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_(117)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娟 罗绍凯 +2 位作者 张国材 洪文德 童秀珍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51-954,共4页
背景与目的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7是酪氨酸激酶选择性抑制剂作用的靶点之一,细胞表面是否表达CD117及表达的量与酪氨酸激酶选择性抑制剂作用关系密切。本研究探讨CD117在各种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细胞中的表达,为酪氨酸激... 背景与目的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7是酪氨酸激酶选择性抑制剂作用的靶点之一,细胞表面是否表达CD117及表达的量与酪氨酸激酶选择性抑制剂作用关系密切。本研究探讨CD117在各种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细胞中的表达,为酪氨酸激酶选择性抑制剂在MM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评价CD117在MM细胞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7、CD56、CD54。结果48例MM患者中有17例(35.50%)瘤细胞CD117表达阳性,39例(81.20%)CD56表达阳性,48例(100.00%)CD54表达阳性,48例MM患者瘤细胞CD117阳性率低于CD56、CD54;CD117阳性率与骨髓中瘤细胞比例呈正相关;CD117在IgG型的MM中阳性率(64.00%)高于其它如轻链型、IgA型MM;CD117阳性率在不同分期、初治或复发难治的MM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P>0.01);CD117阳性的初治MM患者对VAD化疗方案的反应率(71.43%)与CD117阴性的反应率(66.6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D117可作为MM的肿瘤相关抗原,也可作为靶向信号转导抑制剂酪氨酸激酶选择性抑制剂应用的有价值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抗原 cd117 免疫表型
下载PDF
川芎嗪对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细胞CD_(34)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0
2
作者 舒砚君 孙汉英 +3 位作者 董凌莉 徐慧珍 路武 刘文励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7-108,共2页
探讨川芎嗪对免疫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骨髓细胞CD_(34)抗原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免疫介导的再障小鼠模型, 6.0Gy~^(60)Coγ-射线照射和尾静脉输注淋巴细胞造成小鼠再障。分为正常组、再障组(对照组... 探讨川芎嗪对免疫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骨髓细胞CD_(34)抗原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免疫介导的再障小鼠模型, 6.0Gy~^(60)Coγ-射线照射和尾静脉输注淋巴细胞造成小鼠再障。分为正常组、再障组(对照组)、川芎嗪组,除正常组外均胃饲川芎嗪注射液 4mg/次,1天 2次,第 10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骨髓细胞膜上 CD_(34)抗原表达量。结果:川芎嗪 CD_(34)抗原表达量的荧光强度(77.6±6.5)明显高于再障组(68.6±4.5,P<0.05),与正常组(80.0±2.6)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川芎嗪通过影响骨髓微环境促进免疫再障小鼠的造血干、祖细胞增生,增加CD_(34)抗原分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再生障碍性贫血 cd34抗原
下载PDF
肺鳞癌及癌前病变变异型CD_(44)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6
3
作者 姜彦多 王继红 +4 位作者 王晓牧 何安光 常青 聂明豪 王婷婷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214-216,共3页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在含有肺鳞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标本上观察了变异型CD44(CD44v)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肺鳞癌发生过程中出现表达的时间和频率。结果癌膏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未见CD44v表达,在鳞状化生的支气管上皮细胞、轻→中→...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在含有肺鳞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标本上观察了变异型CD44(CD44v)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肺鳞癌发生过程中出现表达的时间和频率。结果癌膏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未见CD44v表达,在鳞状化生的支气管上皮细胞、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CD44v表达的阳性率逐渐升高,阳性细胞也逐渐增多。表达CD44v的不典型增生的支气管上皮,其相应的鳞癌CD44v也呈阳性表达。PCNA的表达也呈现上述特点,但出现表达的时间早于CD44v。结果表明,变异型CD44和PCNA可作为判断肿瘤发生可能性的有用的标记物,在肺鳞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癌前病变 cd_44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胞浆内抗原CD_3、CD_(22)、MPO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翟志敏 何晓东 +7 位作者 吴竞生 潘理明 吴树农 孙自敏 朱微波 蔡晓燕 余自强 王祖贻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0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 :探讨和明确胞浆内抗原 CD3、CD2 2 、MPO的检测方法及其在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多聚甲醛和甲醇联合固定细胞 ,单抗间接荧光法标记细胞内相应的抗原 ,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计数 ,并将结果与形态学和细胞表面抗原检测结果... 目的 :探讨和明确胞浆内抗原 CD3、CD2 2 、MPO的检测方法及其在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多聚甲醛和甲醇联合固定细胞 ,单抗间接荧光法标记细胞内相应的抗原 ,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计数 ,并将结果与形态学和细胞表面抗原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9例初诊患者中 ,11例 MPO阳性 ,6例 Cy CD2 2 阳性 ,1例Cy CD3阳性 ,1例 3项均为阴性 ,结合形态学和表面抗原分析 ,全部病例获得明确诊断。结论 :胞浆内 CD3、CD2 2 、MPO的检测简便、准确、灵敏度高 ,可在临床广泛开展使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d3 Cycd22 髓过氧化物酶 白血病 诊断
下载PDF
CD_(15)和P_(-gp)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谷化平 尚培中 +1 位作者 胡海霞 苏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CD_(15)表达的意义及其与P-gp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微波-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对95例胃癌组织进行CD_(15)和P-gp检测。结果:CD_(15)和P-g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3%和70.7%。CD_(15)和P-gp均与肿瘤浸润、转移相关。CD_(... 目的:探讨胃癌CD_(15)表达的意义及其与P-gp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微波-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对95例胃癌组织进行CD_(15)和P-gp检测。结果:CD_(15)和P-g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3%和70.7%。CD_(15)和P-gp均与肿瘤浸润、转移相关。CD_(15)阳性表达率在胃癌浸润至肌层和浆膜层者明显高于浸润至粘膜层及粘膜下层(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P-gp阳性表达率在胃癌浸润至浆膜层者明显高于浸润至肌层和粘膜层及粘膜下层者(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CD_(16)表达与P-gp表达有一定关联。结论:CD_(15)与P-gp在胃癌表达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cd15 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CD_(15)s抗原、CD44v6和E-上皮钙粘附素表达与胆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谷化平 尚培中 +1 位作者 刘艳茹 倪灿荣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39-442,516,共5页
目的 探讨CD15s抗原、CD44v6和E 上皮钙粘附素 (E cadherin ,ED)表达与胆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催化信号放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43例胆管癌组织中CD15s抗原、CD44v6和ED表达 ,综合分析了CD15s抗原、CD44v6和ED蛋白表... 目的 探讨CD15s抗原、CD44v6和E 上皮钙粘附素 (E cadherin ,ED)表达与胆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催化信号放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43例胆管癌组织中CD15s抗原、CD44v6和ED表达 ,综合分析了CD15s抗原、CD44v6和ED蛋白表达与胆管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在胆管癌组织中 ,CD15s抗原、CD44v6和E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 7 4%、 6 2 8%和 5 3 5 %。CD15s抗原和CD44v6呈高表达及ED呈低表达与胆管癌的TNM分期、分化程度和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CD15s表达与CD44v6表达呈正相关 (r =0 49,P <0 0 0 1) ;CD15s抗原和CD44v6表达与ED表达呈负相关 (r =- 0 45 ,r=- 0 5 2 ,P <0 0 0 1)。结论 CD15s抗原、CD44v6和ED异常表达提示胆管癌生物学行为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cd_(15)s抗原 cd44V6 E-上皮钙粘附素 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肥大细胞及细胞表面分化抗原11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翟翠静 张红凯 +2 位作者 陈伟东 王翠芝 张冬梅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7年第3期167-168,180,共3页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Cs)及细胞表面分化抗原117(CD11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E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EP40例(观察组)和正常萎缩性子宫内膜40例(对照组)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标本中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β2(TPSB2)、类糜蛋...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Cs)及细胞表面分化抗原117(CD11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E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EP40例(观察组)和正常萎缩性子宫内膜40例(对照组)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标本中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β2(TPSB2)、类糜蛋白酶-1(Chy-1)及CD117染色阳性的MCs数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绝经后观察组TPSB2、Chy-1和CD117阳性的MCs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2组中CD117阳性的MCs数量分别与TPSB2和Chy-1阳性的MCs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 MCs的过度活性及伴随的炎症性损害可能是绝经后EP形成及发展的原因,CD117及其配体干细胞因子促进了MCs的增殖与分化,具体机制需更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 子宫内膜息肉 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β2 肥大细胞类糜蛋白酶-1 细胞表面分化抗原117
下载PDF
金属硫蛋白和CD_(44)V_6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龙跃洲 李伟 黄庆玉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10期756-759,共4页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s,MT)和CD44V6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76例乳腺癌中MT和CD44V6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MT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9%和75·...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s,MT)和CD44V6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76例乳腺癌中MT和CD44V6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MT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9%和75·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同时阳性患者53例,相关系数为0·596,P<0·001,均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肿瘤的大小无关。在良性病变中,二者的表达率分别为16·7%和0。结论:MT和CD44V6均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二者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金属硫蛋白 抗原 cd44 淋巴结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大肠癌CD_(44)V_6、E-cadherin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阮永威 林黎明 戚桂珍 《肿瘤防治杂志》 2000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 :探讨大肠癌CD4 4 V6,E cadherin的表达对大肠癌的进展和转移的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56例大肠癌标本的CD4 4 V6,E cadherin的表达。结果 :CD4 4 V6表达有转移者 84 9%( 2 8/ 33) ,无转移者 39 1% ( 9/ 2 3)。E cad... 目的 :探讨大肠癌CD4 4 V6,E cadherin的表达对大肠癌的进展和转移的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56例大肠癌标本的CD4 4 V6,E cadherin的表达。结果 :CD4 4 V6表达有转移者 84 9%( 2 8/ 33) ,无转移者 39 1% ( 9/ 2 3)。E cadherin表达有转移者 2 4 2 % ( 8/ 2 3) ,无转移者 52 2 % ( 12 / 2 3) ,两者与肿瘤转移明显相关 (P <0 0 5)。结论 :对大肠癌组织进行CD4 4 V6,E cadherin的表达检测 ,有助于预测大肠癌的进展程度和转移的判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粘附分子 免疫组织化学 大肠癌
下载PDF
C-kit受体和CD_(34)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与化疗疗效关系
10
作者 刘希民 屠振华 +1 位作者 尹格平 孙晓明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8年第5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c-kit受体、CD34的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0例正常人和8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c-kit受体和CD34的表达。结果:正常人骨髓c-kit受体和CD34表达率分别为0.5%和1.7%。以>20%细胞表达为阳性... 目的:探讨c-kit受体、CD34的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0例正常人和8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c-kit受体和CD34的表达。结果:正常人骨髓c-kit受体和CD34表达率分别为0.5%和1.7%。以>20%细胞表达为阳性,患者c-kit受体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52%和37%、结论:c-kit受体和CD34阳性病例缓解率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c-kit受体及CD34共同表达者疗效尤差(P<0.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KIT受体 抗原 cd34 髓细胞白血病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小儿CD_7抗原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55例临床研究
11
作者 金彦 王东侠 +3 位作者 李泳浩 刘雪路 张文艺 王艳艳 《中国小儿血液》 2004年第5期208-211,共4页
目的  研究小儿CD7抗原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CD7+AML)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 55例初治小儿AML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多药耐药P糖蛋白 (P1 70 )检测 ,临床观察 ,并常规采用HAE方案诱导治疗 ,判定疗效。结果2 3例C... 目的  研究小儿CD7抗原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CD7+AML)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 55例初治小儿AML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多药耐药P糖蛋白 (P1 70 )检测 ,临床观察 ,并常规采用HAE方案诱导治疗 ,判定疗效。结果2 3例CD7+小儿AML在FAB分型中以M2 、M5 多见。M3 中无一例CD7抗原表达 ,将CD7+与CD7-两组小儿AML进行对比 ,CD7+AML具有肝脏明显增大 (P <0 0 0 5) ,外周血白细胞数、原始细胞比例及P -糖蛋白表达增高等特点 (P <0 0 0 5,P <0 0 1及P <0 0 5) ,且年龄偏低 ,中位数年龄 7 6岁 (P <0 0 1 ) ,治疗效果差 ,完全缓解率4 3% ,达首次缓解中位时间为 55 5天。结论  小儿CD7+AML具有独特的临床生物学特征 ,常表达P -糖蛋白 ,临床症状重 ,治疗效果差 ,完全缓解率低 (P <0 0 5) ,达首次缓解时间长 (P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cd7抗原阳性 急性髓系白血病 生物学特征 治疗
下载PDF
CD_(137)在人外周血T细胞的表达及其介导信号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
12
作者 宋静 张利宁 +4 位作者 王晓燕 赵文璞 马春红 曹英林 孙汶生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283-285,共3页
为研究CD137在正常人静止状态和活化T细胞上的表达特点及CD137单抗协同PHA 刺激T细胞增殖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137的表达,利用3H-TdR掺入法测定T细胞增殖。结果显示:静止T细胞上CD137表达率... 为研究CD137在正常人静止状态和活化T细胞上的表达特点及CD137单抗协同PHA 刺激T细胞增殖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137的表达,利用3H-TdR掺入法测定T细胞增殖。结果显示:静止T细胞上CD137表达率为(0.65±0.05)% ,经PHA 刺激后24、48、72h,T 细胞上CD137表达率分别为(8.16±1.28)% 、(12.39±2.15)% 、(21.6±4.36)% 。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均可表达CD137,且CD+4 T细胞的表达率高于CD+8 T细胞。单独用CD137单抗对T细胞的刺激指数(SI)为1.04,单独用PHA 刺激指数为2.31,不同浓度CD137单抗(1、5、10)m g/L和PHA 共同作用刺激指数分别为2.83、4.25、5.74。CD137McAb(10m g/L)+ PHA 组刺激指数比其他各组均明显增高(P< 0.05),并随CD137McAb 浓度增高对T 细胞的增殖逐渐增高。表明静止T细胞上不表达CD137,T细胞活化后,CD137表达量逐渐增加。CD137单抗可显著增加PHA对T细胞的增殖作用,而在无PHA 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因子 cd137 表面抗原 流式细胞术 T细胞
下载PDF
E-cadherin和β-catenin及CD_(44)V_6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傅海燕 王家耀 潘宁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6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附素(E cad herin,E cad)、β连接素(βcatenin,βcat)及CD44V6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lungcancer,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NSCLC标本中E cad、βcat及...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附素(E cad herin,E cad)、β连接素(βcatenin,βcat)及CD44V6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lungcancer,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NSCLC标本中E cad、βcat及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1)E cad及βcat在NSCLC高、中分化组及低分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和0.009。而E cad及βcat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2)CD44V6在淋巴结转移组及未转移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7;CD44V6在鳞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腺癌,P=0.039。CD44V6与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均不相关,P值分别为0.0381和0.983。3)NSCLC中E cad与βcat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χ2=23.11,P=0.000,r=0.66)。4)E cad及βcat高表达组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高于低表达组(P值分别为0.005和0.024)。CD44V6高表达组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02。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E cad、βcat、CD44V6及临床分期与NSCLC预后有关。5)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E cad与临床分期是有意义的预后指标,P值分别为0.03和0.000。结论在NSCLC中联合检测NSCLC中E cad、βcat及CD44V6等黏附分子的表达是临床指导治疗及估计预后的有意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病理学 钙粘着糖蛋白类 细胞粘着分子 抗原 cd44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CD117与CD3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建兴 谭禾英 +2 位作者 彭敏 罗旭华 罗晓鸿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5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CD117/CD34共表达在急性白血病(A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了47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28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和20例正常骨髓细胞CD34和CD117的表达,并比较CD117、CD34和CD117/CD34在AML、ALL和正... 目的探讨CD117/CD34共表达在急性白血病(A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了47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28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和20例正常骨髓细胞CD34和CD117的表达,并比较CD117、CD34和CD117/CD34在AML、ALL和正常人间的表达差异。结果 CD34和CD117在正常人表达为阴性。CD34在AML和ALL中均有表达,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85,P=0.8659>0.017)。而CD117在AML患者中有更高表达(40/47),但很少在ALL中表达(1/28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98,P=0.0000<0.017)。此外,CD117/CD34在AML中有较高表达(30/47),而在ALL中表达极低,只有1/28,二者比较亦有显著差异(χ2=26.2747,P<0.017)。结论 CD117/CD34的共同表达可用于排除ALL,有助于AML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cd117 cd34 白细胞分化抗原
下载PDF
STI571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及CD_(117)分化抗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澹台林芳 冯茹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615-616,共2页
目的探讨STI571对急性非淋巴(ANLL)白血病细胞CD117及原代细胞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STI571培养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117的表达,涂片吉姆萨、过氧化物酶染色观察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不同药物浓度组的粒、单核细胞均有不同... 目的探讨STI571对急性非淋巴(ANLL)白血病细胞CD117及原代细胞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STI571培养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117的表达,涂片吉姆萨、过氧化物酶染色观察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不同药物浓度组的粒、单核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化,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原早幼细胞逐渐减少,中晚幼和成熟细胞数增加,并且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改变,有诱导向同系终末分化的作用。CD117的表达于STI571作用后下降,培养后各药物浓度组与培养前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空白对照组与培养前差异不显著(P>0.05);培养后各浓度组与对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0.1μmol·L-1与10μmol·L-1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TI571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原代细胞有诱导向同系终末分化的作用,对c-kit酪氨酸激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与药物浓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STI571 cd117 影响的研究 分化抗原 细胞分化 显著性差异 过氧化物酶染色 药物浓度 ST1571 原代细胞 终末分化 白血病细胞 流式细胞仪 酪氨酸激酶 c-kit 分化作用 不同浓度 染色观察 不同程度 单核细胞
原文传递
KIT-negative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with a long term follow-up:A new subgroup does exist 被引量:1
16
作者 Katerina Kontogianni-Katsarou Constantina Lariou +5 位作者 Eugenia Tsompanaki Christina Vourlakou Evi Kairi-Vassilatou Costas Mastoris Georgia Pantazi Agatha Kondi-Pafit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7期1098-1102,共5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KIT immunohostochemical staining in (GI) stromal tumors (GISTs), an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tumors and prognostic indicators.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KIT immunohostochemical staining in (GI) stromal tumors (GISTs), an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tumors and prognostic indicators.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50 cases of previously diagnosed GISTs. Tissue samples were assessed with KIT (CDl17 antigen), CD34, SMA, desmin, S-100, NSE, PCNA, Ki-67, and BCL-2 for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for prognostic factors. RESULTS: Fifteen tumors (30%) were negative in KIT staining.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gender (male patients: 14/15) and KIT-negative staining (P = 0.003).The patients's mean age was 56.6 years. Tumors developed in stomach (n = 8), small intestine (n = 5), large intestine (n = 1) and oesophagus (n = 1). The mean tumor size was 5.72 cm. The mitotic count ranged from 0-29/50 HPF (mean: 3.4) and 73% of tumors showed no necrosis. The majority of the tumors (67%) had dual or epithelioid differentiation. Tumors were classified as very low or low risk (n = 7), intermediate risk (n = 5), and high risk (n = 3) groups. Twelve (80%) patients were alive without evidence of residual tumor for an average period of 40.25 mo (12-82 too); three patients developed metastatic disease to the liver and eventually died within 2-12 mo (median survival: 8.6 too).CONCLUSION: A small subgroup of GISTs fulfils the clinical and morphological criteria of these tumors, and lacks KIT expression. These tumors predominantly developed in the stomach, being dual or epithelioid in morphology, which are classified as low risk tumors and presented a better survival status than KIT-positive tumors. The ability to diagnose GISTs still depends on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but the research should extend in gene mu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cd 117antigen IMMUNOHISTOCHEMISTRY SURVIVAL
下载PDF
肝衰竭并发感染病原菌CD_(14)和CD_(14)^(+)CD_(16)^(+)单核细胞水平及其诊断价值
17
作者 侯冬藏 秦甜 +6 位作者 平春荣 阮晓曼 何文英 田甘露 陈泽阳 周文婧 徐梦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933-2936,共4页
目的研究肝衰竭患者伴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_(14))和CD_(14)^(+)CD_(16)^(+)单核细胞与合并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一202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24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78例患者并发感染设... 目的研究肝衰竭患者伴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_(14))和CD_(14)^(+)CD_(16)^(+)单核细胞与合并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一202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24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78例患者并发感染设为感染组,未感染患者设为未感染组;分析肝衰竭伴感染患者感染部位、病原菌情况,比较两组患者CD_(14)和CD_(14)^(+)CD_(16)^(+)单核细胞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_(14)和CD_(14)^(+)CD_(16)^(+)单核细胞对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肝衰竭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22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6株,革兰阴性菌174株,真菌14株,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感染组外周血CD_(14)和CD_(14)^(+)CD_(16)^(+)单核细胞水平分别为(43.45±12.46)mg/L和(11.17±2.26)%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CD_(14)和CD_(14)^(+)CD_(16)^(+)单核细胞诊断肝衰竭患者发生感染的截断值分别为15.64mg/L、9.76%,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4、0.849。结论肝衰竭患者易伴发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中感染患者外周血CD_(14)和CD_(14)^(+)CD_(16)^(+)单核细胞水平均高表达,对于感染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感染 病原菌 白细胞分化抗原14 cd_(14)^(+)cd_(16)^(+)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静脉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淋巴细胞CD_(40)与CD_(40)配体表达调节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庆生 吴圣楣 +1 位作者 林梓 应大明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468-470,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调节新生儿B细胞免疫球蛋白释放的机制。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IVIG(5mg/ml)作用后的脐血淋巴细胞及成人外周血标本的CD40与CD40配体(CD40L)的... 目的探讨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调节新生儿B细胞免疫球蛋白释放的机制。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IVIG(5mg/ml)作用后的脐血淋巴细胞及成人外周血标本的CD40与CD40配体(CD40L)的表达。结果(1)“休止”状态下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可表达类似于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CD40分子。(2)IVIG不改变rIL4激活后的CBMC中CD40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比。(3)佛波醇乙酯及钙离子导入剂活化后的CBMC不表达CD40L。在植物血凝素诱导CBMC后,继续予以IL2及佛波醇乙酯结合钙离子导入剂的诱导,CBMC始表达CD40L。(4)IVIG可促进活化后CBMC的CD40L表达。结论推测IVIG抑制B细胞抗体释放的同时,产生了针对T细胞的反馈信号,刺激了CD40L表达的增加,但在B细胞上的CD40或其他共刺激信号及有关的细胞因子缺乏配合的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 静脉内 抗原cd_(40) 配体
原文传递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CD_(34)^+细胞体外扩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敦华 黄绍良 +5 位作者 张绪超 魏菁 吴燕峰 黄科 黎阳 方建培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94-498,共5页
目的探讨含人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系在体外对脐血造血干细胞(HSCs)扩增作用。方法(1)用含人脐血MSCs及不同造血生长因子(HGFs)组合的无血清扩增体系对人脐血CD+34细胞进行体外扩增。(2)于扩增前及扩增后第6、12天分别用双色... 目的探讨含人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系在体外对脐血造血干细胞(HSCs)扩增作用。方法(1)用含人脐血MSCs及不同造血生长因子(HGFs)组合的无血清扩增体系对人脐血CD+34细胞进行体外扩增。(2)于扩增前及扩增后第6、12天分别用双色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HSCs表面抗原标记:CD+34、CD+34CD-38、CD+34CD+3、CD+34CD+19、CD+34CD+33和CD+34CD+41a细胞的含量。(3)按本实验室方法行体外半固体培养,观察扩增前后脐血细胞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FUE)、混合集落形成单位(CFUMix)及高增殖集落形成单位(CFUHPP)集落形成情况。结果(1)含人脐血MSCs体系对脐血CD+34CD38细胞的扩增倍数在第6天和第12天分别为159和437倍。该亚群百分比在单纯因子组扩增第12天时为1.98%,而在含脐血MSCs组为9.98%,明显高于扩增前。(2)集落培养表明,含脐血MSCs组扩增第12天与扩增第6天相比,其CFUMix和CFUHPP的扩增倍数增加,而单纯因子组这两种集落的扩增倍数下降。(3)随扩增天数的增加,两组扩增体系中CD+34CD+3和CD+34CD+41a细胞均明显增加,而CD+34CD+19和CD+34CD+3细胞均明显减少。两组相比,含脐血MSCs组差异更显著。结论(1)含脐血MSCs体系不仅能扩增更原始的造血干/祖细胞(HSPC),且具有在短期内(12d)保持HSCs不耗竭。(2)含脐血MSCs体系对脐血CD+34细胞向定向祖细胞的扩增,主要为髓系及巨核系祖细胞,而对其向淋巴系祖细胞的扩增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cd34^+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人脐血 体外扩增作用 cd34^+cd38^+细胞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MSCs 脐血造血干细胞 双色流式细胞仪 cd3^+细胞 造血干/祖细胞 造血生长因子 粒-单核细胞 巨核系祖细胞 HSCs 半固体培养 实验室方法
原文传递
癌基因CD_(44s)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明皓 韩恩善 +2 位作者 安永 秦憬 李国富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9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癌基因 CD_(44s)表达与人胰腺癌转移、分化、浸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 法)技术检测人胰腺癌组织中 CD_(44s)的表达。结果人胰腺癌组织中 CD_(44s)表达在淋巴结无转移及高分化腺癌中明显地高于淋巴结有转移及低分化腺... 目的探讨癌基因 CD_(44s)表达与人胰腺癌转移、分化、浸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 法)技术检测人胰腺癌组织中 CD_(44s)的表达。结果人胰腺癌组织中 CD_(44s)表达在淋巴结无转移及高分化腺癌中明显地高于淋巴结有转移及低分化腺癌。结论 CD_(44s) 可做为胰腺癌分化、转移、浸润的潜在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S 胰腺肿瘤 肿瘤转移 基因表达 肿瘤分化 细胞粘附分子1 肿瘤侵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