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patitis B virus reactivation associated with antirheumatic therapy: risk and prophylaxis recommendations 被引量:12
1
作者 Shunsuke Mori Shigetoshi Fujiyam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36期10274-10289,共16页
Accompanying the increased use of biological and non-biological antirheumatic drugs,a greater number of cases of hepatitis B virus(HBV) reactivation have been reported in inactive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 c... Accompanying the increased use of biological and non-biological antirheumatic drugs,a greater number of cases of hepatitis B virus(HBV) reactivation have been reported in inactive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 carriers and also in HBs Ag-negative patients who have resolved HBV infection. The prevalence of resolved infection varies in rheumatic disease patients,ranging from 7.3% to 66%. Through an electronic search of the Pub Med database,we found that among 712 patients with resolved infection in 17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ies,12 experienced HBV reactivation(1.7%) during biological antirheumatic therapy. Reactivation rates were 2.4% for etanercept therapy,0.6% for adalimumab,0% for infliximab,8.6% for tocilizumab,and 3.3% for rituximab. Regarding non-biological antirheumatic drugs,HBV reactivation was observed in 10 out of 327 patients with resolved infection from five cohort studies(3.2%). Most of these patients received steroids concomitantly. Outcomes were favorable in rheumatic disease patients.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have been established,but most of the supporting evidence was derived from the oncology and transplantation fields. Compared with patients in these fields,rheumatic disease patients continue treatment with multiple immunosuppressants for longer periods. Optimal 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HBV-DNA monitoring and reliable markers for discontinuation of nucleoside analogues should be clarified for rheumatic disease patients with resolved HBV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VIRUS antirheumatic THERAPY RESOLVED h
下载PDF
Observation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Heatclearing and Dampness-eliminating Dredging Collaterals Combined with Papaya Antirheumatic Pills on Treatment of Damp-heat Obstructiv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2
作者 Youling Huang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0年第2期57-60,共4页
Objective:Therapeutic effect of heatclearing and dampness-eliminating dredging collaterals combined with papaya antirheumatic pills on treatment of damp-heat obstructive ankylosing spondylitis.Methods:A total of 200 p... Objective:Therapeutic effect of heatclearing and dampness-eliminating dredging collaterals combined with papaya antirheumatic pills on treatment of damp-heat obstructive ankylosing spondylitis.Methods:A total of 200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Octo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each with 100 patients.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eflunomide+papaya antirheumatic pills,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elf-drafted recipe of heat-clearing and dampness-eliminating,the curative effect,visual analogue score(VAS),barthel AS function index(BASFI)score,biochemical indicators and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12 weeks of treatment,the effica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pain score,BASFI score,and biochemical index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Heat-clearing and dampnesseliminating dredging collaterals combined with papaya antirheumatic pills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damp-heat obstructive ankylosing spondylitis,which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the degree of pain and inflammation of the affected area,helps patients remain active,and improves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P-HEAT OBSTRUCTIV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Heat-clearing and dampness-eliminating dredging COLLATERALS PAPAYA antirheumatic PILLS Degree of pain The biochemical index
下载PDF
Evolution of treatment options for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3
作者 Tao Ren Jia-Hui Guan +2 位作者 Yu Li Nan-Nan Li Zheng Li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4年第9期831-835,共5页
A recent study published in World J Clin Cases addressed the optimal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for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Herein,we outline the progress in drug therapy of JIA.NSAIDs hav... A recent study published in World J Clin Cases addressed the optimal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for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Herein,we outline the progress in drug therapy of JIA.NSAIDs have traditionally been the primary treatment for all forms of JIA.NSAIDs are symptom-relief medications,and well tolerated by patients.Additionally,the availability of selective NSAIDs further lower the gastrointestinal adverse reaction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NSAIDs.Glucocorticoid is another kind of symptom-relief medications with potent anti-inflammatory effect.However,the frequent adverse events limit the clinical use.Both NSAIDs and glucocorticoid fail to ease or pre-vent joint damage,and the breakthrough comes along with the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DMARDs can prevent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reduce joint destruction.Particularly,the emergence of biologic DMARDs(bDMARDs)has truly revolutionized the therapeutics of JIA,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synthetic DMARDs.As a newly developed class of drugs,the places of most bDMARDs in the management of JIA remain to be well estab-lished.Nevertheless,the continuous evolution of bDMARDs raises hopes of improving long-term disease outcomes for J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TREATMENT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 EVOLUTION
下载PDF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彭昭 王迁 康琳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43-447,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以进行性关节破坏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老年RA可以分为:发病年龄≥60岁的老年RA(EORA)与青壮年发病的RA(YORA)病情迁延至老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EORA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男性更为常见,临床...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以进行性关节破坏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老年RA可以分为:发病年龄≥60岁的老年RA(EORA)与青壮年发病的RA(YORA)病情迁延至老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EORA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男性更为常见,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均有其独特性。EORA起病急,以全身大关节和近端关节受累为主,且类风湿因子的阳性率较低。此外,EORA患者临床合并症多,给治疗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非甾体抗炎药物在老年患者中使用时不良反应风险增加,而传统合成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对EORA和YORA患者有相同的疗效;生物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在EORA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缺乏明确的研究证据。该文总结了EORA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临床并发症及治疗方法,旨在为EORA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消炎药 非甾类 抗风湿药 老年人
下载PDF
来氟米特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志宏 傅得兴 封宇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96-498,共3页
来氟米特(LEF)是一种具有抗感染和免疫抑制作用的异噁唑类抗风湿性药物(DMARD),现已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介导性疾病。LEF活性代谢产物的t1/2较长(大约2周),即使在停药后,也可出现严重的... 来氟米特(LEF)是一种具有抗感染和免疫抑制作用的异噁唑类抗风湿性药物(DMARD),现已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介导性疾病。LEF活性代谢产物的t1/2较长(大约2周),即使在停药后,也可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并且不良反应的消除时间也相应延长,因此LEF的不良反应和合理应用自上市就受到各国药品管理部门的关注。本文对LEF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风湿药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疗法 联合
下载PDF
治疗207例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利用及成本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朱秀美 郭代红 +2 位作者 任浩洋 张志萍 王东晓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2年第3期159-160,共2页
目的 :对目前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利用和费用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0年6月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的药物利用及成本消耗情况。结果 :在207例中 ,总有效率为99%。用药方式以四药联用最多 ,占31 ... 目的 :对目前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利用和费用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0年6月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的药物利用及成本消耗情况。结果 :在207例中 ,总有效率为99%。用药方式以四药联用最多 ,占31 40 % ;给药途径以口服最多 ,价格相对低廉。结论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以口服为主。治疗模式应根据具体病情和预后指征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治疗 药物利用 成本分析 非甾体抗炎药
下载PDF
蛋白激酶抑制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罗兴燕 唐媚 +1 位作者 邹强 林治华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发病率高、患病人口多,目前抗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缓解药物(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DMARD)主要是针对关键细胞因子靶点的生物制剂,但生物制剂面临着患者需要反复注射、价格昂贵...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发病率高、患病人口多,目前抗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缓解药物(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DMARD)主要是针对关键细胞因子靶点的生物制剂,但生物制剂面临着患者需要反复注射、价格昂贵等不足而不能满足RA的治疗。新开发DMARD药物已有针对Janus激酶(Januskinase,JAK)、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p38激酶的抑制剂进入临床试验研究,蛋白激酶抑制剂的研发将为RA的治疗带来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缓解药物 蛋白激酶抑制剂
下载PDF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40例 被引量:4
8
作者 闵月 徐琴英 +5 位作者 王丽峰 宋晓翔 倪征 程江 封其华 李晓忠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82-1084,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全身型40例的临床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2004年6月住院的40例JIA全身型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等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发热及关节炎症状,部分出现皮疹或内脏损... 目的探讨儿童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全身型40例的临床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2004年6月住院的40例JIA全身型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等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发热及关节炎症状,部分出现皮疹或内脏损害。治疗以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为主,必要时加慢作用抗风湿药或激素,预后较好。结论对于长期反复发热,有内脏损伤,关节炎症状明显,或需大剂量激素才能缓解症状者,应尽早加用慢作用抗风湿药,有利于控制病情,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抗炎药 非甾体类 抗风湿药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兰芬 阳凌燕 管剑龙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期38-42,共5页
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的研发有较大进展。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白介素(IL)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和改善病情抗风湿药都有新品种出现,并且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文对上述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做一综述。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抑制剂 肿瘤坏死因子 抑制剂 白介素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 综述
下载PDF
GC-TOF-MS技术快速鉴定抗风湿痛胶囊中添加的西药成分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胜明 董标 +4 位作者 王娜 李昱 梁月琴 董方霆 张学敏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14-218,共5页
应用高分辨GC-TOF-MS对抗风湿痛胶囊中的未知西药成分进行快速鉴定。使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将提取物分别离心,取上清液进行气质联用分析,并借助Nist2002数据库进行鉴定,用精确分子质量和元素分析进行确证。分析发现,此抗风湿... 应用高分辨GC-TOF-MS对抗风湿痛胶囊中的未知西药成分进行快速鉴定。使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将提取物分别离心,取上清液进行气质联用分析,并借助Nist2002数据库进行鉴定,用精确分子质量和元素分析进行确证。分析发现,此抗风湿痛胶囊中添加了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恶唑、安定、可待因、茶碱等5种西药。用液质联用仪对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恶唑进行了定量分析。该方法可用于未知混合物的分析,同样适用于中药制剂中其他西药成分的快速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TOF-MS 快速鉴定 抗风湿胶囊 西药成分
下载PDF
常用祛风湿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清平 李楠 +3 位作者 孙骏炜 韩玉凤 吴豫云 林昌松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38-2140,共3页
目的:分析常用抗风湿单味中药和抗风湿中成药不良反应,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抗风湿中药提供参考。方法:以"药名"为主题词/关键词,分别以"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 目的:分析常用抗风湿单味中药和抗风湿中成药不良反应,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抗风湿中药提供参考。方法:以"药名"为主题词/关键词,分别以"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禁忌症""过敏""中毒"为副主题词,使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进行全文检索并分析文献。结果:25种祛风湿单药中,雷公藤、马钱子、附子、昆明山海棠、独活、白花蛇、威灵仙共7种发生不良反应。5种祛风湿中成药除强骨胶囊外均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部分抗风湿中药不良反应常见,应引起风湿科医生重视,合理使用抗风湿中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风湿中药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甲氨蝶呤联合传统DMARDs与联合生物制剂治疗RA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念 张秀灵 +3 位作者 尚静静 毛绍园 邹桂香 段新旺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32-36,共5页
目的比较甲氨蝶呤联合传统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与联合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单用甲氨蝶呤治疗3个月失败的46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1例)和B组(25例)。A组给予甲氨蝶呤片联合传统DMARDs(来氟... 目的比较甲氨蝶呤联合传统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与联合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单用甲氨蝶呤治疗3个月失败的46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1例)和B组(25例)。A组给予甲氨蝶呤片联合传统DMARDs(来氟米特片+羟氯喹片)治疗,B组给予甲氨蝶呤片联合生物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静息痛次数,美国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系统(DAS28)评分,患者对目前疾病总体状况的自我评价评分、医生对患者疾病总体状况的评分及实验室指标[(WBC)计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3个月后WBC计数,血清ALT、Cr、CRP水平与治疗6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3个月后比较,A、B 2组治疗6个月后晨僵持续时间缩短,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静息痛次数均明显减少,HAQ评分、DAS28评分、患者对目前疾病总体状况的自我评价评分、医生对患者疾病总体状况的评分及血清ESR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A组比较,B组治疗3、6个月治疗后晨僵持续时间显著缩短,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静息痛次数均明显减少,HAQ评分、DAS28评分、患者对目前疾病总体状况的自我评价评分、医生对患者疾病总体状况的评分及血清ESR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传统DMARDs与联合生物制剂对单用甲氨蝶呤治疗3个月失败的患者均有效果,但甲氨蝶呤与联合生物制剂治疗效果更优于联合传统DM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甲氨蝶呤 抗风湿药 生物制剂 疗效
下载PDF
抗风湿药物对生育力、妊娠及哺乳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云 张奉春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3年第2期188-192,共5页
风湿免疫病患者妊娠期用药受到日益关注。本文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柳氮磺胺吡啶、羟氯喹、来氟米特、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以及英夫利昔单抗、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利妥昔单抗等生... 风湿免疫病患者妊娠期用药受到日益关注。本文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柳氮磺胺吡啶、羟氯喹、来氟米特、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以及英夫利昔单抗、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利妥昔单抗等生物制剂对患者的生育力、妊娠及哺乳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规范的用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风湿药 生育力 妊娠 哺乳
下载PDF
顽痹清丸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及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笑青 张永红 +3 位作者 侯宏理 王玉丽 许素琴 曹焱 《中医正骨》 2013年第3期41-43,46,共4页
目的:观察顽痹清丸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及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3例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患者(25例)采用口服顽痹清丸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甲氨蝶呤片和来... 目的:观察顽痹清丸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及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3例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患者(25例)采用口服顽痹清丸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甲氨蝶呤片和来氟米特片治疗,B组患者(28例)采用口服安慰剂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甲氨蝶呤片和来氟米特片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患者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关节疼痛评分变化情况及总体疗效。结果:①2组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2组类风湿因子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1,P=0.944);A组血沉、C反应蛋白、关节疼痛评分下降幅度均大于B组(t=-5.305,P=0.000;t=-2.847,P=0.001;t=-4.807,P=0.000)。②A组临床疗效优于B组(Z=-2.600,P=0.009)。③A组1例患者出现白细胞计数降低,1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增高,2例患者出现咽喉疼痛;B组1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增高,3例患者出现咽喉疼痛。经对症处理后,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消失。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结论:采用顽痹清丸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及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可以有效地降低急性期反应物水平,缓解关节疼痛,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痹证 顽痹清丸 消炎药 非甾类 抗风湿药 治疗 临床研究性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慢作用药治疗3年以上随访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肖征宇 曾庆馀 +1 位作者 黄少弼 许杰洲 《颈腰痛杂志》 1999年第3期170-171,共2页
目的:了解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雷公藤多甙以及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远期疗效。方法:46 例活动性 A S 分别给予柳氮磺胺吡啶 、甲氨蝶呤、雷公藤多甙以及三种药物联合治疗3 年以上,通过观察晨僵、腰痛、实验室及... 目的:了解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雷公藤多甙以及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远期疗效。方法:46 例活动性 A S 分别给予柳氮磺胺吡啶 、甲氨蝶呤、雷公藤多甙以及三种药物联合治疗3 年以上,通过观察晨僵、腰痛、实验室及放射学检查以及医师与患者全面评价的变化来确定疗效。结果:总临床疗效分别为显效8 26 % ,有效152 % 。有565 % 患者经单种慢作用药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发展,65 % 病例需应用两种以上慢作用药,尤其是“重症 A S”。37 % 患者疗程中因疗效、副作用、药源、经济等问题需要更换其他药物。结论: 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及雷公藤多甙对 A S 均有不同程度的远期疗效,不失为治疗 A S 的有效慢作用药。 A S 治疗应注意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慢作用药 治疗随访
下载PDF
顽痹清丸与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湿毒瘀热型类风湿关节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永红 王笑青 +6 位作者 张万义 沙莎 许素琴 王玉丽 侯宏理 曹焱 张丽丽 《中医正骨》 2014年第12期10-15,共6页
目的:比较顽痹清丸与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湿毒瘀热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毒瘀热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患者(40例)采用口服顽痹清丸联合右旋布洛芬胶囊、甲氨蝶呤片和来氟米特片治疗,对照组患者(20例)采... 目的:比较顽痹清丸与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湿毒瘀热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毒瘀热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患者(40例)采用口服顽痹清丸联合右旋布洛芬胶囊、甲氨蝶呤片和来氟米特片治疗,对照组患者(20例)采用白芍总苷胶囊联合右旋布洛芬胶囊、甲氨蝶呤片和来氟米特片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的血清含量,关节疼痛评分变化情况及总体疗效。结果:1急性期反应物、炎性细胞因子及关节疼痛评分。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及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69.30±35.20)mm·h-1,(42.40±29.20)mm·h-1,t=3.305,P=0.001;(42.40±33.00)mg·L-1,(12.00±14.80)mg·L-1,t=5.846,P=0.000;(131.10±93.90)IU·m L-1,(91.70±71.50)IU·m L-1,t=2.161,P=0.034;(124.80±31.20)pg·m L-1,(110.00±28.70)pg·m L-1,t=3.198,P=0.002;(33.10±7.39)ug·g-1,(29.50±8.59)ug·g-1,t=4.561,P=0.000;(6.12±0.89)分,(3.46±1.44)分,t=4.482,P=0.005],对照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及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58.50±33.70)mm·h-1,(41.70±27.80)mm·h-1,t=2.206,P=0.034;(31.70±28.00)mg·L-1,(13.80±16.70)mg·L-1,t=2.449,P=0.019;(159.30±83.80)IU·m L-1,(105.00±53.70)IU·m L-1,t=2.569,P=0.014;(114.20±32.70)pg·m L-1,(117.60±31.80)pg·m L-1,t=2.038,P=0.049;(35.80±8.26)ug·g-1,(34.90±8.03)ug·g-1,t=2.509,P=0.016;(5.85±1.12)分,(3.75±1.18)分,t=2.850,P=0.007];2组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3.20±32.80)mg·L-1,(17.80±33.70)mg·L-1,t=1.687,P=0.097;(39.30±55.20)IU·m L-1,(53.40±69.90)IU·m L-1,t=-0.848,P=0.400;(12.80±39.10)pg·m L-1,(-3.40±41.50)pg·m L-1,t=1.485,P=0.143];治疗组血沉、白介素-1及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26.80±31.50)mm·h-1,(7.70±35.60)mm·h-1,t=2.121,P=0.038;(2.25±1.30)ug·g-1,(0.80±0.81)ug·g-1,t=2.117,P=0.039;(3.11±1.94)分,(2.10±1.58)分,t=2.014,P=0.049]。2临床疗效。治疗2个疗程后,按照西医疗效标准,治疗组达到ACR70标准8例、达到ACR50标准16例、达到ACR20标准11例、未达到ACR20标准5例,对照组达到ACR70标准3例、达到ACR50标准5例、达到ACR20标准5例、未达到ACR20标准7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5.455,P=0.000)。按照中医疗效标准,治疗组临床控制6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7例,对照组临床控制3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6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5.864,P=0.000)。结论:分别采用顽痹清丸与白芍总苷胶囊,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及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治疗湿毒瘀热型类风湿关节炎,均可以有效降低急性期反应物水平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缓解关节疼痛;但是,顽痹清丸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及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在降低血沉、白介素-1水平,缓解关节疼痛及临床疗效方面,优于白芍总苷胶囊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及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顽痹清丸 白芍 消炎药 非甾类 抗风湿药 治疗 临床研究性
下载PDF
艾拉莫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许百洁 莫守崎 +1 位作者 薛晓倩 吴悦 《新医学》 2019年第12期915-918,共4页
目的评估艾拉莫德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42例A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观察组患者予艾拉莫德联合塞来昔布治疗,对照组使用柳氮磺胺吡啶片联合塞来昔布治疗,2组疗程均为24周。在治疗4、12... 目的评估艾拉莫德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42例A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观察组患者予艾拉莫德联合塞来昔布治疗,对照组使用柳氮磺胺吡啶片联合塞来昔布治疗,2组疗程均为24周。在治疗4、12、24周末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12周末及24周末,观察组达AS国际评估工作组反应指标(ASAS)20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背痛视觉模拟评分、Bath AS疾病活动性指数、Bath AS功能指数评分及ESR、CRP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能有效缓解AS患者病情,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拉莫德 强直性脊柱炎 风湿性疾病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氟罗布芬的合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未东 张奕华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3-134,共2页
用衣康酸酐经异构化、还原、环合得到甲基丁二酸酐,与由2,4-二氟苯胺经Gomberg-Bachmann-Hey反应得到的2,4-二氟联苯进行付-克反应,制得COX/5-LO双重抑制剂氟罗布芬,总收率49%(以衣康酸酐计)。
关键词 氟罗布芬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 合成
下载PDF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不同组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郭雨凡 武剑 王鸣军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年第7期19-21,34,共4页
目的:比较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不同组合短期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接受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单药或二联治疗的RA患者132例随访12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单药组31例和联合用药组101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活动性... 目的:比较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不同组合短期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接受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单药或二联治疗的RA患者132例随访12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单药组31例和联合用药组101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活动性和疗效评价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占76.52%。各二联治疗组ACR20改善率相近;联合用药组疾病活动性高于单药组。大多数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差异,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组最高。结论:RA大多采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联合治疗,各种联合用药方案均安全有效;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不良反应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联合治疗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 安全性 疗效
下载PDF
抗风湿类中成药中添加糖皮质激素的检测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金艳 赵春杰 王超众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08年第6期424-427,共4页
目的:建立检测抗风湿类中成药中可能添加5种糖皮质激素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随机抽查市场上销售的十种抗风湿类中成药,采用TLC、HPLC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乙醚-甲醇-水(385∶60∶15∶2)为展开剂,喷... 目的:建立检测抗风湿类中成药中可能添加5种糖皮质激素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随机抽查市场上销售的十种抗风湿类中成药,采用TLC、HPLC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乙醚-甲醇-水(385∶60∶15∶2)为展开剂,喷以碱性四氮唑蓝试液显色,供试品与醋酸泼尼松对照品呈相同位置与颜色斑点,Rf值为0.62。流动相:以乙腈-水为流动相,采用剃度洗脱,样品与对照品均实现基线分离。HPLC法对醋酸泼尼松定量分析,线性范围50~200mg·mL-1,R=0.9993。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精密度、准确度高,可用于中成药复杂化学环境中添加糖皮质激素的定性、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风湿中成药 醋酸泼尼松 HPLC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