD8^(+)Temra细胞比例及CD8^(+)T细胞分泌的IFN-γ、TNF-α水平显著高于低qAnti-HBc组(P<0.05);ALT>1×正常值上限(ULN)组CD8^(+)Tem、CD38^(+)CD8^(+)Tem,CD38^(+)CD8^(+)Temra细胞比例显著高于ALT≤1×ULN组(P<0.05),但两组CD8T细胞分泌的IFN-γ、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qAnti-HBc与CD8^(+)Tem、CD38^(+)CD8^(+)Tem、CD38^(+)CD8^(+)Temra细胞比例及CD8^(+)T细胞分泌的IFN-γ水平呈正相关(P<0.05),ALT仅与CD38^(+)CD8^(+)Tem、CD38^(+)CD8^(+)Temra细胞比例呈正相关(P<0.05)。结论﹑较高的基线qAnti-HBc水平与CHB儿童患者抗病毒治疗HBeAg血清学应答相关﹔qAnti-HBc较高的CHB患儿外周血效应CD8T细胞表现出更强的表型及功能活化特点,此研究可能对CHB儿童抗病毒治疗疗效相关的潜在免疫机制作出一定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定量 CD8阳性T细胞 儿童
原文传递
北京市朝阳区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倩 陈梦圆 +6 位作者 刘瑶瑶 梁妍 齐啸 吴钶 张政 庞星火 马建新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55-961,共7页
目的探讨北京市朝阳区常住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流行情况随年龄、时期、出生队列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分别于2010年、2015年、2020年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朝阳区1~75岁常住人口中进行抽样,收集其人... 目的探讨北京市朝阳区常住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流行情况随年龄、时期、出生队列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分别于2010年、2015年、2020年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朝阳区1~75岁常住人口中进行抽样,收集其人口学信息的同时采集静脉血3~5 mL,使用化学免疫发光法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等检测,运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和内生因子法分别估计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和乙肝感染率的年龄、时期、队列等效应。结果三次调查显示朝阳区常住居民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化率2.61%、2.50%、2.52%,P=0.830,χ^(2)=0.374)。乙肝感染率的年龄–时期–队列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40~岁年龄组最高,队列暴露风险随出生年代增加而减小。结论北京市朝阳区HBsAg阳性率处于乙肝中流行区水平;乙肝暴露风险随年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出生队列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 乙肝感染率
原文传递
免疫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调查及乙肝核心抗体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玲娜 胡旭姣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1181-1182,1185,共3页
目的研究免疫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调查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检测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人群4403例,依据检测方法将这些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人群分为CMIA法组(3593例)和ELISA法组(810... 目的研究免疫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调查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检测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人群4403例,依据检测方法将这些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人群分为CMIA法组(3593例)和ELISA法组(810例)2组,对2组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人群HBsAb、HBcAb阳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MIA法组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人群HBsAb阳性率显著高于ELISA法组(P<0.05),其中>20岁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人群HBsAb阳性率显著高于ELISA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岁与2岁~20岁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人群HBsAb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IA法组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人群HBcAb阳性率显著低于ELISA法组(P<0.05),其中ELISA法组<2岁、2岁~20岁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人群HBcAb阳性率均显著低于ELISA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20岁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人群HBcAb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较高,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检测ELISA法效果较CMIA法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人群 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检测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