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泰勒虫新疆株EMA-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1
作者 宋瑞其 王盼举 +4 位作者 王振宝 瓦热斯.吐尔松 闻秀秀 张杨 巴音查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37-1743,共7页
马泰勒虫裂殖子表面抗原1(EMA-1)是用于马梨形虫病诊断的重要靶抗原之一。为建立实用有效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笔者根据马泰勒虫EMA-1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将新疆株EMA-1全基因序列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上,构建pGEX-4T... 马泰勒虫裂殖子表面抗原1(EMA-1)是用于马梨形虫病诊断的重要靶抗原之一。为建立实用有效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笔者根据马泰勒虫EMA-1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将新疆株EMA-1全基因序列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上,构建pGEX-4T-1/EMA1重组质粒,转化至BL21(DE3)中,经IPTG诱导得到EMA-1融合蛋白,切胶纯化后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马泰勒虫抗体的rELISA方法。结果显示:(1)GST-EMA1蛋白相对分子质量56ku,与其理论值基本一致;(2)通过Western blot分析证明其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反应原性;(3)以GST-EMA1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的rELISA可明显区分马泰勒虫、驽巴贝斯虫阳性血清和健康马血清;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的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4.79%和11.06%;(4)使用建立的间接ELISA与cELISA商品试剂盒分别对新疆伊犁马场收集的96份马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7.1%(26/96)和25.0%(24/96),两者总符合率为95.8%。结果表明,基于原核表达的GST-EMA1蛋白所建立的rELISA特异性、重复性好,检出率与马泰勒虫临床分离率接近,可为新疆马泰勒虫病(特别是隐性带虫马)的检测、监控提供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泰勒虫 新疆株ema-1 间接ELISA 抗体 诊断
下载PDF
早期自然流产的免疫学因素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常笑雪 黄鹂 +2 位作者 杨石强 赵荣坡 张鑫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2036-2037,共2页
目的:为探讨自然流产与免疫学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265例自然流产患者进行了抗精子抗体(ASA)、抗子宫内膜抗体(EMA)、抗心磷脂抗体(ACA)及抗卵巢抗体(AOA)检测。结果:ASA阳性率为21·50%;EMA阳性率14·02%;ACA阳性... 目的:为探讨自然流产与免疫学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265例自然流产患者进行了抗精子抗体(ASA)、抗子宫内膜抗体(EMA)、抗心磷脂抗体(ACA)及抗卵巢抗体(AOA)检测。结果:ASA阳性率为21·50%;EMA阳性率14·02%;ACA阳性率22·35%;AOA阳性率11·36%。结论:自然流产与上述免疫学因素有关,其阳性率与流产次数无关。ASA与ACA的阳性率高于EMA和AO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流产抗精子抗体 抗子宫内膜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 抗卵巢抗体
下载PDF
不同人种乳糜泻患者临床特征的单中心临床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耿伟 乔旭柏 +2 位作者 纪开宇 王厚芳 杨爱明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3-618,共6页
目的 总结乳糜泻的临床表现、血清学及病理学特点,并分析欧美及东亚地区乳糜泻患者的异同,探讨中国人群乳糜泻的诊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7月北京和睦家医院确诊的来自不同国家的87例乳糜泻患者资料,总结其国籍... 目的 总结乳糜泻的临床表现、血清学及病理学特点,并分析欧美及东亚地区乳糜泻患者的异同,探讨中国人群乳糜泻的诊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7月北京和睦家医院确诊的来自不同国家的87例乳糜泻患者资料,总结其国籍、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血清学抗体、内镜下表现、病理结果及治疗随访情况,并对来自不同国家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87例患者中,欧美患者63例(欧美组),中国和日本患者18例(东亚组),中东患者6例(中东组).(1)从年龄构成看,乳糜泻发病的高峰年龄为40 - 60岁.(2)乳糜泻患者中,有慢性腹泻及体重减轻典型表现的患者仅分别占20.7%(18/87)和9.2%(8/87);一部分患者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腹痛腹胀[32.2% (28/87)],甚至便秘[5.7% (5/87)];13.8%(12/87)患者既往曾被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IBS).欧美组和东亚组患者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症状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东亚组患者体重减轻、生长发育迟缓、缺铁性贫血、疱疹样皮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欧美组(P值均<0.05).(3)IgA型抗麦胶蛋白抗体(AGA)、抗肌内膜抗体(EMA)和抗组织型谷氨酰胺转氨酶抗体(tTGA)在乳糜泻患者中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8.6% (51/87)、44.8%(39/87)与36.8%(32/87).(4)消化内镜检查显示,乳糜泻的病变主要位于小肠,从近端小肠至远端小肠病变严重程度逐渐减轻.东亚组患者十二指肠球部、降部的黏膜病变表现较欧美组更为明显,病理组织学显示小肠黏膜萎缩及淋巴细胞增多程度也较欧美组更为严重.(5)87例患者全部接受了去麸质饮食(GFD)治疗,其中81例进行了血清学抗体随诊,8例进行了内镜下小肠黏膜活检的随诊.47例患者于GFD治疗后6-9个月全部血清抗体转阴,34例在12 - 18个月随访时血清抗体全部转阴,且症状明显缓解;8例内镜随诊的患者经GFD治疗1年后,活检显示小肠绒毛萎缩、淋巴细胞浸润等表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乳糜泻患者中具有典型临床表现者仅占一小部分.血清特异性抗体(AGA、EMA和tTGA)在乳糜泻患者中的检出率较高,可以作为筛查手段.GFD治疗对多数乳糜泻患者有效.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患者与欧美患者相比,在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所见、GFD治疗的反应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乳糜泻在我国可能并非罕见疾病,应该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减少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泻 抗麦胶蛋白抗体 抗肌内膜抗体 抗组织型谷氨酰胺转氨酶抗体 去麸质饮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