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noclonal Antibodies in Cancer Therapy
1
作者 Yu-Ting GUO Qin-Yu HOU Nan WANG 《Clinical oncology and cancer researeh》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15-219,共5页
Monoclonal antibodies (MAbs) are a relatively new innovation in cancer treatment. At present, some monoclonal antibodies have increased the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of certain tumors with acceptable safety profiles... Monoclonal antibodies (MAbs) are a relatively new innovation in cancer treatment. At present, some monoclonal antibodies have increased the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of certain tumors with acceptable safety profiles. When monoclonal antibodies enter the body and attach to cancer cells, they function in several different ways: first, they can trigger the immune system to attack and kill that cancer cell; second, they can block the growth signals; third, they can prevent the formation of new blood vessels. Some naked MAbs such as rituximab can be directed to attach to the surface of cancer cells and make them easier for the immune system to find and destroy. The ability to produce antibodies with limited immunogeni-city has led to the production and testing of a host of agents, several of which have demonstrated clinically important antitumor activity and have received U.S.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approval as cancer treatments. To reduce the immunogenicity of murine anti- bodies, murine molecules are engineered to remove the immuno- genic content and to increase their immunologic efficiency. Radiolabeled antibodies composed of antibodies conjugated to radionuclides show efficacy in non-Hodgkin's lymphoma.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tibodies such as bevacizumab intercept the VEGF signal of tumors, thereby stopping them from connecting with their targets and blocking tumor growth. Trifunctional antibodies have revealed a new perspective in cancer therapy extending beyond primary destruction of tumor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oclonal antibody tumor IMMUNOGENICITY RADIOIMMUNOTHERAP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下载PDF
^(125)I-labeled anti-b FGF monoclonal antibody inhibits growth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4
2
作者 Peng-Hui Hu Lan-Hong Pan +5 位作者 Patrick Ting-Yat Wong Wen-Hui Chen Yan-Qing Yang Hong Wang Jun-Jian Xiang Meng X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21期5033-5041,共10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icacy of <sup>125</sup>I-labeled anti-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monoclonal antibody (mAb)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METHODS: bFGF mAb was prepared ...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icacy of <sup>125</sup>I-labeled anti-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monoclonal antibody (mAb)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METHODS: bFGF mAb was prepared by using the 1G9B9 hybridoma cell line with hybridization technology and extracted from ascites fluid through a Protein G Sepharose affinity column. After labeling with <sup>125</sup>I through the chloramine-T method, bFGF mAb was further purified by a Sephadex G-25 column. Gamma radiation counter GC-1200 detected radioactivity of <sup>125</sup>I-bFGF mAb. The murine H22 HCC xenograft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randomized to interventions with control (phosphate-buffered saline), <sup>125</sup>I-bFGF mAb, <sup>125</sup>I plus bFGF mAb, bFGF mAb, or <sup>125</sup>I. The ratios of tumor inhibition were then calculated. Expression of bFGF,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FGFR),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mRNA was determined by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as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ULTS: The purified bFGF mAb solution was 8.145 mg/mL with a titer of 1:2560000 and was stored at -20&#x02005;&#x000b0;C. After coupling, <sup>125</sup>I-bFGF mAb was used at a 1: 1280000 dilution, stored at 4&#x02005;&#x000b0;C, and its specific radioactivity was 37 MBq/mg. The corresponding tumor weight in the control, <sup>125</sup>I, bFGF mAb, <sup>125</sup>I plus bFGF mAb, and <sup>125</sup>I-bFGF mAb groups was 1.88 &#x000b1; 0.25, 1.625 &#x000b1; 0.21, 1.5 &#x000b1; 0.18, 1.41 &#x000b1; 0.16, and 0.98 &#x000b1; 0.11 g, respectively. The tumor inhibition ratio in the <sup>125</sup>I, bFGF mAb, <sup>125</sup>I plus bFGF mAb, and <sup>125</sup>I-bFGF mAb groups was 13.6%, 20.2%, 25.1%, and 47.9%, respectively. Growth of HCC xenografts was inhibited significantly more in the <sup>125</sup>I-bFGF mAb group than in the other groups (P &#x0003c; 0.05). Expression of bFGF and FGFR mRNA in the <sup>125</sup>I-bFGF mAb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groups (P &#x0003c; 0.05). Groups under interventions revealed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VEGF mRNA (except for <sup>125</sup>I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sup>125</sup>I-bFGF mAb inhibits growth of HCC xenografts. The coupling effect of <sup>125</sup>I-bFGF mAb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concomitant use of <sup>125</sup>I and bFGF m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25Iodine monoclonal antibod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全文增补中
贝伐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或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比较 被引量:44
3
作者 黄萍 王雯倩 +2 位作者 石砚 刘恩泽 张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2-366,共5页
背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眼部缺血性病变的继发性改变,属于难治性青光眼.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在眼部的应用为NVG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应用方法和治疗效果仍在进一步研究.目的 观察和比较抗VEGF药物贝伐单抗球内注... 背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眼部缺血性病变的继发性改变,属于难治性青光眼.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在眼部的应用为NVG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应用方法和治疗效果仍在进一步研究.目的 观察和比较抗VEGF药物贝伐单抗球内注射后联合小梁切除术或睫状体光凝术治疗NVG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NVG的治疗策略.方法 采用非随机分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的NVG患者23例23眼,根据采用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小梁切除术组9例9眼和睫状体光凝组14例14眼.所有患者确诊后先行贝伐单抗眼内注射,用胰岛素注射针头在角膜缘后4 mm处垂直眼球中心刺入眼内,前房穿刺放液50 μl后注射贝伐单抗50 μl(1.25 mg),然后各组患者分别接受相应的手术.分别于术后1周和3个月进行视力、眼压和治疗相关指标的检测,并观察各组术眼的并发症情况,对2个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建立NVG的治疗流程.结果 2个组患眼的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梁切除术组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的眼压分别为(43.4±6.2)、(15.6±3.0)和(19.7±3.2) mmHg(1 mmHg=0.133 kPa),睫状体光凝组为(42.8±4.9)、(25.4±7.5)和(23.3±6.6) mmHg,2个组注射药物前与抗青光眼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8.817,P<0.001;F时间=158.418,P<0.001;F交互作用=7.260,P=0.002).各组内术后1周和3个月的眼压值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周,睫状体光凝组术眼的眼压明显高于小梁切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3个月,2个组间眼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术后3个月,小梁切除术组视力下降者3眼,睫状体光凝组视力下降者9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睫状体光凝组患者贝伐单抗注射后与抗青光眼手术的间隔时间以及抗青光眼手术后与进一步眼底病治疗的间隔时间均明显长于小梁切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02、0.003).2个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晚期NVG患者接受贝伐单抗注射后不能降低眼压,但可减少抗青光眼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贝伐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较贝伐单抗联合睫状体光凝术眼压降低更快,抗青光眼术前先进行贝伐单抗眼内注射可降低手术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用途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用途 联合疗法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 眼压 玻璃体腔注射 小梁切除术 睫状体光凝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拮抗剂&抑制剂
下载PDF
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抑制人颊鳞癌生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房思炼 王大章 +3 位作者 杨西川 李虹 郑光勇 张静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 :研究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单抗E1 1 抑制移植性人颊鳞癌血管生成 ,从而抑制颊癌生长的作用效果。方法 :接种人颊鳞癌BCaCD885细胞株的BALB c裸小鼠分别通过腹腔或瘤周皮下注射抗人VEGF单抗或生理盐水。每隔 3d测量瘤体积 1... 目的 :研究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单抗E1 1 抑制移植性人颊鳞癌血管生成 ,从而抑制颊癌生长的作用效果。方法 :接种人颊鳞癌BCaCD885细胞株的BALB c裸小鼠分别通过腹腔或瘤周皮下注射抗人VEGF单抗或生理盐水。每隔 3d测量瘤体积 1次 ,接种后第 18天处死裸鼠并称取瘤重 ,计算抑瘤率。结果 :①不同给药途径的抗人VEGF单抗对颊癌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其抑瘤率分别为 6 0 1%、6 9 9%。②腹腔、瘤周皮下两种注射方式比较 ,瘤周皮下组的抑瘤效果更为显著。结论 :肿瘤中的VEGF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理想靶目标 ,而抗人VEGF单抗又是该抑癌新途径的理想选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单克隆抗体 肿瘤生长 血管生成 动物模型 颊鳞癌 抑制作用 颊癌
下载PDF
抗人VEGF单抗的研制及对肿瘤生长及转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治华 石瑜琳 +3 位作者 冉宇靓 王贵齐 刘军 董志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414-417,共4页
目的:为了确定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在肿瘤生长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DNA 重组技术表达人VEGF,以其为抗原免疫Balbc 小鼠,... 目的:为了确定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在肿瘤生长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DNA 重组技术表达人VEGF,以其为抗原免疫Balbc 小鼠,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14 株稳定分泌抗VEGF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结果:ELISA 测定所分泌的单抗只与VEGF特异结合,与EGF、FGF、PDGF、TGFα及TNF 等均无交叉反应。以豚鼠皮肤血管通透性实验(Miles) 、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形成实验(CAM) 及人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实验(HuVEC) 鉴定单抗的中和活性,其中9 株具有中和活性。在小鼠自发乳癌肺转移模型中进行的抑瘤试验显示,单抗D11 对乳癌原发瘤的抑制率达83 .4 % ,对肺转移的抑制率为719 % 。结论:具有中和活性的VEGF单抗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单克隆抗体 抑瘤试验 肿瘤免疫学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5
6
作者 徐静 李树香 +4 位作者 刘立成 刘敬 王欣怡 许丽锋 邹检平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002-1005,共4页
目的表达、纯化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蛋白,并制备其单克隆抗体。方法将pGEX-4T-1/VEGF165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IPTG诱导表达GST-VEGF165融合蛋白,并采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溶解,亲和层析纯化。用获得的GST-VE... 目的表达、纯化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蛋白,并制备其单克隆抗体。方法将pGEX-4T-1/VEGF165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IPTG诱导表达GST-VEGF165融合蛋白,并采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溶解,亲和层析纯化。用获得的GST-VEGF165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GST-VEGF165单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及初步应用。结果表达的GST-VEGF165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5000,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纯化后蛋白纯度大于90%,并具有与其受体结合的活性,亲和力约为109L/mol。免疫小鼠后,获得1株抗GST-VEGF165的单克隆抗体,反应原性良好,亚类为IgG2a,解离常数为2×10-9mol/L。以此单抗为包被抗体,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法,VEGF165的最佳检测范围为1.5625~25ng/ml。结论成功表达、纯化了VEGF165蛋白,并制备出VEGF165单克隆抗体,为VEGF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表达 单克隆抗体 ELISA
下载PDF
bFGF单抗联合放疗对小鼠B16移植瘤的协同抑制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曾世彬 徐萌 +4 位作者 潘兰红 向军俭 邓宁 李丹 王盼盼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monoclonal antibody,bFGF-mAb)联合放疗对小鼠B16移植瘤的抑制效应。方法:制备并提纯小鼠bFGF-mAb,建立荷B16黑素瘤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放疗组、bFGF-mA...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monoclonal antibody,bFGF-mAb)联合放疗对小鼠B16移植瘤的抑制效应。方法:制备并提纯小鼠bFGF-mAb,建立荷B16黑素瘤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放疗组、bFGF-mAb组及联合治疗组。各组经相应治疗后,测量移植瘤体积;治疗20 d后处死小鼠,取移植瘤称瘤质量,计算抑瘤率。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组织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率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bFGF-mAb治疗、放疗、联合治疗的抑瘤率分别为30.49%、12.17%和48.76%,联合治疗组的抑瘤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与放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放射增敏率为2.37。联合治疗组移植瘤细胞凋亡较放疗组、bFGF-mAb组及对照组明显增多[(58.56±6.47)%vs(17.21±2.86)%,(28.45±5.47)%,(10.62±1.73)%;P<0.05或P<0.01],其bFGF、VEGF表达水平下降,MVD明显减少(P<0.05)。结论:bFGF-mAb联合放疗对B16移植瘤具有协同抑瘤效应,通过降低肿瘤组织bFGF和VEGF表达、抑制血管新生、促进瘤细胞凋亡提高放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 成纤维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bFGF—mAb) 放射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
下载PDF
创造向未来:湿性AMD治疗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6
8
作者 丁小燕 王志容 孙立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68,共6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中心视力进行性、不可逆性丧失的疾病,是全球60岁以上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目前抗VEGF是该病一线治疗方法,但存在注射频率高、全身不良反应大、对药物应答延迟甚至不应答及耐药性产生等问题。为解决这...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中心视力进行性、不可逆性丧失的疾病,是全球60岁以上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目前抗VEGF是该病一线治疗方法,但存在注射频率高、全身不良反应大、对药物应答延迟甚至不应答及耐药性产生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目前有多种新型药物处于实验室、临床前研究或临床研究阶段,如新型抗VEGF药物、新型给药方式或新型靶点药物等。眼科临床医生应该了解和关注各代抗VEGF药物治疗湿性AMD的优缺点及其新药的研究进展,更好地为湿性AMD患者治疗和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单克隆抗体 融合蛋白
下载PDF
人VEGF受体Ⅱ胞外Ⅲ区单克隆抗体研制与生物学活性测定 被引量:3
9
作者 孔桂美 张小荣 +3 位作者 黄瑶 高巍 廖月霞 卜平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20,共5页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Ⅱ(KDR)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经RT-PCR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克隆出KDR胞外Ⅲ区(KDRD3)编码序列,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IPTG于37℃条件下诱导,经SD...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Ⅱ(KDR)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经RT-PCR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克隆出KDR胞外Ⅲ区(KDRD3)编码序列,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IPTG于37℃条件下诱导,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达出的融合蛋白大小为33.4 ku。利用纯化的重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筛选获得2株KDR特异性单克隆抗体C4和F6。2株单抗均能特异性识别HUVEC细胞表达的天然KDR分子,HUVEC迁移抑制试验和HUVEC体外血管形成抑制试验结果显示,2株单抗均能特异性阻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KDR分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所获得的2株单抗对KDR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中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Ⅱ 单克隆抗体 生物学活性
下载PDF
影响抗VEGF药物治疗湿性AMD疗效的因素和对策 被引量:14
10
作者 戴虹 卢颖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又称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是世界上老年人主要致盲疾病之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玻璃体注射疗法是目前治疗wAMD的主要方法。然而在长期的随诊中发现,部分患者经抗VEGF治疗后...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又称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是世界上老年人主要致盲疾病之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玻璃体注射疗法是目前治疗wAMD的主要方法。然而在长期的随诊中发现,部分患者经抗VEGF治疗后视力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甚至下降,或视力提高后不能长期维持,因此眼科医师应该关注相关疗效的影响因素。影响wAMD疗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抗VEGF药物治疗wAMD的局限性、患者自身的条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病灶的特征、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执行等。CNV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时机可作为疗效预后判断的指标,而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和优化是提高疗效的可能措施。分析和了解影响wAMD疗效的因素可为制定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和达到最好的视力收益提供依据,眼科医师应该充分认识wAMD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相关性黄斑变性/药物疗法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应用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拮抗剂&抑制剂 玻璃体注射 疗效 影响因素 策略
下载PDF
^(131)I-抗VEGF McAb在荷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体内分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忠俊 程绍钧 +4 位作者 王竹筠 段前碧 段惠玲 邹晓光 滕本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 研究1 31 I sc 72 69在荷人膀胱癌裸鼠体内生物学分布情况 ,探讨1 31 I sc 72 69放射免疫治疗实验性人膀胱癌的可行性。方法 ①Iodogen法标记抗 VEGFMcAb(sc 72 69) ;②荷人浸润性膀胱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③荷瘤裸鼠1 31 I... 目的 研究1 31 I sc 72 69在荷人膀胱癌裸鼠体内生物学分布情况 ,探讨1 31 I sc 72 69放射免疫治疗实验性人膀胱癌的可行性。方法 ①Iodogen法标记抗 VEGFMcAb(sc 72 69) ;②荷人浸润性膀胱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③荷瘤裸鼠1 31 I sc 72 69体内分布实验。结果 ①1 31 I sc 72 69比活度为 1 0 0MBq μg(放射性浓度为 18 30MBq ml) ,放射性化学纯度为 96 2 0 %。②1 31 I sc 72 69在肿瘤组织中浓聚的峰时为注入标记抗体后 96h ,此时各组织T NT比值为最高。结论 ①采用Iodogen法标记的1 31 I sc 72 69免疫活性无改变 ;②1 31 I sc 72 69动物模型肿瘤 膀胱放射性峰时出现在 96h ,比值高达 6 44 ,为应用1 31 I sc 72 69放射免疫治疗人膀胱癌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③本实验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McAb(sc 72 69)放射免疫治疗 (RIT)与放射免疫导引手术 (RI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动物/裸小鼠 单克隆抗体 放射性核素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胸腔灌注治疗肺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疗效与血清VEGF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婉玲 顾岩 付秀华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胸腔灌注治疗肺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患者疗效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关系。方法30例肺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初治患者行贝伐珠单抗...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胸腔灌注治疗肺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患者疗效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关系。方法30例肺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初治患者行贝伐珠单抗胸腔灌注治疗,采用ELISA法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血清标本中VEGF含量,分析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贝伐珠单抗胸腔灌注治疗降低患者血清VEGF水平(P<0.01)。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5)。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治疗无效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胸腔灌注治疗的机制可能与拮抗VEGF有关。血清VEGF水平与贝伐珠单抗胸腔灌注治疗疗效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药物疗法 腺癌/药物疗法 胸腔积液 恶性/药物疗法 抗体 单克隆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血液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治疗结果
下载PDF
Avastin在眼科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冯斐 赵培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1-233,共3页
抗癌新药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是一种重组人类单克隆抗体,2004年2月26日获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近年来Avastin在临床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囊样水肿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新生血管性... 抗癌新药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是一种重组人类单克隆抗体,2004年2月26日获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近年来Avastin在临床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囊样水肿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新生血管性眼病方面效果明显,但还需大样本的进一步临床治疗研究。本文就Avastin在眼科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单抗隆抗体 AVASTIN
下载PDF
不同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边红霞 徐海峰 +1 位作者 郭媛 白海燕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鉴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所致持续性黄斑水肿persistent macular edema(ME);治疗有很多争议,探讨更有效的治疗办法。方法: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31例、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 目的:鉴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所致持续性黄斑水肿persistent macular edema(ME);治疗有很多争议,探讨更有效的治疗办法。方法: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31例、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30例,和两组中注药加激光21例,通过测量视力、眼压,中央视网膜厚度等方面来探讨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TA和注药+激光光凝治疗效果,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注射Ranibizumab组和TA组:最佳矫正视力在注药前后对比,两组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中央视网膜厚度在注药前后对比,两组亦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玻璃体腔注射TA与Ranibizumab在治疗CRVO继发黄斑水肿时,均在短期内能明显降低水肿的视网膜和改善视力,Ranibizumab反复注射的次数要比TA多一些;TA比Ranibizumab副作用多,安全性差。激光和注药相比并不能够改善视力,但对减轻水肿和防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作用,故在必须时要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持续性黄斑水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曲安奈德 雷珠单抗
下载PDF
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对荷人颊癌裸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房思炼 王大章 +2 位作者 张静仪 郑光勇 杨西川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0-322,共3页
目的 定量测定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单抗E1 1 组、生理盐水组荷人颊癌裸鼠血清中VEGF含量并进行比较 ,以观察E1 1 对体内可溶性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接种人颊鳞癌的BALB c裸小鼠分别通过腹腔或瘤周皮下注射E1 1 或生理盐水。... 目的 定量测定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单抗E1 1 组、生理盐水组荷人颊癌裸鼠血清中VEGF含量并进行比较 ,以观察E1 1 对体内可溶性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接种人颊鳞癌的BALB c裸小鼠分别通过腹腔或瘤周皮下注射E1 1 或生理盐水。接种后第 18天处死 ,收集裸鼠血清 ,采用改进的间接ELISA法定量测定VEGF含量。结果 E1 1 组裸鼠血清中VEGF含量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 ,其中E1 1 瘤周皮下组VEGF水平最低 ,仅 (1 17±0 13) μg L。结论 抗人VEGF单抗是通过中和VEGF而阻断其发挥促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从而产生抑瘤效应。荷人颊癌裸鼠血清中VEGF的水平与其荷瘤的瘤重呈正相关关系 ,提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VEGF是新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皮下模型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蒋红清 刘亚杰 李亚里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8年第6期453-456,I0001,I0002,共6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单克隆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病灶生长行为及其血管生成的影响,为从抗血管途径治疗EMs提供依据。方法将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种植于SCID小鼠腹壁皮下,建立EMs鼠...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单克隆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病灶生长行为及其血管生成的影响,为从抗血管途径治疗EMs提供依据。方法将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种植于SCID小鼠腹壁皮下,建立EMs鼠模型。接种第3周治疗组(n=10)腹腔注射VEGF单克隆抗体3 mg/kg/d,对照组(n=10)腹腔注射等体积PBS,连用14 d;测量病灶体积及组织称重,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VEGF的表达。结果治疗组病灶重量及体积低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可见治疗组腺体萎缩,间质伴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治疗组MVD及VEGF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VEGF单克隆抗体对EMs异位病灶的生长和血管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证实抗血管生成治疗EMs的策略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VEGF单克隆抗体 SCID小鼠
下载PDF
VEGF单克隆抗体对人舌癌细胞Tca-8113增殖抑制作用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宇宏 李金源 刘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20,共2页
目的观察VEGF单克隆抗体对体外舌癌细胞Tca-8113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的Tca-8113细胞制成2.5×107/ml的单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设A、B两组。培养6 h待细胞贴壁后,A组加入VEGF单克隆抗体,B组不添加任何药... 目的观察VEGF单克隆抗体对体外舌癌细胞Tca-8113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的Tca-8113细胞制成2.5×107/ml的单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设A、B两组。培养6 h待细胞贴壁后,A组加入VEGF单克隆抗体,B组不添加任何药物。分别于培养后24、48、72、96 h检测细胞生长存活率,于培养后48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Real-time PCR法检测两组细胞中的VEGF mRNA。结果培养24、48、72、96 h后,A组细胞生长存活率分别为65.9%、46.1%、69.7%、30.3%(P均<0.05)。A组G2/M期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分别为7.393%±0.323%和2.733%±0.055%,P<0.01),A组VEGF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B组(分别为0.180±0.061和1.000±0.000,P<0.01)。结论 VEGF单克隆抗体可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可能是通过诱导Tca-8113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重分布及下调细胞中VEGF mRNA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舌癌 TCA8113细胞 单克隆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单抗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述梅 吴健 寿成超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509-511,共3页
目的:制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inaseinsertdomaincontainingreceptor,KDR)的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特异性。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KDR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经凝胶分离纯化后免疫... 目的:制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inaseinsertdomaincontainingreceptor,KDR)的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特异性。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KDR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经凝胶分离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用传统杂交瘤技术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及次黄嘌呤、氨基喋呤与胸苷选择性培养。单克隆杂交瘤上清经ELISA双筛和SP免疫组化筛选并鉴定其亚类。结果:经ELISA双筛和组化筛选获得了一株能稳定分泌人KDR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SSW2),其分泌抗体亚类为IgG1,产生的腹水效价可达1×10-6。结论:SSW2同血管内皮细胞尤其是肿瘤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有较强的阳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DR 单克隆抗体 制备 鉴定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25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术治疗严重PDR 被引量:5
19
作者 任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508-1511,共4页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辅助25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术(vitreous retinal surgery,VRS)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03/2016-06确诊为严重PDR患...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辅助25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术(vitreous retinal surgery,VRS)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03/2016-06确诊为严重PDR患者61例74眼,根据自愿原则,31例37眼在VRS前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设为联合组,30例37眼行纯VRS,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术后的玻璃体积血率、BCVA(LogMAR)、平均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并发症。结果:联合组术后1wk玻璃体积血率为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3,P=0.032);联合组术后>1~4wk玻璃体积血率为0,而对照组为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联合组术后>1~3mo玻璃体积血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8);术后3mo联合组的BCVA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0,P=0.023);术后3mo两组平均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6,P=0.608);术后3mo联合组平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298.8±78.3μ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7.1±86.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5,P=0.003);联合组一过性高眼压率为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5,P=0.001);联合组的视网膜前膜率、复发性牵拉性视网膜脱落率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辅助VRS虽存在一定争议,但在合适的剂量、频率和时间下能取得显著的疗效,安全性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 玻璃体积血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的进展与临床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石革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7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归结于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把对肿瘤细胞攻击锁定于表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靶位,使药物治疗的切入点由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过度,提高肿瘤联合治疗效果,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策略。由此应运而生的单克隆抗体药独树一帜,对其研... 目的:归结于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把对肿瘤细胞攻击锁定于表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靶位,使药物治疗的切入点由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过度,提高肿瘤联合治疗效果,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策略。由此应运而生的单克隆抗体药独树一帜,对其研究和评价日趋活跃,本文总结其作用优势和临床评价。方法:采用国内、外文献综述方法。结果及结论:单克隆抗体药疗效确切、特异性强、不良反应和耐药性小,无疑是药学研究领域中的巨大突破。但抗体药难以穿透肿瘤致密的包裹屏障,且价格昂贵,因此,期盼其根治肿瘤的希望依然渺茫,仍有待于大量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和时间的推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抗肿瘤药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进展 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